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材制造用铝及铝硅合金粉尘的爆炸特性
1
作者 赵江平 张舒淇 +1 位作者 钟兴润 于凯楠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0-180,共11页
为探究常用增材制造用铝及铝硅合金粉尘的爆炸特性,采用20 L球形爆炸装置,对Al、Al-12Si和Al-20Si等3种样品进行密闭空间内的爆炸实验,测试其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爆炸参数的变化,采用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样品的热氧化特性。结果表... 为探究常用增材制造用铝及铝硅合金粉尘的爆炸特性,采用20 L球形爆炸装置,对Al、Al-12Si和Al-20Si等3种样品进行密闭空间内的爆炸实验,测试其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爆炸参数的变化,采用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样品的热氧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合金中硅含量的增加,爆炸下限升高,最大爆炸压力及爆炸峰值温度下降,氧化过程的放热量减少,氧化速率减慢;Al、Al-12Si和Al-20Si达到最大爆炸压力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00、750和900 g/m^(3);当点火能量增加时,铝硅合金的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的增幅低于铝粉;环境温度变化对样品爆炸下限的影响小于粒径变化带来的影响。根据爆炸产物的X射线衍射测试分析铝硅合金的爆炸机理,发现爆炸是由颗粒受热汽化形成的气态铝和气态硅组成的可燃气体与氧气混合燃烧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粉尘 粉尘爆炸 爆炸温度 爆炸下限 环境温度 最大爆炸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暴露人群居住环境和工作场所灰尘中阻燃剂的赋存特征及暴露风险评估
2
作者 杨娟娟 廖其龙 +5 位作者 张释义 黄璐璐 蔡凤珊 秦瑞欣 谢春 郑晶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2-1309,共18页
家庭作坊式的电子垃圾拆解方式使工人同时面临工作场所和居住环境中阻燃剂(flame retardants,FRs)的双重暴露风险,然而,对于此类拆解工人长期暴露于FRs及其健康风险的研究仍鲜有报道.本研究招募了从事电子垃圾拆解活动超过2年的志愿者,... 家庭作坊式的电子垃圾拆解方式使工人同时面临工作场所和居住环境中阻燃剂(flame retardants,FRs)的双重暴露风险,然而,对于此类拆解工人长期暴露于FRs及其健康风险的研究仍鲜有报道.本研究招募了从事电子垃圾拆解活动超过2年的志愿者,在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期间,每隔3个月采集居住环境和工作场所的灰尘,分析了灰尘中有机磷阻燃剂(organophosphorus flame retardants,OPFRs)、新型磷系阻燃剂(emerging PFRs,ePFRs)和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ethers,PBDEs)的污染特征和季节变化规律.考虑灰尘摄入和皮肤接触这2种暴露途径,评价了灰尘中FRs对成人和幼儿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Σ_(10)OPFRs、Σ_(3)ePFRs和Σ_(8)PBDEs在居住环境灰尘中的总浓度分别为64.3—20800 ng·g^(-1)(中值3210 ng·g^(-1))、330—230000 ng·g^(-1)(中值14000 ng·g^(-1))和ND—14700 ng·g^(-1)(中值761 ng·g^(-1)),在工作场所灰尘中的总浓度分别为2414—159000 ng·g^(-1)(中值7210 ng·g^(-1))、47.2—187000 ng·g^(-1)(中值27900 ng·g^(-1))和ND—84100 ng·g^(-1)(中值2410 ng·g^(-1)).TPHP、BDP和BDE209均是居住环境和工作场所的灰尘中含量最高的FRs.居住环境灰尘中Σ21FRs的总浓度在2022年5月—2023年6月期间总体波动较为稳定,工作场所灰尘中Σ21FRs的总浓度则呈现1—3月(初春)较高,9—12月(秋季-初冬)、6—8月(盛夏)和4—6月(暮春初夏)期间较低的季节变化.成人和幼儿通过居住环境的灰尘摄入和皮肤接触的FRs总日均暴露量分别为188 ng·kg^(-1)·d^(-1)、1560 ng·kg^(-1)·d^(-1),成人通过工作场所的灰尘摄入和皮肤接触的FRs总日均暴露量为210 ng·kg^(-1)·d^(-1),FRs对幼儿和成人的健康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本研究凸显了电子垃圾拆解对FRs的潜在健康风险的影响,并强调在这种环境中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以保护工人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剂 居住环境灰尘 工作场所灰尘 季节变化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盐抑制小麦淀粉粉尘爆燃特性试验研究
3
作者 李明 朱顺兵 +1 位作者 张建龙 段毅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8-456,共9页
采用20 L球形爆炸系统和2 L哈特曼管装置,研究了钠盐粉体NaHCO_(3)、Na_(2)HPO_(4)和NaH_(2)PO_(4)对小麦淀粉粉尘爆炸严重性和火焰传播特性的抑制效果。通过热重分析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研究钠盐粉体和小麦淀粉的热解行为以及其对小... 采用20 L球形爆炸系统和2 L哈特曼管装置,研究了钠盐粉体NaHCO_(3)、Na_(2)HPO_(4)和NaH_(2)PO_(4)对小麦淀粉粉尘爆炸严重性和火焰传播特性的抑制效果。通过热重分析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研究钠盐粉体和小麦淀粉的热解行为以及其对小麦淀粉爆炸产物的影响,揭示不同钠盐粉体对小麦淀粉粉尘爆炸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随着钠盐粉体质量分数的增加,钠盐粉体对小麦淀粉粉尘的爆炸压力、爆炸压力上升速率和火焰传播速度影响显著。在相同的质量分数下,NaHCO_(3)粉体对小麦淀粉粉尘燃爆的抑制效果优于Na_(2)HPO_(4)粉体和NaH_(2)PO_(4)粉体。研究结果为小麦淀粉加工行业爆炸火灾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淀粉 粉尘爆炸 火焰传播 钠盐粉体 惰化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火延时对褐煤粉尘爆炸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吴豪 杨振欣 +2 位作者 张婷 许张归 史学强 《爆破器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0,共7页
煤炭加工过程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煤尘爆炸安全隐患。采用哈特曼管装置开展了不同点火延时条件下褐煤粉尘的点火实验,研究了煤尘的点火临界特性。基于最小点火能变化特征,探究了不同点火延时条件下煤尘爆炸火焰的形态特征和传播规律。结... 煤炭加工过程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煤尘爆炸安全隐患。采用哈特曼管装置开展了不同点火延时条件下褐煤粉尘的点火实验,研究了煤尘的点火临界特性。基于最小点火能变化特征,探究了不同点火延时条件下煤尘爆炸火焰的形态特征和传播规律。结合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分析了煤尘的扩散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煤尘的最小点火能随着点火延时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当点火延时为90 ms时,煤尘最小点火能达到最低,为244 mJ;在点火能量1280 mJ条件下,点火延时为90 ms时,火焰最明亮,呈蘑菇云状态,前锋面高度最高。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证明,点火延时90 ms附近,煤尘分散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火延时 点火能量 煤尘爆炸 火焰传播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organic dust combustion considering particles thermal resistance 被引量:2
5
作者 Mohammadamin Soltaninejad Farzad Faraji Dizaji +1 位作者 Hossein Beidaghy Dizaji Mehdi Bidabad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2833-2840,共8页
Organic dust flames deal with a field of science in which many complicated phenomena like pyrolysis or devolatization of solid particles and combustion of volatile particles take place. One-dimensional flame propagati... Organic dust flames deal with a field of science in which many complicated phenomena like pyrolysis or devolatization of solid particles and combustion of volatile particles take place. One-dimensional flame propagation in cloud of fuel mixture is analyzed in which flame structure is divided into three zones. The first zone is preheat zone in which rate of the chemical reaction is small and transfer phenomena play significant role in temperature and mass distributions. In this model, it is assumed that particles pyrolyze first to yield a gaseous fuel mixture. The second zone is reaction zone where convection and vaporization rates of the particles are small. The third zone is convection zone where diffusive terms are negligible in comparison of other terms. Non-zero Biot number is used in order to study effect of particles thermal resistance on flame characteristics. Also, effect of particle size on combustion of micro organic dust is investigated. According to obtained results, it is understood that both flame temperature and burning velocity decrease with rise in the Biot number and particle siz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organic dust Biot number particles thermal resistance flame temperature burning veloc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闭管道内瓦斯爆炸卷扬沉积煤尘爆炸传播特性 被引量:2
6
作者 江丙友 洪汉 +4 位作者 苏明清 鲁昆仑 杨炳辉 王培龙 丁大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41-1951,共11页
为了探究密闭管道内瓦斯爆炸卷扬沉积煤尘爆炸的传播特性,在自主研制的瓦斯爆炸卷扬沉积煤尘爆炸试验系统内,从爆炸压力、火焰以及压力-火焰的耦合关系等方面,研究了不同瓦斯体积分数及煤尘质量浓度下瓦斯爆炸卷扬沉积煤尘爆炸的爆炸压... 为了探究密闭管道内瓦斯爆炸卷扬沉积煤尘爆炸的传播特性,在自主研制的瓦斯爆炸卷扬沉积煤尘爆炸试验系统内,从爆炸压力、火焰以及压力-火焰的耦合关系等方面,研究了不同瓦斯体积分数及煤尘质量浓度下瓦斯爆炸卷扬沉积煤尘爆炸的爆炸压力传播特性及火焰传播特性,并利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煤尘的卷扬分散特征。结果表明:密闭管道内瓦斯体积分数为10%时的最大爆炸压力整体高于瓦斯体积分数为12%和8%时的最大爆炸压力。当瓦斯体积分数为10%,煤尘质量浓度为250 g/m^(3)时,最大爆炸压力传播规律表现为在瓦斯段先升后降再升,到达煤尘段后持续上升;随着煤尘质量浓度的增加,在瓦斯段则表现为先升后降,在煤尘段依旧持续上升。当瓦斯体积分数为8%和12%时,最大爆炸压力随煤尘质量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而瓦斯体积分数为10%时则呈现下降趋势。密闭管道内火焰锋面到达时间与传播距离呈正相关,瓦斯体积分数为10%时火焰锋面到达各测点的时间短于瓦斯体积分数为12%和8%的传播时间。火焰传播速度随传播距离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瓦斯体积分数为10%时,火焰传播速度最快。密闭管道内瓦斯爆炸卷扬沉积煤尘爆炸的爆炸压力-时间曲线会出现2次峰值。第1次峰值是由瓦斯爆炸的前驱冲击波产生,当火焰传播至煤尘段后,压力同时开始上升,且压力峰值时刻和火焰峰值时刻耦合,达到第2次压力峰值,随着火焰信号的消失,压力逐渐减小直至反应停止。密闭管道内前驱冲击波与反射波使得煤尘卷扬分散,形成“漩涡状”煤尘云,促进煤粉与爆燃波接触。当煤尘质量浓度一定时,体积分数为10%瓦斯的卷扬程度优于体积分数12%和8%瓦斯;当瓦斯体积分数一定时,煤尘卷扬程度随煤尘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管道 瓦斯爆炸 煤尘爆炸 煤尘卷扬 火焰传播特性 压力-火焰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酸-胞嘧啶对DL-蛋氨酸粉尘爆燃火焰抑制特性研究
7
作者 王昊 张英 +1 位作者 周林 赵齐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8-244,共7页
饲料及其添加剂粉尘具有较高的燃烧热,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爆燃风险,威胁生命财产安全,预混抑制剂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抑爆手段,但传统抑制剂不可食用,无法加入至饲料类粉尘实现抑爆。因此,以饲料主要添加剂DL-蛋氨酸(DLM)粉尘... 饲料及其添加剂粉尘具有较高的燃烧热,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爆燃风险,威胁生命财产安全,预混抑制剂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抑爆手段,但传统抑制剂不可食用,无法加入至饲料类粉尘实现抑爆。因此,以饲料主要添加剂DL-蛋氨酸(DLM)粉尘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主合成的营养价值高、绿色可食用生物质基植酸-胞嘧啶(PA-CY),研究了PA-CY对DLM粉尘爆燃火焰传播特性的影响,通过高速摄影和可视化竖直管道记录爆燃火焰传播过程并计算火焰速度,采用热电偶监测火焰温度变化。结果表明:随PA-CY质量分数的升高DLM爆燃火焰亮度持续下降,严重破坏了火焰结构,加入20%PA-CY后火焰峰值速度、平均速度和峰值温度由27.66 m/s、14.39 m/s、1014℃分别下降至13.83 m/s、6.88 m/s、540℃,下降比重达50.0%、52.2%和46.7%,且PA-CY质量分数达30%后粉尘无法被点燃,说明PA-CY抑制效果显著。此结果可为饲料类粉尘爆燃的防治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爆炸 DL-蛋氨酸 植酸-胞嘧啶 火焰传播 抑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直管道内三种粉体抑爆剂对聚乙烯燃爆火焰传播的影响
8
作者 苏明清 多英全 +1 位作者 陈思凝 魏利军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3-59,共7页
研究粉体抑爆剂抑制聚乙烯粉尘爆炸火焰传播特性对工业粉尘爆炸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利用自主搭建的爆炸火焰抑制管道实验系统开展了质量浓度1000 g/m^(3)聚乙烯粉及其与不同占比ABC粉、MPP粉和MCA粉的混合爆炸研究,并利用同步热... 研究粉体抑爆剂抑制聚乙烯粉尘爆炸火焰传播特性对工业粉尘爆炸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利用自主搭建的爆炸火焰抑制管道实验系统开展了质量浓度1000 g/m^(3)聚乙烯粉及其与不同占比ABC粉、MPP粉和MCA粉的混合爆炸研究,并利用同步热分析对粉体抑爆剂影响聚乙烯粉的热解过程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三种抑爆剂的抑制效果中ABC粉最佳,当ABC粉占比为10%,MCA和MPP的占比为15%时火焰可以传播,继续添加抑爆剂粉则不会发生爆炸。当混合体系中分别加入20%的ABC、MCA和MPP时,聚乙烯粉的初始分解温度由约286℃分别降低至约267、271、270℃,说明粉体抑爆剂会与聚乙烯竞争体系热量用于自身分解,从而通过物理化学作用对爆炸起到抑制效果。研究结果对粉尘爆炸火焰传播研究和聚乙烯粉尘爆炸灾害的防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粉尘爆炸 火焰传播 抑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C-Na复合纳米SiO_(2)煤炭阻燃抑尘剂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赵美寒 来水利 +2 位作者 王睿琦 胡雯 高凯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7-331,共5页
为解决煤炭储运中的扬尘污染及自燃问题,以改性纳米二氧化硅(SiO_(2))、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主要原料,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种高分子煤炭阻燃抑尘剂。采用FTIR、XRD、SEM、TG等对产品的结... 为解决煤炭储运中的扬尘污染及自燃问题,以改性纳米二氧化硅(SiO_(2))、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主要原料,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种高分子煤炭阻燃抑尘剂。采用FTIR、XRD、SEM、TG等对产品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并对其阻燃性能、成膜柔韧性、保水性、抗风蚀性、接触角、渗透性等应用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阻燃抑尘剂成膜柔韧;添加此阻燃抑尘剂的煤样在高温燃烧时CO释放量比添加水的煤样降低了63.6%,阻燃性能显著提高,保水性提高了53.4%,抗风蚀性提高了43.1%,满足了煤炭储运中防尘的需求;阻燃抑尘剂在煤表面的接触角比水降低了36.46°,渗透速率是水的5倍,具有良好的渗透固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羧甲基纤维素钠 阻燃抑尘剂 固结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流输运工况玉米淀粉爆炸火焰传播与压力特性实验研究
10
作者 张帅 喻健良 +1 位作者 丁建飞 闫兴清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72-2080,共9页
利用自主搭建的2 m长气流输运管道实验装置开展了不同气流速度下玉米淀粉爆炸实验,通过高速摄影和压力传感器获得火焰信息和压力参数。基于实验结果分析了气流输运工况气流速度对玉米淀粉爆炸火焰传播行为和爆炸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 利用自主搭建的2 m长气流输运管道实验装置开展了不同气流速度下玉米淀粉爆炸实验,通过高速摄影和压力传感器获得火焰信息和压力参数。基于实验结果分析了气流输运工况气流速度对玉米淀粉爆炸火焰传播行为和爆炸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气流速度的增加,粉尘爆炸火焰亮度、火焰传播速度及最大爆炸压力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存在火焰呈螺旋状向管道末端传播的现象。气流速度从5 m/s升至10 m/s,火焰最大传播速度从74.07 m/s增加到89.51 m/s,最大爆炸压力由17.08 kPa增至23.42 kPa。气流速度提高到15 m/s时,火焰最大传播速度和爆炸压力均有所下降,质量浓度为300 g/m3时受影响最大,爆炸压力降低41%,500 g/m3时受影响最小,爆炸压力下降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流输运 粉尘爆炸 气流速度 火焰传播 火焰传播速度 爆炸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凝胶保温毡用环保型防尘胶的研制
11
作者 孙艳 杨东凯 +2 位作者 董丹 许闻德 赖初荣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35-537,共3页
气凝胶保温材料在施工过程中会发生气凝胶粉尘和纤维的逸出,不仅对施工人员的健康带来危害,还会污染环境,甚至引起粉尘爆炸,威胁安全生产。为此本工作针对其实际应用,通过以耐高温有机硅树脂为基体,并选用合适的添加剂与填料改善其粉尘... 气凝胶保温材料在施工过程中会发生气凝胶粉尘和纤维的逸出,不仅对施工人员的健康带来危害,还会污染环境,甚至引起粉尘爆炸,威胁安全生产。为此本工作针对其实际应用,通过以耐高温有机硅树脂为基体,并选用合适的添加剂与填料改善其粉尘现象,制备了一种气凝胶专用的环保型防尘胶。经导热系数测试、涂层耐高温性能、疏水性能、阻燃性能以及防尘性能等测试证实,所得的气凝胶专用的环保型防尘胶具有良好的防尘效果,在保持低导热系数情况下,疏水角保持在134°,阻燃性能优异,并且在300℃下可长期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凝胶 防尘 导热系数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火焰分析及蒸发冷却面均布在炼钢除尘上的应用
12
作者 黄磊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0,共4页
针对微差压仪器失灵和蒸发冷却器喷枪布置不合理而影响一次除尘效果的难题,采用AI火焰分析代替微差压与除尘风机转速联锁技术,并对蒸发冷却器喷枪进行优化布置,经过应用实践表明不仅转炉煤气品质提高,而且回收量提高7%、除尘风机电耗降... 针对微差压仪器失灵和蒸发冷却器喷枪布置不合理而影响一次除尘效果的难题,采用AI火焰分析代替微差压与除尘风机转速联锁技术,并对蒸发冷却器喷枪进行优化布置,经过应用实践表明不仅转炉煤气品质提高,而且回收量提高7%、除尘风机电耗降低3%,同时蒸发冷却器结垢速率由40 mm/月降至10 mm/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火焰分析 蒸发冷却器 喷枪优化布置 除尘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氢钠粉体粒径对铝粉火焰传播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玉杰 陈曦 +3 位作者 陈先锋 刘晅亚 张英 牛奕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3-58,共6页
为探索碳酸氢钠粒径的变化对铝粉火焰结构变化和火焰传播特性的影响,采用竖直粉尘燃烧管道实验平台,研究惰化剂质量分数为30%的惰化条件下的火焰传播过程,并记录火焰温度。实验结果表明:碳酸氢钠粉体能显著降低火焰强度,钝化火焰前端;... 为探索碳酸氢钠粒径的变化对铝粉火焰结构变化和火焰传播特性的影响,采用竖直粉尘燃烧管道实验平台,研究惰化剂质量分数为30%的惰化条件下的火焰传播过程,并记录火焰温度。实验结果表明:碳酸氢钠粉体能显著降低火焰强度,钝化火焰前端;且粉体对铝粉火焰温度的抑制作用与其粒径成反比关系;碳酸氢钠粒径对铝粉火焰传播速度的惰化抑制作用在微米级与其粒径成反比关系,其粒径越小,对铝粉火焰最大传播速度的抑制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氢钠 粒径 铝粉 火焰传播 惰化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障碍物对铝粉火焰加速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刘晓利 李鸿志 +1 位作者 叶经方 刘殿金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1-19,共9页
在沿火焰传播的通道上重复设置障碍物对粉尘火焰有明显加速作用,这种加速作用的机理可归功于障碍物诱导的湍流区对燃烧过程的正反馈。在封闭容器中,铝粉-空气混合物燃烧达到的最大压力p_(max)与障碍物的存在关系不大,而最大... 在沿火焰传播的通道上重复设置障碍物对粉尘火焰有明显加速作用,这种加速作用的机理可归功于障碍物诱导的湍流区对燃烧过程的正反馈。在封闭容器中,铝粉-空气混合物燃烧达到的最大压力p_(max)与障碍物的存在关系不大,而最大压力上升率(dp/dt)_(max)与障碍物的存在有关。因为p_(max)取决于容器内的总能量,(dp/dt)_(max)则取决于燃烧过程,即能量释放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爆炸 铝粉 燃烧 火焰 爆炸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粉尘爆炸过程中火焰的传播特性 被引量:28
15
作者 曹卫国 徐森 +3 位作者 梁济元 高伟 潘峰 饶国宁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6-593,共8页
为了揭示煤粉尘爆炸过程中火焰传播特征,采用2种不同质量分数挥发分的煤粉在半封闭竖直燃烧管中进行实验。分别使用高速摄影装置和红外热成像装置记录火焰传播过程和空间的温度分布情况,并分析2种煤粉尘云的火焰传播速度和温度曲线。结... 为了揭示煤粉尘爆炸过程中火焰传播特征,采用2种不同质量分数挥发分的煤粉在半封闭竖直燃烧管中进行实验。分别使用高速摄影装置和红外热成像装置记录火焰传播过程和空间的温度分布情况,并分析2种煤粉尘云的火焰传播速度和温度曲线。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火焰在挥发分质量分数高的煤粉尘云中的传播速度和火焰温度要高于其在挥发分质量分数较低的煤粉尘云中的。煤粉尘云的体积质量和点火能量也影响着火焰的传播过程,随着煤粉尘云体积质量的增大,火焰的传播速度和火焰温度整体上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传播的后半段火焰速度出现震荡现象;随着点火能量的增大,火焰在煤粉尘云中的传播速度和最高温度也相应升高。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特定条件下火焰传播速度和温度的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点火能量 火焰温度 煤粉尘云质量分数 粉尘爆炸 火焰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线管道煤尘爆炸火焰传播规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段振伟 李志强 景国勋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3-108,共6页
为提供煤尘爆炸事故预防和缓解所需的科学依据,对煤尘爆炸火焰传播过程进行试验研究。所用试验装置,其主要部分为直径0.3 m的圆形管道与断面边长为80 mm的方形管道对接形成的一个长2 m的爆炸腔体。在其中共进行9次煤尘爆炸试验。结果表... 为提供煤尘爆炸事故预防和缓解所需的科学依据,对煤尘爆炸火焰传播过程进行试验研究。所用试验装置,其主要部分为直径0.3 m的圆形管道与断面边长为80 mm的方形管道对接形成的一个长2 m的爆炸腔体。在其中共进行9次煤尘爆炸试验。结果表明,煤尘爆炸火焰传播具有速度快,波动大,稳定性较差的特点,火焰区长度远大于扬尘区长度,最大火焰速度和传播距离与煤尘量均不存在正比例关系,但存在一个特定的煤尘质量浓度。在这个特定质量浓度处,最大火焰速度达到最大值。当煤尘质量浓度大于这个特定质量浓度时,火焰传播速度曲线整体下降,暂时缺氧被认为是导致这一情况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尘爆炸 火焰传播速度 煤尘质量浓度 管道 火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粉火焰在开口垂直管道中的传播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双峰 贾复 +1 位作者 浦以康 万士昕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9,共5页
以对粉尘云状态参数的定量测定为基础,对玉米粉尘火焰在开口垂直管道中向上传播的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情形A中,火焰从管道的封闭端向开口端传播,在情形B中,从开口端向封闭端传播.实验中,观察到两种粉尘火焰,即湍流火焰和层流火焰,火... 以对粉尘云状态参数的定量测定为基础,对玉米粉尘火焰在开口垂直管道中向上传播的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情形A中,火焰从管道的封闭端向开口端传播,在情形B中,从开口端向封闭端传播.实验中,观察到两种粉尘火焰,即湍流火焰和层流火焰,火焰形态转变对应的点火延迟时间约等于1.1 s,即粉尘云湍流运动强度为10cm/s.情形A中,层流火焰的传播出现周期性振荡现象,湍流火焰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加速;情形B中,两种火焰都匀速传播,湍流火焰传播速度明显大于层流火焰.在所考察的实验条件下,粉尘浓度对于玉米粉尘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火焰 火焰传播 扬尘方法 扬尘湍流 粉尘浓度 玉米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水雾抑制煤尘与瓦斯爆炸实验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振峰 王天政 +1 位作者 安安 曹韶龙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98-702,707,共6页
搭建小尺寸细水雾实验平台,用相应管道模拟矿井环境。在阐明煤尘与瓦斯爆炸传播机理的基础上,研究细水雾抑制管道混合物爆炸的有效性,并对其做定性定量的分析研究。研究发现:在细水雾作用下,煤尘与瓦斯的火焰传播速度会相应减小、所测... 搭建小尺寸细水雾实验平台,用相应管道模拟矿井环境。在阐明煤尘与瓦斯爆炸传播机理的基础上,研究细水雾抑制管道混合物爆炸的有效性,并对其做定性定量的分析研究。研究发现:在细水雾作用下,煤尘与瓦斯的火焰传播速度会相应减小、所测火焰温度有所降低。当混合物爆炸的威力较大时,细水雾对其相关参数影响较弱,应适当增加压力,改变细水雾的物理化学抑制作用,增强灭火特性。实验结论:细水雾抑制煤尘与瓦斯爆炸的研究为煤矿抑爆装置的研制和安装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水雾 煤尘与瓦斯 爆炸火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径铝粉火焰传播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胡东涛 陈先锋 陈曦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1-45,共5页
为探索不同粒径铝粉火焰结构及其传播特性,用一竖直粉尘燃烧管道试验装置进行铝粉燃烧试验。借助高速摄像设备,观察不同粒径铝粉的火焰形态。利用微细热电偶记录铝粉火焰温度变化。分析不同粒径铝粉火焰的传播速度与铝粉火焰最高温度的... 为探索不同粒径铝粉火焰结构及其传播特性,用一竖直粉尘燃烧管道试验装置进行铝粉燃烧试验。借助高速摄像设备,观察不同粒径铝粉的火焰形态。利用微细热电偶记录铝粉火焰温度变化。分析不同粒径铝粉火焰的传播速度与铝粉火焰最高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铝粉粒径越小,火焰越平滑,燃烧越充分、越剧烈,火焰传播速度增长越快;铝粉火焰传播速度和火焰最高温度均与其粒径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粉燃烧 火焰 速度 温度 传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尘火焰加速现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浦以康 胡山 李可意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7-106,共10页
粉尘火焰的发生、加速及由爆燃向爆轰转捩的机理是个至今尚未弄清的问题。需要解决的技术关键之一是在实验室实现弱点火条件下的粉尘火焰加速直至达到爆轰状态。着手发展了一种球形喷粉扬尘装置,令产生的扬尘湍流在水平实验管中形成空... 粉尘火焰的发生、加速及由爆燃向爆轰转捩的机理是个至今尚未弄清的问题。需要解决的技术关键之一是在实验室实现弱点火条件下的粉尘火焰加速直至达到爆轰状态。着手发展了一种球形喷粉扬尘装置,令产生的扬尘湍流在水平实验管中形成空间均匀分布和维持秒级悬浮的粉尘云状态。采用以上扬尘装置的水平实验管,在6g黑火药的六点平面点火条件下获得了微细铝粉火焰经5m长的传播过程加速至1000m/s的实验结果。给出了扬尘湍流强度、粉尘粒度与浓度、点火能量及方式等因素对粉尘火焰加速过程中所起作用,及变截面效应(由小变大)对粉尘火焰减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火焰 湍流 燃烧 爆轰 粉尘爆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