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0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人平台主动式射频干扰零陷策略及优化
1
作者 杨健 严牧 +3 位作者 宋长庆 杨林锋 王亚彤 马万治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16-1422,共7页
无人干扰平台被广泛运用于现代电子战场中,但其在干扰敌方的同时会降低己方合法用户的信号接收质量.为了解决无人干扰平台不分敌我的现实问题,提出一种主动式射频干扰零陷策略:通过协调2个无人干扰平台发射信号的波形、幅度、相位和相... 无人干扰平台被广泛运用于现代电子战场中,但其在干扰敌方的同时会降低己方合法用户的信号接收质量.为了解决无人干扰平台不分敌我的现实问题,提出一种主动式射频干扰零陷策略:通过协调2个无人干扰平台发射信号的波形、幅度、相位和相对延迟,在干扰敌方电磁设备的同时,在目标区域实现射频干扰零陷、保证合法用户不受干扰影响.考虑到无人平台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时间同步误差,给出时间误差约束下合法用户的接收信噪比与可达速率优势的闭合表达式,用来评估干扰零陷的性能.在此基础上,优化了无人干扰平台的发射功率以最大化合法用户处的可达速率优势,并根据实际干扰场景对干扰功率策略进行简化.在给定的数值仿真条件下,与传统干扰策略相比,所提射频干扰零陷策略可达速率优势的平均提升量约为3.2 bps/Hz;与未考虑时间同步误差的干扰发射功率策略相比,所提功率优化策略可达速率优势的平均提升量约为1.5bps/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零陷 时间同步误差 可达速率优势 功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扰动观测模型预测控制的水下无人航行器对接控制
2
作者 张伟 王强 +2 位作者 吴奇阳 郑岩 杜雪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4-642,共9页
为实现水下无人航行器的回收,本文将回收中的动态对接问题转换为水下无人航行器与母船的位姿同步控制问题。在水下无人航行器动态对接母船存在外界扰动的情况下,设计了带有扰动观测器的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方案。对水下无人航行器的五自... 为实现水下无人航行器的回收,本文将回收中的动态对接问题转换为水下无人航行器与母船的位姿同步控制问题。在水下无人航行器动态对接母船存在外界扰动的情况下,设计了带有扰动观测器的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方案。对水下无人航行器的五自由度模型加入相对于惯性系的恒定或缓慢变化的扰动,利用非线性扰动观测器对这些扰动进行估计,并将其输入到模型预测中来增强控制器的鲁棒性。研究表明:通过求解非线性优化问题得到最优控制,使得水下无人航行器能够和母船的位姿保持一致,完成对接过程。本文控制器能够有效抵抗外界扰动,提高对接任务的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无人航行器 动态对接 位姿同步控制 外界扰动 估计 鲁棒性 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 非线性扰动观测器 非线性优化问题 最优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凸极永磁同步电机的优化设计与分析
3
作者 邓先明 田云帆 +2 位作者 陈晨 张宇 代金贵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79,共9页
针对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的永磁体退磁问题,提出一种新结构反凸极永磁同步电机。本设计利用增大永磁体夹角的方式解决磁密偏大的问题。同时分别在转子的永磁体侧和交轴侧设置弧形磁障以减小电机转子两极间漏磁,提升电机电磁性能。通过参... 针对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的永磁体退磁问题,提出一种新结构反凸极永磁同步电机。本设计利用增大永磁体夹角的方式解决磁密偏大的问题。同时分别在转子的永磁体侧和交轴侧设置弧形磁障以减小电机转子两极间漏磁,提升电机电磁性能。通过参数化分析得到对弧形磁障的相关参数对电机的电磁性能的影响,使结构优化的效果更明显。通过仿真对比得到,结构优化后电机的永磁体夹角间的磁密为1.2 T,小于优化前的1.6 T;空载反电动势基波高于优化前电机,除7次谐波外其余各次谐波均小于优化前电机;转矩脉动显著小于优化前的电机,并显现出更好的反凸极特性。最后,在实验室条件下搭建一台1.1 kW的样机进行实验,测得其交直轴电感为80.94 mH和94.16 mH,空载反电动势谐波畸变率为10.64%,验证其可行性与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凸极永磁同步电机 转子设计 弧形磁障 结构优化 电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SG的风光水火储系统频率调节深度强化学习方法
4
作者 刘晓明 刘俊 +3 位作者 姚宏伟 赵誉 聂永欣 任柯政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4-124,共11页
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固有的不确定性和低惯量特性,随着分布式能源(DER)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正面临显著的系统频率动态恶化。为解决这一问题,使DER能够模拟传统同步发电机运行的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技术已被开发并得到广泛关注。然而,现... 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固有的不确定性和低惯量特性,随着分布式能源(DER)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正面临显著的系统频率动态恶化。为解决这一问题,使DER能够模拟传统同步发电机运行的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技术已被开发并得到广泛关注。然而,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采用固定参数运行VSG以提供惯量支撑,而很少关注动态调整VSG以利用其快速响应特性来提升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性能。因此,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频率调节(DRL-FR)方法,该方法可自适应调整一、二次调频及VSG的动态参数。首先,构建频率调节模型,并将新能源电厂建模为可调VSG,将最优频率调节问题建模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然后,构建DRL-FR控制器,其动作空间为一、二次调频动态参数,涵盖下垂控制、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机组参与系数及VSG可调参数。最后,开发了一种结合单调优势重加权模仿学习的近端策略优化算法,可结合历史运行数据及专家经验加速模型训练过程。在改造的IEEE 39节点系统中进行测试,验证了所提DRL-FR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强化学习 虚拟同步发电机 频率调节 模仿学习 近端策略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隙偏心对永磁发电机绕组绝缘温度特性影响
5
作者 何玉灵 白怡凡 +4 位作者 张文 李勇 徐明星 王晓龙 唐贵基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4-954,共11页
绕组绝缘温度是影响永磁发电机发电效率和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现有研究主要关注正常工况下的损耗-温升特性,对于非正常工况下铁芯-绕组的损耗-热载特性和绝缘温升规律研究亟待深入。本文以一台5kVA永磁发电机为例,对气隙偏心前后的发电... 绕组绝缘温度是影响永磁发电机发电效率和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现有研究主要关注正常工况下的损耗-温升特性,对于非正常工况下铁芯-绕组的损耗-热载特性和绝缘温升规律研究亟待深入。本文以一台5kVA永磁发电机为例,对气隙偏心前后的发电机定子绕组绝缘温度场进行了分析。对发电机气隙偏心前后的气隙磁通密度、定子电流和损耗表达式进行了理论推导;根据传热基本原理,建立了发电机磁-热耦合三维模型,应用有限元仿真得到绕组绝缘温度场结果;通过实验对理论和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气隙偏心程度的增大,发电机各部分损耗增加,定子铁心及绕组绝缘的温度随之升高。同时基于偏心故障下的定子铁心和绕组绝缘温升特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定子铁心通风结构改善发电机的通风散热,通过对比2种不同结构下的定子温度场,表明该结构明显降低了发电机定子铁心和绕组绝缘温度,为通风结构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发电机 气隙偏心 定子铁心 绕组绝缘 温度场 有限元法 故障诊断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绕组无轴承同步磁阻电机参数优化策略
6
作者 袁野 张永将 +3 位作者 杨帆 叶腾 孙玉坤 周苏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6092-6102,I0028,共12页
无轴承同步磁阻电机集成了转矩系统与悬浮系统,两种系统关键性能受众多转子结构参数影响,采用传统多目标优化策略将面临高维设计变量导致的低效优化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敏感分类参数优化策略。该优化策略首先通过Sobol法进行全... 无轴承同步磁阻电机集成了转矩系统与悬浮系统,两种系统关键性能受众多转子结构参数影响,采用传统多目标优化策略将面临高维设计变量导致的低效优化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敏感分类参数优化策略。该优化策略首先通过Sobol法进行全局敏感度分析,挑选出敏感度较高的设计变量;其次,根据敏感参数对关键性能呈现的不同影响规律,定义耦合敏感参数与单系统敏感参数,从而实现对敏感参数的分类降维;进一步,根据敏感程度的不同,将分类后的敏感参数建立相应的代理模型,结合第二代非支配遗传算法开展多目标分层优化设计,并通过模糊集合策略,从所得的帕累托前沿中辅助挑选综合性能最佳的解;最后,仿真分析优化前后电机的转矩系统和悬浮系统关键性能,并搭建实验平台对优化后的样机进行性能测试,结果验证了优化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轴承同步磁阻电机 参数优化 代理模型 第二代非支配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RNN算法的多级感应线圈炮非参数建模与出口速度预测
7
作者 秦涛涛 季思源 +1 位作者 雷琳 郑占锋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7-97,共11页
针对多级同步感应线圈发射器建模涉及多物理场耦合、现有优化方法迭代时间长等问题,基于粒子群优化-循环神经网络(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Recurrent Neural Network,PSO-RNN)算法建立多级同步感应线圈发射器非参数模型,并进行电... 针对多级同步感应线圈发射器建模涉及多物理场耦合、现有优化方法迭代时间长等问题,基于粒子群优化-循环神经网络(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Recurrent Neural Network,PSO-RNN)算法建立多级同步感应线圈发射器非参数模型,并进行电枢出口速度预测。通过正交结合随机实验的方法,获得以线圈匝数、触发时间、触发位置为输入,出口速度为输出的样本集;采用循环神经网络算法对样本集进行训练并建立非参数模型;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进一步优化RNN神经网络参数,提高非参数模型的预测性能;采用建立的模型预测出口速度并与实验结果对比。结果表明:所建立非参数模型的均方预测误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028、0.036、2.18,且经过PSO优化后模型的3项评价指标分别降低39%、38%、46%,提高了预测性能;PSO-RNN非参数模型的一致性较好且预测的平均值与实验测得的出口速度相差1.2 m/s,误差百分比为1.8%,小于标准值5%。将PSO-RNN算法用于同步感应线圈发射器的非参数建模可行且对出口速度的预测较为准确,可为多级同步感应线圈发射器的工程设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同步感应线圈炮 非参数模型 循环神经网络 粒子群优化 出口速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调制齿结构内置式轮毂电机设计分析与转矩脉动优化
8
作者 谢颖 肖志博 +1 位作者 蔡蔚 张泽阳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2-151,164,共11页
轮毂电机因其高功率密度和空间利用率优势成为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的研究热点,但其轮毂集成特性对电机运行时的转矩波动抑制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设计了一台额定功率46 kW、峰值功率114 kW的内置式永磁同步轮毂电机。针对转矩脉动较大的... 轮毂电机因其高功率密度和空间利用率优势成为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的研究热点,但其轮毂集成特性对电机运行时的转矩波动抑制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设计了一台额定功率46 kW、峰值功率114 kW的内置式永磁同步轮毂电机。针对转矩脉动较大的问题,首先分析了定转子拓扑结构对电机转矩脉动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初步优化。在此基础上,基于气隙磁场调制原理提出一种新型非均匀磁场调制齿拓扑结构,结合现代粒子群算法对调制齿尺寸参数进行优化设计,进一步降低了电机的转矩脉动。通过有限元方法对电机的电磁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电机不仅满足指标要求,在同激励条件下,额定转矩可由原来的161.00 N·m提升至172.11 N·m,转矩脉动由5.16%降低为1.76%,电机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轮毂电机 田口算法 磁场调制齿 粒子群算法 转矩脉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y平面闭环电流控制的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改进多矢量模型预测控制
9
作者 徐奇伟 易良武 +2 位作者 夏波 苗轶如 蔡华祥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4506-4521,共16页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DTP-PMSM)多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MPCC)可以解决单矢量MPCC存在的电流和转矩谐波问题。但是传统DTP-PMSM多矢量MPCC仍然具有计算负担重、易受非理想因素影响和xy平面电流谐波大的问题。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xy平...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DTP-PMSM)多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MPCC)可以解决单矢量MPCC存在的电流和转矩谐波问题。但是传统DTP-PMSM多矢量MPCC仍然具有计算负担重、易受非理想因素影响和xy平面电流谐波大的问题。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xy平面闭环电流控制的DTP-PMSM改进多矢量MPCC策略。首先采用广义比例积分观测器(GPIO)观测集总扰动并更新预测模型,提高αβ平面电流的控制性能。然后采用αβ平面最外层基本电压矢量合成xy平面的虚拟电压矢量,在不引入额外电压矢量的前提下,实现对xy平面电流的闭环控制,并推导得到脉冲信号的开关序列以及各矢量的作用时间。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能够减少控制算法的计算时间,提升αβ平面电流的控制性能,还能抑制xy平面谐波电流。同时,该文所提出的xy平面闭环电流控制策略不影响αβ平面MPCC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 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谐波电流抑制 多虚拟电压矢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全速域无传感器复合控制策略研究
10
作者 李贵远 张静 +3 位作者 郭中阳 刘杰 刘勇 崔安迪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0-208,共9页
为解决单一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策略在特定转速区间控制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复合策略,以实现全速域高性能控制。在矢量控制电流控制器环节,使用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当突加负载时,0.02 s即可恢复到原转速,提高系统的鲁棒性... 为解决单一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策略在特定转速区间控制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复合策略,以实现全速域高性能控制。在矢量控制电流控制器环节,使用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当突加负载时,0.02 s即可恢复到原转速,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在零、低速段,采用改进方波高频信号注入法,避免使用滤波器,无需调节滤波系数,在转速上减少0.03 s的延时,进一步提高了控制精度;在中高速段,采用超螺旋滑模观测器,通过采用积分形式消除高频噪声,减小误差以及相位延迟,但使用固定的滑模参数会使估算精度容易受到参数干扰产生误差,降低控制精度比较低,对此提出了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IPSO)超螺旋滑模观测器,转速误差仅有0.1 r/min;最后,通过采用改进加权切换函数,仅有0.5 s的抖动时间,高效实现2种控制策略的切换。经过仿真验证,该复合控制策略使永磁同步电机在各速度区间均具有较高的估算精度和优良的动态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神经网络PID 方波高频信号注入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 超螺旋滑模观测器 加权切换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MA优化的PMSM模型预测控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刚琴 马家庆 +2 位作者 陈昌盛 何志琴 吴钦木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0,共7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使用传统控制动态响应慢、电流脉动大等问题,改进了一种基于黏菌优化算法的新型双幂次滑模积分速度控制器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首先,速度环采用一种新型双幂次趋近律的滑模速度控制器,使其更加准确的控制电机的运转,并...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使用传统控制动态响应慢、电流脉动大等问题,改进了一种基于黏菌优化算法的新型双幂次滑模积分速度控制器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首先,速度环采用一种新型双幂次趋近律的滑模速度控制器,使其更加准确的控制电机的运转,并通过Lyapunov函数验证其稳定性。其次,利用黏菌优化算法优化dq轴PI控制器的参数,可以快速找到最优的PI参数。同时通过电流模型预测控制,使电流脉动减小。最后,从微观的角度绘制了dq轴电流与电机转速n的三维相图,进一步验证了控制器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PI-MPC、SMC-MPC及NSMC方法相比,所提方法NSMC-MPC在动态响应速度、调速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显著减小超调和电流脉动,提升动态性能及负载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黏菌优化算法 滑模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趋近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频率稳定性提升的VSG暂态稳定性增强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万里 涂春鸣 +1 位作者 肖凡 郭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5,I0005,共15页
电网故障期间保持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型变流器的暂态稳定性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频率稳定性是保持暂态稳定性的前提和基础,应优先考虑,而现有暂态稳定方法却极少关注。为此,该文提出一种面向频... 电网故障期间保持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型变流器的暂态稳定性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频率稳定性是保持暂态稳定性的前提和基础,应优先考虑,而现有暂态稳定方法却极少关注。为此,该文提出一种面向频率稳定性提升的VSG暂态稳定性增强方法,该方法可同时增强故障期间的暂态稳定性和频率稳定性。首先,全面分析2种故障类型下VSG的惯性和阻尼对暂态稳定性和频率稳定性的影响机理;然后,提出一种引入角频率偏差反馈的有功环控制,并基于小信号和大信号模型综合分析VSG的暂态响应;接着,给出一种考虑最优阻尼比的VSG参数设计方法;最后,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分析和所提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机 暂态稳定性 频率稳定性 暂态响应 最优阻尼比 小信号模型 大信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供水微灌管网系统同步优化与最优设计准则研究
13
作者 马朋辉 宋常吉 +5 位作者 景明 胡亚瑾 梁冰洁 宋静茹 方鸣远 张会敏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4-453,共10页
灌区以地表水为水源且充足时,优化微灌管网需确定单个微灌系统的合理控制面积及布置形式并进行优化设计,目前管网优化方法对此情况下随机供水微灌管网系统的优化并不适用。为实现不限定面积情况下随机供水微灌管网系统布置与管径同步优... 灌区以地表水为水源且充足时,优化微灌管网需确定单个微灌系统的合理控制面积及布置形式并进行优化设计,目前管网优化方法对此情况下随机供水微灌管网系统的优化并不适用。为实现不限定面积情况下随机供水微灌管网系统布置与管径同步优化,并提出其最优设计准则,建立了微灌干管管网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并给出了基于混合编码遗传算法的模型求解方法。分析了干管管网单位面积年费用与管网布置的相关性,及毛管管径、灌水器设计流量、灌水器间距、灌水器流态指数等对干管管网及微灌管网系统单位面积年费用的影响。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基于毛管双向布置控制面积最大模型结果优化得到的微灌管网系统单位面积年费用最低,基于毛管单向布置单位面积年费用最低模型结果优化得到的微灌管网系统单位面积年费用最高。与毛管单向布置单位面积年费用最低模型相比,基于毛管双向布置控制面积最大模型结果优化得到的微灌管网系统单位面积年费用减小4.46%~15.74%。实际工程中应采用较小的毛管管径、灌水器设计流量、灌水器流态指数和较大的灌水器间距,并基于毛管双向布置控制面积最大模型优化田间管网,以此优化结果为基础进行干管管网优化可有效降低费用。研究可为不限定面积情况下随机供水微灌管网系统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供水 微灌管网系统 同步优化 遗传算法 设计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电源电驱动车辆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功率分配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奥运 陈光 +1 位作者 贾一帆 景国玺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87,共14页
针对双电源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与驱动控制问题,对于隔离直流(DC)母线构型双逆变器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PMSM)驱动系统进行定子电流优化及功率分配研究,并着重探究了动力电池与超级电容搭配下的功率分配策略。首先,建立双逆变器开绕组永... 针对双电源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与驱动控制问题,对于隔离直流(DC)母线构型双逆变器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PMSM)驱动系统进行定子电流优化及功率分配研究,并着重探究了动力电池与超级电容搭配下的功率分配策略。首先,建立双逆变器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数学模型,并推导双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架构下的双逆变器功率分配范围边界;然后,分别针对电机效率与功率分配范围提出两种定子电流矢量优化方法,并对比其稳态性能参数;最后,针对动力电池与超级电容的功率输出特性进行分析,在整车能量管理层面提出一种基于以上构型的双电源功率分配策略。使用仿真软件分别在城市道路以及市郊工况下,对所提功率分配策略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功率分配策略在节能性和稳定性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电源 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 矢量控制 定子电流优化 功率分配 能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SM模糊反步控制算法优化研究
15
作者 席隆兴 马家庆 +3 位作者 敖邦乾 何志琴 吴钦木 陈昌盛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9-44,共6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在非线性、强耦合等因素下条件运行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用牛顿-拉夫逊算法(NRBO)优化的模糊反步自适应控制(FBAC)。首先,利用反步控制理论对传统PI控制器的双环结构进行重构;然后,使用模糊控制理论设计...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在非线性、强耦合等因素下条件运行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用牛顿-拉夫逊算法(NRBO)优化的模糊反步自适应控制(FBAC)。首先,利用反步控制理论对传统PI控制器的双环结构进行重构;然后,使用模糊控制理论设计重构系统的自适应结构参数;最后,使用NRBO对自适应结构参数量化因子进行寻优。经过仿真和实验分析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在空载实验时,调节时间由优化前的1.55 s缩短到1.2 s,提升了22.6%,超调量由7.1 r/min减小到4.1 r/min;带负载实验时,超调几乎为0,综合性能提升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反步自适应控制 模糊控制 牛顿-拉夫逊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动汽车与分布式光伏协同的配电网集群划分与运行调度策略
16
作者 陈楷 王景钢 +3 位作者 王卉 孙健 柯德平 徐箭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3,38,共10页
随着高比例、大规模分布式光伏并网以及电动汽车的普及,如何发挥电动汽车灵活性、实现配电网分布式光伏与本地电动汽车负荷灵活性资源的友好协调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提出了考虑电动汽车与分布式光伏协同的配电网集群划分与... 随着高比例、大规模分布式光伏并网以及电动汽车的普及,如何发挥电动汽车灵活性、实现配电网分布式光伏与本地电动汽车负荷灵活性资源的友好协调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提出了考虑电动汽车与分布式光伏协同的配电网集群划分与运行策略。首先,建立电动汽车可调充电功率灵活性聚合模型,提出基于Louvain算法的改进模块度指标配电网分布式集群划分方法;其次,基于历史数据信息生成电动汽车多时间尺度充电场景,提出考虑电动汽车充电灵活性的分布式集群协同优化模型;最后,采用同步交替方向乘子法(synchronous alternating direction multiplier method,SADMM)实现各集群优化模型的分布式求解。仿真结果表明,利用电动汽车充电灵活性参与配电网协同运行可有效提高分布式光伏利用率,并且在满足电动汽车用户充电需求的同时保证了配电网电压运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 电动汽车 集群划分 协同优化 同步交替方向乘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时频统误差条件下的联合时频差定位与观测站航迹优化方法
17
作者 肖敏睿 王巍 +1 位作者 尤明懿 陈新 《信号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60,共11页
近年来,无源定位技术在认知通信、频谱管控、电子战等众多领域中得到了诸多应用,时频差联合定位以其测量精度高、所需观测站数量少、具有唯一解且不易出现模糊现象等优点,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与应用。时频差联合定位通常需要观测站之... 近年来,无源定位技术在认知通信、频谱管控、电子战等众多领域中得到了诸多应用,时频差联合定位以其测量精度高、所需观测站数量少、具有唯一解且不易出现模糊现象等优点,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与应用。时频差联合定位通常需要观测站之间精确时频同步,然而当观测站的授时服务无法使用或受到干扰时,观测站之间的时频同步无法得到保证,时延频偏的存在将会对定位性能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提高时频统误差存在条件下的定位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联合时频差定位与观测站航迹优化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交替迭代定位和观测站航迹优化这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交替迭代定位中,通过对目标源位置和时频统误差的交替迭代估计,将参数的高维求解问题转化为了两个低维问题,大幅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其中交替迭代法的迭代初始值通过差分法获得。第二部分观测站航迹优化在第一部分定位估计结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考虑目标源位置估计不确定性的观测站航迹优化代价函数,并基于粒子滤波方法进行了高效求解。通过仿真实验可知,定位求解参数的计算复杂度较低;当测量噪声较小时,本文所提算法位置估计的均方根误差能够逼近克拉美罗下界;与无观测航迹优化相比,定位精度和时频统误差的估计准确度得到了有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到达时间差 到达频率差 时频统误差 交替迭代 航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粒子群滑模观测器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静 李贵远 +1 位作者 刘杰 崔安迪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1-167,共7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传统滑模观测器存在高频滑模噪声,从而导致精度低、较大抖振以及相位延迟的问题,以及使用固定的滑模参数会使估算精度受到参数干扰而产生误差的情况,造成控制精度比较低,提出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IPSO)算法超螺旋滑模...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传统滑模观测器存在高频滑模噪声,从而导致精度低、较大抖振以及相位延迟的问题,以及使用固定的滑模参数会使估算精度受到参数干扰而产生误差的情况,造成控制精度比较低,提出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IPSO)算法超螺旋滑模观测器作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的改进方法。该方法首先进行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的建立,然后建立超螺旋滑模观测器,最后应用改进粒子群算法。超螺旋算法采用积分形式来消除高频噪声,减小误差抖振以及相位延迟。引入改进粒子群算法对滑模观测器参数进行滑模参数寻优,通过在线调整滑模系数可以获得较高的收敛速度和稳态精度。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控制策略能有效抑制系统抖振,减小相位延迟,且估计精度高,进一步说明该策略在电动汽车中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超螺旋滑模观测器 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 滑模参数 高频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风电、调相机支撑特性的频率安全约束分布鲁棒机组组合调度方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江一航 赵书强 +1 位作者 王慧 汪盈杉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95,共16页
能源转型过程中,电力系统频率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现有调度方法难以兼顾频率安全性与风电消纳要求。为此,提出一种计及风电、调相机支撑特性的频率安全约束分布鲁棒机组组合调度方法。首先,基于惯性控制及功率备用控制机理,提出一种适用... 能源转型过程中,电力系统频率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现有调度方法难以兼顾频率安全性与风电消纳要求。为此,提出一种计及风电、调相机支撑特性的频率安全约束分布鲁棒机组组合调度方法。首先,基于惯性控制及功率备用控制机理,提出一种适用于调度模型的全风况风电频率支撑特性建模方法;然后,对同步调相机及具备调相工况转换能力的改造火电机组频率支撑特性进行分析与建模,并将其统一纳入系统频率响应模型,通过时频域交替求解提取频率动态过程安全约束集,提出一种改进的分段线性化方法对非线性项进行线性转换;最后,基于数据驱动分布鲁棒优化对风电不确定性进行建模,构建嵌入频率安全约束集的两阶段分布鲁棒机组组合模型,以改进的列和约束生成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调相机的有功替代效应对于减小系统弃风、提升系统旋转惯量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在调度框架中考虑风电、调相机支撑特性能够在兼顾系统频率安全的同时提升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频率支撑 同步调相机 机组组合 频率安全 分布鲁棒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条节点时间同步约束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优化
20
作者 李亚韫 史磊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76-1481,共6页
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数量和覆盖范围有限,数据传输采用多跳路由,导致传输延迟、能量消耗和数据丢失。当前的节点拓扑优化方法以能耗为约束条件,忽略了时间约束因素,导致优化过程存在弊端。提出多条节点时间同步约束下的无线传感... 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数量和覆盖范围有限,数据传输采用多跳路由,导致传输延迟、能量消耗和数据丢失。当前的节点拓扑优化方法以能耗为约束条件,忽略了时间约束因素,导致优化过程存在弊端。提出多条节点时间同步约束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优化方法。计算节点能耗情况及传输可靠度,明确可靠度与时间阈值间关系,根据节点度建立通信范围约束条件,去除噪声信号干扰。建立网络节点软硬件时钟模型,通过控制时钟系统达到多条节点时间同步约束条件,校准时钟误差,利用时钟漂移和偏移约束计算平均损失函数最优解,完成网络拓扑结构的优化。经仿真证明,所提方法的节点覆盖度保持在0.85以上,且连通性为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网络拓扑优化 时间同步约束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