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熟化程度的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规律及驱油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元福卿 宋倩 +1 位作者 季岩峰 李海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8-295,共8页
聚合物在注入地层过程中受到的物理、化学降解严重,黏度损失大。为了减少聚合物注入过程产生的黏度损失,提出不完全熟化聚合物驱油技术。在70℃下,通过改变机械搅拌器的搅拌时间,制得具有不同黏度和熟化程度为60%~100%的聚合物体系;基... 聚合物在注入地层过程中受到的物理、化学降解严重,黏度损失大。为了减少聚合物注入过程产生的黏度损失,提出不完全熟化聚合物驱油技术。在70℃下,通过改变机械搅拌器的搅拌时间,制得具有不同黏度和熟化程度为60%~100%的聚合物体系;基于宏观和微观模型对不同熟化程度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规律及驱油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完全熟化聚合物,不完全熟化聚合物体系具有更好的黏弹性,可更好地动用残余油、提高微观驱油效率;不完全熟化聚合物体系可以建立更高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经多孔介质剪切后可以保留更高的有效驱替黏度;聚合物熟化程度过低不利于聚合物进入油藏深部,60%熟化程度聚合物体系堵塞主要发生在靠近填砂管注入端0—1/5处,而80%和100%熟化程度聚合物体系堵塞主要发生在靠近填砂管注入端1/5—2/5处;相对于水驱,60%、80%及100%熟化程度聚合物宏观驱油的采收率增幅分别为26.2百分点、29.0百分点和23.3百分点,微观驱油的采收率增幅分别为37.3百分点、44.9百分点和36.0百分点。对于非均质油藏,由于不完全熟化聚合物残留的未溶解胶团颗粒具有良好的封堵调驱性能,提高了低渗透层的吸液量,扩大了波及体积,从而提高了低渗透层的采收率。研究结果可为不完全熟化聚合物驱油现场试验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熟化程度 渗流特性 封堵 调驱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被引量:70
2
作者 赵福麟 王业飞 +2 位作者 戴彩丽 任熵 焦翠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6-89,101,共5页
根据聚合物驱和聚合物驱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聚合物驱后地层残留聚合物的再利用、深部调剖、高效洗油3项提高采收率技术。地层残留聚合物的再利用技术由絮凝技术和固定技术组成,利用地层残留聚合物封堵高渗透层,提高水驱的波及系数;深... 根据聚合物驱和聚合物驱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聚合物驱后地层残留聚合物的再利用、深部调剖、高效洗油3项提高采收率技术。地层残留聚合物的再利用技术由絮凝技术和固定技术组成,利用地层残留聚合物封堵高渗透层,提高水驱的波及系数;深部调剖技术对残留聚合物再利用后的地层进行补充调剖,进一步提高水驱的波及系数;高效洗油技术既弥补了聚合物驱机理的不足,也弥补了聚合物不可入孔隙体积所损失的那部分波及系数。地层残留聚合物再利用的矿场试验效果证实了该技术对注聚油田的适应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提高采收率 深部调剖 驱油 矿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交联聚合物微凝胶调驱剂的应用性能 被引量:26
3
作者 朱怀江 朱颖 +2 位作者 孙尚如 刘玉章 唐金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5-118,共4页
预交联聚合物微凝胶是一种介于聚合物和预交联凝胶颗粒之间的新型调驱剂 ,用反相乳液聚合制备 ,通过调节反相剂种类和用量 ,可控制其吸水溶胀过程。该调驱剂为具有较高化学稳定性的微米级软性颗粒 ,兼备“变形虫”特征。本体凝胶和预交... 预交联聚合物微凝胶是一种介于聚合物和预交联凝胶颗粒之间的新型调驱剂 ,用反相乳液聚合制备 ,通过调节反相剂种类和用量 ,可控制其吸水溶胀过程。该调驱剂为具有较高化学稳定性的微米级软性颗粒 ,兼备“变形虫”特征。本体凝胶和预交联凝胶颗粒不能进入多孔介质 ,但在油携带下 ,未溶胀的微凝胶 (粒径为 5~ 13 μm)能进入渗透率为 0 .4~ 10D的多孔介质 ;溶胀后微凝胶的粒径可达 2 0~ 60 μm ,其运移能力与多孔介质的孔喉直径和颗粒的变形特征等有关。这种调驱剂可大幅度调整油藏的渗透率并具有较高的提高采收率能力。图 5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 预交联 调驱 反相乳液聚合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酰胺类反相微乳液聚合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磊 张建强 +2 位作者 李瑞冬 冯岸洲 张贵才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8-463,共6页
分析总结了丙烯酰胺类反相微乳液聚合的基本理论和工艺方法,介绍了国内外聚丙烯酰胺类水凝胶微球在调剖堵水和驱油中的应用现状,指出了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当前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聚合 聚丙烯酰胺类 水凝胶 微球 调剖堵水 驱油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驱后凝胶复合体系调驱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7
5
作者 肖建洪 姜娜 +1 位作者 马辉 陈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8-80,共3页
为提高凝胶体系对聚合物驱后高渗透地层的深部调驱效果,开发了由聚丙烯酰胺乳液、无机颗粒和Cr3+交联剂组成的凝胶复合体系。通过室内成胶实验,优选出了适合现场施工的6号和7号配方。室内封堵实验表明,在高渗透岩心中,注入7号配方的凝... 为提高凝胶体系对聚合物驱后高渗透地层的深部调驱效果,开发了由聚丙烯酰胺乳液、无机颗粒和Cr3+交联剂组成的凝胶复合体系。通过室内成胶实验,优选出了适合现场施工的6号和7号配方。室内封堵实验表明,在高渗透岩心中,注入7号配方的凝胶复合体系后,再驱8倍孔隙体积水,封堵率高达98.6%,说明该体系可以到达岩心深部发挥调驱作用,且7号配方的封堵效果优于6号配方。利用7号配方的凝胶复合体系对6个井组进行调剖后,注水井油压上升了1.8MPa,对应油井见效高峰时含水率下降了6.9%,累积增产原油1.1305×10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体系 复合体系 调驱技术 聚合物驱 聚丙烯酰胺乳液 应用 CR^3+ 调驱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聚合物微球在中渗高含水油田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鸣川 朱维耀 +1 位作者 王国锋 王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5-108,共4页
为了提高非均质中渗高含水油藏的驱油效率和经济效益,室内实验研究和油田现场一年期试验研究发现,纳米聚合物微球具有良好的注入能力和深部逐级调堵能力;注纳米聚合物微球的一年中,产油量增加了0.21×104m3,油田综合含水率下降了1.... 为了提高非均质中渗高含水油藏的驱油效率和经济效益,室内实验研究和油田现场一年期试验研究发现,纳米聚合物微球具有良好的注入能力和深部逐级调堵能力;注纳米聚合物微球的一年中,产油量增加了0.21×104m3,油田综合含水率下降了1.2%,全年可盈利200.91万元,投入产出比达到1∶1.81,实现了油田低成本稳产降水的目的。同时对水驱和纳米聚合物微球驱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纳米聚合物微球能有效提高产油量和采出程度,降低含水率。纳米聚合物微球实现了油层深部液流转向,解决了调堵地层深部大孔喉的技术难题,为进一步开发复杂非均质高含水油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聚合物微球 逐级深部调堵 非均质 驱油效率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调剖调驱技术效果及剩余油分布 被引量:28
7
作者 梁守成 李强 +3 位作者 吕鑫 ZHOU Yanxia 曹伟佳 卢祥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8-115,共8页
为治理渤海稠油油藏经长期注水开发形成的优势通道,多级组合深部液流转向技术受到广泛关注。以油藏工程、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等为理论指导,以物理模拟为技术手段,以渤海S油田为模拟对象,开展了分级组合深部调剖调驱效果及剩余油分布研... 为治理渤海稠油油藏经长期注水开发形成的优势通道,多级组合深部液流转向技术受到广泛关注。以油藏工程、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等为理论指导,以物理模拟为技术手段,以渤海S油田为模拟对象,开展了分级组合深部调剖调驱效果及剩余油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目标油藏储层经长期注水注聚开发,已经形成了大孔道或高渗条带,大孔道治理是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前提条件;与聚合物溶液中分子聚集体分布相比较,聚合物微球粒径分布比较集中,具有"堵大不堵小"渗流特性,"强凝胶封堵大孔道+聚合物微球转向中低渗透层调驱"多级调剖调驱技术兼顾了大孔道治理和中低渗透层深部液流转向技术需求,可以取得较好增油降水效果;"行列式"注水开发井网相邻水井不宜同时进行调驱和调剖;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中低渗透层、远离主流线的两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藏 多级组合 调剖调驱 物理模拟 采收率 剩余油分布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复合调剖剂驱油效果物理模拟实验 被引量:22
8
作者 王克亮 丁玉敬 +1 位作者 闫义田 孙立滨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0-32,36,共4页
非均质岩心物理模拟实验证实在三元复合驱前实施前置段塞调剖能够提高三元复合驱的驱油效果。当前置段塞较小时。凋剖后可提高原油采收率1.3%.进行0.0500~0.2500倍孔隙体积的三元复合调剖驱,与常规三元复合驱相比,采收率增加2.... 非均质岩心物理模拟实验证实在三元复合驱前实施前置段塞调剖能够提高三元复合驱的驱油效果。当前置段塞较小时。凋剖后可提高原油采收率1.3%.进行0.0500~0.2500倍孔隙体积的三元复合调剖驱,与常规三元复合驱相比,采收率增加2.0%~4.9%.中置调剖段塞为0.2000倍孔隙体积较好。并联非均质模型中的流量分配和采收率变化说明,交联体系注入后。高渗透层的流量降低。中、低渗透层的流量增加。中、低渗透层的采收率增加幅度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调剖 流量分配 非均质岩心 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油藏凝胶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14
9
作者 单玲 卢新莉 +2 位作者 单荣青 朱玉庭 刘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2期72-75,共4页
利用建立的可动凝胶体系驱油渗流数学模型,描述可动凝胶体系在多孔介质的复杂渗流行为。在此基础上编制数值模拟软件,并运用软件对稠油油藏凝胶调驱注入参数进行优化方案设计,实施后效果良好。该方法对于陆上常规稠油油藏采用凝胶调驱... 利用建立的可动凝胶体系驱油渗流数学模型,描述可动凝胶体系在多孔介质的复杂渗流行为。在此基础上编制数值模拟软件,并运用软件对稠油油藏凝胶调驱注入参数进行优化方案设计,实施后效果良好。该方法对于陆上常规稠油油藏采用凝胶调驱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凝胶调驱 数值模拟 数学模型 采收率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油田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熊生春 王业飞 +4 位作者 何英 任熵 焦翠 戴彩丽 赵福麟 《断块油气田》 CAS 2005年第3期38-40,共3页
针对孤岛油田聚合物驱后恢复水驱,含水率上升迅速的实际情况,研究了4种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的方法。通过填砂管平行流动试验,分高、低渗透率模拟油藏非均质性条件,分析研究了各渗透层采收率的变化,对聚合物驱后的4种提高采收率方法进... 针对孤岛油田聚合物驱后恢复水驱,含水率上升迅速的实际情况,研究了4种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的方法。通过填砂管平行流动试验,分高、低渗透率模拟油藏非均质性条件,分析研究了各渗透层采收率的变化,对聚合物驱后的4种提高采收率方法进行了室内研究。并针对孤岛油田的具体条件,对所使用的4种外加剂的用量进行优化。研究表明:聚合物驱后,继续注入少量外加剂能有效地提高后续水驱的波及系数和洗油效率,提高原油采收率。同时外加剂的过量使用会导致采收率的降低,对外加剂用量的优化能最大幅度的提高地层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油田 采收率 填砂管平行流动 聚合物驱后 高效洗油剂 波及系数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驱油剂应用于聚合物驱油后油层的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27
11
作者 曹瑞波 韩培慧 高淑玲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0-103,156,共4页
国内一些油田已陆续进入聚合物驱后续水驱阶段,亟待研发聚合物驱油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为此,运用物理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驱油剂的渗流能力及聚合物驱油后驱油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泡沫复合体系阻力系数及残余阻力系数最高,流度控... 国内一些油田已陆续进入聚合物驱后续水驱阶段,亟待研发聚合物驱油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为此,运用物理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驱油剂的渗流能力及聚合物驱油后驱油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泡沫复合体系阻力系数及残余阻力系数最高,流度控制作用最强,扩大了波及体积,同时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加入,进一步提高了驱油效率,驱油效果较好,聚合物驱油后采收率提高10.6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油 驱油剂 阻力系数 残余阻力系数 采收率 调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位组合调驱技术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同凯 侯吉瑞 +1 位作者 赵凤兰 李永环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7-51,8-9,共5页
利用微观仿真模型和树脂胶结岩心,对定位组合调驱技术提高采收率机理、调剖及驱油效果进行了研究.分别进行了调剖剂的调剖实验和化学剂的驱油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定位组合调驱技术提高采收率不只是调剖与驱油技术的简单加和,两者之间存... 利用微观仿真模型和树脂胶结岩心,对定位组合调驱技术提高采收率机理、调剖及驱油效果进行了研究.分别进行了调剖剂的调剖实验和化学剂的驱油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定位组合调驱技术提高采收率不只是调剖与驱油技术的简单加和,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能够起到增强的效果.岩心调剖实验表明,选择顶替段塞时要保证其流变性和主段塞的流变性相同,对于非均质性严重、存在窜流通道的特定油藏,当调剖时机在含水率为90%左右、调剖深度为地层的1/3处时,调剖效果最好.对比分析认为,定位组合调驱技术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组合调驱 提高采收率 协同效应 调驱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凝体聚合物调驱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继红 杨怀军 +2 位作者 杨德华 黄波 魏发林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3年第5期77-78,102,共3页
通过自行开发研制的3种不同类型的可视化玻璃透明模型,直观地研究了目前新兴的聚凝体聚合物颗粒(预交联体膨型颗粒聚合物)在驱油过程中的渗流规律,归纳出其调驱机理。并在室内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将其应用到现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聚凝体聚合物 调驱机理 聚合物驱油 采收率 变形活塞 堆积堵塞 动态封堵 刮油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油田红山嘴砾岩油藏开采方式探讨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永新 李东文 +3 位作者 李红 汪玉琴 吴月风 张庭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7-509,共3页
红山嘴油田属克拉玛依Ⅱ类砾岩油藏,已有20多年的注水开发历史,虽然采出程度较低,但综合含水率较高,注采矛盾十分突出。针对该油田主力区红48断块克下组油藏,在室内和矿场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该油藏后期水驱、聚合物驱和... 红山嘴油田属克拉玛依Ⅱ类砾岩油藏,已有20多年的注水开发历史,虽然采出程度较低,但综合含水率较高,注采矛盾十分突出。针对该油田主力区红48断块克下组油藏,在室内和矿场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该油藏后期水驱、聚合物驱和深部调驱等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条件下,水驱开发油藏最终采收率可以达到标定采收率;聚合物驱能够实现稳油控水和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但措施成本高和需要改善配液水质;深部调驱技术虽然在提高采收率方面略次于聚合物驱开发,但能较好地克服聚合物驱所面临的问题。综合分析认为,深部调驱技术是目前条件下改善该油藏开发效果较好的开采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山嘴油田 砾岩油藏 开采方式 深部调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驱后增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刘明轶 王业飞 +3 位作者 崔亚 何龙 戴彩丽 焦翠 《断块油气田》 CAS 2006年第1期40-41,共2页
针对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问题,在孤岛油田研究了3种增产技术,分别是高效洗油技术、聚合物絮凝再利用技术、深部调剖技术。采用平板模型模拟油藏非均质特点,改变各作业剂注入孔隙体积倍数,比较其采收率增值和经济效果。研究表明:聚合物... 针对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问题,在孤岛油田研究了3种增产技术,分别是高效洗油技术、聚合物絮凝再利用技术、深部调剖技术。采用平板模型模拟油藏非均质特点,改变各作业剂注入孔隙体积倍数,比较其采收率增值和经济效果。研究表明:聚合物驱后采用上述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各作业剂用量需要优化,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开发效果,提高波及系数的增油效果较提高洗油效率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絮凝剂 深部调剖剂 高效洗油剂 平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结合技术在埕东油田东区西北部Ng3~2层的应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毛源 阚淑华 +1 位作者 田养林 唐存知 《断块油气田》 CAS 2003年第6期57-60,共4页
针对埕东油田东区西北部Ng32 层的条件应用了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结合技术。在室内研究了各种工作液的优化配方 ,编写了实施方案并现场实施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在试验期间 ,试验区累积增产原油 1 775 0× 1 0 4t ,投入产出比达到 1... 针对埕东油田东区西北部Ng32 层的条件应用了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结合技术。在室内研究了各种工作液的优化配方 ,编写了实施方案并现场实施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在试验期间 ,试验区累积增产原油 1 775 0× 1 0 4t ,投入产出比达到 1∶3 2 1 ,水驱开发效果改善。该技术在埕东特高含水油藏成功应用 ,为同类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采油 三次采油 结合技术 埕东油田 东区西北部Ng3^2层 调剖剂 驱油剂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油藏蒸汽泡沫调驱物理模拟实验——以吉林油田扶北3区块为例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长久 刘慧卿 +1 位作者 郑强 林士尧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6-78,83,共4页
针对稠油油藏蒸汽驱过程中压力维持困难和汽窜导致热效率下降等问题,开展了蒸汽泡沫调驱物理模拟实验.根据吉林油田扶北3区块的地质特点,设计了非均质双管并联驱替模型,将不同调驱方式下的驱油效率和分流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蒸汽... 针对稠油油藏蒸汽驱过程中压力维持困难和汽窜导致热效率下降等问题,开展了蒸汽泡沫调驱物理模拟实验.根据吉林油田扶北3区块的地质特点,设计了非均质双管并联驱替模型,将不同调驱方式下的驱油效率和分流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蒸汽混注泡沫调驱的过程中,注入发泡剂或泡沫能在一定程度上封堵高渗透管,启动低渗透管内的剩余油,其驱油效果好于其他驱替方式;蒸汽混注高温气体调驱的驱油效果略好于蒸汽驱,仅提高采收率约1% ~ 3%.此外,泡沫对双管模型进行了有效的调整分流,使高渗透管和低渗透管的产液量趋于均匀,表明泡沫驱符合非均质地层的驱替要求.综合比较认为蒸汽混注混合气泡沫调驱适用于扶北3区块,其综合驱油效率可达54.8%,比单纯蒸汽驱提高3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蒸汽泡沫驱 驱油效率 调驱 物理模拟 混合气泡沫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濮城高温、高矿化度油藏CDG调驱体系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广东 刘海玲 +2 位作者 石庆刚 赵保亮 葛玉银 《断块油气田》 CAS 2003年第6期42-45,共4页
介绍了CDG驱油机理、配方组成 ,并对影响CDG的性能因素进行了室内试验。根据濮城油田高温、高矿化度的特征 ,筛选了适合濮城油田的CDG驱油剂配方 ,根据筛选配方 ,对CDG的性能进行了室内评价和模拟驱油试验。试验证明 ,所选CDG可以明显... 介绍了CDG驱油机理、配方组成 ,并对影响CDG的性能因素进行了室内试验。根据濮城油田高温、高矿化度的特征 ,筛选了适合濮城油田的CDG驱油剂配方 ,根据筛选配方 ,对CDG的性能进行了室内评价和模拟驱油试验。试验证明 ,所选CDG可以明显提高波及系数和洗油效率 ,最终提高油藏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濮城油田 CDG调驱体系 性能评价 采收率 矿化度 驱油剂 配方 胶态分散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油田砾岩油藏调驱配方设计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万青山 袁恩来 +2 位作者 侯军伟 张芸 唐可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6-111,共6页
针对新疆油田砾岩油藏长期水驱开发后,形成大量水流优势通道的问题,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不同类型的优势通道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不同的调驱配方体系,得到了不同渗透率、不同变异系数、不同界面高度砾岩油藏的调驱配方体系设计... 针对新疆油田砾岩油藏长期水驱开发后,形成大量水流优势通道的问题,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不同类型的优势通道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不同的调驱配方体系,得到了不同渗透率、不同变异系数、不同界面高度砾岩油藏的调驱配方体系设计方法。该成果在新疆油田六中东克下组、七中区克下组及七中区八道湾组3个砾岩油藏深部调驱现场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设计出的调驱体系能有效封堵优势通道,截至2016年6月累计增油为10.4×10~4t,最大含水率下降幅度为12.5%,增油降水效果显著。研究成果对深部调驱技术在新疆油田的推广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油田 深部调驱 砾岩油藏 优势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与吸附对弱凝胶深部调驱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6
20
作者 李先杰 侯吉瑞 +1 位作者 岳湘安 宋新旺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7-151,共5页
分别用玻璃微珠、石英砂、露头砂制作填砂模型,研究了弱凝胶体系的动态性能变化以及剪切与吸附对其深部调驱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动态条件下弱凝胶体系在3种介质中均可发生交联反应,其封堵能力、有效作用距离、深部调驱作用在玻璃... 分别用玻璃微珠、石英砂、露头砂制作填砂模型,研究了弱凝胶体系的动态性能变化以及剪切与吸附对其深部调驱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动态条件下弱凝胶体系在3种介质中均可发生交联反应,其封堵能力、有效作用距离、深部调驱作用在玻璃模型、石英模型、露头模型中依次降低,水驱后弱凝胶均呈颗粒状。剪切作用可破坏弱凝胶三维结构及聚合物分子链,延长动态成胶时间,降低弱凝胶的封堵强度及其深部调驱作用;吸附作用可富集交联剂,加快交联速度,缩短动态成胶时间,降低弱凝胶本身强度、可运移性及其深部调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凝胶 剪切作用 吸附作用 深部调驱 玻璃模型 石英模型 露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