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4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生成素-1激活tyrosine kinase/PI3K增加血管内皮细胞[Mg^2+]i 被引量:3
1
作者 谢同杰 洪炳哲 +5 位作者 李胜范 王丽萍 朴海南 高立建 刘学田 陈毓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65-1669,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内游离镁离子浓度([Mg2+]i)的调节机制。方法:我们采用荧光指示剂mag-fura-2,运用PTi阳离子测定系统动态测HUVECs的[Mg2+]i。结果:Ang-1诱导的[Mg2+]i增加与细胞外Mg2+浓度无关...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内游离镁离子浓度([Mg2+]i)的调节机制。方法:我们采用荧光指示剂mag-fura-2,运用PTi阳离子测定系统动态测HUVECs的[Mg2+]i。结果:Ang-1诱导的[Mg2+]i增加与细胞外Mg2+浓度无关。Ang-1诱导的[Mg2+]i增加与细胞内Ca2+浓度无关。经酪氨酸激酶阻断剂(tyrphostin A23和genistein),磷脂酰3激酶阻断剂(wortmannin和LY294002)预处理,均显著阻断Ang-1诱导的[Mg2+]i增加。但经活化丝裂原激活激酶阻断剂(SB202190和PD98059)预处理,不能阻断Ang-1诱导的[Mg2+]i增加。结论:Ang-1通过酪氨酸激酶/磷脂酰3激酶信号传递途径使细胞内的Mg2+库释放Mg2+,从而增加HUVECs的[Mg2+]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1 酪氨酸激酶 1-磷脂酰肌醇3-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RNA-128-3p、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和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居一 倪英群 +1 位作者 张媛媛 刘怀珍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3-460,共8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外周血中微RNA(miRNA)-128-3p、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和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表达情况,探讨mi RNA-128-3p对T2DM患者发生NAFLD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外周血中微RNA(miRNA)-128-3p、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和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表达情况,探讨mi RNA-128-3p对T2DM患者发生NAFLD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8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80例T2DM患者,分为T2DM组(40例)和合并NAFLD组(40例),并依据肝纤维化评分(NFS)分为T2DM合并进行性肝纤维化组(16例)和T2DM未合并进行性肝纤维化组(64例),收集基本资料和生化指标,采用定量实时PCR方法检测外周血miRNA-128-3p、SIRT1、AMPK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IRT1、AMPK蛋白表达水平。正态分布的数据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偏态分布的数据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及进行性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确定根据miRNA-128-3p水平判断发生NAFLD的最佳阈值。结果合并NAFLD组和T2DM组BMI、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ALT、AST、GGT、ALP、纤维连接蛋白、TG、HDL-C、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NF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合并NAFLD组外周血miRNA-128-3p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T2DM组(t=-8.765,P<0.001),而SIRT1和AMPK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值均<0.001)。T2DM合并进行性肝纤维化组与T2DM未合并进行性肝纤维化组的年龄、ALT、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超氧化物歧化酶、miRNA-128-3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miRNA-128-3p是发生NAFLD和进行性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8.221,95%CI:2.735~24.714,P<0.001;OR=1.493,95%CI:1.117~1.997,P=0.007);ROC曲线显示其曲线下面积为0.890(95%CI:0.829~0.950),最佳截断值为13.165,敏感度89.3%,特异度72.7%。结论miRNA-128-3p在T2DM合并NAFLD患者外周血中表达增高,SIRT1、AMPK表达降低,miRNA-128-3p水平对识别NAFLD及肝纤维化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微RNAS 抗衰老酶1 AMP活化蛋白激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kt/SREBP-1信号通路参与的自噬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
3
作者 邓里 蔡小丽 +3 位作者 李灵 岳江 刘政群 银娟萍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09-616,共8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蛋白激酶B/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Akt/SREBP-1)信号通路参与自噬的作用。方法 大鼠腹膜内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DR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大鼠)与DM-DR组(DR大鼠),比较大鼠视网膜中自噬相关...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蛋白激酶B/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Akt/SREBP-1)信号通路参与自噬的作用。方法 大鼠腹膜内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DR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大鼠)与DM-DR组(DR大鼠),比较大鼠视网膜中自噬相关蛋白(自噬标志物LC3-II与LC3-I、自噬特异性底物p62以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表达情况。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B组(正常大鼠,注射1μL生理盐水)、DR组(DR大鼠,注射1μL生理盐水)、DR+si-NC组(DR大鼠,注射1μL阴性对照siRNA)以及DR+si-SREBP-1组(DR大鼠,注射1μL的SREBP-1 siRNA),分别在建模开始前1 d和建模成功后(8周时)进行上述干预,比较各组大鼠视网膜中Akt/SREBP-1表达以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生长情况。将R28大鼠视网膜前体细胞分为对照C组(正常环境生长24 h)、HG组(高糖环境干预24 h)、HG+si-NC组(si-NC转染细胞后高糖环境干预24 h)及HG+si-SREBP-1组(si-SREBP-1转染细胞后高糖环境干预24 h),比较各组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以及自噬体和溶酶体之间的融合情况。通过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分析Akt、SREBP-1以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M-DR组大鼠在建模1周和建模8周时视网膜中Beclin1和p6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以及LC3Ⅱ/Ⅰ比率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对照B组相比,DR组大鼠在建模1周和建模8周时大鼠视网膜中SREBP-1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Akt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为P<0.01)。与对照B组相比,DR组和DR+si-NC组大鼠RGCs数目均显著降低,与DR+si-NC组相比,DR+si-SREBP-1组大鼠RGCs数目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对照C组相比,HG组和HG+si-NC组R28细胞中Beclin1、p62蛋白表达水平以及LC3Ⅱ/Ⅰ比率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HG+si-NC组相比,HG+si-SREBP-1组R28细胞中Beclin1、p62蛋白表达水平以及LC3Ⅱ/Ⅰ比率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C组相比,HG组和HG+si-NC组R28细胞中LC3B和LAMP1双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HG+si-NC组相比,HG+si-SREBP-1组R28细胞中LC3B和LAMP1双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在DR早期通过敲低SREBP-1表达加速自噬流量有助于减轻RGCs流失,表明Akt/SREBP-1可能是治疗DR的有效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蛋白激酶B 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 自噬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载吲哚菁绿和siSphK1的pH/NIR双响应性金属有机框架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及体外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
4
作者 吕冰洁 闫晓红 +3 位作者 于飞 胡浩然 王路路 杨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50-1558,共9页
目的:构建一种共载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和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phK1)siRNA(siSphK1)的pH/近红外(near-infrared,NIR)双响应性金属有机框架复合纳米颗粒,并评估其在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中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目的:构建一种共载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和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phK1)siRNA(siSphK1)的pH/近红外(near-infrared,NIR)双响应性金属有机框架复合纳米颗粒,并评估其在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中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通过合成ZIF-8纳米颗粒,负载ICG和siSphK1,制备ZIF-8@ICG@si‑SphK1纳米颗粒。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射技术和X射线衍射表征纳米颗粒的表观形貌、粒径大小、表面电位和晶体结构。考察纳米颗粒的稳定性、对siSphK1的包封和保护作用以及pH/NIR响应性。通过Western blot、RT-qPCR、MTT实验、流式细胞术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荧光染色评估纳米颗粒在A549细胞中的基因沉默效果和抗肿瘤活性。结果:ZIF-8@ICG@siSphK1纳米颗粒呈典型的多面体结构,平均粒径为(76.8±0.9)nm,ζ电位为(9.2±0.1)mV。纳米颗粒可成功包封siSphK1,保护其免受RNase降解,并展现出良好的NIR响应性,光热转换效率达到39.7%。在808 nm激光照射10 h后,siRNA在pH 5.5环境中的累积释放量显著高于在pH 7.4环境中的释放量。在A549细胞中,ZIF-8@ICG@siSphK1纳米颗粒在NIR照射下能够有效递送siSphK1,显著下调SphK1基因表达,显著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提高细胞内ROS水平。结论:ZIF-8@ICG@siSphK1纳米颗粒通过基因沉默和光热疗法的联合作用,可有效地增强对A549细胞的杀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 鞘氨醇激酶1 pH/NIR双响应性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泡激素相互作用蛋白1对牙周炎症的调控研究
5
作者 张彩霞 周怡文 +5 位作者 闻娟 黄子维 林爽 杨任 李煌 李贵凤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21-528,共8页
目的:探索卵泡激素相互作用蛋白1(folliculin interacting protein 1,FNIP1)对牙周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牙周健康患者和牙周炎患者的牙龈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FNIP1表达变化。体外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分为对照组、牙... 目的:探索卵泡激素相互作用蛋白1(folliculin interacting protein 1,FNIP1)对牙周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牙周健康患者和牙周炎患者的牙龈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FNIP1表达变化。体外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分为对照组、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组、FNIP1敲减组、FNIP1敲减+P.g组、FNIP1敲减+P.g+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抑制剂组。Western blot检测FNIP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AMPK、p-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 lalpha,PGC-1α)及线粒体复合物相关因子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活性氧含量及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与健康牙龈相比,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FNIP1表达明显升高。P.g刺激能提高人牙周膜干细胞FNIP1、TNF-α表达,降低细胞p-AMPK、PGC-1α表达,导致线粒体功能紊乱;FNIP1敲减后可以缓解该现象。而AMPK抑制剂可以部分抵消FNIP1敲减对牙周炎症及线粒体功能紊乱的缓解作用。结论:FNIP1可以通过AMPK通路调控牙周炎症及牙周膜干细胞线粒体功能紊乱,抑制FNIP1可能可以缓解牙周炎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泡激素相互作用蛋白1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牙周炎 牙龈卟啉单胞菌 牙周膜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F2/Mst1信号通路分析新活素对急性心梗大鼠心脏重构及血管生成的影响
6
作者 穆怀彬 李静 +1 位作者 李燕 卢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3-189,共7页
目的探讨新活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重构、血管生成及NF2/Mst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rhBNP组、中剂量rhBNP组、高剂量rhBNP组,均10只。除假手术组外,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 目的探讨新活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重构、血管生成及NF2/Mst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rhBNP组、中剂量rhBNP组、高剂量rhBNP组,均10只。除假手术组外,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低、中及高剂量rhBNP组大鼠颈静脉输注5、10及15μg/kg的rhBNP溶液,其余大鼠颈静脉输注等体积生理盐水。心脏超声检测LVIDd、LVIDs、LVEDV、LVESV;BL-420生物机能实验检测LVEDP、±dp/dt max;测量BW、THW/BW、LVW/BW;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组织血管生成;免疫印迹检测心肌组织NF2、Mst1、Bax及Bcl-2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LVIDd、LVIDs、LVEDV、LVESV、LVEDP、THW/BW、LVW/BW、心肌细胞凋亡率、NF2、Mst1、Bax表达均升高(P<0.05),±dp/dt max、Bcl-2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中及高剂量rhBNP组LVIDd、LVIDs、LVEDV、LVESV、LVEDP、THW/BW、LVW/BW、心肌细胞凋亡率、NF2、Mst1、Bax表达降低(P<0.05),±dp/dt max、Bcl-2表达升高(P<0.05)。结论新活素可显著改善急性心梗大鼠心脏重构,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加快心肌组织血管新生,这与抑制NF2/Mst1信号通路活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 心脏重构 血管生成 神经细丝蛋白 哺乳动物不育系20样激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朴酚调节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肝损伤的影响
7
作者 陈光华 庞宗林 +1 位作者 杨云心 李惠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00-1704,1713,共6页
目的:探讨厚朴酚(MG)通过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1/RIPK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信号通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肝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牛磺胆酸钠诱导SAP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 目的:探讨厚朴酚(MG)通过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1/RIPK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信号通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肝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牛磺胆酸钠诱导SAP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SAP组)、MG组、RIPK1抑制剂Necrostatin-1组(Nec-1组)、厚朴酚+RIPK1抑制剂Necrostatin-1组(MG+Nec-1组)。HE染色观察胰腺和肝脏病理组织形态;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检测血清ALT、AST、AMY含量;ELISA试剂盒检测TNF-α、IL-1β、IL-6含量;Western blot检测p-RIPK1、RIPK1、p-RIPK3、RIPK3、p-MLKL、MLKL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SAP组胰腺和肝细胞水肿、出血,炎症细胞增加,血清ALT、AST、AMY和肝组织TNF-α、IL-1β、IL-6以及p-RIPK1/RIPK1、p-RIPK3/RIPK3、p-MLKL/MLKL值均显著增加(P<0.05)。与SAP组比较,MG组和Nec-1组胰腺和肝损伤明显减轻,血清ALT、AST、AMY和肝组织TNF-α、IL-1β、IL-6以及p-RIPK1/RIPK1、p-RIPK3/RIPK3、p-MLKL/MLKL值均显著下降(P<0.05),MG组和Nec-1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G+Nec-1对SAP的效果优于MG和Nec-1。结论:MG通过抑制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减轻SAP大鼠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酚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 急性胰腺炎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叶珊瑚苷通过PINK1/Parkin通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线粒体自噬
8
作者 李洁 李元 +5 位作者 周美云 邓炎尧 林芳波 万慧伟 宋炯 梁俊俊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5-341,共7页
目的:探讨桃叶珊瑚苷(AU)调节PTEN诱导激酶蛋白1(PINK1)/细胞质E3-泛素连接酶(Parkin)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IS)大鼠海马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通过大脑中动脉阻塞法(MCAO)建立IS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IS组、低剂量AU组(AU-L)、中剂... 目的:探讨桃叶珊瑚苷(AU)调节PTEN诱导激酶蛋白1(PINK1)/细胞质E3-泛素连接酶(Parkin)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IS)大鼠海马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通过大脑中动脉阻塞法(MCAO)建立IS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IS组、低剂量AU组(AU-L)、中剂量AU组(AU-M)、高剂量AU组(AU-H)以及高剂量AU联合3-MA组(AU-H+3-MA),以不结扎的大鼠为Sham组,Zea Longa评分评估大鼠神经功能;TTC染色检测脑梗塞体积比;制备海马组织切片,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线粒体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检测线粒体自噬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B(LC3B)、p62变化;TUNEL法检测海马组织凋亡;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PINK1/Parkin相关蛋白表达。结果:IS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增加(P<0.05),TTC染色观察到脑梗死,同时观察到海马组织中线粒体自噬蛋白p62表达上调(P<0.05),LC3B表达下调(P<0.05),自噬小体数量减少(P<0.05),海马组织中细胞凋亡增加(P<0.05),海马组织中PINK1、ARKIN蛋白表达下调(P<0.05),AU干预后,可降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减轻脑梗塞体积百分比,同时下调海马组织中p62阳性表达(P<0.05),上调LC3B阳性表达(P<0.05),增加自噬小体数量(P<0.05),降低海马组织中细胞凋亡(P<0.05),上调海马组织中PINK1、ARKIN蛋白表达(P<0.05),3-MA阻断了AU的治疗作用,加重大鼠神经损伤。结论:AU通过激活PINK1/Parkin信号通路,促进海马线粒体自噬,改善IS大鼠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IS) PTEN诱导激酶蛋白1(PINK1)/细胞质E3-泛素连接酶(Parkin)信号通路 线粒体自噬 桃叶珊瑚苷(AU)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通过调控microRNA-506/sphingosine kinase 1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及促进其凋亡 被引量:3
9
作者 黎展华 周继红(指导) +6 位作者 陈斯宁 潘玲 冯原 罗美群 李瑞祥 王浩舟 刘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3-447,453,共6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A549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白藜芦醇干预组,miR-506-inhibitor组及白藜芦醇干预miR-506-inhibitor组。CCK-8法检测A549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A549的细胞周期及凋亡;qRT...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A549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白藜芦醇干预组,miR-506-inhibitor组及白藜芦醇干预miR-506-inhibitor组。CCK-8法检测A549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A549的细胞周期及凋亡;qRT-PCR检测miR-506表达及SPHK1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SPHK1的蛋白表达。结果:白藜芦醇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使G0-G1期的细胞数量增加,S期的细胞数量减少并且诱导A549细胞的凋亡。白藜芦醇上调miR-506的表达及下调SPHK1的表达。结论:白藜芦醇通过调控miR-506/SPHK1轴从而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并且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A549细胞 白藜芦醇 microRNA-506 鞘磷脂蛋白激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ST1在中国人群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10
作者 朱艳 陈阳阳 +3 位作者 李溪 王利雅 晁子豪 梁前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5-343,共9页
为了探讨微管相关丝/苏氨酸激酶1(microtubule-associated serine/threonine kinase 1,MAST1)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本研究利用GEPIA 2数据库分析MAST1在不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关系.从中国脑胶质瘤基... 为了探讨微管相关丝/苏氨酸激酶1(microtubule-associated serine/threonine kinase 1,MAST1)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本研究利用GEPIA 2数据库分析MAST1在不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关系.从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CGGA)数据库下载mRNA seq_325和mRNA seq_693转录组数据和临床数据,分析不同临床特征的胶质瘤组织中MAST1 mRNA的表达差异.利用Kaplan Meier生存曲线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价MAST1的表达对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软件探讨MAST1可能参与的信号通路.结果显示MAST1 mRNA在脑胶质瘤组织中低表达;其表达与患者的年龄、WHO分级、IDH突变、1p/19q共缺失状态有关. MAST1低表达,脑胶质瘤患者预后较差.进一步富集分析结果显示MAST1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见,MAST1是脑胶质瘤患者预后评估的潜在指标,本研究为脑胶质瘤的发病机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管相关丝/苏氨酸激酶1 脑胶质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K1调控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机制
11
作者 陈平 王斐 +2 位作者 谢建鹏 张鉴 何振富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4,共7页
为了探索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调控奶牛乳腺上皮细胞(CMECs)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机制,本试验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正常和乳腺炎CMECs信号通路;CMECs经细胞角蛋白18(CK-18)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后分为对照组、过表达组和抑制组,对照... 为了探索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调控奶牛乳腺上皮细胞(CMECs)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机制,本试验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正常和乳腺炎CMECs信号通路;CMECs经细胞角蛋白18(CK-18)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后分为对照组、过表达组和抑制组,对照组正常培养CMECs,过表达组CMECs转染2μg TAK1过表达质粒,抑制组CMECs转染2μg TAK1过表达质粒后加入TAK1抑制剂5Z-7-oxozeaenol,蛋白质免疫印迹(WB)检测CMECs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κB(NF-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MIP-1β)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CMECs干细胞标志物乙醛脱氢酶(ALDH)含量。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CMECs发生炎症时,细胞免疫应答和细胞表面受体信号通路被激活,参与正向调控炎症反应的相关基因呈高水平表达;TNF-α与IL-1β、MIP-1α、MIP-1β、MCP-1、上游蛋白分化簇3(CD3)、分化簇8(CD8)和趋化因子配体5(CCL5)之间存在相互作用。WB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组TAK1,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NF-κB,趋化因子MIP-1α、MIP-1β和MCP-1蛋白表达极显著增强(P<0.01或P<0.001);与过表达组相比,抑制组TAK1,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NF-κB,趋化因子MIP-1α、MIP-1β和MCP-1蛋白表达极显著受到抑制(P<0.001)。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培养48 h之后,对照组ALDH阳性细胞率为6.7%,过表达组ALDH阳性细胞率为10.21%,抑制组ALDH阳性细胞率降为4.23%。本试验探究了TAK1与CMECs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之间的调控关系,为进一步治疗奶牛乳腺炎提供一定的试验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CMECs)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 炎症因子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AF1 mediates apoptosis through an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pathway in colon cancer 被引量:6
12
作者 俞丽芬 王继德 +1 位作者 邹冰 王振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1-541,共1页
Background:XIAP-associated factor 1(XAF1)negatively regulates the function of the 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XIAP),a member of the IAP family that exerts antiapoptotic effects.The extracellular signal-reg... Background:XIAP-associated factor 1(XAF1)negatively regulates the function of the 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XIAP),a member of the IAP family that exerts antiapoptotic effects.The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pathway is thought to increase cell proliferation and to protect cells from apoptosis.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RK1/2 signaling pathway and XAF1 in colon cancer.Methods:Four human colon cancer cell lines,HCT1116 and Lovo(wildtype p53),DLD1 and SW1116(mutant p53),were used.Lovo stable transfectants with XAF1 sense and antisense were established.The effects of dominant-negative MEK1(DN-MEK1)and MEK-specific inhibitor U0126 on the ERK signaling pathway and expression of XAF1 and XIAP proteins were determined.The transcription activity of core XAF1 promoter was assessed by dual 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Cell proliferation was measured by MTT assay.Apoptosis was determined by Hoechst 33258 staining.Results:U0126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XAF1 in a time-and dose-dependent manner.A similar result was obtained in cells transfected with DN-MEK1 treatment.Conversely,the expression of XIAP was down-regulated.Activity of the putative promoter of the XAF1 gen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U0126 treatment and DN-MEK1 transient transfection.rhEGF-stimulated phosphorylation of ERK appeared to have little or no effect on XAF1 expression.Overexpression of XAF1 was more sensitive to U0126-induced apoptosis,whereas down-regulation of XAF1 by antisense reversed U0126-induced inhibition of cell proliferation.Conclusions:XAF1 expression was up-regulated by inhibition of the ERK1/2 pathway through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which required de novo protein synthesis.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XAF1 mediates apoptosis induced by the ERK1/2 pathway in colon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结肠癌 胞外信号传导激酶 路径 XIAP XAF1 细胞因子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激活SGK1保护舒尼替尼导致心肌损伤
13
作者 李从欣 李雪靖 +2 位作者 郄素会 阎伟 高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390,共7页
目的在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衍生心肌细胞(hiPSC-CMs)和新生大鼠心肌细胞(NRVMs)水平,观察血清糖皮质激素调节激酶1(SGK1)在舒尼替尼导致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小檗碱潜在其中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舒尼替尼及小檗碱给药对h... 目的在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衍生心肌细胞(hiPSC-CMs)和新生大鼠心肌细胞(NRVMs)水平,观察血清糖皮质激素调节激酶1(SGK1)在舒尼替尼导致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小檗碱潜在其中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舒尼替尼及小檗碱给药对hiPSC-CMs人氨基端前脑钠素(NTpro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的影响;采用激酶活性光度法定量检测舒尼替尼及小檗碱给药对hiPSC-CMs SGK1活性的影响;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NRVMs中SGK1的表达情况;并应用SGK1阻断剂进行SGK1阻断后检测上述指标。结果舒尼替尼和SGK1抑制剂显著升高了hiPSC-CMs的NT-proBNP水平(P<0.01),小檗碱给药激活SGK1可以显著降低NT-proBNP和cTn-I水平(P<0.01),SGK1抑制剂给药抵抗小檗碱的保护作用(P<0.01)。舒尼替尼和SGK1抑制剂显著降低hiPSC-CMs SGK1活性(P<0.01),小檗碱给药激活SGK1可以显著保护舒尼替尼导致的hiPSC-CMs SGK1活性抑制(P<0.01)。舒尼替尼和SGK1抑制剂显著降低NRVMs中SGK1蛋白表达(P<0.01),小檗碱给药激活SGK1可以显著保护舒尼替尼导致的SGK1蛋白表达下调(P<0.01)。结论舒尼替尼抑制SGK1活性导致心肌损伤,小檗碱激活SGK1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尼替尼 心肌损伤 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衍生心肌细胞 新生大鼠心肌细胞 小檗碱 血清糖皮质激素调节激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NK1/Parkin信号通路探讨黄芪散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的机制
14
作者 张运辉 袁云川 +4 位作者 杨梦琳 伍大华 刘霞 杨昆 程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2-623,共12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黄芪散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模型中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并分析其潜在机制。SPF级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al group,Norm)、模型组(model group,Mod)、黄芪散低剂量组(Huangqisan low dos... 本研究旨在探究黄芪散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模型中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并分析其潜在机制。SPF级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al group,Norm)、模型组(model group,Mod)、黄芪散低剂量组(Huangqisan low dose group,HQS-L;1.2 g/kg)、黄芪散高剂量组(Huangqisan high dose group,HQS-H;4.8 g/kg)及阳性对照组(positive group,Pos),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双侧海马注射β淀粉样蛋白25-35造模。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Nissl染色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损伤情况;JC-1探针流式细胞术检测海马组织线粒体膜电位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和突触超微结构;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海马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法检测大鼠海马中PTEN诱导激酶1(PTEN-induced kinase 1,PINK1)、帕金蛋白(Parkin E3 ubiquitin protein ligase,Parkin)、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microtub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LC3B)、泛素结合蛋白p62(ubiquitin-binding protein p62,p62)、动力相关蛋白1(dynmin-related protein 1,Drp1)、线粒体融合素1(mitofusion 1,Mfn1)、线粒体融合素2(mitofusion 1,Mfn2)、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associated protein 43,GAP43)、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subunit 2B,NR2B)、突触后致密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e protein95,PSD95)、突触素(synaptosin,SY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蛋白表达。与Norm组比较,Mod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显著降低(P<0.01),海马组织神经元胞内尼氏体减少或消失,海马区的神经元和突触超微结构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线粒体结构受损,自噬溶酶体形成,海马组织IL-1β、IL-6、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ROS水平明显升高(P<0.01),PINK1、Parkin、LC3B、Mfn1、Mfn2、GAP43、NR2B、PSD95、SYP、BDNF蛋白表达降低(P<0.05),而p62、Drp1、NLRP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Mod组比较,HQS-L组、HQS-H组和Pos组能显著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主要表现为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过平台的次数增加(P<0.05,P<0.01);海马组织神经元胞内尼氏体增多,海马区的神经元和突触超微结构受损减轻,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升高,线粒体自噬显著增多;海马组织IL-1β、IL-6、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ROS水平明显降低(P<0.01),PINK1、Parkin、LC3B、Mfn1、Mfn2、GAP43、NR2B、PSD95、SYP、BDNF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而p62、Drp1、NLRP3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黄芪散改善AD大鼠突触可塑性的机制可能与其激活海马中PINK1-Parkin通路促进线粒体自噬,改善线粒体功能,降低ROS水平,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散 阿尔茨海默病 线粒体自噬 PTEN诱导激酶1/帕金蛋白信号通路 NLRP3炎症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ncRNA malat-1/miR-133通路调控p-ERK1/2探讨温阳振衰颗粒含药血清对阿霉素诱导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
15
作者 王楠 唐燕萍 +3 位作者 蔡虎志 陈新宇 李少东 陈雪靓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93,I0026,共6页
目的基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子1(metastasis 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1,malat-1)/微小RNA-133(microRNA-133,miR-133)通路调控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磷酸化(p-ERK1/2)探... 目的基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子1(metastasis 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1,malat-1)/微小RNA-133(microRNA-133,miR-133)通路调控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磷酸化(p-ERK1/2)探讨温阳振衰颗粒含药血清对阿霉素诱导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使用2.67μmol/L阿霉素(adriamycin,ADR)培养液共培养45 h以建立H9C2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并设置正常对照组、正常+W组(W:温阳振衰颗粒含药血清)、miR-133过表达组、miR-133过表达+W组、ADR组[ADR:阿霉素(adriamycin)]、ADR+W组、ADR+miR-133过表达组、ADR+miR-133过表达+W组共8组。细胞增殖活性采用MTT法检测,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B-type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NT-proBNP)的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H9C2心肌细胞lncRNA malat-1、miR-133以及ERK1/2 mRNA的含量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ERK1/2及p-ERK1/2的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结果ADR组、ADR+miR-133过表达组、ADR+W组、ADR+miR-133过表达+W组、正常对照组、miR-133过表达组、正常+W组、miR-133过表达+W组心肌细胞活性依次增加(P<0.05);NT-proBNP含量依次降低(P<0.05)。实验后各组心肌细胞ERK1/2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R组、ADR+miR-133过表达组、ADR+W组、ADR+miR-133过表达+W组、正常对照组、miR-133过表达组、正常+W组、miR-133过表达+W组miR-133表达依次增加(P<0.05);lncRNA malat-1表达依次降低(P<0.05)。实验后各组心肌细胞ERK1/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R组、ADR+W组、ADR+miR-133过表达组、ADR+miR-133过表达+W组、正常对照组、miR-133过表达组、正常+W组、miR-133过表达+W组p-ERK1/2蛋白表达依次降低(P<0.05)。结论温阳振衰颗粒含药血清能够降低心肌细胞p-ERK1/2蛋白表达从而对慢性心力衰竭发挥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对心肌细胞中的lncRNA malat-1/miR-133通路进行调控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温阳振衰颗粒含药血清 H9C2心肌细胞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微小RNA-133 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SGK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16
作者 张丽娜 巴隆 孟峻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7,共7页
目的:构建含有小鼠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激酶(SGK)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SGK1-mcherry,并观察载体在转染HEK293细胞后的表达情况。方法:PCR法扩增SGK1目的基因片段,并与经过HindⅢ和SbfⅠ双酶切的pcDNA3.1-MYC-C-mcherry载... 目的:构建含有小鼠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激酶(SGK)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SGK1-mcherry,并观察载体在转染HEK293细胞后的表达情况。方法:PCR法扩增SGK1目的基因片段,并与经过HindⅢ和SbfⅠ双酶切的pcDNA3.1-MYC-C-mcherry载体连接。酶切和测序验证成功后,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cDNA3.1-MYC-SGK1-mcherry转染至HEK293细胞中,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HEK293细胞中真核表达载体的表达情况。结果:酶切载体条带位于5200 bp,目的基因条带位于3100 bp,与预期结果相符。Snap Gene软件比对,pcDNA3.1-MYC-SGK1-mcherry的测序结果与预期序列一致,表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SGK1-mcherry构建成功。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到转染后的HEK293细胞在相对分子质量49000附近显现出明显的条带,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SGK1-mcherry成功表达。结论: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SGK1-mcherry,为后续研究SGK1基因对小鼠受精卵细胞早期发育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激酶1 真核表达载体 HEK293细胞 载体构建 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F2对小鼠肠道间质细胞R-spondin 1表达的调控作用
17
作者 李景聪 赵涵 +3 位作者 林巧雯 孙宏翔 苏冰 伍宁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39-948,共10页
目的·初步探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2)对小鼠结肠CD34^(+)CD81^(+)间质细胞R-spondin 1(Rspo1)表达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分选Rspo1-tdTomato荧光报告基因小鼠结肠中CD45^(-)C... 目的·初步探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2)对小鼠结肠CD34^(+)CD81^(+)间质细胞R-spondin 1(Rspo1)表达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分选Rspo1-tdTomato荧光报告基因小鼠结肠中CD45^(-)CD326^(-)CD31^(-)GP38^(+)CD81^(+)Rspo1-tdTomato^(+)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14 d后该类细胞表面蛋白标志物分子的表达情况。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该细胞分别在FGF2、FGF9、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刺激条件下Rspo1的表达情况。通过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FGF2调控Rspo1表达的信号通路,并用信号通路抑制剂及qPCR进行初步验证。结果·流式分选得到的小鼠结肠间质细胞经过体外培养14 d后,能够表达CD34、CD81和糖蛋白GP38,而不表达CD45、CD326、CD31等其他细胞谱系标志分子。qPCR结果发现,20 ng/mL的FGF2即可显著抑制该细胞Rspo1的表达,其他生长因子则无显著抑制作用。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可能是FGF2调节Rspo1表达的关键信号通路。qPCR结果显示,丝裂原细胞外激酶1/2(mitogen extracellular kinase 1/2,MEK1/2)抑制剂U0216预处理可逆转FGF2对Rspo1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FGF2可能通过MEK1/2-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1/2, ERK1/2)通路抑制小鼠结肠CD34^(+)CD81^(+)间质细胞Rspo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pondin 1基因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CD34^(+)CD81^(+)间质细胞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特异性蛋白LSP1:细胞骨架动态与白细胞功能的关键调节因子
18
作者 祝朴远 顾津伊 +1 位作者 罗悦隽 席亚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50-755,共6页
白细胞特异性蛋白1(LSP1)是一种F-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在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多种白细胞中均有表达。LSP1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人LSP1蛋白含有339个氨基酸,在酸性NH2末端含有一个Ca^(2+)结合位点,在碱性COOH末端则包... 白细胞特异性蛋白1(LSP1)是一种F-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在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多种白细胞中均有表达。LSP1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人LSP1蛋白含有339个氨基酸,在酸性NH2末端含有一个Ca^(2+)结合位点,在碱性COOH末端则包含多个F-肌动蛋白结合结构域和可被磷酸化的位点。在Ca^(2+)作用下,LSP1的COOH末端结构域与F-肌动蛋白结合,调节细胞运动和信号传导;此外,LSP1在蛋白激酶C(PKC)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激活蛋白激酶-2的介导下,通过磷酸化激活MAPK信号通路,调节白细胞增殖和趋化性。LSP1对白细胞的影响主要如下:LSP1在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细胞的黏附、极化和运动。LSP1在内皮细胞中也发挥调节作用,影响白细胞的跨内皮迁移。LSP1还通过与肌球蛋白1e的相互作用,调节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此外,LSP1调节白细胞的增殖分化,在白血病等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总之,LSP1通过与细胞骨架和信号转导蛋白的相互作用,调节白细胞的形态、运动和功能,本文对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特异性蛋白1(LSP1) 白细胞 肌动蛋白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 吞噬作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K1抑制剂Onvansertib关键中间体合成工艺的改进
19
作者 何燕 廖晨钟 +2 位作者 聂建宇 谢周令 王琴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32-937,共6页
文章在Onvansertib原研合成路线的基础上,对其重要中间体N-(2-(三氟甲氧基)-5-(4-甲基哌嗪-1-基)-苯基)胍(化合物3)的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对反应溶剂、溶剂浓度、物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参数进行了筛选,根据实验结果得到最佳... 文章在Onvansertib原研合成路线的基础上,对其重要中间体N-(2-(三氟甲氧基)-5-(4-甲基哌嗪-1-基)-苯基)胍(化合物3)的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对反应溶剂、溶剂浓度、物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参数进行了筛选,根据实验结果得到最佳的合成工艺条件如下:以6 mol/L的盐酸溶液作为溶剂,反应原料氰胺和2-(三氟甲氧基)-5-(4-甲基哌嗪-1-基)苯胺的摩尔比为10∶1,在95℃下搅拌反应1.0 h。在该工艺条件下产物的收率可以达到92.7%。优化后的工艺反应条件温和、操作便捷,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K1抑制剂 Onvansertib 酸催化 亲核取代 优化 反应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受体激酶At CERK1胞外结构域互作蛋白的筛选与验证
20
作者 史文炯 付振超 曾洪梅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121,134,共10页
几丁质激发子受体激酶1(chitin elicitor receptor kinase 1,CERK1)是一种含有溶素基序(lysin motif,LysM)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在植物免疫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发现CERK1识别的激发子主要为碳水化... 几丁质激发子受体激酶1(chitin elicitor receptor kinase 1,CERK1)是一种含有溶素基序(lysin motif,LysM)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在植物免疫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发现CERK1识别的激发子主要为碳水化合物,是否识别蛋白类配体还不清楚。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是众所周知的真菌病原体,可以侵染谷物也可以侵染拟南芥。为了确定CERK1的新功能并筛选获得新的激发子,我们以拟南芥几丁质激发子受体激酶胞外结构域(Arabidopsis thaliana chitin elicitor receptor kinase 1 extra cellular domain,At CERK1-ECD)为诱饵,通过酵母双杂交(yeast-two-hybrid,Y2H)筛选禾谷镰刀菌cDNA文库,获得候选互作蛋白内切葡聚糖酶5(Fg-endoglucanase-5)。内切葡聚糖酶是一类参与植物免疫反应及微生物侵染、定殖、共生的蛋白,Fg-endoglucanase-5是其中的一种。进一步,通过谷胱甘肽S-转移酶下拉(GST pull-down)和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BiFC)试验验证了At CERK1-ECD与Fg-endoglucanase-5的相互作用,并分析了Fg-endoglucanase-5的功能。本研究获得了At CERK1-ECD的互作蛋白Fg-endoglucanase-5并阐明了它们在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中的功能,有助于开发新型激发子并找到植物病害防治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几丁质激发子受体激酶胞外结构域 酵母双杂交 互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