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3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me History Dynamic Analysis of a New Constructed Offshore Jacket Platform in Persian Gulf Due to Random Waves
1
作者 Abdolrahim Taheri Ehsan Shahsavari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CSCD 2019年第3期372-379,共8页
API RP2AWSD is a design code in practice for design of jacket platforms in the Persian Gulf but is based on the Gulf of Mexico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So for the sake of using this code for the Persian Gulf, it is be... API RP2AWSD is a design code in practice for design of jacket platforms in the Persian Gulf but is based on the Gulf of Mexico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So for the sake of using this code for the Persian Gulf, it is better to perform a calibration based on this specific region. Analysis and design of jacket platforms based on API code are performed in a static manner and dynamic analysis is not recommended for such structures. Regarding the fact that the real behavior of the offshore jacket platforms is a dynamic behavior, so in this research, dynamic analysis for an offshore jacket platform in the Persian Gulf under extrem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is performed using random time domain method. Therefore, a new constructed offshore jacket platform in the Persian Gulf is selected and analyzed. Fifteen, 1-h storm, simulations for the water surface elevation is produced to capture the statistical properties of extreme sea condition. Time series of base shear and overturning moment are derived from both dynamic and static responses. By calculating the maximum dynamic amplification factor (DAF) from each simulation and fitting the collected data to Weibull distribution, the most probable maximum extreme (MPME) value for the DAF is achieved. Results show that a realistic value for DAF for this specific platform is 1.06, which is a notable value and is recommended to take into practice in design of fixed jacket platform in the Persian Gul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FSHORE PLATFORMS Weibull distribution Water surface simulation time history analysis dynamic AMPLIFICATION factor PERSIAN GUL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整体设计法的L型不规则结构隔震设计
2
作者 滕振超 张家浩 +2 位作者 霍静轶 黄漪澜 计静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8,17,共9页
为减少L型不规则结构的扭转效应,探讨隔震设计中隔震层三种抗震缝设置方案对扭转效应的控制效果,提出针对L型不规则结构的整体设计流程。基于复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某L型建筑建立上部结构-隔震层-下部结构整体模型,通过迭代计算确定隔... 为减少L型不规则结构的扭转效应,探讨隔震设计中隔震层三种抗震缝设置方案对扭转效应的控制效果,提出针对L型不规则结构的整体设计流程。基于复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某L型建筑建立上部结构-隔震层-下部结构整体模型,通过迭代计算确定隔震装置的等效刚度与等效阻尼比,并进行修正反应谱计算;在SAUSG中对最优方案补充弹塑性时程分析,验算罕遇地震下支座极限位移与楼层位移角。结果表明,整体设计法以底部剪力比确定隔震目标,采用多计算模型包络,能更直观、方便地进行隔震设计。采取设置竖向抗震缝的方案将扭转位移比从1.60降低至1.16,位移角从1/212降低至1/505,有效控制了扭转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设计 扭转效应控制 整体设计法 SAUSG弹塑性时程分析 L型不规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ylor撞击实验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敬彬 胡文军 陶俊林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9,共10页
材料在冲击、爆炸等高应变率加载情况下的动态塑性力学行为与静载下有着显著区别,正确认识材料动态力学行为是建立准确可靠的材料动态本构模型和数值模拟的重要基础。Taylor撞击实验是一种表征材料动态力学行为的经典实验技术,在军事、... 材料在冲击、爆炸等高应变率加载情况下的动态塑性力学行为与静载下有着显著区别,正确认识材料动态力学行为是建立准确可靠的材料动态本构模型和数值模拟的重要基础。Taylor撞击实验是一种表征材料动态力学行为的经典实验技术,在军事、航天和核能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相关技术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本文简要回顾了经典一维理论模型、弹塑性波传播、数值模拟和动态本构关系在Taylor撞击实验中的研究进展。分别对Taylor撞击实验的理论发展、实验技术的发展和Taylor撞击实验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最后探讨分析了Taylor撞击实验研究的重点、难点和今后研究的方向,为工程实践和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ylor撞击实验 动态力学行为 一维分析模型 动态本构模型 弹塑性波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盖层上干式尾矿坝动力响应及敏感性分析
4
作者 龙灿灿 沈振中 +1 位作者 宋博旭 张宏伟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5年第1期51-58,共8页
为验证覆盖层上干式尾矿坝加高扩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建立了最终堆积标高尾矿坝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法,分析了在加高扩容设计方案下尾矿坝的位移、应力、加速度,永久变形和坝坡稳定,并开展了动力特性参数和地震峰值加速... 为验证覆盖层上干式尾矿坝加高扩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建立了最终堆积标高尾矿坝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法,分析了在加高扩容设计方案下尾矿坝的位移、应力、加速度,永久变形和坝坡稳定,并开展了动力特性参数和地震峰值加速度等因素对覆盖层上尾矿坝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加高扩容设计方案下,尾矿坝动力能够满足相应抗震设防要求;动剪切模量系数与动位移响应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与加速度响应存在正相关关系,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动位移及加速度响应均为正相关关系。研究成果可为监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层 干式尾矿坝 动力响应 敏感性分析 动力时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上部结构向下增建地下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5
作者 邬泽 卢广 +1 位作者 庄海洋 唐柏赞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5-253,共9页
基于深圳北站广场向下增建城际铁路地下车站结构的实际工程背景,场地土中地下车站附带上部已建结构的地震反应特征、相互作用机理及其破坏机制成为结构抗震性能评价的关键问题。鉴于此,采用整体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建立了土-地下结构-上部... 基于深圳北站广场向下增建城际铁路地下车站结构的实际工程背景,场地土中地下车站附带上部已建结构的地震反应特征、相互作用机理及其破坏机制成为结构抗震性能评价的关键问题。鉴于此,采用整体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建立了土-地下结构-上部结构静、动力耦合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的三维精细化数值模型,系统地研究了地下车站附带上部结构、单建地下车站结构、单建地上结构的地震响应规律及其损伤演变过程。结果表明:相比单建地下车站结构,由于受上部结构影响,增建地下车站结构的水平侧向力及其层间位移角均显著增大,且顶、底板地震损伤面积及程度明显加剧;相比单建地上结构,由于受地下车站结构影响,增建地下车站结构的上部结构的变形协调性显著降低,其地震损伤较单建地上结构严重,尤其在中柱与二层楼板连接处。研究成果可为既有上部结构向下增层拓建的科学设计、防震减灾提供支撑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下结构-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增建地下结构 抗震性能 地震损伤 时程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善某文化中心超限高层结构设计
6
作者 蒋涛 王凯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5年第1期77-81,91,共6页
嘉善某文化中心高层建筑采用清水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存在剪力墙超长、平立面不规则等不规则因素,属于超限高层建筑。采用YJK对结构进行了多遇地震、设防地震作用下的等效弹性分析,采用ETABS进行了模型对比分析,采用SAUSAGE进行了罕... 嘉善某文化中心高层建筑采用清水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存在剪力墙超长、平立面不规则等不规则因素,属于超限高层建筑。采用YJK对结构进行了多遇地震、设防地震作用下的等效弹性分析,采用ETABS进行了模型对比分析,采用SAUSAGE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各向指标均满足预期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关键构件采取相应的抗震加强措施,以确保大震下的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限高层结构 清水混凝土 弹塑性时程分析 性能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铁矿超大型主井井塔结构设计
7
作者 黄斯拜 耿璐 +1 位作者 辛占德 崔小雄 《中国矿山工程》 2025年第1期44-49,62,共7页
以某特大型铁矿主井井塔为例,对井塔结构设计过程进行探讨。阐述了超大型井塔平面和竖向布置过程,介绍了井塔的荷载取值与工况组合,给出了该井塔抗震不利情况的优化措施,利用YJK进行了小震弹性分析,采用MIDAS Building进行了验证,并以... 以某特大型铁矿主井井塔为例,对井塔结构设计过程进行探讨。阐述了超大型井塔平面和竖向布置过程,介绍了井塔的荷载取值与工况组合,给出了该井塔抗震不利情况的优化措施,利用YJK进行了小震弹性分析,采用MIDAS Building进行了验证,并以弹性时程分析作为补充计算。为后续超大型井塔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型井塔 结构设计 小震弹性分析 小震弹性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地仿古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
8
作者 卓郅颖 余兴 《山西建筑》 2025年第1期55-59,共5页
以位于7度抗震设防区内的某仿古高层建筑为工程背景,介绍了拥有大型坡屋面的仿古高层建筑项目的特点以及在设计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该建筑因建筑造型要求导致结构具有大开洞、跃层柱、体型收进、刚度不连续等抗震不利的特点,该项目... 以位于7度抗震设防区内的某仿古高层建筑为工程背景,介绍了拥有大型坡屋面的仿古高层建筑项目的特点以及在设计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该建筑因建筑造型要求导致结构具有大开洞、跃层柱、体型收进、刚度不连续等抗震不利的特点,该项目采用了YJK结构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分析,采用合并标准层的设计方法来避免软件出现不合理的薄弱层判定;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来补充计算结构顶层因抽柱形成空旷房间的情况。计算结果表明,该项目结构设计合理,经济安全。文中列举了计算结果,分析阐述了针对设计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的处理方法,如何在设计中调整各设计参数以避免结构被判定为超限建筑,从而实现缩短设计周期并满足现行结构设计技术规范的要求,并对同类型项目提出了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弹性时程分析 跃层柱 体型收进 仿古屋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区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竖井连接端部地震动力响应
9
作者 李佳琪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26,共6页
盾构隧道-竖井连接端部是盾构隧道抗震设防的薄弱部位。为研究软土地区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竖井连接端部地震动力响应,以长江河口区域某高速铁路隧道工程为背景,建立盾构隧道-竖井-土体三维整体计算模型,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法,研究在“两等... 盾构隧道-竖井连接端部是盾构隧道抗震设防的薄弱部位。为研究软土地区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竖井连接端部地震动力响应,以长江河口区域某高速铁路隧道工程为背景,建立盾构隧道-竖井-土体三维整体计算模型,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法,研究在“两等级,三方向”不同地震波激振作用下盾构隧道-竖井连接端部的地震响应情况,对竖井结构相对变形和层间位移角、盾构隧道的横向变形和纵向变形,管片张开量及端部连接处结构内力的动力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设防地震(50年超越概率10%)和罕遇地震(100年超越概率2%)作用下,盾构隧道-竖井结构整体能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地震作用的激振方向对结构内力分布和变形影响显著,整体影响规律为45°方向> X方向> Y方向。地震作用下,盾构隧道横断面与竖轴共轭45°的位置受力最不利。盾构隧道纵向端部效应影响范围主要与自身几何尺寸相关,端部效应影响范围约为0.3D~0.5D(D为管片外径)。端部连接处结构容易出现受拉损伤破坏,管片环缝张开量明显大于纵缝张开量,盾构管片的纵向连接应予以重点关注。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抗震性能分析和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软土地区 盾构隧道-竖井 激振方向 时程分析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强地震下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抗震稳定分析评价
10
作者 高东红 屈永倩 +1 位作者 郑林娜 朱瑞恒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8-131,共4页
某拟建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我国西北强震地区,电站上水库大坝采用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由于工程地震烈度较高,采用常规的设计手段,上、下游坝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难以满足规范要求,需要对坝顶结构及上、下游坝坡采取针对性抗震设计。因此,... 某拟建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我国西北强震地区,电站上水库大坝采用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由于工程地震烈度较高,采用常规的设计手段,上、下游坝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难以满足规范要求,需要对坝顶结构及上、下游坝坡采取针对性抗震设计。因此,提出在坝顶采用设置增模区、加筋及“U”型防浪墙的加固措施,并分别采用拟静力法、动力时程法对大坝上、下游坝坡及坝顶防浪墙在不同工况下进行了稳定分析。结果表明,采取加固措施后,大坝坝坡及防浪墙的稳定安全系数有了明显改善,大坝抗震安全性显著提高。研究成果及分析方法对强震区修建高土石坝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强震区 拟静力法 动力时程法 坝坡 防浪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面大开洞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11
作者 吴雪峰 吴映栋 李恒 《浙江建筑》 2025年第1期65-69,共5页
针对杭州市某立面大开洞超限高层建筑,首先对项目属于连体结构还是立面大开洞进行了判定分析;其次对立面大开洞结构的受力特点进行了描述,对北塔核心筒的延伸高度进行了比选分析,对立面开洞顶部连接的关键部位进行了楼板应力分析,同时... 针对杭州市某立面大开洞超限高层建筑,首先对项目属于连体结构还是立面大开洞进行了判定分析;其次对立面大开洞结构的受力特点进行了描述,对北塔核心筒的延伸高度进行了比选分析,对立面开洞顶部连接的关键部位进行了楼板应力分析,同时采用基于抗震性能的分析方法,通过多种软件对结构进行了弹性、弹塑性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不同构件的抗震性能进行了验算;最后提出了此类结构的主要加强措施。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的要求,结构受力合理,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工程能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基本要求,可以实现预设抗震性能目标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面大开洞 楼板应力分析 超限高层 抗震性能分析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应急酒店刚性连体结构抗震设计要点及分析
12
作者 揭智渊 董永贤 +1 位作者 黄群 杨小勇 《山西建筑》 2025年第4期47-53,共7页
浙江某应急酒店项目由A,B两座塔楼通过顶部大跨连廊连接,连廊采用钢桁架结构形式,净跨约34.5 m,该项目结构因多项“不规则”而为超限结构。为达成预定的抗震性能目标,对结构的各“不规则”项采取了有针对性的设计加强策略。采用YJK和PM... 浙江某应急酒店项目由A,B两座塔楼通过顶部大跨连廊连接,连廊采用钢桁架结构形式,净跨约34.5 m,该项目结构因多项“不规则”而为超限结构。为达成预定的抗震性能目标,对结构的各“不规则”项采取了有针对性的设计加强策略。采用YJK和PMSAP两种计算分析软件,对连体结构进行对比,通过性能化设计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探究结构在设防地震及罕遇地震条件下的响应特性。再针对连廊部分,进行舒适度及温度应力等专项分析。基于计算与分析结果,针对结构核心关键部位以及结构薄弱部位实施有效加强策略,达到既定的抗震性能化设计目标,确保了结构的安全与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限连体结构 刚性连接 抗震性能化设计 弹塑性时程分析 钢连廊专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墩大跨矮塔斜拉桥成桥动力特性及抗震分析
13
作者 韩伟 《科学技术创新》 2025年第4期139-142,共4页
现代桥梁往高墩大跨径方向发展,对结构的动力特性和抗震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矮塔斜拉桥在这方面的研究还较少,因此本文以某待建高墩大跨矮塔斜拉桥为例,应用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对其进行研究,供其他同类型项目参考。
关键词 高墩大跨 矮塔斜拉桥 动力特性 抗震能力 反应谱分析法 时程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设黏滞阻尼器的RC框架结构抗震韧性评估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皓 阮鹏飞 +1 位作者 李宏男 侯世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72-179,210,共9页
为研究黏滞阻尼器对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结构抗震韧性影响,基于增量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对附设黏滞阻尼器的RC框架结构开展抗震韧性能力评估。结合FEMA P-58以及我国抗震韧性评价标准,将主要受损构件的修复费用、修复... 为研究黏滞阻尼器对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结构抗震韧性影响,基于增量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对附设黏滞阻尼器的RC框架结构开展抗震韧性能力评估。结合FEMA P-58以及我国抗震韧性评价标准,将主要受损构件的修复费用、修复时间曲线以及易损性信息按实际情况进行相应修正,并对无控结构和有控结构的修复费用、修复时间和人员伤亡等主要抗震韧性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了黏滞阻尼器对RC框架结构抗震韧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RC框架结构中适当设置黏滞阻尼器不仅能够减小结构地震响应、降低结构破坏概率,还能有效提升结构抗震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 黏滞阻尼器 增量动力时程分析 抗震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点域承载力对半刚性钢框架地震易损性影响研究
15
作者 隋伟宁 王鹏辉 +1 位作者 黄鲁东 董峥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5,共8页
目的 通过考察节点域承载力变化与地震易损性曲线间的关系,获得半刚性钢框架地震易损性曲线,量化节点域屈服承载力对半刚性钢框架地震易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OpenSEES抗震分析软件建立以节点域承载力比为主要参数的半刚性钢框架模型,... 目的 通过考察节点域承载力变化与地震易损性曲线间的关系,获得半刚性钢框架地震易损性曲线,量化节点域屈服承载力对半刚性钢框架地震易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OpenSEES抗震分析软件建立以节点域承载力比为主要参数的半刚性钢框架模型,通过地震需求分析和抗震能力分析,绘制不同节点域屈服承载力比(0.5~1.0)对应的半刚性钢框架地震易损性曲线。结果 节点域屈服承载力比的取值为0.7时,半刚性钢框架地震易损性曲线在四种极限状态下均小于其他半刚性钢框架,且形成包络趋势。结论 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允许节点域屈服,可显著降低钢框架的失效概率,结构的抗震性能也得到了明显改善;节点域屈服承载力比取0.7时,结构抗震性改善效果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域 剪切变形 易损性分析 抗震性能 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下结构整体损伤表征的复合地震动参数构造及其性能验证
16
作者 陈之毅 余伟 刘志谦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33,共11页
在地下结构抗震设计中,不同的输入地震动引起的地下结构响应有显著差异,因此,合理通过地震动参数选择输入地震动是正确开展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前提。针对单一地震动参数难以表征地下结构地震动潜在破坏势问题,文章构造了能更好表征... 在地下结构抗震设计中,不同的输入地震动引起的地下结构响应有显著差异,因此,合理通过地震动参数选择输入地震动是正确开展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前提。针对单一地震动参数难以表征地下结构地震动潜在破坏势问题,文章构造了能更好表征地下结构损伤破坏的复合地震动参数。具体开展了以下工作:提出基于变形与滞回耗能的地下结构整体损伤指标作为结构需求参数,以定量化评估地下结构的整体破坏状态。选取64条真实地震动记录作为输入地震动,开展四层三跨地铁车站地震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基于分析结果提供的数据样本,采用偏最小二乘法从统计角度构造复合地震动参数。最后,选用100条真实地震动记录开展两层三跨地铁车站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对文章所构造的复合地震动参数进行验证。对比分析复合地震动参数、12个常用地震动参数与地下结构整体损伤指数的回归统计特征。结果表明:复合地震动参数与结构需求数之间具有更好拟合优度值,其Pearson相关性、有效性也优于单一地震动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复合地震动参数 整体损伤指数 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 偏最小二乘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高架大跨梁式渡槽抗震及隔震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韩钟骐 敖选年 +3 位作者 潘鹏 辜文兰 王宝顺 李克献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6-193,202,共9页
滇中引水工程场区具有地震频发、设防烈度高的特点,为保证其渡槽设施在地震下的安全性,以滇中引水工程某高架大跨梁式渡槽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抗震性能。通过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了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单跨渡槽模型,依据场区... 滇中引水工程场区具有地震频发、设防烈度高的特点,为保证其渡槽设施在地震下的安全性,以滇中引水工程某高架大跨梁式渡槽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抗震性能。通过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了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单跨渡槽模型,依据场区地质条件选取地震动,对盆式橡胶支座、铅芯橡胶支座及摩擦摆支座渡槽进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隔震支座渡槽的槽身最大位移平均比盆式橡胶支座渡槽降低25.5%,最大墩底弯矩平均降低24.3%,隔震性能良好。盆式橡胶支座比隔震支座渡槽的损伤严重,槽身与槽墩的损伤部位分别为槽底支座处、槽壁变截面处及墩底。空槽工况下,铅芯橡胶支座渡槽的最大位移比满槽增加10.4%,最大墩底弯矩降低21.4%;摩擦摆支座最大位移及墩底最大弯矩分别降低20.9%及32.2%。铅芯橡胶支座的隔震周期受上部质量影响大,而摩擦摆支座的隔震周期与上部质量无关,因此摩擦摆支座更适用于渡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渡槽 有限元模拟 弹塑性时程分析 隔震支座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能减震技术在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宇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4期114-117,共4页
为探究黏滞阻尼器在建筑工程中的减隔震性能,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YJK建立结构模型,并分别对结构进行弹性及弹塑性时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通过时程分析计算得到的结构底部剪力比值>80%,满足最低结构安全需要。在8度设防地震作用下,设... 为探究黏滞阻尼器在建筑工程中的减隔震性能,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YJK建立结构模型,并分别对结构进行弹性及弹塑性时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通过时程分析计算得到的结构底部剪力比值>80%,满足最低结构安全需要。在8度设防地震作用下,设置阻尼器的消能结构层间位移角与原结构x向附加6%阻尼比和y向附加6%阻尼比的位移角基本相同,结构x,y向附加阻尼比平均值分别为6.05%,7.31%。研究表明,黏滞阻尼器有助于提高结构减隔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能减震技术 黏滞阻尼器 时程分析 弹性 弹塑性 剪力 位移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下三塔悬索桥主缆-鞍座摩擦滑移行为及其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毅 黄月超 +3 位作者 丁韶玥 白晓宇 石方楠 邓开来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6-196,共11页
三塔悬索桥中塔两侧主缆并未直接与锚锭连接,中塔处主缆的纵向约束较弱,地震下主缆-鞍座易发生显著的摩擦滑移。为了揭示三塔悬索桥中主缆-鞍座摩擦滑移及其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本文依托浔江大桥实际工程,建立了三塔悬索桥的非线... 三塔悬索桥中塔两侧主缆并未直接与锚锭连接,中塔处主缆的纵向约束较弱,地震下主缆-鞍座易发生显著的摩擦滑移。为了揭示三塔悬索桥中主缆-鞍座摩擦滑移及其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本文依托浔江大桥实际工程,建立了三塔悬索桥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利用摩擦单元重现了主缆-鞍座界面的摩擦滑移行为,揭示了地震下主缆在边塔和中塔处的不同滑移变位,分析了摩擦系数对于界面滑移、主塔内力等响应量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摩擦系数大于0.1,在设计地震下主缆-索鞍界面无摩擦滑移,而在罕遇地震和极罕遇地震下,有一定的摩擦滑移,最大摩擦滑移量随着摩擦系数增大而减小;主缆-索鞍界面在地震作用下会发生明显滞回现象,最大可提供约2.0%的等效阻尼比;边塔顶剪力对塔底弯矩的贡献率达到了50%~70%,而中塔由于设置阻尼器,剪力贡献率仅为20%~40%;适当减小摩擦系数有利于降低塔的响应,但摩擦系数降低至0.001时,主缆将失去对塔变形的约束能力,将显著改变塔的变形模式与动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塔悬索桥 主缆-鞍座摩擦滑移 动力时程分析 滞回曲线 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涌浪作用下弧形闸门动力响应数值分析
20
作者 王鲁 李斌 +3 位作者 易魁 胡小光 生永贞 赵兰浩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1-154,共4页
库岸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滑坡体入库后诱发的涌浪可能会严重威胁库区内闸门结构稳定性。针对弧形钢闸门在滑坡涌浪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问题,以某深孔弧形工作闸门为例,通过自编有限元程序模拟滑坡涌浪过程,将计算出的涌浪动水压力转... 库岸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滑坡体入库后诱发的涌浪可能会严重威胁库区内闸门结构稳定性。针对弧形钢闸门在滑坡涌浪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问题,以某深孔弧形工作闸门为例,通过自编有限元程序模拟滑坡涌浪过程,将计算出的涌浪动水压力转化为闸门的节点荷载,基于动力时程法得到闸门动力响应,并结合闸门静力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滑坡涌浪作用下,主梁后翼缘和竖梁后翼缘的应力响应最大,闸门各个构件中支臂的位移响应最大;相比于正常蓄水位时的滑坡涌浪,死水位时的滑坡涌浪对闸门结构应力和位移响应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涌浪 弧形闸门 动力响应 动水压力 动力时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