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rameters optimization in deepwater dual-gradient drilling based on downhole separ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WANG Jiangshuai LI Jun +2 位作者 LIU Gonghui HUANG Tao YANG Hongwei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4期819-825,共7页
To ensure safe drilling with narrow pressure margins in deepwater, a new deepwater dual-gradient drilling method based on downhole separation was designed. A laboratory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verify the effective... To ensure safe drilling with narrow pressure margins in deepwater, a new deepwater dual-gradient drilling method based on downhole separation was designed. A laboratory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downhole separation and the feasibility of realizing dual-gradient in wellbore. The calculation of dynamic wellbore pressure during drilling was conducted. Then, an optimization model for drilling parameters was established for this drilling method, including separator position, separation efficiency, injection volume fraction, density of drilling fluid, wellhead back pressure and displacement. The optimization of drilling parameters under different control parameters and different narrow safe pressure margins is analyzed by case study. The optimiz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wellbore pressure profile can be optimized to adapt to the narrow pressure margins and achieve greater drilling depth. By using the optimization model, a smaller bottom-hole pressure difference can be obtained, which can increase the rate of penetration(ROP) and protect reservoirs. The dynamic wellbore pressure has been kept within safe pressure margins during optimization process, effectively avoiding the complicated underground situations caused by improper wellbore pres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rrow pressure MARGINS DEEPWATER dual-gradient drilling drilling parameters optimization model maximum drilling dep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situ pressure-preserved coring for deep exploration:Insight into the rotation behavior of the valve cover of a pressure controller 被引量:3
2
作者 Da Guo He-Ping Xie +9 位作者 Ling Chen Zhong-Ya Zhou He-Ping Lu Lin Dai Ding-Ming Wang Tian-Yu Wang Ju Li Zhi-Qiang He Yun-Qi Hu Ming-Zhong Gao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4期2386-2398,共13页
In-situ pressure-preserved coring(IPP-Coring)is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reliable and efficient metho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scale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During IPP-Coring,because the rotation behavior of t... In-situ pressure-preserved coring(IPP-Coring)is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reliable and efficient metho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scale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During IPP-Coring,because the rotation behavior of the pressure controller valve cover in different medium environments is unclear,interference between the valve cover and inner pipe may occur and negatively affect the IPP-Coring success rate.To address this issue,we conducted a series of indoor experiments employing a high-speed camera to gain greater insights into the valve cover rotation behavior in different medium environments,e.g.,air,water,and simulated drilling fluid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variation in the valve cover rotation angle in the air and fluid environments can be described by a one-phase exponential decay function with a constant time parameter and by biphasic dose response function,respectively.The rotation behavior in the fluid environments exhibited distinct elastic and gravitational acceleration zones.In the fluid environments,the density clearly impacted the valve cover closing time and rotation behavior,whereas the effect of viscosity was very slight.This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negligible influence of the fluid viscosity on the drag coefficient found in this study;meanwhile,the density can increase the buoyancy and the time period during which the valve cover experienced a high drag coefficient.Considering these results,control schemes for the valve cover rotation behavior during IPP-Coring were proposed for different layers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which the different drilling fluids should be used,e.g.,the use of a high-density valve cover in high-pore pressure lay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itu coring pressure coring pressure controller Rotation behavior drilling flu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瓦斯高效抽采技术应用研究
3
作者 赵宇 《凿岩机械气动工具》 2025年第3期113-115,共3页
为解决煤矿井下瓦斯抽采效率普遍偏低的问题,文章从优化钻孔参数、控制抽采负压和选择封孔材料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基于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确定最优钻孔间距应控制在15~20 m,抽采负压宜维持在15~18 kPa,并提出采用改性树脂... 为解决煤矿井下瓦斯抽采效率普遍偏低的问题,文章从优化钻孔参数、控制抽采负压和选择封孔材料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基于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确定最优钻孔间距应控制在15~20 m,抽采负压宜维持在15~18 kPa,并提出采用改性树脂基封孔材料。研究表明,采用优化后的技术方案,预计可使瓦斯抽采浓度提高30%以上,单位时间抽采量提升25%左右,对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安全 瓦斯抽采 钻孔参数 负压控制 封孔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防冲钻孔机器人全自主钻进系统关键技术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忠宾 司垒 +6 位作者 魏东 戴剑博 顾进恒 邹筱瑜 张聪 闫海峰 谭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0-1258,共19页
针对高地应力矿井钻孔卸压作业智能化程度低的技术难题,总结分析了国内外钻孔卸压技术和装备的研究现状,指出研发高性能、高可靠、高效率的防冲钻孔机器人全自主钻进系统是破解冲击地压防治难题的重要发展方向。为此,凝练了影响钻进系... 针对高地应力矿井钻孔卸压作业智能化程度低的技术难题,总结分析了国内外钻孔卸压技术和装备的研究现状,指出研发高性能、高可靠、高效率的防冲钻孔机器人全自主钻进系统是破解冲击地压防治难题的重要发展方向。为此,凝练了影响钻进系统性能的“孔位精准识别、钻具姿态精确感知、无线电磁随钻智能检测、钻具运行状态智能识别和钻进系统精确控制”五大关键技术,并给出了解决思路和方法。针对在复杂恶劣环境下卸压孔的精确识别问题,设计了融合图像尺寸调节和多阶段训练模式的卸压孔图像样本扩充SinGAN模型,引入多层特征融合优化的FasterRCNN,构建了基于改进SqueezeNet轻量级网络架构的孔位识别模型,以实现卸压孔位的准确快速识别;针对钻具姿态精确感知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梯度下降法算法优化无迹卡尔曼滤波的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初始对准方法,设计了多个IMU的空间阵列布局方式,研究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钻具姿态误差补偿方法,旨在提高钻具姿态的解算精度,实现精准钻孔卸压;针对复杂地质环境下钻进工况的精确检测问题,搭建了煤矿井下随钻测量无线电磁传输系统架构,探讨了微弱电磁波信号自适应调制和随钻高速双向电磁传输技术原理,研究了孔底地质参数、几何参数和工程参数的测量原理和实现过程;针对钻进系统运行状态识别问题,构建了钻进信号时域、频域、时频域的多域特征和深度网络高级特征提取架构,提出了钻进系统关键零部件健康状态评估和故障诊断技术,构建了基于改进蝙蝠优化长短期记忆网络的卡钻风险因子预测模型,实现对卸压钻具卡钻状态的准确预测;针对钻进系统的精确控制问题,分析了钻进系统的液压系统工作原理,构建了考虑煤岩性状的钻进系统精确控制方案,探讨了基于转矩和位置的钻进系统最优控制参数求解原理,旨在实现钻进回转系统和给进系统的智能协同控制和并行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冲钻孔机器人 卸压孔识别 钻具姿态感知 无线电磁检测 钻进状态识别 智能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压钻井实时计算及控制决策方法研究
5
作者 阎荣辉 韦海防 +6 位作者 许朝阳 杨赟 陈志勇 王军闯 王培峰 彭炽 熊知非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119,共7页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向边缘、深部复杂地区和非常规资源发展,窄密度窗口、高井控风险等钻井问题越来越突出。对于窄密度窗口地层,控压钻井能有效降低钻井作业难度和井控风险。但现有控压系统在无井底压力测量数据条件下的计算分析能力有限...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向边缘、深部复杂地区和非常规资源发展,窄密度窗口、高井控风险等钻井问题越来越突出。对于窄密度窗口地层,控压钻井能有效降低钻井作业难度和井控风险。但现有控压系统在无井底压力测量数据条件下的计算分析能力有限,无法实现准确指导常规控压钻井和精细控压作业实时计算分析与控制决策推荐。因此,基于现场工程录井、控压实时数据,建立了自动判断控压钻井作业工况的分支判断树,实现了11种钻井工况的实时识别。从环空液固两相流动特征着手,耦合井筒压力和地层流体侵入量,建立了控压钻井过程中的环空压力分布预测模型,实现了井口回压预控值的计算、确定和推荐。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开发了控压钻井计算分析及控制决策系统,现场测试表明:控压钻井过程中可以进行井筒压力及井口回压值模拟分析、自动识别钻井工况和井下复杂,立管压力的系统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平均误差为1.88%,基于安全作业条件的井口回压预测值与实控值符合率达到89.8%,实现了基于实时工程参数的控压钻井在线计算分析与控制决策,提高了控压钻井井口回压控制的可靠性和时效性,有效指导常规控压钻井作业,并通过流程优化提升了精细控压钻井作业能力和智能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压钻井 井筒流动 多相流 控制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双梯度控压钻井井筒多相流动规律 被引量:1
6
作者 蒋振新 李军 +4 位作者 郭勇 吴德胜 时培忠 杨宏伟 张更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6-944,共9页
在陆上井下双梯度控压钻井过程中气侵是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研究气侵过程中,井筒气-液两相流动规律对气侵检测与处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文中基于钻井液、气体和空心球的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考虑变梯度参数引起的环空变质量流动... 在陆上井下双梯度控压钻井过程中气侵是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研究气侵过程中,井筒气-液两相流动规律对气侵检测与处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文中基于钻井液、气体和空心球的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考虑变梯度参数引起的环空变质量流动和井筒多相流行为,建立了井下双梯度控压钻井气侵条件下的全瞬态气-液两相流新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了井下双梯度控压钻井气侵过程中井筒内的气-液两相流动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变梯度参数不仅会改变气相体积分数和当量循环密度(ECD),而且能够影响气侵演变规律;井下双梯度控压钻井环空ECD整体上近似呈“折线形”分布,能够更好地适应深层超深层的窄安全密度窗口;将空心球比例、旋流分离器位置和分离效率相结合,能够灵活地调整环空ECD分布。该研究对使用井下双梯度控压钻井解决陆上窄安全密度窗口地层的钻井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梯度控压钻井 气侵 井筒多相流 当量循环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在钻井工程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杜松涛 杨晓峰 刘克强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6期1-5,10,共6页
人工智能技术在石油工程领域的研究应用已有几十年历史,近两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提升,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的新引擎,核心驱动力趋势愈来愈明显。人工智能技术将会是油气勘探开发降本增效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关键技... 人工智能技术在石油工程领域的研究应用已有几十年历史,近两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提升,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的新引擎,核心驱动力趋势愈来愈明显。人工智能技术将会是油气勘探开发降本增效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关键技术升级换代,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国内外各大石油技服公司都已将人工智能应用于钻井工程领域的钻井设计、钻井参数优化、井眼轨迹控制、风险预警、钻井程序决策等领域,实现了现场部分应用,显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将会影响各企业在新一轮竞争中是否能争取到优势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钻井设计 轨迹控制 控压 钻井作业风险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波浪及平台运动下控压钻井隔水管端部轴向位置预测方法
8
作者 朱焕刚 燕修良 +2 位作者 畅元江 许磊 王超 《力学与实践》 2024年第3期472-481,共10页
控压钻井(managed pressure drilling,MPD)技术是深水钻探时解决泥浆密度窗口较窄问题的重要技术。MPD隔水管端部为旋转控制头(rotating control device,RCD),其轴向位置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井底压力。目前关于深水MPD隔水管端部轴向位置... 控压钻井(managed pressure drilling,MPD)技术是深水钻探时解决泥浆密度窗口较窄问题的重要技术。MPD隔水管端部为旋转控制头(rotating control device,RCD),其轴向位置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井底压力。目前关于深水MPD隔水管端部轴向位置预测方法的文献较少。本文基于欧拉-伯努利梁理论,考虑管内高压和钻井液流速的影响,采用直接刚度矩阵法建立MPD隔水管系统动力学理论模型,采用Newmark-β积分法对MPD隔水管系统的动力学方程进行求解,并进一步开展随机波浪及平台运动下隔水管端部轴向位置的动态预测研究。以南海某1600 m水深隔水管为例进行分析,算例表明,一年一遇随机海况、管内高压为12 MPa,钻井液流速为2 m/s,钻井液密度为1600 kg/m^(3)时,隔水管端部轴向位置改变量在0.5~0.6 m之间波动;当进一步考虑平台慢漂运动时,隔水管端部轴向位置改变量在0.2~0.7 m之间波动。据此可计算得到井底压力的波动范围,从而可为控压钻井作业时井底压力的精确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隔水管 控压钻井 有限元求解器 旋转控制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及装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周英操 郭庆丰 +1 位作者 蔡骁 王正旭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104,共11页
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可使复杂地层普遍存在的井涌、漏失、坍塌、卡钻等井下复杂,特别是“溢漏同存”的窄密度窗口钻井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并提高复杂地层钻井成功率,实现安全、高效、快速钻井作业。实践证明,精细控压钻井技术越来越多地体现... 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可使复杂地层普遍存在的井涌、漏失、坍塌、卡钻等井下复杂,特别是“溢漏同存”的窄密度窗口钻井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并提高复杂地层钻井成功率,实现安全、高效、快速钻井作业。实践证明,精细控压钻井技术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常规钻井技术无法比拟的技术优势。文章介绍了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及装备的发展过程,重点介绍了笔者研究团队研发的控压钻井工况模拟装置及评价方法、精细控压钻井成套装备、集“钻、录、测”于一体的控压钻井方法以及欠平衡精细控压钻井工艺技术等核心技术,分析了精细控压钻井技术现场应用效果与适用性,提出了下步发展方向。精细控压钻井技术作为一项先进钻井技术,将是未来闭环钻井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控压钻井 控压钻井 钻井装备 复杂地层 窄密度窗口 井筒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北超深超高温油气藏钻完井提速关键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一岚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7,共7页
顺北超深超高温断控型油气藏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地层温度高、强度高,钻完井过程中漏失、坍塌、气侵、井斜和仪器工具失效等井下故障与复杂情况频发,严重制约了该油气藏的高效勘探开发。为此,针对古生界钻速慢的问题,研究了地层可钻性... 顺北超深超高温断控型油气藏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地层温度高、强度高,钻完井过程中漏失、坍塌、气侵、井斜和仪器工具失效等井下故障与复杂情况频发,严重制约了该油气藏的高效勘探开发。为此,针对古生界钻速慢的问题,研究了地层可钻性,优选高效钻头和大扭矩长寿命螺杆,推广应用预弯曲防斜打快技术;针对储层温度高、定向难度大的问题,推广应用高温随钻工具,配套井眼轨道设计和井眼控制技术;针对窄间隙漏失问题,采用“随钻封堵+段塞堵漏”和高性能水基钻井液;针对漏溢同层问题,应用控压钻井和平推法压井技术;针对长裸眼固井质量差的问题,采用超高温固井水泥浆体系和配套工艺。综合上述技术,研究形成了顺北超深超高温油气藏钻完井提速关键技术。该技术在顺北不同条带6口井进行了应用,基本解决了超深超高温油气藏钻井提速困难、漏溢同存等问题,钻井周期同比缩短了55.0%,机械钻速提高了184.2%。研究结果为顺北超深超高温断控型油气藏高效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界 钻井提速 定向钻井 井筒压力控制 井筒强化技术 堵漏 顺北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防冲卸压钻孔动载响应规律及其极限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俊锋 马宏源 +3 位作者 贺海鸿 闫耀东 马小辉 马文涛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7-149,共13页
冲击危险性巷道围岩遭受外界动载荷扰动,常导致冲击地压发生。为了探索煤层大直径预卸压钻孔在动载扰动条件下的防冲卸压作用,综合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试验以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开展煤层防冲卸压钻孔动载响应规律及其极限性研究。结果表... 冲击危险性巷道围岩遭受外界动载荷扰动,常导致冲击地压发生。为了探索煤层大直径预卸压钻孔在动载扰动条件下的防冲卸压作用,综合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试验以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开展煤层防冲卸压钻孔动载响应规律及其极限性研究。结果表明:大直径钻孔卸压区内的煤体形成弱结构,增大了衰减动载的能力,降低了冲击发生的可能性。低动载扰动下,孔洞裂隙扩展,声发射累计事件随着扰动周期增加呈上升趋势;较高动载扰动下,钻孔煤样损伤破裂程度加剧,声发射事件以高能量为主。随着动载能级和扰动周期增加,应力集中区、弹性高能区与钻孔之间的距离缩短,影响范围增大,围岩运动趋势增强,弹性能集聚程度增加;在低动载能级扰动下,钻孔发挥耗能卸压防冲的作用,能够维护围岩的稳定性,在高能级动载扰动驱动下,大直径钻孔防冲失效,钻孔孔壁易发生动力失稳破坏,造成围岩失稳。总体上大直径卸压钻孔存在弱化结构,能够耗能减冲,降低动载扰动程度,但在高能、高频动载扰动下,卸压钻孔围岩运动趋势增强,破裂响应程度剧烈,防冲效能存在极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大直径 卸压钻孔 动载响应 卸压极限性 冲击地压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迎采对掘巷道密集孔卸压及分段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邸旭峰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7-143,共7页
针对炭窑坪煤矿坚硬顶板迎采对掘巷道变形破坏严重、难以维护等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该类巷道围岩的垂直应力动态演化规律,揭示了动静载叠加扰动效应下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提出了“密集孔切顶卸压及分段控... 针对炭窑坪煤矿坚硬顶板迎采对掘巷道变形破坏严重、难以维护等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该类巷道围岩的垂直应力动态演化规律,揭示了动静载叠加扰动效应下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提出了“密集孔切顶卸压及分段控制”技术。结果表明:迎采对掘巷道的垂直应力分布在走向上呈现3个阶段,即起始阶段(超前工作面50 m以外)、快速升高阶段(超前工作面50 m至滞后150 m范围内)、稳定阶段(滞后工作面150 m以外);迎采对掘巷道变形破坏原因为采空区大面积悬顶产生的侧向支承压力与邻近工作面采动产生的动载相互叠加作用;提出的“密集孔切顶卸压及分段控制”技术具体为在工作面煤柱侧顶板布置直径65 mm、深度18 m、孔间距400 mm的密集钻孔,在工作面采动影响下,钻孔间塑性区导通,主动控制基本顶断裂位置。实践表明,采用密集孔卸压及分段控制技术对类似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迎采对掘巷道 采动影响 密集孔卸压 数值模拟 分段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压钻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屈宪伟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193-195,共3页
控压钻井技术在现代石油工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井底压力控制技术、井筒压力监测技术、钻井液性能优化技术和钻井参数优化技术等四方面。控压钻井技术在不同地质条件、钻井深度和钻井环境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通过有效控制井底... 控压钻井技术在现代石油工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井底压力控制技术、井筒压力监测技术、钻井液性能优化技术和钻井参数优化技术等四方面。控压钻井技术在不同地质条件、钻井深度和钻井环境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通过有效控制井底压力和监测井筒压力,可以提高钻井效率和安全性。优化钻井液性能和钻井参数可以降低钻井成本并减少环境污染。因此,控压钻井技术对于提高钻井效率、保障安全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压钻井 关键技术 井喷 钻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钻井井筒压力预测与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锐尧 宋亚港 《世界石油工业》 2024年第2期74-82,共9页
深水油气资源储量丰富,勘探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井筒压力预测与精准控制对于提高深水油气钻井成功率及施工效率至关重要。为了避免钻井过程中喷、漏、卡、塌等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其关键点是对井筒压力进行精确预测,进一步采取有效的压... 深水油气资源储量丰富,勘探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井筒压力预测与精准控制对于提高深水油气钻井成功率及施工效率至关重要。为了避免钻井过程中喷、漏、卡、塌等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其关键点是对井筒压力进行精确预测,进一步采取有效的压力控制措施。以井筒压力预测模型为前提、压力控制为主线,系统阐述了深水油气钻采的单相流、多相流井筒压力预测模型以及单梯度、双梯度、多梯度控压钻井方法基础研究的新进展。结合目前井筒压力预测与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控压钻井技术的重点攻关方向,如酸性气体气侵后井筒流动规律、多梯度控压钻井新方法与配套装备、智能化钻井与井控系统等。该研究成果可以为控压钻井的理论发展与工艺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通过对比研究国内外海洋控压钻井技术的特点、核心装备、工作原理及适应性等,明确不同控压钻井技术的优势与不足之处,综合考虑中国深水区域的地质结构、施工环境与经济效益,对控压钻井技术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钻井 井筒压力预测 窄压力窗口 压力控制 控压钻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动负压筛在国内油气钻井中的试验与应用
15
作者 代锋 傅栋 +4 位作者 曹世平 侯勇俊 巫英泽 刘有平 孟军 《石油矿场机械》 CAS 2024年第4期69-74,共6页
传统钻井振动筛在常压下依靠振动产生5~6g的抛掷力将钻屑从钻井液中筛分出来,钻屑含液率高,固废量大。滚动负压筛是一种基于带式真空过滤原理与微振动复合作用的钻井液固液分离装置,其钻井液的透筛主要依靠真空作用,钻屑含液率低,钻井... 传统钻井振动筛在常压下依靠振动产生5~6g的抛掷力将钻屑从钻井液中筛分出来,钻屑含液率高,固废量大。滚动负压筛是一种基于带式真空过滤原理与微振动复合作用的钻井液固液分离装置,其钻井液的透筛主要依靠真空作用,钻屑含液率低,钻井液回收率高,固废产生量少。2014年以来,国内陆续引进部分滚动负压筛,在海洋钻井固废减量和陆地钻井钻屑减量中进行了试验和小范围的应用,但相关的试验和应用报道较少。对滚动负压筛在国内陆地钻井中进行了应用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滚动负压筛排出钻屑的体积含液率可降低到35%以下,油基泥浆时,每米进尺泥浆消耗量和固废实际产生量比传统振动筛可分别降低32.25%和51.63%,分离出的钻井液含砂量和有害固相降低,提升了钻井液的性能。滚动负压筛的应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但一次性设备投入成本较高,可能影响其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控技术 滚动负压筛 钻屑含液率 固废减量 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量稳定”控压钻井技术研究与现场应用
16
作者 张桂林 张晓林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2,共7页
为了解决现有控压钻井工艺复杂和设备配套多的问题,并实现平衡压力钻井,从井内压力平衡的监控与认定方法入手,分析了井内压力平衡关系和控压钻井现状,研究了“液量稳定”控压原理、工艺与实现方法,形成了“恒液面”自动控制技术,实现了... 为了解决现有控压钻井工艺复杂和设备配套多的问题,并实现平衡压力钻井,从井内压力平衡的监控与认定方法入手,分析了井内压力平衡关系和控压钻井现状,研究了“液量稳定”控压原理、工艺与实现方法,形成了“恒液面”自动控制技术,实现了“液量稳定”控压钻进时的自动控制,钻井现场液面控制精度小于25 mm;钻井过程中可以根据循环罐液面变化调节节流阀,以保持“液量稳定”,实现井底压力与地层压力的实时平衡,进行平衡压力钻井。现场应用时,利用35 MPa旋转防喷器,以井口压力不大于7 MPa为原则,采用人工手动节流控制方法顺利钻穿了压力系数大于2.0、“零”压力窗口的盐水层和压力系数大于1.8、“零”压力窗口的灰岩裂缝性气层,解决了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B区块的钻井难题。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控压方式相比,“液量稳定”控压钻井技术的配套设备简化,控压工艺简单,具有较好的现场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量稳定 压力平衡 压力控制方法 控压钻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过程精细控压钻完井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17
作者 李枝林 左星 +1 位作者 乔豁通 李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131,共12页
为解决深部复杂地层常规钻井钻、测、固、完井各阶段漏喷复杂多、固井质量差、井控风险高等难题,在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基础上,发展形成了“钻—测—固—完井”全过程精细控压钻完井技术。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内外精细控压钻完井技术的研发、... 为解决深部复杂地层常规钻井钻、测、固、完井各阶段漏喷复杂多、固井质量差、井控风险高等难题,在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基础上,发展形成了“钻—测—固—完井”全过程精细控压钻完井技术。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内外精细控压钻完井技术的研发、应用历程及发展现状,并剖析了该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即向个性化/系列化、集成化/融合化与数智化/智能化发展,逐步替代传统井控设备、走向智能井控技术;并给出了智能化发展的必经技术途径,为行业井筒压力控制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精细控压钻完井 精细控压钻井 控压固井 井控 安全钻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在南海高温高压井的应用
18
作者 黄飞宇 莫康荣 +1 位作者 张帅杰 艾常明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9期177-178,共2页
控压钻井技术是采用自动适应钻井工序,来精确控制作用在井筒的环空压力的一种钻井技术,针对高温高压井窄压力窗口难题,控压钻井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手段。结合控压钻井技术特点,重点介绍控压钻井技术在该井的应用过程及取得的良好效果... 控压钻井技术是采用自动适应钻井工序,来精确控制作用在井筒的环空压力的一种钻井技术,针对高温高压井窄压力窗口难题,控压钻井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手段。结合控压钻井技术特点,重点介绍控压钻井技术在该井的应用过程及取得的良好效果,为南海类似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在片区中具有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压钻井 窄压力窗口 高温高压 井控 海上钻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压力控制钻井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19
作者 唐浩翔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8期126-128,共3页
钻井施工作是海上石油开采的重要过程,加强对海上压力控制钻井施工技术的研究十分重要,其直接影响着钻井施工作业的安全性。针海上压力控制钻井施工关键技术应用优势及意义等进行了分析,随后对技术应用流程展开了探讨,最后提出了几点海... 钻井施工作是海上石油开采的重要过程,加强对海上压力控制钻井施工技术的研究十分重要,其直接影响着钻井施工作业的安全性。针海上压力控制钻井施工关键技术应用优势及意义等进行了分析,随后对技术应用流程展开了探讨,最后提出了几点海上压力控制钻井施工关键技术注意事项,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压力 压力控制 钻井施工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断块页岩油水平井钻井提速关键技术
20
作者 秦春 刘纯仁 +2 位作者 李玉枝 王治国 陈文可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36,共7页
苏北盆地阜二段页岩油水平井施工时存在井身结构设计有待优化、井壁稳定性差、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及井控风险高等提速难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进行了井身结构及井眼轨道优化、PDC钻头个性化设计及钻具组合优选的分层... 苏北盆地阜二段页岩油水平井施工时存在井身结构设计有待优化、井壁稳定性差、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及井控风险高等提速难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进行了井身结构及井眼轨道优化、PDC钻头个性化设计及钻具组合优选的分层提速技术、定-测-录-导一体化的钻遇断层井眼轨迹控制技术研究,并集成强化钻井参数、减摩降扭提速、强封堵白油基钻井液和双密度钻井液精细控压防压窜安全钻井等配套技术,形成了苏北断块页岩油水平井钻井提速关键技术。苏北断块5口页岩油水平井应用该技术后,钻井周期大幅缩短,平均机械钻速由7.19 m/h提至16.47 m/h。研究表明,苏北断块页岩油水平井钻井提速关键技术满足该断块页岩油水平井钻井提速需求,为该断块页岩油效益规模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程协同优化 分层提速 井眼轨迹控制 防压窜 安全钻井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