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rheological parameters in all drag reduction regimes of turbulent channel flow with polymer additives
1
作者 李昌烽 赵作广 +1 位作者 吴桂芬 冯晓东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275-279,共5页
The influence of rheological parameters on vortex dynamics and the extent of drag reduction (DR) were deciphered via extensively analyzing the hi-fidelity 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turbulent channel f... The influence of rheological parameters on vortex dynamics and the extent of drag reduction (DR) were deciphered via extensively analyzing the hi-fidelity 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turbulent channel flow with polymer solutions. It has been observed that in all drag reduction regimes from the onset of DR to maximum drag reduction (MDR) limit, the Deborah number is defined as the product of an effective Weissenberg number, and the root mean square streamwise vorticity fluctuation remains O(1) in the near wall region. The ratio of the average lifetime of axial vortices to the vortex rotating duration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DR, and MDR is achieved when these time scales become nearly equal. Based on these observations a simple framework is proposed adequately to describe the influence of polymer additives on the extent of DR from onset to MDR as well as the universality of the MDR in flow systems with polymer additi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ag reduction DILUTE POLYMERIC solutions turbulent channel flows FENE-P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高雷诺数下摩擦阻力测量及多孔介质减阻研究
2
作者 孔文杰 董昊 +1 位作者 赵一迪 吴继飞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4-92,I0002,共10页
为研究低温高雷诺数条件下多孔介质湍流减阻规律及雷诺数效应,在0.3 m低温连续式风洞开展了壁面摩擦阻力测量及多孔介质减阻试验。分别在光滑平板和多孔介质区域下游布置低温脉动压力传感器和油流,对脉动压力功率谱及下游全局摩擦阻力... 为研究低温高雷诺数条件下多孔介质湍流减阻规律及雷诺数效应,在0.3 m低温连续式风洞开展了壁面摩擦阻力测量及多孔介质减阻试验。分别在光滑平板和多孔介质区域下游布置低温脉动压力传感器和油流,对脉动压力功率谱及下游全局摩擦阻力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摩擦阻力系数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减小;多孔介质减阻率随雷诺数的增大(增大马赫数或降低来流总温),呈无固定规律下降趋势,且多孔介质的引入,使下游脉动压力的低频信号强度增加,高频信号强度减弱;在马赫数Ma=0.300、雷诺数Re=7.51×10^(6)、来流总温T_(0)=140 K这一典型工况下,多孔介质仍具有11.4%的减阻率,初步验证了在低温高雷诺数条件下使用多孔介质减阻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湍流减阻 摩擦阻力 高雷诺数 低温油流 多孔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表面润湿性调控及减阻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郭瑞生 魏强兵 +3 位作者 吴杨 胡海豹 周峰 薛群基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30,共8页
设计合成不同结构的自组装分子,使其可以在不改变表面粗糙度的情况下改变表面的润湿性能;利用低表面能涂层修饰粗糙表面得到超疏水表面.采用流变仪和水洞试验分别在层流和湍流流动状态下测试了具有不同润湿行为的亲、疏水材料的减阻性能... 设计合成不同结构的自组装分子,使其可以在不改变表面粗糙度的情况下改变表面的润湿性能;利用低表面能涂层修饰粗糙表面得到超疏水表面.采用流变仪和水洞试验分别在层流和湍流流动状态下测试了具有不同润湿行为的亲、疏水材料的减阻性能.结果表明:在层流流动状态,随着不同表面的接触角从13°增加到45°、113°和161°,减阻率随之从1.8%增大到7.2%、7.9%和14.9%;在湍流流动状态下,自组装涂层接触角为13°、45°和113°的三组模型的平均减阻率为0.8%、1.9%和6.8%,最大减阻率分别可达3.6%、9.2%和18.0%.两种流体流动中均存在材料表面水接触角增加减阻效率增大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阻 层流 湍流 边界滑移 亲水/疏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专用风洞试验段流场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胡海豹 宋保维 +2 位作者 刘占一 黄明明 黄桥高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9-203,共5页
通过对一小型专用风洞试验段流场特性的研究,探索了采用小型风洞开展具有特殊流场要求的流场测试试验的可行性。针对脊状表面减阻技术流场测试必须满足低风速和充分发展湍流流动的特殊条件,提出了低风速下增加风洞发展段长度来保证试验... 通过对一小型专用风洞试验段流场特性的研究,探索了采用小型风洞开展具有特殊流场要求的流场测试试验的可行性。针对脊状表面减阻技术流场测试必须满足低风速和充分发展湍流流动的特殊条件,提出了低风速下增加风洞发展段长度来保证试验段湍流流动状态的措施。利用热线风速仪对风洞试验段流场的测试结果表明,风洞改进前后,可实现湍流流动状态的最小风速从6m/s降至4 m/s,壁面边界层厚度从不足20 mm提高到50 mm左右,近壁区(包括粘性底层和过渡层)厚度也从约2 mm增至约5 mm。因此,该小型专用风洞完全具备开展脊状表面减阻技术流场测试试验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 流场 脊状表面 减阻 湍流 热线风速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原胶水溶液管道流动减阻特性的试验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昌烽 禹燕飞 +2 位作者 赵文斌 李明义 侯金亮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5,共6页
对连续循环光滑管道(直径分别为5,10,20 mm)中黄原胶水溶液流动的减阻特性进行了试验,分析了黄原胶减阻的浓度效应、管径效应以及抗剪切特性,得到了减阻率与黄原胶水溶液浓度的关系曲线、雷诺数(Re)与减阻率的影响曲线以及减阻率与剪切... 对连续循环光滑管道(直径分别为5,10,20 mm)中黄原胶水溶液流动的减阻特性进行了试验,分析了黄原胶减阻的浓度效应、管径效应以及抗剪切特性,得到了减阻率与黄原胶水溶液浓度的关系曲线、雷诺数(Re)与减阻率的影响曲线以及减阻率与剪切时间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黄原胶是很好的减阻剂,在较低Re流动时黄原胶在相对较小直径(5,10 mm)管道中表现为B型减阻特性,而在较大管径(20 mm)中则为A型减阻;在高Re时黄原胶水溶液在3种管径管道流动中皆表现为B型减阻,由于其主要具有B型减阻特性,使得黄原胶具有较好的抗剪切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胶溶液 管道流动 湍流减阻 A型减阻 B型减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状表面流场数值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胡海豹 宋保维 +2 位作者 刘占一 黄桥高 潘光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8-354,共7页
根据现有湍流数值模拟方法的特点和脊状表面减阻理论研究的实际需要,研究了基于雷诺平均N-S方程的脊状表面流场数值计算方法,并基于纵向及横向脊状表面的形状特点,提出了不同脊状表面计算域选取及网格剖分的方法。一系列典型横向及纵向... 根据现有湍流数值模拟方法的特点和脊状表面减阻理论研究的实际需要,研究了基于雷诺平均N-S方程的脊状表面流场数值计算方法,并基于纵向及横向脊状表面的形状特点,提出了不同脊状表面计算域选取及网格剖分的方法。一系列典型横向及纵向脊状表面流场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所采用的这套脊状表面数值计算方法不仅能够精确获得脊状表面的减阻特性,还可以获得脊状结构内部及附近流速、压强、涡量等细微流场结构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状表面 减阻 湍流 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槽道湍流壁面展向周期振动减阻机理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黄乐萍 范宝春 董刚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1-366,共6页
为抑制壁湍流减少表面摩擦阻力,利用Fourier-Chebyshev谱方法,通过直接数值模拟,对槽道湍流壁面展向周期振动抑制壁湍流、实现减阻的内在机理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槽道湍流数据库。通过改变振幅大小和振动周期,壁面展向周期振动可以使壁面... 为抑制壁湍流减少表面摩擦阻力,利用Fourier-Chebyshev谱方法,通过直接数值模拟,对槽道湍流壁面展向周期振动抑制壁湍流、实现减阻的内在机理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槽道湍流数据库。通过改变振幅大小和振动周期,壁面展向周期振动可以使壁面摩擦阻力明显减少。随着平均减阻率的增加,壁面阻力随时间的变化也更加稳定并且周期逐渐变大。将1个典型的阻力变化周期分成3个特征时段进行讨论。结果表明,不同时段近壁湍流结构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两种减阻机理交替出现:一是振动引起的涡与条带的倾斜,这导致负展向涡的产生;二是振动引起的涡与条带间的滑移,这导致条带的加宽以及流向涡的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道流 壁湍流 壁面展向周期振动 减阻 谱方法 直接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壁面主动变形的湍流减阻控制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葛铭纬 许春晓 +1 位作者 黄伟希 崔桂香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53-663,共11页
采用谱方法,对反向控制下壁面主动变形的槽道湍流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壁面最大变形量小于5倍黏性尺度条件下,压差阻力可略,摩擦阻力降低7.6%.施加控制后,湍流强度和雷诺应力受到明显抑制,平均速度剖面对数区上移.受壁面... 采用谱方法,对反向控制下壁面主动变形的槽道湍流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壁面最大变形量小于5倍黏性尺度条件下,压差阻力可略,摩擦阻力降低7.6%.施加控制后,湍流强度和雷诺应力受到明显抑制,平均速度剖面对数区上移.受壁面法向运动的影响,条带结构强度减弱、尺度变大;流向涡外移且强度减弱,其倾斜和抬起的角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壁面变形呈现流向拉长的凹槽结构,其平均间距为90倍黏性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道湍流 直接数值模拟 反向控制 壁面变形 湍流减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疏水性圆管湍流减阻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2
9
作者 吕田 陈晓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80-1283,共4页
针对超疏水表面功能材料在流动减阻方面的潜在应用,使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超疏水性圆管内的湍流流动特性.研究表明:其流场中存在临界Re,当Re大于此临界值时,超疏水性圆管内的湍流流动表现为减阻;反之,则表现为增阻.超疏水表面无滑移壁... 针对超疏水表面功能材料在流动减阻方面的潜在应用,使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超疏水性圆管内的湍流流动特性.研究表明:其流场中存在临界Re,当Re大于此临界值时,超疏水性圆管内的湍流流动表现为减阻;反之,则表现为增阻.超疏水表面无滑移壁面与自由剪切面的综合效果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表面 圆管湍流 流动减阻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E模型非光滑表面对气动减阻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易 范光辉 +2 位作者 聂云 徐永康 谷正气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9-563,共5页
以SAE汽车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非光滑表面布置位置对气动性能的影响。通过对SAE汽车模型的不同位置(侧部、底部、顶部、前部、尾部)布置凹坑型非光滑表面,计算SAE汽车模型的空气阻力系数,比较光滑表面与非... 以SAE汽车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非光滑表面布置位置对气动性能的影响。通过对SAE汽车模型的不同位置(侧部、底部、顶部、前部、尾部)布置凹坑型非光滑表面,计算SAE汽车模型的空气阻力系数,比较光滑表面与非光滑表面的流线、速度矢量以及压力,分析非光滑表面气动减阻机理和减阻效果差异的原因,根据分析结果得到了合理且能够减阻的汽车非光滑表面布置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E汽车模型 非光滑表面 流场控制 气动减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槽道湍流展向振荡电磁力减阻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梅栋杰 范宝春 +1 位作者 陈耀慧 叶经方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53-659,共7页
对槽道湍流的展向振荡电磁力控制进行了实验和数值研究.实验通过PIV系统和浮动床阻力测试系统记录近壁区的条带变化和壁面阻力变化.计算时,利用谱方法直接模拟电磁力控制下的近壁流场.实验和计算结果定性一致,皆表明展向振荡电磁力可以... 对槽道湍流的展向振荡电磁力控制进行了实验和数值研究.实验通过PIV系统和浮动床阻力测试系统记录近壁区的条带变化和壁面阻力变化.计算时,利用谱方法直接模拟电磁力控制下的近壁流场.实验和计算结果定性一致,皆表明展向振荡电磁力可以减少壁面阻力,并使条带倾斜.计算结果还进一步揭示了电磁力减阻的机理.电磁力诱导产生的流向涡与壁湍流的相互作用,在近壁处形成负的脉动展向涡,该涡将导致流向涡的倾斜和振荡,从而抑制湍流,减少壁面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向振荡电磁力 槽道湍流 减阻机理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槽壁湍流减阻机理的氢气泡流动显示及数字图像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常跃峰 姜楠 +1 位作者 夏振炎 田砚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39-844,共6页
应用氢气泡流动显示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微型沟槽壁面平板湍流边界层的减阻机理进行了实验研究.对开口循环水槽中沟槽壁面及光滑平板壁面湍流边界层近壁区高低速条带流动结构及其猝发现象进行了氢气泡流动显示,应用"帧间比较&qu... 应用氢气泡流动显示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微型沟槽壁面平板湍流边界层的减阻机理进行了实验研究.对开口循环水槽中沟槽壁面及光滑平板壁面湍流边界层近壁区高低速条带流动结构及其猝发现象进行了氢气泡流动显示,应用"帧间比较"定量分析方法,获得了水平平面内流向脉动速度、展向脉动速度的平面分布,并对沟槽壁面和平板壁面近壁面区域湍流相干结构的氢气泡流动显示图像进行了比较分析,根据流向脉动速度、展向脉动速度的平面分布分析了沟槽壁面及光滑平板壁面湍流边界层近壁区高低速条带结构的展向尺度特征,从壁湍流相干结构控制的角度研究了沟槽壁面平板湍流边界层的减阻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湍流 沟槽壁面 减阻 相干结构 流动控制 流动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湍流状态下超疏水表面流场减阻特性数值仿真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宋东 胡海豹 宋保维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3-237,共5页
通过对湍流状态下具有特定微观尺寸的超疏水表面流场进行数值仿真计算,对超疏水表面流场的减阻特性进行了分析。针对超疏水表面矩形微观形貌特点,计算域采用结构化网格进行划分,采用VOF多相流模型,Realizable湍流模型,对超疏水表面流场... 通过对湍流状态下具有特定微观尺寸的超疏水表面流场进行数值仿真计算,对超疏水表面流场的减阻特性进行了分析。针对超疏水表面矩形微观形貌特点,计算域采用结构化网格进行划分,采用VOF多相流模型,Realizable湍流模型,对超疏水表面流场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受微观形貌的影响,超疏水表面在宏观上的壁面滑移、微观凹坑处的低剪应力和近壁面的低湍流度是其具有减阻特性的重要原因;超疏水表面减阻特性受凹坑内空气体积比影响很大,但是在凹坑内全充满液体条件下,依然具有减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 超疏水表面 减阻 滑移 空气体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牛顿流体在圆管中层流-紊流分层流动规律 被引量:8
14
作者 郑永刚 谢翠丽 姚泽西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4,共4页
提出了研究圆管中分层流动的新模型 ,并利用该模型研究了非牛顿流体在圆管中层流 -紊流分层流动 ,得出了速度场的解析分布式。最后 ,研究了分层流动的阻力规律 ,为分层掺气减阻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表明 。
关键词 非牛顿流体 圆管 分层流 紊流 减阻 流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气泡降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余旺 孙思诚 王增刚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0-224,共5页
该文介绍了微气泡降阻机理、研究方法和重要结论。理论分析提出微气泡降阻机理在于其引起湍流边界层结构的变化 ;实验证明了微气泡对湍流边界层的降阻作用以及气泡尺度、主流速度等对降阻作用的影响 ;数值方法利用适当的流场模型、湍流... 该文介绍了微气泡降阻机理、研究方法和重要结论。理论分析提出微气泡降阻机理在于其引起湍流边界层结构的变化 ;实验证明了微气泡对湍流边界层的降阻作用以及气泡尺度、主流速度等对降阻作用的影响 ;数值方法利用适当的流场模型、湍流模型和差分格式 ,模拟边界层和气泡数等对降阻的影响。这些研究得到了较为一致的结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泡 减阻 湍流 边界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溶液与壁面纵向微沟槽协同减阻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魏进家 黄崇海 宇波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72-482,共11页
采用直接数值模拟方法对表面活性剂溶液在不同尺寸宽肋矩形微沟槽通道内的湍流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减阻性能在合适尺寸的微沟槽通道内能进一步得到强化,同时微沟槽的最优减阻尺寸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也可... 采用直接数值模拟方法对表面活性剂溶液在不同尺寸宽肋矩形微沟槽通道内的湍流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减阻性能在合适尺寸的微沟槽通道内能进一步得到强化,同时微沟槽的最优减阻尺寸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也可以得到放大;表面活性剂溶液在微沟槽通道内的协同减阻强化效果是由微沟槽的"约束作用"和"尖峰作用"这两个主要因素相互博弈的结果。微沟槽尖峰处具有较高的剪切应力,槽谷内部剪切应力很小。当微沟槽能有效防止近壁湍流涡侵入槽谷内部,且又能对部分流向涡的展向运动起到较好的约束作用时,微沟槽将表现出减阻强化性能,反之则会出现增阻性能。微沟槽在槽谷内诱导的数量多、尺寸小且旋转强度弱的二次流向涡是其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能增大"约束作用"和发挥减阻强化性能的本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湍流 微沟槽 数值模拟 协同减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湍流减阻流动的传热特性数值计算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昌烽 许世铎 +1 位作者 冯晓东 王迎慧 《排灌机械》 EI 2009年第3期196-199,共4页
采用雷诺应力模型和Cross粘度方程,对二维轴对称圆管内湍流流动的聚丙烯酰胺稀溶液(PAM)的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数值计算结果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流速对减阻流体的减阻性能和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减阻流体的减阻率和传热... 采用雷诺应力模型和Cross粘度方程,对二维轴对称圆管内湍流流动的聚丙烯酰胺稀溶液(PAM)的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数值计算结果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流速对减阻流体的减阻性能和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减阻流体的减阻率和传热降低率随流速的增大逐渐增大到渐进值,而且传热降低率恒大于减阻率.减阻流体柯尔本(Colburn)因子与摩擦系数的对比结果表明柯尔本比拟,特别是在较低流动雷诺数下有较大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 添加剂 减阻 传热降低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添加剂对Taylor-Couette流的影响及减阻机理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海林 李忠 朱均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1-32,30,共3页
本文讨论了聚合物添加剂对Taylor-Couette流的流动稳定性的影响.根据溶液的粘弹特性,在无限长同心旋转圆柱间,可以把流体分为粘性层和弹性层两种层流状态.同时提出了一种简单的有效粘度模型,以探讨聚合添加剂抑制湍流的机理.以聚氧化乙... 本文讨论了聚合物添加剂对Taylor-Couette流的流动稳定性的影响.根据溶液的粘弹特性,在无限长同心旋转圆柱间,可以把流体分为粘性层和弹性层两种层流状态.同时提出了一种简单的有效粘度模型,以探讨聚合添加剂抑制湍流的机理.以聚氧化乙烯水溶液为例,分析了其对流体层流失稳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与前人的实验结果比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添加剂 减阻机理 粘弹性 湍流 流动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稳态下超疏水表面减阻仿真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云鹤 宋保维 +1 位作者 胡海豹 宋东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6-332,共7页
通过开展湍流状态下超疏水表面流场的非稳态数值仿真,给出了超疏水表面气层发展变化过程,并总结出其流动发展稳定时的减阻基本规律。数值仿真中,采用适用于超疏水表面流场特点的非定常雷诺平均模型,气液两相流则采用VOF多相流模型,超疏... 通过开展湍流状态下超疏水表面流场的非稳态数值仿真,给出了超疏水表面气层发展变化过程,并总结出其流动发展稳定时的减阻基本规律。数值仿真中,采用适用于超疏水表面流场特点的非定常雷诺平均模型,气液两相流则采用VOF多相流模型,超疏水微结构表面网格剖分采用局部加密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超疏水表面微结构内部气体随流动不断变化,最终在每个凹槽的中上部形成稳定存在的气体漩涡;超疏水表面减阻率随来流速度增加先增大而后降低,随表面自由剪切比的增大而增大,而受凹槽深度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 超疏水表面 非稳态 减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稀溶液层流失稳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海林 廖忠文 陆克久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51-1455,共5页
为了观察滑动轴承中油膜的层流失稳及Taylor涡的发生发展过程,考察高分子添加剂对Taylor涡发生发展过程的影响,笔者在内径为90 mm的有机玻璃轴承实验台上用流动显示法观测了同心旋转圆柱间牛顿流体及聚合物稀溶液的层流失稳过程,并测量... 为了观察滑动轴承中油膜的层流失稳及Taylor涡的发生发展过程,考察高分子添加剂对Taylor涡发生发展过程的影响,笔者在内径为90 mm的有机玻璃轴承实验台上用流动显示法观测了同心旋转圆柱间牛顿流体及聚合物稀溶液的层流失稳过程,并测量了多种流体的摩擦阻力矩随转速的变化曲线,考察添加剂对摩擦阻力矩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分子添加剂具有推迟层流失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减阻 层流失稳 聚合物稀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