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 defects formation and 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steel plate of quasi-cracking area subjected to explosive load
1
作者 Zheng-qing Zhou Ze-chen Du +5 位作者 Xiao Wang Hui-ling Jiang Qiang Zhou Yu-long Zhang Yu-zhe Liu Pei-ze Zh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580-593,共14页
As the protective component,steel plate had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because of frequently threats of explosive loads.In this paper,the evolution of microstructure and the mechanism of damage in the quasi-crackin... As the protective component,steel plate had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because of frequently threats of explosive loads.In this paper,the evolution of microstructure and the mechanism of damage in the quasi-cracking area of steel plate subjected to explosive load were discussed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icro defects and dynamic mechanical response were revealed.After the explosion experiment,five observation points were selected equidistant from the quasi-cracking area of the section of the steel plate along the thickness direction,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 defects at the observation points were analyzed by optical microscope(O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and 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EBSD).The observation result shows that many slip bands(SBs) appeared,and the grain orientation changed obviously in the steel plate,the two were the main damage types of micro defects.In addition,cracks,peeling pits,grooves and other lager micro defects were appeared in the lower area of the plate.The stress parameters of the observation points were obtained through an effective numerical model.The mechanism of damage generation and crack propagation in the quasicracking area were clarified by comparing the specific impulse of each observation point with the corresponding micro defects.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generation and expansion of micro defects are related to the stress area(i.e.the upper compression area,the neutral plane area,and the lower tension area).The micro defects gather and expand at the grain boundary,and will become macroscopic damage under the continuous action of tensile stress.Besides,the micro defects at the midpoint of the section of the steel plate in the direction away from the explosion center(i.e.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were also studied.It was found that the specific impulse at these positions were much smaller than that in the thickness direction,the micro defects were only SBs and a few micro cracks,and the those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istance from the explosion cen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losive load Quasi-cracking area Micro defects Steel plate dynamic response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response of honeycomb-FGS shells subjected to the dynamic loading using non-polynomial higher-order IGA
2
作者 Pham Binh Le Trung-Thanh Tra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49-161,共13页
The main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use higher-order isogeometric analysis(IGA)to study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sandwich shells with an auxetic honeycomb core and two different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FGM)skin lay... The main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use higher-order isogeometric analysis(IGA)to study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sandwich shells with an auxetic honeycomb core and two different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FGM)skin layers(namely honeycomb-FGS shells)subjected to dynamic loading.Touratier's non-polynomial higher-order shear deformation theory(HSDT)is used due to its simplicity and performance.The governing equation is derived from Hamilton's principle.After verifying the present approach,the effect of input parameters on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honeycomb-FGS shells is carried out in deta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 elastic foundation dynamic response FGM Auxetic honeycomb She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ctrodynamic response study on railgun launcher based on electromechanical coupling model 被引量:2
3
作者 Hong-cheng Xiao Dong-mei Yin Bao-ming L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4期655-665,共11页
The electrodynamic behavior of a medium caliber railgun launcher has been studied based on an electromechanical coupling model,which uses a unified modeling method for both electromagnetic and electromechanical field.... The electrodynamic behavior of a medium caliber railgun launcher has been studied based on an electromechanical coupling model,which uses a unified modeling method for both electromagnetic and electromechanical field.This model adopts a material equivalent method to simulating the sliding contact behavior for the in-bore armature.An embedded node encoding program during field meshing operation provides good load transfer accuracy between electromagnetic field and mechanical field.Dynamic properties of in-bore magnetic field are firstly simulated and a subsequent dynamic analysis is conducted by mapping element results from electromagnetic analysis step to structure analysis step.The electromechanical-elastic response of the barrel is studied under the excitation current.The numerical model has shown reliability compared to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ILGUN LAUNCHER SLIDING contact dynamic properties elastic respon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 on dynamic response of bilayered saturated porous strata 被引量:5
4
作者 WEN Min-jie TIAN Yi +2 位作者 WU Wen-bing WANG Kui-hua XIONG Hou-re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823-1839,共17页
Porous materials can be found in a variety of geophysical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The existence of 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bilayered saturated porous strata would result in a significa... Porous materials can be found in a variety of geophysical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The existence of 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bilayered saturated porous strata would result in a significant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t the interface.An attempt is made to study the thermo-hydro-mechanical coupling dynamic response of bilayered saturated porous strata with 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 and elastic wave impedance.The corresponding analytical solutions for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bilayered saturated porous strata under a harmonic thermal load are derived by the operator decomposition method,and their rationality is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m with existing solutions.The influences of 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thermal conductivity ratio,and porosity ratio on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bilayered saturated porous strata a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Outcomes disclose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the displacement,pore water pressure and stress decrease gradually,and the temperature jump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wo saturated porous strata incr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 response bilayered saturated porous strata 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 generalized thermoelastic theory elastic wave imped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een函数的轮胎冲击载荷特性反演方法
5
作者 师桂杰 李强 王德禹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5-173,共9页
[目的]旨在通过结构响应间接识别轮胎冲击载荷及其分布特性,为甲板设计与安全评估提供依据,提出一种基于Green函数的载荷反演方法。[方法]以某船甲板加筋板为研究对象,利用Green函数将冲击载荷表示为单位脉冲载荷的叠加,通过有限元仿真... [目的]旨在通过结构响应间接识别轮胎冲击载荷及其分布特性,为甲板设计与安全评估提供依据,提出一种基于Green函数的载荷反演方法。[方法]以某船甲板加筋板为研究对象,利用Green函数将冲击载荷表示为单位脉冲载荷的叠加,通过有限元仿真得到Green核函数矩阵,并结合广义交叉验证准则(GCV)的Tikhonov正则化方法,建立载荷反演模型。针对单个轮胎及多个轮胎冲击工况,分析多源载荷对反演精度的影响。对于凸型、马鞍型和凹型3种典型的轮印载荷分布形式,通过等效划分受力区域并施加单位脉冲载荷,完成载荷分布特性的反演。[结果]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识别轮胎冲击载荷的时间历程及其分布特性,反演相对误差均小于5%。其中,基于应变和位移响应的反演精度较高,误差低于2%;即使在5%噪声干扰下,反演载荷仍然与实际载荷基本一致。[结论]所提方法解决了冲击载荷作用时间短、结构响应范围有限以及多源载荷联合作用带来的反演难题,为实船轮印载荷识别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板设计 结构响应 动力响应 加筋板 承载能力 冲击载荷 轮印载荷分布 GREEN函数 载荷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框支厚板转换多塔超高层结构动力响应特性研究
6
作者 汪大洋 谢桢 +4 位作者 王星 赵东卓 刘维亚 周云 朱勇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8-30,共13页
针对单塔、双塔、三塔全框支厚板转换超高层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了1:35缩尺比振动台试验模型,进行了7度小震、中震共计21组工况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验证了模型设计的有效性,研究了结构加速度、位移、应变等动力响应的变化规律,对... 针对单塔、双塔、三塔全框支厚板转换超高层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了1:35缩尺比振动台试验模型,进行了7度小震、中震共计21组工况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验证了模型设计的有效性,研究了结构加速度、位移、应变等动力响应的变化规律,对比分析了全框支厚板转换超高层结构的动力响应放大系数,探究了此类结构体系的地震动行为。结果表明:单塔、双塔、三塔试验模型的动力特性相差不大,随塔楼数量增加结构频率略微降低,三塔与单塔模型一阶频率相差仅3.44%;全框支层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7度小震不同工况输入下的层间位移角最大值为1/2308;塔楼数量增加或布置位置改变会使全框支层与各塔楼之间产生较大的质心偏心率以及放大结构扭转频率比,加剧多塔结构的平扭耦联效应,设计中宜综合考虑结构综合质心偏心率、塔楼质心偏心率及模型扭转频率比指标,优化多塔结构抗震性能;全框支层应变随着塔楼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距离塔楼越近框支层柱的应变也越大,且均高于塔楼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框支结构 厚板转换 多塔 振动台试验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城市交通上盖厚板转换全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马晓飞 李英民 +4 位作者 潘维浩 姜宝龙 杨宏武 黄永安 雷帅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2,38,共9页
某城市交通上盖建筑的结构高度为119.1m,具有刚度突变、构件中断等不规则项,为满足功能需求,采用厚板转换全框支剪力墙结构。通过5个算例模型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分析了转换板厚度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而确定了板厚。在PERFO... 某城市交通上盖建筑的结构高度为119.1m,具有刚度突变、构件中断等不规则项,为满足功能需求,采用厚板转换全框支剪力墙结构。通过5个算例模型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分析了转换板厚度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而确定了板厚。在PERFORM-3D中采用深梁划分转换板,用深梁非线性行为来模拟板厚的受力状态,对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找到该结构的薄弱部位,检验结构是否满足设计时既定的性能目标,综合评价该类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转换板厚度的增加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有一定影响,但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影响效率降低;在罕遇地震下,该结构的破坏次序为连梁-剪力墙-柱,符合预期破坏模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框支剪力墙结构 厚板转换 抗震性能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动力时程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弹冲击四方蜂窝夹芯板的动态特性数值模拟
8
作者 付岳 俞润霈 +3 位作者 郑建军 张志家 张钱城 金峰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2-338,共7页
为探究四方蜂窝夹芯板在爆炸冲击波和高速破片联合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响应过程及变形破坏模式,通过发射由泡沫铝子弹和破片模拟弹组成的复合弹以模拟联合载荷加载的新方法,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Explicit开展了复合弹冲击载荷作用下30... 为探究四方蜂窝夹芯板在爆炸冲击波和高速破片联合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响应过程及变形破坏模式,通过发射由泡沫铝子弹和破片模拟弹组成的复合弹以模拟联合载荷加载的新方法,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Explicit开展了复合弹冲击载荷作用下304不锈钢四方蜂窝夹芯板的动态响应数值模拟,通过已有文献中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阐述了四方蜂窝夹芯板受复合弹冲击后动态响应过程的5个阶段,讨论了在不同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夹芯板受不同冲击载荷作用后动态响应的整体趋势相似;无论冲击载荷如何变化,该结构各部件中蜂窝芯体对防护效果的贡献最大,下面板次之,上面板最小;保持初速度不变,破片模拟弹的内置深度越小,夹芯板的下面板越易发生撕裂破坏,但对破片模拟弹的防护能力反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弹 联合载荷 304不锈钢 四方蜂窝夹芯板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冲头碰撞下泡沫夹芯板塑性动力响应研究
9
作者 王琪 肖雯 +1 位作者 李应刚 李晓彬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14-119,共6页
基于理想刚塑性材料假设,采用功率守恒原理建立了矩形冲头碰撞下泡沫夹芯板塑性动力响应理论模型,并通过有限元模型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冲头宽度和泡沫芯层厚度对结构塑性动力响应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矩形冲头... 基于理想刚塑性材料假设,采用功率守恒原理建立了矩形冲头碰撞下泡沫夹芯板塑性动力响应理论模型,并通过有限元模型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冲头宽度和泡沫芯层厚度对结构塑性动力响应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矩形冲头碰撞下泡沫夹芯板塑性动力响应理论模型预测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吻合良好。冲头宽度减小会导致夹芯结构塑性变形增大,增加泡沫芯层厚度可以提高夹芯结构抗冲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碰撞载荷 泡沫夹芯板 理想刚塑性理论 塑性动力响应 仿真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钢轨波磨对车辆和扣件动态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金 安博伦 +4 位作者 梁雪江 管曙刚 李英奇 杜吉康 李晨光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共6页
本文调研了高速铁路钢轨波磨引发扣件弹条断裂的典型危害,归纳总结了高速铁路钢轨波磨特征。通过建立车辆-无砟轨道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了高速铁路钢轨波磨对车辆和扣件动态响应的影响,并分析了扣件弹条断裂的原因。结果表明:随着... 本文调研了高速铁路钢轨波磨引发扣件弹条断裂的典型危害,归纳总结了高速铁路钢轨波磨特征。通过建立车辆-无砟轨道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了高速铁路钢轨波磨对车辆和扣件动态响应的影响,并分析了扣件弹条断裂的原因。结果表明:随着波深的增大,轮轨垂向力和轮重减载率均呈现出明显增大的变化趋势;不同速度、波长及波深工况下,钢轨波磨引起的车辆动态响应的峰值均主要集中出现在频率800 Hz左右,该频率与W1型弹条固有频率较为接近,容易产生共振诱发扣件弹条断裂;在速度400 km/h、波长140 mm及波深0.08 mm条件下,钢轨波磨引起的扣件动态响应会出现多个谐波峰值,对应的频率基本均为795 Hz及其倍数,与W1型弹条固有频率十分接近,产生共振引发扣件弹条断裂,从而缩短扣件弹条的疲劳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钢轨波磨 动态响应 仿真分析 扣件弹条断裂 弹条固有频率 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速冲击下波纹夹芯板的动态响应分析
11
作者 胡旭初 付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7-805,共9页
为研究波纹夹芯板在低速冲击下的动态响应,本文建立了一种等效分析模型,并推导接触力和横向位移的解析解。基于一阶剪切变形板理论和Hamilton原理,得到了波纹夹芯板的运动方程。通过赫兹弹性理论及两自由度弹簧-质量S-M模型描述接触力... 为研究波纹夹芯板在低速冲击下的动态响应,本文建立了一种等效分析模型,并推导接触力和横向位移的解析解。基于一阶剪切变形板理论和Hamilton原理,得到了波纹夹芯板的运动方程。通过赫兹弹性理论及两自由度弹簧-质量S-M模型描述接触力与时间的关系,并利用Duhamel原理和Navier法计算横向中心位移,验证模型有效性。结果表明:胞元夹角增大、夹芯层厚度占比减小及胞元壁厚增大时,波纹夹芯板的最大横向中心位移减小,最大接触力增大,能量吸收和抗冲击性能增强,本文为研究波纹夹芯板的冲击动力学响应提供了高效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阶剪切变形板理论 HAMILTON原理 赫兹弹性理论 解析解 弹簧-质量模型 波纹夹芯板 低速冲击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冲击下水下防护门结构动态响应及抗力参数分析
12
作者 刘子业 周献祥 +2 位作者 李啸 林凡通 肖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7,共11页
近年来水下公共设施遭受到水下突发爆炸冲击的风险日益增加,且爆炸一般发生在工程口部位置。水下防护门是工程口部抵抗爆炸冲击荷载、保障水下工程安全的重要防护设施。为研究水下爆炸冲击作用下钢制平板式防护门的结构动态响应及破坏模... 近年来水下公共设施遭受到水下突发爆炸冲击的风险日益增加,且爆炸一般发生在工程口部位置。水下防护门是工程口部抵抗爆炸冲击荷载、保障水下工程安全的重要防护设施。为研究水下爆炸冲击作用下钢制平板式防护门的结构动态响应及破坏模式,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基于ALE算法的水下爆炸背空板的全耦合数值模型,得到的冲击波荷载与经验值对比,验证了数值计算的精度;采用直接加载的方法与耦合模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直接加载方法的有效性;为进一步探讨水下爆炸对钢制平板式防护门结构的毁伤特性,建立了防护门在水下爆炸冲击荷载下的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炸药当量、起爆距离、静水压力、迎爆面与背爆面厚度、四周支撑面板厚度等因素对防护门抗爆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炸药当量的增大及起爆距离的缩短,防护门峰值位移逐渐增大,结构主要以局部骨架梁屈曲变形与整体弯曲破坏伴随着骨架梁压曲失稳两种破坏模式;在相同的爆炸工况下,增大迎爆面、背爆面及四周支撑面板的厚度可使防护门具有更强的抗爆性能,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面板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爆炸 钢制平板式防护门 动力响应 损伤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扣件弹性垫层高频动刚度及阻尼特性试验研究
13
作者 刘炳彤 崔树坤 +4 位作者 蔡世生 李彦山 张欢 肖俊恒 闫子权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31,共5页
为了准确获取扣件弹性垫层在服役工况下的高频动刚度和阻尼特性,以常用的WJ-8B和WJ-7B型弹性垫层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主搭建的激励频响法试验设备进行试验,记录预荷载、激励力和响应加速度,进而得到测试频响函数;对测试频响函数进行多元... 为了准确获取扣件弹性垫层在服役工况下的高频动刚度和阻尼特性,以常用的WJ-8B和WJ-7B型弹性垫层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主搭建的激励频响法试验设备进行试验,记录预荷载、激励力和响应加速度,进而得到测试频响函数;对测试频响函数进行多元非线性曲线拟合,得到不同预荷载作用下被测弹性垫层的高频动刚度和黏性阻尼,并拟合得到高频动刚度-预荷载的关系式。结果表明:预荷载在20~70 kN时,WJ-8B和WJ-7B型弹性垫层的高频动刚度均随着预荷载的增大而近似线性增大,其关系式分别为y=2.237x+31.163和y=3.478x+32.081,两种弹性垫层的高频动刚度均远大于静刚度和低频动刚度;WJ-8B和WJ-7B型弹性垫层的黏性阻尼均随着预荷载先降低再增加,其黏性阻尼分别在3 400~5 200 N·s/m和3 800~4 900 N·s/m。在进行轮轨系统动力学分析时,弹性垫层不应被视为常刚度元件,应考虑高频激励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高频特性 试验研究 激励频响法 弹性垫层 高频动刚度 黏性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气冷堆板翅式回热器一维可压缩流动算法
14
作者 白一帆 丁铭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5-682,709,共9页
为了计算高温气冷堆氦气透平直接循环中板翅式回热器的动态响应过程,本文建立了板翅式回热器的一维可压缩流动模型。采用混合半隐式算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并提出使用解耦法和半耦合法对流体域和壁面耦合的温度方程进行求解。根据以上... 为了计算高温气冷堆氦气透平直接循环中板翅式回热器的动态响应过程,本文建立了板翅式回热器的一维可压缩流动模型。采用混合半隐式算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并提出使用解耦法和半耦合法对流体域和壁面耦合的温度方程进行求解。根据以上2种方法计算回热器入口温度阶跃上升算例的结果分析,并模拟分析了回热器在温度、流量、压力和温度-流量复合阶跃扰动下的瞬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解耦法相对于半耦合法拥有更快的求解速度,且更适于板翅式回热器在直接氦气透平循环回路系统的整体计算。本文方法可模拟板翅式回热器在简单扰动下的温度响应过程,并捕捉不可压缩模型无法计算的压力响应和流量响应,可以用于板翅式回热器在循环系统中的动态性能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冷堆 直接循环 板翅式回热器 动态响应 一维可压缩流动模型 混合半隐式算法 数值计算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刚塑性动力解的弹性补偿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同希 胡庆洁 朱凌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近年来,我国学者以膜力因子法和饱和分析方法相结合为理论工具,对梁、板等结构件在脉冲载荷作用下的塑性大变形行为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为脉冲加载下结构的最终挠度提供了优于历史上各种刚塑性近似解的最佳刚塑性预测公式。然而,由于实... 近年来,我国学者以膜力因子法和饱和分析方法相结合为理论工具,对梁、板等结构件在脉冲载荷作用下的塑性大变形行为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为脉冲加载下结构的最终挠度提供了优于历史上各种刚塑性近似解的最佳刚塑性预测公式。然而,由于实际工程应用中金属结构弹塑性动力响应的复杂性和数值模拟的局限性,与考虑材料弹性效应的结果相比,刚塑性解对脉冲加载下结构所预测的最终挠度的误差有多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对这个问题的首阶段研究成果厘清了材料弹性对脉冲加载下结构塑性动态大变形的影响,定量评估了由最佳刚塑性理论解与弹塑性数值模拟得到的最终挠度预测结果之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补偿弹性效应的策略和方法,即:在已有的最佳刚塑性解预测的挠度基础上添加一个补偿项,将补偿项表达为脉冲载荷强度的效应与结构自身刚度的效应分离的变量函数,并尽量减少待定系数/指数的数量,以求表达式的简洁;根据这些原则在金属结构的主要工程应用领域内选定结构刚度和外载参数的变化范围,对固支梁和固支方板的案例实施拟合与补偿,最后得到了对梁和板增添补偿项后的简单而实用的最终挠度预测公式,其相对误差在3%的范围之内,很适合工程设计应用。文末列表给出了符号与公式的一览,并对梁和方板的结果作了综合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塑性动力响应 脉冲载荷 固支梁和固支方板 弹性效应补偿 最终挠度的最佳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谐荷载作用下弹性土体中圆形隧道和轨道结构的动力响应
16
作者 张勇 付志婷 +2 位作者 刘祎阳 王国才 徐启鹏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9-326,共8页
采用解析的方法研究了弹性土体中圆形隧道和轨道结构的动力响应。将隧道视为无限长的薄壁圆管,轨道被简化成铺设在隧道仰拱上无限长的欧拉梁,周围土体为无限空间弹性介质。通过在环向采用模态叠加法,在轴向采用傅里叶变换求解隧道与轨... 采用解析的方法研究了弹性土体中圆形隧道和轨道结构的动力响应。将隧道视为无限长的薄壁圆管,轨道被简化成铺设在隧道仰拱上无限长的欧拉梁,周围土体为无限空间弹性介质。通过在环向采用模态叠加法,在轴向采用傅里叶变换求解隧道与轨道之间的耦合问题,获得了在简谐荷载作用下弹性土体中圆形隧道和轨道结构的动力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低支承刚度的结构体系会产生连续的干涉现象,这种情况在高频的情况下尤为明显;虽然轨道的弯曲刚度越大,结构的位移越小,但是整体规律保持不变;支承刚度的增加会导致轨道固有频率向高频偏移;无轨道结构中土体位移会随着荷载频率的升高而降低,在加入轨道后荷载会与轨道固有频率产生共振效应,形成特定的极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欧拉梁 弹性土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弹性边界下板类结构的动力学分析方法
17
作者 刘鹏 张保成 +3 位作者 邓子伟 张凯 彭磊 孙启航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266,共7页
板结构与其他构件的装配关系可用不同的边界条件进行模拟,然而针对不同边界条件的板结构进行动力学特性分析,目前缺乏统一的数学建模方法。以混合弹性边界条件下加筋、开孔的板类结构的横向振动为例,利用Rayleigh-Ritz法和模态叠加法求... 板结构与其他构件的装配关系可用不同的边界条件进行模拟,然而针对不同边界条件的板结构进行动力学特性分析,目前缺乏统一的数学建模方法。以混合弹性边界条件下加筋、开孔的板类结构的横向振动为例,利用Rayleigh-Ritz法和模态叠加法求解矩形加筋多孔板在简谐激励下的动力学响应问题。采用将开孔板与加强筋沿交界面进行分离,结合改进的傅里叶级数设定开孔板的横向振动位移函数,利用不同刚度弹簧模拟混合弹性边界,推导加筋矩形开多孔板和边界弹簧系统的动能与势能,求解其在简谐激励下的动力学响应。经对比,理论计算结果与有限元(Finite Element Method,FEM)结果吻合良好。此外,用同样的方法分析不同孔尺寸对结构固有频率和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可通过改变加筋板的开孔形状、尺寸对结构的振动特性进行调整。研究成果可为混合弹性边界板结构动力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技术途径,可以简化加筋开孔板结构动力分析的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加筋板 开多孔板 动力学分析 混合弹性边界 Rayleigh-Ritz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冲击波作用下板架结构响应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琰 蒋海燕 +2 位作者 韩璐 苏健军 杨峰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1-160,共10页
板架结构是飞机和水面舰艇主要的组成单元,研究其在爆炸冲击波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对目标结构的防护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学者对板架结构在冲击波载荷作用下的变形与破坏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诸多成果。本文中从理论分析、实验研究... 板架结构是飞机和水面舰艇主要的组成单元,研究其在爆炸冲击波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对目标结构的防护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学者对板架结构在冲击波载荷作用下的变形与破坏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诸多成果。本文中从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3个方面总结了爆炸冲击波载荷作用下板架结构响应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一些建议,为相关结构的抗爆设计以及战时毁伤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载荷 板架结构 动力响应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汀生态恢复区不同混交比例针阔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动态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澳 王嘉铮 +4 位作者 卢思航 雷菲娅 宁宏涛 腾渝 李守中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97,共9页
[目的]分析我国亚热带生态恢复典型先锋物种马尾松在不同混交比例针阔混交林内的种群动态及其驱动机制,为深入理解亚热带植被重建与恢复进程奠定基础。[方法]基于福建省长汀县生态恢复区4块不同混交比例针阔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调查数据... [目的]分析我国亚热带生态恢复典型先锋物种马尾松在不同混交比例针阔混交林内的种群动态及其驱动机制,为深入理解亚热带植被重建与恢复进程奠定基础。[方法]基于福建省长汀县生态恢复区4块不同混交比例针阔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调查数据,构建积分投影模型并运用弹性分析、生命表响应试验等方法,探究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动态及其驱动机制。[结果]针阔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整体表现为持续衰退状态(种群增长率λ<1),随着阔叶树种在林分中相对多度增加,马尾松个体平均存活率和平均繁殖率以及λ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弹性分析表明,个体存活对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增长最重要,小径级个体正生长利于种群发展,繁殖对种群增长的影响较为有限。随着阔叶树种相对多度增加,对马尾松种群增长最重要的个体逐渐由幼苗转变为成年树,种群维持风险逐渐增大。生命表响应试验显示,个体生长差异是不同混交林间马尾松种群增长差异的主要来源。[结论]随着阔叶树种混交比例上升,马尾松种群内幼苗和幼年树的比例和重要性持续降低,成年树的比例和重要性不断增加,不同生活史阶段个体生命率的差异化响应驱动马尾松种群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动态 混交林 马尾松 积分投影模型 弹性分析 生命表响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载荷下加筋圆板的各向同性快速等效方法
20
作者 焦重熙 钟巍 +2 位作者 王霂 梅晰洁 邱信明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7,共11页
加筋板在爆炸与冲击防护中应用广泛,而其动力响应的快速求解一直是工程中关注的重点。对于径向均匀加筋的圆板,基于刚度叠加思想,提出了一种将其等效为各向同性平板的方法,用于分析其在脉冲载荷下弹性阶段的动力响应。结合理论推导与数... 加筋板在爆炸与冲击防护中应用广泛,而其动力响应的快速求解一直是工程中关注的重点。对于径向均匀加筋的圆板,基于刚度叠加思想,提出了一种将其等效为各向同性平板的方法,用于分析其在脉冲载荷下弹性阶段的动力响应。结合理论推导与数值方法,显式地给出了简洁的等效平板厚度公式。经验证,提出的等效方法建立了加筋圆板与均质圆板间的内在联系,适用于多种加筋尺寸、材料及载荷形式。等效圆板与加筋圆板的最大挠度偏差不超过6%,低阶振动频率偏差不超过10%。相比于直接对加筋圆板进行计算,等效分析方法大大提高了求解效率,且保证了很高的计算精度,在冲击响应预测和结构优化等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板 圆板 动力响应分析 等效方法 脉冲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