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耦合态势及其驱动力——基于GeoDetector和fsQCA集成分析
1
作者 张朝辉 李雅杰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849-3861,共13页
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对于经济-社会-环境协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以新疆和田地区为例,基于InVEST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地理探测器模型(GeoDetector)、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评估2020年碳储存、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生境支持4种... 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对于经济-社会-环境协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以新疆和田地区为例,基于InVEST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地理探测器模型(GeoDetector)、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评估2020年碳储存、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生境支持4种关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探讨耦合态势,探究实现服务耦合的驱动因子及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协调程度整体较低,基于差异性土地利用方式和程度呈现空间异质性特征;(2)GeoDetector模型证明单一主导因子温度、降雨、地形起伏度以及牲畜规模,并发现因子两两交互存在增强作用;(3)fsQCA分析发现存在5条有效多元条件组态,“自然因子主导型”“人文因子主导型”“自然人文因子联合主导型”3类差异化组态路径揭示6个前因变量的异质性组合充分实现生态系统服务的耦合。GeoDetector和fsQCA方法的结合为生态系统服务驱动力解析提供一个全面而创新的视角,根据研究成果,生态系统服务的科学管理不仅要关注单因子主导和双因子交互作用,还应考虑多维因子的综合效应,以推动耦合持续优化、实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耦合态势 驱动力 地理探测器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减排路径的动态演进及其驱动效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春梅 沈文科 +2 位作者 苏颖喆 李诗妍 豆姗姗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7-966,共10页
明确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化碳减排路径对我国分阶段分步骤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本文运用动态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动态FsQCA)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探究“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和“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我国30个... 明确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化碳减排路径对我国分阶段分步骤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本文运用动态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动态FsQCA)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探究“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和“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碳减排路径的动态演进规律,以及各驱动因素在演变过程中驱动效应的变化特征(不包括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数据)。结果表明:①从“十二五”时期到“十三五”时期构成碳减排路径的各条件变量演变剧烈,不存在能够主导2个时期碳减排路径的条件组态,但构成碳减排路径的核心条件构型未发生根本性改变。②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了碳减排进程中的马太效应,导致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碳减排路径上的差异愈发明显。③从“十二五”时期到“十三五”时期,各驱动因素碳减排效应的区域差异日益凸显,能源排放水平因素和工业能效水平因素的碳减排效应在各地区的作用差异不断扩大,经济结构水平因素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碳减排效应显著增强,而在经济发达地区的碳减排效应相对削弱,人口集聚规模因素在各地区的碳减排效应逐渐加强,经济发展水平因素仍是导致各地区碳排放增长的最直接来源。研究显示,我国的碳减排路径呈显著的阶段差异性和区域差异性,推动我国实现碳减排需要从系统观念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断深化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 驱动因素 动态演进 动态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动态fsqca)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FDI视角下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实现路径——基于动态fsQCA的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炳成 郝兴霖 续琳琳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3-186,共14页
双向FDI对于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有着重要作用,企业应如何通过合理的IFDI和OFDI来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是一项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同时,由于政府环境政策以及企业冗余资源等方面的差异,现有研究针对双向FDI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 双向FDI对于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有着重要作用,企业应如何通过合理的IFDI和OFDI来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是一项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同时,由于政府环境政策以及企业冗余资源等方面的差异,现有研究针对双向FDI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结论并不一致。基于此,本文依据资源依赖理论,构建了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要素联动模型,进而运用动态fsQCA方法探讨了“十二五”规划和“十三五”规划期间我国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十二五”规划时期存在“资源紧缺—双向搜寻”和“政策联动—外资融合”两种充分条件组态,“十三五”规划时期则存在“压力驱动—双向搜寻”和“环保补助—双向搜寻”两种充分条件组态,由此形成的绿色技术创新实现路径在构成要素上存在差异;同时开展IFDI和OFDI能够在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方面发挥较为普适的作用,但并非为必要条件;对于开展双向FDI但冗余资源欠缺的企业而言,在不严格要求高水平政府环保投资的前提下,环境规制的积极作用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日益显著。研究结论丰富了绿色技术创新前因要素动态联动机制的相关文献,能够为制造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 双向FDI 环境政策 冗余资源 动态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制度压力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影响--基于制度逻辑理论的动态QCA分析
4
作者 刘剑寒 陈恒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3-43,共11页
基于制度逻辑理论与组态视角,建立包含“规范压力、模仿压力、强制压力”的多重制度压力分析框架。研究发现:①单一制度压力要素并非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必要条件;②识别出6种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制度逻辑组态,包括舆论—金融—... 基于制度逻辑理论与组态视角,建立包含“规范压力、模仿压力、强制压力”的多重制度压力分析框架。研究发现:①单一制度压力要素并非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必要条件;②识别出6种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制度逻辑组态,包括舆论—金融—规制型外源制度逻辑组态(S_(1))、规制—成本型内源制度逻辑组态(S_(2))、处罚—金融型混合制度逻辑组态(S_(3))、强制—规范型混合制度逻辑组态(S_(4))、处罚型制度逻辑组态(S_(5a)与S_(5b));③6种制度逻辑组态的3个演变节点分别出现在2013、2016和2019年,随着时间推移,行政处罚压力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并趋向于成为主导制度压力;④综合来看,组态S_(4)、S_(5a)、S_(5b)是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多元制度逻辑的关键演变方向。运用动态定性比较分析法,展现3种制度压力之间的复杂作用及其构成的多元制度逻辑动态演变趋势,为政府制定绿色技术创新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压力 制度逻辑 绿色技术创新效率 动态定性比较分析 TOBIT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态视角下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驱动农业生态效率提升的多元路径
5
作者 李姝颖 张子鹤 +1 位作者 张枥尹 张丽娜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202-210,共9页
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动态SBM-DEA模型,测算2013—2022年中国省级农业生态效率,在此基础上,运用动态模糊集定性分析法考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内数字创新环境、数字创新主体和数字创新资源3个要素对提升农业生态效率的多因素联动效应,探析... 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动态SBM-DEA模型,测算2013—2022年中国省级农业生态效率,在此基础上,运用动态模糊集定性分析法考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内数字创新环境、数字创新主体和数字创新资源3个要素对提升农业生态效率的多因素联动效应,探析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提升的多元路径。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在2013—2022年整体呈增长态势,各地区间差异明显,表现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识别出4种引致高农业生态效率的发展模式,分别为政策资本驱动型、数字技术驱动型、全要素驱动型和产业融合驱动型,4种发展模式虽然不存在明显的时间效应,但具有显著的地区效应,各省份在实现农业生态效率提升中并不遵循一致的组态路径。建议各地区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采用差异化的战略,以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发展带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效率 组态分析 动态模糊集定性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略组态与竞争优势、组织韧性:基于中国制造企业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陶颜 何佳曦 +1 位作者 刘洪 张子晔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38,共21页
本文从组态视角探讨哪些战略组态有助于制造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在这些战略组态中又有哪些有利于制造企业提升组织韧性。研究基于沪深两市A股545家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16—2019年间2180个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必要条件分析(NCA)、时间序列... 本文从组态视角探讨哪些战略组态有助于制造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在这些战略组态中又有哪些有利于制造企业提升组织韧性。研究基于沪深两市A股545家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16—2019年间2180个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必要条件分析(NCA)、时间序列定性比较分析(TSQCA)和典型案例提取技术,对战略导向(多元化战略、差异化战略、成本领先战略)、环境特征(环境动态性、环境丰富性)和组织资源(成本黏性、组织规模、所有权)这3个构面8个条件进行分析,以探讨战略组态与竞争优势、组织韧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8个条件对高竞争优势都不存在瓶颈影响,即高竞争优势的获取并不要求任何条件达到特定水平;(2)中国制造企业中存在10种高竞争优势的战略组态,可归并为资源依托式、多元扩张式、成本领先式、成本多元式、差异多元式这5大模式;(3)战略组态会显著影响组织韧性,其中,采取多元扩张式、成本领先式的企业相对缺乏韧性,而采取差异多元式的企业更具组织韧性。研究表明:战略组态差异会导致企业竞争优势差异;即便是拥有竞争优势的企业也未必拥有组织韧性;只有特定的战略组态才能让企业兼具竞争优势和组织韧性。研究依托一个整合式动态定性比较分析方案,基于组态视角解释了竞争优势构建机制,发现公司战略与业务战略的多种组合方式,找到兼具竞争优势和组织韧性的战略组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组态 竞争优势 组织韧性 动态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竞争视角下专利诉讼影响企业创新的组态分析
7
作者 操友根 任声策 +1 位作者 苏芷仪 杜梅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20-130,共11页
企业专利诉讼与创新间关系是创新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议题,然而现有文献重内部影响、轻外部环境,且存在研究观点相左的现象,因此,专利诉讼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亟待深入研究。从动态竞争视角,基于“察觉—动机—能力”框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 企业专利诉讼与创新间关系是创新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议题,然而现有文献重内部影响、轻外部环境,且存在研究观点相左的现象,因此,专利诉讼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亟待深入研究。从动态竞争视角,基于“察觉—动机—能力”框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诉讼类型、诉讼强度、市场共性、资源基础和攻防能力5个因素引发被诉企业高/低创新强度的组态效应。研究发现,经历专利诉讼后,被诉企业高创新强度行为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将其划分为基于市场保护、基于资源重配以及出于风险规避的诉讼激励型企业;被诉企业低创新强度行为主要归因于资源基础和攻防能力缺失以及高强度的专利诉讼,可将其界定为基于资源与能力断裂的诉讼被动型企业。研究结论对厘清竞争互动视域下企业创新决策影响因素,弥合现有研究分歧,指导企业从诉讼中强化攻防能力,促进创新跃迁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诉讼 企业创新 动态竞争 察觉—动机—能力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种能力组态能够带来企业竞争优势?——动态环境下新创企业与成熟企业的比较 被引量:9
8
作者 马鸿佳 韩姝婷 陈欣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123,共13页
能力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直是创业与战略管理领域的研究焦点。然而,现有研究对动态环境下新创企业与成熟企业如何运用能力形成企业竞争优势尚未达成共识。根据环境动态性和企业发展阶段将企业所处的情境划分为4种状态。基... 能力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直是创业与战略管理领域的研究焦点。然而,现有研究对动态环境下新创企业与成熟企业如何运用能力形成企业竞争优势尚未达成共识。根据环境动态性和企业发展阶段将企业所处的情境划分为4种状态。基于能力组态视角,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运营能力、动态能力、即兴能力在4种情境下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复杂影响机制。基于295份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任一前因条件均不构成企业高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但是运营能力在形成企业竞争优势方面发挥普遍作用;双能力直接驱动型、即兴能力间接驱动型、即兴能力直接驱动型、动态能力间接驱动型、双能力间接驱动型5种类型能力组态产生企业高竞争优势;无论处于何种动态环境水平,新创企业和成熟企业能力组态均存在差异。研究结论对揭示动态环境下新创企业与成熟企业的高竞争优势的实现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营能力 动态能力 即兴能力 企业竞争优势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嵌入、动态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一个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辉 苏昕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5-94,共10页
网络嵌入、动态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关系一直是战略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但以往研究忽视了网络嵌入与动态能力各构成维度间不同组合对创新绩效的复杂性影响。因此,基于组态视角和集合论思想,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以220家中国... 网络嵌入、动态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关系一直是战略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但以往研究忽视了网络嵌入与动态能力各构成维度间不同组合对创新绩效的复杂性影响。因此,基于组态视角和集合论思想,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以220家中国企业为样本,从企业外部网络嵌入和内部动态能力培育两个层面,探讨网络嵌入和动态能力的不同维度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多重组合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创新绩效提升路径包括网络嵌入—能力促进型、双元能力推动型、网络嵌入—能力冲突型和创新能力缺失弥补型4种构型,且网络嵌入三维度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嵌入 动态能力 创新绩效 组态视角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土制造业“隐形冠军”自主创新动力机制研究——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杨丽丽 李华 贾鑫龙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82-89,共8页
专注细分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本土“隐形冠军”是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支撑。基于自主创新多元动力框架,以98家本土制造业“隐形冠军”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讨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多重动力因素及作用机制。... 专注细分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本土“隐形冠军”是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支撑。基于自主创新多元动力框架,以98家本土制造业“隐形冠军”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讨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多重动力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①本土“隐形冠军”自主创新存在内部驱动、外部驱动和内外协同驱动3种动力模式,其中,协同驱动模式最为常见;②企业家精神是驱动本土“隐形冠军”自主创新的重要内部因素,在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不高或未上市时能够联合市场垄断力量、良好区域环境发挥作用,驱动企业自主创新;③在推动本土“隐形冠军”自主创新的外部因素中,行业外资进入与市场垄断地位在特定情境下具有替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冠军” 自主创新 动力机制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能力与高管社会资本组态效应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例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隽萍 徐娜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7-109,共13页
随着数字经济逐步颠覆产业逻辑,越来越多的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以应对风险挑战。然而,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具有长期性和高风险性的战略行为,必须要以一定的资源和能力作保障。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以创业板235家企业为样本,细化... 随着数字经济逐步颠覆产业逻辑,越来越多的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以应对风险挑战。然而,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具有长期性和高风险性的战略行为,必须要以一定的资源和能力作保障。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以创业板235家企业为样本,细化动态能力和高管社会资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法探索企业数字化转型多重前因的复杂运行机理。研究揭示:①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多重并发”的特点,单一要素不会构成企业数字化转型高绩效的必要条件;②存在3类数字化转型高绩效关键路径:动态能力驱动型、社会资本拉动型和双重联动型;③动态能力中创新能力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具有普适作用;④高管社会资本与动态能力之间存在的替代关系。研究从多维视角分析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机制,丰富了数字化相关研究,并为企业的数字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动态能力 高管社会资本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化转型的政策组合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宏起 赵天一 李玥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9-131,共13页
产业生态化与数字化趋势同步深入,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范式,需要系统性的政策支持。基于政策组合理论和动态组态视角,分析数字化转型政策组合的构成要素,并以30个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为样... 产业生态化与数字化趋势同步深入,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范式,需要系统性的政策支持。基于政策组合理论和动态组态视角,分析数字化转型政策组合的构成要素,并以30个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为样本,运用动态QCA方法探索系统高数字化转型绩效的前因政策组态及演化规律。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政策组合由“政策战略—政策工具—实施情境”构成,其中政策工具根据系统不同的“转型失灵”划分为9种类型;在系统数字化转型启动、扩张和深入期,政策工具的有效组态皆不唯一,在政策战略指导下形成适用不同省域情境的多样化支持机制;在时间情境维度,核心政策工具既存在3个阶段的主导轨迹,也有某一或两个阶段的转折轨迹,政策工具的互补和替代机制分别呈现混合轨迹和转折轨迹。研究结果拓展了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视域,丰富了政策组合理论应用情境及实证方法,并为产业数字化实践和政策优化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数字化转型 政策组合 动态QCA(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民情绪强度演化仿真与其影响因素构型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洋洋 谢雪梅 《现代情报》 CSSCI 2020年第7期92-103,共12页
[目的/意义]网民的言论在互联网平台上集聚,情绪很容易被扩大和煽动,政府应如何监管和引导网民的情绪,促进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方法/过程]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把整个舆情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即潜伏期、爆发期、扩散期和消退期,采用系统... [目的/意义]网民的言论在互联网平台上集聚,情绪很容易被扩大和煽动,政府应如何监管和引导网民的情绪,促进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方法/过程]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把整个舆情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即潜伏期、爆发期、扩散期和消退期,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舆情各阶段演化过程中网民情绪强度的变化进行仿真,利用灵敏度分析探究单个变量对网民情绪强度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网民情绪强度的各影响因素进行构型分析,研究不同因素组合对网民情绪强度的影响。[结果/结论]从潜伏期、爆发期、扩散期到消退期,导致高网民情绪强度发生的充分条件组合由两因素组合到三因素组合,再到四因素组合,若想保持高网民情绪强度,需要的条件是逐渐苛刻的,政府在调控过程中重点关注影响显著的因素,不仅能够阻断高网民情绪强度的发生,而且能够有效地降低网民情绪强度指数,达到控制舆情事件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舆情 情绪强度 生命周期理论 系统动力学 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态视角下传统制造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周慧 崔祥民 裴颖慧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33,共10页
与数字经济融合是传统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如何激发传统制造业与数字经济融合的内生动能日益受到学界和政界的关注。基于组态视角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172家机械制造类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传统制造业和数字经济融合的... 与数字经济融合是传统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如何激发传统制造业与数字经济融合的内生动能日益受到学界和政界的关注。基于组态视角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172家机械制造类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传统制造业和数字经济融合的多重并发和非对称复杂因果关系。结果发现:①新战略、获取补贴、降低人工成本、数字普惠金融、数字人才集聚、数字基础设施均不是传统制造业与数字经济融合的必要条件;②传统制造业与数字经济高融合动力存在政府补贴驱动型和外生因素齐备条件下创新引领型两个有效组态;③非高融合动力组态的数量、案例覆盖度都远远高于高融合动力组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制造业 数字经济 动力机制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