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5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盐腌制对脆肉鲩冻融后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庄晓琪 刘巧瑜 +5 位作者 林泽钳 姚彦延 钱敏 李湘銮 白卫东 董浩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6-84,共9页
为探究盐浓度对冻融前后脆肉鲩鱼片品质和肌原纤维蛋白的影响,将脆肉鲩分别用0.25、0.5、0.75、1.0、1.5和2.0 mol/L的NaCl溶液于4℃腌制2 h,冻藏24 h后,测定脆肉鲩鱼片持水性、色泽、脂肪氧化、羰基、总巯基、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 为探究盐浓度对冻融前后脆肉鲩鱼片品质和肌原纤维蛋白的影响,将脆肉鲩分别用0.25、0.5、0.75、1.0、1.5和2.0 mol/L的NaCl溶液于4℃腌制2 h,冻藏24 h后,测定脆肉鲩鱼片持水性、色泽、脂肪氧化、羰基、总巯基、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组织结构及肌原纤维蛋白结构等。结果表明:盐浓度为0.5~0.75 mol/L,冻融前后鱼片的持水性保持较好。盐浓度<1.00 mol/L,冻融前后鱼片的组织结构较为紧密。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增加,冻融后鱼片的L^(*)值比冻融前较高,冻融前后鱼片的脂质氧化和蛋白质氧化程度加剧。SDSPAGE图谱显示,盐浓度>1.5 mol/L,冻融前鱼片的肌原纤维蛋白降解程度增加。盐浓度为<0.75 mol/L,冻融后鱼片的肌原纤维蛋白降解程度保持稳定。拉曼光谱显示,盐浓度>0.75 mol/L,冻融前后鱼片的α-螺旋含量显著减少,蛋白降解程度加剧。综上,盐浓度≤0.75 mol/L时,冻融前后脆肉鲩鱼片的品质变化较小,能够延缓蛋白氧化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氧化 脂肪氧化 盐腌 脆肉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位素稀释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草鱼中四聚乙醛和氯硝柳胺残留
2
作者 索纹纹 李小玲 +5 位作者 崔先锋 雷琴 曾春芳 杨霄 徐心仪 万译文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4,共8页
为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草鱼中四聚乙醛和氯硝柳胺的检测方法,将样品经1%(体积分数)氨水乙腈提取后,取上清液添加氯化钠实现水相与有机相分离,取有机相经氮吹至近干,初始流动相复溶后经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C_(18))分... 为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草鱼中四聚乙醛和氯硝柳胺的检测方法,将样品经1%(体积分数)氨水乙腈提取后,取上清液添加氯化钠实现水相与有机相分离,取有机相经氮吹至近干,初始流动相复溶后经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C_(18))分散吸附净化,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样品中目标物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Aq C18色谱柱分离,以水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切换扫描和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用内标法定量。研究发现,四聚乙醛在0.05~20.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氯硝柳胺在0.25~25.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四聚乙醛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3 ng/g和0.6 ng/g,氯硝柳胺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2 ng/g和0.5 ng/g。以草鱼为空白对照,在3个不同添加水平下四聚乙醛的平均回收率为80.9%~100.0%,相对标准偏差为3.32%~9.09%;氯硝柳胺的平均回收率为79.2%~87.0%,相对标准偏差为3.91%~7.28%。本研究通过优化前处理方式,建立了更加简单、快捷、灵敏度高、成本更低的检测方法,可用于同时测定草鱼中氯硝柳胺和四聚乙醛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聚乙醛 氯硝柳胺 草鱼 同位素内标法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不同月龄性腺组织学观察及性别特征基因cyp19a1a和amh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祁博 李胜杰 +6 位作者 杜金星 肖小芳 张东云 朱涛 雷彩霞 刘志军 宋红梅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为探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性腺发生、性别分化及发育规律,本研究对1、2、3、4、5、6、12、24、36和48月龄草鱼性腺组织结构以及性别特征基因cyp19a1a和amh的表达差异进行了分析。组织切片结果显示,2月龄时,首次在生殖嵴中观... 为探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性腺发生、性别分化及发育规律,本研究对1、2、3、4、5、6、12、24、36和48月龄草鱼性腺组织结构以及性别特征基因cyp19a1a和amh的表达差异进行了分析。组织切片结果显示,2月龄时,首次在生殖嵴中观察到原始生殖细胞,标志原始性腺形成。3月龄时,雌性草鱼性腺中观察到卵巢腔和卵巢小叶。4月龄时,观察到卵原细胞,表明其在3月龄时出现解剖学分化,4月龄时出现细胞学分化。4月龄雄性草鱼在性腺中观察到输精导管,5月龄时观察到精原细胞,表明其在4月龄出现解剖学分化,5月龄出现细胞学分化。12、24、36和48月龄草鱼卵巢分别处于发育的第Ⅰ、Ⅱ、Ⅲ和Ⅳ期,精巢则分别为发育的第Ⅱ、Ⅱ、Ⅲ和Ⅳ期。荧光定量结果显示,雌性特征基因cyp19a1a在卵巢中的表达量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2月龄时显著上调(P<0.05),3、6和48月龄时处于峰值。雄性特征基因amh在精巢中表达量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月龄时显著上调(P<0.05),5月龄时达到峰值。综上,草鱼性腺发育启动时间约为2月龄,雌雄性腺分化时间分别约为3月龄和4月龄,至4龄时雌雄性腺发育成熟。本研究结果丰富了草鱼的繁殖生理学资料,也为其性别调控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性别分化 组织切片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缝式鱼道主流蜿蜒度对草鱼上溯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石凯 孙双科 +3 位作者 柳松涛 李广宁 郑铁刚 柳海涛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3-100,108,共9页
竖缝式鱼道是一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鱼道类型,其高效运行依赖于良好的池室水力特性。利用数值模拟方法,依据池室主流居中及回流区对称分布的原则,选择了3种不同主流蜿蜒度的竖缝式鱼道池室布置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物理模型;以草鱼作... 竖缝式鱼道是一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鱼道类型,其高效运行依赖于良好的池室水力特性。利用数值模拟方法,依据池室主流居中及回流区对称分布的原则,选择了3种不同主流蜿蜒度的竖缝式鱼道池室布置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物理模型;以草鱼作为试验对象进行了对比试验,分析了它们在3种方案中的上溯表现;结合水力学指标与草鱼上溯数据,提出了推荐的竖缝式鱼道池室主流蜿蜒度。结果表明:随着主流蜿蜒度的增大,主流覆盖范围扩大,最大主流强度随路径长度而减弱的程度加剧,同时竖缝断面的流速梯度亦增大,但主流流速和竖缝流速均有所降低;当使用草鱼作为评判标准时,方案Ⅱ表现出最佳性能,草鱼的上溯轨迹更为集中且过程连贯,摆尾次数较少,耗时较短,成功率最高,因此,推荐方案Ⅱ为最优的池室布局设计。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指导实际竖缝式鱼道项目的水力设计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缝式鱼道 上溯行为 蜿蜒度 草鱼 数值模拟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卤制条件对酱卤草鱼肉感官品质、理化特性和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余亚琴 谭春明 +4 位作者 聂诗 田明礼 涂宗财 计畅 张露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1-272,共12页
为了探究温度(95、65、25、4℃)和时间(0、2、4、6、8 h)的不同组合条件对酱卤草鱼肉品质的影响。本文以草鱼肉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官评价、理化指标分析和气相色谱串联离子迁移谱(GC-IMS)检测,揭示草鱼肉在不同卤制条件下的感官、理化特... 为了探究温度(95、65、25、4℃)和时间(0、2、4、6、8 h)的不同组合条件对酱卤草鱼肉品质的影响。本文以草鱼肉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官评价、理化指标分析和气相色谱串联离子迁移谱(GC-IMS)检测,揭示草鱼肉在不同卤制条件下的感官、理化特性和风味的变化。结果表明,卤制条件为65℃-6 h和95℃-2 h可以提高草鱼肉的气味、色泽、咀嚼性和总体可接受度;65℃-6 h的卤制条件显著降低了酱卤草鱼肉的蛋白质降解率(P<0.05),并且该条件下的酱卤草鱼肉具有最低的TVB-N含量和相对较低的TBARS值。此外,卤制改变了氨基酸的组成,65℃条件可提高酱卤草鱼的鲜味氨基酸相对含量。GC-IMS分析结果表明,65℃-6 h的卤制条件可以提高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从而促进酱卤草鱼风味的产生。综上所述,选择65℃-6 h的卤制条件有利于提高草鱼的感官品质、理化特性和良好风味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酱卤 品质 气相色谱串联离子迁移谱(GC-IMS)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素对稀有鮈鲫热休克反应及GCRV-Ⅱ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林怡 倪秦伟 吕利群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8-54,共7页
为了探究肾上腺素对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Ⅱ)感染的影响,实验以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感染GCRV-JX02为研究模型,利用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 为了探究肾上腺素对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Ⅱ)感染的影响,实验以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感染GCRV-JX02为研究模型,利用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研究肾上腺素在稀有鮈热休克反应与GCRV-JX02感染宿主中的作用。结果显示,稀有鮈鲫腹腔注射浓度为5μg/mL肾上腺素后,体内肾上腺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30min时浓度最高。注射肾上腺素后0、15min、30min、45min和60min收集稀有鮈鲫的肝脏、肠道、脑和肌肉组织,通过RT-qPCR与WB检测HSP70的表达水平,发现肝脏与脑组织中HSP70的表达随时间上升,在45min时达到最高水平;WB检测肝脏与脑组织中的HSP70在转录翻译水平随时间上升。将肾上腺素(5μg/mL)与GCRV-JX02病毒(2.1×10^(8)个/mL)液混合腹腔注射后,稀有鮈鲫死亡率明显上升。实验结果表明注射肾上腺素能够引起稀有鮈鲫的热休克反应,导致HSP70表达显著上调,并增强了GCRV-JX02感染稀有鮈鲫的能力。研究建立了稀有鮈鲫腹腔注射肾上腺素的应激模型,初步阐明了肾上腺素促进GCRV-Ⅱ感染宿主的反应机制,有助于了解应激反应在草鱼出血病流行中的作用,且为草鱼呼肠孤病毒的防控提供了新思路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呼肠孤病毒 肾上腺素 HSP70 稀有鮈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糟草鱼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组成与挥发性风味物质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段姿睿 杨絮 +1 位作者 陈小娥 郭全友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11-123,共13页
为了解酒糟草鱼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挥发性风味物质演变情况,探究采用酒醪代替酒糟进行草鱼发酵的可能性,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未发酵样本和3组发酵样本(发酵5 d的酒糟、发酵2 d的酒糟和发酵2 d的酒醪对风干草鱼进行发酵)的... 为了解酒糟草鱼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挥发性风味物质演变情况,探究采用酒醪代替酒糟进行草鱼发酵的可能性,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未发酵样本和3组发酵样本(发酵5 d的酒糟、发酵2 d的酒糟和发酵2 d的酒醪对风干草鱼进行发酵)的细菌组、真菌组进行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同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对样本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组发酵样本的水分含量、乙醇体积分数和氨基酸态氮含量随发酵时间整体呈上升趋势,pH值呈下降趋势。酒醪发酵组在气味、色泽、滋味和质地上表现最佳,整体可接受度较好。在样本发酵前期阶段,优势细菌菌属为魏斯氏菌属(Weissella)、枸橼酸杆菌属(Citrobacter)和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在样本发酵中、后期阶段,乳酸片球菌属(Pediococcus)和乳酸乳球菌属(Lactococcu)的物种丰度增高,枸橼酸杆菌属和气单胞菌属的物种丰度大幅降低。优势真菌菌属毕赤酵母菌属(Pichia)在3组样本的发酵过程中占据绝对优势。所有样本共检测出3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乙酸乙酯、丙酸乙酯和乙偶姻为酒糟草鱼的特征风味物质。魏斯氏菌属、乳酸片球菌属和毕赤酵母菌属、酿酒酵母菌属与多种香气物质的产生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可为发酵草鱼的优势菌株筛选和发酵工艺优化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糟草鱼 高通量测序 酒醪 优势菌群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鲢鱼Cystatin C对冷藏草鱼肉片质构及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的影响
8
作者 李龙飞 李树红 +6 位作者 钱邓帆 蒋宇维 仝浩楠 李晓菲 白水萌 张颖 李冉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45-154,共10页
分析鲢鱼Cystatin C(HmCystatin C)对冷藏鱼肉片质构品质的保持效果,及其对基于线粒体途径的肌肉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旨在探究HmCystatin C作为冷藏水产品潜在天然生物保鲜剂的可能作用机制。实验首先对草鱼肉片进行HmCystatin C注射处... 分析鲢鱼Cystatin C(HmCystatin C)对冷藏鱼肉片质构品质的保持效果,及其对基于线粒体途径的肌肉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旨在探究HmCystatin C作为冷藏水产品潜在天然生物保鲜剂的可能作用机制。实验首先对草鱼肉片进行HmCystatin C注射处理,在经Western blot验证HmCystatin C细胞渗透有效性的基础上,从质构、组织学特性、组织蛋白酶B/L酶活性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监测4℃冷藏72 h内鱼肉片品质的变化。进而通过免疫组化法、TUNEL染色法、分光光度法及透射电镜检测冷藏期间肌肉细胞凋亡、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开放性、线粒体膜电位以及线粒体形态损伤程度,同时利用荧光测活法和Western blot分析Caspase-3、Caspase-9活性及蛋白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HmCystatin C能有效渗透至组织细胞内并持续存在,实验组(Cys组)冷藏期间的剪切力和硬度均显著高于对照(Con组),而细胞间隙、组织蛋白酶B/L活性及ROS水平均明显低于Con组,尤其质构劣化被延缓至少24 h;且Hm Cystatin C明显抑制了Cys组的线粒体功能和形态的损伤程度。同时Cys组的Caspase-3、Caspase-9活性被不同程度地抑制,蛋白表达量亦低于Con组。综上推测抑制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及其相关Caspases活性是Hm Cystatin C延缓冷藏草鱼肉片品质劣化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鱼Cystatin C 冷藏草鱼肉片 质构特性 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酸梭菌调节慢性碱胁迫对草鱼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影响的作用机理
9
作者 林长宏 张博 +7 位作者 杨铿 李太初 闫路路 李傲 赵倩 崔雅贤 邱丽华 赵超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07-2016,共10页
【目的】探究丁酸梭菌调节慢性碱胁迫对草鱼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影响的作用机理,为改善碱性水环境下草鱼养殖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试验设对照(CON)、20 mmol/L碱度(20 mmol/L)、40 mmol/L碱度(40 mmol/L)、20 mmol/L碱度+丁酸梭菌(20 m... 【目的】探究丁酸梭菌调节慢性碱胁迫对草鱼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影响的作用机理,为改善碱性水环境下草鱼养殖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试验设对照(CON)、20 mmol/L碱度(20 mmol/L)、40 mmol/L碱度(40 mmol/L)、20 mmol/L碱度+丁酸梭菌(20 mmol/L+丁酸梭菌)和40 mmol/L碱度+丁酸梭菌(40 mmol/L+丁酸梭菌)组。试验结束后,测定草鱼的生长性能指标。从草鱼背部白肌切取肌肉组织,测定肌肉质构特性。采集草鱼背部肌肉组织,使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肌肉组织结构观察。取各组草鱼背部肌肉组织,计算离心损失率、蒸煮损失率和贮存损失率。利用MS-222麻醉草鱼,使用1 mL无菌注射器从草鱼尾静脉采集血液样本,检测血清生化指标浓度。【结果】生长性能指标测定结果显示,20 mmol/L和40 mmol/L组草鱼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CON组(P<0.05,下同),而饲料系数高于CON组,尤其是40 mmol/L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CON组;20 mmol/L+丁酸梭菌组草鱼终末体质量较20 mmol/L组有所升高,40 mmol/L+丁酸梭菌组草鱼终末体质量与40 mmol/L组无显著差异(P>0.05);40 mmol/L+丁酸梭菌组草鱼内脏体指数显著高于40 mmol/L组,且基本恢复至CON组水平。肌肉质构特性测定结果显示,40 mmol/L+丁酸梭菌组草鱼肌肉硬度、黏附性和咀嚼性均高于40 mmol/L组。肌肉组织结构观察结果显示,与20 mmol/L组相比,20 mmol/L+丁酸梭菌组草鱼肌肉组织结构略有改善但仍有损伤,肌纤维排列有所改善但未完全恢复;与40 mmol/L组相比,40 mmol/L+丁酸梭菌组草鱼肌肉组织结构更为紧密,肌肉组织明显改善,但仍有损伤。肌肉持水力测定结果显示,40 mmol/L组草鱼肌肉蒸煮损失率最低,20 mmol/L+丁酸梭菌和40 mmol/L+丁酸梭菌组草鱼肌肉贮存损失率显著低于20 mmol/L和40 mmol/L组。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20 mmol/L和40 mmol/L组草鱼尿素浓度显著降低;20 mmol/L、40 mmol/L、20 mmol/L+丁酸梭菌和40 mmol/L+丁酸梭菌组草鱼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浓度均低于CON组,尿酸浓度均显著低于CON组;与CON组相比,20 mmol/L和40 mmol/L组草鱼血糖浓度升高,添加丁酸梭菌后,血糖浓度进一步升高;40 mmol/L组草鱼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和总蛋白浓度均高于20 mmol/L组,添加丁酸梭菌后白蛋白、球蛋白和总蛋白浓度有所降低;40 mmol/L组草鱼高密度脂蛋白浓度高于20 mmol/L组,添加丁酸梭菌后,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有所降低;与CON组相比,20 mmol/L和40 mmol/L组草鱼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浓度有所升高,添加丁酸梭菌处理后浓度有所降低。【结论】高碱环境能通过扰乱营养代谢、降低肠道健康水平和损伤肌肉组织等途径,削弱草鱼生长性能和生理功能。丁酸梭菌能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调节营养代谢、改善肠道健康和增强抗应激能力,缓解碱胁迫对草鱼的负面影响,但在高碱环境下,丁酸梭菌的调节能力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碱胁迫 草鱼 丁酸梭菌 生长性能 肌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大豆膳食纤维对草鱼免疫功能和肉质的影响
10
作者 党丽霞 曹威荣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5-68,共4页
试验旨在探究大豆膳食纤维(Soybean dietary fibers,SDFs)对草鱼免疫功能及肉质的影响。试验将体质均匀的800尾体重(301.58±3.89)g的健康草鱼随机分到40个2.0 m×1.8 m×1.6 m的网箱(重复)中,每个重复20尾,每10个网箱为1组... 试验旨在探究大豆膳食纤维(Soybean dietary fibers,SDFs)对草鱼免疫功能及肉质的影响。试验将体质均匀的800尾体重(301.58±3.89)g的健康草鱼随机分到40个2.0 m×1.8 m×1.6 m的网箱(重复)中,每个重复20尾,每10个网箱为1组,各组(试验Ⅰ、Ⅱ、Ⅲ、Ⅳ组)分别饲喂添加0%、0.6%、1.2%和2.4%SDF的试验饲日粮,试验为期60 d。结果表明,与Ⅰ和Ⅱ组相比,Ⅲ、Ⅳ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含量显著上调(P<0.05),Ⅲ组酸性磷酸酶(ACP)含量显著上调(P<0.05),Ⅳ组溶菌酶(LZM)含量显著上调(P<0.05);与Ⅰ和Ⅱ组相比,前肠Ⅲ和Ⅳ组AKP和LZM含量显著上调(P<0.05);中肠Ⅲ和Ⅳ组ACP含量显著上调(P<0.05),Ⅱ~Ⅳ组AKP和C3含量显著上调(P<0.05);后肠Ⅳ组LZM含量显著上调(P<0.05);Ⅲ和Ⅳ组肌肉弹性显著提升(P<0.05),Ⅳ组肌肉黏性显著提高(P<0.05),Ⅲ和Ⅳ组肌肉蒸煮损失显著减少(P<0.05)。结论,添加2.4%的大豆膳食纤维能增强草鱼免疫力,改善其肉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膳食纤维 草鱼 肉质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大型海藻对感染GCRV草鱼肠道菌群和免疫的影响
11
作者 陈求 朱文根 +9 位作者 安星星 文哲宇 陈林 王耀华 张松 杨勇 贺厚雄 颜庆云 肖调义 许宝红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6-109,共14页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大型海藻对感染呼肠孤病毒(GCRV)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肠道菌群和免疫的影响,在草鱼饲料中分别添加5%的马尾藻(Sargassum hemiphyllum)、紫杉状海门冬(Asparagopsis taxiformis)、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大型海藻对感染呼肠孤病毒(GCRV)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肠道菌群和免疫的影响,在草鱼饲料中分别添加5%的马尾藻(Sargassum hemiphyllum)、紫杉状海门冬(Asparagopsis taxiformis)、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藻粉,饲喂草鱼2个月。采用腹腔注射,构建草鱼GCRV感染模型,分析宿主肠道微生物群落和免疫响应。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大型海藻显著提高了健康草鱼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改变了特有微生物数量。有效减缓了GCRV感染1d后的草鱼肠道菌群多样性的降低,缩小了GCRV感染4—7d草鱼肠道菌群的组间差异,降低了感染后肠道菌群的紊乱。其中饲料中添加马尾藻和龙须菜组肠道中弧菌属(Vibrio)相对丰度显著降低;饲料中添加马尾藻组肠道中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相对丰度降低,而拟杆菌属(Bacteroides)相对丰度增加。共现网络分析显示,大型海藻提高了感染GCRV的草鱼肠道菌群现网络的复杂度,增强肠道菌群的稳定性。蛋白表达结果显示,感染后1d,饲料中添加马尾藻组草鱼血清中促炎补体成分C5a含量增加,而饲料中添加龙须菜组补体成分C5a含量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补体蛋白C5、C5a成分及其受体(C5aR)的上调表达与肠道中致病菌群相对丰度显著正相关,而与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消化菌群负相关。综上,饲料中添加大型海藻缓解了GCRV感染对草鱼肠道菌群带来的不利影响,并调节感染草鱼的补体表达,可为从饲料开发方面防控草鱼出血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出血病 大型海藻 GCRV 肠道微生物 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炸条件对草鱼块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12
作者 崔宁 钟比真 +5 位作者 王双龙 彭斌 胡明明 胡信武 涂宗财 李金林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10-323,共14页
为探究不同油炸条件对草鱼块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本文以草鱼块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大豆油不同油炸温度(130、160、190、220℃)和时间(2、4、6、8 min)下的基本理化指标、感官品质及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 为探究不同油炸条件对草鱼块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本文以草鱼块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大豆油不同油炸温度(130、160、190、220℃)和时间(2、4、6、8 min)下的基本理化指标、感官品质及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油炸时间延长和温度升高,草鱼块亮度值(L^(*)值)、黄度值(b^(*)值)、过氧化值(POV)、羰基价(CV)和游离氨基酸总量(TFAA)先增加后降低,红度值(a^(*)值)、褐变程度及荧光-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含量显著增加。经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S-SPME-GC-MS)鉴定,草鱼块在不同油炸条件下共检测出挥发性风味物质52种,其中差异风味物质24种,关键风味物质15种(醛类5种、醇类1种、芳香类化合物2种、含氮类化合物7种)。对比不同油炸温度和时间发现,当油炸条件为160℃/8 min时,草鱼块色泽金黄,油脂香和烘烤香浓郁,此时其综合感官评分最高(36分),甜味氨基酸与鲜味氨基酸总量最大(分别为8.77 mg/g和6.91 mg/g),关键风味化合物种类最为丰富(12种)。相关性结果显示,His、Cys、Val、Trp、Lys、Leu和Ile是促进油炸草鱼块香气形成的主要氨基酸。综上,草鱼块最佳油炸条件推荐为160℃/8 min,此条件可显著提升其品质以及挥发性风味特性。本研究可从理化特性、感官品质和风味特性角度为油炸鱼肉制品的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块 油炸条件 品质 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麻醉对草鱼冻藏品质和蛋白特性的影响
13
作者 贾世亮 汪芳 +3 位作者 常杰 王彦波 周绪霞 丁玉庭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4-212,共9页
为探究CO_(2)麻醉对草鱼冻藏期间品质和蛋白特性的影响,该研究设置4种宰杀方式(击头-剖肚、击头-断尾、CO_(2)麻醉-剖肚、CO_(2)麻醉-断尾),分析不同宰杀条件下鱼肉冻藏期间质构特性、总挥发性盐基氮值、三氯乙酸可溶性肽含量、巯基和... 为探究CO_(2)麻醉对草鱼冻藏期间品质和蛋白特性的影响,该研究设置4种宰杀方式(击头-剖肚、击头-断尾、CO_(2)麻醉-剖肚、CO_(2)麻醉-断尾),分析不同宰杀条件下鱼肉冻藏期间质构特性、总挥发性盐基氮值、三氯乙酸可溶性肽含量、巯基和羰基含量、蒸煮损失、Ca^(2+)-ATPase活性、SDS-PAGE蛋白谱等指标变化。结果表明,CO_(2)麻醉处理能够一定程度延缓蛋白及非蛋白类含氮化合物的降解,保持肌肉的持水能力,延缓肌原纤维蛋白的氧化程度,其中,CO_(2)麻醉-断尾处理的鱼肉在冻藏期间的硬度和弹性变化率更低。根据鱼肉冻藏过程中品质和蛋白特性的变化结果,推荐CO_(2)麻醉-断尾放血作为冻藏草鱼的优先宰杀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CO_(2)麻醉 宰杀方式 冻藏品质 蛋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态发酵菜粕对草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力、肠道消化酶活性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轶林 王亚军 +5 位作者 陈建酬 朱学芝 石桉宁 王玥 廖景轩 刘丽燕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5年第1期33-42,共10页
该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湿态发酵菜粕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血清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力、肠道消化酶活性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随机挑选450尾初始均重为(51.60±0.56)g的草鱼,随机分成5组,设3个重复... 该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湿态发酵菜粕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血清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力、肠道消化酶活性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随机挑选450尾初始均重为(51.60±0.56)g的草鱼,随机分成5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各组使用湿态发酵菜粕量分别为0(对照组)、10%、20%、30%、40%,试验为期8周。结果表明,20%和40%湿态发酵菜粕组肥满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0%组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20%以上的湿态发酵菜粕可以显著提高肠道α-淀粉酶活性(P<0.05),30%以上的湿态发酵菜粕显著提高胰蛋白酶活性(P<0.05);随着湿态发酵菜粕替代水平的增加,肠道中厚壁菌门、疣微菌门和放线菌门数目呈上升趋势,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数目呈减少趋势。在该试验条件下,湿态发酵菜粕有一定的促生长效果,可以提高肠道消化酶活性,改善肠道菌群的组成;其中20%湿态发酵菜粕配方制备的饲料更有利于提高草鱼的肥满度、提高肝脏脂类代谢能力、降低肝脏氧化损伤和改善肠道菌群;而30%和40%湿态发酵菜粕配方制备的饲料对提高草鱼肠道消化酶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态发酵菜粕 草鱼 发酵饲料 肠道菌群 血清生理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Viperin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15
作者 龙凤 刘金梦 +1 位作者 樊含笑 苏建明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73,共12页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鲤科草鱼属的鱼类,在我国淡水养殖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草鱼呼肠弧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导致的出血病是养殖业面临的一大挑战,因此深入探究GCRV的致病机制及防控手段至关重要。Vipe...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鲤科草鱼属的鱼类,在我国淡水养殖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草鱼呼肠弧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导致的出血病是养殖业面临的一大挑战,因此深入探究GCRV的致病机制及防控手段至关重要。Viperin是一种干扰素诱导的病毒抑制蛋白,主要参与机体天然免疫机制,但其在草鱼中的研究尚且不足。为研究草鱼Viperin是否参与抗GCRV的免疫机制,本研究采用快速扩增cDNA末端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克隆出草鱼Viperin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结构特点和进化关系。结果表明,草鱼Viperin与青鱼Viperin在氨基酸序列上具有高度同源性。为分析Viperin在草鱼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对草鱼腹腔内注射GCRV、Poly(I∶C)和LPS,RT-PCR结果显示,在GCRV或Poly(I∶C)刺激下,各组织Viperin表达都出现先升后降趋势。而LPS刺激下,头肾及肾脏组织中Viperin表达量总体下降。Viperin在不同组织呈现出的不同表达提示该蛋白可能参与草鱼对多种外来刺激的响应过程,且其表达变化可能与组织功能特异性相关。过表达Viperin的草鱼肾细胞(Grass carp kidney,CIK)中GCRV外衣壳蛋白VP7的表达显著下降。说明草鱼Viperin的表达水平直接影响病毒的复制和感染能力。这些结果为深入研究草鱼Viperin蛋白在抗GCRV的免疫调控机制和遗传育种中的作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GCRV Viperin 组织表达 功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速-水温对草鱼生殖洄游的交互作用
16
作者 闫肖瑶 杨泽凡 +2 位作者 曾庆慧 唐家璇 胡鹏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8-246,共9页
探究不同水温、流速组合条件下草鱼洄游行为差异,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调度及河流生态修复提供基础理论和数据支持。以180尾2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为试验对象,开展了6个水温梯度、2个流速梯度组合条件下鱼类洄游行为的对比试验... 探究不同水温、流速组合条件下草鱼洄游行为差异,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调度及河流生态修复提供基础理论和数据支持。以180尾2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为试验对象,开展了6个水温梯度、2个流速梯度组合条件下鱼类洄游行为的对比试验,分析水温、流速及其交互作用对鱼类生殖洄游的影响机制。试验结果表明:水温、流速及其交互作用对草鱼上溯洄游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在不同流速条件下,有效刺激鱼类洄游的最低水温不同,高流速(0.6m/s)时为14℃,低流速(0.3 m/s)时为18℃;在14~18℃水温区间,提升流速可有效缓解水温降低对草鱼生殖洄游的不利影响,在此水温区间内,流速对上溯成功率的贡献度为91.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温 流速 洄游 交互作用 草鱼生殖洄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和多头注意力机制的草鱼鲜味强度检测
17
作者 万仕文 冯耀泽 +4 位作者 舒国强 赵名泉 王益健 孔丽琴 朱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0-287,共8页
针对现有鲜味强度检测方法主观性强、耗时长和样本破坏性等问题,使用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算法结合高光谱成像技术构建草鱼鲜味强度快速无损检测方法。采集草鱼高光谱数据后,使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抽样法选取光谱特征波长,开发高斯加权... 针对现有鲜味强度检测方法主观性强、耗时长和样本破坏性等问题,使用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算法结合高光谱成像技术构建草鱼鲜味强度快速无损检测方法。采集草鱼高光谱数据后,使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抽样法选取光谱特征波长,开发高斯加权多头注意力网络(gaussian-weighted multi-head attention network,GMANet)并应用支持向量机回归(support vector machine regression,SVR)、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1D-ResNet等传统算法建立和优化草鱼鲜味检测模型。结果显示,GMANet网络的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和预测决定系数(R2 P)分别为0.0082和0.8844,优于传统算法中的最优建模方法SVR,其RMSEP和R2 P分别为0.0077和0.81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高光谱 鲜味强度 深度学习 高斯加权多头注意力网络 感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对热应激草鱼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18
作者 王琪 杨映 +3 位作者 周俊豪 赖明建 吴丽雅 于辉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1-57,共7页
试验旨在探究黄芪甲苷(AS-Ⅳ)对热应激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240尾健康、体长(16±2)cm的草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草鱼。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 试验旨在探究黄芪甲苷(AS-Ⅳ)对热应激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240尾健康、体长(16±2)cm的草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草鱼。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在饲料中添加0、0.3125、1.2500、5.0000 mg/(kg·d)AS-Ⅳ,草鱼在(28.0±0.5)℃条件下饲喂3 d后进行(32.0±0.5)℃热应激处理,并在高温0、6、12和24 h采集样品。结果表明,在高温24 h,高剂量组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在高温12 h,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肝脏中醌氧化还原酶1(NQO1)、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肝脏中血红素加氧酶-1(HO-1)及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在高温0 h,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肝脏中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ap1)、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在高温6 h,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肝脏中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和高剂量组肝脏中GSH-Px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通过16S rRNA测序分析,低剂量AS-Ⅳ对草鱼肠道菌群具有积极作用,高剂量组草鱼肠道菌群的相对丰度和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研究表明,AS-Ⅳ可提高草鱼肝脏抗氧化能力,饲喂1.2500 mg/(kg·d)AS-Ⅳ在预防和缓解高温对草鱼造成的氧化应激方面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草鱼 热应激 氧化应激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miR-34a在鱼淋巴囊肿病毒中国株感染过程中的调控机制
19
作者 战盈瑾 周杰 +3 位作者 臧辰禧 马嘉霖 闫秀英 简纪常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1,共9页
【目的】探索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miR-34a(cid-miR-34a)对鱼淋巴囊肿病毒中国株(Lymphocystis disease virus China,LCDV-cn)复制的调控作用,揭示cid-miR-34a在LCDV-cn感染草鱼卵巢细胞(Grass carp ovary cells,GCO)过程中的... 【目的】探索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miR-34a(cid-miR-34a)对鱼淋巴囊肿病毒中国株(Lymphocystis disease virus China,LCDV-cn)复制的调控作用,揭示cid-miR-34a在LCDV-cn感染草鱼卵巢细胞(Grass carp ovary cells,GCO)过程中的调控机制,为LCDV-cn致病机制解析和淋巴囊肿病治疗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应用茎环RT-PCR获得cid-miR-34a,并测序鉴定;采用定量PCR(qRT-PCR)测定cid-miR-34a在LCDV-cn感染GCO过程中的时序表达;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确定cid-miR-34a的调控因子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及其靶基因;转染cid-miR-34a mimic过表达cid-miR-34a,转染cid-miR-34a inhibitor抑制cid-miR-34a表达,并用qRT-PCR检测cid-miR-34a、lncRNA、靶基因和LCDV-cn主要衣壳蛋白基因mcp的表达。【结果】cid-miR-34a长度为22 bp,保守性强。在LCDV-cn感染GCO过程中,cid-miR-34a的表达量逐渐升高,在感染72 h达峰值后下降。lncRNA LRP1靶向结合cid-miR-34a,并调控cid-miR-34a的释放,且cid-miR-34a靶向调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基因lrp1的表达,lncRNA LRP1、cid-miR-34a和靶基因lrp1形成lncRNA LRP1/cid-miR-34a/lrp1轴。LCDV-cn感染GCO后,lncRNA LRP1的表达量呈上升趋势,与LCDV-cn的感染呈正相关。过表达cid-miR-34a后,lrp1表达量降低,LCDV-cn mcp表达和病毒滴度也降低;抑制cid-miR-34a表达后,lrp1表达量升高,LCDV-cn mcp表达和病毒滴度也升高。【结论】在LCDV-cn感染GCO过程中,lncRNA LRP1/cid-miR-34a/lrp1轴调控着病毒感染和复制。lncRNA LRP1竞争性结合cid-miR-34a,cid-miR-34a靶向抑制lrp1的表达,LRP1又发挥着促进LCDV-cn复制和疾病发展的作用。cid-miR-34a、lncRNA LRP1和lrp1均是抑制LCDV-cn感染和治疗淋巴囊肿病的潜在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淋巴囊肿病毒中国株 草鱼卵巢细胞 cid-miR-34a 长非编码RNA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酸钠对草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薛晓清 孙岩 +3 位作者 连晓蔚 程漩格 肖卓霖 吴国虹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55,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丁酸钠对草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择480尾体重相近的草鱼,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草鱼。每组草鱼分别饲喂添加0、0.05%、0.10%和0.20%丁酸钠的饲料。试验期56 d。结果显示...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丁酸钠对草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择480尾体重相近的草鱼,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草鱼。每组草鱼分别饲喂添加0、0.05%、0.10%和0.20%丁酸钠的饲料。试验期56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10%丁酸钠组草鱼的末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肥满度显著增加(P<0.05),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0.10%和0.20%丁酸钠组草鱼的成活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增加(P<0.05);0.10%和0.20%丁酸钠组草鱼的血清总蛋白水平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0.10%丁酸钠组草鱼的尿素氮、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各丁酸钠组草鱼的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0.10%丁酸钠组草鱼的丙二醛水平显著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升高(P<0.05);0.10%丁酸钠组草鱼肠道中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0.10%和0.20%丁酸钠组草鱼肠道中胰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丁酸钠可以改善草鱼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增强抗氧化能力,提高肠道消化酶活性,适宜添加量为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钠 草鱼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