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ree-dimensional analysis of slopes reinforced with piles 被引量:10
1
作者 高玉峰 叶茂 张飞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2322-2327,共6页
Based on the upper bound of limit analysis, the plane-strain analysis of the slopes reinforced with a row of piles to the 3D case was extended. A 3D rotational failure mechanism was adopted to yield the upper bound of... Based on the upper bound of limit analysis, the plane-strain analysis of the slopes reinforced with a row of piles to the 3D case was extended. A 3D rotational failure mechanism was adopted to yield the upper bound of the factor of safety. Parametric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to explore the end effects of the slope failures and the effects of the pile location and diameter on the safety of the reinforced slope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end effects nearly have no effects on the most suitable location of the installed piles but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safety of the slopes. For a slope constrained to a narrow width, the slope becomes more stable owing to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end effects. When the slope is reinforced with a row of piles in small space between piles, the effects of group piles are significant for evaluating the safety of slopes. The presented method is more appropriate for assessing the stability of slopes reinforced with piles and can be also utilized in the design of plies stabilizing the unstable slo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dimensional rotational failure mechanism stability of slopes limit analysis LANDSLIDES PIL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for slope stability based on assumed stress on slip surface 被引量:2
2
作者 邓东平 赵炼恒 李亮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2972-2983,共12页
In the limit equilibrium framework, two- and three-dimensional slope stabilities can be solved according to the overall force and moment equilibrium conditions of a sliding body. In this work, based on Mohr-Coulomb(M-... In the limit equilibrium framework, two- and three-dimensional slope stabilities can be solved according to the overall force and moment equilibrium conditions of a sliding body. In this work, based on Mohr-Coulomb(M-C) strength criterion and the initial normal stress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inter-slice(or inter-column) forces, the normal and shear stresses on the slip surface are assumed using some dimensionless variables, and these variables have the same numbers with the force and moment equilibrium equations of a sliding body to establish easily the linear equation groups for solving them. After these variables are determined, the normal stresses, shear stresses, and slope safety factor are also obtained using the stresses assumptions and M-C strength criterion. In the case of a three-dimensional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three calculation methods, namely, a non-strict method, quasi-strict method, and strict method, can be obtained by satisfying different force and moment equilibrium conditions. Results of the comparison in the classic two- and three-dimensional slope examples show that the slope safety factors calculated using the current method and the other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s are approximately equal to each other, indicating the feasibility of the current method; further,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obtained: 1) The current method better amends the initial normal and shear stresses acting on the slip surface, and has the identical results with using simplified Bishop method, Spencer method, and Morgenstern-Price(M-P) method; however, the stress curve of the current method is smoother than that obtained using the three abovementioned methods. 2) The current method is suitable for analyzing the two- and three-dimensional slope stability. 3) In the three-dimensional asymmetric sliding body, the non-strict method yields safer solutions, and the results of the quasi-strict method are relatively reasonable and close to those of the strict method, indicating that the quasi-strict method can be used to obtain a reliable slope safety fac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dimensional slope three-dimensional slope limit equilibrium analysis normal stress shear stress safety fac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limit equilibrium analysis of sliding block for rock slope based on nonlinear FEM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相儒 何柱 +2 位作者 冷旷代 黄跃群 杨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8期2263-2274,共12页
Traditional rigid body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RBLEM) was adopted for the stability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rock slope under earthquake scenario. It is not able to provide the real stress distribution of the st... Traditional rigid body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RBLEM) was adopted for the stability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rock slope under earthquake scenario. It is not able to provide the real stress distribution of the structure, while the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 relies on the arbitrary decision on the failure criteria. The dynamic limit equilibrium solution was proposed for the stability analysis of sliding block based on 3-D multi-grid method, by incorporating implicit stepping integration FEM. There are two independent meshes created in the analysis: One original 3-D FEM mesh is for the simulation of target structure and provides the stress time-history, while the other surface grid is for the simulation of sliding surface and could be selected and designed freely. As long as the stress time-history of the geotechnical structure under earthquake scenario is obtained based on 3-D nonlinear dynamic FEM analysis, the time-history of the force on sliding surface could be derived by projecting the stress time-history from 3-D FEM mesh to surface grid. After that, the safety factor time-history of the sliding block will be determined through applying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With those information in place, the structure's aseismatic stability ean be further studied. The above theory and method were also applied to the aseismatic stability analysis of Dagangshan arch dam's right bank high slope and compared with the the result generated by Quasi-static method.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method not only raises the FEM's capability in accurate simulation of complicated geologic structure, but also increases the flexibility and comprehensiveness of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This method is reliable and recommended for further application in other real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 stability sliding block limit equilibrium analysis multi-grid nonlinear F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nonlinear strength parameters on stability of 3D soil slopes 被引量:1
4
作者 GAO Yu-f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9期2354-2363,共10页
Actual slope stability problems have three-dimensional(3D)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oils of slopes have curved failure envelopes. This incorporates a power-law nonlinear failure criterion into the kinematic approach o... Actual slope stability problems have three-dimensional(3D)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oils of slopes have curved failure envelopes. This incorporates a power-law nonlinear failure criterion into the kinematic approach of limit analysis to conduct the evaluation of the stability of 3D slopes. A tangential technique is adopted to simplify the nonlinear failure criterion in the form of equivalent Mohr-Coulomb strength parameters. A class of 3D admissible rotational failure mechanisms is selected for soil slopes including three types of failure mechanisms: face failure, base failure, and toe failure. The upper-bound solutions and corresponding critical slip surfaces can be obtained by an efficient optimiz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onlinear parameters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the assessment of slope stability, especially on the type of failure mechanism. The effects of nonlinear parameters appear to be pronounced for gentle slopes constrained to a narrow width. Compared with the solutions derived from plane-strain analysis, the 3D solutions are more sensitive to the values of nonlinear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dimensional slope nonlinear failure criterion limit analysis stability critical slip surf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连续布局优化的岩土体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5
作者 欧阳鹏昊 李子曦 徐文杰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7-405,共9页
边坡、地基的稳定分析是岩土工程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极限平衡法(LEM)是常用的一类岩土工程稳定性分析方法,但其在滑动面形态、块体间相互作用力等方面需要进行大量的假定和简化。不连续布局优化(DLO)法是近几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 边坡、地基的稳定分析是岩土工程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极限平衡法(LEM)是常用的一类岩土工程稳定性分析方法,但其在滑动面形态、块体间相互作用力等方面需要进行大量的假定和简化。不连续布局优化(DLO)法是近几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岩土体稳定性分析方法,由于其不受滑动面形态等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了极限平衡法的不足。本文采用Davis提出的Mohr-Coulomb非关联流动法则修正系数对DLO法所采用的土体强度参数进行修正,分析了DLO法中土体强度参数c与φ对滑动面位置及形状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并研发了用于岩土体稳定性分析的算法,并采用系列经典算例对DLO法和LEM法在岩土体稳定性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Mohr-Coulomb非关联流动法则进行修正的DLO法得到的稳定系数和滑动面形态与LEM法较为接近。相比于LEM,DLO法不受滑动面形态假定的限制,可以基于非线性规划得到最优的潜在滑动面位置,以及不稳定条块的破裂模式,从而为边坡加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连续布局优化法 稳定性分析 滑动面 边坡稳定 极限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大济岷工程渠首高陡边坡稳定性研究
6
作者 朱少帅 李忠武 +3 位作者 韩朝阳 丁培培 兰小平 余磊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99-707,共9页
针对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脉地区的引大济岷工程渠首高陡边坡稳定性问题,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开展长时间序列的地表变形监测并识别潜在失稳区域,同时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获取边坡高精度三维地形数据,进而结合极限平衡法... 针对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脉地区的引大济岷工程渠首高陡边坡稳定性问题,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开展长时间序列的地表变形监测并识别潜在失稳区域,同时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获取边坡高精度三维地形数据,进而结合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开展潜在不利工况下的边坡稳定性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BAS-InSAR计算捕捉的持续表面变形与卸荷岩体局部松动垮塌空间对应,现状条件下的边坡稳定性良好;地震和降雨作用将显著降低边坡安全系数并可能诱发中浅层的整体滑动,但由于研究区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较好,边坡仍将在极端工况下保持稳定状态。本研究星载雷达地表变形观测与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可为类似水利水电工程高陡边坡的稳定性评价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大济岷工程 高陡边坡 稳定性分析 合成孔径雷达 极限平衡法 强度折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折减系数法与极限平衡法的顺层滑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小根 盛济铭 +2 位作者 王静 刘泓辰 毛新宇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88,共8页
以四川省布拖县龙潭乡冯家坪滑坡为例,利用FLAC3D软件设计了基于双折减系数法的滑坡稳定性分析程序,应用“GIS-Rhino-FLAC3D”耦合技术建立三维地质体模型。考虑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在滑坡失稳过程中衰减速度和弱化程度的不同,以及非饱和... 以四川省布拖县龙潭乡冯家坪滑坡为例,利用FLAC3D软件设计了基于双折减系数法的滑坡稳定性分析程序,应用“GIS-Rhino-FLAC3D”耦合技术建立三维地质体模型。考虑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在滑坡失稳过程中衰减速度和弱化程度的不同,以及非饱和土中基质吸力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提出一种以黏聚力和摩擦力的衰减权重定义综合安全系数的双折减系数法,并采用极限平衡法作对比计算,研究分析了顺层滑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设计的抗剪强度参数双折减程序可以得出安全系数云图,直观地反映滑坡安全系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与传统强度折减法相比,所提出的双折减系数法计算的滑动面分布范围和综合安全系数更精确,较极限平衡法误差更小,可以准确地反映滑坡的稳定状态。研究结果可为双折减系数法应用于滑坡灾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层滑坡 极限平衡法 双折减系数法 GIS-Rhino-FLAC3D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对数螺旋型滑面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亮 李媛媛 邓东平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1-182,共12页
临界滑动面的合理确定是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关键问题之一。传统的边坡滑动面假设方法构造生成的潜在滑动面形式单一,且无法考虑复杂边坡中土层强度参数变化对临界滑动面形状的影响,从而降低了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基于此,提出一... 临界滑动面的合理确定是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关键问题之一。传统的边坡滑动面假设方法构造生成的潜在滑动面形式单一,且无法考虑复杂边坡中土层强度参数变化对临界滑动面形状的影响,从而降低了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基于此,提出一种新的广义对数螺旋型滑面模型,该模型可生成包含传统圆弧滑动面和对数螺旋滑动面在内的多种形式的潜在滑动面;并针对非均质边坡中各土层抗剪强度不同的特点,采用多中心分段构造策略,将该滑面模型应用于非均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基于极限平衡理论计算滑动面安全系数并搜索临界滑动面,对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估。选取多个均质边坡及多种型式的非均质边坡(水平分层、倾斜分层和斜折线分层)经典算例与现有研究成果以及数值模拟软件获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该滑面模型的合理性与优势性。研究结果表明:文中方法计算所得安全系数与其他方法相比更小,相对误差在5%以内。能够得到传统滑动面假设方法下难以搜索到的临界滑动面,并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度较好,稳定性分析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由此说明,此方法用于均质边坡及非均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是合理可行的,有望为工程实践提供更优的临界滑动面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分析 滑面模型 广义对数螺旋滑面 极限平衡法 临界滑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破振动荷载作用下填埋场稳定性计算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典 陈永贵 +2 位作者 叶为民 叶代成 赖庆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7-1076,共10页
针对爆破振动荷载作用下填埋场稳定系数分析,建立数学坐标系确定两种形状填埋场每个点的坐标位置,分别采用质心法和积分法计算爆破振动惯性力;考虑渗滤液对填埋体、衬垫界面物理力学参数的影响,建立填埋场沿垃圾坝背和坝底破坏时的三楔... 针对爆破振动荷载作用下填埋场稳定系数分析,建立数学坐标系确定两种形状填埋场每个点的坐标位置,分别采用质心法和积分法计算爆破振动惯性力;考虑渗滤液对填埋体、衬垫界面物理力学参数的影响,建立填埋场沿垃圾坝背和坝底破坏时的三楔体分析模型,列楔体极限平衡方程;借助MATLAB求解爆破振动荷载下任意时刻填埋场沿底部复合衬垫界面滑移的安全系数,通过算例验证楔体极限平衡方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质心法计算的安全系数时程曲线开始发生变化的时间落后于积分法,且与积分法相比,波动幅度更大,最小安全系数更小,实际安全系数应在两种方法之间。当爆源位于垃圾坝底内边缘下方区域或填埋体底部中点左右区域的下方时,安全系数最小,发生失稳的概率最大。爆破振动频率对填埋场安全系数的影响,积分法得出随着振动频率变大,安全系数总体变化趋势增大,且增加幅度逐渐减小。渗滤液水位显著影响填埋场的稳定性。研究结果对评估填埋场在隧道下穿时的稳定性、优化隧道爆破开挖设计、确保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填埋场 稳定性分析 爆破振动 极限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茨哈峡导流洞进口边坡稳定性综合评价及处置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许建军 周恒 +3 位作者 高乔裕 刘世隆 段军邦 张峰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1-238,共8页
复杂地质条件下边坡稳定性受结构面、岩体性质等因素影响明显,其准确评价对边坡施工安全至关重要。依托黄河茨哈峡导流洞进口边坡施工工程,提出了一套综合赤平投影理论、二维极限平衡法与三维极限平衡法的边坡稳定性综合评价方法。首先... 复杂地质条件下边坡稳定性受结构面、岩体性质等因素影响明显,其准确评价对边坡施工安全至关重要。依托黄河茨哈峡导流洞进口边坡施工工程,提出了一套综合赤平投影理论、二维极限平衡法与三维极限平衡法的边坡稳定性综合评价方法。首先基于赤平投影理论定性地描述了具有复杂结构面的导流洞进口边坡4#倾倒体失稳块体;随后分别采用二维极限平衡法与三维极限平衡法对施工期逐层开挖过程诱发边坡失稳风险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少开挖+强支护”的设计原则,从多方法综合评价和循环优化的角度,提出将原破碎体全部挖除的大开挖方案优化为保留部分破碎体的小开挖方案,并从安全性与经济性的角度对优化方案进行了评价。计算结果表明大开挖方案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约为1.17~1.19,小开挖方案安全系数约为1.078,大开挖方案边坡安全性高于小开挖方案;在对小开挖方案进行支护优化后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提高至1.159~1.183,边坡稳定性由临界稳定变为稳定,支护优化效果显著。综合边坡开挖安全性与经济性评价结果可见,所提“少开挖+强支护”边坡开挖方案符合相关规范安全控制标准,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与工程价值,可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 赤平投影法 极限平衡分析法 支护措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弱基底排土场变形破坏治理措施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曹兰柱 李亚雷 +2 位作者 王东 宋子岭 祁利民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3-89,共7页
针对软弱基底露天矿排土场普遍存在的变形破坏问题,结合胜利东二露天矿南排土场南帮边坡的工程实际,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给出了通过探槽及滑坡变形反分析综合确定基底赋存条件及抗剪强度指标的方法;提出了对软弱基底排土场的变形治理措施... 针对软弱基底露天矿排土场普遍存在的变形破坏问题,结合胜利东二露天矿南排土场南帮边坡的工程实际,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给出了通过探槽及滑坡变形反分析综合确定基底赋存条件及抗剪强度指标的方法;提出了对软弱基底排土场的变形治理措施;根据已有监测数据,对南帮边坡治理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实施削坡减载措施后,各地表监测点的累计位移趋于平缓,边坡治理措施效果明显,解决了胜利东二露天矿迫切的安全问题,为同样具有软弱基底的其他露天矿排土场变形及破坏治理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基底 排土场 边坡稳定性 治理措施 极限平衡法 现场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坡稳定三维分析的极限平衡方法 被引量:257
12
作者 陈祖煜 弥宏亮 汪小刚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25-529,共5页
介绍对边坡稳定分析三维极限平衡方法的一个新解法 ,它是二维Spencer法在三维条件下的扩展。该法保证了滑坡体三个方向的静力平衡 ,同时 ,还增加了一个整体力矩平衡条件 ,行界面的条间力不再假定为水平 ,条底的剪力方向也不假定为平行... 介绍对边坡稳定分析三维极限平衡方法的一个新解法 ,它是二维Spencer法在三维条件下的扩展。该法保证了滑坡体三个方向的静力平衡 ,同时 ,还增加了一个整体力矩平衡条件 ,行界面的条间力不再假定为水平 ,条底的剪力方向也不假定为平行于主滑平面。考题和工程实例说明了其可行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稳定分析 极限平衡法 三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坡稳定性的三维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32
13
作者 冯树仁 丰定祥 +1 位作者 葛修润 谷先荣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57-661,共5页
边坡稳定性评价,特别是对于具有复杂几何特征的问题,应作为三维问题来处理。文中提出了一种评价边坡稳定性的三维极限平衡方法。该方法中滑面可采用4 种类型:天然不连续面,剪切作用形成的球面,剪切作用形成的旋转椭球面和组合面... 边坡稳定性评价,特别是对于具有复杂几何特征的问题,应作为三维问题来处理。文中提出了一种评价边坡稳定性的三维极限平衡方法。该方法中滑面可采用4 种类型:天然不连续面,剪切作用形成的球面,剪切作用形成的旋转椭球面和组合面。程序使用者可结合工程经验方便地确定可能的滑面,对工程上可能的多个滑动方向进行计算。同时可考虑地下水作用、地震等因素。水库库岸滑坡区分析算例表明,该方法及SSA3D 程序适合处理三维边坡稳定性评价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 评价 三维分析 极限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参数空间变异性的边坡稳定可靠性有限元极限分析 被引量:30
14
作者 陈朝晖 雷坚 +2 位作者 黄景华 程晓辉 张志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85-993,共9页
当土性参数空间变异性较大时,极限平衡法得到的滑移面不尽合理。阐述了基于广义变分原理的有限元极限分析方法,采用混合有限元方法,构筑了线性应力三角形单元与线性速度三角形单元,结合强度折减法与线性规划算法,建立了边坡稳定安全系... 当土性参数空间变异性较大时,极限平衡法得到的滑移面不尽合理。阐述了基于广义变分原理的有限元极限分析方法,采用混合有限元方法,构筑了线性应力三角形单元与线性速度三角形单元,结合强度折减法与线性规划算法,建立了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上下限分析方法,分析了土的抗剪强度参数空间变异性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与3种典型极限平衡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FELA方法可有效搜索边坡临界滑移面,并给出安全系数的严格上下限。对于简单均质边坡,有限元极限分析与极限平衡法结果接近,极限平衡法结果大多位于极限分析的上下限内;对于空间变异性较大的边坡,有限元极限分析法可以有效搜索可能的多种临界滑移面,而极限平衡法则存在显著偏差,且往往高估滑坡风险。强度参数的空间变异性还导致边坡安全系数分布形式变化显著,仅采用安全系数无法反应这一变化。根据安全系数的分布形式,给出了土性参数设计值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极限分析 极限平衡法 空间变异性 边坡稳定 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极限理论研究 被引量:92
15
作者 吕玺琳 王浩然 黄茂松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7-62,共6页
基于村山氏极限平衡法和极限分析上限法研究了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推导了维持开挖面稳定的最小极限支护压力计算公式。类似于Terzaghi地基承载力的叠加原理,将极限支护压力表示为土体黏聚力、地表超载和土体重度三项贡献的叠加,并对... 基于村山氏极限平衡法和极限分析上限法研究了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推导了维持开挖面稳定的最小极限支护压力计算公式。类似于Terzaghi地基承载力的叠加原理,将极限支护压力表示为土体黏聚力、地表超载和土体重度三项贡献的叠加,并对各自影响系数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极限平衡法得到的黏聚力影响系数随土体内摩擦角增大而增大,随隧道埋深比增加而减小,地表超载和土体重度影响系数均随土体内摩擦角增大而减小,地表超载影响系数随隧道埋深比增加而减小,土体重度影响系数随隧道埋深比增大而增大。当内摩擦角较小时,极限分析法得到的三项系数与土体内摩擦角和隧道埋深比的关系表现出与极限平衡相同的规律,但当土体摩擦角达到一定值时,土体黏聚力和土体重度的影响系数则不再随隧道埋深比而变化,地表超载影响消失。极限分析法得到的极限支护压力及三项系数均低于极限平衡法,但更接近现有文献中的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开挖面稳定 支护压力 极限平衡 极限上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矢量和分析方法的边坡滑面搜索 被引量:40
16
作者 郭明伟 李春光 +2 位作者 葛修润 王水林 吕颖慧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75-1781,共7页
基于力是矢量这个基本概念,给出了边坡矢量和法安全系数的矢量表达式。在边坡荷载已知的情况下,运用有限元法计算得到边坡真实的应力分布状态,使用矢量和法安全系数并采用优化算法中的直接法搜索边坡的临界滑面。计算结果表明,使用矢量... 基于力是矢量这个基本概念,给出了边坡矢量和法安全系数的矢量表达式。在边坡荷载已知的情况下,运用有限元法计算得到边坡真实的应力分布状态,使用矢量和法安全系数并采用优化算法中的直接法搜索边坡的临界滑面。计算结果表明,使用矢量和分析法搜索得到的临界滑面位置与极限平衡法得到的滑面位置基本吻合,且安全系数相对误差最大为2.09%,验证了该方法在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合理性与可靠性。矢量和分析方法与基于强度储备安全系数的分析方法不同,具有明确的物理和力学意义,且不需引入过多假设,公式简洁,易于进行三维边坡稳定分析,不需进行迭代计算,可在工程实际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量和分析方法 滑面搜索 极限平衡法 边坡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jkstra算法的边坡极限平衡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3
17
作者 徐卫亚 周家文 +2 位作者 邓俊晔 石崇 张宗亮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59-1172,共14页
基于有限元计算结果,将边坡稳定性问题转化为图论中寻找最短路问题。通过引入图论中解决最短路问题的Dijkstra算法到搜索边坡最危险滑动面及其安全系数中去,对Dijkstra算法作了一定的改进,建立了一种新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基于Dijk... 基于有限元计算结果,将边坡稳定性问题转化为图论中寻找最短路问题。通过引入图论中解决最短路问题的Dijkstra算法到搜索边坡最危险滑动面及其安全系数中去,对Dijkstra算法作了一定的改进,建立了一种新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基于Dijkstra算法的极限平衡有限元方法。通过一算例对该法进行验证,计算得的安全系数和危险滑动面位置与推荐答案基本一致,说明该方法应用于边坡工程的可行性。将该方法应用于糯扎渡水电站右岸泄洪洞出口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与极限平衡法和强度折减法作了比较。研究表明,该方法计算得到的安全系数介于极限平衡法和强度折减法之间;危险滑动面位置与这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危险滑动面位置基本一致,该方法应用于复杂岩体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可行。最后,对于逆坡向发展的滑动面,以洛古水电站右岸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为实例,研究了逆坡向发展的滑动面滑动力计算方法;比较分析3DEC和该方法的计算结果,说明该方法适用于逆坡向发展的滑动面的稳定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边坡 稳定性分析 极限平衡有限元 强度折减 DIJKSTRA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力对隧道开挖面稳定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47
18
作者 高健 张义同 乔金丽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47-1553,共7页
强透水地层中隧道开挖面稳定分析是盾构掘进施工中一项关键技术。综合考虑有效支护压力和渗透力的影响,对隧道开挖面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前者基于土体稳定的极限平衡理论计算结果,后者通过数值分析方法计算稳态地下水流条件下隧道开挖面... 强透水地层中隧道开挖面稳定分析是盾构掘进施工中一项关键技术。综合考虑有效支护压力和渗透力的影响,对隧道开挖面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前者基于土体稳定的极限平衡理论计算结果,后者通过数值分析方法计算稳态地下水流条件下隧道开挖面附近水头分布推导得出。作用在隧道开挖面的支护压力由有效支护压力和渗透力共同构成。研究发现,地下水渗流对隧道开挖面稳定产生极大影响,维持开挖面稳定极限支护压力远大于无地下水渗流时的情况。理论分析结果、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结果与工程实测数据取得较好的一致,验证了本文理论与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挖面稳定 极限平衡 渗透力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边坡稳定性分析的三维极限平衡法及应用 被引量:54
19
作者 卢坤林 朱大勇 +1 位作者 甘文宁 周玉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276-2282,共7页
将离散后的条柱间作用力等效成滑面正应力,依据整个滑体的平衡条件,提出一种适用一般空间形态滑面的边坡三维极限平衡法。首先通过类比经典土压力理论和Spencer的条间力假定,提出了条柱间作用力假设模型,由典型条柱的平衡条件得到滑面... 将离散后的条柱间作用力等效成滑面正应力,依据整个滑体的平衡条件,提出一种适用一般空间形态滑面的边坡三维极限平衡法。首先通过类比经典土压力理论和Spencer的条间力假定,提出了条柱间作用力假设模型,由典型条柱的平衡条件得到滑面正应力的分布函数(含3个待定参数),再根据整个滑体的4个主要平衡条件建立平衡方程,采用数值方法和解析法求解平衡方程组获得三维安全系数。算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结果与已有方法相印证,其精度与严格三维极限平衡法相当,适用于任意空间滑面形态。最后,应用该方法初步评价金坪子II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取得较理想的效果。该方法理论严谨,结果可靠,计算过程简单且易于编程,可在边坡工程设计及滑坡治理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极限平衡 三维稳定性 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4
20
作者 高玉峰 王迪 张飞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6-464,共9页
回顾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3种主要方法(极限平衡法、极限分析法、数值分析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发现:(a)传统的极限平衡法和极限分析法在20世纪得到了快速发展;(b)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与数值方法的进步,数值分析法的优势越发显著... 回顾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3种主要方法(极限平衡法、极限分析法、数值分析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发现:(a)传统的极限平衡法和极限分析法在20世纪得到了快速发展;(b)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与数值方法的进步,数值分析法的优势越发显著,受到大家的认可与推崇;(c)尽管已有的三维分析方法被不断地改进与完善,但是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在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已有的三维土质边坡分析方法研究存在的困难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三维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和近些年的发展趋势,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质边坡 稳定性分析 三维分析 极限平衡法 极限分析法 数值分析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