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w shakedown criterion and permanent deformation properties of unbound granular materials 被引量:3
1
作者 Ali Alnedawi Kali Prasad Nepal Riyadh Al-Ameri 《Journal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2019年第2期108-119,共12页
Unbound granular material specifications for road pavements in Australia are primarily based on physical material specification rather than mechanical characterisation. This simplified approach does not reflect the ac... Unbound granular material specifications for road pavements in Australia are primarily based on physical material specification rather than mechanical characterisation. This simplified approach does not reflect the actual material performance under repeated dynamic traffic loads. There is a little information available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local crushed rock properties and compacted layer properties on permanent deformation (PD). This study aims to characterise the local unbound granular materials in Victoria according to their PD behaviour under repeated loads and to develop a suitable shakedown criterion that could describe the PD of the tested materials to simplify the flexible pavement design. Repeated-load triaxial tests were conducted over several samples with a range of moisture contents, gradations, densities, and stress conditions. The laboratory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PD behaviour was influenced by several factors. In addition, the tested subbase-specified unbound granular materials reflect high PD resistance that is almost equivalent to basequality unbound granular materials. This may indicate that current requirements for the subbase-quality unbound granular materials are over-prescribe. Moreover, as the existing shakedown criterion was not applicable for the multi-stage repeated-load triaxial test and the local tested materials, a new shakedown criterion and new boundaries a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PD behaviour. In the proposed criterion, the shakedown ranges are identified based on the curve angle of the PD vs. logarithm of the number of loading cycles, and this new criterion was validated using several materials from existing literature. The local tested base and subbase materials can be assigned as Range A when PD\1%, Range B when 1%\PD\3%, and Range C when PD[3%. The proposed criterion could provide a useful and quick approach to assess the PD of the unbound granular materials with both single and multistages of str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exible PAVEMENT Unbound GRANULAR materials Repeated load TRIAXIAL test permanent deformation SHAKEDOWN theo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re earth permanent magnets prepared by hot deformation process 被引量:1
2
作者 Ren-Jie Chen Ze-Xuan Wang +5 位作者 Xu Tang Wen-Zong Yin Chao-Xiang Jin Jin-Yun Ju Don Lee A-Ru Yan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71-91,共21页
Hot deformation is one of the primary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anisotropic rare earth permanent magnets.Firstly,rapidly quenched powder flakes with a nanocrystal structure are condensed into fully dense isotropic precu... Hot deformation is one of the primary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anisotropic rare earth permanent magnets.Firstly,rapidly quenched powder flakes with a nanocrystal structure are condensed into fully dense isotropic precursors using the hot-pressing process.The prepared isotropic precursors are then hot-deformed to produce high-anisotropy uniaxial bulk rare earth permanent magnets and a highly textured structure is produced via this process.The resulting magnets posses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near-net-shape,outstanding corrosion resistance,and ultrafine-grain structure.The influence of the preparation parameters utilized in the hot-pressing and deformation processes on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permanent magnets are systemically summarized in this report.As a near-net-shape technique,the hot deformation process has notable advantages with regard to the production of irregular shapes,especially for radially oriented ringshaped magnets with high length-diameter ratios or thin walls.The difficulties associated with the fabrication of crack-free,homogeneous,and non-decentered ring-shaped magnets are substantially resolved through an emphasis on mold design,adjustment of deformation parameters,and application of theoretical simulation.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otdeformed magnets which include grain shape and size,anisotropic distribution of intergranular phases,etc.,investig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 properties,in addition to thermal stability,with the objective of impro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ot-deformed magnets or ring-shaped magnets,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t deformation Nd-Fe-B permanent magnets high coercivity NANOCOMPOSITE radially oriented Nd-Fe-B ring mag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formation Monitoring and Result Analysis on the High Excavated Slopes of TGP's Permanent Shiplock
3
作者 PEI Zhuo-yanSenior Engineer, Vice-chief Engincer, Changjiang Reconnaissance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Wuhan 430010, China ZHAO Quan-linProfessor-Senior Engineer, Comprehensive Reconnaissance Bureau,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Wuhan 430010, China ZHU Li-ruProfessor-Senior Engineer, Comprehensive Reconnaissance Bureau,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Wuhan 430010, China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3-17,共5页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high rock slopes of the permanent shiplock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is the key to the successful construction and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shiplock. In the course of the slope excavati...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high rock slopes of the permanent shiplock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is the key to the successful construction and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shiplock. In the course of the slope excavation, effectiv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well understanding of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reasonable analyzing and predicting of the deformation trend of the high slopes are important aspects of work for the slope excavation and dynamic design of the shiplock. The optimized design,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deformation monitoring and accurate monitoring results are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carrying out the project. The monitoring design of the permanent shiplock was conduc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laying stress on the key points, considering parts as well as the whole, planning uniformly and conducting in stages". Th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system of the permanent shiplocks is composed of survey network for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splacements, monitoring points, inverted plumb lines, tension wires, extensimeters, e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excavated SLOPE deformation ANALYSIS RESULT ANALYSIS permanent shiplock TG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掘进工作面全断面封闭式支护研究
4
作者 弓伟 《能源与节能》 2025年第2期244-246,共3页
为了解决干河煤矿2-3021掘进工作面稳定性问题,自主研制了卷帘装置,用于临时支护,预防迎头掌子面、两帮矸石及围岩破碎影响施工。在巷道临时支护的前提下,采用锚杆和锚索联合进行永久支护,工程应用效果良好,围岩变形均在合理范围内,确... 为了解决干河煤矿2-3021掘进工作面稳定性问题,自主研制了卷帘装置,用于临时支护,预防迎头掌子面、两帮矸石及围岩破碎影响施工。在巷道临时支护的前提下,采用锚杆和锚索联合进行永久支护,工程应用效果良好,围岩变形均在合理范围内,确保了掘进工作的安全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工作面 卷帘装置 临时支护 永久支护 围岩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TM+Transformer的冻融循环作用下路基土永久变形预估模型
5
作者 张安顺 《中外公路》 2025年第1期67-72,共6页
为了准确预测冻融循环和交通荷载耦合作用下路基土的永久变形,该文在动三轴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和Transformer的混合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能够有效捕捉输入变量之间的时间依赖关系和复杂交互影响,从而能... 为了准确预测冻融循环和交通荷载耦合作用下路基土的永久变形,该文在动三轴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和Transformer的混合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能够有效捕捉输入变量之间的时间依赖关系和复杂交互影响,从而能够显著提高路基土永久变形预测的精度和泛化能力。结果表明:较高的围压提高了路基土的抗变形能力,但其永久变形行为仍受循环荷载幅值和冻融循环次数的影响。通过与传统经验回归模型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混合模型在处理非线性变形问题方面的优越性。由敏感性分析结果可知:围压和液限是影响路基土永久变形的主要因素。该结论可为季冻区耐久性路基建造提供参考与借鉴,并发现设计阶段应优选填料并设置防冻结构,运维阶段须控制超载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工程 永久变形 冻融循环 动三轴试验 混合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率对红层泥岩填料动力特性影响试验研究
6
作者 陈康 刘先峰 +3 位作者 蒋关鲁 袁胜洋 马杰 陈忆涵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705-3716,共12页
红层泥岩填料水敏性高,路基状态受含水率影响显著。为研究含水率对红层泥岩填料动力特性的影响,开展了41组动三轴试验,5组压汞(mercury intrusion porosimetry,MIP)试验和3组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试验,结果表明:... 红层泥岩填料水敏性高,路基状态受含水率影响显著。为研究含水率对红层泥岩填料动力特性的影响,开展了41组动三轴试验,5组压汞(mercury intrusion porosimetry,MIP)试验和3组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试验,结果表明:填料等效模量和阻尼比具有应变振幅相关性,可用Hardin-Drnevich双曲线模型表述。随动应力增大,填料累积变形由稳定型向破坏型过渡。含水率影响填料累积变形响应和临界动应力,相同应力水平下干侧填料累积变形明显低于湿侧填料,达到变形限值的振次高于湿侧填料。干侧填料临界动应力大于湿侧,临界动应力随初始吸力增加而增加,可用VG模型表述。从微观结构看,含水率增加将导致填料微观孔隙结构由单峰形态向双峰形态转变,填料组构由密实稳定逐渐向无序松散转变,最终在宏观上表现为干侧填料动力特性优于湿侧填料。填料临界动应力与静强度比值为65%~75%,采用静强度作设计指标将高估路基承载力。推荐采用5.0%~7.0%含水率填料填筑红层泥岩路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泥岩填料 含水率 累积变形 临界动应力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醚泡沫材料γ辐射-压缩耦合老化行为与机理
7
作者 豆睿扬 张祎茜 +6 位作者 金碧辉 黄玮 李光宪 龚鹏剑 雷雅杰 刘强 陈洪兵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26-136,共11页
本文系统开展了两种密度的聚苯醚(PPO)材料在γ辐射(0~1 kGy)和压缩(3%压缩率)耦合作用下的老化实验,研究了吸收剂量和压缩对PPO泡沫材料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导热性能、表面形貌及化学结构的影响,并利用气体红外光谱揭示了其辐射释放... 本文系统开展了两种密度的聚苯醚(PPO)材料在γ辐射(0~1 kGy)和压缩(3%压缩率)耦合作用下的老化实验,研究了吸收剂量和压缩对PPO泡沫材料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导热性能、表面形貌及化学结构的影响,并利用气体红外光谱揭示了其辐射释放气体的种类及产量。结果表明,γ辐射-压缩耦合老化后PPO泡沫材料弹性模量和导热系数显著增加,样品表层孔结构的坍塌与永久变形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关键;老化前后样品内部自由基类型和表面官能团结构均无明显变化,样品内部残余自由基浓度由辐射化学过程和吸收剂量所控制;PPO在O_(2)/N_(2)气氛下辐解产生CO_(2)、CO与烷烃,并且受永久变形影响,相对于单独γ辐射老化条件,PPO泡沫材料辐射-压缩老化后CO_(2)产量略微降低。研究结果对PPO泡沫材料γ辐射-压缩老化机理与服役寿命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醚泡沫 γ辐射-压缩耦合老化 力学性能 永久变形 辐解释气 老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深基坑变形及环境影响分析方法与控制技术 被引量:26
8
作者 王卫东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共25页
随着基坑规模日益增大以及邻近环境设施愈加复杂,合理评估并控制基坑变形及对周边环境影响成为软土基坑工程面临的重要挑战。基于理论分析与工程应用,对软土深基坑变形与环境影响分析方法及控制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在统筹考虑安... 随着基坑规模日益增大以及邻近环境设施愈加复杂,合理评估并控制基坑变形及对周边环境影响成为软土基坑工程面临的重要挑战。基于理论分析与工程应用,对软土深基坑变形与环境影响分析方法及控制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在统筹考虑安全与经济的前提下,提出了软土深基坑环境保护等级和变形控制指标,为基坑周边不同类型环境设施的保护提供了依据。其次,系统建立了便于工程应用的基坑变形影响简化分析方法,并提出了基于土体小应变特性的基坑开挖对环境影响的计算分析方法以及确定全套小应变本构模型参数的实用方法,为复杂环境下深基坑环境影响分析提供了重要手段。同时,针对承压水降水影响难以准确量化评估的难题,提出了根据群井抽水试验反演确定关键水文地质参数并评估深层承压水降水对地层和环境变形影响的计算方法,满足了复杂地层承压水降水影响分析的工程需求。此外,还提出了包括支护结构与主体地下结构相结合、数字化微扰动搅拌桩加固、混凝土支撑主动变形控制、承压水控制超深隔渗帷幕等绿色、低碳、环境低影响的基坑变形控制新技术。成果在全国大量工程中成功应用,促进了软土深基坑工程全过程变形影响精细化分析和系统化控制技术的发展,为大规模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深基坑 变形控制 环境影响 承压水降水 小应变本构模型 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结合 超深隔水帷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DMS/PA11复合材料的冲击及压缩性能研究
9
作者 秦文娜 翟哲 +4 位作者 阮棉芳 于海洋 李强 许志华 李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6-119,123,共5页
利用聚硼硅氧烷(PBDMS)中的动态化学键—Si—O—B调控尼龙11(PA11)的冲击和抗压性能,通过熔融共混方式在PA11中添加PBDMS制备了PBDMS/PA11复合材料,研究了PBDMS含量对复合材料冲击性能、压缩性能及形貌结构的影响,并阐述了PBDMS影响PA1... 利用聚硼硅氧烷(PBDMS)中的动态化学键—Si—O—B调控尼龙11(PA11)的冲击和抗压性能,通过熔融共混方式在PA11中添加PBDMS制备了PBDMS/PA11复合材料,研究了PBDMS含量对复合材料冲击性能、压缩性能及形貌结构的影响,并阐述了PBDMS影响PA11性能的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随着PBDMS含量的增加而提高,PBDMS质量分数为12%时,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9.9kJ/m^(2),比纯PA11增加25%;复合材料的压缩永久变形率则随着PBDMS含量的增加而降低,PBDMS质量分数为15%时,压缩永久变形率最低为6%,比纯PA11降低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11 PBDMS 熔融共混 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 压缩永久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粒径级配碎石在旋转轴压下永久变形规律
10
作者 江羽习 张瑞富 +3 位作者 梁松林 杨涛 余丽平 谭波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0-267,共8页
为研究大粒径级配碎石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永久变形规律,在道路材料旋转振动压实仪的基础上提出大粒径级配碎石混合料振动旋转压实室内研究制样方式,并采用旋转轴压重复荷载施加方式对成型试样施加重复荷载,最后引入AASHTO和Monismith模... 为研究大粒径级配碎石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永久变形规律,在道路材料旋转振动压实仪的基础上提出大粒径级配碎石混合料振动旋转压实室内研究制样方式,并采用旋转轴压重复荷载施加方式对成型试样施加重复荷载,最后引入AASHTO和Monismith模型对变形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当重复旋转轴压荷载等级低于200 kPa时,试样变形最终将趋于稳定,当荷载等级在240~320 kPa时,变形将缓慢累积且增速渐趋变缓,当荷载等级≥360 kPa时,变形将快速累积且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AASHTO模型对低等级重复荷载作用下的累积变形拟合效果更好,Monismith模型对高等级重复荷载作用下的累积变形拟合效果更佳;旋转轴压荷载值、试样含水率和模型拟合参数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与铁道工程 大粒径级配碎石 旋转轴压 永久变形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建筑固废再生骨料取代率下粗粒土填料永久变形特性及安定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源杰 王政 +6 位作者 AMINU Umar Faruk 王萌 李昀博 孔坤锋 陈宇亮 周震 李志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8-1022,共15页
为探究城市建筑拆除固废再生骨料部分或全部取代天然骨料用于粗粒土路基填料的可行性,开展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含水率、围压和剪应力比等组合下的室内大型静动三轴试验,定量研究土性参数和应力状态对试样抗剪强度和累积塑性应变特性的... 为探究城市建筑拆除固废再生骨料部分或全部取代天然骨料用于粗粒土路基填料的可行性,开展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含水率、围压和剪应力比等组合下的室内大型静动三轴试验,定量研究土性参数和应力状态对试样抗剪强度和累积塑性应变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半对数坐标下累积塑性应变发展的多阶段特征,分别考虑不同阶段塑性变形累积速率以及相邻两阶段的塑性变形累积速率的差异,提出适用于建筑固废再生骨料路基填料的新型安定行为判定准则。研究结果表明:再生骨料路基填料试样的累积塑性应变随含水率和剪应力比的增大而增大,当再生骨料路基填料试样在剪应力比为0.3和0.5时,抗累积变形性能与天然骨料路基填料试验所得的抗累积变形性能接近,综合考虑抗剪强度和累积塑性变形特性的再生骨料路基填料最优取代率为85%;新安定行为判定准则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为相似路基填料的长期路用性能评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建筑固废 再生骨料 永久变形 安定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尾矿坝响应特性研究
12
作者 屈雪阳 宋志强 李闯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180,共9页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含有大幅值的位移脉冲和速度脉冲,其短时间的脉冲能量集中更易导致尾矿坝矿渣的液化。以内蒙古自治区某尾矿坝工程为例,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采用变形-孔压耦合的有效应力法分析尾矿坝液化、永久变形、加速度及坝坡稳...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含有大幅值的位移脉冲和速度脉冲,其短时间的脉冲能量集中更易导致尾矿坝矿渣的液化。以内蒙古自治区某尾矿坝工程为例,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采用变形-孔压耦合的有效应力法分析尾矿坝液化、永久变形、加速度及坝坡稳定等动力响应特性,与总应力法对比,研究近断层地震动的脉冲效应和变形-孔压耦合效应对尾矿坝液化等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坝体动孔压在地震前期短时间内急剧上升,更易发生液化;非脉冲型地震动孔压发展于地震过程前期各时段,孔压上升缓慢;脉冲型地震动的速度脉冲效应使得尾矿坝整体结构破坏加强;坝坡稳定安全系数时程相比于非脉冲型的高频率、小幅度波动,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呈现低频率、大幅度波动,尾矿坝坝坡稳定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动 尾矿坝 变形-孔压耦合 液化 永久变形 坝坡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BAQUS的AC-13冷拌冷铺沥青面层结构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光鹏 吴艳丽 《河南科技》 2024年第10期68-73,共6页
【目的】在冷拌冷铺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的基础上,对现有路面面层结构力学进行分析,为农村公路中轻交通作用下路面结构类型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选择面层材料为冷拌冷铺沥青混合料、冷拌冷铺混合料(70%RAP... 【目的】在冷拌冷铺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的基础上,对现有路面面层结构力学进行分析,为农村公路中轻交通作用下路面结构类型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选择面层材料为冷拌冷铺沥青混合料、冷拌冷铺混合料(70%RAP)和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建立典型路面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在标准荷载作用下,计算不同面层材料对典型路面结构的力学参数,验算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寿命、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进行路面结构验算,针对季节性冻土地区,进行沥青面层低温开裂验算。【结果】结果表明:弯沉值分析中面层3<面层1<面层2,基层层底拉应力分析中面层3<面层1<面层2,AC-13冷拌冷铺混合料永久变形量轻交通时小于15.7 mm,中等交通时小于19.26 mm,沥青面层低温开裂验算开裂指数为3.37。【结结论论】在农村公路中轻交通作用下,选取5 cm冷拌冷铺(RAP)沥青混合料;在中等交通下,选取5 cm冷拌冷铺沥青混合料。考虑超载和重载情况下,冷拌冷铺沥青混合料还无法满足路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AQUS RAP 永久变形量 疲劳开裂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道路与公路规范中车辙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崔永日 赵善德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4年第2期60-64,共5页
我国城镇道路中沥青路面的车辙现象比较严重,在沥青路面的车辙计算上,《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采用了不同的计算方法及分析标准。通过对两种计算方法的适用情况、范围以及计算结果对比分析,总结出两种计算... 我国城镇道路中沥青路面的车辙现象比较严重,在沥青路面的车辙计算上,《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采用了不同的计算方法及分析标准。通过对两种计算方法的适用情况、范围以及计算结果对比分析,总结出两种计算方法的不同及各自的优缺点,《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的计算方法考虑的因素更加全面,但对于城镇道路的公交车站及交叉口处的频繁启动及制动路段的情况分析不足,城镇道路应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对频繁启动及制动的特殊路段进行研究及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辙 沥青混合料 剪应力 永久变形量 动稳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高堆坝尾矿库动力响应及稳定性分析
15
作者 韩亚兵 李云飞 +8 位作者 车文芳 甘海阔 刘书鹏 李慧芳 李鑫 周占叶 魏玉宝 符电闪 张宏杨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64-169,共6页
通过选取两条实测地震波和一条规范谱拟合人工波,采用时程法开展了某高堆坝尾矿库的抗震动力分析,研究了三组不同地震波作用下尾矿库的加速度响应、液化区分布、地震永久变形、坝体动抗滑稳定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该尾矿坝加... 通过选取两条实测地震波和一条规范谱拟合人工波,采用时程法开展了某高堆坝尾矿库的抗震动力分析,研究了三组不同地震波作用下尾矿库的加速度响应、液化区分布、地震永久变形、坝体动抗滑稳定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该尾矿坝加速度最大值发生在初期坝顶及堆积坝顶、边坡区域,坝体未出现动力响应“鞭鞘效应”;坝体液化区主要出现在沉积滩浅层区域;震后坝体呈现整体震陷,震陷约占坝高的0.18%;坝体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最小安全系数为1.51,均大于规范建议的最小安全系数。通过动力抗震计算分析说明尾矿库的安全满足规范要求,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堆尾矿坝 地震波 动力稳定性 永久变形 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DAS/GTS的尾矿库地震有限元分析
16
作者 常双梅 胡建桥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3期193-198,共6页
地震作用下尾矿库安全直接关系到矿区和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某尾矿库为例,运用MIDAS/GTS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选取合适的模型参数,对黏弹性边界条件下的地震波予以合理输入,分别对无质量地基模型和黏弹性边界模型地震荷载作... 地震作用下尾矿库安全直接关系到矿区和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某尾矿库为例,运用MIDAS/GTS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选取合适的模型参数,对黏弹性边界条件下的地震波予以合理输入,分别对无质量地基模型和黏弹性边界模型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及永久变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相应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库 有限元分析 边界条件 永久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坝口河沥青混凝土心墙坝三维地震响应分析
17
作者 罗林 范均勇 李金成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24年第1期48-53,共6页
坝口河水库沥青混凝土心墙坝修建于河道拐弯处,上、下游坝体均偏向于左侧,形态特殊。本文对该心墙坝展开三维时程法动力分析,坝体动力本构模型为等效线性模型。计算得到了坝体的加速度分布、动位移等结果,并采用沈珠江的残余应变增量模... 坝口河水库沥青混凝土心墙坝修建于河道拐弯处,上、下游坝体均偏向于左侧,形态特殊。本文对该心墙坝展开三维时程法动力分析,坝体动力本构模型为等效线性模型。计算得到了坝体的加速度分布、动位移等结果,并采用沈珠江的残余应变增量模型获取了震后永久变形。计算结果显示,坝体结构的一阶周期为0.38s,一阶振型以顺河向变形为主,在振动过程中坝体加速度随着坝高放大,具有明显的“鞭梢”效应,动位移最大值约12cm。震后永久变形以竖向沉陷为主,最大沉陷约24.63cm,出现在坝顶。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大坝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同类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凝土心墙 有限元时程法 等效线性模型 Autobank 永久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土石坝地震反应和破坏机理分析 被引量:22
18
作者 朱亚林 孔宪京 +1 位作者 邹德高 李永胜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62-1367,共6页
应用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对高土石坝的地震反应特性和破坏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研究地震动作用下坝体的剪应变、永久位移以及网格变形的变化规律,并与振动台模型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说明了坝体上部1/5范围内变形较大,竖向地震动对坝... 应用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对高土石坝的地震反应特性和破坏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研究地震动作用下坝体的剪应变、永久位移以及网格变形的变化规律,并与振动台模型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说明了坝体上部1/5范围内变形较大,竖向地震动对坝坡稳定性影响明显,验证了FLAC程序模拟高土石坝地震反应的合理性;同时分析了坝高、坝坡和地震动峰值参数变化对大坝破坏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大坝的设计、安全评价和抗震措施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土石坝 地震反应特性 永久变形 FL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路基动态特性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70
19
作者 曹新文 蔡英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6-41,共6页
本文分析了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的特点,通过1:1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路基的动应力、永久变形、弹性变形和加速度随列车荷载的重复作用次数、轴重及运行速度的变化规律,同时提出了改善路基的动态特性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 路基 动态特性 动应力 永久变形 铁路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车辙系数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 被引量:18
20
作者 彭波 袁万杰 陈忠达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4-86,共3页
提出了车辙系数(WR I)指标这一概念,综合考虑了行车速率、累积变形量和最大永久变形量等因素对压实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对不同时间车辙发生的程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动稳定度指标缺乏对全过程的累积变形量和最大永久变形... 提出了车辙系数(WR I)指标这一概念,综合考虑了行车速率、累积变形量和最大永久变形量等因素对压实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对不同时间车辙发生的程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动稳定度指标缺乏对全过程的累积变形量和最大永久变形量的考虑,在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车辙系数指标能较好体现工程实际中车辙的形成规律,有效避免高温性能差别明显而动稳定度基本一致的不合理情况,提高了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评价的区分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高温性能 车辙系数 累积变形量 最大永久变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