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游离腓动脉双叶穿支皮瓣在晚期口咽癌术后缺损解剖重建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建成 宋培军 +4 位作者 杨东昆 胡恺 陈默 许操 孙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14-821,共8页
目的评价应用游离小腿后外侧腓动脉双叶穿支皮瓣移植重建晚期口咽癌术后口咽部解剖结构和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7月~2018年7月,对26例口咽癌根治术患者术中采用小腿后外侧腓动脉双叶穿支游离皮瓣重建口咽部解剖结构,其中舌根部癌12... 目的评价应用游离小腿后外侧腓动脉双叶穿支皮瓣移植重建晚期口咽癌术后口咽部解剖结构和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7月~2018年7月,对26例口咽癌根治术患者术中采用小腿后外侧腓动脉双叶穿支游离皮瓣重建口咽部解剖结构,其中舌根部癌12例,咽侧壁癌5例,软腭癌9例。术中切取的双叶穿支皮瓣修复口咽部组织缺损的面积范围是72.5~40.5 cm^2。重建方式:9例重建软腭-翼腭缺损,5例重建翼颌-舌外侧缘缺损,12例重建舌根-咽侧缺损。术后6月的门诊随访和12月、24月、36月的跟踪随访,评价患者开口度、吞咽功能、语音功能恢复和患者的生存状况,并通过鼻咽镜检查评价重建后的咽部结构和腭咽闭合功能,采用中文版FACT-H&N(4)量表计算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结果26例患者游离皮瓣均成活。术后6月,患者口咽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和解剖结构恢复良好;量表调查显示:患者在身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核心量表总分、头颈模块和量表总分均获得较高的术后生存质量量值,与术前相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腿后外侧游离腓动脉双叶穿支皮瓣穿支血管恒定,设计灵活,组织量丰富,修复方式和幅度多变,是晚期口咽癌术后重建口咽部解剖结构和功能较为理想的穿支皮瓣,且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咽癌 腓动脉 双叶穿支游离皮瓣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及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胸壁皮肤软组织缺损1例报告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振兴 李云鹏 +3 位作者 许哲男 杨亮亮 王图慧 王跃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26-828,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及游离股前外侧穿支(ALTP)皮瓣修复胸壁肿瘤切除遗留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1例老年男性胸壁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患者,先后2次采取手术将肿瘤扩大切...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及游离股前外侧穿支(ALTP)皮瓣修复胸壁肿瘤切除遗留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1例老年男性胸壁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患者,先后2次采取手术将肿瘤扩大切除,术后遗留胸壁缺损创面分别为10cm×10cm及18cm×14cm,分别采用游离DIEP皮瓣及游离ALPT皮瓣移植修复缺损,转移后血管蒂分别与胸廓内动脉及胸外侧动脉吻合。结果:术后供区直接拉拢缝合。2处皮瓣均全部成活,外观良好,与DIEP皮瓣比较,ALPT皮瓣外观平整,质地和皮色与胸壁受区周围皮肤更加接近。结论:游离DIEP皮瓣和游离ALPT皮瓣是修复男性胸壁肿瘤切除术后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壁缺损 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匠肌穿支肌皮瓣修复膝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黄东 孙锋 +3 位作者 吴伟炽 张惠茹 牟勇 黄国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6-578,共3页
目的报道缝匠肌穿支(肌)皮瓣修复肢体组织缺损的临床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应用缝匠肌穿支(肌)皮瓣修复肢体组织缺损,其中带蒂转移修复6例,游离移植修复2例。结果所有带蒂及游离皮瓣均成活,颜色红润,质地与周围皮肤相近且有感觉。皮瓣供区... 目的报道缝匠肌穿支(肌)皮瓣修复肢体组织缺损的临床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应用缝匠肌穿支(肌)皮瓣修复肢体组织缺损,其中带蒂转移修复6例,游离移植修复2例。结果所有带蒂及游离皮瓣均成活,颜色红润,质地与周围皮肤相近且有感觉。皮瓣供区疤痕较隐蔽,患者比较满意。结论用缝匠肌穿支(肌)皮瓣修复肢体组织缺损效果理想,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匠肌 穿支肌皮瓣 软组织缺损 游离移植 显微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在手部软组织缺损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徐丽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265-267,共3页
目的:探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在手部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游离胸脐皮瓣组)30例和观察组(游离腓动脉穿支... 目的:探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在手部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游离胸脐皮瓣组)30例和观察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组)30例,将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的手部功能、感觉及治疗后1、3、10d的微循环指标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手功能优良率及感觉功能S3~S4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而治疗后1、3、10d的微循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在手背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疗效较佳,可更为快速且有效地改善微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 手部软组织缺损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臂后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4
5
作者 赵民 吴金英 +10 位作者 袁作雄 田德虎 邵新中 李大村 李建峰 刘井达 赵亮 李海雷 王晓磊 张文桐 张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7-609,共3页
目的介绍前臂后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应用解剖。方法解剖观测40侧成人尸体上肢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局部解剖。观测前臂后外侧皮肤的营养动脉、回流静脉、神经支配。结果自桡骨Lister结节及肱骨外侧髁连线中点附... 目的介绍前臂后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应用解剖。方法解剖观测40侧成人尸体上肢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局部解剖。观测前臂后外侧皮肤的营养动脉、回流静脉、神经支配。结果自桡骨Lister结节及肱骨外侧髁连线中点附近指伸肌和桡侧伸腕肌肌间隙内有一恒定的皮支动脉营养前臂后外侧皮肤,该动脉有两条伴行静脉,神经支配为前臂后皮神经分支,血管蒂长度为(4.12±0.26)cm,血管起始处外径为(0.91±0.07)mm,管径与指动脉相仿。结论前臂后外侧可以形成以桡骨lister结节及肱骨外侧髁连线中点附近的指伸肌和桡侧腕伸肌肌间隙穿支为蒂的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皮肤缺损 游离移植 前臂后侧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