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estigation on dynamic response of liquid-filled cylindrical shellstructures under the action of combined blast and fragments loading
1
作者 Zhujie Zhao Hailiang Hou +4 位作者 Dian Li Xiaowei Wu Yongqing Li Zhenghan Chen Linzhi W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7期334-354,共21页
This study designs four types of liquid-filled cylindrical shell structures to investigate their protection characteristics against explosive shock waves and high-speed fragments.Bare charge and charge-driven prefabri... This study designs four types of liquid-filled cylindrical shell structures to investigate their protection characteristics against explosive shock waves and high-speed fragments.Bare charge and charge-driven prefabricated fragments are employed to examine the damage under blast shock waves and combined blast and fragments loading on various liquid-filled cylindrical shell structures.The test results are compared to numerical calculations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for the structure's deformation,the liquid medium's movement,and the pressure waves'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under different liquid-filling method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illing method influences the blast protection and the struc-ture's energy absorption performance.The external filling method reduces the structural deformation,and the internal filling method increases the damage effect.The gapped internal filling method improves the structure's energy absorption efficiency.The pressure wave loading on the liquid-filled cylindrical shell structure differs depending on filling methods.Explosive shock waves and high-speed fragments show a damage enhancement effect on the liquid-filled cylindrical shell structure,depending on the thickness of the internal liquid container layer.The specific impulse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cylindrical shell positively correlates to the radial deformation of the cylindrical shell structure,and the external liquid layer limits the radial structural de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st wave combined blast and fragments loading Filling method Liquid-filled structure dynamic respon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asternak地基模型的H(t)-T受荷桩受力变形分析
2
作者 江杰 陈丽君 +3 位作者 柴文成 艾永林 欧孝夺 龚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9,共10页
水平动荷载H(t)与扭矩T联合作用下的桩基受力变形较为复杂.为了更加准确地分析H(t)-T联合受荷桩的内力与位移,基于Pasternak地基模型考虑桩侧土体剪切效应;引入H(t)-T耦合因子,揭示多向荷载对桩身响应的影响机理;继而利用虚功原理推导... 水平动荷载H(t)与扭矩T联合作用下的桩基受力变形较为复杂.为了更加准确地分析H(t)-T联合受荷桩的内力与位移,基于Pasternak地基模型考虑桩侧土体剪切效应;引入H(t)-T耦合因子,揭示多向荷载对桩身响应的影响机理;继而利用虚功原理推导桩身单元综合刚度矩阵;最后采用改进的有限杆单元法获得H(t)-T联合受荷桩内力与位移数值解;并与已有理论解和有限元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参数分析表明:土体剪切效应可约束桩身水平位移,但对扭转变形影响较小;水平动荷载增强了桩身抗扭承载力,水平动荷载幅值从0.2Q_(u)增大到1.0Q_(u)时,桩顶扭转角减小了22.6%;增大动荷载无量纲频率会减小桩顶位移和桩身最大弯矩,外荷载动力效应随桩埋深增加而减弱;杆单元模型减少了单元划分数量和计算时间,可有效提高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ternak地基模型 联合受荷桩 有限单元法 水平动荷载 扭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三轴动静组合加载下非均质花岗岩损伤特性与能量演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龚航里 王明洋 +3 位作者 罗忆 邱艳宇 刘婷婷 李新平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63,共17页
为了研究三向应力约束下非均质花岗岩的动态力学特性及能量演化行为,采用真三轴Hopkinson装置开展了多云母类和岩脉类花岗岩的动静组合荷载循环加载试验,并结合FLAC^(3D)-PFC^(3D)耦合建模分析方法,分析了三向应力约束与高应变率对非均... 为了研究三向应力约束下非均质花岗岩的动态力学特性及能量演化行为,采用真三轴Hopkinson装置开展了多云母类和岩脉类花岗岩的动静组合荷载循环加载试验,并结合FLAC^(3D)-PFC^(3D)耦合建模分析方法,分析了三向应力约束与高应变率对非均质花岗岩动态裂纹扩展及能量演化机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循环动态加载过程中,花岗岩内部裂缝网络的连通性逐渐增强,最终形成与最小主应力方向近似平行的高密集宏观剪切裂纹网络,岩脉类试样抗冲击能力较多云母类试样明显更低;(2)增大轴向应力导致晶间拉伸裂纹比例增大,促使起裂应力比(σ_(ci)/σ_(d))和损伤应力阈值比(σ_(cd)/σ_(d))降低,起裂应力和损伤应力阈值发生时间提前,并显著削弱了试样的动态强度;(3)侧向应力约束提高了试样动态损伤应力阈值,延缓了起裂应力发生时间,抑制了颗粒间相对滑移的摩擦作用,减弱了破坏过程中动能的释放,并对试样的动态强度表现出强化效应;(4)在真三轴应力约束下,冲击加载主要贡献于滑移摩擦能的耗散,而动能始终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组合荷载 非均质岩石 动态损伤 能量演化 3D-GB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荷载下含瓦斯煤能量耗散与破碎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怀谦 赵洪宝 +4 位作者 王磊 马庆 于美鲁 胡浩 王春华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88-3503,共16页
为探究动静荷载下含瓦斯煤能量耗散与破碎特征,利用自主研制的可视化含瓦斯煤动静组合加载试验系统,开展了不同冲击速度与轴压比条件下含瓦斯煤冲击试验,探究含瓦斯煤破裂能量演化特征与耗能特性,探讨碎屑弹射机制及其分布特征,以期阐... 为探究动静荷载下含瓦斯煤能量耗散与破碎特征,利用自主研制的可视化含瓦斯煤动静组合加载试验系统,开展了不同冲击速度与轴压比条件下含瓦斯煤冲击试验,探究含瓦斯煤破裂能量演化特征与耗能特性,探讨碎屑弹射机制及其分布特征,以期阐明含瓦斯煤耗能密度与碎屑分形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1)含瓦斯煤冲击过程能量转化具有同步性,且耗散能时程曲线与煤体变形阶段相对应,即当含瓦斯煤丧失承载能力时,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形态为抛物线型,耗散能时程曲线划分为弹性储能、弹塑性耗能、塑性耗能与能量释放阶段;特别地,当轴压导致含瓦斯煤处于弹塑性或塑性状态时,耗散能时程曲线可直接划分为弹塑性或塑性耗能阶段与能量释放阶段;当含瓦斯煤仍具有承载能力时,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形态为倒钩型,耗散能时程曲线划分为弹性储能、弹塑性耗能、塑性耗能与耗散能回弹阶段,耗散能回弹阶段可导致煤壁片帮或巷道岩爆。(2)含瓦斯煤耗散能随冲击速度升高而增大,耗能占比基本恒定,其值介于31.1%~34.0%,碎屑分维随耗能密度升高呈指数增长;存在临界轴压比使耗散能与耗能占比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碎屑分维随耗能密度变化具有分段性,当试样处于持续储能阶段,碎屑分维随耗能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当试样处于持续释能阶段,碎屑分维随耗能密度的增加而升高,此时轻微动力扰动即可导致煤岩失稳。研究丰富了煤岩瓦斯动力灾害诱发机制的基础理论,可为煤岩瓦斯动力灾害的监测、预警以及防治技术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荷载 含瓦斯煤 变形阶段 能量耗散 破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应力状态及应变率下组合煤岩体力学特性及能量演化规律
5
作者 马智会 马智勇 +1 位作者 潘荣锟 崔峰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2-113,共12页
深部煤岩体应力环境复杂多变,为进一步揭示动载荷诱发冲击地压的发生机制,采用岩-煤-岩结构试样,利用改进后SHPB试验系统,开展不同应力状态(无轴压及围压、一维动静组合、三维动静组合)及应变率(49.3~137.9 s^(-1))下冲击试验,研究组合... 深部煤岩体应力环境复杂多变,为进一步揭示动载荷诱发冲击地压的发生机制,采用岩-煤-岩结构试样,利用改进后SHPB试验系统,开展不同应力状态(无轴压及围压、一维动静组合、三维动静组合)及应变率(49.3~137.9 s^(-1))下冲击试验,研究组合煤岩体试样的强度、变形、破坏特征及能量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无轴压及围压、一维动静组合下组合体试样应力应变曲线峰后存在应力回弹及应变软化2种类型,三维动静组合下都存在应力回弹现象。3种应力状态下试样峰值强度大致随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加,表现出明显的率相关性。3种应力状态下,都是反射能占入射能的比例最高,透射能占入射能的比例最低;三维动静组合下,反射能占入射能的比例低于其他2种应力状态;当应变率低于123 s^(-1),能量利用率、耗散能随应变率增加而逐渐增加,耗散能密度随入射能的增加而增加。试样破坏形式表现出明显的率相关性,随着应变率的增加,煤、砂岩碎块尺寸也逐渐变小。无轴压及围压、一维动静组合下试样首先在煤岩界面发生破坏,煤、砂岩产生较多小尺寸碎块是由于峰后二次裂纹造成的。三维动静组合下单次冲击后煤岩体破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加载 组合煤岩体 力学特性 能量演化 岩石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弹冲击四方蜂窝夹芯板的动态特性数值模拟
6
作者 付岳 俞润霈 +3 位作者 郑建军 张志家 张钱城 金峰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2-338,共7页
为探究四方蜂窝夹芯板在爆炸冲击波和高速破片联合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响应过程及变形破坏模式,通过发射由泡沫铝子弹和破片模拟弹组成的复合弹以模拟联合载荷加载的新方法,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Explicit开展了复合弹冲击载荷作用下30... 为探究四方蜂窝夹芯板在爆炸冲击波和高速破片联合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响应过程及变形破坏模式,通过发射由泡沫铝子弹和破片模拟弹组成的复合弹以模拟联合载荷加载的新方法,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Explicit开展了复合弹冲击载荷作用下304不锈钢四方蜂窝夹芯板的动态响应数值模拟,通过已有文献中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阐述了四方蜂窝夹芯板受复合弹冲击后动态响应过程的5个阶段,讨论了在不同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夹芯板受不同冲击载荷作用后动态响应的整体趋势相似;无论冲击载荷如何变化,该结构各部件中蜂窝芯体对防护效果的贡献最大,下面板次之,上面板最小;保持初速度不变,破片模拟弹的内置深度越小,夹芯板的下面板越易发生撕裂破坏,但对破片模拟弹的防护能力反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弹 联合载荷 304不锈钢 四方蜂窝夹芯板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组合加载条件下裂隙砂岩力学特性和破坏规律
7
作者 刘雨清 余伟健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5-614,共10页
为了研究含有交叉裂隙砂岩在动静组合加载条件下的力学特征和裂隙演化损伤规律,采用霍普金森实验系统对含2条不同交叉角度裂隙的砂岩试样进行了一维动静组合加载试验,分析含不同角度裂隙砂岩的动态力学特征、岩体的动态破坏模式。研究... 为了研究含有交叉裂隙砂岩在动静组合加载条件下的力学特征和裂隙演化损伤规律,采用霍普金森实验系统对含2条不同交叉角度裂隙的砂岩试样进行了一维动静组合加载试验,分析含不同角度裂隙砂岩的动态力学特征、岩体的动态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动静组合条件下,预制水平裂隙的存在对动态抗压强度的影响远大于预制倾斜裂隙,2条裂隙夹角的增大对砂岩的动态抗压强度有先减小后增大的作用,动静组合加载降低了预制倾斜裂隙对试样强度的影响;随着2条预制裂隙夹角的增大,砂岩的动态抗压强度和动态峰值应变先减小后增大;2条预制裂隙夹角在0°与90°范围内试样以拉伸破坏为主,30°到60°范围内试样以剪切破坏为主,复杂预制裂隙的存在对岩石破坏有规律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 动静组合加载 预制裂隙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作用下残积土力学特性变化规律研究
8
作者 范子坚 刘新喜 +2 位作者 邓宗伟 李玉 门晟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12-2923,共12页
通过动静组合三轴试验,研究振动次数、振动幅值、振动频率和初始静偏应力的循环荷载对残积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累计塑性应变的变化规律,提出考虑振动次数、振动频率、振动幅值与初始静偏应力的残积土累计塑性应变演化模型。研究... 通过动静组合三轴试验,研究振动次数、振动幅值、振动频率和初始静偏应力的循环荷载对残积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累计塑性应变的变化规律,提出考虑振动次数、振动频率、振动幅值与初始静偏应力的残积土累计塑性应变演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残积土受循环荷载作用后,累计塑性应变随振动次数、振动幅值与初始静偏应力的增大而增大,随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减小,而抗剪强度则随三者的增大而减小,随频率的增大而增大;残积土的抗剪强度随累计塑性应变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并逐渐靠近或小于未经历循环荷载作用的残积土抗剪强度;残积土受循环荷载作用后的抗剪强度与累计塑性应变之间存在显著的强负相关关系,并据此确定了累计塑性应变与抗剪强度的函数关系。研究结果可为残积土的振后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积土 循环荷载 动静组合三轴试验 累计塑性应变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载叠加条件下近直立煤层巷道围岩损伤特征及支护优化
9
作者 朱红伟 康忠全 +1 位作者 宋炳霖 冯攀飞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47,共10页
目前大多数冲击地压防治研究集中于水平和缓倾斜煤层,而近直立煤层由于独特的赋存特性,冲击地压显现特征与常规水平煤层具有显著差异。以国家能源集团新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乌东煤矿为研究背景,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动静载叠加条件下近直... 目前大多数冲击地压防治研究集中于水平和缓倾斜煤层,而近直立煤层由于独特的赋存特性,冲击地压显现特征与常规水平煤层具有显著差异。以国家能源集团新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乌东煤矿为研究背景,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动静载叠加条件下近直立煤层巷道围岩应力、位移和塑性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静载作用下,围岩应力分布呈区域应力相互贯通、局部高应力集中的特点,巷道围岩应力、位移和塑性区呈非对称分布特征,具体表现为巷道上部区域应力和位移随着距坚硬顶板距离变小而逐渐增大,并在巷道右帮肩部煤体与坚硬顶板交界位置达到峰值;动静载叠加作用后,围岩应力、位移和塑性区非对称分布特征进一步加剧,局部峰值应力显著增加,动载导致的围岩最大变形量比静载条件下提高了2倍,高应力集中区和塑性区急速扩展。基于动静载叠加条件下巷道围岩非对称损伤特征,针对性提出了乌东煤矿近直立煤层群开采的巷道支护优化方案:加密顶板锚杆索间排距以减少动静载影响:增加巷道上部锚杆数量、调整锚杆倾斜角度来应对巷道顶板变形;在巷道右帮肩部增设短锚索以避免坚硬顶板的挤压和撬动影响;提高锚杆预紧力来提高抗动载冲击能力。该支护优化方案大幅提高了巷道围岩在动静载叠加条件下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直立煤层 动静载叠加 围岩应力 围岩位移 非对称损伤特征 巷道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三压再热余热锅炉动态建模及运行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一丰 翟春华 +14 位作者 黄庆 肖俊峰 牛晨晖 苏新民 焦道顺 潘赫男 王乾远 奚新国 袁源 阴海强 苏通 曹殿尧 刘加湗 章文茜 李军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9-100,共12页
针对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三压再热余热锅炉的动态运行特性,使用Modelica开源编程语言搭建了余热锅炉仿真模型,并与电厂实际调峰过程运行数据及Thermoflow商业软件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和验证。在实际运行工况下,从满负荷降至低负荷后稳态... 针对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三压再热余热锅炉的动态运行特性,使用Modelica开源编程语言搭建了余热锅炉仿真模型,并与电厂实际调峰过程运行数据及Thermoflow商业软件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和验证。在实际运行工况下,从满负荷降至低负荷后稳态运行、再从低负荷升至满负荷、机组停机和边界参数扰动的动态过程中,所建模型均能较为准确地预测余热锅炉主要参数的动态响应规律。随着机组负荷从320 MW降低至280 MW,汽轮机功率从124.0 MW降至111.5 MW;高压主蒸汽流量从70.12 kg/s减至63.62 kg/s;高压主蒸汽压力从8250 k Pa降至7612 k Pa;余热锅炉入口烟气参数在约300 s的时间内随机组负荷变化,但是余热锅炉蒸汽参数需要约600s完成动态响应达到低负荷下的稳态,说明余热锅炉蒸汽参数相对于燃气轮机排烟参数随时间变化有一定滞后。在机组停机的动态过程中,汽轮机功率从130.4MW下降到5.4MW,余热锅炉高压主蒸汽温度从600.1℃降低到224.5℃,高压主蒸汽流量从76.1 kg/s减小到15.3 k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循环发电厂 余热锅炉 调峰 变负荷 动态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半动态交通均衡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概率分布建模 被引量:7
11
作者 朱峻良 武志刚 刘嘉宁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0-649,共10页
传统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建模通常采用对电动汽车个体进行抽样模拟的方式,未能从分析机理的角度描述电动汽车群体相互作用形成的宏观运行状态。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半动态交通均衡模型和组合荷电状态(combined states of the charge,CSOC)概... 传统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建模通常采用对电动汽车个体进行抽样模拟的方式,未能从分析机理的角度描述电动汽车群体相互作用形成的宏观运行状态。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半动态交通均衡模型和组合荷电状态(combined states of the charge,CSOC)概率计算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概率分布计算方法。首先,分析电动汽车的交通特性和充电特性,并提出一种可行路径集构建方法;然后,引入交通均衡理论进行电动汽车空间分布建模,建立考虑随机效用的半动态交通均衡模型,实现宏观交通流均衡分配。进一步地,从理论层面分析电动汽车群的荷电状态变化,建立基于CSOC的充电负荷概率分布计算模型。最后,分别在13节点路网和实际大路网中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并分析了电动汽车渗透率和路网结构对充电负荷概率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半动态交通均衡 组合荷电状态 充电负荷建模 概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改良粉砂土动静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桓锐 崔高航 +3 位作者 程卓 李琦 张永珍 闵子桐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19-1626,共8页
为探究不同粉煤灰掺量粉砂土的动力特性和粉煤灰改良粉砂土的改性机理,以绥化—大庆高速公路路基填土为研究对象,开展无侧限压缩试验和动三轴试验,分析粉煤灰掺量对粉砂土静力学特征影响情况,以及围压、动荷载加载次数和粉煤灰掺量对改... 为探究不同粉煤灰掺量粉砂土的动力特性和粉煤灰改良粉砂土的改性机理,以绥化—大庆高速公路路基填土为研究对象,开展无侧限压缩试验和动三轴试验,分析粉煤灰掺量对粉砂土静力学特征影响情况,以及围压、动荷载加载次数和粉煤灰掺量对改良粉砂土动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围压相同的情况下,土体的无侧限压缩强度和动强度,均随粉煤灰掺量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加载次数相同时,围压越大,土体动强度越大;选取加载次数为100次动强度进行拟合分析,得出粉煤灰掺入量与动剪切强度对应关系的经验公式。为改善路基强度,加快粉煤灰综合利用进程,结合试验结果与数据分析,建议在粉砂土路基掺加质量比15%粉煤灰进行路基施工。15%粉煤灰掺入量的改良粉砂土对比素土,存在颗粒紧凑,孔隙更小,结构相对致密,骨架更强等优点,可为东北地区粉砂土改良等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改良粉砂土 动静荷载综合作用 动强度 道路路基土 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对流天气下输电塔-线体系倒塌破坏与风雨组合系数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华恺 菅明健 +4 位作者 张都清 张广成 冀新波 毕文哲 田利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121,共11页
极端气象灾害给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带来了严重威胁,相对低电压等级的角钢输电塔出现了较高频次的倒塌破坏事故。基于现象学非线性滞回模型,开展了输电塔-线体系在强对流天气下的倒塌破坏研究,总结了雨荷载对输电塔响应的影响规律;基于... 极端气象灾害给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带来了严重威胁,相对低电压等级的角钢输电塔出现了较高频次的倒塌破坏事故。基于现象学非线性滞回模型,开展了输电塔-线体系在强对流天气下的倒塌破坏研究,总结了雨荷载对输电塔响应的影响规律;基于风雨气象记录,进行了风雨组合分析并提出了风雨组合系数。结果表明,在极端强对流天气中,所研究输电塔的薄弱部位主要为第3、4节段,该部位的大量斜材和少量主材陆续屈曲是造成输电塔倒塌的主要原因,极端风雨气象条件下有必要考虑雨荷载对输电塔-线体系响应的影响。不同重现期下风速和雨量的组合值均小于其相应的标准值,该地区50 a重现期下风速和雨量的组合系数建议值分别为1.0和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雨荷载 角钢非线性滞回模型 倒塌破坏 动力分析 组合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组合加载下锚固裂隙岩体的止裂与吸能机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凤岩 余东峰 +2 位作者 陈瑜 黄林冲 徐志胜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18-1424,共7页
为研究锚杆对深部含裂隙岩体的锚固止裂效应,进行了不同冲击气压下的动静组合加载试验.基于优化的锚杆界面力学模型,建立了新型有限差分法-离散元法(FDM-DEM)耦合数值分离式霍普金森杆系统及锚杆模型.对裂隙岩体和锚固裂隙岩体的力学特... 为研究锚杆对深部含裂隙岩体的锚固止裂效应,进行了不同冲击气压下的动静组合加载试验.基于优化的锚杆界面力学模型,建立了新型有限差分法-离散元法(FDM-DEM)耦合数值分离式霍普金森杆系统及锚杆模型.对裂隙岩体和锚固裂隙岩体的力学特性、能量耗散及破坏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从细观能量耗散角度阐述了锚杆在动荷载下对裂隙岩体的锚固机理.结果表明:裂隙岩体和锚固裂隙岩体的动态抗压强度随冲击气压的增大而增加,锚杆对裂隙岩体的锚固效应可提高动态抗压强度,减小裂隙岩体的冲击后破坏程度,锚固裂隙岩体能量吸收率变化规律趋同于完整岩体;从细观角度分析,锚杆加固使得裂隙岩体的摩擦滑移耗散能和破坏后碎块携带动能降低,整体吸收能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组合加载 裂隙岩石 力学特性 锚固机理 有限差分法-离散元法(FDM-DEM)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材料的动态压剪复合加载实验新技术
15
作者 任清非 张泳柔 +1 位作者 胡玲玲 尹梓霁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8,共18页
材料或结构在动态压剪复合加载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对于其工程应用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现有的动态复合加载实验技术存在压缩波和剪切波难以同步施加到试件、实验设备昂贵等问题。本文中利用压扭超材料进行应力波转化,在一维分离式霍普金森... 材料或结构在动态压剪复合加载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对于其工程应用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现有的动态复合加载实验技术存在压缩波和剪切波难以同步施加到试件、实验设备昂贵等问题。本文中利用压扭超材料进行应力波转化,在一维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上实现动态压剪同步复合加载。该实验技术具有荷载精准同步、剪压比可控、简单便捷、低成本等优点。针对当压扭超材料转化出来的扭转波幅值较大,透射杆惯性约束不足情况下出现的扭转信号三角波的问题进行详细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选用屈服应力各不相同的金属钛、304不锈钢和316L不锈钢等3种材料进行了实验测试,证实了动态压剪同步复合加载技术的有效性。借助有限元模型,深入分析压扭超材料的几何参数对其压扭系数及承载能力的影响,并结合实验结果讨论了该实验技术的适用范围,预测动态压剪同步复合加载技术能测试的材料强度可达约1 GPa,施加给试件的剪压比可达1.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压剪复合加载 压扭超材料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 应力波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冲击矿压动静载叠加原理及其防治 被引量:272
16
作者 窦林名 何江 +2 位作者 曹安业 巩思园 蔡武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69-1476,共8页
煤矿冲击矿压动力灾害日趋严重,且浅部也出现了该现象。理论研究了动载与静载叠加诱发冲击矿压的能量和应力条件,系统地提出了动静载叠加诱发冲击矿压的原理,并分析了煤矿动静载特征,根据应变率对煤矿载荷状态进行了界定,试验研究了煤... 煤矿冲击矿压动力灾害日趋严重,且浅部也出现了该现象。理论研究了动载与静载叠加诱发冲击矿压的能量和应力条件,系统地提出了动静载叠加诱发冲击矿压的原理,并分析了煤矿动静载特征,根据应变率对煤矿载荷状态进行了界定,试验研究了煤岩力学特性与应变率的关系以及动静叠加作用下煤的破坏形态。结果表明:随着应变率增大,煤岩强度、弹性模量呈指数关系增大,当静载占比较大时,煤岩呈剪切破坏;当动载占比较大时,煤岩呈现劈裂甚至爆裂破坏。当动静叠加接近煤岩强度时,单轮或多轮动载作用可诱发煤岩冲击破坏;当动静叠加远小于煤岩强度时,多轮动载虽然能使煤岩产生损伤但难以诱发冲击破坏。动静叠加诱发冲击矿压表现为2种类型:1高静载型,深部开采时,围岩静载较高,矿震产生的微小动载增量可使叠加载荷超过煤岩冲击破坏临界而诱发煤岩冲击破坏;2强动载型,浅部开采时,围岩静载较小,强矿震的冲击动载较大,叠加载荷超过煤岩冲击破坏临界导致煤岩冲击破坏。基于冲击矿压的动静载叠加诱发原理,讨论了冲击矿压监测及防治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矿压 动载 静载 动静载叠加 监测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煤层动静组合诱发冲击地压的机制 被引量:51
17
作者 何江 窦林名 +2 位作者 蔡武 李振雷 丁言露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177-2182,共6页
理论分析了动静组合诱发冲击地压的应力条件和能量转化过程,揭示了动静组合诱发冲击地压机制,数值计算分析了工作面应力分布特征与煤厚之间的关系,采用微震监测数据分析了卸压爆破产生的应力波传播规律,并分析研究了薄煤层动静载特征及... 理论分析了动静组合诱发冲击地压的应力条件和能量转化过程,揭示了动静组合诱发冲击地压机制,数值计算分析了工作面应力分布特征与煤厚之间的关系,采用微震监测数据分析了卸压爆破产生的应力波传播规律,并分析研究了薄煤层动静载特征及诱发冲击地压过程。结果表明:薄煤层工作面应力集中程度较厚煤层高,峰值应力区距离煤壁较近,应力梯度较大;采动动载直接与高应力叠加,且开采导致的应力降以及单位体积煤体释放的弹性变形能远高于厚煤层,在动静组合作用下,薄煤层工作面易于达到动静组合诱发冲击地压的应力和能量条件,显著符合动静组合诱冲机制。最后基于动静载组合诱发薄煤层冲击地压的机制,探讨了薄煤层冲击地压防治原则和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煤层 冲击地压 动静组合 动载 静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负荷波动率和互补系数的负荷恢复 被引量:13
18
作者 龚薇 刘俊勇 +1 位作者 贺星棋 刘洋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490-2496,共7页
在电力系统恢复过程中,待恢复负荷的波动性对系统的稳定恢复有直接影响。为了抑制负荷波动带来的冲击,考虑选择波动特性相互补的负荷在同一阶段完成恢复。引入负荷波动率和负荷互补系数来指导制定更优的负荷恢复方案,由此提出考虑负荷... 在电力系统恢复过程中,待恢复负荷的波动性对系统的稳定恢复有直接影响。为了抑制负荷波动带来的冲击,考虑选择波动特性相互补的负荷在同一阶段完成恢复。引入负荷波动率和负荷互补系数来指导制定更优的负荷恢复方案,由此提出考虑负荷波动性和互补性的动态负荷组合恢复方案制定方法。仿真算例表明,通过该方法能够制定出更有利于系统稳定恢复的负荷恢复方案,同时可以发现"强互补、弱波动"趋势下的负荷组合方案更有利于电力系统稳定地完成负荷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恢复 负荷波动率 负荷互补系数 动态负荷 组合 水火电机组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载荷作用下圆柱壳的弹塑性动力屈曲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理 刘土光 +1 位作者 张涛 李天匀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9-125,共7页
对复杂载荷作用下圆柱壳的弹塑性动力屈曲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Hamilton变分原理导出圆柱壳的运动方程 ,本构关系采用增量理论 ,借助增量数值算法求解动力方程组。结果表明 ,均匀径向外压对圆柱壳的轴向冲击的过程或冲击性态有较大的影... 对复杂载荷作用下圆柱壳的弹塑性动力屈曲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Hamilton变分原理导出圆柱壳的运动方程 ,本构关系采用增量理论 ,借助增量数值算法求解动力方程组。结果表明 ,均匀径向外压对圆柱壳的轴向冲击的过程或冲击性态有较大的影响 ,并讨论了径向压力与轴向冲击载荷的幅值对结构临界动力屈曲载荷和临界动力失效载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壳 复杂载荷 动力曲面 动力失效 弹塑性动力学 Hamilton变分原理 径向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型浮体模块柔性连接功能仿真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祁恩荣 刘超 +3 位作者 夏劲松 陆晔 李志伟 岳亚霖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45-1254,共10页
精确评估模块柔性连接性能对连接器和超大型浮体的结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而模型试验是获取超大型浮体模块柔性连接性能的必要手段。文章以横向浮筒式的浅吃水超大型浮体为研究对象,根据连接器动响应计算结果,设计了柔性连接器模型;通... 精确评估模块柔性连接性能对连接器和超大型浮体的结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而模型试验是获取超大型浮体模块柔性连接性能的必要手段。文章以横向浮筒式的浅吃水超大型浮体为研究对象,根据连接器动响应计算结果,设计了柔性连接器模型;通过不同幅值和载荷组合的连接器静态拉伸和压缩试验,研究了超大型浮体连接器的刚度特性,探讨了组合载荷对连接器刚度的影响;通过不同幅值和周期的连接器纵向动态载荷试验,研究了超大型浮体连接器在动态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响应,验证了超大型浮体连接器结构的安全性和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在静态和动态载荷作用下文中设计的柔性连接器连接可靠、结构安全,连接器载荷、位移和应力测量结果可为验证连接器结构设计和计算方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型浮体 柔性连接器 组合载荷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