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听力检测掩蔽的原理分析
1
作者 张梦茜 赵立东 +1 位作者 曾宪海 李娟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95,共4页
掩蔽是评估听觉功能的重要方法,但一直是临床听力学测试中的难点。这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对于掩蔽的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于掩蔽产生的原理理解不足导致的。本文从基底膜的共振模式改变、耳蜗外毛细胞感受器电位的两音抑制效应... 掩蔽是评估听觉功能的重要方法,但一直是临床听力学测试中的难点。这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对于掩蔽的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于掩蔽产生的原理理解不足导致的。本文从基底膜的共振模式改变、耳蜗外毛细胞感受器电位的两音抑制效应、多巴胺受体兴奋性和抑制性递质失去平衡以及神经放电锁相现象紊乱,这四个方面阐述临床听力检测掩蔽产生的神经生物学基本原理;过度掩蔽是由于耳蜗外毛细胞能动性的对侧抑制效应增强所致。期望为临床听力师或医师正确使用掩蔽提供进一步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理论 两音抑制 多巴胺受体 锁相现象 OAE对侧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型行波原理的T接线路故障测距方法 被引量:27
2
作者 李传兵 谭博学 +4 位作者 高鹏 付振虎 江程樱 王俊江 陈平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78-82,共5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D型行波原理的T接线路故障测距方法,无需故障分支判断,计算简单。对T接线路故障时的行波过程进行了分析,直接利用故障时刻产生的初始波头到达T接线路三端的时刻,基于D型行波原理,进行两次双端故障测距,然后选择两次双端... 介绍了一种基于D型行波原理的T接线路故障测距方法,无需故障分支判断,计算简单。对T接线路故障时的行波过程进行了分析,直接利用故障时刻产生的初始波头到达T接线路三端的时刻,基于D型行波原理,进行两次双端故障测距,然后选择两次双端测距结果中的较大值作为最终故障测距结果。用ATP仿真软件和MATLAB软件对该方法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T接线路发生故障时,此方法能够利用故障初期很短时间内的行波信号实现快速、准确的故障测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接线路 故障测距 行波 初始波头 D型行波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论的电网故障行波定位装置最优配置算法 被引量:30
3
作者 邓丰 陈楠 +3 位作者 曾祥君 李泽文 程远林 袁超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7-92,共6页
为了确保全网故障行波定位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基于图论,提出了一种网络故障行波定位装置最优配置算法。通过分析指出,不同的网络结构和具体的故障点位置影响故障行波第一波头最短传输路径,进而影响故障行波定位装置的配置。该算法首... 为了确保全网故障行波定位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基于图论,提出了一种网络故障行波定位装置最优配置算法。通过分析指出,不同的网络结构和具体的故障点位置影响故障行波第一波头最短传输路径,进而影响故障行波定位装置的配置。该算法首先依次将网络中的每条线路设置成故障线路,采用保留故障线路的Floyd算法将复杂网络转化为简单网络,然后根据简单网络中故障点位置将故障线路两端的节点划分成2个数组,对所有故障情况下故障线路两端的节点分别取最小公共集,即得到需要配置定位装置的节点;并对影响网络故障定位算法的特殊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增配方案。该算法建立在网络故障行波定位原理之上,网络故障定位结果证明了该配置算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定位 图论 最优配置 FLOYD算法 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相关性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测距 被引量:26
4
作者 姚李孝 赵化时 +1 位作者 柯丽芳 刘家军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75,共5页
分析了配电网络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故障行波的传输模型,由于配电网暂态行波信号微弱,提出了利用小波变换后图形相关性方法,检测行波波头的时间差。首先对暂态电流做多次小波变换,对小波变换后的图形去除噪声,然后提取出该图形中的峰谷波... 分析了配电网络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故障行波的传输模型,由于配电网暂态行波信号微弱,提出了利用小波变换后图形相关性方法,检测行波波头的时间差。首先对暂态电流做多次小波变换,对小波变换后的图形去除噪声,然后提取出该图形中的峰谷波形,利用第1个峰谷波形作为基准量,后续的波形依次与第1个波形做相关性分析,找出与第1个峰谷波具有最大相关的波形,利用此波形和第1个波形的时间差作为测距的依据,通过A型行波测距算法算出故障距离。ATP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小波变换后的波形相关性算法可将测距误差限制在±100m的范围内;而且,利用该算法可以消除过渡电阻和故障发生在电压过零导致的测距结果失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小波变换 相关性原理 行波 故障测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论的配电网故障行波定位新算法 被引量:39
5
作者 王阳 曾祥君 +1 位作者 黎锐烽 柳芊芊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43-147,共5页
配电网结构复杂,分支多,故障点定位困难。传统基于输电线路单端或双端信息的故障定位算法难以满足配电网高精度故障定位要求。提出了基于多端时间信息的配电网故障行波定位新算法,构建了配电网关联矩阵和距离矩阵,给出了故障分支的判别... 配电网结构复杂,分支多,故障点定位困难。传统基于输电线路单端或双端信息的故障定位算法难以满足配电网高精度故障定位要求。提出了基于多端时间信息的配电网故障行波定位新算法,构建了配电网关联矩阵和距离矩阵,给出了故障分支的判别方法;基于二叉树模型,根据配电网末端的行波到达精确时间信息和配电网拓扑结构矩阵,剔除无效行波波头时间,综合利用有效的行波波头时间信息,实现配电网故障的实时精确定位。EMTP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实现配电网故障的准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故障定位 行波 二叉树模型 图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变换的多端输电网故障定位方法 被引量:14
6
作者 钱佳琪 叶佳卓 +2 位作者 旷哲 谭阳红 陈希华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82-88,共7页
针对现有对于多端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暂态行波的多端输电网故障定位新方法。对各检测端母线电压线模分量应用S变换,从中提取出奈奎斯特频率分量单频率行波的幅-时变化特性,幅值最大值对应的时刻即为行波波... 针对现有对于多端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暂态行波的多端输电网故障定位新方法。对各检测端母线电压线模分量应用S变换,从中提取出奈奎斯特频率分量单频率行波的幅-时变化特性,幅值最大值对应的时刻即为行波波首的到达时刻。采用该频率分量对应的行波波速作为计算用波速,解决了波速不确定的问题。将多端输电网看作含有一条干路和若干支路的集合,形成从支路到干路逐一排除的故障定段方案。最后,依定段结果与双端测距原理计算出故障点准确位置。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定位精确、可靠,算法抗噪性及适应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定位 多端输电网 S变换 行波波头 双端行波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流行波能量和小波变换的输电线路故障选相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麦瑞坤 何正友 +1 位作者 符玲 钱清泉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43,共6页
根据输电线路的故障行波进行故障相的识别,考虑故障时的电压初始相角对行波特性的影响,提出了针对不同电压相角区间的故障识别原理,即对线路故障进行分区讨论。利用小波变换的时频特性提取故障后各相α模电流的行波能量,根据不同故障类... 根据输电线路的故障行波进行故障相的识别,考虑故障时的电压初始相角对行波特性的影响,提出了针对不同电压相角区间的故障识别原理,即对线路故障进行分区讨论。利用小波变换的时频特性提取故障后各相α模电流的行波能量,根据不同故障类型中各相电流行波能量的相对关系确定相应的选相方法和判据。运用PSCAD/EMTDC得到的仿真结果表明,划分不同相角区间的思想和利用电流行波能量的相对关系进行故障选相的方法具有选相迅速、准确的特点,不受故障类型、故障时刻、接地电阻和故障位置等因素的影响,适应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选相 行波理论 小波变换 PSCAD/EMTD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快速道路异常事件下路段行程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臧华 彭国雄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03年第2期57-59,共3页
分析了高速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事发路段行程时间构成,提出在上游交通需求大于瓶颈段的通行能力的情况下,事发路段的行程时间由四部分组成,并给出了各部分的计算模型;利用车流波动理论推导出瓶颈处的排队长度,并进一步给出排队车辆数,得... 分析了高速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事发路段行程时间构成,提出在上游交通需求大于瓶颈段的通行能力的情况下,事发路段的行程时间由四部分组成,并给出了各部分的计算模型;利用车流波动理论推导出瓶颈处的排队长度,并进一步给出排队车辆数,得出了车辆在瓶颈段上游行驶时间的模型和在瓶颈前排队等待时间的模型。本研究为开发高速道路紧急救援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快速道路 交通事故 事发路段 行程时间 组成 紧急救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轮发电机定子单相接地故障行波定位 被引量:16
9
作者 党晓强 刘俊勇 +1 位作者 杨可 雷霞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74-78,共5页
针对行波在水轮发电机定子绕组槽部和端部的传播特征分别建立其暂态电路网络模型,提出应用小波理论对定子接地行波信息进行分析来确定故障点的位置。讨论了行波速度计算的数学模型和无需波速基于相模变换,由线模量和地模量确定接地点位... 针对行波在水轮发电机定子绕组槽部和端部的传播特征分别建立其暂态电路网络模型,提出应用小波理论对定子接地行波信息进行分析来确定故障点的位置。讨论了行波速度计算的数学模型和无需波速基于相模变换,由线模量和地模量确定接地点位置的算法,解释了小波分析提取行波信号的原理。在MATLAB 6.5环境中针对一台大型水轮发电机的参数进行建模,叠加等效电源对其定子接地行为进行仿真。由小波分解的行波高频部分对行波传播的时间特征进行确认,对波速已知和未知时的接地点定位算法进行比较分析,仿真结果分析表明了该方法应用于水轮发电机接地故障定位的合理性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定位 行波理论 小波变换 水轮发电机 定子接地 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状束矩形栅毫米波行波管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宫玉彬 路志刚 +3 位作者 王冠军 魏彦玉 黄民智 王文祥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3-178,共6页
为了克服单模近似法(SMA)在分析矩形栅慢波系统高频特性的局限性,用“本征函数法”得到了其色散特性,进而求得耦合阻抗.并针对矩形栅的两种典型结构(浅槽栅和深槽栅)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了金属栅的几何尺寸对系统高频特性的影响.设计出3 c... 为了克服单模近似法(SMA)在分析矩形栅慢波系统高频特性的局限性,用“本征函数法”得到了其色散特性,进而求得耦合阻抗.并针对矩形栅的两种典型结构(浅槽栅和深槽栅)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了金属栅的几何尺寸对系统高频特性的影响.设计出3 cm、8mm波段的矩形栅模型,进行实验测量,实验值与理论值符合良好.导出了考虑电子注时的“热”色散方程,得到其小信号增益,讨论了电子注参数和慢波电路几何尺寸对小信号增益的影响,为矩形栅慢波系统行波管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管 矩形栅 本征函数法 带状束 线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介质中速度结构和界面的联合成像 被引量:29
11
作者 周龙泉 刘福田 陈晓非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62-1067,共6页
根据波逆行原理推导了三维介质中地震波射线走时对界面偏导数的完整基本关系式,并对基本关系式进行简化,得到其在二维和一维介质中的关系式.给出了任意多个复杂界面情况下,反演时所需的走时对界面偏导数系数矩阵.为了检验三维介质中速... 根据波逆行原理推导了三维介质中地震波射线走时对界面偏导数的完整基本关系式,并对基本关系式进行简化,得到其在二维和一维介质中的关系式.给出了任意多个复杂界面情况下,反演时所需的走时对界面偏导数系数矩阵.为了检验三维介质中速度和界面联合成像理论的有效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很好地对三维速度结构和界面进行了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成像 波逆行原理 走时对界面偏导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轮发电机定子接地的行波电流差动保护与故障选相 被引量:16
12
作者 党晓强 刘俊勇 +2 位作者 刘继春 刘佳嘉 张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9-83,共5页
针对行波在水轮发电机定子绕组槽部和端部的传播特征,建立其分布参数的波动电路模型,提出将定子故障接地初瞬行波电流零模部分的高频分量作为故障判据进行行波差动保护,并通过接地时的电流模量特征实现故障选相。应用凯伦贝尔(Karebauer... 针对行波在水轮发电机定子绕组槽部和端部的传播特征,建立其分布参数的波动电路模型,提出将定子故障接地初瞬行波电流零模部分的高频分量作为故障判据进行行波差动保护,并通过接地时的电流模量特征实现故障选相。应用凯伦贝尔(Karebauer)变换对定子接地的行波信息进行模量分析,应用小波理论对零模高频部分进行提取。在Matlab 6.5中针对大型水轮发电机的参数建立定子绕组波动模型,叠加等效直流电源对其接地进行仿真,小波分解提取出的特征信号表明了将零模高频部分作为动作判据的可行性,仿真数据同时验证了故障选相原理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轮发电机 定子接地 行波理论 相模转换 动保护 小波分析 故障选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压配电网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建模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艳 王阳 +2 位作者 赵洪山 陈子璇 李永亮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0-57,共8页
电力线载波通信是智能配电网通信技术的重要选择之一。而中压配电网结构复杂,分支众多,存在电缆-架空线混合型线路,使得载波信号在其上的传输特性难以预估。结合中压配电网结构特点,提出一种载波信号在混合型配电网络中的信道建模方法... 电力线载波通信是智能配电网通信技术的重要选择之一。而中压配电网结构复杂,分支众多,存在电缆-架空线混合型线路,使得载波信号在其上的传输特性难以预估。结合中压配电网结构特点,提出一种载波信号在混合型配电网络中的信道建模方法。首先,在中压配电网的实际拓扑结构及线路类型基础上,定义了载波信号的传输线管道。然后,结合多导体传输线理论和行波理论,推导各传输线管道的传播矩阵及各节点的散射矩阵,并根据网络拓扑关系列写整个网络的电压方程。最后,由电压方程可求得在信源节点激励下全网任意节点的电压响应。该建模方法不受网络拓扑结构及线路类型限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及可移植性。计算及电路仿真结果表明了方法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配电网 电力线载波通信 混合线路 行波理论 信道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运会突发事件疏散路径动态路段行程时间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孝宽 宫建 曹静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02-706,共5页
为了建立奥运会突发事件疏散路径动态路段行驶时间模型,在对现有路阻函数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疏散车流特点与车流波动理论适用条件的匹配性进行分析,提出了由上游的非拥挤部分路段的行驶时间和下游交叉口排队部分的行程时间构成的,基于... 为了建立奥运会突发事件疏散路径动态路段行驶时间模型,在对现有路阻函数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疏散车流特点与车流波动理论适用条件的匹配性进行分析,提出了由上游的非拥挤部分路段的行驶时间和下游交叉口排队部分的行程时间构成的,基于车流波动理论的动态路段行程时间模型,并应用实例对模型的精度进行了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车辆 运输路线 交叉口 动态路段行程时间 车流波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特高压线路的差动保护分布电容电流补偿算法 被引量:26
15
作者 苏斌 董新洲 孙元章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6-40,59,共6页
从行波传播的角度分析了分布电容电流的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电流行波的新 型分布电容电流时域补偿算法。新算法对于故障暂态和稳态过程中所产生的电容电流具有同样的 补偿效果,而且不需要提高采样频率,不增加数据通信量。当... 从行波传播的角度分析了分布电容电流的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电流行波的新 型分布电容电流时域补偿算法。新算法对于故障暂态和稳态过程中所产生的电容电流具有同样的 补偿效果,而且不需要提高采样频率,不增加数据通信量。当线路内部无故障或线路中点发生故障 时,新算法能完全补偿电容电流;当线路其他位置发生故障时,能够使动作电流与制动电流之比与 电容电流被完全补偿时近似相等,从而有效地消除了分布电容电流对差动保护的不利影响。理论 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补偿算法可应用于普通的特高压线路纵联差动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 分布电容电流 时域补偿 行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位比较的多端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媛媛 朱永利 +2 位作者 张宁 张蒙 黄晓胤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7-63,共7页
当前的多端输电线路故障支路判定方法复杂、繁琐、不易实现。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相位比较的多端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该方法在输电线路上装设多个测点,将多端线路模型看作一条主干线路与若干分支线路的集合,通过加Kaiser窗的FFT算法,... 当前的多端输电线路故障支路判定方法复杂、繁琐、不易实现。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相位比较的多端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该方法在输电线路上装设多个测点,将多端线路模型看作一条主干线路与若干分支线路的集合,通过加Kaiser窗的FFT算法,比较相应线路上测点之间的相位差,再利用非故障区间长度与两端测点检测到的故障行波时间差的比值求得波速,最后根据双端行波原理计算出故障点位置。该方法能够准确的判定出故障区间与故障相别,在克服T节点附近存在测距死区的基础上,消除了波速不确定对定位结果的影响。EMTDC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性强,定位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定位 多端线路 相位比较 多测点 双端行波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不对称短路故障关键暂态信息获取方法 被引量:4
17
作者 梁涵卿 刘亚东 +2 位作者 盛戈皞 刘宗杰 江秀臣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702-2708,共7页
准确获取输电线路故障点的关键暂态信息,对线路故障原因辨识及线路改造方案的制定都有重要意义。在分析不同类型短路故障行波的基础上,对输电线路不对称短路故障关键暂态信息的获取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反演理论,推算出所需的故障... 准确获取输电线路故障点的关键暂态信息,对线路故障原因辨识及线路改造方案的制定都有重要意义。在分析不同类型短路故障行波的基础上,对输电线路不对称短路故障关键暂态信息的获取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反演理论,推算出所需的故障点暂态电流波形。结合短路故障类型,构建了基于故障点模量电流幅值、故障角及故障电阻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改进萤火虫算法(improved firefly algorithm,IFFA)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准确重现故障点的故障行波,实现关键暂态故障数据的挖掘,有望为输电线路不对称接地故障的故障原因辨识及线路改造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行波重现 反演理论 不对称接地故障 故障信息 改进萤火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渐变螺旋线慢波结构参数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唐康淞 赵刚 +1 位作者 李实 阴和俊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07-1510,共4页
双渐变螺旋线慢波结构是空间行波管中使用最广的慢波结构之一。利用Christine大信号程序对该慢波结构各部分长度和螺距对行波管效率以及增益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增益和电子效率与慢波结构长度成正比,且输入端的长度对增益影响最... 双渐变螺旋线慢波结构是空间行波管中使用最广的慢波结构之一。利用Christine大信号程序对该慢波结构各部分长度和螺距对行波管效率以及增益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增益和电子效率与慢波结构长度成正比,且输入端的长度对增益影响最大;电子效率对相速增加段的螺距的变化最为敏感。根据分析结果,通过增加输入端长度,加大相速增加段的螺距,同时减小相速减小段的螺距进行优化。优化后,电子效率由35.4%提高至36.8%,增益由54.6 dB增加至56.2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螺旋线行波管 双渐变螺旋线慢波结构 大信号理论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行波管三维非线性理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斌 杨中海 +3 位作者 朱小芳 廖莉 肖礼 曾葆青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30-633,共4页
研究了行波管中直流空间电荷场导致的电位下沉效应,计算了谐波与电子注的相互作用,并利用三维“塑性”宏粒子模型计算了交变空间电荷场,同时考虑了有限聚焦磁场。基于上述改进的行波管三维非线性理论,开发了可动态实时显示行波管工作状... 研究了行波管中直流空间电荷场导致的电位下沉效应,计算了谐波与电子注的相互作用,并利用三维“塑性”宏粒子模型计算了交变空间电荷场,同时考虑了有限聚焦磁场。基于上述改进的行波管三维非线性理论,开发了可动态实时显示行波管工作状态的可视化科学计算软件,并利用该软件分析了电位下沉效应、空间电荷力、谐波对行波管性能的影响,得到了与实验测试更吻合的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管 三维 非线性理论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波衰减理论的多端直流网络故障定位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怿宁 方苏 +2 位作者 罗国敏 刘燕莹 黑嘉欣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2期13240-13248,共9页
多端环型直流系统线路发生故障时,故障行波传播到故障线路端点的行波记录仪存在多种路径。若故障行波到达故障线路两端行波记录仪的最短路径不是沿着故障线路向两端传播的,而是经过相邻线路向端点传播的,传统上利用初始行波进行故障定... 多端环型直流系统线路发生故障时,故障行波传播到故障线路端点的行波记录仪存在多种路径。若故障行波到达故障线路两端行波记录仪的最短路径不是沿着故障线路向两端传播的,而是经过相邻线路向端点传播的,传统上利用初始行波进行故障定位的方法不再适用,存在盲区问题。为解决盲区问题,研究了行波的衰减特性。故障行波经相邻线路到达故障线路的行波记录仪时,受线路分支的影响,行波的波头幅值发生衰减,而沿故障线路直接传播时,未经过分支行波波头幅值变化大。因此,提出基于行波衰减理论的多端直流网络故障定位方法。根据波速随频率变化特性,提出参考波速的想法和在线测量波速的方法。在PSCAD中搭建四端直流输电线路模型,调整故障类型以及故障位置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实现快速在线定位,可见所提方法解决盲区问题的适用性及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区 行波衰减理论 多端直流网络 在线测量波速 故障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