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万米特深井大尺寸井眼钻头优选
1
作者 陈力力 李文哲 +5 位作者 郭建华 李柯 蔡志翔 吴杰 徐伟宁 祝效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5-723,共9页
针对万米特深井S-1上部大尺寸井眼钻头方案优选问题,建立综合考虑钻柱振动和钻头破岩的全井动力学模型,采用四川盆地北部地区HT-1井钻具振动实测数据和实际钻速证明该模型的有效性,利用该模型计算并分析S-1井大尺寸井眼钻进侏罗系蓬莱... 针对万米特深井S-1上部大尺寸井眼钻头方案优选问题,建立综合考虑钻柱振动和钻头破岩的全井动力学模型,采用四川盆地北部地区HT-1井钻具振动实测数据和实际钻速证明该模型的有效性,利用该模型计算并分析S-1井大尺寸井眼钻进侏罗系蓬莱镇组的钻柱动力学特性,并进行钻头优选。研究表明:在S-1井蓬莱镇组钻进过程中,综合考虑6种钻头的机械钻速以及井下钻具的横向、轴向、扭转振动特性,优选机械钻速最快且均值达7.12 m/h的六刀翼双排布齿结构钻头,采用该钻头钻进时井下钻具振动均值处于中低水平。钻头入井实际钻速数据与动力学模型计算结果吻合度达90%以上,证明该模型可以用于钻头方案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深井 科探井 钻头优选 钻柱动力学 钻柱振动 机械钻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温压场下直井轴-扭耦合振动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
2
作者 李思琪 陈卓 +3 位作者 周英操 闫铁 李玮 赵欢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48-59,共12页
为了研究复杂温压场下钻柱系统动力学特性,综合考虑了钻头-岩石相互作用,温度和压力对钻井液性能影响、温度对钻柱几何尺寸与特性影响以及钻柱系统所受轴向与扭转方向耦合振动,基于状态依赖时滞方法建立了4自由度直井钻柱系统动力学模型... 为了研究复杂温压场下钻柱系统动力学特性,综合考虑了钻头-岩石相互作用,温度和压力对钻井液性能影响、温度对钻柱几何尺寸与特性影响以及钻柱系统所受轴向与扭转方向耦合振动,基于状态依赖时滞方法建立了4自由度直井钻柱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钻压(weight on bit,WOB)、驱动转速、钻井液密度以及地温梯度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究了WOB和驱动转速,钻井液密度和地温梯度对钻柱系统最小速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增大钻压与钻井液密度会加剧钻柱系统振动程度,造成钻头黏滑振动;增加转速可以抑制黏滑振动;随着地温梯度的增加,会使钻头跳钻问题与黏滑振动更为严重;合理选择钻压与驱动转速能够避免黏滑振动,提高钻进效率;钻井液密度与地温梯度对钻柱系统的影响使得其最小速度呈现出一种非线性、无明显规律的特征,需要根据现场工况,结合模型进行参数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温压场 钻柱动力学特性 黏滑振动 状态依赖时滞 轴-扭耦合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宁-吉县区块三气合采多目的层钻井综合提速研究
3
作者 祝效华 刘伟吉 +3 位作者 邓开创 刘洪涛 李柯 王勇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76,共7页
大宁-吉县区块多储层(煤层气、致密气、页岩气)共存,可在同一井筒实现3类天然气资源的开采。本文针对地层特性设计了多只PDC钻头,基于实测钻井轨迹建立考虑地层深度和岩性的钻柱动力学模型,对比机械钻速、振动和扭矩等方面表现确定最佳... 大宁-吉县区块多储层(煤层气、致密气、页岩气)共存,可在同一井筒实现3类天然气资源的开采。本文针对地层特性设计了多只PDC钻头,基于实测钻井轨迹建立考虑地层深度和岩性的钻柱动力学模型,对比机械钻速、振动和扭矩等方面表现确定最佳钻头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水力结构优化。建立三维全井钻柱动力学模型对选用钻头开展钻井参数优化、钻具组合优选及选配套提速工具评价。最终设计研制的PDC钻头在二开井段的石盒子组至太原组地层开展钻井提速任务,累计进尺达422 m,整体机械钻速为6.62 m/h,钻头在钻遇高强度灰岩地层、致密砂岩和泥页岩地层时仍具有较高的机械钻速。文章形成了针对钻遇多气种、多目的层开展以钻井参数优化、钻头优化设计、钻具组合优化为核心的钻井提速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气合采 PDC钻头 钻柱动力学 提速工具 钻井提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记忆检测方法的便携式钻杆检测设备 被引量:1
4
作者 蒋浩 张来斌 樊建春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4,共6页
当钻杆在井下出现穿刺渗漏、断裂等失效问题时,会因钻杆破裂而停止工作,对钻井施工造成严重损失,严重者可能会发生重大事故。为实现快速高效的钻杆表面缺陷检测,简单介绍了磁记忆检测方法检测金属缺陷的机理,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种搭载... 当钻杆在井下出现穿刺渗漏、断裂等失效问题时,会因钻杆破裂而停止工作,对钻井施工造成严重损失,严重者可能会发生重大事故。为实现快速高效的钻杆表面缺陷检测,简单介绍了磁记忆检测方法检测金属缺陷的机理,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种搭载磁记忆探头的便携式钻杆表面损伤检测装置。该装置可以高速、稳定地采集多种尺寸的钻杆表面磁记忆信号,并结合钻杆损伤磁记忆检测软件进行分析,实现对钻杆表面缺陷的可视化分析。通过开展相关试验,对钻杆带伤表面进行检测及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检测系统能够准确可靠地检测出钻杆表面各种缺陷,验证了磁记忆检测方法的可行性。所得结果可为钻杆表面缺陷检测提供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柱 无损检测 磁记忆检测 检测装置 梯度信号 分析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BAQUS显示动力学的柔性钻具水平钻进动力学特性分析
5
作者 刘鑫 黄中伟 +4 位作者 武晓光 李根生 史怀忠 王佳睿 王铭颢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68,共9页
在柔性钻具超短半径径向水平井钻进过程中,井眼轨迹的垂直偏移影响靶点钻遇率。为了揭示柔性钻具水平钻进动力学特性,减少轨迹垂直偏移,基于ABAQUS显式动力学建立了柔性钻具水平段的钻进模型并展开计算。研究重点包括柔性钻具管柱运动... 在柔性钻具超短半径径向水平井钻进过程中,井眼轨迹的垂直偏移影响靶点钻遇率。为了揭示柔性钻具水平钻进动力学特性,减少轨迹垂直偏移,基于ABAQUS显式动力学建立了柔性钻具水平段的钻进模型并展开计算。研究重点包括柔性钻具管柱运动、钻头姿态、岩石破碎特性、轨迹偏移特性、地层适应性以及轨迹和井径扩大量对钻压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柔性钻具钻进过程呈螺旋形运动姿态,在绕井眼轴线旋转的同时也绕自身轴线旋转;钻头以近似圆锥形扫描姿态破岩,破碎岩石过程具有不对称性。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模型准确性,柔性钻具轨迹偏移主要产生在重力方向上,解释了现场试验中垂直轨迹偏移的原因;软、中和硬岩石对应轨迹偏移率分别为4.44%、3.71%和3.52%,在软岩中轨迹偏移率更显著,大钻压条件下轨迹偏移率更高;钻压增大会减小钻头侧向切削及井径扩大量,优选适用于水平钻进的钻压为(30±5)kN。所得结果可为柔性钻具的运动研究提供一种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柔性钻具 轨迹偏移 超短半径 显式动力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井下钻柱系统横-扭耦合非线性动力学特性
6
作者 冯群芳 侯勇俊 +2 位作者 方潘 杨康 丁书杰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59-767,共9页
为了明确钻柱与井壁接触、钻柱扭矩耗散和井眼轨迹等因素对钻柱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首先采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斜井下钻柱横-扭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然后采用线弹性接触模型模拟了钻柱与井壁的接触行为;再运用离散扭矩-阻力模型描述... 为了明确钻柱与井壁接触、钻柱扭矩耗散和井眼轨迹等因素对钻柱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首先采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斜井下钻柱横-扭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然后采用线弹性接触模型模拟了钻柱与井壁的接触行为;再运用离散扭矩-阻力模型描述钻柱系统扭矩传递特性;最后利用数值分析方法计算了钻柱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井斜角越大导致钻柱传递的扭矩摩损越大;斜井段的井斜角越大,钻柱黏滑运动现象越明显;随着井眼轨迹井斜角增大,钻柱自重对钻柱振动影响越显著。相关研究成果不但为井眼轨迹优化提供了依据,而且为钻井机械参数优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井 动力学 振动 管柱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钻声波数据遥传中的声通信仿真研究
7
作者 赵傲耸 陈浩 何晓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5-364,共10页
实时高效的数据遥传是制约随钻测井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随钻声波遥传技术利用周期钻柱中的声载波传输测井数据,有望突破目前的低速遥传限制.随钻声信道是流固耦合的复杂波导,然而理论模型大多将其简化为自由钻柱,而忽略了充液井孔的耦... 实时高效的数据遥传是制约随钻测井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随钻声波遥传技术利用周期钻柱中的声载波传输测井数据,有望突破目前的低速遥传限制.随钻声信道是流固耦合的复杂波导,然而理论模型大多将其简化为自由钻柱,而忽略了充液井孔的耦合效应.本文从信道建模理论出发,构建了基于四端口传播矩阵的全波信道函数,并提出低复杂度的单载波相干声通信方案,从理论上评估了随钻声信道响应特性与传输性能.通过与有限差分法的对比验证了本文信道建模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随钻声信道具有离散带隙的幅度特性和非线性失真的相位特性;信道通带内传输的调制载波具有显著的群延迟,补偿后的系统传输性能得到提升;189.5 m信道通带内能实现单载波20 bps的有效数据传输.本文结果为随钻声波遥传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测井 声波遥传 钻柱信道 群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气库老井钻具传输磁测距技术研究及应用
8
作者 任宪可 车阳 +4 位作者 王国强 姚飞 赵昌明 高光磊 胡一鸣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4-60,共7页
针对CO_2储气库老井封堵需求,以及在一些大斜度井、复杂结构井施工过程中,面临缆测仪器下放困难甚至无法下入至井底的问题,结合钻具传输湿接头工艺与磁测距技术,设计了湿接头对接和多级绝缘屏蔽工艺,研发出绝缘短节、绝缘钻杆、线缆连... 针对CO_2储气库老井封堵需求,以及在一些大斜度井、复杂结构井施工过程中,面临缆测仪器下放困难甚至无法下入至井底的问题,结合钻具传输湿接头工艺与磁测距技术,设计了湿接头对接和多级绝缘屏蔽工艺,研发出绝缘短节、绝缘钻杆、线缆连接装置等专用部件,形成了一种新的钻具传输磁测距技术,并在现场对技术进行了应用。研究与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主动磁测距钻具系统实现湿接头对接后持续激励,解决了井斜角在40°以上大井斜或其他井眼垮塌、缩径的下入问题,井型适应范围扩展至全覆盖;钻具传输模式下抗电磁干扰能力增强,现场应用效果良好;受钻井液-钻柱-地层多介质电流衰减影响,传输距离仅为缆测?3,需通过高传导钻井液与优化钻柱绝缘攻关突破。研究结论可为建设地下CO_2储气库和控制双水平井井间距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气库 老井封堵 缆测仪器 磁测距技术 屏蔽工艺 钻具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ESim和ADAMS钻井管柱液压举升装置联合仿真研究
9
作者 宋炳豪 王旱祥 +3 位作者 张衡 刘延鑫 蔡文军 陈志礼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0-57,82,共9页
随着钻井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钻具输送效率以及自动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但在输送过程中钻具存在不可预知的滚动,故无法有效控制其运动轨迹,同时负载实时变化也无法保证液压缸的同步性,且单一仿真软件无法真实反映实际工况。为此,研发... 随着钻井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钻具输送效率以及自动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但在输送过程中钻具存在不可预知的滚动,故无法有效控制其运动轨迹,同时负载实时变化也无法保证液压缸的同步性,且单一仿真软件无法真实反映实际工况。为此,研发了一款新型夹持式的钻井管柱液压举升装置,可防止管柱在输送过程中的滚动。基于阀前补偿的负载敏感液压系统保证了各机构液压缸的同步性,实现了流量与负载压力大小无关的无级控制;基于AMESim和ADAMS搭建的联合仿真模型,模拟了该举升装置的真实运行状态。仿真结果表明:液压执行机构输出值较好地跟踪了目标期望值,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3.6%。研究结果可为管柱输送装置的研制与试验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管柱 液压举升装置 PID位置反馈 负载敏感液压系统 机液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柱声传输的OFDM调制方法实现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强 李成 丁天怀 《机电工程》 CAS 2012年第4期373-376,共4页
为提高油气开采过程中随钻测井(LWD)数据传输速率,针对钻柱声传输技术中因周期性边界引起的色散和多重回波问题,从数据通信的角度出发,将正交频分复用(OFDM)多载波调制技术引入声传输系统,并以钻杆为信道,采用PC机结合FPGA模块和数据采... 为提高油气开采过程中随钻测井(LWD)数据传输速率,针对钻柱声传输技术中因周期性边界引起的色散和多重回波问题,从数据通信的角度出发,将正交频分复用(OFDM)多载波调制技术引入声传输系统,并以钻杆为信道,采用PC机结合FPGA模块和数据采集卡的形式,搭建了数据传输实验平台。数据传输实验结果表明,基于OFDM调制方式的短节钻杆声传输方案可实现160 bit/s的传输速率,该方案同时可为后续的钻柱声传输设计与实验提供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测井 正交频分复用调制 数字均衡 时频同步 声传输 钻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软煤层气动定向钻孔套铣打捞技术研究与应用
11
作者 杨伟锋 方俊 +3 位作者 刘飞 刘建林 邵国杰 褚志伟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69,共6页
卡钻是碎软煤层气动定向钻进主要事故类型之一,针对碎软煤层气动定向钻进卡钻事故特征,提出采用气体套铣打捞的技术方案,开发了以氮气为循环介质的碎软煤层套铣打捞技术,设计了气体套铣打捞钻具组合。并基于孔内钻进工况反馈优化了套铣... 卡钻是碎软煤层气动定向钻进主要事故类型之一,针对碎软煤层气动定向钻进卡钻事故特征,提出采用气体套铣打捞的技术方案,开发了以氮气为循环介质的碎软煤层套铣打捞技术,设计了气体套铣打捞钻具组合。并基于孔内钻进工况反馈优化了套铣打捞关键工艺参数,计算分析了套铣打捞钻杆在弯曲孔段的通过能力。在山西华阳新能股份有限公司二矿成功处理2起碎软煤层气动定向钻进卡钻事故,应用实践表明:通过Ф168 mm套铣打捞钻具组合可增大钻孔环空排渣通道、提升事故钻具通过能力;采用“中低钻压、中低回转速度”钻进工艺参数,可有效降低事故处理风险、提升事故处理成功率。该研究成果可为碎软煤层钻孔事故处理提供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软煤层 定向钻孔 卡钻 套铣打捞 钻具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固定式钻井平台的新型双作业面井架及配套系统
12
作者 杨向前 郭华 +1 位作者 张甫 杜文杰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9-106,共8页
传统海洋钻井平台的常规井架由于内部空间受限,接卸套管和立根在同一个二层台操作,存在交叉作业,因而整体效率较低。且目前的钻机提升装置仅配备1台绞车,导致大绳在作业中单侧磨损严重;当绞车发生故障时,需要等待维修,进一步降低了作业... 传统海洋钻井平台的常规井架由于内部空间受限,接卸套管和立根在同一个二层台操作,存在交叉作业,因而整体效率较低。且目前的钻机提升装置仅配备1台绞车,导致大绳在作业中单侧磨损严重;当绞车发生故障时,需要等待维修,进一步降低了作业效率。为此,提出了一种新型双作业面井架及其配套系统。新型井架采用门形结构,显著增大了井架的内部空间,满足了管柱处理设备的安装需求,同时实现了高效的立根操作;双二层台布局结合可伸缩顶驱设计,在钻井作业进行的同时,另一个二层台可提前预接套管和准备工作,从而提高作业效率;双绞车冗余设计不仅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还显著提升了钻井效率;通过缩比模型测试,验证了新型井架系统在功能和性能上的优越性。测试结果表明,自动化猫道、提管机械手、铁钻工等设备在新型井架上运行平稳,能够高效完成各项操作,显著提高了钻井平台的作业效率和安全性。研究成果对于推动海洋钻井装备的智能化和高效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钻井平台 双作业面井架 管柱处理设备 双绞车 钻井效率 可伸缩顶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型9000 m混合动力自动化钻机研制
13
作者 张伟 王小权 +4 位作者 张革民 邢鹏 代炳晓 郝熔冰 李文娟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3-78,共6页
为了满足超深井钻探关键设备的性能强化、减少非钻井等待时间、为钻机提供应急电源以及丛式井作业和钻机快速搬家的要求,研制了加强型9000 m混合动力自动化钻机。该钻机最大静钩载为7350 kN,满足下重型套管要求;设计的窄体五缸钻井泵具... 为了满足超深井钻探关键设备的性能强化、减少非钻井等待时间、为钻机提供应急电源以及丛式井作业和钻机快速搬家的要求,研制了加强型9000 m混合动力自动化钻机。该钻机最大静钩载为7350 kN,满足下重型套管要求;设计的窄体五缸钻井泵具有排量大、压力波动小、方便运输等特点;配置一体式钻井绞车,实现设备高位布置,并采用导轨平移+轮式移运方式,满足钻机丛式井作业和井场间快速移运要求;开发管柱自动化设备和单司钻集成控制系统,该集成控制系统采用一键式控制程序和空间管理系统,可实现管柱自动化设备的交接互锁和联动控制;1700 kW·h容量电池的储能系统与柴油发电机组交流母线并网,具备并、离网运行模式及切换功能,满足在发电机死机情况下的应急使用。对该钻机进行主承载结构型式试验、设备与系统功能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钻机主承载件关键焊缝完好,绞车刹车系统无变形,符合设计要求;设备及系统的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研究成果可为超深井钻机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 自动化钻机 一体式钻井绞车 单司钻集成控制系统 电池储能系统 窄体五缸钻井泵 管柱自动化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米深井上部大尺寸井眼钻柱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祝效华 李柯 +3 位作者 李文哲 贺明敏 佘朝毅 谭宾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7,共9页
油气勘探已向更深、更复杂的超深层的万米勘探新领域推进,但上部大尺寸井眼给万米深井的钻井提出了巨大挑战:岩石硬和返速低导致钻速慢,大尺寸井眼内剧烈振动导致钻具裂纹多发,钻压小则钻速慢,钻压稍大则下部振动快速加剧从而导致大尺... 油气勘探已向更深、更复杂的超深层的万米勘探新领域推进,但上部大尺寸井眼给万米深井的钻井提出了巨大挑战:岩石硬和返速低导致钻速慢,大尺寸井眼内剧烈振动导致钻具裂纹多发,钻压小则钻速慢,钻压稍大则下部振动快速加剧从而导致大尺寸钻具使用寿命远低于预期。为此,在对比研究了深地川科1井(以下简称SDCK-1井)和毗邻8000 m超深井上部井段钻柱振动问题基础上,基于全井钻柱系统动力学模型和数值仿真方法,针对性研究了大尺寸井眼中的钻柱动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①井眼尺寸越大,钻头和下部钻具的振动越剧烈,SDCK-1井二开大尺寸井眼与邻井中等尺寸井眼相比(井深500 m处),其钻头及下部钻具振动强度均值分别增加了48.0%和41.5%,比SDCK-1井三开中等尺寸3000 m井深的钻头及下部钻具振动强度均值分别高了29.0%和2.9%;②相同井眼尺寸和岩石特性情况下,下部钻具组合比钻柱整体长度对钻头振动的影响更大,优化下部钻具组合能够明显改善钻头振动,保护钻头,同时还可以提高钻头破岩能量利用效率实现钻井提速;③在大尺寸井眼中钻头破岩激励向上传播,横向振动衰减慢于轴向振动衰减,大尺寸钻头扭矩更大且钻压和扭矩波动更加明显,因此从保护下部钻具的角度出发,大尺寸井眼钻具组合对抑制横振更加有效;④大尺寸井眼中下部钻具弯矩和弯矩波动更大,现场频繁出现的钻具裂纹除受控于整体振动强度较大以外,交变弯矩是裂纹发生的重要原因。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揭示了超深井大尺寸井眼中钻柱的动力学特性,指出了应着重控制横振和交变弯矩,该认识可以为超深井上部大尺寸井眼钻井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井 科探井 SDCK-1井 大尺寸井眼 钻头振动 钻柱动力学 钻具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钢钻杆复合钻柱动力学特性分析与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锋 宾国成 +6 位作者 刘志虎 张建军 郭文婷 吴永清 王文昌 刘强 狄勤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83,共9页
钻井深度的持续增加使钻柱面临的载荷工况越来越严苛。钛合金具有密度小、屈服强度高和弹性模量低等特点,基于井口钻杆抗拉余量设计要求,设计3种钛合金/钢钻杆复合钻柱,即复合钻柱1(Φ101.6 mm钻杆段全段使用钛合金钻杆)、复合钻柱2(Φ1... 钻井深度的持续增加使钻柱面临的载荷工况越来越严苛。钛合金具有密度小、屈服强度高和弹性模量低等特点,基于井口钻杆抗拉余量设计要求,设计3种钛合金/钢钻杆复合钻柱,即复合钻柱1(Φ101.6 mm钻杆段全段使用钛合金钻杆)、复合钻柱2(Φ101.6 mm钻杆上半段使用钛合金钻杆)和复合钻柱3(Φ101.6 mm钻杆下半段使用钛合金钻杆)。为了探究钛合金/钢钻杆复合钻柱(简称为复合钻柱)的动力学特性,基于Hamiton原理建立复合钻柱的动力学模型,并采用节点迭代法和Newmark-β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分析3种复合钻柱的涡动特征、动态应力和振动特性,并与常规钢钻柱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钛合金钻杆的使用可有效减缓钻柱涡动速度、动态应力,其中复合钻柱3的涡动速度、动态应力最小;基于振动特征强度对钻井作业参数进行优化,形成复合钻柱3的钻井作业参数推荐图版并给出合理的施工参数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钻杆 复合钻柱 超深井 动力学特性 钻井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深井钻柱动力学特性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狄勤丰 尤明铭 +3 位作者 李田心 周星 杨赫源 王文昌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117,共10页
随着钻井深度不断增加,钻柱运动所涉及的力学问题变得更加复杂,钻柱动力学特性模拟及分析可为安全优质高效钻井提供支撑。为了探求特深井钻柱的运动特性,将钻柱运动的控制方程采用Newmark法对时间离散后,运用SOR节点迭代法,对每一时间... 随着钻井深度不断增加,钻柱运动所涉及的力学问题变得更加复杂,钻柱动力学特性模拟及分析可为安全优质高效钻井提供支撑。为了探求特深井钻柱的运动特性,将钻柱运动的控制方程采用Newmark法对时间离散后,运用SOR节点迭代法,对每一时间步的钻柱整体构形进行求解,实现了总长超9000 m的钻柱动力学特性模拟,不仅给出了钻柱4个典型位置的涡动轨迹、涡动速度和横向加速度,还分析了钻柱的粘滑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上部钻柱的涡动及粘滑现象不明显;随着位置下移,出现不规则涡动及不充分粘滑现象;近钻头位置的钻柱会出现较剧烈涡动,也会出现粘滑振动;中性点位置处钻柱的涡动最为剧烈、碰摩严重,可能给钻柱带来安全隐患。研究结果为特深井安全钻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深井 钻柱动力学 SOR节点迭代法 涡动 粘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井工程理论与技术若干研究进展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11
17
作者 高德利 黄文君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F0003,共12页
超深井工程受到高温高压、复杂地层、超长井眼和腐蚀介质等多重因素约束,其安全高效作业面临全方位的技术挑战。为此,针对超深井工程的安全高效设计控制问题,介绍了该工程的发展概况与技术特点;选取井眼轨迹预测与防斜打快、钻柱振动特... 超深井工程受到高温高压、复杂地层、超长井眼和腐蚀介质等多重因素约束,其安全高效作业面临全方位的技术挑战。为此,针对超深井工程的安全高效设计控制问题,介绍了该工程的发展概况与技术特点;选取井眼轨迹预测与防斜打快、钻柱振动特性分析与减振控制、钻井延伸极限预测与设计控制,以及套管失效风险评估与安全控制等几个重要理论与技术问题,介绍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展及笔者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然后,针对超深井工程提出了若干创新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超深井工程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整体呈现出体系化、科学化、多学科交叉、地质与工程一体化等基本特点。建议在基础理论问题、关键核心技术、技术协同关系、技术迭代模式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等方面加强创新研究,以持续推进超深井工程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井工程 钻井 完井 防斜打快 钻柱振动 钻井延伸极限 套管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杆纵-扭耦合振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欣业 李兴鹏 +2 位作者 李慨 张华彪 陈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4-320,共7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钻杆纵-扭耦合振动模拟测试系统。基于该系统设计了单因素试验,研究了驱动转速、进给速度、钻头直径、岩样强度和钻杆刚度对钻杆振动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正交试验探究了以上各因素对钻杆振动的影响程度。单因素试验结果表...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钻杆纵-扭耦合振动模拟测试系统。基于该系统设计了单因素试验,研究了驱动转速、进给速度、钻头直径、岩样强度和钻杆刚度对钻杆振动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正交试验探究了以上各因素对钻杆振动的影响程度。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转速的增加,纵向振动幅值先减小后增大,但扭转振动幅值逐渐减小;随着进给速度的增大,纵向振动幅值逐渐减小,但扭转振动的幅值逐渐增大;转速增加导致扭矩和钻压下降,而进给速度增加导致扭矩和钻压上升;采用小直径钻头,低强度岩样,低刚度钻杆均有助于减小钻杆纵向振动幅值,但均导致扭转振动幅值增加。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转速对纵向振动的影响程度最大,进给速度对扭转振动的影响程度最大。试验结果与已有钻杆纵-扭耦合振动两自由度模型的数值仿真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杆 纵-扭耦合振动 单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井钻柱动态疲劳失效特征及参数优选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文昌 徐祖凯 +2 位作者 周星 王昭彬 陈锋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25,共8页
随着油气勘探深度不断增大,超深井钻柱井下振动更加复杂,应力状态随时间变化显著,为保障超深井钻柱的安全性,开展了受空间挠曲井筒约束超细长钻柱的动态疲劳失效特征研究,并进行钻柱结构及工作参数优选。基于实际井眼轨迹,考虑钻柱与井... 随着油气勘探深度不断增大,超深井钻柱井下振动更加复杂,应力状态随时间变化显著,为保障超深井钻柱的安全性,开展了受空间挠曲井筒约束超细长钻柱的动态疲劳失效特征研究,并进行钻柱结构及工作参数优选。基于实际井眼轨迹,考虑钻柱与井壁的碰撞特征,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到全井钻柱动力学特性;根据疲劳损伤累积理论,研究了超深井全井钻柱在非对称循环变幅应力状态下的疲劳强度;结合现场实例,研究了超深井钻柱的危险截面,分析了钻柱疲劳强度随转速、钻压和稳定器安装位置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钻压和高转速对钻柱疲劳强度的影响较大,低转速对钻柱疲劳强度的影响较小;稳定器可以大幅降低底部钻具组合疲劳失效的概率,而且稳定器安装位置对钻柱疲劳强度的影响较为显著。研究结果为超深井钻柱组合结构参数和钻井参数优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井 钻柱 动态应力 碰撞接触 疲劳强度 参数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wer-V诱导的钻柱黏滑振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文昌 段浩宇 +2 位作者 李宁 王孝亮 狄勤丰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9-307,共9页
黏滑是石油钻井过程中影响钻井效率和井下钻柱安全的一种振动形式.垂直钻井系统Power-V在提供有效控斜力的同时,还会诱导钻柱黏滑振动.通过研究垂直钻井系统Power-V与井壁的接触作用及钻头与地层的相互作用模型,基于钻柱动力学有限元方... 黏滑是石油钻井过程中影响钻井效率和井下钻柱安全的一种振动形式.垂直钻井系统Power-V在提供有效控斜力的同时,还会诱导钻柱黏滑振动.通过研究垂直钻井系统Power-V与井壁的接触作用及钻头与地层的相互作用模型,基于钻柱动力学有限元方法,深入分析Power-V的作用机理,研究其对扭转振动的影响,指出Power-V和井壁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钻柱与井壁的摩阻显著增加,进而引起摩阻扭矩的增大,诱导井下黏滑振动.实测振动数据证实,Power-V与井壁间的相互作用是引起钻柱黏滑振动的关键因素.这对于揭示黏滑振动的成因和更好地发挥Power-V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滑振动 钻柱动力学 振动信号测量 Power-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