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海藻糖-6-磷酸磷酸酶基因GmTPP的鉴定及其在生长发育和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欧晋稳 张古文 +6 位作者 冯志娟 王斌 卜远鹏 徐钰 茹磊 刘娜 龚亚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31-2041,共11页
海藻糖在植物代谢、生长发育和抗逆性中起着重要作用。海藻糖-6-磷酸磷酸酶(TPP)基因对海藻糖的生物合成至关重要。大豆是重要豆类作物,种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油脂,其TPP基因家族少有报道。为分析TPP基因在大豆中的结构和功能,利用生... 海藻糖在植物代谢、生长发育和抗逆性中起着重要作用。海藻糖-6-磷酸磷酸酶(TPP)基因对海藻糖的生物合成至关重要。大豆是重要豆类作物,种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油脂,其TPP基因家族少有报道。为分析TPP基因在大豆中的结构和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大豆全基因组中筛选得到15个GmTPP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15个GmTPP可分为3个亚家族,每个GmTPP含有9~11个内含子,同一亚家族的GmTPP基因的内含子数目相同。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GmTPP基因参与植物激素和环境胁迫反应。此外,还利用转录组数据研究这些GmTPP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以及对不同的非生物胁迫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GmTPP在大豆各个组织器官中均有特定的表达模式,在盐胁迫、干旱胁迫处理下表达不同。该研究不仅为揭示GmTPP基因家族在大豆海藻糖调控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也为利用TPP基因家族提高大豆抗逆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糖-6-磷酸磷酸酶基因GmTPP 大豆 非生物胁迫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DUSP6预警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宝珠 刘俊芬 +5 位作者 韩小丽 李雅琪 田晓敏 靳鑫 卫志锋 刘圣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9-366,共8页
目的:不良心血管事件是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探究预警腹膜透析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指标对于其预后判断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评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双特异性磷酸酶6(dual-specificity phosphatase6,DUSP6)预警糖尿病肾病... 目的:不良心血管事件是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探究预警腹膜透析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指标对于其预后判断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评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双特异性磷酸酶6(dual-specificity phosphatase6,DUSP6)预警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至9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12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DUSP6水平。根据中位DUSP6水平将患者分为DUSP6高水平组和DUSP6低水平组。比较2组体重指数、血清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和透析时长等的差异。用Pearson、Spearman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DUSP6的相关因素。随访了解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分析患者腹膜透析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截至末次随访,33例(26.61%)患者发生了至少1次不良心血管事件。DUSP6高水平组的体重指数、透析时长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DUSP6低水平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DUSP6低水平组(均P<0.05)。DUSP6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271,P=0.002),与透析时长(r_s=0.406,P<0.001)和超敏C反应蛋白(r_s=0.367,P<0.001)均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透析时长和超敏C反应蛋白均与DUSP6独立相关(均P<0.05)。DUSP6高水平组的累积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低水平组(46.67%vs 7.81%,P<0.001)。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膜透析患者低水平血清白蛋白(HR=0.836,95%CI 0.778~0.899)、高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R=1.409,95%CI 1.208~1.644)和高水平DUSP6(HR=6.631,95%CI 2.352~18.693)是腹膜透析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透析时长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DUSP6独立相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DUSP6水平高提示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腹膜透析 不良心血管事件 双特异性磷酸酶6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对2型糖尿病中国地鼠肝脏葡萄糖激酶、葡萄糖-6-磷酸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栩晗 李国生 +4 位作者 朱华 黄澜 刘亚莉 马春梅 秦川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9-13,共5页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2型糖尿病中国地鼠肝脏葡萄糖激酶(GcK)、葡萄糖-6-磷酸酶(G6P)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小檗碱影响糖代谢的分子机制。方法以高脂高热量饲料喂养结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制...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2型糖尿病中国地鼠肝脏葡萄糖激酶(GcK)、葡萄糖-6-磷酸酶(G6P)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小檗碱影响糖代谢的分子机制。方法以高脂高热量饲料喂养结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制作2型糖尿病中国地鼠模型,成模后随机分成模型组、小檗碱组、二甲双胍组,各药干预9周。同时设立对照组。观察小檗碱疗效及对肝脏GcK、G6P、PEPCK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小檗碱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血脂,增高肝脏GcK的mRNA表达,降低肝脏G6P、PEPCK mRNA的表达。结论小檗碱降低2型糖尿病血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肝脏GcK mRNA的表达和降低G6P、PEPCK mR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 小檗碱 葡萄糖激酶 葡萄糖-6-磷酸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色补血草海藻糖-6-磷酸磷酸酯酶基因的克隆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马辉 刘桂丰 +2 位作者 徐晨曦 王玉成 杨传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7,共4页
以二色补血草叶片组织为材料构建了cDNA文库,文库的初始滴度为2.0×106pfu,重组率为95%,平均插入片段为0.8 kb,扩增后文库的滴度为4.0×109pfu.mL-1。通过随机测序从文库中获得的海藻糖-6-磷酸磷酸酯酶(trehalose-6-phosphate p... 以二色补血草叶片组织为材料构建了cDNA文库,文库的初始滴度为2.0×106pfu,重组率为95%,平均插入片段为0.8 kb,扩增后文库的滴度为4.0×109pfu.mL-1。通过随机测序从文库中获得的海藻糖-6-磷酸磷酸酯酶(trehalose-6-phosphate phosphatase,TPP)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该序列长1 986 bp,其中5’非翻译区163 bp,3’非翻译区680 bp,开放读码框长1 143 bp,编码380个氨基酸,蛋白分子质量为42KD,理论等电点为6.68。海藻糖-6-磷酸磷酸酯酶在海藻糖合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该基因的克隆为研究海藻糖在二色补血草中的合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色补血草 CDNA文库 海藻糖-6-磷酸磷酸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葡萄糖-6-磷酸酶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4
5
作者 吴加华 周嘉强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2-356,共5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基因表达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稳定表达G6Pase的鼠肝细胞瘤H4ⅡE M1.3细胞,一组细胞分别给予二甲双胍0.1~5.0mmol·L-1孵育16h;另一组细胞先加入化合物C 20μmol·L-1,Bay11-7...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基因表达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稳定表达G6Pase的鼠肝细胞瘤H4ⅡE M1.3细胞,一组细胞分别给予二甲双胍0.1~5.0mmol·L-1孵育16h;另一组细胞先加入化合物C 20μmol·L-1,Bay11-7085 5μmol·L-1或雷帕霉素25nmol·L-1作用30min后,再加入二甲双胍2mmol·L-1共育16h,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方法测定G6Pase基因表达水平;细胞加入化合物C 20μmol·L-1作用30min后,再分别加入二甲双胍2mmol·L-1、5-氨基-4-甲酰胺咪唑核糖核苷酸(AICAR)1mmol·L-1孵育15min,Western印迹法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细胞加入二甲双胍2mmol·L-1和胰岛素1μmol·L-1作用15min,Western印迹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二甲双胍0.5,1,2和5 mmol·L-1作用16h可以显著抑制G6Pase基因表达(P<0.05,P<0.01),二甲双胍0.5和5mmol·L-1时,分别抑制G6Pase基因表达26%(P<0.05)和85%(P<0.01)。AMPK抑制剂化合物C可部分逆转二甲双胍的抑制作用(P<0.05);二甲双胍可诱导AMPK磷酸化,与AICAR作用相似,但这一作用可被化合物C抑制。结论二甲双胍抑制G6Pase基因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有关,而可能与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及核因子-κB(NF-κB)介导的通路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葡萄糖-6-磷酸酶 蛋白激酶类 分子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成纤维细胞饲养层的制备及C57BL/6小鼠胚胎干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小梅 方廖琼 王智彪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81-1085,I0011,I0012,共7页
目的:制备小鼠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并建立C57BL/6小鼠胚胎干细胞(ESC)系,为进一步建立人ESC系提供依据。方法:取妊娠12.5~14.5d的胎鼠,组织消化法分离培养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收集C57BL/6小鼠3.5d的囊胚培养于小鼠制作的饲养层上;分... 目的:制备小鼠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并建立C57BL/6小鼠胚胎干细胞(ESC)系,为进一步建立人ESC系提供依据。方法:取妊娠12.5~14.5d的胎鼠,组织消化法分离培养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收集C57BL/6小鼠3.5d的囊胚培养于小鼠制作的饲养层上;分离内细胞团(ICM),扩增传代40代以上。观察ESC集落的生长情况。采用碱性磷酸酶(AKP)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早期胚胎特异性表面抗原(SSEA-1)、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染色和体内分化实验对ESC集落进行鉴定。结果:分离培养后得到的ESC可稳定传代至40代以上,且均呈集落样生长。经AKP、SSEA-1和OCT-4染色后ESC均呈红褐色阳性表达,接种于裸鼠均可形成畸胎瘤;HE染色,有3个胚层组织成分。结论:成功建立了C57BL/6小鼠ESC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成纤维细胞 C57BL 6小鼠 胚胎干细胞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6803和PPP6R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甲基化状态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沈素朋 徐凤楼 +4 位作者 刘江惠 卢帆 梁佳 郭炜 董稚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72-978,共7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6803(mi R-6803)及其宿主基因蛋白磷酸酶6调节亚单位1(protein phosphatase 6 regulation subunit 1,PPP6R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和PPP6R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在ESCC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2... 目的:探讨微小RNA-6803(mi R-6803)及其宿主基因蛋白磷酸酶6调节亚单位1(protein phosphatase 6 regulation subunit 1,PPP6R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和PPP6R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在ESCC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2013年至2014年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生物标本库的72例ESCC手术患者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 R-6803和PPP6R1在ES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和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 C)处理前后的ESCC细胞株TE1、TE13、Eca109、T.TN、Kyse170中的表达水平。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ESCC细胞系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PPP6R1的甲基化状态,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ESCC组织中mi R-6803和PPP6R1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0.318±0.156,0.408±0.177 vs 1.000±0.001,均P<0.05),mi R-6803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及TNM分期密切相关(均P<0.05);PPP6R1表达水平与TNM分期和组织学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均P<0.05)。ESCC组织中mi R-6803和PPP6R1基因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ESCC组织中PPP6R1的启动子区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56.94%vs 36.11%,P<0.05),并与TNM分期和组织学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均P<0.05),mi R-6803和PPP6R1基因的低表达与PPP6R1启动子区甲基化明显相关(P<0.05)。经5-Aza-d C处理后,5种ESCC细胞中mi R-6803和PPP6R1的表达均升高,并且TE1、TE13、Kyse170细胞中PPP6R1基因甲基化程度降低,非甲基化程度增加,其余2种细胞中PPP6R1基因均表现为非甲基化状态。结论:mi R-6803及其宿主基因PPP6R1的低表达可能与ES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是mi R-6803和PPP6R1表达沉默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微小RNA-6803 蛋白磷酸酶6调节亚单位1(PPP6R1)基因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蟾蜍毒素对H22荷瘤小鼠肝癌细胞Mg^(2+)-ATP酶、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明芳 王哲 +2 位作者 魏龙春 侯科佐 刘云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31-833,837,共4页
目的探讨醇溶性蟾蜍毒素对H22荷瘤小鼠肝癌细胞Mg2+-ATP酶(Mg2+-ATPase)、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用乙醇溶解蟾蜍分泌物原浆,采用减压蒸馏等方法进一步部分分离纯化,获得醇溶性的蟾蜍毒素混合物(EET),将其作用于H22... 目的探讨醇溶性蟾蜍毒素对H22荷瘤小鼠肝癌细胞Mg2+-ATP酶(Mg2+-ATPase)、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用乙醇溶解蟾蜍分泌物原浆,采用减压蒸馏等方法进一步部分分离纯化,获得醇溶性的蟾蜍毒素混合物(EET),将其作用于H22荷瘤小鼠模型,计算肿瘤抑制率,应用酶化学染色法观察H22肝癌细胞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蟾蜍毒素组和氟尿嘧啶组的肿瘤抑制率分别是32.0%和34.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Mg2+-ATPase、G-6-Pase反应颗粒变小,数量减少,密度变低,提示酶活性明显下降。结论蟾蜍毒素可降低H22荷瘤小鼠肝癌细胞质膜标志酶Mg2+-ATPase及内质网标志酶G-6-Pase的活性,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蟾蜍毒素 H22肝癌 小鼠 动物模型 Mg2+-ATP酶 葡萄糖-6-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PN6基因对人食管鳞状细胞癌Eca109和Yes-2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磊 杨柳 +2 位作者 牛云峰 梁佳 沈素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3-279,共7页
目的:探讨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6(non-receptor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6,PTPN6)基因在不同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对Eca109、Yes-2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qPCR法检测不同食管鳞癌细胞株(TE1、Eca109... 目的:探讨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6(non-receptor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6,PTPN6)基因在不同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对Eca109、Yes-2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qPCR法检测不同食管鳞癌细胞株(TE1、Eca109、Kyse150、Kyse170、Yes-2)中PTPN6 m RNA的表达水平,以pcDNA3.1-PTPN6质粒分别瞬时转染食管鳞癌细胞株Eca109和Yes-2,应用qPCR和Wb法检测PTPN6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应用MTS、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法检测过表达PTPN6基因对食管鳞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PTPN6基因在5种食管鳞癌细胞侏中表达均明显下调(均P<0.05)。与转染空载体的对照组相比,经pcDNA3.1-PTPN6转染后,Eca109和Yes-2细胞均高水平表达PTPN6(P<0.05或P<0.01);过表达PTPN6基因后,Eca109和Yes-2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被抑制(均P<0.05)。结论:PTPN6基因高表达能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其可能是影响食管鳞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6基因 ECA109细胞 Yes-2细胞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拉鲁肽对糖尿病小鼠肝糖异生关键酶PEPCK及G6pase的表达影响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5
10
作者 杜国慧 刘博伟 +2 位作者 尹福在 齐曦明 范冬梅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8-102,共5页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糖尿病小鼠肝糖异生关键酶葡萄糖-6-磷酸(G-6-Pase)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K)的表达影响及机制探讨。方法动物实验设计分3组:正常对照组(雄性C57小鼠,n=5),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雄性KK-Ay糖尿病小鼠,n...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糖尿病小鼠肝糖异生关键酶葡萄糖-6-磷酸(G-6-Pase)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K)的表达影响及机制探讨。方法动物实验设计分3组:正常对照组(雄性C57小鼠,n=5),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雄性KK-Ay糖尿病小鼠,n=5),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利拉鲁肽干预组(雄性KK-Ay糖尿病+药物干预小鼠,n=5),腹腔注射利拉鲁肽。3组小鼠均在在相同的饲养环境下饲养。干预8周,检测小鼠的血糖,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FOXO1,隐花色素1(cryptochrome 1,CRY1),E3泛素蛋白酶DDB1,糖异生关键酶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K)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利拉鲁肽干预组血糖显著下降;利拉鲁肽干预后糖尿病小鼠肝DDB1,FOXO1,G6Pase与PEPCK的表达减少,而隐花色素1(cryptochrome 1,CRY1)的表达增加。结论利拉鲁肽可以下调糖尿病小鼠肝糖异生关键酶G6Pase及PEPCK的表达,其作用可能与下调E3泛素蛋白酶DDB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拉鲁肽 E3泛素蛋白酶DDB1 FOXO1 葡萄糖-6-磷酸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含葡萄糖-6-磷酸酶新突变的复合杂合突变致华人糖原累积症Ia型的遗传特点 被引量:2
11
作者 黎婧怡 许莉军 +5 位作者 姜艳 邱正庆 姚凤霞 李文慧 肖新华 邢小平 《协和医学杂志》 2016年第4期264-268,共5页
目的探讨1例糖原累积症Ia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type Ia,GSD I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遗传机制。方法详细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提取患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DNA,进行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亚基(glucose-... 目的探讨1例糖原累积症Ia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type Ia,GSD I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遗传机制。方法详细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提取患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DNA,进行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亚基(glucose-6-phosphatase catalytic subunit,G6PC)基因5个外显子测序,对新突变进行蛋白功能预测。结果患者为27岁男性,有低血糖、高乳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和高脂血症的典型临床表现,肝穿刺活检支持GSD Ia。患者G6PC基因第2个外显子检测到c.248G>A(p.R83H)错义突变,第5个外显子检测到c.674T>C(p.L225P)错义突变,患者父亲和母亲分别是携带c.674T>C(p.L225P)及c.248G>A(p.R83H)突变的杂合子。采用Polyphen 2和SIFT软件对新发现的c.674T>C(p.L225P)突变蛋白功能进行预测,提示为致病突变,可能损害葡萄糖-6-磷酸酶蛋白功能。结论 G6PC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是本例GSD Ia患者的致病基础,发现G6PC基因新的致病突变,拓宽了华人GSD Ia的致病基因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累积症 葡萄糖-6-磷酸酶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p1、PCT和IL-6对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艳华 赵玲 +2 位作者 杨志芬 王胜普 张惠欣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7-132,共6页
目的:探讨磷酸酶Wip1、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介素(IL)-6对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合并绒毛膜羊膜炎(C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东院产科PPROM患者58例作为PPROM组,PPROM合并CS患者43例作为PPRO... 目的:探讨磷酸酶Wip1、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介素(IL)-6对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合并绒毛膜羊膜炎(C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东院产科PPROM患者58例作为PPROM组,PPROM合并CS患者43例作为PPROM/CS组,正常妊娠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实验室检查分析患者血液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C反应蛋白(CRP)、PCT、IL-6、IL-8、IL-10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单核细胞Wip1(PBMC Wip1)表达水平;PPROM/CS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BMC Wip1表达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ROC曲线分析检测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3组血常规和血生化分析指标比较结果显示,与对照组、PPROM组比较,PPROM/CS组患者WBC、NEU、PCT、IL-6及IL-8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CRP和IL-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PPROM组的PBMC Wip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P>0.05),与PPROM/CS组比较显著降低(t=3.49,P<0.01);与PPROM组相比,PPROM/CS组PBMC Wip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4.01,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T、IL-6升高和Wip1降低是影响PPROM/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Wip1与IL-6(r=-0.3237,P=0.034)和PCT(r=-0.4249,P=0.005)呈负相关。Wip1、血清IL-6及血清PCT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87、0.8551、0.8210(P<0.01);当PBMC Wip1、血清IL-6及血清PCT的阈值为6.68 MFI、8.56 ng/L、0.10μg/L时约登指数最大,为最佳检测临界点。Wip1、IL-6及PCT联合应用的AUC为0.9655,灵敏度为90.70%,特异度94.83%,高于Wip1、IL-6和PCT的单项指标(P<0.001)。结论:Wip1可能是PPROM/CS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Wip1、PCT、IL-6与PPROM合并CS有关,而Wip1的表达与负性调控PCT和IL-6水平相关,三者均对PPROM合并CS具有一定的早期诊断价值,而三者联合检测对PPROM/CS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酶Wip1 未足月胎膜早破 绒毛膜羊膜炎 白介素-6 降钙素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特异性磷酸酶6在卵巢浆液性上皮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平平 倪莎 周欣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67-1070,共4页
目的探讨双特异性磷酸酶6(DUSP6)在卵巢浆液性上皮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DUSP6在不同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DUSP6在卵巢浆液性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卵... 目的探讨双特异性磷酸酶6(DUSP6)在卵巢浆液性上皮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DUSP6在不同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DUSP6在卵巢浆液性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卵巢良性及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均P<0.001)。DUSP6在卵巢浆液性癌中的表达CA125≤900 U/mL组低于CA125>900 U/mL组(P<0.05);DUSP6在卵巢浆液性癌中的表达腹水≤500 mL组低于腹水>500 mL组(P<0.05)。结论 DUSP6表达与卵巢浆液性癌的发生相关,并且可能参与了卵巢浆液性癌的盆腹腔转移过程,可能成为卵巢浆液性癌早期诊断及阻断盆腹腔转移的新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特异性磷酸酶6 卵巢浆液性癌 腹水 CA1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USP6通过负向调控ERK1/2通路抑制IBV的增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欢 丁铲 +1 位作者 刘定祥 廖瑛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16,共7页
为了阐明ERK(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1/2通路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复制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双特异性磷酸酶6(dual specificity phosphatase 6,DUSP6)对ERK的反馈性负向调控在IB... 为了阐明ERK(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1/2通路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复制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双特异性磷酸酶6(dual specificity phosphatase 6,DUSP6)对ERK的反馈性负向调控在IBV复制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Western blot、Northern blot检测发现:IBV感染Vero和H1299细胞可导致ERK1/2的磷酸化水平和DUSP6表达均上调;利用MEK1/2特异性抑制剂U0126处理病毒感染的细胞后,可明显下调ERK1/2的磷酸化,同时抑制病毒的增殖;利用DUSP6的特异性抑制剂BCI抑制DUSP6的活性或者用siRNA阻断DUSP6的表达后,再感染IBV,发现ERK1/2的磷酸化水平增高,病毒蛋白的表达上调。综上,推测IBV感染细胞激活ERK1/2信号通路,有助于病毒的复制,同时,细胞通过诱导表达DUSP6,负向调控ERK1/2的磷酸化水平,抑制病毒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ERK1/2通路 双特异性磷酸酶6 病毒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在人牙周膜细胞迁移及成骨分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胜男 安娜 +2 位作者 欧阳翔英 刘颖君 王雪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探讨AXL受体酪氨酸激酶配体——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growth arrest-specific protein 6,Gas6)在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迁移及成骨诱导液培养下成骨分化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在对hPDLCs进行体外培... 目的:探讨AXL受体酪氨酸激酶配体——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growth arrest-specific protein 6,Gas6)在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迁移及成骨诱导液培养下成骨分化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在对hPDLCs进行体外培养的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外源性人重组Gas6(recombinant human Gas6,rhGas6),通过细胞增殖实验(CCK-8)检测rhGas6对hPDLCs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细胞迁移实验(Transwell)检测rhGas6对hPDLCs迁移的影响。用小干扰RNA(siRNA)下调hPDLCs中Gas6基因表达,然后进行成骨诱导,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基因表达变化,用ALP染色检测其对矿化结节形成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rhGas6对24、48、72 h的hPDLCs增殖的影响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后24 h,800μg/L rhGas6组愈合面积百分比(31.06%±13.70%)大于对照组(21.79%±9.5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迁移实验中,24 h后800μg/L rhGas6组迁移细胞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加入rhGas6并成骨诱导后,800μg/L组Runx2、ALP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1.60±0.30 vs.0.91±0.10,2.81±0.61 vs.0.86±0.12,P<0.01)。敲低Gas6后,ALP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0.39±0.07 vs.0.92±0.14,P<0.01),Runx2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成骨诱导7 d后Gas6敲低组矿化结节形成显著少于对照组(0.25±0.04 vs.1.00±0.11,P<0.001),14 d后Gas6敲低组矿化结节形成少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6±0.04 vs.1.00±0.16,P>0.05)。结论:下调Gas6基因后成骨诱导早期的矿化结节形成减少,ALP表达减少,加入rhGas6后Runx2、ALP表达增多,细胞迁移数量增多,提示Gas6在牙周膜细胞迁移及成骨分化中可能存在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韧带 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 细胞分化 骨生成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USP6在TGF-β2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间质转分化及细胞外基质合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齐甜甜 王晓宇 +2 位作者 王鑫 冯辉 马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13-717,共5页
目的探讨双特异性磷酸酶6(dual-specificity phosphatase 6,DUSP6)在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2,TGF-β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s,HLECs)上皮间质转分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 目的探讨双特异性磷酸酶6(dual-specificity phosphatase 6,DUSP6)在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2,TGF-β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s,HLECs)上皮间质转分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的调控作用。方法用10μg/L TGF-β2处理晶状体上皮B3(HLE-B3)细胞株不同时间(0、12、24、48 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DUSP6、EMT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以及ECM主要成分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表达。构建DUSP6过表达载体并转染HLE-B3细胞株后,加10μg/L TGF-β2处理24 h,分为3组:TGF-β2组、空载体(empty vector,EV)+TGF-β2组、DUSP6+TGF-β2组。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DUSP6过表达对α-SMA、Fn表达的影响,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用于评估DUSP6过表达对细胞迁移的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μg/L TGF-β2处理24 h时DUSP6 mRNA及蛋白表达均减少(P<0.05)。与EV+TGF-β2组相比,DUSP6+TGF-β2组抑制了α-SMA和Fn的表达与细胞迁移(P<0.05)。结论DUSP6能够抑制TGF-β2引起的晶状体上皮细胞EMT及ECM合成,靶向DUSP6可能为后发性白内障提供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特异性磷酸酶6 晶状体上皮细胞 平滑肌肌动蛋白 纤维连接蛋白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OsPP6C基因的克隆、过表达载体构建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17
作者 王青云 王润青 +7 位作者 方聪燕 侯佩 苏亮 李建平 宋梅芳 杨建平 李雪梅 吴大付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65,共7页
为克隆水稻蛋白磷酸酶6(PP6)催化亚基基因OsPP6C,并构建该基因的过表达载体以及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RT-PCR技术从水稻中花11叶片cDNA中扩增OsPP6C基因全长,并构建与GUS融合的pBI121-OsPP6CGUS表达载体。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Os... 为克隆水稻蛋白磷酸酶6(PP6)催化亚基基因OsPP6C,并构建该基因的过表达载体以及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RT-PCR技术从水稻中花11叶片cDNA中扩增OsPP6C基因全长,并构建与GUS融合的pBI121-OsPP6CGUS表达载体。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OsPP6C蛋白的理化性质、与拟南芥AtPP6C(即AtFyPP)之间的同源性以及不同物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此外,对OsPP6C基因的启动子进行了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转录序列包含一个912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03个氨基酸残基,蛋白的分子量约为3.47 kDa,等电点为5.13;具有疏水性,但不存在信号肽,属于非分泌型蛋白。OsPP6C与拟南芥AtFyPP1和AtFyPP3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3.73%和93.40%,系统进化树显示OsPP6C与小麦TaPP6C的亲缘关系最近,而与其他物种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对该基因启动子中含有的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该启动子中除TATA盒和CAAT盒外,还含有多种参与光应答、激素(ABA、乙烯、生长素、MeJA和赤霉素等)应答以及低温、热激和干旱等非生物胁迫因子应答的调控元件。为进一步研究水稻OsPP6C基因的表达特性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蛋白磷酸酶6 过表达载体构建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5-5p靶向双特异性磷酸酶6对人子宫内膜癌增殖、迁移、侵袭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门颖超 张蕾 艾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1-66,共6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145-5p(miR-145-5p)靶向双特异性磷酸酶6(DUSP6)对于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与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分为A组(未转染组)、B组(mimic NC组)、C组(mimic组)、D组(inhibitor NC... 目的探讨微小RNA-145-5p(miR-145-5p)靶向双特异性磷酸酶6(DUSP6)对于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与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分为A组(未转染组)、B组(mimic NC组)、C组(mimic组)、D组(inhibitor NC组)、E组(inhibitor组),采用脂质体(Lipo 2000)细胞转染法转染。利用RT-PCR技术验证miR-145-5p的表达;过表达或抑制表达miR-145-5p对Ishikawa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影响将运用MTT、伤口愈合、Transwell及凋亡实验检测;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45-5p的潜在靶基因;运用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转染后下游靶基因DUSP6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转染后48、72、96 h,C组比B组细胞增殖能力下降,E组比D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后24、48 h,C组比B组细胞迁移能力降低,E组比D组细胞迁移能力增强(P<0.05)。转染48 h后,C组比B组侵袭能力下降,E组比D组侵袭能力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48 h后,A组、B组、C组、D组、E组凋亡率分别为(0.66±0.05)%、(0.60±0.03)%、(17.74±1.02)%、(0.72±0.04)%、(0.31±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生物信息学在线软件预测DUSP6是miR-145-5p的潜在靶基因。转染48 h后,DUSP6 mRNA在A组、B组、C组、D组、E组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9、1.09±0.08、0.47±0.04、1.03±0.05、4.62±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29±0.03、0.28±0.04、0.16±0.03、0.32±0.05、0.7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145-5p过表达后能够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并且促进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负向调节DUSP6的表达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5-5p 子宫内膜癌 双特异性磷酸酶6 增殖 侵袭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氏疟原虫蛋白磷酸酶6免疫血清的传播阻断效果分析
19
作者 杨慧琳 周丹 +2 位作者 于园超 朱晓彤 崔立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33-1436,1440,共5页
目的:探讨约氏疟原虫蛋白磷酸酶6(PyPPM6)作为传播阻断疫苗候选抗原的可行性。方法:PCR扩增PyPPM6蛋白功能区(359-644 aa),克隆入pET32a(+)载体。IPTG诱导PyPPM6重组蛋白表达,免疫小鼠后收集抗-PyPPM6免疫血清。ELISA和Western Blot检... 目的:探讨约氏疟原虫蛋白磷酸酶6(PyPPM6)作为传播阻断疫苗候选抗原的可行性。方法:PCR扩增PyPPM6蛋白功能区(359-644 aa),克隆入pET32a(+)载体。IPTG诱导PyPPM6重组蛋白表达,免疫小鼠后收集抗-PyPPM6免疫血清。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血清中抗体效价和特异性。体外实验观察免疫血清对配子体出丝、动合子形成和转化率及囊合子形成的影响。结果:成功表达PyPPM6重组蛋白;抗-PyPPM6免疫血清抗体滴度为1∶64000;与对照组相比,抗-PyPPM6免疫血清可使配子体出丝减少78.8%,动合子减少78.7%,动合子转化率降低55.1%,蚊胃内卵囊减少40.4%。结论:PyPPM6蛋白具有较强免疫原性。抗-PyPPM6免疫血清具有良好的传播阻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氏疟原虫 蛋白磷酸酶6 传播阻断 有性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F-6、IRAK-1和NALP3炎症因子失调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体内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谢敏 范晓利 +1 位作者 赵一璟 王昆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925-931,937,共8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白介素1受体关联激酶-1(IRAK-1)、嗜中性白细胞碱性磷酸酶-3(NALP3)等3种炎症因子失调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体内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5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急性发作期患者47例,缓...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白介素1受体关联激酶-1(IRAK-1)、嗜中性白细胞碱性磷酸酶-3(NALP3)等3种炎症因子失调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体内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5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急性发作期患者47例,缓解期患者58例,即A、B组)进行回顾性实验,同时选健康志愿者61例进行对照,即C组,3组纳入时间均为2017年5月~2018年5月,所有受试者TRAF-6、IRAK-1和NALP3检测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发法(RT-PCR)完成,并比较这3种炎性因子与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性。结果:(1)A、B组治疗后的ESR、BUA及总补体均高于C组,其中A组上述3项指标均高于B组(P<0.05),而CRP均低于C组,且A组上述两项指标均低于B组(P<0.05)。(2)A、B组治疗前TRAF-6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低于C组(P<0.05);A、B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均有所提升,但A组依旧低于B组(P<0.05),且A组提升幅度同样低于C组(P<0.05),而B组提升幅度较C组无明显差异(P<0.05)。(3)A、B组治疗前的IRAK-1mRNA相对表达量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低于C组(P<0.05),A、B组治疗后的IRAK-1mRNA相对表达量均有所提升,A组明显低于C组(P<0.05),B组较C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4)A、B组治疗前的NALP-3 mRNA相对表达量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且高于C组(P<0.05);A组治疗后的NALP-3 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均不明显(P<0.05),而B组治疗后则明显下降,与A、C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5)TRAF-6与ESR、CRP及总补体均无相关性(P>0.05);IRAK-1与CRP、BUA及总补体呈负相关(P<0.05);NALP-3与ESR、CRP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患病过程中,TRAF-6、IRAK-1及NALP-3均呈异常表达状态,是促进患者病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重要参与者,应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 炎症因子失调 泛素连接酶 白介素1受体关联激酶-1 嗜中性白细胞碱性磷酸酶-3 痛风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