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余年来中国地理学史研究路径演变述论
1
作者 孙俊 杨玉玲 +1 位作者 李淼 向家佳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66-976,共11页
中国地理学史研究已历百余年,形成了理解中国地理学“中外异同”“古今之变”2个基本问题的不同研究路径,但学界对此关注较少。文章聚焦代表性文本,探讨其勾连的研究预设、方法论、内容,揭示中国地理学史研究路径及其反映的“中外异同... 中国地理学史研究已历百余年,形成了理解中国地理学“中外异同”“古今之变”2个基本问题的不同研究路径,但学界对此关注较少。文章聚焦代表性文本,探讨其勾连的研究预设、方法论、内容,揭示中国地理学史研究路径及其反映的“中外异同”“古今之变”思考演变。讨论揭示,王庸及其之前的格义、反向格义路径在理解“中外异同”上存在歧论;受王庸的影响,单一化反向格义路径重建了近现代地理学意义上的中国古代地理学体系,但存在解释其自主近代化上的叙述障碍;还原路径在批评单一化反向格义基础上,侧重在观念史层面揭示中国古代地理学的王朝地理学传统;流通研究则在科学知识流通史视角下,揭示以中国为主体的层积式中西地理学碰撞、融合、更新的近代化过程。4种路径尽管各有其特定的观照对象,但批评式层积的演变构型了理解中国地理学史较全面的视角。在多元全球科学史思潮下,中国地理学史研究有必要重新思考“中外异同”“古今之变”2个基本问题的意义与性质,规避中心化框架与话语,强调地理学传统与社会文化情景因应关系,突出知识网络层面的中西地理学流通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路径 地理学近代化 多元全球科学史 中国地理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研究视域下《电影故事》(1979—1989)群众影评考察
2
作者 尹敏捷 李向民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7,共10页
在20世纪80年代的群众影评热潮中,上海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主办的刊物《电影故事》所刊发的893篇群众影评是尚未被学术界关注的研究材料。作为电影生产放映体系的延伸,《电影故事》群众影评依托“体制内转型”的公有制电影体系生发出了介... 在20世纪80年代的群众影评热潮中,上海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主办的刊物《电影故事》所刊发的893篇群众影评是尚未被学术界关注的研究材料。作为电影生产放映体系的延伸,《电影故事》群众影评依托“体制内转型”的公有制电影体系生发出了介于“人民”与“大众”的群众影评话语,并与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文化思潮交融共生,书写了转型时期一段未被详叙的电影批评史,进而折射出群众影评现象与电影体制、观众、社会文化的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影评 《电影故事》 中国电影批评史 文化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继下拓——1928年南京特别市政府与“首都城市计划”
3
作者 李楠 李百浩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9-175,共7页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南京特别市政府主导制定了近代第一次首都规划——“首都城市计划”。通过挖掘新的史料文献,系统考察了规划制定背景、过程、内容及历史价值。研究表明:规划开展与奠都设市、行政机构专业化、市域划界、市长...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南京特别市政府主导制定了近代第一次首都规划——“首都城市计划”。通过挖掘新的史料文献,系统考察了规划制定背景、过程、内容及历史价值。研究表明:规划开展与奠都设市、行政机构专业化、市域划界、市长理念及特别市工务局核心作用密不可分;规划内容提出近远期、新旧城市和以行政区为重点的功能分区,突出斜向林荫大道与行政区正南北轴线、格网式首都空间与自由式城市空间的结合,体现出“中西融合”的空间特色;规划价值具有“市政府主导首都规划的起步与实践、正南北中轴干道空间的理念与探索、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转型与开拓”三个特征。研究认为“首都城市计划”是一次“上继下拓”的南京城市规划,其探索对当代城市规划兼具历史借鉴与理论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城市规划史 南京首都规划 首都城市计划 南京特别市政府 南京近代城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中国电影“青年银幕文化”的生产与传播(1913—1937)
4
作者 沈鲁 彭俊颖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22,共11页
早期中国电影是观照中国青年的现代性时空。新兴的电影媒介开辟出一方新的具有成长性的消费青年与青年消费的公共空间,是研究这一时期中国青年文化传播史的重要媒介资源。文章将作为一种文化观念的“青年”置于早期中国电影史的视野中,... 早期中国电影是观照中国青年的现代性时空。新兴的电影媒介开辟出一方新的具有成长性的消费青年与青年消费的公共空间,是研究这一时期中国青年文化传播史的重要媒介资源。文章将作为一种文化观念的“青年”置于早期中国电影史的视野中,考察早期电影创作与青年观念之间的互动关系,系统地分析“青年观念”在不同时期的银幕呈现特征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博弈。初步回顾早期中国电影对“青年观念”的生产与传播过程中的价值意义和现实影响。通过对早期中国电影的青年银幕文化的阶段特征、建构路径、现实影响和艺术表达的梳理,立足于“媒介—社会—人”的理论思考,以期总结出早期电影对青年文化生产与传播的积极意义和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电影 青年文化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上海国产片“贺岁档”形成考析
5
作者 秦翼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140,I0003,共8页
“贺岁档”是当代电影产业概念,在民国时期电影生产消费中心上海,虽无明确命名,却实有案例。以年鉴学派学者布罗代尔长时段历史时间视角审视,电影被接受成为中国新岁节庆娱乐活动,并参与了新年系列节庆观念的拓展,受到政治、经济、文化... “贺岁档”是当代电影产业概念,在民国时期电影生产消费中心上海,虽无明确命名,却实有案例。以年鉴学派学者布罗代尔长时段历史时间视角审视,电影被接受成为中国新岁节庆娱乐活动,并参与了新年系列节庆观念的拓展,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城市建设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上海电影业在全面抗战前已形成较为明确的贺岁档观念。孤岛时期,由于相对封闭的生产和营销环境,贺岁档观念更趋成熟。贺岁档并非救市的万能良药,需要创作符合时代需求的贺岁故事,并适时调整档期放映策略。民国时期电影贺岁档的运作,对当前颇具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岁档 早期电影 上海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意识的声音传达:中国早期发声电影的国家观念建构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晓红 张仕林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4,共8页
有声电影尚未传入时,其技术与理念便在中国产生了反响。青年会外籍干事在众多城市的有声电影演讲及商业影院外国有声电影放映逐渐普及,有声片中的民族语言问题逐渐提上议程。在基于国语的有声电影创作实践中,左翼电影人发挥了积极作用,... 有声电影尚未传入时,其技术与理念便在中国产生了反响。青年会外籍干事在众多城市的有声电影演讲及商业影院外国有声电影放映逐渐普及,有声片中的民族语言问题逐渐提上议程。在基于国语的有声电影创作实践中,左翼电影人发挥了积极作用,与同时期的国语教育运动共同成为语言现代化、大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语片与方言电影的冲突实际反映的是近现代中国电影民族性、国际性、地方性间的矛盾,此问题的解决成为国语占据有声电影主导权并构建民族国家观念的过程与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早期电影 有声电影 国语教育 民族国家观念 左翼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影学派历史梳理、命名概念与发展认知 被引量:19
7
作者 周星 康宁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59,共9页
中国电影学派的创制对于中国电影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历经11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电影已具有独特的文化风格,其内在的主体意识、美学风格、民族特质已在学术研究中渐渐显影。不同的历史时期,很多学者尝试对其进行概念、描摹与阐释。目前,... 中国电影学派的创制对于中国电影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历经11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电影已具有独特的文化风格,其内在的主体意识、美学风格、民族特质已在学术研究中渐渐显影。不同的历史时期,很多学者尝试对其进行概念、描摹与阐释。目前,"中国电影学派"已成为中国电影最具标签化与认同感的概念。梳理学术界对于"中国电影学派"探索的四个阶段,认知中国电影学派命名的由来与内涵意义,对于中国电影学派从创设到建设发展的前景认知,都在为中国电影的历史、当下与未来理论提出新的认识。众多学者管窥中国电影的热忱与思辨力,将引领中国电影理论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也必将指引中国电影特性趋向更深一层的明朗化与风格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学派 中国电影 电影概念 电影民族风格 电影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现状及水文需求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黎明政 马琴 +1 位作者 陈林 刘焕章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84-96,共13页
为了解三峡库区产漂流性卵鱼类的自然繁殖对三峡水库调蓄的响应,研究于2016和2017年5—7月在三峡库区忠县江段进行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鱼类早期资源物种多样性较高,共采集到鱼类60种,其中产漂流性卵鱼类30种。鱼卵中贝... 为了解三峡库区产漂流性卵鱼类的自然繁殖对三峡水库调蓄的响应,研究于2016和2017年5—7月在三峡库区忠县江段进行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鱼类早期资源物种多样性较高,共采集到鱼类60种,其中产漂流性卵鱼类30种。鱼卵中贝氏䱗Hemiculter bleekeri、银Squalidus argentatus数量占优势,仔鱼中鲌亚科的䱗属和飘鱼属数量占优势。三峡库区鱼类早期资源量丰富,2016年和2017年调查期间流经忠县断面鱼卵的估算总量分别为70.41和34.54亿粒;仔鱼总量为1037.63和344.27亿尾;四大家鱼卵苗总量分别为29.09和21.17亿粒/尾。产漂流性卵鱼类在三峡库区忠县至涪陵江段的繁殖高峰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即三峡水库调蓄至防洪限制水位145 m之后的时段,而在6月上旬之前仅有少量繁殖活动发生;在涪陵以上,尤其是长寿以上江段5月中旬即有较大规模的繁殖。通过对三峡库区忠县至涪陵江段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水文需求的分析,表明四大家鱼仅在有持续涨水的条件下繁殖,而贝氏䱗和银对涨水的依赖程度很小。研究表明,三峡水库的鱼类早期资源物种多样、资源丰富,产漂流性卵鱼类在库区涪陵以下江段的繁殖时间主要在6月上旬以后,且产卵规模较小,而库尾及上游江段是三峡库区鱼类早期资源的主要来源地。在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的形势下,需要加强对三峡库尾及上游江段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所需水文条件的维护以及对产卵场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早期资源 分类回归树 四大家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电影研究——中国电影研究趋势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犀禾 刘宇清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共5页
随着中国在世界体系中地位的崛起,“中国研究”成为世界学术领域的热点。电影是各种文化、价值和意识形态汇聚的场域。中国电影成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最重要的渠道之一。中国电影研究作为一个蓬勃发展的学术热点,呈现出国际... 随着中国在世界体系中地位的崛起,“中国研究”成为世界学术领域的热点。电影是各种文化、价值和意识形态汇聚的场域。中国电影成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最重要的渠道之一。中国电影研究作为一个蓬勃发展的学术热点,呈现出国际化、学院化和跨文化的趋势。“重写中国电影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研究 国际化 学院化 重写电影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研究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史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百浩 韩秀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34-35,50,共3页
从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史的研究现状、研究目的与意义、主要研究思想与观点、研究内容与重难点、研究方法等方面 ,提出了如何思考研究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史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城市史 城市规划 城市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影史链条上的主旋律电影及其未来走向 被引量:22
11
作者 彭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0-106,共7页
"主旋律"口号提出的初衷,是基于对异质性价值的疑虑或者排斥,是主流意识形态对其领地日渐收缩的一种"应激反应"。主旋律电影与中国电影史链条上各相关时期的电影既有承继关系,也有明显差异。它们的共同之处是作为... "主旋律"口号提出的初衷,是基于对异质性价值的疑虑或者排斥,是主流意识形态对其领地日渐收缩的一种"应激反应"。主旋律电影与中国电影史链条上各相关时期的电影既有承继关系,也有明显差异。它们的共同之处是作为主流意识形态重要载体的功能始终未变。主旋律电影在坚守自身价值范畴的同时,也兼容、挪用了一些其他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范畴,其内涵在扩展、丰富,疆界在拓宽。如果主旋律电影走向一种融合了传统价值和现代价值,本土价值和外来价值的文化,它就有可能创造出一种具有广泛文化辐射力的"共同文化",主旋律电影也因此会走上一条前景更广阔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旋律电影 中国电影史 左翼电影 十七年电影 共同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地膜直播春大白菜的品种筛选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志刚 赵智中 +2 位作者 李巧云 张焕家 柳明山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1-23,共3页
选择当前主栽或最新育成的24个春大白菜品种,于2006、2007年进行早春覆地膜直播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春黄、菊锦、阳春、强势、三宝、全胜、07-Y17和春珍白6号8个品种综合表现优良,在济南地区3月1日直播后覆地膜,可以实现春大白菜安全生产。
关键词 大白菜 早春直播 覆地膜生产 品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文化的过剩模式——中国早期电影的良心主义传统 被引量:2
13
作者 安燕 虞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5-71,46,共8页
作为一种文化的过剩模式,良心主义成为指导中国早期电影创作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它是各公司生产经营的旗号,是电影刊物的办刊宗旨,是导演创作的意识形态动机,是作品的根本思想诉求,也是中国电影主流叙事传统的核心内构。文章从儒学良知... 作为一种文化的过剩模式,良心主义成为指导中国早期电影创作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它是各公司生产经营的旗号,是电影刊物的办刊宗旨,是导演创作的意识形态动机,是作品的根本思想诉求,也是中国电影主流叙事传统的核心内构。文章从儒学良知论传统开辟的德性伦理主义路线阐释良心主义何以能够成为中国早期电影创作的微观权力政治,进一步观察传统与"五四"的深刻关系及"五四"自身的两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中国早期电影 艺术创作 良心主义 德性伦理 微观权力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影研究学术发展史纲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犀禾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59,共23页
有关中国电影的学术研究可以分为中文和外文两个部分,其中中文是主体。中文发表的中国电影研究学术文献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这些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零星的,之后进入了一个繁荣阶段,一直延续至今。由于政治、... 有关中国电影的学术研究可以分为中文和外文两个部分,其中中文是主体。中文发表的中国电影研究学术文献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这些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零星的,之后进入了一个繁荣阶段,一直延续至今。由于政治、历史和工业的原因,三地的中国电影研究在一段时间内都以本地区作为重点,同时对其他地区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加以研究。在方法上,大陆电影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以政治和意识形态为主要切入点,到八九十年代则转向以美学、文化和工业为切入点;香港和台湾的电影研究以工业、历史和类型作为主要关注点。进入20世纪90年代,两岸三地的电影研究对彼此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关注和互动。在新世纪,"华语电影"这一超越政治边界、涵盖两岸三地中国电影的新概念为中国电影研究提供了新的学术视野。以外文发表的中国电影研究主要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其中在欧美以英文发表的成果居多。它自9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日益成熟,并对本土研究产生影响。今天,中国电影研究(或"华语电影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学术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研究 华语电影研究 学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典化的早期史 被引量:51
15
作者 何勤华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21,共18页
“法典化”是近代以来出现于英美法系之外的大陆法系及其他各国法治建设的一场运动,即使以判例法为中心的英美法系也在这一场运动中逐步向大陆法系靠拢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典化运动开始降温,并成为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以民法典的... “法典化”是近代以来出现于英美法系之外的大陆法系及其他各国法治建设的一场运动,即使以判例法为中心的英美法系也在这一场运动中逐步向大陆法系靠拢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典化运动开始降温,并成为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以民法典的编纂、实施为契机,是否将“法典化”推向其他部门法域,也在中国法律界引起了热议从法典化的早期史可以得知,古代世界五大法律文明都有曾经编纂成文法律的历史,尤其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罗马,不仅出现了成文法律、出现了法典和法典化运动,而且其水准达到相当高的程度,成为近代以后法、德等大陆法系各国法典和法典化的基础人类法典化的早期史证明,法典化是人类法治文明的最重要成果,也是现代国家走向法治之路的最佳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典化 早期史 古代法律文明 中华法系 大陆法系 英美法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好莱坞梦想——中国早期电影接受史里的好莱坞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道新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5-40,共6页
从“荷莱坞”、“荷来胡特”、“花坞”到“好莱坞”,中国人心目中的Hollywood逐渐演变成美国电影的代名词和一个流光溢彩的梦幻天堂。好莱坞的中国影迷,在物质迷恋和感官慰藉的层面上走近好莱坞。但在1949年以前,中国电影仍然企图通过... 从“荷莱坞”、“荷来胡特”、“花坞”到“好莱坞”,中国人心目中的Hollywood逐渐演变成美国电影的代名词和一个流光溢彩的梦幻天堂。好莱坞的中国影迷,在物质迷恋和感官慰藉的层面上走近好莱坞。但在1949年以前,中国电影仍然企图通过各种途径,向好莱坞学习并寻求与好莱坞之间的对话与合作,进而试图在中国境内建立另外一个“好莱坞”,最终实现中国的好莱坞梦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莱坞梦想 中国早期电影接受史 HOLLYWO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禹治水方法新探——兼议共工、鲧治水之域与战国之前不修堤防论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晖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36,共10页
自汉以来的人们便把鲧禹父子治水一成功一失败归之于父子二人治水的方法不同,禹治水成功是因为采用疏导的方法,而鲧治水失败是因为用堵截的方法。这种说法实际上是对古文献的误读。在大洪水来临之初,不可能用疏导的方式去治理洪水,只能... 自汉以来的人们便把鲧禹父子治水一成功一失败归之于父子二人治水的方法不同,禹治水成功是因为采用疏导的方法,而鲧治水失败是因为用堵截的方法。这种说法实际上是对古文献的误读。在大洪水来临之初,不可能用疏导的方式去治理洪水,只能像鲧一样用修筑堤防的方式。禹治理洪水只能是在大洪水逐渐平息下来的后期,用疏导水道办法去治水。古史传说中说共工和鲧是修筑堤防堵截洪水,完全是因为地处黄河中游,而且共工、鲧皆为农业部族方国,实行定居的生活方式,在大洪水来临之际只有用建堤防拦截洪水,这样便给黄河下游的众多方国部族带来了大灾难,而共工、鲧遭到讨伐后被迫迁徙到边远地区。所有这些现象都说明战国之前的上古时期有一个重要现象:人们在大小江河之上并不建筑堤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禹 洪水治理 古史传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发原生”模式: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实为明万历九年 被引量:18
18
作者 许苏民 《河北学刊》 2003年第2期171-177,共7页
在20世纪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开端的“冲击—反应”论的西方模式与“侵略—革命”论的苏联模式占据主要地位,而以明清之际为开端、强调中华民族历史创造活动之主体性的“早期启蒙”模式则长期受到冷落。本文旨在接着... 在20世纪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开端的“冲击—反应”论的西方模式与“侵略—革命”论的苏联模式占据主要地位,而以明清之际为开端、强调中华民族历史创造活动之主体性的“早期启蒙”模式则长期受到冷落。本文旨在接着侯外庐的“早期启蒙说”往下讲,汲取海内外学术界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和早期启蒙思想的大量研究成果,确立中国近代化之路的“内发原生”模式,试图将晚明中国改革开放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万历九年(1581年)确定为中国近代史之开端。并认为,这一突破不仅将改变中国近代史的叙事方式,而且有助于突破世界近代史研究领域占统治地位的“一元扩散”的西方话语模式,确立现代性因素“多元发生”的新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早期启蒙说 内发原生模式 世界近代史 多元发生 一元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电影:概念认定与历史建构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道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3年第3期106-113,202,共8页
只有在对中华民国史与民国文化文学研究以及中国早期电影研究与中国电影通史观念等进行不断讨论与反复观照的过程中,才能为民国电影的概念认定与历史建构获取相应的合法性并发挥预期的有效性。同样,只有充分尊重民国历史与民国电影的丰... 只有在对中华民国史与民国文化文学研究以及中国早期电影研究与中国电影通史观念等进行不断讨论与反复观照的过程中,才能为民国电影的概念认定与历史建构获取相应的合法性并发挥预期的有效性。同样,只有充分尊重民国历史与民国电影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延展性,通过对历史现场的回归与电影生态的还原,才能发见民国电影自身的多重张力,寻求理论与历史话语的创新。一条可能的路径的是:将此前的党派之争与革命史观转向更加宽容的国族体验与民国想象,在汗牛充栋的史实与事实中重建基本的价值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一种新的民国电影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电影 概念认定 历史建构 中华民国史 中国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论早期形态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夏静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3-138,共6页
近代以来建构的所谓"纯文学"的古代文论批评范式,不仅导致问题意识和研究方法上的日益贫乏化,而且也引发了本领域研究存在着明显的古今、中西价值取向分裂,而现代化过程的本性则要求对于中国文论的完整叙事,从问题意识的产生... 近代以来建构的所谓"纯文学"的古代文论批评范式,不仅导致问题意识和研究方法上的日益贫乏化,而且也引发了本领域研究存在着明显的古今、中西价值取向分裂,而现代化过程的本性则要求对于中国文论的完整叙事,从问题意识的产生到提问方式乃至解决方法,既是"中国式"的,又是中西视域融合的。因此,回归文史哲合一的整体性意义世界,是文论早期形态问题意识产生的思想土壤,而观念史和思想史并重的研究方法,则是本领域未来研究中值得展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论 早期形态 观念史 思想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