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矢量影响系数算法的车轮动平衡标定
1
作者 陈晖 边帅 +1 位作者 黄海龙 易素君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7-100,105,共5页
建立了车轮不平衡量的动力学模型,给出了在该系统模型下不平衡量的解算方法;研究了传统动平衡检测的标定算法,提出了一种针对车轮动平衡矢量影响系数算法,构造了不平衡量与传感器测量信号之间的矢量系数函数,完成了矢量影响系数法量标定... 建立了车轮不平衡量的动力学模型,给出了在该系统模型下不平衡量的解算方法;研究了传统动平衡检测的标定算法,提出了一种针对车轮动平衡矢量影响系数算法,构造了不平衡量与传感器测量信号之间的矢量系数函数,完成了矢量影响系数法量标定;引入了最小二乘法对矢量影响系数进行拟合求解,最终得到标定系数;建了实验平台进行矢量系数标定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算法标定,本算法能够有效地消除主轴系统自身的误差和现场的噪声振动干扰。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与稳定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动平衡 算法标定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矢量模型的微电机转子二次去重动平衡研究
2
作者 姜东 薛子旻 +3 位作者 鲁镇荣 李梦瑄 陈伟宇 杭晓晨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86-1495,共10页
针对微电机转子初始不平衡量较大时动平衡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矢量模型的切削去重不平衡校正方法。根据铣刀和转子的参数建立离散矢量去重模型,基于边缘曲线离散点的积分计算得到了二次去重情况下切削等效质量与切削深度... 针对微电机转子初始不平衡量较大时动平衡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矢量模型的切削去重不平衡校正方法。根据铣刀和转子的参数建立离散矢量去重模型,基于边缘曲线离散点的积分计算得到了二次去重情况下切削等效质量与切削深度的对应关系,通过与三维模型仿真数据比较验证了模型的精度。采用5个微电机转子进行试验验证,在转子初始不平衡量高于100 mg的情况下,能实现90%以上的总去重率,并将剩余不平衡等效质量控制在10 mg以下,被测转子均符合G1.0精度等级。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初始不平衡量较大时提高微电机转子动平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动平衡 微电机 切削去重不平衡校正方法 离散矢量模型 初始不平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轮胎动平衡机主轴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立富 冯显英 +2 位作者 李沛刚 宋文飞 孙晓萍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6,193,共7页
为提高轮胎动平衡机的检测精度,以某轮胎动平衡机主轴系为对象,采用响应面法和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优化。首先,对主轴系模型进行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以主轴的各尺寸参数为变量参数,以优化主轴系的变形量、质量和固有频率为目标。其次,... 为提高轮胎动平衡机的检测精度,以某轮胎动平衡机主轴系为对象,采用响应面法和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优化。首先,对主轴系模型进行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以主轴的各尺寸参数为变量参数,以优化主轴系的变形量、质量和固有频率为目标。其次,通过参数相关性分析确定与优化目标相关性最大的设计变量。最后,建立响应面模型并进行多目标参数优化。优化结果表明,最大变形量降低了3.9%,一阶固有频率提高了16.2%,主轴质量降低了23.0%,主轴系质量降低了5.5%,优化效果显著,提高了主轴系的静态和动态性能,通过试验验证,主轴优化提高了轮胎动平衡机的检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平衡机主轴 有限元分析 参数相关性分析 响应面法 多目标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双悬臂转子动平衡方法研究
4
作者 毛豪杰 张雪辉 +3 位作者 焦瀚晖 李和平 刘彦 陈海生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54-1968,共15页
压缩空气储能(CAES)系统具有规模大、效率高等特点,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之一。整体齿式压缩机作为CAES系统的核心装备之一,其双悬臂转子的稳定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解决转子两端悬挂叶轮不平衡量引起的转子振动... 压缩空气储能(CAES)系统具有规模大、效率高等特点,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之一。整体齿式压缩机作为CAES系统的核心装备之一,其双悬臂转子的稳定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解决转子两端悬挂叶轮不平衡量引起的转子振动报警,通常选用多平衡面现场动平衡,而多平面平衡操作复杂且启停次数多,为简化平衡过程、延长双悬臂转子使用寿命,本工作对CAES系统双悬臂转子不平衡特性及动平衡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压缩机双悬臂转子进行了建模分析,研究表明对于双悬臂转子的双端不平衡,可解耦为单端不平衡进行平衡,从而避免生产过程中复杂的动平衡过程。然后,通过现场一端叶轮进行现场动平衡实验,对比了不同试重对轴系动平衡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试重产生的振动幅值与相位变化量越大,计算所得配重的平衡效果越好。最后,在另一端叶轮完全模拟现场实际情况对叶轮出厂原始不平衡量进行盲平,验证了本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和普适性,平衡效率达到84.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转子动力学分析 双悬臂转子 现场动平衡 影响系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质量平衡法的加臭剂四氢噻吩品质鉴定方法
5
作者 宋超凡 张苏敏 +3 位作者 吴岩 李海川 刘仁红 李志昂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规范和补充天然气用有机硫化合物加臭剂品质鉴定方法,解决单一气相色谱法定性不准确及定量不全面的技术问题。方法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四氢噻吩加臭剂进行品种定性,分别采用质量平衡法、气相色谱法、卡尔·费休法、电感... 目的规范和补充天然气用有机硫化合物加臭剂品质鉴定方法,解决单一气相色谱法定性不准确及定量不全面的技术问题。方法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四氢噻吩加臭剂进行品种定性,分别采用质量平衡法、气相色谱法、卡尔·费休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了四氢噻吩加臭剂中有机化合物、水分及金属无机杂质的含量,计算得到四氢噻吩加臭剂纯度。结果四氢噻吩定性分析谱图与标准谱图的匹配率达到96%以上,质量平衡法克服了由于化合物不同理化性质造成的响应值差异而无法准确测定主要成分含量的缺点,最终质量分数定量分析结果达到99.703%。结论与标准品标称值相比较,质量平衡法的纯度定量结果更吻合,证明该方法准确可靠,可作为有机硫化合物加臭剂的品质鉴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平衡法 加臭剂 四氢噻吩 有机硫化合物 品种定性分析 纯度定量分析 品质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型野马优化算法的船舶参数辨识方法
6
作者 綦志刚 张昊 +1 位作者 李冰 鲁喆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5,共11页
[目的]传统的参数辨识方法难以完成多维度、多自由度的综合参数辨识,为实时获取船舶的复杂参数和姿态信息,保证船舶在航行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将改进型野马优化算法(IWHO)引入船舶参数辨识方法,与传统的船舶辨识方法相结合,提高船舶参... [目的]传统的参数辨识方法难以完成多维度、多自由度的综合参数辨识,为实时获取船舶的复杂参数和姿态信息,保证船舶在航行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将改进型野马优化算法(IWHO)引入船舶参数辨识方法,与传统的船舶辨识方法相结合,提高船舶参数辨识精度。[方法]建立船舶纵向运动模型,引入动态惯性权重设计对野马优化算法进一步优化,完成船舶纵向参数辨识方法设计。[结果]通过对比分析采用不同算法时船舶辨识模型的跟踪效果,以及在不同海浪遭遇角下的船舶参数辨识结果,发现改进型野马优化算法的辨识误差为1%左右,远低于其他算法,表明基于该算法的辨识模型能更精确地跟踪航行时的船舶姿态。[结论]该辨识方法可实时为船舶航行提供精确的参数,提高船舶航行时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运动建模 辨识方法设计 野马优化算法 动态惯性权重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源极直连策略的并联SiC MOSFETs动态均流方法
7
作者 陈浩斌 闫海东 +2 位作者 马凯 郭清 盛况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5119-5135,共17页
并联SiC MOSFETs是提高大功率电力电子系统电流容量的经济高效方法。然而,在多芯片功率模块中,容易出现动态电流不平衡现象。该文提出一种在并联SiC MOSFETs芯片之间进行源极直连的动态均流方法。基于电路模型和理论分析,阐明动态电流... 并联SiC MOSFETs是提高大功率电力电子系统电流容量的经济高效方法。然而,在多芯片功率模块中,容易出现动态电流不平衡现象。该文提出一种在并联SiC MOSFETs芯片之间进行源极直连的动态均流方法。基于电路模型和理论分析,阐明动态电流不平衡机理和动态均流方法的作用机制。仿真和实验均验证了该机理和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采用该文提出的动态均流方法后,并联SiC MOSFETs的动态电流差异和开关损耗差异降低大于50%;另外,在具有更多芯片并联的SiC功率模块中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传统方法相比,且该方法无需增加额外的大体积元件,也无需改变直接覆铜陶瓷(DBC)基板的布局,实现简单,经济性高。同时,与传统的制程技术兼容性好,且不需要复杂设计或精确计算,能够很好地满足极简封装制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SiC MOSFETs 动态电流不平衡 动态均流方法 源极直连(DSI) 多芯片SiC功率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力透平小流量工况叶道涡识别与模态分析
8
作者 苗森春 凌泽居 +2 位作者 王鹏 刘乐琪 王晓晖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1-69,共9页
为明确离心泵作液力透平在小流量工况下性能陡降机理,该研究采用Omega涡识别方法和动态模态分解方法(dynamic mode decomposition,DMD)方法对一离心泵作液力透平在小流量工况下叶轮内涡结构的演化规律及非定常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 为明确离心泵作液力透平在小流量工况下性能陡降机理,该研究采用Omega涡识别方法和动态模态分解方法(dynamic mode decomposition,DMD)方法对一离心泵作液力透平在小流量工况下叶轮内涡结构的演化规律及非定常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Omega涡识别方法可以较好地识别出小流量工况下液力透平叶轮内部的涡结构,小流量工况下液力透平叶轮内部流动复杂,主要为大尺度长条状涡流动,局部为小尺度管状涡流动,多尺度旋涡周期性融合、分离及碰撞,导致动能损失;DMD方法能够有效地识别小流量工况下叶轮内复杂流动的脉动频率,经分解能够得到流场前4阶主要模态及其相关频率信息,其主要模态分为动静干涉模态、基本模态和耗散模态,其中2阶模态频率为0,1阶模态频率为叶轮转动频率,3、4阶模态频率分别为2倍及3倍叶轮转动频率,主要模态能够清晰地反映小流量工况下叶轮内复杂流动特征。研究结果可为拓宽液力透平的高效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力透平 叶轮 模态 小流量工况 Omega涡识别方法 动态模态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驱注入井管柱失效风险控制决策方法研究
9
作者 牛腾 徐毅 +1 位作者 韩子月 宁昕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6-162,共7页
为提高油气开采的效率和安全性,并有效减轻CO_(2)驱注入井管柱失效带来的潜在后果,提出1种实现风险最小化和成本效益最大化的CO_(2)管柱失效事故控制决策方法。通过系统辨识CO_(2)驱注入井管柱失效形式和失效因素,构建CO_(2)驱注入井管... 为提高油气开采的效率和安全性,并有效减轻CO_(2)驱注入井管柱失效带来的潜在后果,提出1种实现风险最小化和成本效益最大化的CO_(2)管柱失效事故控制决策方法。通过系统辨识CO_(2)驱注入井管柱失效形式和失效因素,构建CO_(2)驱注入井管柱失效的贝叶斯网络模型,评估管柱失效概率、识别关键致因和失效路径;基于不同管理措施的风险管控效用和执行成本,确定最优的CO_(2)驱注入井管柱失效风险管理方案。研究结果表明:CO_(2)管柱失效事故风险管控的最佳方案为同时采用改进注入工艺和优化防腐措施,对保障CO_(2)驱油与封存的过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管柱 风险因素识别 动态贝叶斯网络 管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轴系高静低动扭振隔振装置结构设计及分析
10
作者 李林桃 张超 +2 位作者 杨志荣 饶柱石 肖望强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8-264,共7页
[目的]针对船舶轴系低频扭转振动抑制问题,设计并研制一种高静低动特性的扭振隔振装置。[方法]首先,基于正负扭转刚度并联的方式设计零部件,采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其三维模型,并通过3D打印制作隔振装置样机;然后,采用谐波平衡法求解模... [目的]针对船舶轴系低频扭转振动抑制问题,设计并研制一种高静低动特性的扭振隔振装置。[方法]首先,基于正负扭转刚度并联的方式设计零部件,采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其三维模型,并通过3D打印制作隔振装置样机;然后,采用谐波平衡法求解模型的Duffing方程,以研究结构参数和激励幅值对隔振装置扭矩传递率的影响;最后,通过Ansys workbench软件对模型进行有限元仿真,并对样机进行静载扭转试验分析。[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隔振装置在静载扭矩试验下,在-2°~2°转角范围内具有高静低动刚度特性,且能承载大小为160 N?mm的力矩;在合适的结构参数下,隔振装置相比线性隔振装置具有更好的低频隔振效果。[结论]所提扭振隔振装置能通过正、负刚度并联实现高静低动特性,可为船舶轴系低频扭转振动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轴系 扭振隔离 扭转实验 谐波平衡法 高静低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空间时域精细积分的结构动力学参数辨识方法
11
作者 潘耀宗 赵岩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9,共11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态空间时域精细积分的动力学参数辨识方法.首先,基于时域测量信号和理论预测模型构造辨识方程,在模态空间内,由时域精细积分方法构造了理论预测模型;其次,通过矩阵、向量的Kronecker积运算法则推导了辨识模态的无约束...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态空间时域精细积分的动力学参数辨识方法.首先,基于时域测量信号和理论预测模型构造辨识方程,在模态空间内,由时域精细积分方法构造了理论预测模型;其次,通过矩阵、向量的Kronecker积运算法则推导了辨识模态的无约束向量的二次型函数,解析地给出了辨识振型的数学表达;最后,通过对辨识优化问题进行数学变换,仅需要辨识结构动力学特性的谱参数(频率和阻尼比),极大地降低了辨识参数的维度.数值算例中,进行了三自由度弹簧质量系统和高速受电弓的动力学参数辨识,辨识得到的固有频率、阻尼比与理论值相比,误差在8%以内;辨识振型与理论振型之间的夹角的余弦接近1,验证了辨识结果的准确性.该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辨识谱参数(频率、阻尼)和空间参数(振型)的分离,具有非常好的求解效率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参数辨识 时域精细积分法 最小二乘法 自振特性 动力学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载火箭垂直回收控制能力建模及应用研究
12
作者 伊鑫 胡海峰 贺元军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7,106,共6页
为在方案论证初期设计输入数据有限的条件下,快速有效地进行控制能力分析,基于常规大气层内飞行器控制能力分析方法,针对返回式火箭对该方法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动力学建模和对原分析方法拓展改进,探索出一套适合返回式运载火箭的... 为在方案论证初期设计输入数据有限的条件下,快速有效地进行控制能力分析,基于常规大气层内飞行器控制能力分析方法,针对返回式火箭对该方法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动力学建模和对原分析方法拓展改进,探索出一套适合返回式运载火箭的控制能力分析方法,并在有限控制能力的前提下,对允许飞行工况的约束条件进行初步明确,为返回式火箭飞行控制系统的详细设计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回式火箭 控制能力分析 配平方程 飞行工况约束 动力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有限段的柔性折叠结构展开动力学建模方法
13
作者 李轩 黄铁球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0,共9页
针对空间柔性折叠展开飞行器在展开时存在的大变形、多接触、折叠刚度时变等问题,开展了一类大柔度折叠结构展开过程相关的动力学建模方法研究。基于该类大柔度结构的折叠方式,简化并抽取典型折叠模型,采用有限段方法建立了适用于大柔... 针对空间柔性折叠展开飞行器在展开时存在的大变形、多接触、折叠刚度时变等问题,开展了一类大柔度折叠结构展开过程相关的动力学建模方法研究。基于该类大柔度结构的折叠方式,简化并抽取典型折叠模型,采用有限段方法建立了适用于大柔度折叠结构展开的三维有限段离散模型;采用矢量力学方法,从牛顿-欧拉方程出发,推导出相邻单元间连接力的力学模型,并给出连接力的刚度矩阵;引入非线性等效接触弹簧阻尼和连续摩擦系数库伦摩擦力模型模拟相应段间接触与摩擦状态,保证求解的稳定性和效率;提出折痕处时变非线性弹性连接模型并给出弯折刚度的参数辨识方法。借助ADAMS软件对4种工况下典型折叠模型进行了展开动力学仿真分析,并设计了相应状态下的展开试验,比较二者结果可知,典型折叠模型在受拉展开过程中拉力变化吻合良好,验证了该类结构展开动力学建模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后续整体折叠结构展开的仿真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柔度折叠结构 有限段法 牛顿-欧拉法 弯折刚度参数辨识 动力学分析与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放大机构的动力吸振器优化设计
14
作者 周龙华 赵艳影 +2 位作者 王伟凯 周家才 涂建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9740-9747,共8页
为了研究放大机构和负刚度装置的振动控制效果,对一个含放大机构的负刚度动力吸振器减振系统进行研究,建立了减振系统的动力学分析模型,获得振动系统的振动微分方程。采用增量谐波平衡法获得系统的解析解,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该解析解... 为了研究放大机构和负刚度装置的振动控制效果,对一个含放大机构的负刚度动力吸振器减振系统进行研究,建立了减振系统的动力学分析模型,获得振动系统的振动微分方程。采用增量谐波平衡法获得系统的解析解,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该解析解的正确性。分析了主系统阻尼对振动系统幅频响应曲线的影响规律,考察了放大机构的放大比、动力吸振器阻尼系数、动力吸振器负刚度系数对系统减振效果的影响。采用遗传算法对振动系统进行参数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振动系统在较宽的频带范围内获得了很好的振动抑制效果。可见,同时含有放大机构与负刚度装置的动力吸振器有一定的可行性,为设计新型动力吸振器模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吸振器 放大机构 负刚度 优化设计 增量谐波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机的频域动载荷识别方法
15
作者 马福萱 张猛 +3 位作者 张金钊 朱凡 李至华 曲先强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73-1081,共9页
海上风机在运行中受到的气动载荷对于分析风机结构的健康状况至关重要,因此准确获取气动载荷信息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基于频域随机动载荷识别理论,结合测点优化算法和Moore Penrose广义逆方法,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海上导管架风机的气动载荷... 海上风机在运行中受到的气动载荷对于分析风机结构的健康状况至关重要,因此准确获取气动载荷信息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基于频域随机动载荷识别理论,结合测点优化算法和Moore Penrose广义逆方法,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海上导管架风机的气动载荷识别方法。通过以实际运行中的风机为研究对象,并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基于遗传算法的测点优化方法将原始的1656个测点优化至6个测点,更符合工程实际需要。利用优化后的测点识别出的气动载荷谱表现出较高的精度。利用识别的载荷谱计算疲劳损伤与原始的疲劳损伤值相比,相对误差仅为2%左右。所提出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在实际运行中难以获取气动载荷信息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动载荷识别 Moore Penrose广义逆 数学模型不适定问题 遗传算法 疲劳损伤计算 导管架式风机 风机载荷 传感器位置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风洞天平基础动力特征的简化计算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向东 聂连飞 +2 位作者 朱宝龙 林其 于时恩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3-422,共10页
为了研究脉冲风洞天平基础在脉冲气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征,以某脉冲风洞为例,选择某典型气动荷载作用形式,建立了脉冲风洞天平基础在气动荷载作用下竖直方向、水平方向位移以及回转角度等动力特征的简化计算方法,并采用数值模拟的... 为了研究脉冲风洞天平基础在脉冲气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征,以某脉冲风洞为例,选择某典型气动荷载作用形式,建立了脉冲风洞天平基础在气动荷载作用下竖直方向、水平方向位移以及回转角度等动力特征的简化计算方法,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验证其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天平基础在典型气动荷载作用下,竖直向最大振幅0.00175 mm,频率7.94 Hz,水平向最大振幅0.00283 mm,频率7.94 Hz,回转角度最大振幅0.00034°,频率7.94 Hz,典型气动荷载对天平基础振动影响较小,也未产生共振现象;基础振动最大振幅随气动荷载增大而增大,基础振动频率随气动荷载频率增大而增大;在气动荷载不变的条件下,基础振动的最大振幅与频率随尺寸的变大而变小,基础振动的最大振幅也随地基土性质的增强而减小,但地基土性质的变化对基础振动频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风洞 天平基础 动力特征 计算方法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行程往复式线性压缩机动态特性分析
17
作者 陈洪月 孙帅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5-85,共11页
针对传统压缩机效率低、能耗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双行程往复式线性压缩机,为了研究该压缩机的动力学特性,推导双行程往复式线性压缩机电磁系统动力学模型,推导了电磁力表达公式,通过引入活塞摩擦力模型、活塞运动过程中的气体压力模型,... 针对传统压缩机效率低、能耗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双行程往复式线性压缩机,为了研究该压缩机的动力学特性,推导双行程往复式线性压缩机电磁系统动力学模型,推导了电磁力表达公式,通过引入活塞摩擦力模型、活塞运动过程中的气体压力模型,构建了双行程往复式线性压缩机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运用谐波平衡原理推导出压缩机活塞动力学解析解,获得不同输入电压、电流条件下,活塞位移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电源输入电压为80 V、频率为36.1 Hz时,系统达到共振状态,此时活塞位移为11.855 mm;当电源输入频率为36.1 Hz,随着输入电压从12 V升高至220 V时,活塞位移由1.12 mm增大到25.29 mm,通过制造物理样机进行试验,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准确性,该研究结果为双行程往复式线性压缩机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机 振动特性 动力学分析 谐波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光栅刻划机的负刚度结构隔振性能优化
18
作者 葛新方 王孝平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大面积光栅刻划机实验室存在的复杂振动因素,会对它的运行及刻画精度造成影响,针对光栅刻划机设计一种正负刚度并联的被动隔振结构,改善仅有空气弹簧时对低频隔振无效的现象,拓宽隔振频带。为模拟隔振器隔振性能,建立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大面积光栅刻划机实验室存在的复杂振动因素,会对它的运行及刻画精度造成影响,针对光栅刻划机设计一种正负刚度并联的被动隔振结构,改善仅有空气弹簧时对低频隔振无效的现象,拓宽隔振频带。为模拟隔振器隔振性能,建立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和动力学方程,使用仿真软件MATLAB进行仿真,为磁致负刚度弹簧进行尺寸结构设计,对比并联磁致负刚度弹簧前后的隔振效果。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空气弹簧和磁致负刚度结构并联后能够有效的隔离低频振动,并且磁吸致负刚度和磁斥致负刚度进行组合能够有效的改善单一磁吸致负刚度或磁斥致负刚度结构的非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刚度 非线性 磁体 结构设计 动力学分析 谐波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灰狼优化算法的结构损伤识别 被引量:4
19
作者 谢少鹏 吴柏生 +2 位作者 赵秀婷 邹敏清 林丹锐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6-262,共7页
结合模态柔度矩阵、广义模态柔度矩阵和振型三个识别精度较好的指标,构造新的目标函数求解损伤识别问题。通过Nelson方法求解得到的频率与振型的导数,得到对结构刚度发生变化时更具敏感性的位置,然后在这些位置布置传感器以提取结构信... 结合模态柔度矩阵、广义模态柔度矩阵和振型三个识别精度较好的指标,构造新的目标函数求解损伤识别问题。通过Nelson方法求解得到的频率与振型的导数,得到对结构刚度发生变化时更具敏感性的位置,然后在这些位置布置传感器以提取结构信息。针对原有的灰狼算法虽然全局搜索能力强,但是存在局部搜索精度差的问题,本文从初始种群和收敛因子等方面着手,改善灰狼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及收敛速度。最后利用提出的方法,通过识别梁模型及桁架模型中的损伤单元说明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损伤识别 灰狼算法 灵敏度定位法 动力特性参数 Nelson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转子系统动力学降阶模型构建与模型散度参数辨识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义彬 刘保国 +1 位作者 刘彦旭 励精为治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8-444,共7页
在航空、航天、船舶等领域的实际工程转子系统中,广泛存在高维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在航空发动机转子系统、燃气轮机转子系统等重点研究领域,通常还难以对高维复杂非线性系统进行直接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统计。针对不确定性转子系统的模型维... 在航空、航天、船舶等领域的实际工程转子系统中,广泛存在高维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在航空发动机转子系统、燃气轮机转子系统等重点研究领域,通常还难以对高维复杂非线性系统进行直接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统计。针对不确定性转子系统的模型维度较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模型不确定性动力学降阶计算模型构建和模型散度参数辨识方法。首先,根据确定性动力学模型和静态矩阵降阶方法,完善了确定性动力学降阶模型;然后,基于随机矩阵理论和非参数动力学建模方法,提出了不确定性动力学降阶模型;最后,利用系统确定性模型的一阶临界转速、振型和实验数据,对不确定性动力学模型的散度参数进行了辨识;为了验证散度参数辨识方法的有效性,笔者又在转子实验平台上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降阶之后振动响应均值的差异性较小,且与不确定性动力学模型相差不超过10%,表明所采用的理论模型在描述转子系统行为方面具备了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模型可以为深入研究模型不确定性转子系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支承系统 不确定转子系统 动力学降阶模型 非线性系统 散度参数辨识 非参数建模方法 矩阵降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