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南亚地区夏季风异常对云南2005年初夏干旱的影响 被引量:27
1
作者 刘瑜 赵尔旭 +1 位作者 孙丹 琚建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96,共6页
2005年春末夏初云南大部地区出现了50年一遇的高温干旱天气,通过对东南亚地区的水汽及对流进行诊断分析,发现中南半岛地区夏季风爆发的早迟与云南雨季开始的早迟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前期4月孟加拉湾水汽向北输送强(弱)以及苏门答腊岛附... 2005年春末夏初云南大部地区出现了50年一遇的高温干旱天气,通过对东南亚地区的水汽及对流进行诊断分析,发现中南半岛地区夏季风爆发的早迟与云南雨季开始的早迟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前期4月孟加拉湾水汽向北输送强(弱)以及苏门答腊岛附近的对流活动强(弱),则云南雨季开始早(迟)。分析表明造成云南2005年初夏干旱的主要原因是中南半岛地区的夏季风爆发较常年偏晚,前期孟加拉湾地区的经向水汽输送以及苏门答腊岛附近的对流活动较常年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 夏季风 异常 云南 初夏干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银市干旱气候特征 被引量:24
2
作者 陈少勇 李逢春 +1 位作者 曹治国 滕兴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3-97,共5页
利用1957~2000年44a的降水资料,计算了"四旱"干旱指数,进一步分析了各旱段干旱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白银全市每年都有干旱发生,即每年至少有一站发生某一干旱;北片发生频率比南片多出约1倍,在4个旱段中,春旱频率最高,春末... 利用1957~2000年44a的降水资料,计算了"四旱"干旱指数,进一步分析了各旱段干旱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白银全市每年都有干旱发生,即每年至少有一站发生某一干旱;北片发生频率比南片多出约1倍,在4个旱段中,春旱频率最高,春末夏初旱次之,干旱频率从南至北增加;南、北片90%的年份降水偏差一致,但南片的降水比北片多1倍且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银市 干旱气候 伏旱 秋旱 特征特性 农业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7年初夏云南严重干旱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刘瑜 解明恩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50-56,共7页
对1997年初夏云南发生的严重干旱灾害从大气环流和海气相互作用角度对其成因进行了详细的诊断研究,提出了一个考虑物理诊断与统计预测相结合的云南初夏降水综合预测方案,对作好该地区的气候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云南 干旱 夏季 季风 厄尔尼诺 诊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侧初夏干湿年500hPa环流场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俞亚勋 谢金南 王宝灵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3-51,共9页
使用NCEP/NCAR 1 958~ 1 997年 40年再分析全球月平均网格点资料以及青藏高原东北侧地区同期 1 7个站降水量观测资料 ,选取了初夏最干旱的 3个年份 (1 962 ,1 995 ,1 997年 )和最湿润的 3个年份 (1 967,1 984,1 985年 ) ,分析计算了初... 使用NCEP/NCAR 1 958~ 1 997年 40年再分析全球月平均网格点资料以及青藏高原东北侧地区同期 1 7个站降水量观测资料 ,选取了初夏最干旱的 3个年份 (1 962 ,1 995 ,1 997年 )和最湿润的 3个年份 (1 967,1 984,1 985年 ) ,分析计算了初夏典型干湿年东亚范围内 50 0hPa平均位势高度场、风矢场、涡度场和散度场 ,指出青藏高原东北侧初夏干旱和多雨与中高纬环流特征有关 ,表现在物理量场上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东北侧 初夏 干湿年 环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关中、陕南地区初夏干旱特点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牛桂萍 李智嘉 +2 位作者 杨月娟 侯明全 陈高峰 《灾害学》 CSCD 1997年第2期63-67,共5页
应用1958~1995年38a6月份陕西省关中、陕南地区24站的降水资料,研究了关中、陕南6月份的降水特点;选取其中12站作为资料站,计算出关中、陕南6月份的降水指数f,研究了关中、陕南初夏(6月份)的干旱特点;就初夏干旱发生的高空500hP... 应用1958~1995年38a6月份陕西省关中、陕南地区24站的降水资料,研究了关中、陕南6月份的降水特点;选取其中12站作为资料站,计算出关中、陕南6月份的降水指数f,研究了关中、陕南初夏(6月份)的干旱特点;就初夏干旱发生的高空500hPa环流形势与历年平均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初夏干旱作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旱灾 降水特点 陕西 干旱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夏玉米生育期间主要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分析与未来预估 被引量:12
6
作者 韩宇平 蒋亚茹 肖恒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8-154,共7页
基于19个气象站点实测降水资料和RCP4.5情景下5个全球气候模式降水预估数据,采用集合论的方法定义单一和同时发生的气象灾害事件及其组合,分析了河南省夏玉米生育期间历史(1961-2015年)和未来30年(2021-2050年)主要气象灾害发生频率的... 基于19个气象站点实测降水资料和RCP4.5情景下5个全球气候模式降水预估数据,采用集合论的方法定义单一和同时发生的气象灾害事件及其组合,分析了河南省夏玉米生育期间历史(1961-2015年)和未来30年(2021-2050年)主要气象灾害发生频率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961-2015年河南省夏玉米生育期间初夏旱发生的频率最大、卡脖旱次之、花期阴雨最小,且具有较为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基准期(1971-2000年)相比,21世纪以来(2001-2015年)旱灾发生的频率呈增加趋势,花期阴雨发生的频率有所减少。但RCP4.5情景下气候模式预估2021-2050年降水量较基准期明显增加,气象灾害发生频率的变化趋势可能将发生改变。受花期阴雨发生频率增幅较大的影响,发生主要气象灾害的频率增加5.8%;而两种主要气象灾害同时发生的频率则减少5.2%。同时,主要气象灾害发生频率的变化在空间分布上可能将更为不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气象灾害 初夏旱 卡脖旱 花期阴雨 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夏旱多因素综合评估方法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庆 毛军需 彭国照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2-85,共4页
通过对四川盆地夏旱定量评估方法的探索,分析影响干旱程度的主要气象因子,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多因子综合影响的单站和区域干旱定量评估模式,开发了干旱评估业务系统。利用新评估模式建立了单站和区域夏旱程度评估序列,通过新旧... 通过对四川盆地夏旱定量评估方法的探索,分析影响干旱程度的主要气象因子,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多因子综合影响的单站和区域干旱定量评估模式,开发了干旱评估业务系统。利用新评估模式建立了单站和区域夏旱程度评估序列,通过新旧评估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新干旱指数与以前评估指数存在较大差异。由于新方法综合考虑了旱期多气候因子对评估影响的结果,新评估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在业务中应用收到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夏旱 气候多因子 综合评估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夏北半球500hPa遥相关型的强度和年际变化及其与我国季风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10
8
作者 朱乾根 施能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1-11,共11页
用一点相关法计算了初夏北半球500hPa遥相关型,得到西大西洋型(WA)、欧亚型(EU)、孟加拉湾北太平洋型(BNP)、西太平洋型(WP)、东大西洋型(EA)、东亚太平洋型(EAP)、黄河东亚型(HEA).确定了它们的中心和历年(1951—1990)的强度指数。研... 用一点相关法计算了初夏北半球500hPa遥相关型,得到西大西洋型(WA)、欧亚型(EU)、孟加拉湾北太平洋型(BNP)、西太平洋型(WP)、东大西洋型(EA)、东亚太平洋型(EAP)、黄河东亚型(HEA).确定了它们的中心和历年(1951—1990)的强度指数。研究了它们的年际变化和我国季风雨的关系.指出,EU、HEA和EAP型波列与我国旱涝关系密切。对我国东部降水影响很大的是HEA型和EAP型.我国1991年初夏的大涝与强HEA型、弱EAP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 降水 年变化 强度 遥相关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山区春末夏初旱涝指数的确定与预测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肖志强 林纾 +4 位作者 尚学军 樊明 吴文辉 赵育俊 王小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30,共5页
春末夏初正值陇南山区玉米播种、出苗关键期,该时段旱涝直接影响着玉米产量的高低。通过分析1963-2003年气象及玉米产量资料,制定衡量陇南春末夏初旱涝特征的旱涝指数;用EOF方法分析陇南春末夏初旱涝状况,时空分布特征和对农业生产... 春末夏初正值陇南山区玉米播种、出苗关键期,该时段旱涝直接影响着玉米产量的高低。通过分析1963-2003年气象及玉米产量资料,制定衡量陇南春末夏初旱涝特征的旱涝指数;用EOF方法分析陇南春末夏初旱涝状况,时空分布特征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规律,分片建立春末夏初旱涝均生函数预测模型。由于该旱涝指数考虑到前期旱段、降水量和同期降水量、蒸发量等因子,与玉米产量相关密切。对春末夏初早涝指数的分析和预报,也就是对玉米产量的分析和预报,它较传统统计方法更全面,更客观。通过2004年业务应用,预报准确率及服务效益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 春末夏初 旱涝特征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2年西藏中部初夏干旱的环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董金湖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2期41-43,共3页
1992年初夏西藏中部沿江河谷地区、昌都地区及那曲西部出现严重干旱。分析表明,副高位置偏南,北跳偏迟;高原及周边地区从春到夏的环流调整偏迟;印度季风低压爆发迟、强度弱;南亚高压初上高原时间推迟;切变线系统偏弱、位置偏北等,是造... 1992年初夏西藏中部沿江河谷地区、昌都地区及那曲西部出现严重干旱。分析表明,副高位置偏南,北跳偏迟;高原及周边地区从春到夏的环流调整偏迟;印度季风低压爆发迟、强度弱;南亚高压初上高原时间推迟;切变线系统偏弱、位置偏北等,是造成初夏干旱的主要环流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夏 干旱 西藏 环流特征 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河南初夏旱涝异常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景兰 徐文明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0-434,共5页
对1958~2006年河南38站的6月降水量进行分析,发现EOF第一模态呈全省一致的分布型,因此用38站平均降水量代表全省初夏降水。选取旱、涝年,对异常合成场进行分析,在涝年,北太平洋和日本以南洋面为负的潜热通量异常;500 hPa贝加尔湖以北... 对1958~2006年河南38站的6月降水量进行分析,发现EOF第一模态呈全省一致的分布型,因此用38站平均降水量代表全省初夏降水。选取旱、涝年,对异常合成场进行分析,在涝年,北太平洋和日本以南洋面为负的潜热通量异常;500 hPa贝加尔湖以北有正的高度异常,我国东部和近海为正的高度异常,北太平洋为正的高度异常;850 hPa河南省西部是异常的东北风,东部是异常的西南风。通过定义高度指数,得到与河南省初夏降水关系密切的500 hPa高度场分布型,即贝加尔湖高压脊偏强,东亚大槽偏弱和西太副高偏北同时存在。对海洋要素场的相关分析表明,前期太平洋黑潮区的SST较高,海洋持续向大气输送潜热通量偏多,后期其东北侧太平洋从大气吸收热量,导致上空的位势高度偏高,有利于河南省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夏降水 旱涝年 高度指数 潜热通量 S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靖市2017年春夏旱涝成因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浦吉存 白波 +1 位作者 苗蓉 成佳丽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9年第6期21-27,共7页
利用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土壤墒情资料和农业灾情调查,从旱涝成因、土壤墒情变化、旱涝对农作物影响角度,系统分析评估曲靖市一典型春夏旱涝年的气候成因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2017年曲靖市雨季开始期偏晚,初夏干旱严重,雨... 利用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土壤墒情资料和农业灾情调查,从旱涝成因、土壤墒情变化、旱涝对农作物影响角度,系统分析评估曲靖市一典型春夏旱涝年的气候成因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2017年曲靖市雨季开始期偏晚,初夏干旱严重,雨季开始后旱涝急转。5月至6月上旬,500hPa我国中高纬地区受平直西风气流控制,不利于冷空气南下;同期低纬地区西太平洋副高稍偏强、南支槽略偏弱,导致干旱天气持续并成灾。6月中旬至7月中旬,500hPa上乌拉尔山地区高压脊偏弱,贝加尔湖地区为正距平,东北亚地区为槽区,同时西太平洋副高显著偏强偏西、脊线位置偏南,造成降水异常偏多和洪涝。干旱造成农作物成灾和绝收面积达84871 hm^2,洪涝致农作物成灾和绝收面积达30535 hm^2,评估2017年曲靖市干旱、洪涝灾害致使农作物受灾损失5%,经济作物受灾损失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夏旱涝 阴雨寡照 旱涝急转 灾情评估 云南曲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南夏季降水与南亚高压及大气环流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安春 申培鲁 +3 位作者 李秉文 胡燕 于艳敏 朱义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16871-16874,共4页
[目的]研究鲁南夏季降水与南亚高压及大气环流的关系。[方法]以位于黄淮的鲁南地区降水为研究对象,利用1961~2005年NCEP/NCAR资料和鲁南夏季26个站降水资料,分析了鲁南夏季旱年和涝年南亚高压及大气环流的特点,探讨100 hPa南亚高压影... [目的]研究鲁南夏季降水与南亚高压及大气环流的关系。[方法]以位于黄淮的鲁南地区降水为研究对象,利用1961~2005年NCEP/NCAR资料和鲁南夏季26个站降水资料,分析了鲁南夏季旱年和涝年南亚高压及大气环流的特点,探讨100 hPa南亚高压影响鲁南降水的机制,并分析了高低层大气环流的不同配置以及不同纬度、不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鲁南夏季降水EOF分解的第1模态解释了63%以上的方差,反应了降水的普遍形式。旱年和涝年南亚高压高度场中心位置偏差不大,但风场中心并不一致。当100hPa等压面亚洲90°E以东、贝湖以南地区为异常气旋式切变,中低层为异常气旋时,南亚高压面积偏小,其东部高压脊线经鲁南和长江口之间伸向西太平洋,鲁南夏季偏涝;当100 hPa等压面亚洲90°E以东、贝湖以南地区为异常反气旋式切变,中低层为异常反气旋时,南亚高压面积偏大,其东部脊线经长江口附近伸向西太平洋,鲁南夏季偏旱。鲁南夏季降水与亚欧大陆上高纬的东西向遥相关波列和东亚-西太平洋经向的PJ型遥相关波列均存在密切的关系,当亚欧大陆高纬地区里海以北、贝湖附近、堪察加半岛地区高度距平呈"+-+"波列,东亚-西太平洋地区高度距平从低纬到高纬呈"-+"波列时,鲁南夏季偏涝;反之,鲁南夏季偏旱。[结论]该研究为鲁南夏季降水的机制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南夏季降水 旱涝 南亚高压 大气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