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消解-双指示剂双波长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的铬 被引量:6
1
作者 侯法菊 苗延虹 +1 位作者 陈玉静 徐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234-236,共3页
利用稀H2SO4介质中,痕量铬(Ⅵ)对氯酸钾氧化甲基绿和结晶紫褪色的反应有较强催化作用的原理,通过测量550nm和620nm波长处非催化体系和催化体系吸光度的变化,计算ΔA值,建立双指示剂双波长动力学光度分析法测定食品中铬的方法。结果表明... 利用稀H2SO4介质中,痕量铬(Ⅵ)对氯酸钾氧化甲基绿和结晶紫褪色的反应有较强催化作用的原理,通过测量550nm和620nm波长处非催化体系和催化体系吸光度的变化,计算ΔA值,建立双指示剂双波长动力学光度分析法测定食品中铬的方法。结果表明:方法检出限为0.003μg/mL,回收率在98.3%~102.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7%,线性范围为0.045~0.200μg/mL,方法简便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波长K系数-标准加入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重油中的钴、镍 被引量:6
2
作者 马继平 刘立行 +1 位作者 李萍 刘广舜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6期32-36,共5页
本文提出一种同时测定两组分的新方法,即双波长K系数-标准加入分光光度法。该法同时进行两组的标准加入,以两个组分的最大吸收波长为测定波长,又互为参比波长,以一套吸光度数据同时完成两个组分的测定。本法已用于重油中钴、镍的同时测... 本文提出一种同时测定两组分的新方法,即双波长K系数-标准加入分光光度法。该法同时进行两组的标准加入,以两个组分的最大吸收波长为测定波长,又互为参比波长,以一套吸光度数据同时完成两个组分的测定。本法已用于重油中钴、镍的同时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波长 K系数 分光光度法 重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波协同萃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 被引量:3
3
作者 刘辉 巫永华 +2 位作者 秦杰 陈尚龙 刘恩岐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6-130,共5页
研究了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最佳提取条件,并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结果表明: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最佳工艺参数为在pH 7.5、料液比1∶10、提取功率50W条件下提取6min;与传统水浴提取法比较,提取率增加... 研究了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最佳提取条件,并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结果表明: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最佳工艺参数为在pH 7.5、料液比1∶10、提取功率50W条件下提取6min;与传统水浴提取法比较,提取率增加了3.02%~14.60%。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条件:pH值在4~9范围内,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测定波长分别为202,209nm,线性范围分别为0.04~0.2,0.02~0.2μg/mL。应用于食品样品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57%~4.56%,加标回收率为95.6%~107.5%,其测定结果与国标盐酸萘乙二胺显色法比较,相对误差在0.11%~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微波协同萃取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亚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显色剂高灵敏协同显色反应的研究——钼-溴邻苯三酚红-乙基紫体系 被引量:10
4
作者 沈含熙 刘跃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8年第9期897-901,共5页
本文研究了在聚乙烯醇存在下,钼(Ⅵ)与溴邻苯三酚红和碱性染料-乙基紫产生的协同显色反应。探讨了利用协同显色反应进行分光光度测定痕量钼的可能性。在乙酸介质中,钼(Ⅵ)与溴邻苯三酚红和乙基紫形成[EV]_(3)[MoO_(2)(BPR)]离子缔合型... 本文研究了在聚乙烯醇存在下,钼(Ⅵ)与溴邻苯三酚红和碱性染料-乙基紫产生的协同显色反应。探讨了利用协同显色反应进行分光光度测定痕量钼的可能性。在乙酸介质中,钼(Ⅵ)与溴邻苯三酚红和乙基紫形成[EV]_(3)[MoO_(2)(BPR)]离子缔合型配合物,其吸收峰位于535nm,相应试剂(BPR+EV)的吸收峰则位于640nm。摩尔吸光系数e536=1.70×10^(5)L·mol^(-1)·cm^(-1)。双峰双波长法可使灵敏度倍增。Δε535~640=3.20×10^(5)L·mol^(-1)。钼含量为0~0.16μg/mL时,吸光度遵守比尔定律。桑德尔灵敏度(S)为0.00057μg/cm^(2)。反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除锗、钛、钨、钒有较严重干扰以外,其它常见金属离子不干扰钼的显色。根据配合物的组成,推测了它的可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的测定 溴邻苯三酚红 乙基紫 协同显色反应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酸钾氧化孔雀石绿和甲基红的褪色光度法测定NO_2^-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柴红梅 白亮 +1 位作者 王雷 孙雪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8期11264-11265,共2页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方法。[方法]在磷酸介质中以CTMAB为活化剂,利用亚硝酸根对溴酸钾氧化孔雀石绿和甲基红的褪色反应有催化作用,通过测定520和612nm处催化和非催化体系吸光度的变化值,建立双波长双指示剂催化动力学...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方法。[方法]在磷酸介质中以CTMAB为活化剂,利用亚硝酸根对溴酸钾氧化孔雀石绿和甲基红的褪色反应有催化作用,通过测定520和612nm处催化和非催化体系吸光度的变化值,建立双波长双指示剂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新方法。[结果]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6μg/ml,检出限为0.004 3μg/ml。[结论]将该方法用于榨菜试样中亚硝酸根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动力学 双波长 双指示剂 孔雀石绿 甲基红 亚硝酸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萃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马齿苋中总黄酮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凤林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2期82-86,共5页
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对马齿苋总黄酮进行提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对其进行分析测定。分析测定时,选定测定波长510nm,参比波长576nm,芦丁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A=9.1426C-0.0057,R2=0.9923,研究表明该方法精密性、重现性好;超声波提取时,通过... 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对马齿苋总黄酮进行提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对其进行分析测定。分析测定时,选定测定波长510nm,参比波长576nm,芦丁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A=9.1426C-0.0057,R2=0.9923,研究表明该方法精密性、重现性好;超声波提取时,通过单因素试验及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优化确定了马齿苋中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如下:乙醇浓度70%vol,料液比1∶28,超声时间35min,超声温度43℃,在此最佳条件下马齿苋中总黄酮的含量为9.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黄酮 马齿苋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超声波辅助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6-二溴偶氮胂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粮食和水果中微量稀土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北罡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90-292,共3页
在pH2.0的氯乙酸-氢氧化钠缓冲介质中,显色剂4,6-二溴偶氮胂与稀土元素能发生高灵敏的显色反应,形成2:1稳定的紫红色络合物,试剂和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516nm和638nm,建立双峰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稀土元素含量的新方法。... 在pH2.0的氯乙酸-氢氧化钠缓冲介质中,显色剂4,6-二溴偶氮胂与稀土元素能发生高灵敏的显色反应,形成2:1稳定的紫红色络合物,试剂和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516nm和638nm,建立双峰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稀土元素含量的新方法。结果表明:本法比单波长光度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表观摩尔吸光系数达1.56×105;稀土元素含量在0~2u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受共存离子的影响小,并具有准确、快速、简便的特点。可不经分离富集,直接用于实际样品中痕量稀土的测定,方法的RSD和回收率分别为2.8%~4.8%和92%~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4 6-二溴偶氮胂 粮食 水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双波长-pH转换法同时测定混合物中的丙酮酸和乳酸
8
作者 胡兴鹏 周华 +2 位作者 李文清 欧仕益 晏日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3-66,共4页
建立了一种同时测试混合物中乳酸与丙酮酸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方法。在碱性环境下,利用双波长法,测定混合物中的丙酮酸,线性回归方程C=6.75×10-3+0.626A,线性范围为0.0505~0.505μg/mL;在酸性条件下,利用直接分光光度法,测定混合... 建立了一种同时测试混合物中乳酸与丙酮酸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方法。在碱性环境下,利用双波长法,测定混合物中的丙酮酸,线性回归方程C=6.75×10-3+0.626A,线性范围为0.0505~0.505μg/mL;在酸性条件下,利用直接分光光度法,测定混合物中的乳酸,线性回归方程C=1.547+51.76A,线性范围为1.22~244μg/mL。采用本法测量工业样品,其结果与液相色谱法得到的数据基本吻合,但本法实验步骤更加简单、操作更加方便,且容易实现工艺过程的在线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 乳酸 双波长 变换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2+)-邻菲啰啉-刚果红体系双波长光度法测定食盐中锌含量
9
作者 李人宇 李咏梅 陶明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4-88,共5页
增敏剂β-环糊精存在下,Zn2+与邻菲啰啉(phen)和刚果红(CR)在pH 7.0NH4Ac缓冲溶液中反应生成稳定的离子缔合物[Zn(phen)3]CR,使刚果红褪色,574nm处出现正吸收峰,502nm处出现负吸收峰。选定测量波长为574nm,参比波长为502nm,据此建立了... 增敏剂β-环糊精存在下,Zn2+与邻菲啰啉(phen)和刚果红(CR)在pH 7.0NH4Ac缓冲溶液中反应生成稳定的离子缔合物[Zn(phen)3]CR,使刚果红褪色,574nm处出现正吸收峰,502nm处出现负吸收峰。选定测量波长为574nm,参比波长为502nm,据此建立了双波长光度法测定微量锌的新方法。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9.8×104 L/mol/cm,线性范围为0~0.32μg/mL,检出限为5.7μg/L。方法用于测定锌强化营养盐和健康平衡盐中锌含量,相对标准偏差为0.70%~0.83%(n=5),回收率为99.37%~10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邻菲啰啉 刚果红 Β-环糊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WP-10型彩色水笔的染料分析
10
作者 齐宗韶 《中国制笔》 2011年第2期27-37,共11页
用纸色谱法对德国彩色水笔染料进行定性分析。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对其染料进行定量分析。不需进行分离直接测定,方法简便、结果可靠。
关键词 彩色水笔 染料分析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波长法测定人参中淀粉含量
11
作者 莫祥秋 张明波 窦德强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7期1150-1156,共7页
目的:建立双波长测定人参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类淀粉含量的方法。方法:以人参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生长年限林下山参和园参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并分析其分布规律,以碘比色法中双波长法为检测方法,对测定条... 目的:建立双波长测定人参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类淀粉含量的方法。方法:以人参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生长年限林下山参和园参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并分析其分布规律,以碘比色法中双波长法为检测方法,对测定条件和方法进行优化,最后通过方法学验证最佳方法的准确性。结果:根据双波长法的测定原理和扫描光图谱,确定直链淀粉的测定波长和参比波长分别为600、471 nm;支链淀粉测定波长和参比波长分别为540、702 nm。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质量浓度分别在0.004~0.060(r=0.9998)、0.02~0.16 mg·mL^(-1)(r=0.9997)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03%和101.84%,RSD分别为1.29%和1.92%。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性、稳定性和重复性均良好,适用于人参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的测定,可为人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生长年限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双波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波长叠加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天然甜味剂甘草酸的含量
12
作者 储文 黄佃宇 +1 位作者 田美 马卫兴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5期287-294,共8页
由于甘草酸二铵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优于甘草酸,采用测定甘草酸二铵含量来间接测定甘草酸的含量,建立一种新的甘草酸的双波长叠加分光光度的测定方法。在pH 3.8的Clark-Lubs介质中,甘草酸二铵以甘草酸形式与结晶紫反应形成以氢键组装的... 由于甘草酸二铵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优于甘草酸,采用测定甘草酸二铵含量来间接测定甘草酸的含量,建立一种新的甘草酸的双波长叠加分光光度的测定方法。在pH 3.8的Clark-Lubs介质中,甘草酸二铵以甘草酸形式与结晶紫反应形成以氢键组装的超分子聚集体,最大负吸收波长位于496 nm,次大正吸收波长位于594 nm。甘草酸二铵的质量浓度与吸光度差值ΔA在一定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采用双波长叠加法测定时,线性范围是1.8~4.2 mg/L,相关系数为0.9989,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可达5.85×105 L/(mol·cm),检出限为0.098 mg/L。应用此方法测定了市售不同级别酱油样品中甘草酸的含量,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在2%以内。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可用于酱油中甘草酸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 结晶紫 可见分光光度法 双波长 酱油 甜味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波长法测定常用淀粉原料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总淀粉含量 被引量:70
13
作者 刘襄河 郑丽璇 +3 位作者 郑丽勉 欧成成 叶超霞 王安利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97-100,共4页
建立了双波长法测定常用淀粉原料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的方法。按照双波长测定的等吸收点作图法确定2种淀粉的测定波长和参比波长,直链淀粉的测定波长分别为630、480nm,支链淀粉的测定波长分别为550、735nm。结果表明.... 建立了双波长法测定常用淀粉原料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的方法。按照双波长测定的等吸收点作图法确定2种淀粉的测定波长和参比波长,直链淀粉的测定波长分别为630、480nm,支链淀粉的测定波长分别为550、735nm。结果表明.直链淀粉浓度在0-36μg/mL、支链淀粉浓度在40~1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符合比耳定律,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常用淀粉原料的总淀粉含量在66.51%~83.65%,其中绿豆淀粉和豌豆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比明显高于其他淀粉原料;糯米粉中的支链淀粉含量最高.其直链淀粉含量过低,导致吸光值太小而检测不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原料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波长法测定小麦及小麦芽中直链、支链淀粉含量 被引量:89
14
作者 金玉红 张开利 +1 位作者 张兴春 杜金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7-140,共4页
采用双波长法对15种小麦品种的直、支链淀粉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选择淀粉含量及支链/直链比有代表性的6个品种进行制麦试验,研究了小麦制麦芽期间淀粉含量的变化,以期探讨一种简便快捷的测定小麦及麦芽中淀粉含量的方法,并为筛选适合制... 采用双波长法对15种小麦品种的直、支链淀粉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选择淀粉含量及支链/直链比有代表性的6个品种进行制麦试验,研究了小麦制麦芽期间淀粉含量的变化,以期探讨一种简便快捷的测定小麦及麦芽中淀粉含量的方法,并为筛选适合制麦芽小麦品种提供依据。根据碘-直链淀粉和碘-支链淀粉复合物的吸收光谱,选择直链淀粉的测定波长为631 nm和480 nm,支链淀粉的测定波长为554 nm和754 nm,依据回归方程可求出直链和支链淀粉的含量。直链淀粉的浓度在0~30μg/mL,支链淀粉在0~110μg/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制麦前后总淀粉降解程度与原小麦中支链/直链淀粉存在正相关性(P〈0.1),相关系数r=0.8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双波长法 小麦 小麦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波长与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对高铁酸盐溶液中Fe(Ⅵ)和Fe(Ⅳ)的同时测定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国亭 贾汉东 +1 位作者 鲍改玲 高玉梅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1-63,共3页
采用分光光度法 ,选用560、605、669nm三波长消除Fe(Ⅵ)对Fe(Ⅳ)的干扰而测定Fe(Ⅳ)的浓度 ,选用507、695.8nm双波长消除Fe(Ⅳ)对Fe(Ⅵ)的干扰而测定Fe(Ⅵ)的浓度 ;该法快速、准确、可靠 ,回收率可以达到99 %~102 % ;对于多种高铁酸盐... 采用分光光度法 ,选用560、605、669nm三波长消除Fe(Ⅵ)对Fe(Ⅳ)的干扰而测定Fe(Ⅳ)的浓度 ,选用507、695.8nm双波长消除Fe(Ⅳ)对Fe(Ⅵ)的干扰而测定Fe(Ⅵ)的浓度 ;该法快速、准确、可靠 ,回收率可以达到99 %~102 % ;对于多种高铁酸盐共存时的测定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酸盐溶液 铁(Ⅵ) 铁(Ⅳ) 同时测定 三波长 双波长 分光光度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波长法测定山药中直链和支链淀粉含量 被引量:27
16
作者 崔晋 李建军 +3 位作者 马艳弘 李亚辉 魏建明 郝林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50-154,共5页
使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品种山药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根据双波长法的测定原理,确定山药直链及支链淀粉的测定波长和参比波长,直链淀粉分别为624 nm和410 nm,支链淀粉分别为538 nm和758 nm。试验结果表明,该测定方法标准... 使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品种山药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根据双波长法的测定原理,确定山药直链及支链淀粉的测定波长和参比波长,直链淀粉分别为624 nm和410 nm,支链淀粉分别为538 nm和758 nm。试验结果表明,该测定方法标准曲线良好。直链淀粉在0~5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其碘复合物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R^2=0.999 7),支链淀粉在0~25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其碘复合物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R^2=0.998 4)。山药中直链淀粉含量为0.026 mg/mL,回收率在96.72%~98.73%之间;支链淀粉的含量为0.072 mg/mL,回收率在95.74%~97.87%之间,RSD均小于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波长法测定木薯淀粉中直链和支链淀粉的含量 被引量:29
17
作者 石海信 郝媛媛 +1 位作者 方怀义 熊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23-127,共5页
目的:分离纯化木薯淀粉中的直链和支链淀粉,建立同时测定木薯淀粉中直链与支链淀粉含量的双波长法。方法:采用正丁醇结晶法分离纯化直链和支链淀粉,蓝值比较法表征直链与支链淀粉的纯度;根据双波长法原理,分别在测定波长624、538nm,参... 目的:分离纯化木薯淀粉中的直链和支链淀粉,建立同时测定木薯淀粉中直链与支链淀粉含量的双波长法。方法:采用正丁醇结晶法分离纯化直链和支链淀粉,蓝值比较法表征直链与支链淀粉的纯度;根据双波长法原理,分别在测定波长624、538nm,参比波长440、750nm处测定木薯淀粉中直链与支链淀粉含量。结果:分离纯化得到的直链与支链淀粉蓝值分别为0.979和0.144,分别落在0.8~1.2与0.08~0.22范围内,表明纯化后木薯直链与支链淀粉的纯度较高;直链淀粉在0~80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其碘复合物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r=0.9992),支链淀粉在0~220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其碘复合物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r=0.9995)。结论:正丁醇结晶法能有效地分离木薯直链与支链淀粉;双波长法操作快速、准确,无需分离即可同时测定木薯淀粉样品中直链和支链淀粉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分离 正丁醇结晶法 双波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木薯块根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2
18
作者 黄惠芳 罗燕春 +6 位作者 田益农 付海天 苏文潘 彭靖茹 黎萍 黄强 侯学文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3-117,共5页
以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SC201、SC205、GR891和GR911共4个木薯品种生育期块根中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4个木薯品种块根直链淀粉的含量是随生育期的延长而逐渐增加的,而支链淀粉的含量却缓慢下降,支链淀粉/直链淀... 以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SC201、SC205、GR891和GR911共4个木薯品种生育期块根中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4个木薯品种块根直链淀粉的含量是随生育期的延长而逐渐增加的,而支链淀粉的含量却缓慢下降,支链淀粉/直链淀粉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到12月份4个品种的这一比例已接近相同;以鲜重计的总淀粉含量,4个品种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以干重计的总淀粉含量的变化则4个品种表现不一致。研究初步揭示了木薯块根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的积累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木薯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波长法测定薯芋类农产品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 被引量:19
19
作者 何洁 闫飞燕 +2 位作者 黄芳 肖艳妮 谢丽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03-309,共7页
目的:建立薯芋类农产品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双波长测定法,为品种选育、品质分级、加工应用和标准制定等提供基础数据。方法:研究了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吸收光谱图,确定二者的最大吸收波长及参比波长。优化了分散剂、乙酸加入量等显... 目的:建立薯芋类农产品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双波长测定法,为品种选育、品质分级、加工应用和标准制定等提供基础数据。方法:研究了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吸收光谱图,确定二者的最大吸收波长及参比波长。优化了分散剂、乙酸加入量等显色条件及测定条件。结果:直链淀粉标准曲线方程为:y=0.0259x-0.0051,R;=0.9994,线性范围0~33μg/mL;支链淀粉标准曲线方程为:y=0.0031x+0.0167,R;=0.9965,线性范围0~111μg/mL。直链淀粉的检出限为0.093μg/mL,定量限0.28μg/mL;支链淀粉的检出限为0.079μg/mL,定量限0.24μg/mL,直链淀粉回收率为90.0%~100.0%;支链淀粉回收率为88.0%~108.0%。结论:双波长法简单易行,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薯芋类农产品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分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波长法 薯芋类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组合浆料组分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范雪荣 荣瑞萍 +2 位作者 高卫东 王春霞 曹旭勇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9-93,共5页
对同时测定组合浆料中PVA和淀粉磷酸酯含量的双波长分光光度法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试原理和方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实验证明:用该方法同时测定双组分含量,既简便又准确。
关键词 双波长 分光光度法 浆料 组分含量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