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 OF COAL DRY BENEFICIATION WITH AIR-DENSE MEDIUM FLUIDIZED BED
1
作者 Wei Lubin (Department of Mineral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83,Chin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1998年第2期27-30,共4页
The mechanism of beneficiation with air dense fluidized bed has been theoretically studied in the paper. Focusing attention on the misplacing resources in separation process, the misplacing effects are divided into t... The mechanism of beneficiation with air dense fluidized bed has been theoretically studied in the paper. Focusing attention on the misplacing resources in separation process, the misplacing effects ar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called respectively as misplacing effect of viscosity and misplacing effect of motion. The proposed separation theory can reasonably explain the results of separation in different fluidization states. Experimental results in pilot and commercial plants showed that the air dense medium fluidized bed is a high efficiency dry cleaning technique. The dynamic stability of fluidized bed density is directly affected by the variation of fine coal content in fluidized bed and can be controlled in expected range through measurement of fluidized bed density and adjusting of split flow rate. With air dense medium fluidized bed, various coals of size 50—6 mm can be efficiently beneficiated. The separation density can be adjusted between 1.2—2.2 g/cm 3, and the probable error E p value is about 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y BENEFICIATION air dense medium fluidized bed separation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NE COAL AND THREE PRODUCT DRY BENEFICIATION WITH VIBRATION AND DOUBLE-DENSITY FLUIDIZED BEDS 被引量:2
2
作者 Wei Lubin (Department of Mineral Engineering,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83,China) Chen Qingru Luo Zhenfu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Technology)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1998年第2期31-34,共4页
Thedrybeneficiationtechnologywithairdensemediumfluidizedbedcaneficientlybenefici-atethecoarsecoalofsize50~6m... Thedrybeneficiationtechnologywithairdensemediumfluidizedbedcaneficientlybenefici-atethecoarsecoalofsize50~6mm.However,thist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y BENEFICIATION VIBRATION fluidized bed three PRODUCT separa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重介质流化床选煤流程建模与动态仿真
3
作者 褚菲 朱安强 +2 位作者 冯浩彬 王建文 马小平 《控制理论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39-1047,共9页
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技术具有用水量少、污染小、成本低等优点,非常适合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选煤应用.然而,由于缺乏有效可靠的动态机理模型,导致空气重介质流化床选煤过程控制策略的开发与验证发展缓慢.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基于质量... 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技术具有用水量少、污染小、成本低等优点,非常适合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选煤应用.然而,由于缺乏有效可靠的动态机理模型,导致空气重介质流化床选煤过程控制策略的开发与验证发展缓慢.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基于质量守恒等原理建立了一种空气重介质流化床选煤全流程仿真模型.首先,通过对流化床选煤过程各关键设备的机理分析,建立相应工艺环节的数学模型.然后,基于MATLAB/Simulink实现模块开发,根据工艺将各模块联结形成完整的工艺回路,通过参数辨识保证模型的准确度.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说明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为空气重介质流化床选煤过程先进控制方法和优化策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选矿 空气重介质流化床 机理建模 仿真平台 过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coal separation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different separating approaches in dry coal beneficiation flowsheet 被引量:2
4
作者 贺靖峰 赵跃民 +2 位作者 何亚群 骆振福 段晨龙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1651-1659,共9页
The separation characteristic of raw coal from Luoyang mining area, China, was investigated by applying a dry coal beneficiation flowsheet with the dense medium gas-solid fluidized bed as main separating equipment. Th... The separation characteristic of raw coal from Luoyang mining area, China, was investigated by applying a dry coal beneficiation flowsheet with the dense medium gas-solid fluidized bed as main separating equipment. The experimental and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ense medium gas-solid fluidized bed can provide uniform distribution and stable fluctuation of bed densities at various heights. Two types of different separating approaches were compared using the dry coal beneficiation flowsheet. Compared with obtaining cleaning coal in the first stage of the flowsheet, a higher yield of the cleaning coal and better separation efficiency can be achieved when discharging gangue in the first stage. Final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64.86% pure cleaning coal with an ash content of 11.77% and 13.53% middlings were obtained, and 21.61% gangue was removed in two successive separation stages with the probable errors of 0.05 and 0.07 g/cm3,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paration characteristic dense medium gas-solid fluidized bed separating approach numerical simulation density s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Geldart A类加重质流化床的床层膨胀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于大伟 邵明 +5 位作者 王宾 蔚文朋 宋俊 姜坤坤 李志强 董良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5-170,共6页
为了预测Geldart A类加重质的膨胀特征,通过床层塌落试验,研究了床层流化过程中的气泡相和乳化相的组成与操作因素之间的关联,构建了操作气速、静止床高以及床层膨胀高度的数据集,进行了数据统计分布和相关性分析,利用具有最佳超参数的G... 为了预测Geldart A类加重质的膨胀特征,通过床层塌落试验,研究了床层流化过程中的气泡相和乳化相的组成与操作因素之间的关联,构建了操作气速、静止床高以及床层膨胀高度的数据集,进行了数据统计分布和相关性分析,利用具有最佳超参数的GBDT模型成功模拟了膨胀高度和影响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分析了特征变量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随着气速的逐渐增加,乳化相与气泡相的膨胀呈现先增加并略有减小的规律。对于不同的初始床高与床层膨胀高度,气泡相组成不受其变化的影响且组成比例相对稳定。操作气速的重要性得分是0.68,是膨胀高度最敏感的变量。而静止床高的重要得分仅为0.32,表明此变量对床层膨胀的影响较小。此外,由部分相关性分析可知,床层的膨胀高度对操作气速的依赖性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重质 机器学习 流化床 床层膨胀 气泡相 乳化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法重介质流化床中加重质颗粒与煤表面碰撞黏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席童 任永鑫 +3 位作者 李妍娇 刘尘旻 董雅妮 董良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7-947,共11页
【目的】流态化干法分选技术是气固两相理论在选煤领域的拓展延伸。使用干法重介质流化床对原煤进行分选时,煤炭的表面水分便随着气流携带、颗粒运动等因素在床层中运移扩散,导致加重质发生颗粒团聚现象。颗粒聚团是由于流体作用以及颗... 【目的】流态化干法分选技术是气固两相理论在选煤领域的拓展延伸。使用干法重介质流化床对原煤进行分选时,煤炭的表面水分便随着气流携带、颗粒运动等因素在床层中运移扩散,导致加重质发生颗粒团聚现象。颗粒聚团是由于流体作用以及颗粒间耗散作用形成的颗粒富集,是一种不均匀的介尺度结构。颗粒聚团可降低流化质量,导致床层失稳,床层内部密度分布不均,产品质量变差。【方法】以颗粒碰撞黏附过程为切入点,探究潮湿条件下加重质颗粒与煤表面之间的碰撞黏附特性。【结果】结果表明,随着碰撞速度的增加,颗粒法向碰撞恢复系数呈上升趋势;相同湿度条件下,碰撞速度相同时,恢复系数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潮湿条件下流化床中颗粒间碰撞的主要能量损失为颗粒表面黏弹性损失及液桥黏附能损失,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液桥力引起的黏附能损失逐渐增大,颗粒恢复系数显著降低。【结论】揭示了颗粒聚团碰撞黏附机理,这为实现分选流化床中颗粒聚团的调控、维持床层稳定流化、提高流化床分选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重介质流化床 磁铁矿粉 颗粒聚团 颗粒碰撞 恢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细粒级加重质矿物气固分选流态化密度分布研究
7
作者 孙郡庆 沈繁舜 +5 位作者 李林海 李泽鑫 李子源 周晨阳 周恩会 张亚东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119,共9页
煤炭分选对提升煤炭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气固流化床选煤将流态化技术应用于选煤领域,有助于实现煤炭的干法提质。为解决传统Geldart B类加重质流态化分选密度波动大的难题,提出采用Geldart A类细粒级加重质用于流态化分选的思路。系统研... 煤炭分选对提升煤炭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气固流化床选煤将流态化技术应用于选煤领域,有助于实现煤炭的干法提质。为解决传统Geldart B类加重质流态化分选密度波动大的难题,提出采用Geldart A类细粒级加重质用于流态化分选的思路。系统研究了新型细粒级加重质气固流态化分选床层密度分布特征,探究了床层密度的稳定性和细粒煤分选效果,分析了床层密度方差和分选效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细粒级加重质中的床层密度分布更为均匀,轴向密度差异较低;结合床层膨胀行为研究,建立了细粒级加重质流化床床层密度预测模型,密度波动处于±0.1 g/cm 3时可以有效预测床层密度的分布,解决了分选过程中密度调控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分选 流化床 密度分布 密度预测 加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密气固分选流化床介质颗粒团聚特性研究
8
作者 阳磊 刘尘旻 +3 位作者 吕冠男 董雅妮 席童 董良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1,共10页
为掌握介质颗粒的团聚特性,给形成均匀稳定的流化床层提供指导,分析了不同水分含量下0~300μm介质颗粒流化后的表观黏度,并研究了煤炭外水含量、介质粒度对颗粒团聚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含量越高、颗粒粒度越细,颗粒表观黏度越大;... 为掌握介质颗粒的团聚特性,给形成均匀稳定的流化床层提供指导,分析了不同水分含量下0~300μm介质颗粒流化后的表观黏度,并研究了煤炭外水含量、介质粒度对颗粒团聚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含量越高、颗粒粒度越细,颗粒表观黏度越大;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颗粒表观黏度逐渐下降。随着水分含量升高,各粒级颗粒团聚过程相似,粒级0~74μm、74~150μm、150~300μm颗粒形成稳定聚团所需水分含量分别为0.75%、1.0%、1.25%,即粒度越细所需水分含量越低。水分含量越高,聚团尺寸越大;粒度越小,聚团的尺寸分布跨度越宽。随着水分含量升高,煤粉混合后的二元加重质颗粒聚团尺寸在水分含量1.75%时明显增大,聚团尺寸分布跨度窄,表明二元加重质颗粒聚团对水分变化敏感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密气固分选流化床 磁铁矿粉 颗粒聚团 团聚特性 表观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重介质流化床中细粒煤的流化与分选特性 被引量:12
9
作者 朱冉 赵跃民 +6 位作者 赵鹏飞 骆振福 王厚坤 何录红 谭明兵 王辉 张玉飞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27-734,共8页
3~1 mm粒级细粒煤介于煤粉与传统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所适用的粒度之间,其在空气重介质流化床中被分选的同时对自身分选与流化特性产生重要影响。利用高速动态摄影等手段详细研究了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3~1 mm细粒煤过程中不同流化数... 3~1 mm粒级细粒煤介于煤粉与传统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所适用的粒度之间,其在空气重介质流化床中被分选的同时对自身分选与流化特性产生重要影响。利用高速动态摄影等手段详细研究了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3~1 mm细粒煤过程中不同流化数下床层的流化特性、压降波动、煤粒分离混合规律以及流化床中不同高度处的密度分布,阐释了气泡在分选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加入一定量细粒煤后床层密度降低,流化效果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随着气速的增加,煤粒在流化床中先后经历了分离与混合两种状态,流化床各高度的密度也随之改变。当流化数在1.8~2.0时煤粒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随着气速增大煤粒受气流影响增大,不再严格按照流化床密度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重介质流化床 气速 细粒煤 流化特性 分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干法分选机分选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曾鸣 魏汝晖 +2 位作者 梁世红 王向浩 韦鲁滨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5-848,共4页
设计了一种新型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利用振动反倾角工作面替代刮板排出矸石。采用正交法对影响新型干法分选机分选和输送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风量和振动频率对分选效果有高度显著的影响,风量、振动频率以及... 设计了一种新型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利用振动反倾角工作面替代刮板排出矸石。采用正交法对影响新型干法分选机分选和输送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风量和振动频率对分选效果有高度显著的影响,风量、振动频率以及实验时间对输送效率都有高度显著的影响,风量Q=160 m3/h、振动频率f=16.6 Hz、实验时间T=40 s时,可能偏差Ep=0.055 g/cm3、输送效率90%,取得了理想的分选和输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分选 空气重介质流化床 正交法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uler-Euler模型的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密度分布特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贺靖峰 赵跃民 +4 位作者 何亚群 骆振福 段晨龙 葛林瀚 孙启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77-1282,共6页
以Geldart B类磁铁矿粉为主体加重质,采用试验测量与基于Euler-Euler多相流模型的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考察流化床沿床层高度方向和轴向的密度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当操作气速控制在1.50Umf≤U≤2.20Umf时,床层密度沿床层高度方向与轴... 以Geldart B类磁铁矿粉为主体加重质,采用试验测量与基于Euler-Euler多相流模型的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考察流化床沿床层高度方向和轴向的密度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当操作气速控制在1.50Umf≤U≤2.20Umf时,床层密度沿床层高度方向与轴向位置的分布范围分别为1.95~2.10 g/cm3与2.00~2.10 g/cm3,两者的密度标准差均小于0.20 g/cm3。其中,轴向密度稳定性要高于床高方向密度稳定性,因此在实际分选过程中要侧重保持沿床高方向的密度波动性最小,进而提高流化床三维空间内的密度均匀稳定性,试验测量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重介质流化床 密度分布 Euler-Eule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重介质振动流化床入料特性与操作参数的协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韦鲁滨 刘鹏 +4 位作者 李凌月 李大虎 朱学帅 王思文 李鑫雨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58-463,共6页
入料物性直接影响空气重介质流化床的分选效果,为此进行了不同粒度和不同可选性煤样的分选特性研究,考察了抛射强度、风量与入料特性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粒级对分选精度的影响显著,随粒级减小,Ep值变大,50~25,25~13和13~6 mm粒级... 入料物性直接影响空气重介质流化床的分选效果,为此进行了不同粒度和不同可选性煤样的分选特性研究,考察了抛射强度、风量与入料特性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粒级对分选精度的影响显著,随粒级减小,Ep值变大,50~25,25~13和13~6 mm粒级难选煤最小Ep值分别为0.06,0.07和0.11 g/cm3;可选性对Ep值略有影响,50~25 mm粒级不同可选性煤样,易选、中等可选和较难选煤样最小Ep值分别为0.035,0.040和0.045 g/cm3。通过优化风量和抛射强度,分选精度明显提高,不同粒级或可选性煤样优化后的风量和抛射强度相近,均分别在140 m3/h和1.46左右。分析了气泡生成频率与床体振动频率的关系,揭示了振动改善流态化分选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料特性 风量 抛射强度 协同作用 空气重介质振动流化床 分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湿褐煤干法分选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韦鲁滨 李大虎 +2 位作者 朱学帅 刘鹏 张瑜 《洁净煤技术》 CAS 2014年第6期5-8,22,共5页
为提高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对入料煤水分的适应性,以热气代替常温空气改善流化床对褐煤的分选效果。采用可能偏差 E p为评价指标,研究了热态空气重介质流化床的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和风量对褐煤分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温度为30~5... 为提高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对入料煤水分的适应性,以热气代替常温空气改善流化床对褐煤的分选效果。采用可能偏差 E p为评价指标,研究了热态空气重介质流化床的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和风量对褐煤分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温度为30~50℃时,干燥温度越高,Ep越低;干燥时间为1~5 min 时,干燥时间越长,Ep越低,超过3 min 后,Ep降低缓慢;风量为8~12 m3/ h 时,风量增大,Ep先降低后升高。煤样表面水分越高,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和风量变化对 E p影响越显著。表面水分1%的褐煤,干燥温度50℃、干燥时间5 min、风量10 m3/ h 时,褐煤分选效果最好,Ep 可达到0.022 g / cm3。实验证明热态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可用于分选潮湿褐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干法分选 空气重介质 热态流化床 可能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技术(Ⅰ)基础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有智 张济宇 张碧江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9-47,共9页
本文阐述了开展研究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技术的意义,介绍了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原理和空气重介质流化床的床层特性。系统总结了重介物质的物性和操作气速对床层特性的影响。同时对气体分布板设计和适宜的操作气速等进行了相应的讨论。
关键词 流化床 干法分选 重介质 选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重介流化床选煤过程中介质动态平衡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骆振福 陈清如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60-265,共6页
通过对空气重介流化床选煤过程中介质动态平衡的研究,建立了流化床密度与介质中煤粉含量的关系模型,给出了分流量的计算方法,同时建立了分流量与流化床密度的数学模型,为流化床密度的在线测控提供了基础,试验研究表明,通过调节介... 通过对空气重介流化床选煤过程中介质动态平衡的研究,建立了流化床密度与介质中煤粉含量的关系模型,给出了分流量的计算方法,同时建立了分流量与流化床密度的数学模型,为流化床密度的在线测控提供了基础,试验研究表明,通过调节介质分流量,保持介质动态平衡和产品数质量指标,可能偏差Ep值达0.038~0.06,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重介 流化床 介质 数学模型 选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技术(Ⅱ)分选设备特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有智 张济宇 张碧江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40-55,共16页
本文列举和分析了国内外数种类型的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设备,并结合其分选特性、结构特点、脱介和出料方式、重介质选用等综合评述了各种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设备的特点和不足,对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设备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 流化床 干法分选 重介质 选煤 分选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机半工业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韦鲁滨 李凌月 +4 位作者 万光显 刘道春 朱学帅 曾鸣 孙逊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7-109,124,共4页
为改善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机分选效果,采用反倾角振动方式替代原刮板输送方式排出重产物,研制了新型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机并建立了半工业性试验系统,考察了风量、入料粒度、单元处理量、入料可选性对分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 为改善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机分选效果,采用反倾角振动方式替代原刮板输送方式排出重产物,研制了新型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机并建立了半工业性试验系统,考察了风量、入料粒度、单元处理量、入料可选性对分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空气重介质干法分选机可对粒度80~6 mm的入选煤进行有效分选,随着入料粒度的增大,分选效果变好,分选室最大单位处理量为7 t/(h·m2);在合适的风量以及振动参数下,对可选性为易选的不黏煤可能偏差Ep为0.05 g/cm3,对可选性属难选的褐煤可能偏差Ep为0.07 g/cm3,实现了对不同可选性煤炭的高精度分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分选 空气重介质 流化床 原煤分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密度对液固流化床粗煤泥分选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旭波 郭永华 +3 位作者 张文军 胡卫新 史冰森 王见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7-120,112,共5页
针对工业上液固流化床粗煤泥分选机有效分选粒级窄,对难选煤分选效率低的缺点,开展了介质密度对液固流化床分选效果的影响研究,提出将液固流化床上升清水流改为重介质流。分别在2种上升流流量条件下对3~0.25 mm粗煤泥进行不同上升流流... 针对工业上液固流化床粗煤泥分选机有效分选粒级窄,对难选煤分选效率低的缺点,开展了介质密度对液固流化床分选效果的影响研究,提出将液固流化床上升清水流改为重介质流。分别在2种上升流流量条件下对3~0.25 mm粗煤泥进行不同上升流流速的液固流化床粗煤泥分选试验。结果表明,液固流化床分选机采用重介质流分选时可将粗煤泥有效分选粒度范围拓宽至3~0.25mm,可能偏差控制在0.05~0.10 g/cm3,在较高上升流流速下精煤灰分可降至9.85%,当要求精煤灰分不大于11%时,精煤产率提高1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煤泥分选 液固流化床 介质密度 干扰沉降等沉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技术 (Ⅲ)有能量引入的空气重介流化床分选技术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有智 张济宇 张碧江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0-38,共9页
本文介绍了最有代表性的有能量引入的振动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和磁化稳定空气重介质流化床的分选原理和床层特性,并讨论了这两种床的分选效果和分选特性。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简要评述。
关键词 流化床 干法分选 重介质选矿 分选 空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重介流化床在线监测实验装置的设计 被引量:2
20
作者 牛慧娟 胡亚非 +1 位作者 熊建军 程晓峰 《工矿自动化》 2009年第2期39-42,共4页
针对实验室空气重介流化床干法选煤实验装置在实验过程中的不足,文章提出了一种流化床在线监测实验装置的设计方案,介绍了流化床的结构、工作原理、在线监测原理及方法,重点阐述了在线监测实验装置的硬件、软件设计。该实验装置实现了... 针对实验室空气重介流化床干法选煤实验装置在实验过程中的不足,文章提出了一种流化床在线监测实验装置的设计方案,介绍了流化床的结构、工作原理、在线监测原理及方法,重点阐述了在线监测实验装置的硬件、软件设计。该实验装置实现了分选过程中各个参数的自动测量及对测量数据的显示、处理与传输,为空气重介流化床干法选煤提供了科学的实验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选煤 空气重介 流化床 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