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3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modeling and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of a gun saddle ring 被引量:5
1
作者 Tong Lin Lin-fang Qian +2 位作者 Qiang Yin Shi-yu Chen Tai-su Li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2期325-333,共9页
In this study,a theoretical nonlinear dynamic model was established for a saddle ring based on a dynamic force analysis of the launching process and the structure according to contact-impact theory.The ADAMS software ... In this study,a theoretical nonlinear dynamic model was established for a saddle ring based on a dynamic force analysis of the launching process and the structure according to contact-impact theory.The ADAMS software was used to build a parameterized dynamic model of the saddle ring.A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the ring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A loading test was designed and performed several times at different elevation angles.The response histories of the saddle ring with different loads were then obtained.The parameters of the saddle ring dynamic model were identified from statistics generated at a 500 elevation angle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and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method.The actual loading history of the ring at a 70°elevation angle was taken as the model input.The response histories of the ring under these working conditions were obtained through a simulation.The simulation results agreed with the actual response.Thus,the effectiveness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 proposed dynamic model were verified,and it provide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modeling saddle r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N SADDLE RING dynamic response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ing and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of amplitude- and frequency-dependent rubber isolator
2
作者 孙德伟 陈志刚 +1 位作者 张广玉 P.Eberhard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3期672-678,共7页
A model to describe the hysteresis damping characteristic of rubber material was presented.It consists of a parallel spring and damper,whose coefficients change with the vibration amplitude and frequency.In order to a... A model to describe the hysteresis damping characteristic of rubber material was presented.It consists of a parallel spring and damper,whose coefficients change with the vibration amplitude and frequency.In order to acquire these relations,force decomposition wa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some sine vibration measurement data of nonlinear forces changing with the deformation of the rubber material.The nonlinear force is decomposed into a spring force and a damper force,which are represented by the amplitude-and frequency-dependent spring and damper coefficients,respectively.Repeating this step for different measurements gives different coefficients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amplitudes and frequencies.Then,the application of a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method provides the requested approximation functions over amplitude and frequency.Using those formulae,as an example,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 of a hollow shaft system supported by rubber rings was analyzed and the acceleration response curve in the centroid position was calculated.Comparisons with the sine vibration experiments of the real system show a maximal inaccuracy of 8.5%.Application of this model and procedure can simplify the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mechanical systems including rubber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ber isolator MODELING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hysteresis damping dynamic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of Typical Industrial Process 被引量:1
3
作者 PENG Hui WU Shao-ch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0年第3期165-169,共5页
Many industrial processes such as heating furnaces have over damping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an innovative impulse response model, a method of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for the over damping plant is introdu... Many industrial processes such as heating furnaces have over damping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an innovative impulse response model, a method of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for the over damping plant is introduced in the paper. The number of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is much less than conventional impulse response model. The model based on tuning procedure of numerical optimum PID controller parameters is presented. For an actual instance, a large scale airflow circulatory resistance furnace control system with cascades of time delays is developed. In the system, the optimum PID control is used in the inner loop. A nonlinear PI compensation control is applied in the outer loop. The coordinating control among each output is realized by a fuzzy control strategy. A process surveillance organization monitors running situation of system and tunes controller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ver DAMPING dynamics time delay CASCADE plant IMPULSE response SEQUENCE identification optimal PID parameters numerical PID controller coordinating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柔性输送带混合悬浮系统动态特性
4
作者 胡坤 蒋浩 +3 位作者 许刚 牛国立 王储 孙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41-2755,共15页
为研究柔性输送带混合悬浮系统的动态特性,首先,采用多体传递矩阵法对系统进行离散化处理,考虑悬浮系统及输送带连接关系,基于输送带动态弹性变量与悬浮系统支承点协同等条件,提出一种基于质量-梁-阻尼弹簧组合的混合特征多刚柔体系统... 为研究柔性输送带混合悬浮系统的动态特性,首先,采用多体传递矩阵法对系统进行离散化处理,考虑悬浮系统及输送带连接关系,基于输送带动态弹性变量与悬浮系统支承点协同等条件,提出一种基于质量-梁-阻尼弹簧组合的混合特征多刚柔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其次,分析系统多点协同、轨道约束、支承布局等因素对整机动态特性的影响;最后,提出改进型美洲狮优化算法(puma optimizer,PO),利用改进PO算法对实际工况下动力学模型进行辨识。研究结果表明:协同点增多、轨道刚度增加、支承间距减小都有利于提高整机的稳定性;基于改进PO算法的参数辨识精度较高,在仿真条件下,模型参数最小误差可达0.099;在四点悬浮实验工况下,模型具有较高的响应精度,稳态与干扰响应平均误差低于15%,验证了该模型在复杂刚柔耦合系统中的适用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式输送机 磁悬浮 动态特性 多体传递矩阵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机器人动力学参数辨识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相胜 陈佳明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6,共7页
针对六轴机器人动力学参数辨识中激励轨迹设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将改进差分进化(IDE)算法用于优化激励轨迹参数的方法.首先,用牛顿-欧拉(Newton-Euler)迭代法建立了六轴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将机器人最小惯性参数观测矩阵的条件数作为优化目... 针对六轴机器人动力学参数辨识中激励轨迹设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将改进差分进化(IDE)算法用于优化激励轨迹参数的方法.首先,用牛顿-欧拉(Newton-Euler)迭代法建立了六轴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将机器人最小惯性参数观测矩阵的条件数作为优化目标函数;其次,通过对差分进化算法的改进,引入反向最优最差策略改善种群初始值,采用自适应算法改进变异因子和交叉因子;最后,利用改进差分进化算法优化设计了满足机器人各个约束条件的傅里叶级数作为激励轨迹,进行机器人的参数辨识.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优化方法设计的激励轨迹可以充分激发机器人动力学特性,提高了机器人动力学参数辨识试验的抗噪声能力,为建立精确的机器人动力学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动力学模型 参数辨识 激励轨迹 改进差分进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复合材料-金属混合机械臂的改进动力学辨识方法
6
作者 洪博锴 孟婥 +1 位作者 张豪 孙以泽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30,共12页
针对三维编织的机械臂与理论设计的参数存在偏差,导致机械臂在运行时产生扰动力矩的问题,采用改进蜣螂算法(improved dung beetle optimizer,IDBO)和加权最小二乘法的改进动力学参数辨识方法,分步辨识非线性斯特里贝克(Stribeck)摩擦力... 针对三维编织的机械臂与理论设计的参数存在偏差,导致机械臂在运行时产生扰动力矩的问题,采用改进蜣螂算法(improved dung beetle optimizer,IDBO)和加权最小二乘法的改进动力学参数辨识方法,分步辨识非线性斯特里贝克(Stribeck)摩擦力矩、线性惯性力矩、科氏向心力矩和重力矩。为设计激励轨迹,引入周期性傅里叶级数和五次多项式,采用IDBO设计最优激励轨迹,获取机械臂在最优激励轨迹下的实时状态,确定其动力学参数并建立动力学模型。试验以碳纤维复合材料和45钢混合的大臂机器人为对象。结果表明:考虑非线性摩擦力矩的改进动力学参数辨识方法有效提高了动力学模型精度,与仅考虑线性摩擦力矩的常规方法相比,关节1~6的预测力矩误差均方根(RMS)减小25.6%~4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 碳纤维复材-金属混合 动力学参数辨识 改进蜣螂算法 激励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不确定转子系统动力学降阶模型构建方法
7
作者 励精为治 刘保国 +1 位作者 刘彦旭 张义彬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2-480,共9页
转子系统进行动力学建模时引入的不确定因素会使其产生模型不确定性,而采用模型不确定建模法建立的动力学模型通常维数较高。本征正交分解(POD)能够从系统中提取出主要的特征信息,从而在降低模型维数的同时,保留其关键的动力学特性。因... 转子系统进行动力学建模时引入的不确定因素会使其产生模型不确定性,而采用模型不确定建模法建立的动力学模型通常维数较高。本征正交分解(POD)能够从系统中提取出主要的特征信息,从而在降低模型维数的同时,保留其关键的动力学特性。因此,针对转子系统不确定动力学模型维数较高的问题,基于POD方法,提出了一种模型不确定转子系统动力学降阶模型的构建方法。首先,建立了转子系统确定性动力学模型,计算了确定模型的临界转速和振型;然后,根据确定模型的低阶振型和实验振型,对不确定模型的散度参数进行了识别;最后,采用非参数建模法和POD方法建立了模型不确定转子系统动力学的降阶模型,搭建了转子实验台,将不确定降阶模型得到的振动响应均值与实验测得的振动响应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转速在3000 r/min~4000 r/min内,模型不确定降阶模型得到的振动响应均值与实测结果更为接近,差异不超过10%,证明该降阶模型对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的描述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结果为高维复杂转子系统的动力学建模方法和更高转速工况下振动特性的预测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征正交分解 转动机件 转子系统 模型不确定 降阶模型 动力学特性 散度参数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步相量频谱拟合的电力系统次/超同步振荡的动态参数辨识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悦蕾 张放 +1 位作者 申洪明 王紫琪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1-564,I0013,共15页
“双高”新型电力系统中的次同步振荡主要由风电、光伏的电力电子设备谐振引起,且可能伴随与之频率耦合的超同步振荡,振荡传播广且变化快,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同步动态监测。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同步相量频谱拟合的电力系统次/超同步振荡动... “双高”新型电力系统中的次同步振荡主要由风电、光伏的电力电子设备谐振引起,且可能伴随与之频率耦合的超同步振荡,振荡传播广且变化快,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同步动态监测。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同步相量频谱拟合的电力系统次/超同步振荡动态参数辨识方法。通过构建矩阵形式的方程组还原同步相量频谱的叠加特性,可准确辨识频移基波、次/超同步分量的频率、幅值和相位。该文算法相比于现有算法的优势在于,大幅将频谱分析方法必要的时间窗长缩短至200 ms,实现利用基波同步相量的次同步振荡百毫秒量级的动态同步监测;实现了同步相量数据丢失下的参数辨识;以频谱幅值作为误差权重,提升了参数辨识结果的精度。基于模拟和仿真的同步相量数据的算例结果表明,受噪声影响且数据丢失条件下,该文所提方法仍可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相量 动态参数辨识 次/超同步振荡 频谱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ushing单元的滚动直线导轨结合部动力学建模
9
作者 何秀权 雷声 毛宽民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7-705,共9页
根据滚动直线导轨副的结构特性,提出基于bushing单元的滚动直线导轨结合部动力学建模方法,并通过算例仿真计算和实物实验,验证了利用bushing单元对滚动直线导轨动力学特性建模的有效性。基于零件的结合部能显著影响整体结构的动力学特... 根据滚动直线导轨副的结构特性,提出基于bushing单元的滚动直线导轨结合部动力学建模方法,并通过算例仿真计算和实物实验,验证了利用bushing单元对滚动直线导轨动力学特性建模的有效性。基于零件的结合部能显著影响整体结构的动力学特性的特点,采用子结构法与模型修正技术结合的方式,识别滚动直线导轨的bushing单元参数。通过构建哑铃状结构的仿真算例,对bushing单元参数进行仿真识别,以验证识别算法的准确性。以仿真算例的三维机械结构为基础,以含有单个滑块的哑铃状滚动直线导轨结构为实验对象,通过实物实验识别导轨的参数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在以上仿真与实物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制造了含有4个滑块的滚动直线导轨机械结构,通过理论分析和模态实验对比,验证bushing单元建模的有效性和通用性。以专用轮毂环焊机的床身⁃滚动导轨移动平台结构为实验对象,进行工程应用验证。结果表明:采用bushing单元模拟滚动直线导轨滚动结合部的建模过程简单;相同模态振型的有限元分析与实验测试获得的前5阶模态频率对比表明,基于bushing单元的单滑块滚动直线导轨结构的固有频率误差不高于5%;基于bushing单元的四滑块滚动直线导轨结构固有频率误差不高于12%;基于bushing单元的环焊机床身滚动导轨移动平台结构的固有频率误差最高为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建模 参数识别 滚动直线导轨 导轨结合部 bushing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模态分析与并行遗传算法的车辆动力参数识别
10
作者 施剑锋 丁勇 +2 位作者 沈伯衡 韩凌霞 谢旭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2-51,共10页
获取准确的车辆动力参数是车桥耦合振动分析与桥梁健康监测的前提,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模态分析与多核并行遗传算法的车辆动力参数快速识别方法。首先,改进了复模态理论结合有限元方法获取车辆自振频率、阻尼比、模态振型的算法;然后... 获取准确的车辆动力参数是车桥耦合振动分析与桥梁健康监测的前提,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模态分析与多核并行遗传算法的车辆动力参数快速识别方法。首先,改进了复模态理论结合有限元方法获取车辆自振频率、阻尼比、模态振型的算法;然后,提出了车辆动力参数识别的多核并行遗传算法,采用多目标适应度评价,以快速、准确地识别车辆刚度、阻尼、转动惯量;最后,采用车轮跌落振动实验和环境激励峰值法实测车辆的模态,获取用于适应度评价的自振频率、阻尼比和振型。通过对轻型汽车、重型卡车的动力参数进行识别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用识别的车辆动力参数计算得到的车辆振动模态,与实测振动模态吻合,其中前3阶固有频率的最大误差为0.8%、阻尼比最大误差为1.3%,计算与实测振型向量之间的夹角余弦接近1;车辆的分析模型有必要增加车体的扭转阻尼,以准确反映实际车辆的扭转振动特性;多核并行算法大大加速了识别过程。16核心CPU在15核心并行时的加速比达到最大值12.5,在复杂车辆的多目标、多参数识别中,采用多核并行算法是非常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桥耦合振动 车辆有限元模型 复模态分析 动力参数识别 多核并行计算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空间时域精细积分的结构动力学参数辨识方法
11
作者 潘耀宗 赵岩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9,共11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态空间时域精细积分的动力学参数辨识方法.首先,基于时域测量信号和理论预测模型构造辨识方程,在模态空间内,由时域精细积分方法构造了理论预测模型;其次,通过矩阵、向量的Kronecker积运算法则推导了辨识模态的无约束...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态空间时域精细积分的动力学参数辨识方法.首先,基于时域测量信号和理论预测模型构造辨识方程,在模态空间内,由时域精细积分方法构造了理论预测模型;其次,通过矩阵、向量的Kronecker积运算法则推导了辨识模态的无约束向量的二次型函数,解析地给出了辨识振型的数学表达;最后,通过对辨识优化问题进行数学变换,仅需要辨识结构动力学特性的谱参数(频率和阻尼比),极大地降低了辨识参数的维度.数值算例中,进行了三自由度弹簧质量系统和高速受电弓的动力学参数辨识,辨识得到的固有频率、阻尼比与理论值相比,误差在8%以内;辨识振型与理论振型之间的夹角的余弦接近1,验证了辨识结果的准确性.该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辨识谱参数(频率、阻尼)和空间参数(振型)的分离,具有非常好的求解效率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参数辨识 时域精细积分法 最小二乘法 自振特性 动力学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ABC-ANN混合算法的机器人动力学参数辨识
12
作者 段磊 库祥臣 张小雨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9-53,59,共6页
针对传统的动力学辨识方法辨识精度不高以及辨识步骤繁琐的问题,结合深度学习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神经网络算法。采用改进后的傅里叶级数轨迹作为激励轨迹,同时对动力学方程中的惯性参数集合进行重组,简化了动力学模型。通过改进后的蜂... 针对传统的动力学辨识方法辨识精度不高以及辨识步骤繁琐的问题,结合深度学习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神经网络算法。采用改进后的傅里叶级数轨迹作为激励轨迹,同时对动力学方程中的惯性参数集合进行重组,简化了动力学模型。通过改进后的蜂群算法,对神经网络中的权值以及阈值进行优化,提高了神经网络辨识的速度以及精度,同时采用Dropout正则化,提高神经网络的泛化能力;最后,对算法所得到的辨识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混合神经网络辨识算法,相对于传统的粒子群算法以及最小二乘法,预测误差得到降低,能够更好地应用于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机器人 神经网络 蜂群优化算法 动力学参数辨识 激励轨迹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的无人艇MMG模型参数辨识
13
作者 孙蓬勃 董早鹏 +2 位作者 刘伟 盛金亮 李志豪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6,共9页
[目的]为了构建喷水推进无人艇准确的船舶操纵分离型数学模型(MMG),利用传统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EKF)和改进EKF算法并结合实艇数据进行参数辨识。[方法]首先,为了充分利用隐藏在历史数据中的有效信息,以传统EKF算法为基础,提出融合多新... [目的]为了构建喷水推进无人艇准确的船舶操纵分离型数学模型(MMG),利用传统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EKF)和改进EKF算法并结合实艇数据进行参数辨识。[方法]首先,为了充分利用隐藏在历史数据中的有效信息,以传统EKF算法为基础,提出融合多新息理论和动态遗忘因子的改进EKF算法。然后,基于实艇数据,对MMG模型中的未知参数进行辨识。最后,将辨识得到的参数值代入建立的MMG模型中,输入与实艇数据相同的舵角和主机转速,通过仿真得到艏向角、纵向速度、横向速度、艏向角速度和位置信息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EKF算法,改进EKF算法各项数据的均方根误差指标和对称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指标都更接近于0,其中均方根误差指标最高降低了20.02%,对称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指标最高降低了26.84%。[结论]提出的改进EKF算法具有更高的辨识精度,所建立的无人艇MMG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艇 参数辨识 MMG模型 扩展卡尔曼滤波 多新息理论 动态遗忘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有限段的柔性折叠结构展开动力学建模方法
14
作者 李轩 黄铁球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0,共9页
针对空间柔性折叠展开飞行器在展开时存在的大变形、多接触、折叠刚度时变等问题,开展了一类大柔度折叠结构展开过程相关的动力学建模方法研究。基于该类大柔度结构的折叠方式,简化并抽取典型折叠模型,采用有限段方法建立了适用于大柔... 针对空间柔性折叠展开飞行器在展开时存在的大变形、多接触、折叠刚度时变等问题,开展了一类大柔度折叠结构展开过程相关的动力学建模方法研究。基于该类大柔度结构的折叠方式,简化并抽取典型折叠模型,采用有限段方法建立了适用于大柔度折叠结构展开的三维有限段离散模型;采用矢量力学方法,从牛顿-欧拉方程出发,推导出相邻单元间连接力的力学模型,并给出连接力的刚度矩阵;引入非线性等效接触弹簧阻尼和连续摩擦系数库伦摩擦力模型模拟相应段间接触与摩擦状态,保证求解的稳定性和效率;提出折痕处时变非线性弹性连接模型并给出弯折刚度的参数辨识方法。借助ADAMS软件对4种工况下典型折叠模型进行了展开动力学仿真分析,并设计了相应状态下的展开试验,比较二者结果可知,典型折叠模型在受拉展开过程中拉力变化吻合良好,验证了该类结构展开动力学建模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后续整体折叠结构展开的仿真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柔度折叠结构 有限段法 牛顿-欧拉法 弯折刚度参数辨识 动力学分析与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步参数辨识的风电场动态等值建模方法研究
15
作者 高泽 刘明洋 +2 位作者 陈幸伟 田春笋 王鹏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42,共10页
在大电网安全稳定分析中,通常将大型风电场聚合为多台等值风机。在估计多台等值风机参数时,仅选出灵敏度大的关键参数进行辨识,等值模型的准确性和泛化能力受非关键参数赋值准确性的影响较大。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步参数辨识的风电场... 在大电网安全稳定分析中,通常将大型风电场聚合为多台等值风机。在估计多台等值风机参数时,仅选出灵敏度大的关键参数进行辨识,等值模型的准确性和泛化能力受非关键参数赋值准确性的影响较大。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步参数辨识的风电场动态等值建模方法。首先,采用聚类方法对风电场内风电机组进行聚类,并将每一聚类子群内的风电机组聚合为一台等值风机,建立风电场简化模型;其次,基于混合动态仿真技术,将每一台等值风机的外部系统替换为一个可变阻抗,实现各等值风机的独立辨识;最后,基于轨迹灵敏度对等值风机参数进行分类,并采用分步辨识方法对分类后的参数进行辨识。在改进IEEE 39母线系统中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分步参数辨识 动态等值建模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线缆动态特性建模与布局优化
16
作者 李翔 陶友瑞 +2 位作者 王嘉 张扬 杨铖浩 《工程设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3-392,共10页
工业机器人线缆变形特性是影响线缆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描述线缆运动形态,减少线缆布线对线缆寿命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弹簧阻尼链式等效的柔性线缆建模方法。将线缆通过线性弹簧、线性阻尼、扭转弹簧和扭转阻尼进行分割,实现了... 工业机器人线缆变形特性是影响线缆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描述线缆运动形态,减少线缆布线对线缆寿命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弹簧阻尼链式等效的柔性线缆建模方法。将线缆通过线性弹簧、线性阻尼、扭转弹簧和扭转阻尼进行分割,实现了其质点的动力学描述,并基于牛顿法对各质点进行受力分析。将线缆运动过程离散为多个微小时间段内运动的集合,通过动力学分析得到当前时刻的动力学参数,经过一个微小时间内的运动后即可得到下一时刻各质点的位置,迭代上述步骤便可以仿真得到线缆的动态形态,并实现了工业机器人关节处线缆的运动仿真。而后,通过实验确定了线缆动力学模型的最优参数,并将参数优化后的动力学模型仿真形态与工业机器人线缆真实运动形态进行对比,验证了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最后,以线缆模型的最大应力最小为目标,得到了工业机器人线缆布局优化方案。研究结果为提高工业机器人线缆的使用寿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线缆 动力学建模 参数识别 运动仿真 布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需求响应的数据中心热力学动态系统建模与关键参数辨识方法
17
作者 俞露杰 赵博文 +3 位作者 朱介北 李炳森 周欢 贾宏杰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6-193,共8页
数据中心热力学动态模型能够为负载管理和制冷系统优化运行提供依据。建立了引入自适应噪声的数据中心热力学动态(ADTD)模型,在传统热力学模型基础上引入过程噪声和测量噪声以补偿数学模型和物理系统之间的偏差;建立自适应噪声更新算法... 数据中心热力学动态模型能够为负载管理和制冷系统优化运行提供依据。建立了引入自适应噪声的数据中心热力学动态(ADTD)模型,在传统热力学模型基础上引入过程噪声和测量噪声以补偿数学模型和物理系统之间的偏差;建立自适应噪声更新算法以及数据中心热状态最优估计算法;辨识模型热容、热阻等关键参数。搭建了私有云数据中心实验平台,基于实测运行数据,建立ADTD模型并验证其模拟数据中心室内温度变化的性能。结果表明,与传统建模和参数辨识方法相比,所建立的模型可获得更为精确的参数辨识结果,在数据中心不同运行场景下可准确模拟室内温度变化,并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心 热力学模型 自适应噪声 参数辨识 状态估计 需求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在轨操作地面试验平台质心动态调控方法研究
18
作者 尤博 安玉民 +1 位作者 侯玮杰 张慧博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69,共10页
在进行在轨操作的地面模拟试验中,受操作机械臂运动影响,试验平台的质心会发生偏移,由此产生的时变扰动重力矩会严重影响卫星地面模拟试验的准确性.面向试验平台时变质心动态调控需求,提出了一种联合质量特性实时辨识结果的高精度高抗... 在进行在轨操作的地面模拟试验中,受操作机械臂运动影响,试验平台的质心会发生偏移,由此产生的时变扰动重力矩会严重影响卫星地面模拟试验的准确性.面向试验平台时变质心动态调控需求,提出了一种联合质量特性实时辨识结果的高精度高抗扰质心动态调控方法.构建了考虑时变偏心重力矩影响下的试验平台动力学模型,开展了基于并发递推算法的质量特性实时辨识研究,提出了一种双闭环滑模质心调控方法.进行了试验平台质量特性辨识与质心调控仿真验证,在机械臂以3(°)/s等典型地面模拟试验工况进行运动时,前置辨识误差可以稳定在4.1%以下,基于辨识结果进行调控,平台姿态角控制在0.04°以内,开展了地面试验,结果表明,动态调控中的平台姿态角可以稳定在0.1°以内.仿真和试验结果证明,本文所提质心调控方法能实时消除重力扰动力矩,可为后续模拟在轨操作等任务提供可靠的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试验平台 质心调控 质量特性辨识 并发递推 双闭环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在线安全稳定计算分析技术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5
19
作者 韩英铎 陆超 +3 位作者 宋文超 吴沛萱 方浩男 刘维承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6733-6760,I0005,共29页
在线安全稳定计算分析技术是电力调度部门准确感知电网实时运行状态并做出正确评估决策的重要支撑。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动态特性愈发复杂与随机,以稳态、非同步量测数据为基础的传统在线安全稳定分析体系逐渐表现出实时性和准确性上的不足... 在线安全稳定计算分析技术是电力调度部门准确感知电网实时运行状态并做出正确评估决策的重要支撑。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动态特性愈发复杂与随机,以稳态、非同步量测数据为基础的传统在线安全稳定分析体系逐渐表现出实时性和准确性上的不足,而以动态、同步相量量测数据为基础的新一代在线安全稳定分析技术愈发受到国内外相关科研及工程领域的关注。基于此,该文就实时状态感知、动态参数辨识和在线稳定评估3个核心组成部分对现有在线安全稳定计算分析体系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及瓶颈难题进行综述,并进一步提出新一代在线安全稳定计算分析技术的总体框架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可靠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稳定计算 实时状态感知 动态参数辨识 在线稳定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激励轨迹实现机器人关节伺服动刚度的辨识 被引量:2
20
作者 潘海鸿 陈韬 +3 位作者 贾丙琪 孙仲鸣 丁可帅 陈琳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28,33,共5页
针对传统伺服动刚度辨识方法操作繁琐且阶跃力矩加载方式存在安全隐患等缺点,提出一种采用激励轨迹实现工业机器人关节伺服动刚度辨识的方法。该方法以五阶傅里叶级数轨迹为激励轨迹输入,通过使用最小二乘法对采集的关节位置和关节电机... 针对传统伺服动刚度辨识方法操作繁琐且阶跃力矩加载方式存在安全隐患等缺点,提出一种采用激励轨迹实现工业机器人关节伺服动刚度辨识的方法。该方法以五阶傅里叶级数轨迹为激励轨迹输入,通过使用最小二乘法对采集的关节位置和关节电机力矩等数据拟合辨识获得工业机器人关节伺服动刚度和动力学模型参数,并以其计算关节伺服扰动力矩。采用提出方法与传统辨识法所获伺服动刚度来进行扰动力矩补偿,并依据补偿后轨迹位置跟踪误差来评判两种辨识方法的优劣。在工业机器人平台上分别对单关节运动和六个关节运动的扰动力矩补偿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激励轨迹辨识方法获得伺服动刚度的精度优于传统辨识方法所得伺服动刚度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模型 参数辨识 力矩补偿 动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