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功率中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设计研究
1
作者 常俊利 索华东 +1 位作者 段凯 朱国利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55-860,共6页
为了解决国产中红外波段半导体单靶条输出激光功率低,暂时无法在工业上大规模应用的问题。提出将四个半导体靶条激光模块进行空间合束,从而提高中红外波段量子级联激光器总的输出功率。通过设计镜片与微调光路等光束整形技术,很好的解... 为了解决国产中红外波段半导体单靶条输出激光功率低,暂时无法在工业上大规模应用的问题。提出将四个半导体靶条激光模块进行空间合束,从而提高中红外波段量子级联激光器总的输出功率。通过设计镜片与微调光路等光束整形技术,很好的解决了四路激光在空间合束过程中遇到的光束质量变差,光束整形、合束后如何改善光束质量问题;驱动控制与控温模块中,电流驱动控制电路和控温电路精确的对输入激光器的电压,电流,温度进行稳定控制,使量子级联激光器在室温下能够实现稳定的高功率输出。设计出高的室温输出功率、较小发散角、窄线宽和宽带可调谐的量子级联激光器具有重要的社会和军事意义,也有广泛的实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波段量子级联激光器 空间合束 光束整形技术 驱动控制与控温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5℃反激式高温直流开关电源设计
2
作者 刘建国 杨依忠 丁瀚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7-505,共9页
为满足极限环境下电源系统小型化、耐高温、高可靠性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端反激拓扑的隔离型直流稳压电源。针对传统印刷电路板(PCB)高温电源体积大、散热差的局限性,采用厚膜工艺,优选高液相点焊接材料,优化壳体结构设计,以达到充... 为满足极限环境下电源系统小型化、耐高温、高可靠性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端反激拓扑的隔离型直流稳压电源。针对传统印刷电路板(PCB)高温电源体积大、散热差的局限性,采用厚膜工艺,优选高液相点焊接材料,优化壳体结构设计,以达到充分散热效果。选用TI公司的UC1843高温型脉宽调制器作为主控芯片,控制输出高频脉冲驱动功率开关管,通过变压器功率变换把能量传递到次级。测试结果表明,该电源模块的转换效率在满载、25~175℃范围内保持在71%以上,温度漂移率在0.237%以内,在高温环境中可以稳定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激拓扑 高温 闭环控制 厚膜工艺 温度漂移 脉宽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采油树FCM连接器承载能力计算分析
3
作者 刘孔忠 刘统亮 +4 位作者 常户星 魏行超 张晨 汪洋 冯定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5-160,共6页
基于水下采油树FCM连接器功能原理和ISO相关标准,结合南海某深水油气田实际工况,对该连接器进行有限元建模和仿真计算,得到生产工况下温度和应力分布云图和极限承载能力大小。分析结果表明,高温主要集中在生产通道内壁,且沿内壁往外侧... 基于水下采油树FCM连接器功能原理和ISO相关标准,结合南海某深水油气田实际工况,对该连接器进行有限元建模和仿真计算,得到生产工况下温度和应力分布云图和极限承载能力大小。分析结果表明,高温主要集中在生产通道内壁,且沿内壁往外侧温度呈梯状递减,最大接触应力出现在密封圈和连接器的接触区域;各极限工况下得到该连接器的弯矩、轴向和剪切承载能力大小满足弹塑性失效准则,安全强度足够;水压测试工况小于连接器最大承压能力,满足安全使用要求。上述分析结果可为水下采油树同类型连接器设计和现场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采油树 流量控制模块 高温高压 连接器 承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料复配热致可逆变色涂层的光谱性能调控
4
作者 关文勋 程冠之 +3 位作者 李旺 吴瑞东 李大林 王希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53,共7页
针对常规控温涂层在复杂温度环境下响应性不足的问题,采用自制可逆变色微胶囊与填料复配制备了具有热致可逆变色效果的控温涂层体系,采用太阳光反射率测试仪、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导热系数测定仪、万用试验机... 针对常规控温涂层在复杂温度环境下响应性不足的问题,采用自制可逆变色微胶囊与填料复配制备了具有热致可逆变色效果的控温涂层体系,采用太阳光反射率测试仪、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导热系数测定仪、万用试验机、高低温试验箱和紫外老化试验箱等研究了涂层的太阳光调制性能、导热系数、力学性能、附着力和耐久性等。结果表明:中空玻璃微珠可以通过增强近红外光的吸收及耗散作用提升热致变色涂层的太阳光调制性能,经配方及膜厚优化后,涂层的太阳光调制性能可达到0.326,拉伸强度可达6.6 MPa,附着力可达6.5 MPa,综合性能优异。经过200次温变循环或1000 h人工紫外加速老化后,涂层太阳光调制性能衰减率<10%,涂层耐久性较好,适用于复杂温度环境下建筑结构的长期控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变色 控温涂层 太阳光调制 玻璃微珠 填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片机的粮仓温湿度检测与示警系统设计
5
作者 杨莹莹 唐朝 +5 位作者 卢月静 靳守业 高思宇 王睿 程旭 王淼 《农业工程》 2025年第5期126-130,共5页
我国是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粮食的安全储存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影响粮食储存的主要参数为温度与湿度,对粮仓中温湿度进行良好的控制,能够提升粮食的安全储存质量。以STC89C52单片机为控制单元,与DHT11温湿度传感器,LCD1602液晶显示屏... 我国是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粮食的安全储存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影响粮食储存的主要参数为温度与湿度,对粮仓中温湿度进行良好的控制,能够提升粮食的安全储存质量。以STC89C52单片机为控制单元,与DHT11温湿度传感器,LCD1602液晶显示屏及SIM800L短信模块相互配合,依据现场实际情况手动调节温湿度上下限值,将检测的温湿度实时显示到液晶显示屏上,并与温湿度上下限值进行对比,若超过限值则报警并发送短信提醒管理员。经试验验证,模型可手动设置温湿度上下限值,在温湿度符合要求时,液晶显示屏会实时显示粮仓当前温湿度信息;在温湿度不符合要求时,系统对管理员进行蜂鸣器、警示灯和短信3种模式预警,以便及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仓 单片机 温湿度传感器 温度控制 示警系统 通信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温导向的牵引变流器寿命优化控制
6
作者 向超群 杜京润 +2 位作者 陈春阳 李佳怡 成庶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5-56,共12页
结温是影响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寿命的主要因素。为了提高地铁两电平牵引变流器寿命,提出一种降低结温的异步牵引电机双矢量模型预测转矩控制(DVMPTC)策略。将传统DVMPTC的第二个电压矢量选择范围缩小在与第一个电压矢量不切换或... 结温是影响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寿命的主要因素。为了提高地铁两电平牵引变流器寿命,提出一种降低结温的异步牵引电机双矢量模型预测转矩控制(DVMPTC)策略。将传统DVMPTC的第二个电压矢量选择范围缩小在与第一个电压矢量不切换或仅切换一次的范围,降低IGBT开关损耗的同时减小系统计算量;在代价函数中约束IGBT及其反并联二极管的损耗,动态加入损耗因子,并赋予权重系数,使得最优矢量的选择兼顾控制性能与降低损耗。通过仿真分析,本文所提方法相较于传统基于分段调制算法的直接转矩控制策略,降低了结温及其波动,提高了牵引变流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电平牵引变流器 IGBT模块结温 双矢量模型预测转矩控制 损耗因子 牵引变流器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纳秒级上升沿窄脉冲驱动电路与模拟仿真
7
作者 李益 温文龙 +3 位作者 王谦豪 李强龙 赵华龙 李峰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6-143,共18页
针对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驱动电路中存在的上升沿缓慢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亚纳秒上升沿的窄脉冲电路。从理论方面分析了回路中电感、电容等参数对输出激光脉冲上升沿的影响,驱动电路以内置驱动的GaN集成模块作为主开关进行电路的合理... 针对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驱动电路中存在的上升沿缓慢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亚纳秒上升沿的窄脉冲电路。从理论方面分析了回路中电感、电容等参数对输出激光脉冲上升沿的影响,驱动电路以内置驱动的GaN集成模块作为主开关进行电路的合理设计驱动半导体激光二极管;利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作为控制核心设计时序信号,实现LD脉宽和重频的精确调节;以ADN8831驱动热电制冷器(TEC)实现LD精确恒温控制。通过模拟仿真和实验验证,获得了亚纳秒级的脉冲前沿,脉冲宽度5 ns至15 ns可调,重复频率1 kHz至10 kHz可调,LD的温度设定为25℃至26℃,12 h功率稳定性RMS测试值为0.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纳秒上升沿 窄脉宽 FPGA 驱动电路 恒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o-mechanical-thermal integration analysis of Doppler asymmetric spatial heterodyne interferometer
8
作者 WANG Jin-jiang JIANG Lun +3 位作者 TONG Shou-feng PEI Hui-yi CUI Yong GUO Ming-hang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89-1511,共23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etection accuracy of Doppler asymmetric spatial heterodyne(DASH)interferometer in harsh temperatures,an opto-mechanical-thermal integration analysis is carried out.Firstly,the correlation betw...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etection accuracy of Doppler asymmetric spatial heterodyne(DASH)interferometer in harsh temperatures,an opto-mechanical-thermal integration analysis is carried out.Firstly,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terference phase and temperature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working principle and the phase algorithm of the interferometer.Secondly,the optical mechanical thermal analysis model and thermal deformation data acquisition model are designed.The deformation data of the interference module and the imaging optical system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re given by temperature load simulation analysis,and the phase error caused by thermal deformation is obtained by fitting.Finally,based on the wind speed error caused by thermal deformation of each component,a reasonable temperature control scheme is propo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ference module occupies the main cause,the temperature must be controlled within(20±0.05)℃,and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should be carried out for the temperature sensitive parts,and the wind speed error caused by the part is 3.8 m/s.The thermal drift between the magnification of the imaging optical system and the thermal drift of the relative position between the imaging optical system and the detector should occupy the secondary cause,which should be controlled within(20±2)℃,and the wind speed error caused by the part is 3.05 m/s.In summary,the wind measurement error caused by interference module,imaging optical system,and the relative position between the imaging optical system and the detector can be controlled within 6.85 m/s.The analysis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scheme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DASH interferometer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ppler asymmetric spatial heterodyne interferometer interference module imaging optical system opto-mechanical thermal integration analysis phase error temperature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控制模块对高原环境适应性的研究
9
作者 詹旭 端家荣 +5 位作者 迟强 吴臣 张亮 平措尼玛 刘小宝 李昕 《爆破器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2,共5页
针对高原环境下数码电子雷管作用可靠性较差的问题,利用52 kPa、-40~15℃的低气压、高低温循环试验研究了低气压、高低温循环条件对A(钽电容)、B(电解电容)、C(电解电容)、D(钽电容)及E(钽电容)5种类型电子控制模块的影响;测试了5种发... 针对高原环境下数码电子雷管作用可靠性较差的问题,利用52 kPa、-40~15℃的低气压、高低温循环试验研究了低气压、高低温循环条件对A(钽电容)、B(电解电容)、C(电解电容)、D(钽电容)及E(钽电容)5种类型电子控制模块的影响;测试了5种发火电容在发火流程各阶段电压的变化;通过铅板法测试了5种电子雷管在经历低气压、高低温循环试验后的发火威力。结果显示:52 kPa、-40~15℃的低气压、高低温循环条件对A、B、D、E模块没有影响,C模块出现电容充电不满情况;对雷管威力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码电子雷管 发火电容 电子控制模块 低气压 高低温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谷物烘干机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10
作者 赵冰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9期32-35,共4页
烘干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对谷物品质至关重要。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谷物烤焦,而过低的温度则无法有效去除水分。该文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技术,实现对谷物烘干过程的自动化控制,能够实时监测并调节烘干参数,确保谷物在烘干过程... 烘干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对谷物品质至关重要。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谷物烤焦,而过低的温度则无法有效去除水分。该文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技术,实现对谷物烘干过程的自动化控制,能够实时监测并调节烘干参数,确保谷物在烘干过程中保持最佳状态,避免品质下降。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能够显著提升谷物烘干效率,降低能耗,并确保谷物在烘干过程中的品质稳定,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C 温湿度传感器 气流控制器 智能监控模块 烘干效率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源及温控系统设计 被引量:30
11
作者 张龙 陈建生 +2 位作者 高静 檀慧明 武晓东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5-101,共7页
为了解决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波长和功率的稳定性问题,设计了一套大功率激光器恒流驱动电源及温控系统。利用深度负反馈电路实现对激光器驱动电流的恒流控制,采用硬件比例-积分(Proportional-Integral,PI)温控电路结合恒流驱动,控... 为了解决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波长和功率的稳定性问题,设计了一套大功率激光器恒流驱动电源及温控系统。利用深度负反馈电路实现对激光器驱动电流的恒流控制,采用硬件比例-积分(Proportional-Integral,PI)温控电路结合恒流驱动,控制半导体制冷器(Thermoelectric Cooler,TEC)的工作电流,实现激光器工作温度的精确控制。所设计的驱动电源可实现输出电流0~12.5 A连续可调,同时具有电流检测、过流保护、晶体管-晶体管逻辑(Transistor-Transistor Logic,TTL)信号调制等功能。所设计的温控系统的控制精度可达到±0.05℃,同时设定温度连续可调,温度可实时监测。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能够保证稳定的电流输出和温度控制,满足大功率激光器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器 恒流驱动电源 温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器驱动与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明生 张娜 +2 位作者 单江东 邓军 田小建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6-208,共3页
设计一种半导体激光器的驱动与控制系统,能为半导体激光器提供高稳定度的驱动电流、自动光功率控制和恒温控制,提高了半导体激光器的使用寿命和输出波长的单一性.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器 驱动与控制系统 系统设计 驱动电流 自动光功率控制 恒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源及温控电路设计 被引量:38
13
作者 罗亮 胡佳成 +1 位作者 王婵媛 刘泽国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0-204,共5页
为了解决布里渊光纤传感系统中半导体激光器光源输出功率和波长易受驱动电流和温度影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高精度恒流驱动和温控电路。该电路利用深度负反馈积分电路对激光器驱动电流进行精密的恒流控制,同时采用集成温度控制芯片MAX197... 为了解决布里渊光纤传感系统中半导体激光器光源输出功率和波长易受驱动电流和温度影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高精度恒流驱动和温控电路。该电路利用深度负反馈积分电路对激光器驱动电流进行精密的恒流控制,同时采用集成温度控制芯片MAX1978控制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电流,实现对激光器工作温度的精确控制。结果表明,本设计实现了驱动电流0mA^100mA可调,电流控制最大相对误差为0.06%,电流稳定度为0.02%,温度控制最大误差为0.03℃,在温控的条件下,光功率稳定性达到0.5%,最大漂移量为0.005d Bm。该设计实现了对电流和温度的有效控制,保证了输出光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半导体激光器 恒流驱动 温控电路 布里渊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WM比较放大的LD温控系统 被引量:7
14
作者 谢海鹤 邹文栋 +1 位作者 黄长辉 魏永强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530-1534,共5页
针对TEC的驱动特性,设计了一种用于激光器PWM温度控制的比较放大MOSFET桥驱动电路。该电路解决了线性驱动的低效问题,避免了传统PWM驱动电路的直通问题。同时采取隔离和保护措施,降低了温控模块和LD驱动模块之间的影响,提高系统抗干扰... 针对TEC的驱动特性,设计了一种用于激光器PWM温度控制的比较放大MOSFET桥驱动电路。该电路解决了线性驱动的低效问题,避免了传统PWM驱动电路的直通问题。同时采取隔离和保护措施,降低了温控模块和LD驱动模块之间的影响,提高系统抗干扰性能。针对该电路中存在的非线性问题,设计了线性化程序,提高温度控制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TEC驱动电路能解决传统驱动电路中的"死区"问题;线性化程序能实现线性控制电流输出;在实验室环境下,该系统成功将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温度稳定在25±0.1℃,稳定时间小于100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控制 热电制冷器驱动 脉宽调制 线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通道半导体激光电源控制技术 被引量:5
15
作者 金文东 李迎新 +2 位作者 杨基春 穆志明 王晗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3-377,共5页
研制了一种808 nm/635 nm双通道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源,主要由恒流源驱动和温控电路两部分组成。通过12位DA的输出电压对两个通道的驱动电流进行控制,808 nm和635 nm通道的电流驱动范围分别为0-3 A和0-1 A,控制精度分别为0.73 m A和0.24 ... 研制了一种808 nm/635 nm双通道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源,主要由恒流源驱动和温控电路两部分组成。通过12位DA的输出电压对两个通道的驱动电流进行控制,808 nm和635 nm通道的电流驱动范围分别为0-3 A和0-1 A,控制精度分别为0.73 m A和0.24 m A。温控电路由温度传感器、差分放大电路、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电路和半导体制冷器(TEC)驱动电路组成,采集的温度信号与设定的温度值进行差分放大后通过硬件PID控制驱动TEC进行制冷制热,实现温度控制以保证输出功率和波长的稳定。在室温23℃下进行应用测试(设定工作温度为25℃),10 min内,808 nm通道在2.2A驱动时,功率不稳定度为1.805%;635 nm通道在640 m A驱动时功率不稳定度为1.233%。两个通道的P/I特性曲线线性拟合结果的校正决定系数(Adj.R-Square)都大于0.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通道半导体激光器 驱动电源 PID控制 TEC温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C在塑料挤出机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红玉 王伟明 雷宝珍 《塑料》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8-50,22,共4页
性能优良的塑料制品的生产,不但要正确使用原料,加工设备及工艺参数的选用也非常关键。挤出机料筒及机头各段温度的精确控制对提高挤出机产量的稳定性及保证产品性能有积极的意义。介绍了以可编程序控制器为核心、采用比例积分微分算法... 性能优良的塑料制品的生产,不但要正确使用原料,加工设备及工艺参数的选用也非常关键。挤出机料筒及机头各段温度的精确控制对提高挤出机产量的稳定性及保证产品性能有积极的意义。介绍了以可编程序控制器为核心、采用比例积分微分算法和脉宽调制原理的挤出机温度控制系统,并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组成及软件编程的方法和技巧。本温控系统硬件简单、控温精度高、性能稳定,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C 塑料挤出机 温度控制系统 应用 可编程序控制器 比例积分微分算法 脉宽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陶瓷驱动器电源温度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范伟 崔长彩 叶瑞芳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46-949,共4页
性能良好的驱动电源是实现压电陶瓷驱动器高精度定位的关键。基于集成高压运算放大器的直流放大式压电陶瓷驱动电源,具有集成度高,体积小,可靠性好等突出优点;但运放的发热问题,是影响其应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一种基于PA93功率... 性能良好的驱动电源是实现压电陶瓷驱动器高精度定位的关键。基于集成高压运算放大器的直流放大式压电陶瓷驱动电源,具有集成度高,体积小,可靠性好等突出优点;但运放的发热问题,是影响其应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一种基于PA93功率运算放大器的压电陶瓷驱动电源,进行了实验性的研究,采用半导体制冷片和ALT-PT100贴片式温度传感器构成温度闭环控制系统,通过改变制冷片外加电源的极性和电压大小,将集成高压运算放大器的工作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可有效降低压电陶瓷驱动电源输出电压的纹波到7.8mV,提高了电源输出电压的精度。找到了温度对电源输出电压精度影响的规律,为如何进一步提高压电陶瓷驱动电源输出电压的精度,实现压电陶瓷驱动器高精度的定位控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陶瓷驱动器 电源 温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源的研制 被引量:5
18
作者 雷兵 魏立安 冯莹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5-430,共6页
半导体激光器(LD)驱动电源的性能是影响其工作特性的重要因素,提高LD驱动电源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技术的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源设计方案,该方案以FPGA为控制核心,LD驱动电源的AD/DA转换... 半导体激光器(LD)驱动电源的性能是影响其工作特性的重要因素,提高LD驱动电源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技术的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源设计方案,该方案以FPGA为控制核心,LD驱动电源的AD/DA转换、温度PID控制、恒定电流驱动、LD保护及人机交互等功能模块电路均在FPGA的控制下协调工作。设计并实现了基于FPGA的LD温度控制与电流驱动电路,测试结果表明当LD的工作温度在20℃~30℃时,其工作温度稳定度优于士0.03℃,驱动电流的恒定度达到士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驱动电源 FPGA 半导体激光器 温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S320F2812的半导体激光器温度控制 被引量:9
19
作者 邹文栋 叶钦 +1 位作者 谢海鹤 赵立忠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42-646,共5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半导体激光器PWM温度控制系统,给出了一种采用比较放大的热电制冷器驱动电路,能避免MOSFET桥的直通短路。在数字控制系统中,采用32位TMS320F2812芯片作为控制核心,通过其GPIOA0口从数字式温度传感器DS18... 介绍了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半导体激光器PWM温度控制系统,给出了一种采用比较放大的热电制冷器驱动电路,能避免MOSFET桥的直通短路。在数字控制系统中,采用32位TMS320F2812芯片作为控制核心,通过其GPIOA0口从数字式温度传感器DS18B20中读取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温度,使用事件管理器输出的PWM信号来控制热电制冷器工作。针对半导体激光器对温度稳定性的要求,利用DSP强大的运算能力,采用参数自整定的模糊PID算法实现系统的温度控制。在实验室环境下,采用载波频率为50kHz的PWM控制,系统在2min内成功将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温度稳定在25.0±0.1℃,且超调量不大于0.5℃。实验结果证明:采用DSP技术,能更好地实现算法的控制效果,提高系统控制的精确度和稳定度;采用比较放大的TEC驱动电路,能有效解决传统驱动电路的"死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S320F2812 温度控制 热电制冷器 半导体激光器 脉宽调制 模糊P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态软件、智能模块及PLC的岩土热物性原位测试仪监控系统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楠 孙友宏 王庆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83-388,共6页
介绍了应用地源热泵原理对地层的热物性进行原位测试的测试仪自动监控系统。系统通过检测并控制地热孔地下换热器进出口温差,保证恒热流输入。该系统由上位机及下位机系统组成:上位机由工控机作为监测控制核心,装有组态软件,编制整个控... 介绍了应用地源热泵原理对地层的热物性进行原位测试的测试仪自动监控系统。系统通过检测并控制地热孔地下换热器进出口温差,保证恒热流输入。该系统由上位机及下位机系统组成:上位机由工控机作为监测控制核心,装有组态软件,编制整个控制系统操作界面和软件系统;下位机由两台AD转换智能模块采集各物理参数,一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对控制动作执行机构进行控制输出。通过对4口地热井的实际工程应用,分别实现了连续72 h对地热孔地下换热器进出口温差的精确控制,控制精度小于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态软件 智能模块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岩土热物性 温度控制 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