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化开沟施肥条件下果园土壤N 2O排放研究现状与展望
1
作者 曾锦 袁全春 +3 位作者 韩金龙 李澧 徐锐 吕晓兰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1-226,268,共7页
区域尺度上果园土壤是重要的氧化亚氮(N 2O)来源。相比于农田生态系统,机械化开沟施肥条件下果园土壤N 2O排放特征、驱动因素及产生途径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对现阶段果园开沟施肥技术与装备进行归纳总结,进而从果园土壤N 2O排放特征、... 区域尺度上果园土壤是重要的氧化亚氮(N 2O)来源。相比于农田生态系统,机械化开沟施肥条件下果园土壤N 2O排放特征、驱动因素及产生途径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对现阶段果园开沟施肥技术与装备进行归纳总结,进而从果园土壤N 2O排放特征、果园土壤N 2O排放的关键驱动因素、果园土壤N 2O排放的作用机制3个方面探讨机械化开沟施肥对果园土壤N 2O排放的影响。分析我国果园开沟施肥机械的发展瓶颈以及机械化开沟施肥在果园土壤N 2O排放研究中面临的问题,认为机械化开沟施肥的研究大多相对独立地停留在机械设计、工作效率和施肥效果等方面,缺乏对机械化开沟施肥条件下果园土壤N 2O排放变化的系统性研究,尤其在该施肥方式下土壤微生物对土壤N 2O排放的驱动机制亦尚不明确。提出针对机械化开沟施肥与果园土壤N 2O排放协同研究的建议,重点从研发智能高效的果园开沟施肥机械、建立果园土壤N 2O排放的长期监测体系、探究机械化开沟施肥调控果园土壤N 2O排放的作用机制等方面深入协同,为我国开展果园土壤N 2O排放量估算和减排增汇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 土壤 开沟施肥技术 开沟施肥装备 N2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生物炭并优化氮肥用量对农田肥料氮去向的影响
2
作者 赵立宁 杨卫君 +4 位作者 孟祥睿 王梓 张力月 马磊 杨梅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47-1255,共9页
本研究通过15N示踪技术,明确科学定量生物炭施用后对农田肥料氮的吸收利用、肥料氮去向及其在0~30 cm土层中的残留分布,旨在为生物炭在北疆灌区农田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23年4—8月在新疆奇台县麦类作物试验站进行。采用大田微区... 本研究通过15N示踪技术,明确科学定量生物炭施用后对农田肥料氮的吸收利用、肥料氮去向及其在0~30 cm土层中的残留分布,旨在为生物炭在北疆灌区农田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23年4—8月在新疆奇台县麦类作物试验站进行。采用大田微区15N标记法,基于前期定位试验结果,设置2个氮肥水平(N1:300 kg·hm^(-2),N2:255 kg·hm^(-2))、3个生物炭水平(B0:0 t·hm^(-2),B1:10 t·hm^(-2),B2:20 t·hm^(-2)),测定春小麦成熟期地上部各器官和土壤0~30 cm的15N标记肥料氮的自然丰度、全氮含量,并在相应的小区内测定产量。结果表明,减氮配施生物炭能够提高春小麦各器官对15N标记肥料氮的吸收比例,减少对土壤氮的吸收比例,促进春小麦对肥料氮吸收利用率,提高土壤中氮肥残留率,增强15N标记肥料氮总利用率,减少氮肥损失率。其中,B2N2处理下植株氮肥利用率为29.61%,较其他处理提高19.78%~94.67%,15N土壤残留率为28.93%,较其他处理提高14.72%~24.04%,15N总吸收利用率为58.50%,较其他处理提高17.20%~51.91%,15N损失率为41.46%,较其他处理降低20.72%~48.25%。在B2N2处理下春小麦穗粒数41.9个,产量达7 075.54 kg·hm^(-2),较其他处理分别增长9.69%~28.25%和6.56%~25.35%。生物炭施用可促进春小麦各器官对肥料氮的吸收量和吸收比例,增加土壤中0~30 cm15N标记肥料氮素残留量。在本研究条件下,氮肥减量15%(255 kg·hm^(-2))与20 t·hm^(-2)生物炭配施可初步达到春小麦增产、氮肥减施,以及肥料氮利用率提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15N示踪技术 氮肥 春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雨养农业区不同培肥技术对土壤养分、苜蓿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高越 刘俊英 +2 位作者 张艺萍 周薇 田沛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90-2203,共14页
为探讨西北雨养农业区不同培肥技术对土壤养分含量以及苜蓿(Medicago sativa)生长性能和营养品质影响,筛选适宜该地区的培肥技术,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在添加有机肥和化肥+苜蓿种子根瘤菌不拌种(M+NR)、化肥+苜蓿种子根瘤菌不拌种(M+NR+NF... 为探讨西北雨养农业区不同培肥技术对土壤养分含量以及苜蓿(Medicago sativa)生长性能和营养品质影响,筛选适宜该地区的培肥技术,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在添加有机肥和化肥+苜蓿种子根瘤菌不拌种(M+NR)、化肥+苜蓿种子根瘤菌不拌种(M+NR+NF)、复合微生物菌肥+苜蓿种子需根瘤菌拌种(M+W)、根际促生菌+苜蓿种子根瘤菌拌种(M+P)、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苜蓿种子根瘤菌拌种(M+T+K)、膨润土+苜蓿种子根瘤菌拌种(M+S)、保水剂+苜蓿种子需根瘤菌拌种(M+A)、叶面肥+苜蓿种子拌种[钼肥(M+Mo)和硼肥(M+B)]后测定土壤化学性质以及苜蓿的生长指标和营养品质,以评估培肥技术对苜蓿生长和品质及地力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肥技术对植物生长及营养品质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不同培肥技术可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在0-20 cm土层中,添加硼肥显著提高了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P<0.05);添加复合微生物菌剂和膨润土显著提高了土壤硝态氮含量(P<0.05);在40-50 cm的土层中,添加硼肥显著提高了土壤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P<0.05)。根据灰色关联度评价,综合排序前三的培肥技术依次为M+B、M+W、M+S;其中,苜蓿喷施叶面硼肥为最优的培肥技术。本研究可为西北雨养农业区优化苜蓿种植模式的探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植物生长 营养品质 土壤养分 培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高蛋白大豆濮豆820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郭海悦 李江涛 +2 位作者 于会勇 刘婷 胡珍珍 《大豆科技》 2025年第1期23-28,共6页
为充分发挥濮豆820基因优势,实现大豆高产、优质。文章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濮豆820产量和品质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大豆产量影响均显著。相同种植密度下,随着施肥量增加,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 为充分发挥濮豆820基因优势,实现大豆高产、优质。文章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濮豆820产量和品质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大豆产量影响均显著。相同种植密度下,随着施肥量增加,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均呈升高趋势。相同施肥量下,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均呈先增后降趋势。种植密度对大豆品质影响不显著,施肥量对大豆品质影响显著。当种植密度为19.5万株/hm^(2)、施肥量为300 kg/hm^(2)时,濮豆820产量和品质表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施肥量 高产优质大豆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氮肥管理技术对旱地小麦土壤水氮分布及根系生长的优化研究
5
作者 秦立新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2-372,共11页
针对现有小麦氮肥管理技术过于侧重单一的氮素用量优化,而忽略水氮协同作用这一局限,研究提出了一种综合氮肥管理技术。首先将氮肥用量优化与耕作方式、栽培技术、覆盖物等农业措施进行结合,关注氮肥的合理施用。同时,通过农艺措施提升... 针对现有小麦氮肥管理技术过于侧重单一的氮素用量优化,而忽略水氮协同作用这一局限,研究提出了一种综合氮肥管理技术。首先将氮肥用量优化与耕作方式、栽培技术、覆盖物等农业措施进行结合,关注氮肥的合理施用。同时,通过农艺措施提升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试验设置处理组2个,包括传统覆膜栽培的A组和覆膜栽培优化施肥的B组。研究结果显示,花后0 d A组和B组的平均储水量分别为147 mm和155 mm,且B组增加量显著高于A组。A组和B组在沟内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水氮含量分别为27 kgN/hm^(2)和15 kgN/hm^(2)、25 kgN/hm^(2)和13 kgN/hm^(2)。B组在麦行的根重密度显著增加了32.3%,在垄上显著增加了8.2%。花后0 d,B组麦行的根表面积密度增加45%,垄上10~20 cm土层根表面积密度显著提升了327%。由此,研究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改善麦行土壤水氮分布,对小麦的根系生长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指导实际的小麦生产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肥管理技术 土壤 根系生长 作物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氨基酸+1%溴氰虫酰胺药肥对玉米生长影响和草地贪夜蛾防治效果研究
6
作者 李晨 罗朝美 +3 位作者 付国福 蔡王晓 任宗杰 张志祥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10-118,共9页
【目的】为解决玉米种植中药肥分施导致的作业频次高、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开发一种集营养供给与害虫防控于一体的药肥产品,实现“施药施肥同步化”目标。【方法】配制12%氨基酸水溶肥和1%溴氰虫酰胺药肥,以鲜食玉米品种‘粤甜28号’为试... 【目的】为解决玉米种植中药肥分施导致的作业频次高、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开发一种集营养供给与害虫防控于一体的药肥产品,实现“施药施肥同步化”目标。【方法】配制12%氨基酸水溶肥和1%溴氰虫酰胺药肥,以鲜食玉米品种‘粤甜28号’为试验材料,在广州、东莞两地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单施12%氨基酸水溶肥(A1)、12%氨基酸+1%溴氰虫酰胺药肥(A2)、单施10%溴氰虫酰胺(A3)、清水(CK)4个处理,于玉米四叶一心期进行灌根处理,定期调查各处理草地贪夜蛾为害情况,30d后测定玉米植株生长情况。【结果】在株高、叶长、叶宽、茎粗方面,广东、东莞两地均表现为A1≈A2>CK≈A3,其中茎粗增幅最为显著:与CK相比,广州试验区A1处理茎粗增幅高达46.4%,东莞试验区A1和A2处理茎粗增幅分别为28.6%和31.3%。A2处理在促进玉米生物量积累方面优势明显,除广州试验区地下部干质量外,玉米地上部和地下部鲜质量与干质量均显著高于CK和A3处理。在根系指标方面,A2处理在多数指标上与A1处理无显著差异,且各项根系指标均优于CK和A3处理,提升幅度分别为7.8%~57.6%(广州)、1.4.0%~30.5%(东莞)。防效表现上,A2处理较A3处理防效提高6.5%~31.2%(广州)和4.5%~19.4%(东莞),A2处理两地防效最高值分别达96.3%和98.2%,药后20 d防效依然超过50%,药效持续时间长。【结论】12%氨基酸+1%溴氰虫酰胺药肥可提高玉米主要生长指标,同时还提高溴氰虫酰胺药剂对草地贪夜蛾防效,能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发生,为玉米轻简化栽培及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提供实质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肥一体化 轻简化技术 草地贪夜蛾 玉米生长 灌根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耕作措施对水土保持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贾正雷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3期59-62,共4页
本文通过探讨农业耕作措施对水土保持效果的影响,分析耕作措施在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水分保持、减少水土流失和提升土壤肥力方面的积极作用。指出传统耕作习惯固化、地形复杂多变、气候变化影响及农民认知局限等挑战,提出推广现代化... 本文通过探讨农业耕作措施对水土保持效果的影响,分析耕作措施在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水分保持、减少水土流失和提升土壤肥力方面的积极作用。指出传统耕作习惯固化、地形复杂多变、气候变化影响及农民认知局限等挑战,提出推广现代化耕作技术、设计适应性耕作方案、建立耕作措施效果监测体系和加强水土保持教育等提升路径。以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水土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耕作措施 水土保持 土壤结构 土壤水分 水土流失 土壤肥力 现代化耕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量对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袁春阳 吕钦瑞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2期134-135,138,共3页
以玉米的质量和产量为研究指标,设置化肥和有机肥2种不同肥料处理和不施肥空白对照,对不同施肥量玉米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评估,比较不同施肥量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施用化肥400 kg/hm^(2)有利于提高玉米质量,选... 以玉米的质量和产量为研究指标,设置化肥和有机肥2种不同肥料处理和不施肥空白对照,对不同施肥量玉米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评估,比较不同施肥量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施用化肥400 kg/hm^(2)有利于提高玉米质量,选择施用化肥350 kg/hm^(2)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栽培技术 施肥量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邡油777在巢湖地区的生育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9
作者 刘旭婷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2期27-30,共4页
邡油777是以Z11为母本,Y4为父本育成的甘蓝型、半冬性化杀两系优质杂交高抗油菜品种。本文结合该品种在安徽巢湖地区种植的实践经验,综合评价其生育表现,并总结其配套栽培技术。邡油777在研究区种植综合性状表现较优,全生育期平均225 d... 邡油777是以Z11为母本,Y4为父本育成的甘蓝型、半冬性化杀两系优质杂交高抗油菜品种。本文结合该品种在安徽巢湖地区种植的实践经验,综合评价其生育表现,并总结其配套栽培技术。邡油777在研究区种植综合性状表现较优,全生育期平均225 d,千粒重平均4.72 g,种子平均含油量46.22%,抗倒伏能力强,产量较高,在核心示范区的产量为3 372.0 kg/hm2。配套栽培技术包括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光照充足且集中连片的地块,土壤p H在6.5~7.5,采用机械深耕15~20 cm;选留饱满、健康且有光泽的种子,薄摊晾晒后进行浸种、拌种处理;选择人工或机械撒播的方式进行播种,播种时间在9月下旬至10月10日,播种量在4.5~6.0 kg/hm2;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方式进行合理施肥,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及田间土壤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灌溉(开花期及时灌溉,角果成熟后减少灌溉次数),在齐苗、油菜植株上长出1片真叶和3片真叶时进行间苗,利用精异丙甲草胺等药剂进行化学除草,通过中耕松土等措施降低早薹早花发生率,通过喷施多效唑等药剂预防冻害;利用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防治菌核病、霜霉病、跳甲、菜青虫等病虫害;采用一次性联合收获和分段收获两种方式进行收获,收获后及时晒籽,待籽粒含水量降至10%以下进行储藏。本文为邡油777在长江中下游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邡油777 生育表现 栽培技术 田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优质高产栽培主要技术措施
10
作者 钱开宏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3期97-99,共3页
从品种选择、适期适量播种、选择适宜的播种方式、施肥措施、各生长期病虫害防控重点(播种期、返青拔节期、穗期、灌浆期)、主要病害(纹枯病、赤霉病)防治措施以及麦田控草措施等方面总结了小麦优质高产栽培主要技术措施,以期为提高小... 从品种选择、适期适量播种、选择适宜的播种方式、施肥措施、各生长期病虫害防控重点(播种期、返青拔节期、穗期、灌浆期)、主要病害(纹枯病、赤霉病)防治措施以及麦田控草措施等方面总结了小麦优质高产栽培主要技术措施,以期为提高小麦产量质量、增加种植效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优质 高产 播种 施肥 病虫害防治 控草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春季轻简化施肥技术研究
11
作者 瞿华芬 房枝 +6 位作者 唐丽丹 宋梓若 黄馨晨 胡召辉 胡玉玲 唐丽 雷惠敏 《林业科技》 2025年第4期22-27,共6页
【目的】探究不同施肥技术对油茶树体和春梢生长的关系,为油茶春季施肥技术提供依据。【方法】以普通油茶优良品种“湘林210”为试验材料,采用多因素多水平正交试验设计(L9(34)),在春季对8 a生油茶开展不同水平有机肥、复合肥和混合肥(... 【目的】探究不同施肥技术对油茶树体和春梢生长的关系,为油茶春季施肥技术提供依据。【方法】以普通油茶优良品种“湘林210”为试验材料,采用多因素多水平正交试验设计(L9(34)),在春季对8 a生油茶开展不同水平有机肥、复合肥和混合肥(有机肥+复合肥)施肥试验,然后在油茶春梢末期测量春梢、叶片、花芽等指标。【结果】结果表明:在3月11日施用200 g复合肥,2000 g有机肥,1000 g复合肥+1000 g有机肥的施肥方法,油茶树体生长最佳;在3月11日施用100 g复合肥,1000 g有机肥,500 g复合肥+500 g有机肥的施肥方法,油茶春梢生长旺盛;在4月1日施用100 g复合肥,2000 g有机肥,1500 g复合肥+2000 g有机肥的施肥方法,油茶的叶片生长最好;在4月20日施用100 g复合肥,4000 g有机肥,1000 g复合肥+1000 g有机肥的施肥方法,油茶春梢上的花芽数最多。【结论】综上,在3月11日施用200 g复合肥,2000 g有机肥,1000 g复合肥+1000 g有机肥,能够有效的促进油茶树体的生长与春梢生长,从而促进花芽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油茶 春季施肥技术 树体与春梢生长 花芽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新品种“龙薯35号”施肥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子龙 黄艳霞 +1 位作者 陈根辉 郭其茂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3期130-132,210,共4页
为研究优质食用型甘薯品种“龙薯35号”的配套施肥技术,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有机肥、复合肥、施肥方式3个因素对该品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复合肥、施肥方式对甘薯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增施有机肥和复合肥,采用一次性追肥的方... 为研究优质食用型甘薯品种“龙薯35号”的配套施肥技术,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有机肥、复合肥、施肥方式3个因素对该品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复合肥、施肥方式对甘薯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增施有机肥和复合肥,采用一次性追肥的方式能提高甘薯产量,在中高地力水平条件下,施用有机肥3 900 kg/hm^(2)、复合肥600 kg/hm^(2)、肥料作为追肥一次性施用能取得较高的产量和社会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薯35号 正交试验 产量 施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园化肥减施的认识误区及实施建议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立锋 卓荣华 《中国茶叶》 2024年第2期56-59,共4页
茶园化肥减施是不是茶园不让施化肥了,是不是不施肥的茶叶品质更好?茶园化肥减施,茶叶还能长好吗?针对化肥减施行动实施以来,部分茶叶生产者的认识误区,讨论了茶园施肥的必要性、化肥减施的紧迫性,以及合理的化肥减施措施及成效。茶园... 茶园化肥减施是不是茶园不让施化肥了,是不是不施肥的茶叶品质更好?茶园化肥减施,茶叶还能长好吗?针对化肥减施行动实施以来,部分茶叶生产者的认识误区,讨论了茶园施肥的必要性、化肥减施的紧迫性,以及合理的化肥减施措施及成效。茶园施肥不足会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茶叶减产降质明显;施肥过量则会使土壤质量恶化,同样对茶树生长不利。只有通过合理施肥,并配套增效技术,才能促进茶树正常生长。茶园化肥减施要根据不同生产茶园具体情况进行,基本原则为总氮控制、磷钾基准养分合理配比,有机肥替代(以纯N计)比例25%~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化肥减施 有机肥替代 增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棚草莓水肥一体化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闫伯前 宋莉霞 董羽越 《果树资源学报》 2024年第6期74-76,共3页
草莓具有植株矮小、生长周期短、栽培繁殖快及营养价值高等诸多特点,在传统草莓种植方式上,存在肥水过量施用以及利用率过低等现象,导致出现植株营养失调,果实品质下降等问题。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能够通过精准的水肥灌溉,满足草莓各个... 草莓具有植株矮小、生长周期短、栽培繁殖快及营养价值高等诸多特点,在传统草莓种植方式上,存在肥水过量施用以及利用率过低等现象,导致出现植株营养失调,果实品质下降等问题。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能够通过精准的水肥灌溉,满足草莓各个生长阶段所需营养,不但节水节肥效果显著,还可有效节省人工支出,起到增产提质的效果。从种苗培育、大棚准备、定植管理、水肥一体化管理、病虫害防治等5个方面总结介绍了大棚草莓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以期为果农提供种植参考,提升草莓品质和产量,增加经济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水肥一体化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露地菜田固碳增活对策及解决方案
15
作者 李若楠 王丽英 +3 位作者 史建硕 陈莉 贾舟 孙璇 《河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45-49,88,共6页
河北省是蔬菜生产大省,但露地蔬菜生产中养分管理较为粗放,长期存在有机物料施用种类单一、偏施化学氮肥、肥料养分配比失衡等问题,导致土壤有机质水平低、有效养分供应能力弱、连作障碍频发。针对露地蔬菜生产中存在的施肥问题,建立了... 河北省是蔬菜生产大省,但露地蔬菜生产中养分管理较为粗放,长期存在有机物料施用种类单一、偏施化学氮肥、肥料养分配比失衡等问题,导致土壤有机质水平低、有效养分供应能力弱、连作障碍频发。针对露地蔬菜生产中存在的施肥问题,建立了固碳增效与沃土增活综合施肥技术,制定了全程施肥解决方案。有助于改善与提升菜田土壤质量,促进蔬菜稳产增产和菜农增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地蔬菜 土壤固碳增活 施肥技术 全程施肥解决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培肥技术对土壤健康的影响途径与作用机制 被引量:13
16
作者 虞轶俊 徐青山 +6 位作者 张均华 朱春权 朱练峰 田文昊 刘晓霞 秦华 孔亚丽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0-227,共8页
土壤健康与农产品优质安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不同培肥技术对土壤物理功能、化学功能与生物学功能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土壤健康水平。论文明确了土壤健康的内涵与发展历程,阐述了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和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健... 土壤健康与农产品优质安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不同培肥技术对土壤物理功能、化学功能与生物学功能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土壤健康水平。论文明确了土壤健康的内涵与发展历程,阐述了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和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健康的影响途径,从物理、化学和生物学3个方面总结了有机培肥技术对提高土壤健康的作用机制,并对我国未来土壤健康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以期为培育健康土壤和实现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健康 土壤培肥措施 耕作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麻专用肥对石漠化山区剑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17
作者 陈河龙 何如 +6 位作者 刘萍 黄兆雪 谭施北 吴伟怀 习金根 陈涛 易克贤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石漠化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剑麻具备耐瘠薄、耐旱、综合利用价值高、发展前景广阔等特点,成为石漠化山区产业扶贫的较好选择。试验结果表明,剑麻新增叶片数、叶长和鲜叶产量随专用肥施入量增加而增加,每株剑麻施用专用肥量为200 g时,鲜叶... 石漠化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剑麻具备耐瘠薄、耐旱、综合利用价值高、发展前景广阔等特点,成为石漠化山区产业扶贫的较好选择。试验结果表明,剑麻新增叶片数、叶长和鲜叶产量随专用肥施入量增加而增加,每株剑麻施用专用肥量为200 g时,鲜叶产量、经济效益最高。该结论为石漠化山区剑麻高产栽培技术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山区 剑麻专用肥 生长 鲜叶产量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农艺措施与发草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斌 张敏 +2 位作者 王彦龙 刘颖 马玉寿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1-381,共11页
为探究发草(Deschampsia cespitosa)适宜播种量、施肥量和行距,本研究采用3因素5水平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播种量、磷酸二铵施用量及行距对发草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为发草的实际种子生产和高效原种扩繁提供技术支持与理论依据... 为探究发草(Deschampsia cespitosa)适宜播种量、施肥量和行距,本研究采用3因素5水平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播种量、磷酸二铵施用量及行距对发草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为发草的实际种子生产和高效原种扩繁提供技术支持与理论依据。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播种量、施肥量及行距处理下,第2年种子产量以播种量22.5kg·hm^(-2),磷酸二铵施用量150.0 kg·hm^(-2),行距30.0 cm的组合模式最高,产量为130.78 kg·hm^(-2)。从各产量构成因素与种子产量相关性来看,种子产量与穗宽、每生殖枝小穗数、每生殖枝小花数和每生殖枝结实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与穗长存在显著正相关(P <0.05)。通过多元回归及通径分析关系模型发现,穗宽、每生殖枝结实数、小花数、小穗数及千粒重对种子产量增益明显。在种植过程中可适当调整栽培技术,增加发草穗宽、每生殖枝结实数和小花数来提高发草种子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草 播种量 施肥量 行距 栽培技术 种子产量 产量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草莓栽培常用缓释肥料及高架栽培技术
19
作者 田中一久 王晓芳 +3 位作者 武冲 姜莉莉 宗晓娟 焦其芬 《落叶果树》 2024年第3期54-57,共4页
介绍了日本草莓常用的三种缓释肥料超级环保长效424、环保长效综合313、超级SR有机的施用方法及标准。定植前,使用高架专用旋耕机翻耕基质,将残留在基质中的根打碎,将缓释肥料和Ca、Mg肥等作为基肥施入,每1000m^(2)施入环保长效综合型肥... 介绍了日本草莓常用的三种缓释肥料超级环保长效424、环保长效综合313、超级SR有机的施用方法及标准。定植前,使用高架专用旋耕机翻耕基质,将残留在基质中的根打碎,将缓释肥料和Ca、Mg肥等作为基肥施入,每1000m^(2)施入环保长效综合型肥料160kg、牡蛎壳40kg、粒状有机磷20kg、奥绿肥20kg。总结了草莓高架栽培管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草莓 缓释肥 施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白凤桃产量和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喻万明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764-768,共5页
为了探讨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白凤桃桃园土壤性状及桃树生长的影响,构建桃园土壤良好生态系统,设置了有机肥不同比例(25%、50%、75%、100%)替代化肥试验,以单施化肥为对照(N 450 kg/hm^(2)、P_(2)O_(5)300 kg/hm^(2)、K_(2)O 450 kg/hm^(... 为了探讨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白凤桃桃园土壤性状及桃树生长的影响,构建桃园土壤良好生态系统,设置了有机肥不同比例(25%、50%、75%、100%)替代化肥试验,以单施化肥为对照(N 450 kg/hm^(2)、P_(2)O_(5)300 kg/hm^(2)、K_(2)O 450 kg/hm^(2)),研究了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及葡萄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均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白凤桃产量和经济效益,其中有机肥替代50%、75%化肥的处理效果好,与对照单施施肥相比,白凤桃平均单果重分别增加11.33、8.22 g、果实硬度分别增加0.67、0.61 kg/cm^(2)、优质果率提高11.0、12.2个百分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31、36 g/kg,桃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4.39、5.34 g/kg,产量分别提高3642.8、3612.0 kg/hm^(2),种植收益分别增加63879.4、53211.0元/hm^(2)。可见有机肥替代50%、75%化肥的处理实现了白凤桃的种植收益最大化,在有效养地的前提下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化肥 施肥技术 白凤桃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