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9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16L(N)-IG锻件Arc TIG焊接接头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
1
作者 王开松 许昌军 +5 位作者 胡庆生 彭学兵 胡晓月 赵君煜 姜娟 任伟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4-137,141,共5页
诊断屏蔽模块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诊断窗口插件的核心部件,其水循环回路盖板采用能一次焊透7 mm且焊缝背面无飞溅的自动Arc TIG进行焊接,其与传统TIG焊接相比,焊接电流较大。为了研究大电流对Arc TIG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和力学... 诊断屏蔽模块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诊断窗口插件的核心部件,其水循环回路盖板采用能一次焊透7 mm且焊缝背面无飞溅的自动Arc TIG进行焊接,其与传统TIG焊接相比,焊接电流较大。为了研究大电流对Arc TIG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从而为产品生产提供可靠的焊接参数,采用7 mm厚316L(N)-IG(IG是ITER Grade的简写)奥氏体不锈钢锻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Arc TIG焊接试验。结果表明,焊缝为单一的奥氏体相,并未发现裂纹缺陷;焊接接头室温和高温条件下的抗拉强度均大于316L(N)-IG锻件最低设计值,试样被弯曲180°后,焊缝表面未出现任何裂纹;室温下焊缝和热影响区冲击吸收功均大于60 J,断口呈现韧性断裂模式,且SEM分析发现断口处具有细小的韧窝,表现出良好的冲击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 316L(N)-IG 自动arc TIG焊接 大焊接电流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肥与ARC菌剂配施对花生硼氮养分吸收、转运和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汪柏丞 朱丹青 +6 位作者 向雪林 徐国凤 禹晨晏 刘登望 曾宁波 李林 罗梓楠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5,共13页
ARC菌剂具有固氮优势,但根瘤过度生长会引起养分滞留,而硼肥具有促生殖、促转运的作用,因此,为探究硼肥和ARC菌剂配施效应,进一步挖掘ARC菌剂的潜力,本试验以花生品种湘花522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硼肥施用量0、15 kg/hm^(2)(代号B0、B1),3... ARC菌剂具有固氮优势,但根瘤过度生长会引起养分滞留,而硼肥具有促生殖、促转运的作用,因此,为探究硼肥和ARC菌剂配施效应,进一步挖掘ARC菌剂的潜力,本试验以花生品种湘花522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硼肥施用量0、15 kg/hm^(2)(代号B0、B1),3个ARC菌剂施用量0、30、60 kg/hm^(2)(代号A0、A2、A4),系统研究了硼肥和ARC菌剂对花生干物质积累和硼、氮养分吸收积累、分配与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1)干物质积累方面,成熟期B1A2配施较CK(B0A0)和B0A2处理显著降低了营养体和叶片干物质积累以及营生比,提高了荚果干物质积累;(2)养分吸收与转运方面,B1A2处理下苗期根、茎和叶中硼含量较CK分别显著提高37.66%、10.44%和53.64%,结荚期根的氮含量较CK显著提高24.04%,成熟期荚果硼含量较CK显著提高14.42%,氮含量较CK提高3.26%;B1A2处理的荚果硼、氮积累量较CK分别显著增加36.81%和22.82%,叶片氮积累量较CK显著降低16.30%。B1A2处理下苗期茎→叶(ST-L)氮转移系数较CK显著提高8.88%,B1A4处理和B1A2处理下花针期茎→针(ST-PE)的硼和氮转移系数较CK分别显著提高55.74%和16.86%,成熟期针→果(PE-PO)转移系数在配施处理下优于ARC单施。B1A2处理下成熟期荚果的硼素分配率较CK、B0A4和B1A0显著提高16.41%、19.44%和33.32%,氮素分配率较CK、B0A2、B0A4、B1A0和B1A4显著提高9.80%、8.02%、12.55%、8.82%和9.94%。B1A2处理下成熟期叶片硼、氮素分配率较CK显著降低5.41%和25.43%。综上,硼肥与ARC菌剂适宜配施效果优于二者单施。在B1A2处理下,前中期显著促进了花生营养器官对硼、氮养分的吸收和积累,同时增强了营养体(ST-L和ST-PE)硼、氮的转运能力;在成熟期,进一步优化了“库容”,增强了养分向荚果的转运,显著提高了荚果的干物质积累和硼、氮营养的分配,减少了在叶片中的过多积累,促进了荚果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硼肥 arc菌剂 养分吸收 养分转运 养分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层析ArcSAR三维点云生成方法
3
作者 田卫明 晏凯 +2 位作者 高嵩 周涵璞 邓云开 《信号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48-1357,共10页
因高度向分辨能力缺失,地基干涉雷达应用于建筑成像时会发生严重的高度向叠掩现象。层析合成孔径雷达(Tomograph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TomoSAR)技术具备高度向分辨能力,能够实现建筑三维成像。地基层析圆弧扫描合成孔径雷达(Grou... 因高度向分辨能力缺失,地基干涉雷达应用于建筑成像时会发生严重的高度向叠掩现象。层析合成孔径雷达(Tomograph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TomoSAR)技术具备高度向分辨能力,能够实现建筑三维成像。地基层析圆弧扫描合成孔径雷达(Ground-based Tomographic Arc-scanning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GB-TomoArcSAR)通过双轴转台控制天线在不同俯仰角度的水平面内进行圆周扫描来获取高度向合成孔径,实现三维层析成像。本文提出了GB-TomoArcSAR的三维点云生成方法,首先构建了适用于高度向弧形采样条件的层析成像几何模型。其次利用基于巴特沃斯滤波器的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方法进行谱估计,找出层析谱中的峰值及其对应的峰值位置,构成层析向目标候选集。随后利用自对消顺序广义似然比(Sequential Generalized Likelihood Ratio Test with Cancellation,SGLRTC)检测器估计散射体的数目与位置,通过设置检测门限将真实目标的峰值及对应的峰值位置从候选集中筛选出来。最后采用基于空间几何分布的点云优化方法剔除误差点,生成点云图像。文章通过点目标和面目标的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适用于GB-TomoArcSAR,能够有效解决高度向多散射体目标的叠掩问题;进一步开展了实测数据验证,基于所提方法获取了北京市一处建筑基坑的层析点云,其与实际场景几何特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层析arcSAR 三维点云生成 奇异值分解 顺序广义似然比 点云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数字化外语教材使用动机对学习投入影响研究——基于ARCS模型的分析
4
作者 陈盈盈 李民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68,共7页
数字化外语教材是师生开展外语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之一,对提升外语教育质效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ARCS(注意、相关、信心、满意度)模型,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和IBM SPSS Amos 26软件分析了我国西北地区259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使用... 数字化外语教材是师生开展外语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之一,对提升外语教育质效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ARCS(注意、相关、信心、满意度)模型,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和IBM SPSS Amos 26软件分析了我国西北地区259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使用数字化外语教材的动机及其对学习投入的影响和预测作用。本研究表明,大学生使用数字化外语教材的动机与其在课堂的认知投入、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有紧密相关性,且ARCS模型中的信心、满意度维度对大学生学习投入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本研究阐明了数字化外语教材使用动机和学习投入的互动机制,有助于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增强大学生学习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S模型 数字化外语教材 使用动机 学习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C菌剂在减肥条件下对土壤肥力和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王小蒙 曾锐 +3 位作者 汪红特 郭武松 叶坤国 张建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8期14-17,共4页
通过油菜收获后土壤养分含量变化,以及油菜产量、籽粒含油量和蛋白质的变化,研究ARC菌剂在减肥条件下对土壤肥力和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油菜单产提升行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华油杂14”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 通过油菜收获后土壤养分含量变化,以及油菜产量、籽粒含油量和蛋白质的变化,研究ARC菌剂在减肥条件下对土壤肥力和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油菜单产提升行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华油杂14”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减施化肥10.0%~30.0%条件下,施用ARC菌剂60kg·hm^(-2),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4.8%~12.8%、碱解氮4.1%~11.7%、有效磷12.8%~36.6%、速效钾15.8%~28.3%;还可以增加油菜植株一次有效分枝数和单株角果数,从而使油菜籽增产3.4%~15.7%、含油量增加5.5%~9.2%,提高了油菜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施化肥 arc菌剂 土壤 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和ARC菌剂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及花生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共鸣 刘光华 +6 位作者 周国强 刘国平 刘武 徐国凤 曾宁波 李林 刘登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134,共10页
为探讨钙肥和ARC生物菌剂对低钙红壤旱地的改良效应,以花生品种湘花522为试材,设置2个氢氧化钙水平(0,750 kg/hm^(2),代号Ca_(0)、Ca_(50))、3个ARC菌剂水平(0,30,60 kg/hm^(2),代号A_(0)、A_(2)、A_(4)),共6个处理开展盆栽试验,在花生... 为探讨钙肥和ARC生物菌剂对低钙红壤旱地的改良效应,以花生品种湘花522为试材,设置2个氢氧化钙水平(0,750 kg/hm^(2),代号Ca_(0)、Ca_(50))、3个ARC菌剂水平(0,30,60 kg/hm^(2),代号A_(0)、A_(2)、A_(4)),共6个处理开展盆栽试验,在花生苗期、花针期、结荚期、饱果成熟期测定0~20 cm耕作层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收获时测定荚果经济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单施钙肥及钙与ARC菌剂配施能显著提高各生育时期土壤pH值,而ARC菌剂对其影响小。与CK(Ca_(0)A_(0))相比,Ca_(50)A_(2)和Ca_(50)A_(4)显著提高全生育期土壤水解性氮含量和前3个时期土壤有效磷含量;Ca_(50)A_(4)土壤速效钾含量总体高于CK,且在苗期和结荚期差异达显著水平;Ca_(50)A_(0)较CK显著提高4个时期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增幅23.78%~56.21%;施钙处理下土壤钙离子含量显著高于未施钙处理(花针期不显著),且受ARC菌剂影响小;全生育期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稳定,但Ca_(50)A_(4)、Ca_(50)A_(2)在各生育时期显著高于CK。土壤蔗糖酶活性各处理在4个时期较CK均有显著提高,且以Ca_(50)A_(4)增幅最大,为50.79%~162.56%;土壤蛋白酶活性以Ca_(50)A_(2)在4个时期显著提高,增幅26.58%~244.63%;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以Ca_(50)A_(4)、Ca_(0)A_(2)在全生育期均有显著提升;各处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整体呈降低趋势。各处理能不同程度增加花生荚果产量,施钙的增产效应大于ARC菌剂,其中Ca_(50)A_(4)增产效果最好,单株果质量增幅达12.29%,主要是提高了单株总果数和饱果数。综上,钙肥和ARC生物菌剂配施对提升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激发土壤酶活性、增加花生产量有良好互作效应,且以750 kg/hm^(2)钙肥+60 kg/hm^(2)ARC菌剂(Ca_(50)A_(4))效果最好,可为花生绿色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arc菌剂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腹膜透析病人操作培训课程的设计及应用
7
作者 李慧林 来李鑫 +4 位作者 赵志慧 胡世海 杨倩倩 齐思远 王丽娜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4441-4447,共7页
目的:探究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操作培训课程在腹膜透析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10月河南省新乡市某2所三级甲等医院腹膜透析中心初置管的70例腹膜透析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究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操作培训课程在腹膜透析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10月河南省新乡市某2所三级甲等医院腹膜透析中心初置管的70例腹膜透析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操作培训方式,干预组采用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操作培训课程,出院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健康素养、自我管理能力及腹膜炎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35例,对照组34例完成研究。干预组干预后、干预后1个月及3个月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健康素养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干预后及干预后3个月自我管理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膜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操作培训课程有助于提高腹膜透析病人的考核成绩、健康素养及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S动机模型 腹膜透析 操作培训 课程设计 护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S的ASD儿童绘本角色设计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瑞 张丙辰 +2 位作者 孙福旭 陈秋羽 陆蕴妍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6-246,共11页
目的为提升ASD儿童情绪学习动机,探究不同角色形象在基本情绪学习中的激发作用,以绘本角色造型为切入点,为绘本角色设计和干预训练提供参考。提出一种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角色设计研究方法。方法首先,结合ARCS动机维度,建立了一套适用于... 目的为提升ASD儿童情绪学习动机,探究不同角色形象在基本情绪学习中的激发作用,以绘本角色造型为切入点,为绘本角色设计和干预训练提供参考。提出一种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角色设计研究方法。方法首先,结合ARCS动机维度,建立了一套适用于绘本角色研究的指标体系。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7项代表性眼动指标和1项情绪匹配数据,并利用眼动仪收集这些指标的实验数据;其次,采用熵权法计算眼动实验客观指标的权重,并使用逼近理想解法(TOPSIS)确定三大角色样本类型的综合排序。结果研究发现,与其他类型的角色相比,在ASD儿童中,器物角色的动机反馈效果更佳,并且这几类角色对ASD儿童的眼动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每个角色的干预效果也不尽相同。结论将ARCS动机理论模型引入绘本角色设计中,结合眼动实验解析动机策略与角色特征元素之间的关联性,能更有效地改善干预训练中缺乏学习动机的情况;建立评价体系有助于为后续相关设计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S动机模型 ASD儿童 绘本角色 眼动实验 熵权-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Arc双丝焊“Γ”形电弧及其促进方法
9
作者 钟蒲 李亮玉 +2 位作者 任国春 王天琪 郭东波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60,I0006,共8页
Tri-Arc双丝三电弧焊通过中间第3弧的M弧重新分配焊接热输入,实现高熔覆率低热输入焊接.M弧与主电弧耦合,在整个动态周期表现为“Γ”形和“μ”形及其镜像形态.该文研究“Γ”形电弧的形成机理和热输入调控机制,结果表明,“Γ”形态由... Tri-Arc双丝三电弧焊通过中间第3弧的M弧重新分配焊接热输入,实现高熔覆率低热输入焊接.M弧与主电弧耦合,在整个动态周期表现为“Γ”形和“μ”形及其镜像形态.该文研究“Γ”形电弧的形成机理和热输入调控机制,结果表明,“Γ”形态由“μ”形态转变而来,熔滴振荡引起焊丝末端间距的变化,从而促进耦合电弧“Γ”形态的形成,此时M弧不作用于母材,比“μ”形电弧焊接热输入更低.为提高Tri-Arc双丝焊接低热输入效果,在维持导电嘴末端到工件距离不变的前提下,提高焊枪枪体抬升距离从而改变焊丝末端间距.当导电嘴长度由30 mm增加至35 mm时,随着焊枪抬升,“Γ”形电弧作用时间逐渐增加,能更好地促进电弧热分配,降低Tri-Arc双丝焊接热输入,从而降低熔池最高温度,获得更小宽高比和更小熔深的焊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丝三弧焊 电弧耦合 电弧形态 电弧热分配 焊接热输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C-BBBE在长江流域花生产区试验示范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秀兰 吉萍萍 +10 位作者 洪宇轩 古皓华 蔡航 温茗博 朱嘉铭 岳晓凤 梁美娟 唐晓倩 李友国 张奇 李培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7-1363,共7页
我国长江流域花生生产易遭受黄曲霉菌侵染及黄曲霉毒素污染。在团队前期研制了微生物菌剂ARCBBBE,2022年在长江流域花生产区(湖北、湖南、江西、四川)四省开展ARC-BBBE花生生产示范技术应用,研究结果显示:在长江流域花生产区,施用ARC-B... 我国长江流域花生生产易遭受黄曲霉菌侵染及黄曲霉毒素污染。在团队前期研制了微生物菌剂ARCBBBE,2022年在长江流域花生产区(湖北、湖南、江西、四川)四省开展ARC-BBBE花生生产示范技术应用,研究结果显示:在长江流域花生产区,施用ARC-BBBE对土壤中黄曲霉菌丰度的抑制率范围为36.87%~94.70%,平均抑制率为63.02%;同时,ARC-BBBE可增强花生的固氮酶活性,增加花生根瘤的数量以及重量,增加花生植株的生物量,花生增产率范围为7.23%~53.85%,平均增产率为20.58%。综合示范结果表明:花生施用ARC-BBBE可作为一项增加花生单产、提升花生产能、保障花生产业健康发展的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arc-BBBE 长江流域花生产区 黄曲霉 黄曲霉毒素 固氮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毫米波雷达的地基ARCSAR系统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2
11
作者 申文杰 吕文兴 +4 位作者 王彦平 林赟 李洋 白泽朝 蒋雯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09-1719,共11页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圆弧式合成孔径雷达(Ar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ARCSAR)系统已成为形变监测、滑坡抢险救援应用的重要手段。该系统通过杆臂带动雷达旋转完成扫描照射,可获取周围场景最大360°区域实现高精度成像,进而...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圆弧式合成孔径雷达(Ar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ARCSAR)系统已成为形变监测、滑坡抢险救援应用的重要手段。该系统通过杆臂带动雷达旋转完成扫描照射,可获取周围场景最大360°区域实现高精度成像,进而利用重轨干涉技术完成形变信息的获取。现有ARCSAR系统多数采用Ku或更低的波段,其雷达系统硬件体积较大,同时低频段下为了实现更高的方位分辨率需较长的杆臂,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不够灵活和便携。因此,其通常应用于矿山、抢险救援等远距离场景,不适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如隧道等近距离场景。毫米波雷达具有宽波束、体积小、重量轻以及功耗低的优势,目前已经成熟应用于车载辅助系统、智能驾驶和交通监控等应用。将毫米波雷达与ARCSAR结合可以实现轻小型、高分辨的优势,更适用于城市应用场景,然而目前未见相关成熟系统报道。针对上述需求,本文研究设计实现了毫米波ARCSAR系统,采用毫米波雷达模组作为雷达收发单元,经由杆臂与转台单元连接实现扫描功能,转台部分带有高精度角度编码器实现等角度间隔采样,由此来降低成像处理难度,最后基于距离多普勒(Range Doppler,RD)算法实现成像。本文首先给出RD算法的点目标仿真结果,进一步采用室内角反实验以及室外场景实验证明本文所提系统的有效性。其中,在室内角反实验中,对比了使用和不使用角度编码器时成像结果,分析表明加入编码器后的角反的方位向峰值旁瓣比(Peak Sidelobe Ratio,PSLR)远远高于未使用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系统可以获得良好的聚焦图像,在城市基础设施监测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雷达 圆弧式合成孔径雷达系统 距离多普勒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C微生物菌剂对中豆41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之源 瞿建武 +3 位作者 孙琳 张伟 汪澄 陈志敏 《湖北植保》 2024年第3期24-27,共4页
为探究ARC菌剂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分别对株高、底荚高度、主茎节数、有效分枝、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7个农艺性状及其变异系数和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RC处理后,中豆41有效分枝增多5... 为探究ARC菌剂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分别对株高、底荚高度、主茎节数、有效分枝、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7个农艺性状及其变异系数和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RC处理后,中豆41有效分枝增多51.75%,单株有效荚数增多27.20%、单株粒数增长13.52%、百粒重增加6.09%,小区产量提升20.43%;7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在2.13%~35.85%之间;株高与主茎节数呈显著正相关,有效分枝与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有效荚数与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粒数与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微生物菌剂ARC可显著增大中豆41百粒重,从而促进产量的提升,值得大面积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arc菌剂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单智能体到多智能体:大模型智能体支持下的激励型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昌勤 钟益华 +2 位作者 王希哲 韩中美 魏同权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56,共13页
大模型与智能代理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大模型智能体成为教育领域中实现教与学提质增效的重要新工具。基于大模型智能体的功能定位差异,单一智能体虽然已能够针对各类教与学任务提供诸如内容生成、智能反馈与评估等支持,但单智能体的交... 大模型与智能代理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大模型智能体成为教育领域中实现教与学提质增效的重要新工具。基于大模型智能体的功能定位差异,单一智能体虽然已能够针对各类教与学任务提供诸如内容生成、智能反馈与评估等支持,但单智能体的交互特点、功能属性具有较高同质性,在促进深层次认知发展方面存在一定局限。相比之下,多智能体能够通过模拟多种教育主体角色,提升学习互动的多样性和深度,进而实现更为个性化和深度的学习体验。鉴于智能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应用主要依靠学习者自发性,为了保障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本研究基于ARCS动机模型分别设计基于单智能体与多智能体的激励型学习活动方案,并面向英语阅读场景开展了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发现:基于多智能体的激励型学习活动相较单智能体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在推理、评价与应用方面的学习成绩,具有更强的学习动机,且有效促进了其深层次认知发展,尤其是抽象与概括能力。研究证明了多智能体在支持学生深度学习中的价值,为未来进一步探讨多智能体在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多智能体 arcS动机模型 激励型学习活动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Anti⁃arc Erosion Property of Ag Matrix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 Reinforced by Novel Ti_(2)Cd
14
作者 SUN Wanjie SHI Yuxin +4 位作者 DING Jianxiang REN Wanbin PAN Zhixiong ZHANG Peigen SUN Zhengming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90-196,共7页
Due to their outstanding electrical contact properties,Cd-containing silver-matrix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s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 stability and long life for military defense and aerospace applications... Due to their outstanding electrical contact properties,Cd-containing silver-matrix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s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 stability and long life for military defense and aerospace applications.In order to further reduce the Cd content under the premise of meeting the high-performance requirements,in this study,high-purity intermediate Ti_(2)Cd powder of MAX phase(Ti_(2)CdC)was synthesized with a pressureless technique and then applied to reinforce the Ag matrix.The Cd content of the as-prepared Ag/Ti_(2)Cd composites was actually reduced by 38.31%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Ag/CdO material.Based on the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effect of heat treatment temperature on the physical phase,morphology,interface and comprehensiv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Ag/Ti_(2)Cd composites,the preferred samples(heat treated at 400°C for 1 h)showed high density(97.77%),low resistivity(2.34μΩ·cm),moderate hardness(90.8HV),high tensile strength(189.9 MPa),and exhibited good electrical contact performance after 40000 cycles of arc discharging under severe conditions(DC 28 V/20 A).The results of microscopic morphological evolution,phase change and elemental distribution of the electrical contact surface show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high stability of Ti_(2)Cd reinforcing phase,good interfacial bonding with Ag matrix and improved melt pool viscosity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arc erosion,results in low and stable contact resistance(average value 13.20 mΩ)and welding force(average value 0.6 N),low fluctuation of static force(2.2-2.5 N).The decomposition and absorption energy of Ti_(2)Cd and the arc extinguishing effect of Cd vapor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stable arcing energy and arcing time of electric contacts in the late stage of arc ero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voltage apparatus Ag matrix composite Ti-Cd compound electrical contact properties arc erosion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C菌剂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珺 田莉杰 《河南农业》 2024年第19期28-30,共3页
为提升花生生产水平,推动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关于印发<大豆花生提质固氮耦合绿色增产关键技术试验方案>的通知》(农技栽培函〔2023〕83号)要求,正阳县气象局和西平县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202... 为提升花生生产水平,推动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关于印发<大豆花生提质固氮耦合绿色增产关键技术试验方案>的通知》(农技栽培函〔2023〕83号)要求,正阳县气象局和西平县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2023年在黄磊家庭农场开展了花生应用ARC菌剂提质增产减损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农场 农村社会事业 花生生产 arc 服务中心 正阳县 试验方案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电极电弧焊接与增材制造技术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16
作者 胡青松 闫朝阳 +1 位作者 蒋凡 陈树君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34,共18页
针对成型件高精度控形与低损伤控性的实现需求,以及在增加熔敷量的同时达到热源热、质、力深度解耦的目标,多电极电弧焊接/增材技术已逐渐成为学术界与工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本文对多电极电弧工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综述,全面梳理了... 针对成型件高精度控形与低损伤控性的实现需求,以及在增加熔敷量的同时达到热源热、质、力深度解耦的目标,多电极电弧焊接/增材技术已逐渐成为学术界与工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本文对多电极电弧工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综述,全面梳理了多电极电弧焊接与增材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并对多电极电弧中不同类型的耦合电弧进行了分类总结,多电极电弧系统通过引入多个电极,实现了对耦合电弧热质力传输过程的更精细调控,有助于优化沉积层的成形质量,降低缺陷,提高制造精度。强调了不同类型多电极电弧工艺在热源和电极排布方式,热质力解耦传输特性的区别,总结了焊接过程参数对耦合电弧稳定性的影响机制,最后,本文提出了适用于电弧熔丝增材制造领域的多电极电弧特性,探索复合材料构件的高性能制造,搭建新型多电极电弧技术的工艺数据库,为耦合电弧和多电极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的应用推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电极电弧 电弧增材制造 热质传输 电弧特性 成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电流下Ce掺杂AgCuO触头材料转移行为研究
17
作者 王海涛 王彦岭 +3 位作者 李书舸 王景芹 李文华 赵伟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4-586,共13页
材料转移是电弧侵蚀中的一个必然过程,研究材料转移机制对于优化电极的材料选择和设计,开发更耐用、更稳定的电极材料有重要意义,该文以Ce掺杂的AgCuO触头为研究对象,分析材料转移方向在不同电流下变化的机理。通过溶胶-凝胶法和粉末冶... 材料转移是电弧侵蚀中的一个必然过程,研究材料转移机制对于优化电极的材料选择和设计,开发更耐用、更稳定的电极材料有重要意义,该文以Ce掺杂的AgCuO触头为研究对象,分析材料转移方向在不同电流下变化的机理。通过溶胶-凝胶法和粉末冶金法制备触头试样,借助JF04D电接触测试系统,在18 V电压下设置10、15、20和25 A四个电流等级,对触头进行20000次电弧侵蚀实验。首先对比了15 A电流条件下添加Ce后材料的性能提升情况,然后重点关注AgCuOCeO_(2)触头在不同电流下的燃弧能量与燃弧时间,测定侵蚀实验后阴阳极的质量变化,采用三维表面轮廓仪和扫描电镜表征阳极和阴极的表面侵蚀形貌,并对不同电流下的材料转移机制进行深入讨论分析。结果表明,Ce元素提升了触头性能,电流大小影响电极间金属离子和气体离子的浓度,引发金属相或气体相电弧的产生,导致材料转移方向在电流增大时发生改变。为选用和开发性能优良的AgCuO触头材料,进而提升AgCuO触头可靠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CuO触头材料 电弧侵蚀 材料转移 表面形貌 燃弧能量 燃弧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蒙造山带东段古生代增生造山机制:来自大兴安岭北部扎兰屯岛弧的地质演化证据
18
作者 汪岩 杨晓平 +4 位作者 秦涛 臧延庆 张渝金 钱程 付俊彧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12-2838,共27页
有关兴蒙造山带古生代期间构造演化史一直倍受关注,其中争议最大的问题是造山带增生造山机制暨古亚洲洋的构造演化机制问题,大地构造背景究竟是持续的大洋俯冲还是经历了造山后的伸展裂解过程?大兴安岭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是研究古... 有关兴蒙造山带古生代期间构造演化史一直倍受关注,其中争议最大的问题是造山带增生造山机制暨古亚洲洋的构造演化机制问题,大地构造背景究竟是持续的大洋俯冲还是经历了造山后的伸展裂解过程?大兴安岭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是研究古亚洲洋构造演化的重要窗口。以往对大兴安岭地区古亚洲洋的构造演化研究多局限于区域内广泛分布的晚古生代蛇绿岩和各类岩浆岩的地质演化证据,往往忽视了早古生代地质体的演化证据。本文详细研究了大兴安岭北部扎兰屯地区所发育的一套变质杂岩,前人曾划分为“扎兰屯地块”,即古元古界兴华渡口岩群和新元古界加疙瘩岩组;研究认为该地区并不存在前人认为的古老结晶基底,将原划兴华渡口岩群和加疙瘩岩组重新解体为扎兰屯岛弧,并对扎兰屯岛弧的结构与演化模式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扎兰屯岛弧古生代期间构造演化可分为三个期次:第一期为寒武纪“两弧一带一弧盆”的侧向增生阶段,划分出大黑山弧火山岩带(514~505Ma)、董家沟弧火山岩带(505~492Ma)、五星村-大乙山构造混杂岩带(岩块:524~509Ma;基质:504~502Ma)和永利弧间盆地(495Ma±),由北向南总体稍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全碱及钾含量逐渐降低,大离子亲石元素Sr、Th、U、LRR及Ba等显示增加的趋势,而Fe、K/Rb等逐渐降低,显示良好的地球化学极性。第二期为奥陶纪-志留纪岩浆弧垂向叠加及残余海盆地沉积阶段(465~425Ma),形成中奥陶世C型埃达克质英云闪长岩及中志留世岛弧角闪辉长岩;同时晚奥陶世-中志留世沉积弧前盆地铜山组及黄花沟组。第三期为石炭纪岩浆弧垂向叠加阶段(405~350Ma),该阶段扎兰屯地区整体处于安第斯弧演化阶段,形成大量钙碱性弧火山岩和侵入岩,同期伴生强烈挤压变形,寒武纪弧火山岩也卷入构造带。通过扎兰屯岛弧地质结构与岩浆岩的地球化学极性综合判定,该岛弧是古大洋板片由南向北俯冲、后撤过程中形成的增生地质体,是古亚洲洋北分支洋北向俯冲的产物。扎兰屯岛弧增生模式的厘定和岛弧火成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证明了兴蒙造山带东段古生代期间存在持续的大洋俯冲作用,这为兴蒙造山带增生造山机制和古亚洲洋的构造演化研究提了供新的资料。另外,扎兰屯地区早古生代岛弧安山岩叠加晚三叠世侵入岩浆作用与北侧“超大型多宝山铜矿床”成矿背景具有相似性,扎兰屯岛弧属多宝山岛弧西南向的延伸,其形成演化对寻找中国“多宝山式”中-超大型铜、金多金属矿床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增生弧 垂向叠加弧 增生造山 古生代 扎兰屯岛弧 兴蒙造山带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寐丹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症小鼠海马药效学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孔俊虹 陈弦 +2 位作者 殷建峰 沙晨曦 龚楚桥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4,共9页
目的探讨安寐丹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症小鼠海马的药效学及相关机制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冠心病模型合并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法(CUMS)的抑郁症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安寐丹低剂量组(1.5 g·kg^(-1))、安寐丹高剂量组(3 g... 目的探讨安寐丹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症小鼠海马的药效学及相关机制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冠心病模型合并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法(CUMS)的抑郁症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安寐丹低剂量组(1.5 g·kg^(-1))、安寐丹高剂量组(3 g·kg^(-1))以及阿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钙片,0.3 g·kg^(-1))。采用蔗糖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评估小鼠行为学变化;qPCR和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水平和含量;尼氏染色观察海马体CA1、CA3、DG区神经元及尼氏体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组织关键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蔗糖偏好率降低(P<0.01),强迫游泳静止不动时间延长(P<0.01),旷场实验中的运动距离变化不明显;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明显(P<0.01);IL-1β、IL-6和TNF-αmRNA表达水平和含量明显升高(P<0.01);海马组织谷氨酸受体1(GluR1)、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磷酸化的钙调蛋白质依赖的激酶(p-CaMKⅡ)表达均减少(P<0.01);细胞骨架活性调节蛋白(Arc)表达增加(P<0.01);模型组细胞结构不规则并出现不同程度损伤,尼氏体减少或消失,细胞膜破裂。与模型组相比,安寐丹各剂量组小鼠的蔗糖偏好率显著增加(P<0.01),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显著降低(P<0.01),安寐丹各剂量组和阿伐他汀组小鼠TC、TG、LDL-C水平降低(P<0.01),HDL-C水平升高(P<0.01);IL-1β、IL-6、TNF-α含量和mRNA水平降低(P<0.01);安寐丹各剂量组海马组织GluR1、PSD-95、BDNF、p-CaMKⅡ表达均增加(P<0.05,P<0.01),Arc表达降低(P<0.01)。安寐丹组及阿伐他汀组细胞形态结构改善,尼氏体不同程度增多,细胞膜较完整。结论安寐丹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抑郁症小鼠的血脂四项和其抑郁样行为,通过抑制促炎因子,提高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有效改善神经元突触相关蛋白表达,降低对神经元的损伤,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冠心病与抑郁共病现象的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安寐丹 冠心病 细胞骨架活性调节蛋白 突触后密度蛋白-95 神经元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雷诺数轴流压气机叶型气动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璇 张明亮 +3 位作者 李万松 杨晨 杨金广 高丽敏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3,共10页
为研究低雷诺数下轴流压气机叶型优化设计方法,本文验证了准三维求解器MISES对于低雷诺数流动的预测精度,对于V103叶型计算得到的转捩位置与实验值偏差小于5%,证实了其在低雷诺数流动中的可用性;基于多圆弧(MCA)叶型程序,利用增强精英... 为研究低雷诺数下轴流压气机叶型优化设计方法,本文验证了准三维求解器MISES对于低雷诺数流动的预测精度,对于V103叶型计算得到的转捩位置与实验值偏差小于5%,证实了其在低雷诺数流动中的可用性;基于多圆弧(MCA)叶型程序,利用增强精英保留遗传算法,搭建轴流压气机叶型准三维气动优化设计平台;以总压损失系数为优化目标,出口气流角为约束条件,对V103叶型进行了低雷诺数单点和高低雷诺数综合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低雷诺数单点优化后,抑制了叶型层流分离泡现象,总压损失系数减小31.31%,性能显著改善;高低雷诺数综合优化后叶型在高雷诺数和低雷诺数下总压损失分别减小了3.05%和3.03%。本文研究结果证明了所发展工具的有效性和考虑雷诺数叶型优化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压气机 叶型 气动优化 准三维 多圆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