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rror code analysis and selection principle of M-ary modulation in network-based control systems
1
作者 赵顺利 尹逊和 +1 位作者 魏学业 H. K. LAM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6期1372-1382,共11页
Error codes induced by M-ary modulation and modulation selection in network-based control systems are studied.It is the first time the issue of error codes induced by M-ary modulation is addressed in control field.In ... Error codes induced by M-ary modulation and modulation selection in network-based control systems are studied.It is the first time the issue of error codes induced by M-ary modulation is addressed in control field.In network-based control systems,error codes induced by noisy channel can significantly decrease the quality of control.To solve this problem,the network-based control system with delay and noisy channel is firstly modeled as an asynchronous dynamic system(ADS).Secondly,conditions of packet with error codes(PEC)loss rate by using M-ary modulation are obtained based on dynamic output feedback scheme.Thirdly,more importantly,the selection principle of M-ary modulation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d signal-to-noise ratio(SNR)and conditions of PEC loss rate.Finally,system stability is analyzed and controller is designed through Lyapunov function and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LMI)scheme,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made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sche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work-based control system asynchronous dynamic system (ADS) M-ary modulation delay error code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 (L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建国 李晶晶 余红兵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116,共7页
[目的]探究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掌握水土流失分布特征,为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结果和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汇总形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及其分布特征、动态变化;[... [目的]探究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掌握水土流失分布特征,为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结果和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汇总形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及其分布特征、动态变化;[结果]2021年水土流失面积为23.13万km^(2),占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89.13%。从水土流失分布来看,该区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多沙区和北部风沙区,两区水土流失面积占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的51.06%;从地类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草地、林地和耕地,共占比86.80%。与2020年、2011年、1999年和1985年相比,2021年水土流失分别减少0.29万km^(2),3.43万km^(2),16.94万km^(2),22.30万km^(2),与1985年相比,强烈及以上强度等级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6.42万km^(2),减幅83.84%。[结论]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地,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黄河中游多沙区和北部风沙区,高强度侵蚀减少与年度监测成果未考虑沟道侵蚀有关;该区应以流域水系为单元,持续加强旱作梯田建设,大力开展高标准淤地坝建设,加强病险淤地坝出险加固,实施固沟保塬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动态变化 水土流失治理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弹性配电网异构分区动态协同方法
3
作者 蒋玮 江宇 +3 位作者 林加顺 邓一帆 袁晓冬 张宸宇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3,共12页
近年来,极端自然灾害与潜在地缘冲突严重威胁配电网的稳定可靠运行。传统动态恢复区(dynamic recovery area, DRA)忽视了海量跟网型资源的恢复潜力,也未明晰多逆变器协同运行的多动作阶段,为此,文中提出一种异构DRA分区动态协同运行框... 近年来,极端自然灾害与潜在地缘冲突严重威胁配电网的稳定可靠运行。传统动态恢复区(dynamic recovery area, DRA)忽视了海量跟网型资源的恢复潜力,也未明晰多逆变器协同运行的多动作阶段,为此,文中提出一种异构DRA分区动态协同运行框架。首先,定义构网支撑型、跟网补充型和构跟混合型DRA,并提出包含分区建立、形态切换与并网同步的故障恢复多关键动作阶段。然后,根据各阶段的运行需求,设计分布式变流器与智能软开关的动态协同控制方法,在二次控制中引入电压/频率无差恢复及功率均分变量以实现区内稳定运行,引入智能开关(smart switch, SSW)及并网开关无缝动作变量以实现跨区间平稳交互。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验证所提框架与所设计控制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实现DRA电压频率建立及内部资源功率均分,灵活响应SSW与并网开关的动作指令,充分挖掘异构资源协同恢复潜力,增强配电网运行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恢复区(DRA) 跟网型资源 多关键动作阶段 分布式变流器 智能软开关 动态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的致密油藏产能预测方法
4
作者 王洪亮 李宁 +3 位作者 李欣 王志平 吴向红 闫林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88,共7页
针对致密油藏产能主控因素不明确、单井产量差异大的问题,运用动态时间规整算法和LightGBM算法,建立了致密油产能主控因素分析和产量预测方法。运用该方法能够综合考虑地质、工程和开发因素,快速判别致密油井产能主控因素和产量变化模式... 针对致密油藏产能主控因素不明确、单井产量差异大的问题,运用动态时间规整算法和LightGBM算法,建立了致密油产能主控因素分析和产量预测方法。运用该方法能够综合考虑地质、工程和开发因素,快速判别致密油井产能主控因素和产量变化模式,进而预测油井产能,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乾安地区致密油区块,结果表明:该区块存在缓慢递减型、急剧递减型、波动递减型和稳定生产型4种油井产量变化模式,主控因素为水平段有效长度、动用油层厚度、控制储量×渗透率/黏度、含油性、压裂段密度、裂缝密度、用液强度、砂液比、加砂强度、动液面和闷井时间。利用该方法预测致密油井产能,平均精度达到90%以上,并能计算出单井4 a累计产油量分别达到0.5×10^(4)、1.0×10^(4)t所需的地质和工程主控因素的界限。研究成果对致密油开发方案优化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产能主控因素 相似性度量 动态时间规整 决策树 乾安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小型增程式油——电混动履带旋耕机动力匹配机制与控制策略研究
5
作者 赵立军 周文智 +3 位作者 殷文科 杨艳 李强 黎斌 《智能化农业装备学报(中英文)》 2025年第3期22-34,共13页
针对丘陵山地传统燃油履带旋耕机能耗高、污染物排放多,而纯电驱动旋耕机又存在峰值扭矩有限、续航不足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面向山地作业的小型智能增程式油电混合动力履带旋耕机方案。其核心设计采用柴油机直接驱动高负载的旋耕刀具... 针对丘陵山地传统燃油履带旋耕机能耗高、污染物排放多,而纯电驱动旋耕机又存在峰值扭矩有限、续航不足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面向山地作业的小型智能增程式油电混合动力履带旋耕机方案。其核心设计采用柴油机直接驱动高负载的旋耕刀具,同时由驱动电机独立控制双侧履带行走系统,通过分动箱实现机械功率分流以降低传动损耗;柴油机至旋耕刀辊的直驱传动链效率高达92%,较传统液压传动方案显著提升约27%。为优化能源管理与地形适应性,融合坡度、滑移率及土壤参数信息构建外部负载动态预测模型,并开发了SOC—扭矩双阈值分层控制策略,该策略包含电量安全保障、地形适应能力保障和作业效率与能耗优化3个递进优先级层级。利用AVL Cruise平台进行高精度建模仿真,结合履带滑移率实时优化算法提升系统通过性。在典型山地作业循环MTLC仿真中,相较于传统燃油系统,所提方案在25°陡坡旋耕工况节能20%,在35°坡行走工况节能21%,颗粒物PM排放降低45%,优于国家现行限值标准。基于工程样机的实地测试验证了关键性能:行走电机单侧可输出高达85 N·m的最大驱动扭矩,在35°黏壤土坡道上起步时实测峰值扭矩达82.1 N·m,平均滑移率稳定于21.5%;系统动态响应迅速,负载突变下电机扭矩补偿响应时间小于0.8 s;配备的2.88kW·h动力电池组在混动架构与智能策略支持下,使整机续航能力较传统方案提升40%。该研究为丘陵山地农业装备的绿色化与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原型,其直驱作业加电驱行走的架构具有良好的多功能平台扩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旋耕机 增程式混合动力 丘陵山地 燃油经济性 动态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chronous tracking control of 6-DOF hydraulic parallel manipulator using cascade control method 被引量:7
6
作者 皮阳军 王宣银 顾曦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5期1554-1562,共9页
The synchronous tracking control problem of a hydraulic parallel manipulator with six degrees of freedom (DOF) is complicated since the inclusion of hydraulic elements increases the order of the system.To solve this p... The synchronous tracking control problem of a hydraulic parallel manipulator with six degrees of freedom (DOF) is complicated since the inclusion of hydraulic elements increases the order of the system.To solve this problem,cascade control method with an inner/outer-loop control structure is used,which masks the hydraulic dynamics with the inner-loop so that the designed controller takes into account of both the mechanical dynamics and the hydraulic dynamics of the manipulator.Furthermore,a cross-coupling control approach is introduced to the synchronous tracking control of the manipulator.The position synchronization error is developed by considering motion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each actuator joint and its adjacent ones based on the synchronous goal.Then,with the feedback of both position error and synchronization error,the tracking is proven to guarantee that both the position errors and synchronization errors asymptotically converge to zero.Moreover,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verified b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performed with a 6-DOF hydraulic parallel manipula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chronization error CROSS-COUPLING cascade control hydraulic dynamics parallel manipulator degree of freed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视场下的攻击时间和角度多约束制导律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江 刘经纬 +1 位作者 崔晓曦 范卫鹏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7,共10页
针对精确打击任务存在导引头视场受限这一过程约束的制导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视场限制以及攻击角度和时间多种约束的制导律.首先,在以比例导引项实现精确命中的基础上,利用最优控制理论,采用弹目距离加权控制能耗形式的指标函数,设计了... 针对精确打击任务存在导引头视场受限这一过程约束的制导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视场限制以及攻击角度和时间多种约束的制导律.首先,在以比例导引项实现精确命中的基础上,利用最优控制理论,采用弹目距离加权控制能耗形式的指标函数,设计了攻击角度控制项,并推导了相应的剩余飞行时间解析预测表达式.其次,基于最优误差动力学方法,设计了攻击时间相关的控制项,保证了攻击时间误差的有限时间收敛.同时,针对导引头视场有限的问题,分析了各控制项对前置角收敛性的影响,利用特定的限制函数确保前置角在整个制导过程中始终处于有效视场内,并给出了前置角的有界性及收敛性证明.数学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制导律对多约束制导问题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控制 攻击角度控制 攻击时间控制 视场约束 最优误差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理论模型的电液伺服加载前馈补偿复合控制系统
8
作者 梅鲁海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31-1239,共9页
针对一般电液伺服系统存在的非预期负载扰动和非线性干扰等问题,为了提高系统的自适应能力和动态响应的品质,减小系统跟踪和输出响应的误差,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理论模型的电液伺服加载前馈补偿复合控制方法。首先,阐释了电液伺服试验台... 针对一般电液伺服系统存在的非预期负载扰动和非线性干扰等问题,为了提高系统的自适应能力和动态响应的品质,减小系统跟踪和输出响应的误差,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理论模型的电液伺服加载前馈补偿复合控制方法。首先,阐释了电液伺服试验台的结构组成及其数学模型,分析了系统力矩控制和位置控制的结构关系;然后,论证了自适应前馈补偿复合控制的伺服原理,阐述了以调速理论模型和实际模型的误差函数作为调速依据的前馈补偿和复合控制的原理和方法;最后,进行了系统仿真,同时为了验证基于动态理论模型的自适应前馈补偿复合控制策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对伺服系统进行了加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复合控制策略可以精确算出对伺服马达进行转速补偿的基准值和调整参数,系统动态响应速度比采用传统闭环控制算法提高了8%以上;系统控制器自适应能力和抗扰动性能也明显优于采用传统PI闭环控制及模糊PI闭环控制算法的系统;通过对比分析0.2 Hz和0.5 Hz的正弦响应曲线可知,该系统的位置跟踪曲线性能最优,控制精度最高,实际输出值的误差也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理论模型 系统自适应能力 系统动态响应误差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 力矩控制 位置控制 误差函数 伺服马达转速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光学装置高精加工的并联机器人同步误差控制策略研究
9
作者 杜晓坤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4-89,共6页
光学加工机器人是加工超高精光学器件的主要仪器,但其在超高精加工中存在明显的同步控制误差,限制了光学器件精密度的进一步提升。为了提高光学加工机器人的加工精度,该研究对其并联模块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并进行了改进优化。结果显示:... 光学加工机器人是加工超高精光学器件的主要仪器,但其在超高精加工中存在明显的同步控制误差,限制了光学器件精密度的进一步提升。为了提高光学加工机器人的加工精度,该研究对其并联模块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并进行了改进优化。结果显示:经过误差补偿后,光学加工机器人的末端误差可减小至0.05 mm以下,横向误差可减小至0.015 mm以下,纵向误差可减小至0.005 mm以下。研究提出的光学加工机器人控制策略有效减小了加工过程中的误差,提高了光学器件的精密度,有助于设计制造精度更好的天文望远镜,促进天文学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误差控制 光学加工 动力学 并联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南星湖片区水网乡村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动态变化与分区管控研究
10
作者 丁金华 汪大庆 王沁园 《园林》 2024年第6期4-11,共8页
苏南地区是中国城镇发展的先行区,具有复杂的水网空间特征,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殊性。伴随快速化城镇发展,水网乡村景观格局破碎化、生态风险增加等问题突显,基于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提出分区管控策略是维护地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苏南地区是中国城镇发展的先行区,具有复杂的水网空间特征,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殊性。伴随快速化城镇发展,水网乡村景观格局破碎化、生态风险增加等问题突显,基于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提出分区管控策略是维护地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有效方法。以苏州市南星湖片区为例,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分析研究区2010–2020年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运用CA-Markov模型对2030年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进行模拟预测,提出时空动态变化下的空间分区管控策略。研究表明2010–2020年南星湖片区景观生态风险呈上升趋势,高、较高风险面积占比分别增加7.77%、4.58%,中、较低风险面积有所下降,多向更高一级风险转移,其中荷花荡、甫港村等建设用地扩张区域风险等级上升较显著。2030年情景模拟下景观生态风险等级不断上升,高、较高、中风险范围逐步扩张,面积占比分别增加3.3%、0.23%、2.16%,较低、低风险面积则逐步缩减,相较于现状,2030年情景模拟下风险等级上升区主要集中于南星湖、汾湖周边等建设用地与水域镶嵌分布区域。将2020年与2030年土地利用模拟下的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进行叠置分析,基于现状与潜在风险区识别结果并提出时空动态演变下的空间分区管控策略,为实现苏南水网乡村生态保护和合理开发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风险 时空动态 分区管控 水网乡村 情景模拟 苏州市南星湖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高速光通信基带调制信号产生与相位同步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汪滴珠 靳一 +3 位作者 左金钟 徐常志 梁慧剑 苟保卫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20-3527,共8页
高速调制基带信号的高质量产生与相位精确同步是实现空间光通信测距的关键技术。传统采用FPGA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与高速数模转换器(DAC)的实现方法,存在相位同步精度低、硬件实现复杂度高等缺点。该文提出一种高速光通信基带信号产... 高速调制基带信号的高质量产生与相位精确同步是实现空间光通信测距的关键技术。传统采用FPGA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与高速数模转换器(DAC)的实现方法,存在相位同步精度低、硬件实现复杂度高等缺点。该文提出一种高速光通信基带信号产生与相位同步方法,设计了相位闭环动态控制环路,通过实时调整高速信号发射时钟相位,可实现I,Q高速基带信号相位与外部参考时钟相位的确定性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正交相移键控(QPSK)光调制信号码速率为5 Gbit/s时,相位同步精度小于2 ps,误差矢量幅度(EVM)小于8%;5 Gbit/s光通信速率误码率为10^(–7),接收灵敏度优于–47 dBm,测距精度优于2 mm。与传统方法相比,其灵敏度与测距精度均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测距 相位同步 闭环动态控制 误差矢量幅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BP网络的数控机床动态误差预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帅杰 陈光胜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47-1758,共12页
动态误差是高速高精度数控机床的重要误差源,针对实际加工过程中动态误差对工件精度影响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反向传播(GA-BP)神经网络以预测动态误差。首先,为了提高神经网络对动态误差的预测精度,从线性特征与非... 动态误差是高速高精度数控机床的重要误差源,针对实际加工过程中动态误差对工件精度影响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反向传播(GA-BP)神经网络以预测动态误差。首先,为了提高神经网络对动态误差的预测精度,从线性特征与非线性特征两方面对动态误差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确定了神经网络输入输出参数;然后,采用了遗传算法对BP神经网络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动态误差模型,获得了最优网络学习参数,从而实现了对动态跟随误差的精准预测;之后,采用三次样条插值的方法对理想轨迹与实际轨迹之间的轮廓误差进行了计算,有效提高了轮廓误差估算精度;最后,采用了五轴数控机床进行了实验,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神经网络模型可以精准预测机床反向越冲特性对轮廓误差的影响,各轴的动态误差预测精度为±3μm,复杂轨迹轮廓误差预测精度为±1.5μm。实验结果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可靠性,为后续机床动态误差建模与控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高精度数控机床 动态误差 非线性特征 遗传算法优化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轮廓误差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域网中基于多因子优先级的高效资源调度
13
作者 张政 易琛 +4 位作者 林金朝 庞宇 李国权 李章勇 李春国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7-1256,共10页
媒体访问控制(MAC)在确保无线体域网(WBAN)的正常运行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然而,动态环境下紧急数据低延迟和低能耗的高性能需求仍未很好地解决。该文提出一种多因子紧急调度方案(MESS)来满足这样一个严格的需求。首先,针对实际应用场... 媒体访问控制(MAC)在确保无线体域网(WBAN)的正常运行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然而,动态环境下紧急数据低延迟和低能耗的高性能需求仍未很好地解决。该文提出一种多因子紧急调度方案(MESS)来满足这样一个严格的需求。首先,针对实际应用场景中数据异质性的特性,设计一种数据分类方法,该方法将数据分为周期数据和紧急数据,这对不同的节点来说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其次,设计一种多因子优先级划分方案,包括疾病相关因子、关键程度因子、健康严重程度因子和信息年龄因子,4个因子可以更全面地考虑节点的关键特征;此外,还设计了一种动态时隙分配和排序方法,将节点的时隙依据数据分类和多因子优先级进行动态分配和排序。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方案所提方案在延迟和能效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体域网 动态感知 媒体访问控制 资源调度 多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受控主元分析模型的故障检测
14
作者 陈硕 栾小丽 刘飞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80-1285,共6页
为了提高故障检测准确率,提出了基于动态受控主元分析(dynamic controlle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DCPCA)模型的故障检测方法。首先,利用DCPCA提取动态受控主元(dynamic controlled principal component,DCPC),所得DCPC包含过程... 为了提高故障检测准确率,提出了基于动态受控主元分析(dynamic controlle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DCPCA)模型的故障检测方法。首先,利用DCPCA提取动态受控主元(dynamic controlled principal component,DCPC),所得DCPC包含过程的自回归特性和与控制输入之间的动态因果关系,使得构建的DCPCA模型更精确。然后,针对传统方法只对过程变量进行静态空间结构的故障检测,忽略了动态特性的问题,基于DCPCA模型适时应用检测综合指标,对系统进行静态重构误差和动态模型误差的双重检测,使得检测结果更全面。最后,基于田纳西-伊斯曼(Tennessee-Eastman,TE)过程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受控主元分析 故障检测 综合指标 静态重构误差 动态模型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五轴机床RTCP检测的测量结果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丁启程 牟文平 +3 位作者 朱绍维 蒋云峰 王伟 王超群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34,共5页
RTCP(rotation tool centre point)检测方法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五轴机床动态控制精度检测方法,目前针对RTCP检测的测量结果可视化方法对误差检测结果信息的展示完整度、误差图像特征明显程度等方面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值得进一步研究改... RTCP(rotation tool centre point)检测方法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五轴机床动态控制精度检测方法,目前针对RTCP检测的测量结果可视化方法对误差检测结果信息的展示完整度、误差图像特征明显程度等方面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值得进一步研究改进。提出了一种新型误差检测结果可视化方法,将误差信息转化为极坐标形式,将误差数据进行极坐标网格化展示,能够更加充分地展示检测结果信息和图像特征,并通过应用示例论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相对传统方法的优势、以及在误差溯源方面的应用潜力。目前,该方法已在ISO10791国际标准修订草案的会议讨论中获得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展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轴机床 动态控制精度 RTCP检测 可视化 误差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下基于DACS-MFAC的数控机床热误差自适应预测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杜柳青 吕发良 余永维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8-257,共10页
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经验建模法,在针对数控机床不同生产工况时,难以建立一种共性的热误差解决方案。探索了在数字孪生框架下以无模型驱动方式实现数控机床热误差自适应预测的研究。首先,建立了机床“热传感-映射-融合与优化-驱动”数字... 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经验建模法,在针对数控机床不同生产工况时,难以建立一种共性的热误差解决方案。探索了在数字孪生框架下以无模型驱动方式实现数控机床热误差自适应预测的研究。首先,建立了机床“热传感-映射-融合与优化-驱动”数字孪生框架,实现热特征信息在数字孪生体中的存储与融合。然后,基于MISO系统的假设条件和动态线性化几何释义,提出了一种不受被控系统任何结构数据影响的热误差无模型自适应控制(MFAC)方法。进一步,基于动态发现概率和自适应步长的DACS-MFAC算法按照一定的周期更新系统参数,实现数字孪生系统下热误差预测值的动态优化。实验结果表明,DACS-MFAC方法具有适应强、精度高、收敛性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机床 热误差 数字孪生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 动态自适应布谷鸟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格式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在四旋翼飞行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丁勇军 王建宏 +1 位作者 罗熙 张金龙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93,共7页
为解决难以建立自适应离散变结构控制的受控系统数学模型问题,提出一类改进的基于紧格式离散时间非线性系统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ICF-MFAC)方法。首先,在仅有一项时变积分项的CF-MFAC方法中加入误差反馈输出控制项,使得控制器具有在线整... 为解决难以建立自适应离散变结构控制的受控系统数学模型问题,提出一类改进的基于紧格式离散时间非线性系统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ICF-MFAC)方法。首先,在仅有一项时变积分项的CF-MFAC方法中加入误差反馈输出控制项,使得控制器具有在线整定内部参数的优势,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然后,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对ICF-MFAC方法进行收敛性证明,理论分析表明,ICF-MFAC方法提高了伪偏导数估计值的利用率,加快了系统的响应速度。最后,在四旋翼飞行器中进行仿真实验,与CF-MFAC方法相比,改进的控制方法控制误差减小6.12%,且无超调、跟踪误差小,始终保持良好的控制效果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驱动控制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 误差反馈控制 紧格式动态线性化 收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多点电池储能系统的电网二次调频协同控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于昌海 庞腊成 +2 位作者 吴继平 曹荣章 昌力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6,共9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国家能源战略变革背景下,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加速并网加剧了电力系统对于快速调频资源需求的迫切性,如何充分发挥以电池储能系统(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s,BESS)为代表的新型快速资源在电网调频中的作用是解... 在“碳达峰•碳中和”国家能源战略变革背景下,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加速并网加剧了电力系统对于快速调频资源需求的迫切性,如何充分发挥以电池储能系统(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s,BESS)为代表的新型快速资源在电网调频中的作用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首先,为满足电网各类型调频资源在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系统中的接入监视与分类决策需求,提出“域-群-机”三级控制模型架构;然后,从BESS的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主动管理出发,提出基于改进的动态调频容量(dynamic available AGC,DAA)的多元集群协同控制策略,以及引入SOC影响因子的多点BESS功率分配策略;最后,结合实际电网的持续扰动工况及模拟跳机扰动工况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文中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文中所提策略不但可以显著改善各单点BESS的SOC一致性,而且能够提升电网调频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储能系统(BESS) 自动发电控制(AGC) 域-群-机 协同控制 动态调频容量(DAA) 荷电状态(SOC)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编码器动态精度检测的安装误差控制 被引量:18
19
作者 张洪波 万秋华 +2 位作者 王树洁 于海 梁立辉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55-1660,共6页
研究了小型编码器动态检测过程中由编码器与基准编码器轴系中心线不完全重合产生的偏角导入的安装误差,以便提高编码器检测装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分析了安装误差对被检编码器检测精度的影响,推导出了存在安装偏角时引入的安装误差公式... 研究了小型编码器动态检测过程中由编码器与基准编码器轴系中心线不完全重合产生的偏角导入的安装误差,以便提高编码器检测装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分析了安装误差对被检编码器检测精度的影响,推导出了存在安装偏角时引入的安装误差公式及其控制范围公式。为了使编码器的动态检测能准确地反映编码器的实际精度,给出了最大偏角值α_(max)及高度差D_(max)的允许范围。使用现有21位检测装置对15位被检编码器进行了检测实验,分别对安装良好、小偏角和大偏角情况下的测量结果和安装误差曲线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检测15位编码器时,将安装偏角值控制在0.36°以下可满足动态精度检测要求。本文提出的误差公式及控制方法可以运用在不同类型、不同精度的编码器检测过程中,对提高小型光电编码器动态检测的精度和可靠性很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码器 动态精度检测 安装偏角 误差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三线制有源滤波器的改进无差拍控制 被引量:23
20
作者 史丽萍 蔡儒军 +1 位作者 陈丽兵 王攀攀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32-37,共6页
针对平推预测无差拍控制存在稳态误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策略。该方法将重复控制器嵌入基于平推预测的无差拍控制,结合重复控制和无差拍控制优势,弥补无差拍控制的固有缺陷,快速消除每一采样周期的稳态误差。根... 针对平推预测无差拍控制存在稳态误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策略。该方法将重复控制器嵌入基于平推预测的无差拍控制,结合重复控制和无差拍控制优势,弥补无差拍控制的固有缺陷,快速消除每一采样周期的稳态误差。根据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数学模型,得到应用于电流环的无差拍控制算法,给出了重复无差拍控制电流环各个子环节的设计过程。基于Matlab仿真环境和物理实验平台对所提控制策略进行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电力滤波器 重复控制 无差拍控制 稳态误差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