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聚乳酸和纳米纤维素的微纳复合膜微包装的保鲜机理研究
1
作者 黎海凌 彭国兴 +2 位作者 郭艳平 高艳飞 高志强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5-41,共7页
目的开发和评估一种基于聚乳酸(PLA)和纳米纤维素(NFC)的微纳复合膜包装材料,以提高果蔬保鲜效果,并减小对环境的影响。方法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替代果蔬进行定量化测试,通过改变NFC(质量分数为0.5%)与不同浓度、粒径PLA... 目的开发和评估一种基于聚乳酸(PLA)和纳米纤维素(NFC)的微纳复合膜包装材料,以提高果蔬保鲜效果,并减小对环境的影响。方法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替代果蔬进行定量化测试,通过改变NFC(质量分数为0.5%)与不同浓度、粒径PLA微粒的混合液喷涂次数,研究它对PET薄膜氧气透过率、水蒸气透过率和辐射散热效果的影响。结果NFC(质量分数为0.5%)喷涂5次时,复合膜的氧气和水蒸气透过率最低;纤维素中加入适中浓度和粒径(如30μm)的PLA微粒能够增强氧气阻隔性能,降低PET薄膜的水蒸气透过率;5次喷涂为平衡点,过多喷涂,其阻湿性能反而下降;NFC和PLA微粒的添加使得PET薄膜具有一定的辐射散热效果。结论适当的NFC和PLA微粒浓度、粒径,以及喷涂次数可显著提高复合膜的性能,该微纳复合膜通过提升纤维素膜均匀性增强阻氧、阻湿性能,具有潜在的辐射降温作用,为果蔬保鲜微包装材料的开发提供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纳米纤维 纳复合 包装 氧气透过率 水蒸气透过率 辐射散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纶纳米纤维/热塑性聚氨酯复合微孔膜与可呼吸覆膜织物制备及其性能
2
作者 张利平 郭羽晴 +1 位作者 丁博 孙洁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27,共9页
为探究芳纶纳米纤维(ANF)对热塑性聚氨酯(TPU)膜孔径结构的调节作用,采用非溶剂诱导相分离的方法改变芳纶纳米纤维在铸膜液中的含量,制备了ANF/TPU复合微孔膜系列样品,并对其微观物化结构、透气、透湿以及力学性能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 为探究芳纶纳米纤维(ANF)对热塑性聚氨酯(TPU)膜孔径结构的调节作用,采用非溶剂诱导相分离的方法改变芳纶纳米纤维在铸膜液中的含量,制备了ANF/TPU复合微孔膜系列样品,并对其微观物化结构、透气、透湿以及力学性能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ANF的加入使得复合膜的孔径逐渐增大且泡壁上出现较多破孔,进而对膜的透气、透湿和力学性能均产生影响,当ANF质量分数为0.4%时,复合膜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1.3 MPa、400%,相比纯TPU膜分别提高了66.7%、17.5%;当ANF质量分数为0.8%时,复合膜具有最高的透气率、透湿率,分别为2.95 mm/s和3315 g/(m^(2)·d),将此微孔膜与塔丝隆织物复合,制得的覆膜织物兼具良好的气体阻隔性、透湿性以及力学强度,用作户外运动面料具备防水透湿、防风保暖、热湿舒适的特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聚氨酯 芳纶纳米纤维 织物 户外运动面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秆基纳米纤维素过滤膜的制备及对微纳米颗粒的过滤性能
3
作者 杨明琰 管舒仪 +4 位作者 陈欣玥 蔡晓丹 兰萌 安琳玉 赖坤容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7-222,共6页
以麦秆为原料,采用对甲基苯磺酸(p-TsOH)结合酶辅助超声处理制备木质纤维素纳米纤丝(LCNFs),通过真空抽滤制备LCNFs过滤膜(LCNF-FM)。研究LCNF-FM的微观形貌、纯水通量、润湿性及对微纳米粒子的过滤性能。结果表明,LCNF-FM由相互交联的... 以麦秆为原料,采用对甲基苯磺酸(p-TsOH)结合酶辅助超声处理制备木质纤维素纳米纤丝(LCNFs),通过真空抽滤制备LCNFs过滤膜(LCNF-FM)。研究LCNF-FM的微观形貌、纯水通量、润湿性及对微纳米粒子的过滤性能。结果表明,LCNF-FM由相互交联的纳米纤维网络组成,平均孔径为30.2nm。该过滤膜对细菌及纳米TiO_(2)颗粒均具有良好的截留作用。初步应用于红葡萄酒过滤除菌,其对红葡萄酒中有效成分的保留率均在84%以上,对葡萄酒品质影响不大。该LCNFs及其过滤膜的制备方法绿色环保,在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及水处理、食品饮料的净化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纳米纤丝 过滤 纳米颗粒 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二氧环己酮Janus微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4
作者 邢瑞权 田鑫 +2 位作者 郭俊宇 程金雪 郭敏杰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0-118,共9页
为制备具有优异单向导湿性的可降解Janus微纳纤维膜,利用纤维素纳米晶(CNC)对聚对二氧环己酮(PPDO)进行亲水改性,经静电纺丝制备得到CNC/PPDO亲水层,再通过逐层静电纺丝的方法在亲水层表面依次纺制PPDO本征过渡层及聚乳酸(PLA)疏水层,... 为制备具有优异单向导湿性的可降解Janus微纳纤维膜,利用纤维素纳米晶(CNC)对聚对二氧环己酮(PPDO)进行亲水改性,经静电纺丝制备得到CNC/PPDO亲水层,再通过逐层静电纺丝的方法在亲水层表面依次纺制PPDO本征过渡层及聚乳酸(PLA)疏水层,最终制得PPDO Janus微纳纤维膜。结果表明:CNC质量分数为15%的CNC/PPDO微纳纤维膜具有最佳的力学强度(4.39 MPa),且表面水接触角达49.5°,芯吸高度达103 mm,吸水率达190.28%,展现出优异的亲水性能。此外,本征过渡层PPDO微纳纤维膜与亲水层CNC/PPDO微纳纤维膜及疏水层PLA纤维膜间界面结合稳定,保障了水在层间的稳定流动,从而实现了PPDO Janus微纳纤维膜的单向导湿特性。这种以PPDO本征材料为过渡层的Janus微纳纤维膜在新型伤口敷料等医用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氧环己酮 逐层静电纺丝 Janus纤维 纤维纳米 本征过渡层 单向导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通道结构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油水分离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毛竹远 裴飞飞 +2 位作者 陈芋 韩广萍 程万里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1,共10页
通过静电纺丝制备以聚丙烯腈(polyacrylonitrile,PAN)/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为壳,PVP/纤维素纳米晶体(cellulose nanocrystal,CNC)为核的Janus结构纳米纤维膜,并利用绿色的水刻蚀法获得用于油水分离的多孔通道结构... 通过静电纺丝制备以聚丙烯腈(polyacrylonitrile,PAN)/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为壳,PVP/纤维素纳米晶体(cellulose nanocrystal,CNC)为核的Janus结构纳米纤维膜,并利用绿色的水刻蚀法获得用于油水分离的多孔通道结构纳米纤维膜。结果表明,多孔通道结构增加了纳米纤维内部的储水空间,提供了额外的水分渗透路径,赋予了纳米纤维膜优异的亲水性和水下超疏油性。纳米纤维膜的孔隙率从54%提升至83%,水下油接触角从134°提升至164°,水通量从731 L/(m^(2)·h)提升至3344 L/(m^(2)·h)。纳米纤维膜对水包正己烷乳液的渗透通量高达1985 L/(m^(2)·h),滤液中的TOC含量低于50 mg/L,表明其油水分离效果较好。这种多孔通道结构纳米纤维膜的设计理念为开发油水分离膜提供了一种绿色的制造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Janus结构纳米纤维 水刻蚀处理 多孔通道结构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酚/桑皮微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培芹 潘志娟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2-80,共9页
为进一步将废弃的桑树枝回收利用,开发功能性桑皮纤维,实现蚕桑产业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通过微生物-酶-超声波联合脱胶法,辅以破壁工艺提取桑皮微纳米纤维,制备了丁香酚/桑皮微纳米纤维膜,研究了丁香酚质量浓度对纤维膜抗菌性、透湿性... 为进一步将废弃的桑树枝回收利用,开发功能性桑皮纤维,实现蚕桑产业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通过微生物-酶-超声波联合脱胶法,辅以破壁工艺提取桑皮微纳米纤维,制备了丁香酚/桑皮微纳米纤维膜,研究了丁香酚质量浓度对纤维膜抗菌性、透湿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以巨峰葡萄为对象分析了常温(25℃)下纤维膜的水果保鲜效果,测定了贮藏过程中葡萄的外观、质量损失率、腐烂率和维生素C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丁香酚/桑皮微纳米纤维膜具有良好的透湿性和力学性能;丁香酚质量浓度为0.4 mg/mL的丁香酚/桑皮微米纤维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接近80%,丁香酚质量浓度为0.3 mg/mL的丁香酚/桑皮纳米纤维膜的抑菌率可达90%左右,且在常温下能有效保持葡萄的新鲜度,减缓水分的散失、腐烂并抑制维生素C的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皮纤维 生物-酶脱胶 纳米纤维 丁香酚 水果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胎RPE细胞在微孔聚酰胺纳米纤维膜和蚀刻多孔聚酯膜上生长的比较研究
7
作者 李筠萍 唐罗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3-440,共8页
目的:比较观察人胚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在微孔聚酰胺纳米纤维膜(EPN)和蚀刻多孔聚酯膜(EPP)上的生长情况,为理想Bruch’s膜替代物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人胚胎RPE细胞培养在底分别为EPN(EPN组)、EPP(EPP组)的Transwell小室以... 目的:比较观察人胚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在微孔聚酰胺纳米纤维膜(EPN)和蚀刻多孔聚酯膜(EPP)上的生长情况,为理想Bruch’s膜替代物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人胚胎RPE细胞培养在底分别为EPN(EPN组)、EPP(EPP组)的Transwell小室以及常规Transwell小室(对照组)。在第2,4,8 h和第1,4,8天分别评估3组细胞的贴壁和增殖情况。对比观察细胞生长形态及两种替代物的表面结构;免疫荧光染色观察RPE细胞ZO-1的表达。通过组织病理切片观察EPN和EPP植入21天龄(P21)RCS大鼠视网膜下间隙2周后的生物学反应。结果:接种8h(密度为4×105/cm2)后,EPN组,EPP组和对照组RPE细胞贴壁生长数量分别为1.23×105/cm2,1.70×105/cm2和1.64×105/cm2,其中EPN组细胞数量明显少于EPP组及对照组(P<0.05);以2.5×105/cm2的密度接种后第1天,EPN组细胞密度明显低于EPP组和对照组(P<0.05),但在接种后第8天,EPN组细胞数量显著多于EPP组和对照组(P<0.05)。EPN和EPP均支持RPE单细胞层形成,前者纤维排列类似Bruch’s膜内胶原层;与对照组比,EPN和EPP组RPE细胞均呈现较强的ZO-1表达,较好地保持了原代RPE细胞表型;EPP和EPN植入视网膜下间隙后出现纤维包裹和光感受器层破坏、丢失,但在移植物附近未见明显毒性或排斥等其他异常反应。结论:EPN和EPP均支持人胚胎RPE细胞生长,二者植入P21 RCS大鼠视网膜下间隙后存在大体生物相容性。EPN的纤维排列与Bruch’s膜内胶原层相近,可能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途的Bruch’s膜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色素上皮细胞 Bruch's 孔聚酰胺纳米纤维 蚀刻多孔聚酯 RCS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纳米碳纤维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微孔层的性能 被引量:3
8
作者 毛林昌 金俊宏 +1 位作者 杨胜林 李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995-4001,共7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中的微孔层结构对改善体系的水管理能力,提升膜电极的整体性能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静电纺丝和后续热处理的方法制备了多孔纳米碳纤维(PCNF),并以此构建膜电极的微孔层。与炭黑颗粒作为微孔层呈现出紧密堆积...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中的微孔层结构对改善体系的水管理能力,提升膜电极的整体性能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静电纺丝和后续热处理的方法制备了多孔纳米碳纤维(PCNF),并以此构建膜电极的微孔层。与炭黑颗粒作为微孔层呈现出紧密堆积结构不同,由PCNF搭建的微孔层结构疏松呈现三维贯通状。膜电极的发电测试表明,以多孔纳米碳纤维作为微孔层(MPL-PCNF)的膜电极其最大功率密度达70.0mW/cm^2,远高于炭黑颗粒为微孔层(MPL-CB)的膜电极(58.1mW/cm^2),而没有微孔层(Ref)结构的膜电极最大功率密度仅为27.7mW/cm^2,显示出PCNF作为微孔层材料的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层 多孔纳米纤维 电极 纳米材料 燃料电池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法制备超疏水/超亲油SiO_2微纳米纤维膜 被引量:15
9
作者 汤玉斐 高淑雅 +2 位作者 赵康 谢高伟 张恒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29-936,共8页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SiO2微纳米纤维膜,经六甲基硅氮烷(HMDS)改性后获得疏水/亲油特性,用FTIR、SEM、接触角等手段表征纤维膜的成分、微观形貌和对水及正十二烷的润湿性能等,研究了制备工艺对纤维膜物性参数以及润湿性能的影响,并测试了...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SiO2微纳米纤维膜,经六甲基硅氮烷(HMDS)改性后获得疏水/亲油特性,用FTIR、SEM、接触角等手段表征纤维膜的成分、微观形貌和对水及正十二烷的润湿性能等,研究了制备工艺对纤维膜物性参数以及润湿性能的影响,并测试了改性后纤维膜的高温稳定性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SiO2微纳米纤维膜具有较多的孔隙和较高的比表面积,经HMDS改性后其表面粗糙结构结合疏水亲油的-Si(CH3)3基团使得纤维膜获得超疏水/超亲油特性,其水接触角为153.7°、水滚动接触角为8.2°、油接触角为0°;超疏水/超亲油SiO2微纳米纤维膜的最高耐受温度为450℃,最大拉伸强力为(40.7±9.4)×10-2N,且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硅 纳米纤维 超疏水 超亲油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丝素共混纳米纤维多孔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5
10
作者 肖红伟 熊杰 +2 位作者 李妮 张红萍 谢军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2-145,150,共5页
以六氟异丙醇(HFIP)为共溶剂,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丝素(SF)共混纳米纤维多孔膜。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多功能拉伸仪、液滴形状分析仪对共混纤维多孔膜的形貌、分子结构... 以六氟异丙醇(HFIP)为共溶剂,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丝素(SF)共混纳米纤维多孔膜。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多功能拉伸仪、液滴形状分析仪对共混纤维多孔膜的形貌、分子结构、力学性能及亲水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共混多孔膜中随SF的加入纤维直径降低,均匀性变好;PLGA与SF只发生分子间的互容并且存在氢键作用;当SF含量超过40%时共混多孔膜的力学性能就会变得极差;另外SF的存在能够显著改变共混多孔膜的亲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 丝素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多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粒子对乙酸纤维素微滤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湛含辉 曹江 龚兴艳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6-81,共6页
将纳米二氧化钛(TiO2)添加到乙酸纤维素铸膜液中,利用相分离法制备乙酸纤维素/纳米TiO2复合微滤膜,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接触角测定、孔分析以及微滤实验研究了纳米TiO2的添加量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TiO2添... 将纳米二氧化钛(TiO2)添加到乙酸纤维素铸膜液中,利用相分离法制备乙酸纤维素/纳米TiO2复合微滤膜,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接触角测定、孔分析以及微滤实验研究了纳米TiO2的添加量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TiO2添加量的不同,膜表现不同的微结构和性能;当TiO2粒子用量在质量分数3%时,复合膜表现出最优异的渗透、亲水、抗压实以及耐污染等性能,同时,对油水混合乳液的油截留率基本保持不变.TiO2粒子的质量分数超过3%时,复合膜中的纳米粒子出现团聚现象,孔隙率和微滤性能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纤维 纳米二氧化钛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法制备有序V_2O_5微纳米纤维膜及其气敏特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汤玉斐 谢高伟 +2 位作者 赵康 姜磊 滕乐天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5-320,共6页
为了提高微纳米纤维膜气敏材料的灵敏度和响应时间, 本研究采用静电纺丝法结合分离式平行收集极制备有序排列的V2O5微纳米纤维膜, 利用XRD、SEM等手段表征纤维膜的相组成、微观形貌以及有序程度, 探讨了有序程度对V2O5气体灵敏度、响应... 为了提高微纳米纤维膜气敏材料的灵敏度和响应时间, 本研究采用静电纺丝法结合分离式平行收集极制备有序排列的V2O5微纳米纤维膜, 利用XRD、SEM等手段表征纤维膜的相组成、微观形貌以及有序程度, 探讨了有序程度对V2O5气体灵敏度、响应时间以及恢复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500℃煅烧后所得微纳米纤维膜由V2O5相组成。平行收集极间距对纤维膜的微观形貌影响较大, 当间距为3 mm时可以获得有序程度为66%的V2O5微纳米纤维膜, 其在80-400℃范围内电阻的变化幅度约为2个数量级。当工作温度为300℃时, V2O5微纳米纤维膜对C2H5OH的灵敏度均高于CH4和NH3, 其中有序V2O5微纳米纤维膜对浓度为200 mg/L C2H5OH气体的灵敏度约为0.9, 响应时间为3 s, 但恢复性能较低, 62 s后阻值仅恢复到初始阻值的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2O5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有序程度 气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法制备多层复合骨引导再生微纳米纤维膜 被引量:1
13
作者 汤玉斐 谢高伟 +2 位作者 赵康 刘欣宇 马楚凡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82-87,共6页
为了使骨引导再生膜同时具有阻隔、药物缓释及诱导骨生长功能,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多层复合骨引导再生微纳米纤维膜,依次为上层载药胶原微纳米纤维膜、中层PCL微纳米纤维膜和下层胶原/PCL/nHA复合微纳米纤维膜,并对各层膜的微观... 为了使骨引导再生膜同时具有阻隔、药物缓释及诱导骨生长功能,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多层复合骨引导再生微纳米纤维膜,依次为上层载药胶原微纳米纤维膜、中层PCL微纳米纤维膜和下层胶原/PCL/nHA复合微纳米纤维膜,并对各层膜的微观形貌、相组成、释药性能、疏水特性和体外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静电纺丝可以获得具有多层结构的复合骨引导再生微纳米纤维膜,其中上层膜中药物分布均匀,胶原质量分数为5%时的释药时间为1900min;中层膜的孔尺寸在200-300nm且具有较好的疏水性,能够阻止上下两层膜间的成分扩散;胶原/PG。质量比为1:1、nHA的含量为30%的下层膜成分均匀,降解速率适中并具有较好的矿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纳米纤维 骨引导再生 静电纺丝 药物释放 骨诱导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镍/碳纳米管中空纤维膜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康建立 任增英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泡沫镍作为电极活性材料的常用骨架,其孔径在500μm以上,为了制备出孔径小、空间利用率高的多孔金属集流体材料,探索了多孔镍/碳纳米管(Ni/CNTs)中空纤维膜的制备新工艺.首先配制包含金属镍粉的铸膜液,通过干-湿纺丝工艺得到中空纤维生... 泡沫镍作为电极活性材料的常用骨架,其孔径在500μm以上,为了制备出孔径小、空间利用率高的多孔金属集流体材料,探索了多孔镍/碳纳米管(Ni/CNTs)中空纤维膜的制备新工艺.首先配制包含金属镍粉的铸膜液,通过干-湿纺丝工艺得到中空纤维生坯材料,经烧蚀掉有机物后,金属粉末烧结自组装成多孔镍中空纤维膜;然后以镍膜为基体负载催化剂后,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镍膜上直接生长CNTs制得多孔Ni/CNTs中空纤维复合膜.通过实验可知:铸膜液配比为wNi∶wPAN∶wPVP∶wNMP=50∶8∶1∶41,纺丝参数为采用插入管式喷丝头,其芯液流量为50 m L/min,计量泵泵供量为8 m L/min,釜内氮气压力为0.1 MPa,喷丝孔直径为1.5 mm,插入管外径为2.5 mm;在950℃还原性气氛下,烧结可以得到孔径5μm左右的多孔镍中空纤维膜.采用0.001 mol/L的Ni/Y催化剂,550℃下混合气体比例vAr∶vH2∶vC2H2=200∶50∶8时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可在中空纤维Ni膜表面可生长出直径20~30 nm的C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 多孔 中空纤维 纳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在微孔聚酰胺纳米纤维膜上的培养
15
作者 李筠萍 唐罗生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14-1019,共6页
目的研究人胚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在微孔聚酰胺纳米纤维膜(EPN)上的生长和分化情况,观察EPN能否作为一种理想的膜性支架而支持RPE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为后续Bruch膜替代物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培养的人胚胎RPE细胞分别以5×10... 目的研究人胚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在微孔聚酰胺纳米纤维膜(EPN)上的生长和分化情况,观察EPN能否作为一种理想的膜性支架而支持RPE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为后续Bruch膜替代物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培养的人胚胎RPE细胞分别以5×105/cm2的密度种植在EPN和常规塑料(对照组)的Transwell植入物的24孔培养板中,低钙培养基(Ca2+浓度0.1mmol/L)中培养,待细胞贴壁生长后,改用正常钙培养基(Ca2+浓度1.8mmol/L)培养4周。用相差显微镜每天观察2组细胞的形态及生长情况;分别以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blot法鉴定RPE细胞中CK-18、细胞连接蛋白ZO-1及RPE65的表达,观察培养的RPE细胞遗传表型的维持情况。结果培养在EPN上的RPE细胞与对照组一样,能够较好地贴壁生长,形成单细胞层。EPN较常规塑料更适于RPE细胞贴附生长。EPN的纤维排列类似Bruch膜内胶原层纤维排列。EPN上培养的人胚胎RPE细胞CK-18表达阳性,与对照组相比,ZO-1和RPE65均呈较强表达,较好地保持了原代RPE细胞的表型。结论生长在EPN上的人胚胎RPE细胞能够较好地生长、分化并形成单细胞层,有效地维持了原代RPE细胞的表型。为后续Bruch膜替代物组织工程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色素上皮细胞 BRUCH 孔聚酰胺纳米纤维 细胞培养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法制备聚苯乙烯微纳米纤维膜及其过滤性能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柳青 汤玉斐 +3 位作者 张恒 韦鸿铭 樊凯 赵康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58,共4页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聚苯乙烯(PS)微纳米纤维膜,研究了静电纺丝工艺对PS纤维膜微观形貌、纤维直径以及孔隙尺寸分布的影响,并表征了其对固体颗粒物的过滤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纺丝电压和接收距离的增加,PS纤维膜的直径和孔隙尺寸均...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聚苯乙烯(PS)微纳米纤维膜,研究了静电纺丝工艺对PS纤维膜微观形貌、纤维直径以及孔隙尺寸分布的影响,并表征了其对固体颗粒物的过滤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纺丝电压和接收距离的增加,PS纤维膜的直径和孔隙尺寸均减小且分布集中,随着推进速率增加,PS纤维膜的直径和孔隙尺寸逐渐增加且分布范围变宽;当纺丝电压为24kv,收集距离为24cm,推进速率为0.318mL/h时所得PS纤维膜的直径和孔隙中位径分别为940.1nm和1979.4nm,过滤尺寸范围为0.1~35μm的固体颗粒后,剩余颗粒的平均粒径仅为2.19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 聚苯乙烯 静电纺丝 过滤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静电纺PPESK微纳米纤维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贝贝 龚文正 +3 位作者 李宗蔚 阮诗伦 杨春秋 申长雨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4-47,共4页
通过溶液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芳醚砜酮(PPESK)微纳米纤维膜,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拉伸试验机分别对纤维膜的形貌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用正交试验对微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给定条件下,对纤维直径影响由大... 通过溶液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芳醚砜酮(PPESK)微纳米纤维膜,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拉伸试验机分别对纤维膜的形貌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用正交试验对微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给定条件下,对纤维直径影响由大到小的工艺参数依次为:溶液浓度>给料速度>纺丝电压。纤维直径最小的工艺条件为:溶液浓度19%,纺丝电压10 k V,给料速度为0.04 mm/min。对纤维膜拉伸强度影响由大到小的工艺参数依次为:给料速度>纺丝电压>溶液浓度。纤维拉伸强度最大的工艺条件为:溶液浓度24%,纺丝电压14 k V,给料速度0.04 mm/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芳醚砜酮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正交试验 纤维直径 拉伸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IF-8@PAN纳米纤维膜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对镉离子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5
18
作者 宋瑶瑶 于斌 孙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2-49,57,共9页
主要将通过磁控溅射技术制备所得的氧化锌@聚丙烯腈(ZnO@PAN)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材料,利用溶剂热反应合成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IF-8@聚丙烯腈(ZIF-8@PAN)纳米纤维膜材料,后经过900℃高温煅烧工序制备ZIF-8@PAN纳米纤维膜基多孔碳材料,并将... 主要将通过磁控溅射技术制备所得的氧化锌@聚丙烯腈(ZnO@PAN)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材料,利用溶剂热反应合成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IF-8@聚丙烯腈(ZIF-8@PAN)纳米纤维膜材料,后经过900℃高温煅烧工序制备ZIF-8@PAN纳米纤维膜基多孔碳材料,并将其应用于水体中重金属离子镉的吸附。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分析表征结果表明,ZIF-8成功地在PAN纳米纤维膜上原位生长,经过高温煅烧,ZIF-8的结构并未明显改变。ZIF-8@PAN纳米纤维膜基多孔碳材料在水溶液中对镉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探究证明,吸附过程中,在溶液为中性条件下,且水浴加热35℃时,镉离子吸附效果最好,吸附效率最高可达到88%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纳米纤维 ZIF-8 多孔碳材料 镉离子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左旋乳酸非溶剂挥发诱导成孔机制与纳米多孔纤维膜制备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成成 刘让同 +2 位作者 李淑静 李亮 刘淑萍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23,共8页
为实现聚左旋乳酸纳米纤维孔隙结构可控,以氯仿和丙酮为混合溶剂,通过在聚左旋乳酸中加入柴胡,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多孔纤维膜。探索了非溶剂挥发诱导相分离成孔机制,研究了柴胡质量分数、溶剂配比、聚左旋乳酸质量分数对纤维膜孔... 为实现聚左旋乳酸纳米纤维孔隙结构可控,以氯仿和丙酮为混合溶剂,通过在聚左旋乳酸中加入柴胡,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多孔纤维膜。探索了非溶剂挥发诱导相分离成孔机制,研究了柴胡质量分数、溶剂配比、聚左旋乳酸质量分数对纤维膜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非溶剂溶液体系中添加柴胡能够提升纤维膜的孔隙率,随着柴胡质量分数的增加,纳米多孔纤维膜的孔隙率逐渐增加,当柴胡质量分数为2%时孔隙率最大,为70.98%;改变氯仿与丙酮配比会对纤维膜孔隙结构造成影响,当氯仿和丙酮质量比为8∶1时,纤维膜的孔隙率达到最大,为82.09%;聚左旋乳酸质量分数为9%时纤维膜的孔隙率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左旋乳酸 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 柴胡 多孔纤维 非溶剂溶液体系 成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过滤微纳米纤维膜的组合式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允璞 温小雪 +2 位作者 周智勇 刘力 覃小红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3-29,65,共8页
针对静电纺微纳米纤维膜滤料的高效与低阻的难协调,采用聚丙烯腈(PAN)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于新型无针式喷头静电纺丝技术,调配溶液质量分数与成份配比,通过三喷头组合纺丝,调控纤维膜的立体结构,制备了双峰直径的微纳米纤维膜,... 针对静电纺微纳米纤维膜滤料的高效与低阻的难协调,采用聚丙烯腈(PAN)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于新型无针式喷头静电纺丝技术,调配溶液质量分数与成份配比,通过三喷头组合纺丝,调控纤维膜的立体结构,制备了双峰直径的微纳米纤维膜,并对纤维膜的各项性能进行表征。研究发现:三喷头组合纺丝技术能够使不同直径纤维同时沉积成纤维膜,借此可调控纤维膜结构,降低过滤阻力;总质量分数为10%、PAN与PMMA质量比为1∶1的混合溶液与质量分数为14%的PAN溶液在20 min纺丝时间下,三喷头组合纺丝所制备的PAN/PMMA微纳米纤维膜的综合过滤性能最优,该纤维膜的平均孔径为1.2μm,当平均直径为0.3μm的NaCl气溶胶粒子的流量为32 L/min时,其过滤效率达到99.93%,过滤阻力仅为124.46 Pa,品质因数达到0.058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聚丙烯腈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空气过滤 纳米纤维 组合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