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秀珍菇退化菌株生物学特征比较及dsRNA病毒检测 被引量:17
1
作者 柯斌榕 卢政辉 +2 位作者 吴小平 陈发川 兰清秀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8-103,共6页
【目的】比较秀珍菇退化菌株与正常菌株的生物学特征并进行双链RNA(dsRNA)病毒检测,为秀珍菇栽培过程中选择优质菌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开展秀珍菇退化菌株菌丝拮抗、菌丝生长速度及出菇试验,与正常菌株进行生物学特征比较,通过ITS... 【目的】比较秀珍菇退化菌株与正常菌株的生物学特征并进行双链RNA(dsRNA)病毒检测,为秀珍菇栽培过程中选择优质菌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开展秀珍菇退化菌株菌丝拮抗、菌丝生长速度及出菇试验,与正常菌株进行生物学特征比较,通过ITS扩增,利用RAPD、ISSR和SRAP分子标记分别进行差异性比较,并开展dsRNA病毒检测,分析秀珍菇菌株的退化原因。【结果】秀珍菇退化菌株X9和X13与正常菌株X5、X6及对照菌株X15间存在拮抗反应,当培养基的pH低于5.0时,退化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显著降低(P<0.05,下同)。退化菌株X13菌丝的生长速度(4.95mm/d)、常温出菇单袋产量(73.34 g/袋)及低温刺激出菇单袋产量(107.69 g/袋)均显著低于正常菌株和对照菌株。分子标记分析未发现供试菌株间存在遗传差异,dsRNA病毒检测发现供试菌株均存在dsRNA片段,其中退化菌株X13存在特异的dsRNA片段。【结论】秀珍菇退化菌株可能受dsRNA病毒感染,适应环境能力变弱,产量降低,生产上应注意菌株来源,避免使用退化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珍菇 栽培 退化菌株 dsrna病毒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链RNA快速小量提取法在水稻dsRNA病毒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郭灵芳 刘小娟 +1 位作者 吴祖建 章松柏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28,共3页
水稻病毒病是水稻生产中重要的病害,目前国内流行的水稻病毒病病原多为 dsRNA病毒,每一种dsRNA病毒都有特异性基因图谱,为此,探讨了双链RNA快速小量提取法在水稻dsRNA病毒病诊断中的应用。结果表明:1)双链RNA快速小量提取法可以从... 水稻病毒病是水稻生产中重要的病害,目前国内流行的水稻病毒病病原多为 dsRNA病毒,每一种dsRNA病毒都有特异性基因图谱,为此,探讨了双链RNA快速小量提取法在水稻dsRNA病毒病诊断中的应用。结果表明:1)双链RNA快速小量提取法可以从0.5~0.8 g的水稻组织中快速提取 dsRNA,在3 h内完成对样品的鉴定,提取产物可以直接应用于dsRNA的检测、分类以及相关基因的克隆;2)提取效率较传统方法高,以 SRBSDV为例,传统 dsRNA提取方法中 dsRNA的产率为0.15~0.3μg/g,该方法中dsRNA的产率茎组织达到3μg/g以上,叶组织0.1~0.5μg/g;3)该方法也可以应用于介体体内的dsRNA病毒基因组核酸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rna病毒 快速小量提取法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隐孢子虫病毒衣壳蛋白抗体检测ELISA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3
作者 刁玉梅 宫鹏涛 +7 位作者 李巍 苏利波 黄祥盛 高华义 李赫 胡进平 李建华 张西臣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37-540,共4页
为建立快捷的含病毒隐孢子虫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利用已构建的微小隐孢子虫病毒衣壳蛋白重组表达质粒表达并纯化重组蛋白,建立以该重组衣壳蛋白为包被抗原检测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经优化后间接ELISA的最佳条件为:抗原包被浓度为0.25... 为建立快捷的含病毒隐孢子虫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利用已构建的微小隐孢子虫病毒衣壳蛋白重组表达质粒表达并纯化重组蛋白,建立以该重组衣壳蛋白为包被抗原检测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经优化后间接ELISA的最佳条件为:抗原包被浓度为0.25μg/孔,被检血清稀释度为1∶200,酶标二抗稀释度为1∶2000,封闭液为含5%脱脂奶粉的PBST溶液。该方法检测安氏隐孢子虫阳性血清,柔嫩艾美尔球虫阳性血清,蓝氏贾第虫阳性血清,弓形虫阳性血清与微小隐孢子虫阳性结果均为阴性。该方法灵敏度为1∶1600,特异性较强且具可重复性,可用于含病毒隐孢子虫的抗体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隐孢子虫 dsrna病毒 衣壳蛋白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飞虱呼肠孤病毒干扰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毒的初步研究
4
作者 蔡振政 刘小娟 +2 位作者 王娟 刘显良 章松柏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5期1090-1093,共4页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可携带多种病毒,其中褐飞虱呼肠孤病毒(Nilaparvata lugens reovirus,NLRV)和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RRSV)均为ds RNA基因组的呼肠孤病毒。通过接种、ds RNA小量提取及RT-PCR等方...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可携带多种病毒,其中褐飞虱呼肠孤病毒(Nilaparvata lugens reovirus,NLRV)和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RRSV)均为ds RNA基因组的呼肠孤病毒。通过接种、ds RNA小量提取及RT-PCR等方法分析NLRV对RRSV传播和增殖的影响,初步探讨这两种呼肠孤病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褐飞虱携带NLRV比率高低影响褐飞虱接种RRSV效率;携带NLRV的褐飞虱种群接种RRSV后两种病毒的含量差异较大,NLRV的含量远远大于RRSV的含量,推测褐飞虱体内的NLRV某种程度上干扰了RRSV的传播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rna病毒 褐飞虱呼肠孤病毒 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牧草和草坪草中的真菌病毒
5
作者 王石岩 夏超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49-757,共9页
真菌病毒是一类以真菌和卵菌为寄主,并在真菌和卵菌内完成生命周期的病毒类群,广泛存在于各真菌和卵菌类群中。部分病毒会导致其真菌寄主出现弱毒现象,从而降低病原真菌对植物的致病能力。目前,已在包括引致禾草叶斑病、褐斑病、赤霉病... 真菌病毒是一类以真菌和卵菌为寄主,并在真菌和卵菌内完成生命周期的病毒类群,广泛存在于各真菌和卵菌类群中。部分病毒会导致其真菌寄主出现弱毒现象,从而降低病原真菌对植物的致病能力。目前,已在包括引致禾草叶斑病、褐斑病、赤霉病及豆科牧草根腐病在内的病原中发现了具弱毒特性的病毒,具有生防方面的利用价值。此外,近年来发现的真菌病毒毒株CThTV可对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提供耐热性,揭示了真菌病毒的另一利用潜力。草类植物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生活资料,在生态环境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草原退化日趋严峻,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也导致草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本文系统介绍了真菌病毒的定义、分类、及其对寄主的影响,从草类植物的病原真菌与内生真菌两个视角,综述了真菌病毒的相关研究进展,旨在明确真菌病毒在草类植物真菌中的多样性及功能,为其在草类病害防治及抗性提升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 草坪草 病毒 真菌 禾草内生真菌 真菌病毒 dsrna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稻瘟病菌中dsRNA因子的检测 被引量:7
6
作者 方祥 叶华智 曹燕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15-318,共4页
运用dsRNA分析技术检测了来自四川各地的 31个稻瘟菌株携带dsRNA因子的情况 ,发现有 18个菌株含有dsRNA因子 ,占供试菌株的 5 8%。在呈阳性的 18个菌株中呈现 13种完全不同的dsRNA电泳模式 ,表明四川省稻瘟菌可能有不同类型的病毒寄生... 运用dsRNA分析技术检测了来自四川各地的 31个稻瘟菌株携带dsRNA因子的情况 ,发现有 18个菌株含有dsRNA因子 ,占供试菌株的 5 8%。在呈阳性的 18个菌株中呈现 13种完全不同的dsRNA电泳模式 ,表明四川省稻瘟菌可能有不同类型的病毒寄生。未发现病毒的dsRNA电泳模式与菌株的地理来源和寄主水稻品种存在相关关系。对带有病毒的菌株 96 - 2 7进行单孢分离所得的 2 0个单孢分离物中 ,都发现dsRNA存在 ,说明分生孢子进行病毒传导的效率是很高的。但其中有两个单孢分离物的dsRNA电泳模式发生变异 ,但未发现其菌落形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温病菌 病毒dsrna 致病性变异 分生孢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莴苣叶斑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弱毒菌株致病力的衰退 被引量:2
7
作者 潘显婷 陆训 +2 位作者 庞茜丹 高必达 周倩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8-542,共5页
利用组织分离法,从感染叶斑病的莴苣叶片上分离得到4株真菌,ITS序列分析鉴定为匍柄霉(Stemphylium spp.)。科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时发现,菌株WS–01较其他菌株致病力减弱,且生长缓慢。用纤维素吸附法提取菌株WS–01的dsRNA,发现WS–01... 利用组织分离法,从感染叶斑病的莴苣叶片上分离得到4株真菌,ITS序列分析鉴定为匍柄霉(Stemphylium spp.)。科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时发现,菌株WS–01较其他菌株致病力减弱,且生长缓慢。用纤维素吸附法提取菌株WS–01的dsRNA,发现WS–01含有3条1~5 kb的dsRNA条带,提示WS–01菌株内含有dsRNA病毒。利用高温–利巴韦林–尖端脱毒结合的方法消除WS–01内的病毒,所得菌株WS–01–D与菌株WS–01相比,致病性增强且表型恢复正常,提示弱毒菌株WS–01的致病力减弱与其所含dsRNA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匍柄霉属病菌 弱毒菌株 dsrna病毒 病毒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