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额盆地油气勘探历程与钻探启示
1
作者 崔海峰 韩小锋 +1 位作者 黄元溢 张慧元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33,共12页
银额盆地油气勘探程度较低,油气分布规律和勘探方向有待进一步明确。通过分析银额盆地油气勘探历程,梳理了不同阶段的勘探进展和存在问题,总结了钻探认识,明确了油气藏类型和下一步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银额盆地经历了普查、综合... 银额盆地油气勘探程度较低,油气分布规律和勘探方向有待进一步明确。通过分析银额盆地油气勘探历程,梳理了不同阶段的勘探进展和存在问题,总结了钻探认识,明确了油气藏类型和下一步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银额盆地经历了普查、综合评价、重点坳陷勘探和整体认识4个阶段,重点以白垩系—侏罗系与石炭系—二叠系为目的层,盆地的油气成藏条件研究逐步深入,已取得较大进展。②普查阶段主要应用重磁、电法和地震等手段,圈定了重点凹陷的分布范围,部署二维地震。综合评价阶段以中生界为目的层,划分了构造单元,按照断裂构造高点控藏模式发现了查干、路井凹陷的低产油流。重点坳陷勘探阶段分别以中生界和上古生界为目的层,在哈日凹陷、拐子湖和天草凹陷分别实现了工业油气流发现,但是产油层系归属存在中生代和晚古生代争论。盆地整体认识阶段厘清了盆地现今结构,指出石炭系—二叠系为中生代断陷盆地的褶皱基底,建立了中生代岩性油气藏和前中生代古潜山油气成藏模式,油气主要分布在面积不大的各个中生代箕状断陷缓坡下部,资源相对分散。③银额盆地是发育在海西期造山带褶皱基底之上的中生代断陷盆地,主要油气产层和油气来源为中生界,上古生界经历不同程度的变形变质作用,油气资源潜力有限;中生界白垩系、侏罗系的厚层湖相泥岩、泥页岩等非常规油气藏是盆地下一步的重点攻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历程 断陷盆地 古潜山油藏 箕状断陷缓坡 非常规油气藏 上古生界 中生界 银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中部断陷带下白垩统南屯组致密储层特征及有利区预测
2
作者 田亚 李军辉 +4 位作者 陈方举 李跃 刘华晔 邹越 张晓扬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6-146,共11页
综合运用岩心分析、铸体薄片、高压压汞等资料,对海拉尔盆地中部断陷带下白垩统南屯组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开展了详细研究,并对有利区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海拉尔盆地中部断陷带南屯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和长石岩... 综合运用岩心分析、铸体薄片、高压压汞等资料,对海拉尔盆地中部断陷带下白垩统南屯组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开展了详细研究,并对有利区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海拉尔盆地中部断陷带南屯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储层孔隙度小于12%的样品数占总样品数的70.2%,渗透率小于1 mD的样品数占总样品数的66.3%,属于致密砂岩储层,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少量原生孔隙和大量次生溶蚀孔隙。(2)沉积相控制了研究区储层物性在空间上的总体分布规律,南屯组最有利的沉积相带是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压实作用对储层具有减孔效应,溶蚀作用普遍发育,形成了大量粒间和粒内溶孔,对储集性具有一定改善作用。(3)盆地中部断陷带发育缓坡断阶构造带、陡坡断阶构造带和洼槽带3种构造带,其中缓坡断阶构造带和陡坡断阶构造带为主要的油气聚集区带,其断裂的大量发育均早于或同期于烃源岩大量排烃阶段,为油气运移提供了通道。(4)将“沉积相-孔隙度-储层厚度-砂地比-埋藏深度”五要素进行叠合,定量评价有利储层发育区,其中Ⅰ类、Ⅱ类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盆地中部断陷带的缓坡断阶构造带和陡坡断阶构造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扇三角洲前缘 缓坡断阶构造带 陡坡断阶构造带 南屯组 下白垩统 中部断陷带 海拉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深陷期构造坡折带与低位扇序列 被引量:32
3
作者 隋风贵 郭玉新 +1 位作者 王宝言 曹建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3-67,共5页
以钻井剖面相分析资料为基础,结合岩性、测井、地震响应特征及层序类型分析,研究东营凹陷深陷期层序的构成,着重探讨其中低位扇的沉积相类型、发育的控制因素及沉积序列。认为低位扇与构造坡折带有密切的成生关系,坡折带类型、规模和发... 以钻井剖面相分析资料为基础,结合岩性、测井、地震响应特征及层序类型分析,研究东营凹陷深陷期层序的构成,着重探讨其中低位扇的沉积相类型、发育的控制因素及沉积序列。认为低位扇与构造坡折带有密切的成生关系,坡折带类型、规模和发育部位控制了低位扇的类型、规模和分布,形成了典型的陡坡型和缓坡型低位扇沉积序列。陡坡型低位扇体在“有限后退或持续下陷型”边界断裂控制下,从盆缘到中心依次发育了冲积扇、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深水浊积扇序列;缓坡型低位扇体在断裂坡折带控制下,发育了盆缘陆上下切谷充填及低位辫状三角洲、扇三角洲及缓坡深水浊积扇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构造坡折带 陡坡 缓坡 低位扇 沉积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陷湖盆斜坡区油气富集理论与勘探实践——以黄骅坳陷古近系为例 被引量:46
4
作者 赵贤正 周立宏 +6 位作者 蒲秀刚 肖敦清 姜文亚 韩文中 陈长伟 邹磊落 郭淑文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24,共12页
斜坡区是中国东部断陷湖盆的主要构造单元,是渤海湾盆地重要的油气规模增储区带。在斜坡区多年综合研究和勘探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斜坡区(大型缓坡带)具有高、中、低分异性的新认识,即高、中、低斜坡在沉降速率、沉积相序、储层物性、... 斜坡区是中国东部断陷湖盆的主要构造单元,是渤海湾盆地重要的油气规模增储区带。在斜坡区多年综合研究和勘探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斜坡区(大型缓坡带)具有高、中、低分异性的新认识,即高、中、低斜坡在沉降速率、沉积相序、储层物性、生烃演化、地层压力、流体性质、油气藏类型等七方面的地质差异性,形成了断陷湖盆斜坡区优势相油气富集理论,其理论内涵为:高斜坡沟槽控砂,优势运移汇聚相富集;中斜坡坡折控砂,优势构造岩性相富集;低斜坡远扇控砂,优势源储耦合相富集。以此理论为指导,开展斜坡区精细勘探与钻探部署,斜坡区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取得重要勘探成果,近5年来新增三级石油地质储量超过3×10~8t,发现了4个千万吨级效益建产区块和3个亿吨级规模增储区,证实了斜坡区优势相油气富集理论在规模效益增储及高效建产区块中的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 缓坡带 高-中-低分异 优势相富集 勘探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根—额济纳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28
5
作者 陈启林 卫平生 杨占龙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1-315,共5页
银根—额济纳盆地基底由多板块组成。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早三叠世热拱隆张、早—中侏罗世初始裂谷、早白垩世裂谷发育、晚白垩世引张坳陷及第三纪挤压坳陷等阶段,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构造圈闭,与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下白垩... 银根—额济纳盆地基底由多板块组成。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早三叠世热拱隆张、早—中侏罗世初始裂谷、早白垩世裂谷发育、晚白垩世引张坳陷及第三纪挤压坳陷等阶段,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构造圈闭,与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下白垩统半深湖相烃源岩形成生储组合。油气勘探方向为单断凹陷多级断阶带的断鼻、断块构造油气藏和缓坡带的地层岩性油气藏以及双断凹陷的滚动背斜构造油气藏。提出了小湖盆围绕“洼槽”烃源岩开展“近源”油气勘探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块构造 岩性圈闭 多级断阶带 缓坡带 近源勘探 银根-额济纳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层序地层样式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姜华 王华 +4 位作者 李俊良 陈少平 林正良 方欣欣 蔡佳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7-93,共7页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是一个典型的箕状断陷盆地,其层序地层格架受到主干断裂特别是珠三南断裂的强烈控制。由于珠三南断裂活动的差异性,盆地东部、中部和西部表现为不同的格架样式。并据此划分出坳陷内的3种典型层序样式,分别是缓坡型、...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是一个典型的箕状断陷盆地,其层序地层格架受到主干断裂特别是珠三南断裂的强烈控制。由于珠三南断裂活动的差异性,盆地东部、中部和西部表现为不同的格架样式。并据此划分出坳陷内的3种典型层序样式,分别是缓坡型、断控陡坡型和断阶型层序样式。文昌A凹陷与阳江低凸起过渡的斜坡区和文昌B凹陷与琼海低凸起过渡区为具有坡折的缓坡背景,发育缓坡坡折型层序样式,发育斜坡扇、盆底扇、低位楔。珠三南断裂等主干断裂下降盘发育断控陡坡带层序样式,在珠三南断裂中部地区,发育断阶型层序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样式 珠三坳陷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陷湖盆地震相模式研究要点——以Capella油田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范兴燕 张研 +1 位作者 唐衔 肖高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96-1206,1035,共11页
Capella地区整体表现为一"东断西超"狭长型断陷湖盆,具有缓坡带发育多种沉积相带类型、地震反射特征复杂多变以及湖盆短轴方向存在距离短、多源碎屑物叠置区分难度大的特点。传统断陷湖盆地震相模式在Capella湖盆陡坡区和长... Capella地区整体表现为一"东断西超"狭长型断陷湖盆,具有缓坡带发育多种沉积相带类型、地震反射特征复杂多变以及湖盆短轴方向存在距离短、多源碎屑物叠置区分难度大的特点。传统断陷湖盆地震相模式在Capella湖盆陡坡区和长轴入口区的沉积相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但在缓坡区和湖心区识别不同相带沉积物时存在一定的困难。文章对研究区断陷湖盆自身发育特点和地震相模式建立的难点进行了详细剖析并提出针对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法。在断陷湖盆不同地带沉积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不同相带地震相特征和彼此间的差异,最终建立了一套适用于狭长型断陷湖盆的地震相模式,为后人对此类断陷盆地沉积相解释、评价以及储层预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 地震相 地震相模式 陡坡带 缓坡带 长轴入口区 湖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惠民凹陷西南缓坡带断层的封闭性 被引量:6
8
作者 朱志强 高先志 曾溅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共5页
为了解断层对惠民凹陷西南缓坡带油气成藏的作用,在分析缓坡带断层发育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泥岩涂抹系数法和断面压力与砂泥比结合法对研究区内主要控油断层的封闭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断层的封闭性在时空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并... 为了解断层对惠民凹陷西南缓坡带油气成藏的作用,在分析缓坡带断层发育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泥岩涂抹系数法和断面压力与砂泥比结合法对研究区内主要控油断层的封闭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断层的封闭性在时空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并在油气运、聚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夏口断层控制着运移至缓坡带的油气量,其东段侧向封闭差,可以连接源岩和圈闭形成油气运移的通道,西段侧向封闭好,阻止油气运移形成油气藏;缓坡带内三、四级断层控制着油气运、聚的层位;研究区北部沙四段(Es4)地层中的断块圈闭应为下一步重要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民凹陷 缓坡带 断层封闭性 泥岩涂抹 封闭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王家岗地区王古1潜山构造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2
9
作者 侯方辉 李三忠 +3 位作者 王金铎 于建国 吕海青 许淑梅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41-344,322,共5页
进一步了解王古1潜山的构造特征及成藏条件,利用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王家岗地区的大量三维地震剖面和一些钻井资料,并结合东营凹陷南坡缓坡带区域构造背景及成藏条件分析认为,王古1潜山初始发育于印支期,后经燕山期拉张断陷,切... 进一步了解王古1潜山的构造特征及成藏条件,利用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王家岗地区的大量三维地震剖面和一些钻井资料,并结合东营凹陷南坡缓坡带区域构造背景及成藏条件分析认为,王古1潜山初始发育于印支期,后经燕山期拉张断陷,切割为断块并抬升,最后于燕山期定型,为典型的缓坡盆倾残丘潜山。该潜山被NW向和NE向断裂切割,潜山高部位侵蚀风化严重,上覆孔店组盖层及沙河街组烃源岩,油气通过断层和不整合面运移至潜山顶部形成侵蚀残丘型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缓坡带 潜山 盆倾断层 成藏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马寨滑脱断层的形成机制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瑾环 张国信 +1 位作者 张丽华 张春胜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7-29,共3页
滑脱断层作为一种独特的地质现象 ,在国内外含油气盆地中都有发现。本文运用钻井、区域地质等资料 ,对东濮凹陷马寨滑脱断层的形成机制及其地质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 :形成滑脱断层需具备斜坡、塑性岩体和区域构造应力场 3个基本条... 滑脱断层作为一种独特的地质现象 ,在国内外含油气盆地中都有发现。本文运用钻井、区域地质等资料 ,对东濮凹陷马寨滑脱断层的形成机制及其地质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 :形成滑脱断层需具备斜坡、塑性岩体和区域构造应力场 3个基本条件 ;滑脱断层面之下油气富集程度较高 ,之上较差 ;马寨滑脱断层的发现 ,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地质构造理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马寨滑脱断层 石油地质 形成机制 岩盐 缓坡 构造应力场 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堡凹陷南部沙一段控砂模式 被引量:4
11
作者 杜庆祥 郭少斌 +2 位作者 曹中宏 张晓龙 李媛姝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8-357,共10页
南堡凹陷盆地内部构造特征复杂,砂体时空分布差异较大。为了明确砂体分布规律,首先对南部缓坡带构造-沉积背景进行研究和岩心相观察,识别了沙一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进而通过对南部缓坡带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沉积学研究和地震地质解... 南堡凹陷盆地内部构造特征复杂,砂体时空分布差异较大。为了明确砂体分布规律,首先对南部缓坡带构造-沉积背景进行研究和岩心相观察,识别了沙一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进而通过对南部缓坡带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沉积学研究和地震地质解释,发现沙一段砂体同时受到顺源和逆源两种同沉积断裂坡折带类型控制。其中,顺源坡折带控制了断槽物源通道的走向,逆源坡折带改变了水流的流向,阻止了砂体的运移。据此,建立了南堡凹陷南部缓坡带沙一段同沉积断裂的控砂模式,得出沙一段砂体具有"沙垒田凸起供砂,断槽物源通道输砂,逆源坡折带阻砂和同沉积洼槽带聚砂"的发育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凹陷 缓坡带 沙一段 断槽 逆源坡折带 控砂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非裂谷西支Albert湖盆成藏规律 被引量:1
12
作者 贾屾 韩文明 +2 位作者 邱春光 胡滨 王贝贝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6-74,共9页
乌干达Albert湖盆为新生带裂谷盆地,位于东非裂谷西支北端。近年来研究者在Albert湖盆取得大量发现,但对成藏规律仍认识不清。Albert湖盆成藏条件优越,在平面上有2大油气富集带:北部缓坡带和东部断阶带,二者的成藏模式有较大的差异。在... 乌干达Albert湖盆为新生带裂谷盆地,位于东非裂谷西支北端。近年来研究者在Albert湖盆取得大量发现,但对成藏规律仍认识不清。Albert湖盆成藏条件优越,在平面上有2大油气富集带:北部缓坡带和东部断阶带,二者的成藏模式有较大的差异。在对盆地构造、地层特征、基本石油地质条件详细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2个油气富集带的成藏特点和成藏机制。研究表明,北部缓坡带具有优质砂体抽吸、油气长距离运移、小断层调节、动态成藏的特点;充足的油源、连续稳定的优质砂体、中途缺少断层的阻截、上覆厚层稳定分布的区域盖层以及良好的原油物性保证油气长距离运移成藏。东部断阶带"二台阶"断层下降盘为自生自储式成藏,成藏层位单一;"二台阶"断层上升盘砂岩和断层对接,发育多个油藏,幕式充注,充满度自下而上逐渐减小。由于油气运移空间跨度大,边界断层侧封较差,油藏充满度整体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bert湖盆 北部缓坡带 东部断阶带 石油地质条件 成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