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敌方主动防御条件下动态攻击区解算研究
1
作者 葛俊 李浩楠 +2 位作者 李忠超 王腾 张海若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16,共8页
主动防御是一种有效提高飞机空战效能的新型作战技术,是飞机通过主动发射导弹拦截敌方导弹以规避其威胁的过程,传统攻击区模型无法满足主动防御空战下辅助决策依据的解算需求。针对这一问题,从追逃对抗机理出发,建立了一种评价空战决策... 主动防御是一种有效提高飞机空战效能的新型作战技术,是飞机通过主动发射导弹拦截敌方导弹以规避其威胁的过程,传统攻击区模型无法满足主动防御空战下辅助决策依据的解算需求。针对这一问题,从追逃对抗机理出发,建立了一种评价空战决策指标的新模型——敌方主动防御条件下的动态攻击区,并对动态攻击区的内涵进行了分析。首先,基于微分对策理论,建立了一种目标-防御弹-攻击弹博弈对抗模型,并求解出了动态博弈背景下的最优追逃控制策略;然后,根据主动防御过程实际约束,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进退法的动态攻击区边界求解策略;最后,选取多种典型态势,对动态攻击区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敌方主动防御条件下的动态攻击区可以准确表征出攻击弹的可发射范围,为空战决策提供了更加明确的定量指导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攻击区 主动防御 微分对策 空战决策 空战对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空导弹射后动态可攻击区计算 被引量:19
2
作者 吴胜亮 南英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54,共6页
为了获取群体飞行器攻防对抗中空空导弹发射后动态可攻击空域的信息,提出了射后动态可攻击区的概念并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基于某空空导弹数学模型(包括气动特性、推进系统及3-D比例导引律等),应用可攻击区的快速模拟算法,计算了一些典型... 为了获取群体飞行器攻防对抗中空空导弹发射后动态可攻击空域的信息,提出了射后动态可攻击区的概念并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基于某空空导弹数学模型(包括气动特性、推进系统及3-D比例导引律等),应用可攻击区的快速模拟算法,计算了一些典型情况的空空导弹射后动态可攻击区。数值仿真表明,射后动态可攻击区与发射时刻动态可攻击区的边界不同,并且射后动态可攻击区不一定位于发射时刻动态可攻击区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空导弹 射后动态可攻击区 发射时刻动态可攻击区 比例导引律 快速模拟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载空地导弹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徐宏伟 李鹏 王玄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4-67,共4页
针对无人机载空地导弹近年来井喷式发展的状况,介绍了其所走过的改进与新研并举的道路。归纳总结了无人机载空地导弹的技术特点与发展趋势。采用比较分析法,通过仿真及工程实践研究提出了未来发展中应重点解决的关键技术:环境适应性、... 针对无人机载空地导弹近年来井喷式发展的状况,介绍了其所走过的改进与新研并举的道路。归纳总结了无人机载空地导弹的技术特点与发展趋势。采用比较分析法,通过仿真及工程实践研究提出了未来发展中应重点解决的关键技术:环境适应性、动态攻击区解算、大离轴发射控制、大框架角导引头、小型多功能战斗部等。相关结论对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察打一体无人机 空地导弹 动态攻击区解算 大离轴发射控制 大框架角导引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模型的察/打无人机武器分离仿真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冰 杨涓 祝小平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25,共5页
对无人机投放航空炸弹过程中载机、航弹间的气动干扰特性和航弹运动规律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为得到更加精确地结果,对现有仿真模型进行了改进:考虑了动力学模型中无人机平台在投放过程飞行姿态变化项的影响。应用此方法模拟了典型状态... 对无人机投放航空炸弹过程中载机、航弹间的气动干扰特性和航弹运动规律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为得到更加精确地结果,对现有仿真模型进行了改进:考虑了动力学模型中无人机平台在投放过程飞行姿态变化项的影响。应用此方法模拟了典型状态下基于察/打一体无人机平台的武器投放过程,以获得该过程中更为准确的无人机/航弹运动速度、姿态轨迹,及气动力等信息。算例表明基于改进模型得到的载机、导弹之间的气动干扰和其姿态等结果更加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武器投放 气动干扰 数值仿真 改进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射环境下导弹折叠翼的展开试验及仿真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甄文强 杨奇 +1 位作者 姬永强 石运国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56-1761,共6页
对导弹折叠翼在发射环境下的展开过程进行研究,通过小型试验弹模拟真实发射环境,对两种不同刚度的折叠翼进行试验,获取了折叠翼展开过程的图像资料和弹道数据。考虑试验弹发射过程扰动带来的攻角变化,建立包含试验弹速度和攻角的折叠翼... 对导弹折叠翼在发射环境下的展开过程进行研究,通过小型试验弹模拟真实发射环境,对两种不同刚度的折叠翼进行试验,获取了折叠翼展开过程的图像资料和弹道数据。考虑试验弹发射过程扰动带来的攻角变化,建立包含试验弹速度和攻角的折叠翼展开过程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攻角对折叠翼展开过程的影响,并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在翼面转动角度较大时一致性较好的结论。试验中出现了小刚度折叠翼展开不同步现象,其中下侧迎风翼面明显滞后,在动力学模型中引入试验实测的弹体速度和攻角,分析得到的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表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弹折叠翼 展开试验 发射环境 动力学仿真 攻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轨道再入返回段高度上边界技术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全军 黄一敏 吴了泥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519-2523,共5页
针对重复使用运载器(RLV)亚轨道再入返回过程中动压、过载等约束条件对飞行安全的不利影响,通过分析质点动力学方程,提出亚轨道再入返回段RLV存在高度上边界并给出两种求解高度上边界的计算方法。高度上边界反映了亚轨道再入返回段的制... 针对重复使用运载器(RLV)亚轨道再入返回过程中动压、过载等约束条件对飞行安全的不利影响,通过分析质点动力学方程,提出亚轨道再入返回段RLV存在高度上边界并给出两种求解高度上边界的计算方法。高度上边界反映了亚轨道再入返回段的制导能力,它对总体决策和控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RLV上升段的最终高度也必须限制在这个高度之下。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求解高度上边界的两种方法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和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使用运载器 动压 过载 迎角 高度上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空导弹射后动态攻击区的计算及信息提示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安柯 孔繁峨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5-79,共5页
空空导弹攻击区解算是导弹发射的必要条件。针对传统的三线攻击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空空导弹射后动态攻击区对其进行改进。基于某空空导弹数学模型(如气动模型、运动模型、导引律模型等),应用快速模拟算法,计算了一些典型情况下的... 空空导弹攻击区解算是导弹发射的必要条件。针对传统的三线攻击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空空导弹射后动态攻击区对其进行改进。基于某空空导弹数学模型(如气动模型、运动模型、导引律模型等),应用快速模拟算法,计算了一些典型情况下的空空导弹射后动态攻击区,并且分析了其在空战中的信息提示作用。仿真表明,空空导弹射后攻击区与传统攻击区不同,并且其能够为飞行员提供更多态势信息,有利于提高作战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空导弹射后动态攻击区 快速模拟法 态势信息 信息提示 态势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空导弹射后动态可攻击区的快速高精度拟合方法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葛鲁亲 孙旺 南英 《航空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47,共7页
针对作战过程中对空导弹射后动态可攻击区的实时在线计算和解算精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改进的BP(GA-BP)神经网络对导弹射后动态可攻击区拟合方法。该方法能够全局优化选取可攻击点的最优权值和阈值,并进行快速、... 针对作战过程中对空导弹射后动态可攻击区的实时在线计算和解算精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改进的BP(GA-BP)神经网络对导弹射后动态可攻击区拟合方法。该方法能够全局优化选取可攻击点的最优权值和阈值,并进行快速、高精度的可攻击区拟合。仿真结果表明,GA-BP算法可用于射后动态可攻击区拟合,具有解算速度快、拟合精度高、稳定可靠等特点,在导弹攻防对抗、多弹协同拦截等作战过程中,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和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空导弹 射后动态可攻击区 遗传算法 BP神经网络 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远距空空导弹射后效能动态评估 被引量:2
9
作者 孙兆雨 张安柯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32,共4页
针对中远程空空导弹发射后的效能评估问题,文中提出了基于导弹射后攻击区的动态效能评估方法,阐述了动态评估的方案、原理和模型。并基于某型中距空空导弹数学模型,验证了在典型空战态势下该评估方法的作用。仿真表明,基于射后攻击区的... 针对中远程空空导弹发射后的效能评估问题,文中提出了基于导弹射后攻击区的动态效能评估方法,阐述了动态评估的方案、原理和模型。并基于某型中距空空导弹数学模型,验证了在典型空战态势下该评估方法的作用。仿真表明,基于射后攻击区的动态评估技术能够为飞行员提供更多态势信息,有利于提高作战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效能评估 态势感知 射后攻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弹箱式垂直热发射过程燃气流冲击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蓝仁恩 马艳丽 刘焕兴 《现代防御技术》 2020年第4期52-59,共8页
为了研究导弹箱式垂直热发射过程燃气流场对导弹及发射装置的影响,使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将燃气流场与导弹运动耦合计算,采用域动分层动网格更新方法模拟了导弹的发射过程,采用多组分冻结流计算燃气流场,得到了导弹热发射过程中流场分... 为了研究导弹箱式垂直热发射过程燃气流场对导弹及发射装置的影响,使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将燃气流场与导弹运动耦合计算,采用域动分层动网格更新方法模拟了导弹的发射过程,采用多组分冻结流计算燃气流场,得到了导弹热发射过程中流场分布及导弹、发射箱的热、力载荷分布情况,并采用发射试验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导弹在箱内运动过程中,弹表面基本为负压,各测点导弹截面出箱以后,压力迅速升高为一个大气压;在点火时刻弹尾部产生一个775 K的温度峰值,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弹表面温度基本保持在300 K;发射箱的温度变化经历先升高,出箱后降低,运动一段距离到超临界状态又升高,随着导弹远离发射箱,箱内表面温度逐渐降低;导弹运动过程中,发射箱内基本为负压,喷管运动至观测点截面附近时,该观测点压力降至最低,之后缓慢升高,到超临界状态,压力下降形成一个波谷,随着导弹远离发射箱,箱内壁面压力逐渐升高为一个大气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箱式垂直热发射 燃气流场 热力载荷 域动分层法 冲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