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菌外膜囊泡亚群的分离与蛋白质组学分析
1
作者 尤柏儒 邹迅 +2 位作者 吴言 李荪涛 肖华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9-538,共10页
外膜囊泡(OMVs)是革兰氏阴性细菌分泌的20~400 nm的具膜囊泡状小体,在毒性物质传递和免疫逃逸等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尽管许多研究已经揭示了OMVs的关键作用,但是OMVs自身存在的异质性限制了我们对其蛋白质组成和功能的深入研究。因此,... 外膜囊泡(OMVs)是革兰氏阴性细菌分泌的20~400 nm的具膜囊泡状小体,在毒性物质传递和免疫逃逸等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尽管许多研究已经揭示了OMVs的关键作用,但是OMVs自身存在的异质性限制了我们对其蛋白质组成和功能的深入研究。因此,对OMVs异质性亚群的组成及其生物学功能开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超速离心结合密度梯度离心,对大肠杆菌DH5α和铜绿假单胞菌PAO1分泌的OMVs进行了系统的分离和表征,并结合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其进行了全面分析。首先,我们对超速离心得到的两种菌株OMVs粗提物进行了碘克沙醇密度梯度离心,得到了F1~F66个组分。接着,通过纳米颗粒追踪分析,确认了DH5α-OMVs和PAO1-OMVs粒径分布,DH5α-OMVs各亚群的平均粒径为131.0~161.0 nm,PAO1-OMVs各亚群的平均粒径为140.0~169.0 nm;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囊泡呈经典的茶托结构;蛋白质的银染和免疫印迹结果共同验证了密度梯度组分中OMVs亚群的分布,同时确定了DH5α-OMVs和PAO1-OMVs亚群的有效组分分别为F1a~F4a和F1b~F5b。然后,我们从DH5α-OMVs和PAO1-OMVs的各亚群中分别鉴定到2388种和905种蛋白质。通过k-means聚类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我们揭示了不同密度亚群在能量代谢、物质运输、核糖体合成等生物学功能上的异质性。最后,通过对大肠杆菌DH5α-OMVs和铜绿假单胞菌PAO1-OMVs亚群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两种菌株虽然在OMVs的基本功能上具有共性,但在各自的亚群中也展现出了不同的功能特征。DH5α-OMVs的F1a亚群富集了与氨基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相关的功能,而PAO1的F2b亚群则表现出显著的生物大分子合成功能。本研究揭示了细菌OMVs亚群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进而为理解细菌的致病机制和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提供新的理论基础,有利于拓展其生物学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膜囊泡亚群 大肠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密度梯度离心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岔哈泉煤的煤质特征和显微组分解离规律
2
作者 武振林 刘鹏 +3 位作者 李国锋 逯波 袁东营 黄澎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30,共8页
岔哈泉矿区煤炭资源丰富且煤质优良,研究其煤质特性及显微组分解离规律对于优质煤炭资源的开发与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岔哈泉矿区1号煤为研究对象,结合煤岩学和矿物学视角,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偏光显微镜等手段,系统分... 岔哈泉矿区煤炭资源丰富且煤质优良,研究其煤质特性及显微组分解离规律对于优质煤炭资源的开发与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岔哈泉矿区1号煤为研究对象,结合煤岩学和矿物学视角,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偏光显微镜等手段,系统分析了煤岩组分与矿物的赋存状态,并通过浮沉试验和密度梯度离心法研究了显微组分的分选特性。研究结果显示:1号煤中镜质组含量最高,其次为壳质组,惰质组含量最少;矿物组分主要包括高岭石、菱铁矿、黄铁矿、方解石和石英等,其中硅酸盐矿物以高岭石和石英为主,约占矿物总量的78.8%,碳酸盐矿物主要有菱铁矿和方解石,约占矿物总量的19%,矿物的赋存对煤炭加工利用过程具有潜在的影响。此外,镜质组、惰质组和壳质组的最佳分选密度分别为1.25~1.30 g/cm^(3)、1.30~1.35 g/cm^(3)和小于1.25 g/cm^(3)。研究成果为岔哈泉矿区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组分 密度梯度离心 分选 赋存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液优化处理后DNA碎片指数与IVF-ET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洪毅 刘艳 +2 位作者 许宁 李刚 金海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4-668,共5页
目的:评估经密度梯度离心联合上游法优化处理后的精子DNA碎片指数(DFI)与辅助生殖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因单纯输卵管因素行IVF-ET的... 目的:评估经密度梯度离心联合上游法优化处理后的精子DNA碎片指数(DFI)与辅助生殖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因单纯输卵管因素行IVF-ET的257个周期,比较男方精液优化前后精液参数和精子DFI;按优化后精子DFI将其分为高DFI组(DFI>5)与低DFI组(DFI≤5),比较两组的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根据临床妊娠情况分为妊娠组与非妊娠组、持续妊娠组及早期流产组,比较精子DFI情况。结果:与处理前相比,精液优化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及正常形态精子百分比提高,精子DFI下降(P<0.001)。精子优化处理后高DFI组的早期流产率高于低DFI组(P<0.05)。105例临床妊娠周期中早期流产组精液优化处理前、后DFI均高于持续妊娠组(P<0.05)。结论:密度梯度离心联合上游优化处理是一种有效的精液制备方法,可提高精子前向运动能力和正常形态精子比例,降低精子DFI;优化后精子高DFI可能增加临床妊娠后早期流产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DNA碎片指数 密度梯度离心联合上游法 IVF-ET 胚胎质量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精液处理中的密度梯度离心法以提高受精结局的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桂花 张志强 +1 位作者 陈文秋 李婷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7-665,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改进生殖男科领域现有的精液处理方法,特别是针对双层密度梯度法中的300×g 20 min处理条件,以提高受精结局。【方法】收集2020年7月和9月以及2022年3月和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辅助生殖助孕... 【目的】本研究旨在改进生殖男科领域现有的精液处理方法,特别是针对双层密度梯度法中的300×g 20 min处理条件,以提高受精结局。【方法】收集2020年7月和9月以及2022年3月和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辅助生殖助孕的1623例患者的精液标本进行实验。预实验中,比较四种不同的双层密度梯度方法(200×g 10 min、200×g 20 min、300×g 10 min和300×g 20 min)处理后标本的精子DNA碎片率和回收率。然后,筛选出一种最优的方法作为新方法,并与目前在用的旧方法(300×g 20 min双层梯度法)进行对比,检验受精率是否有统计学差异。在新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为单层密度梯度法,并与双层密度梯度法进行对比,检验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同时记录每组样本的数量和处理条件。【结果】在保证足够的精子回收率的基础上,发现四种双层密度梯度法中300×g 10 min的精子DNA碎片率低于300×g 20 min。因此,选择300×g 10 min作为新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新方法300×g 10 min的总受精率、二核体(2pn)受精率均高于300×g 20 min,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0×g 10 min的卵裂率也略高于300×g 20 min,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层密度梯度法的总受精率、2pn受精率均高于双层密度梯度法,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层密度梯度法的卵裂率高于双层密度梯度法,囊胚形成率低于双层密度梯度法,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现有的300×g 20 min双层梯度法,300×g 10 min双层梯度法成功提高了总受精率、2pn受精率、卵裂率,缩短了精液优化处理的时间;而单层密度梯度法虽提高了卵裂率、节约了试剂成本和操作时间,但其囊胚形成率却出现了下降的情况。这些发现为生殖男科领域的精液处理方法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DNA碎片率 双层密度梯度法 单层密度梯度法 受精率 卵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叶绿体分离及其蛋白质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孙富 黄巧玲 +4 位作者 黄杏 张保青 陈明辉 杨丽涛 李杨瑞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5期463-467,共5页
【目的】探索甘蔗幼苗叶片完整叶绿体的分离纯化及其叶绿体蛋白质提取方法,为深入研究甘蔗叶绿体蛋白质组学奠定基础。【方法】以甘蔗品种ROC22幼苗叶片为材料,通过差速离心法制备粗叶绿体制品,分别利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和Percoll梯度... 【目的】探索甘蔗幼苗叶片完整叶绿体的分离纯化及其叶绿体蛋白质提取方法,为深入研究甘蔗叶绿体蛋白质组学奠定基础。【方法】以甘蔗品种ROC22幼苗叶片为材料,通过差速离心法制备粗叶绿体制品,分别利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和Percoll梯度离心进一步分离纯化完整叶绿体;提取叶绿体蛋白质,并进行电泳分析。【结果】两种密度梯度离心法均可获得纯度和完整率较高的叶绿体,但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具有分离时间较短、成本较低,分离的叶绿体完整率、纯度和含量高等特点,并且提取的叶绿体蛋白质电泳条带清晰,蛋白质数量多且较全。【结论】与Pecoll梯度离心法相比,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更适宜于在亚细胞水平上进行甘蔗蛋白质组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叶绿体 蛋白质 密度梯度离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熳 张志广 +1 位作者 刘霞 罗丹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1442-1445,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45例胃癌患者的外周血,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外周血中的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并比较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免...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45例胃癌患者的外周血,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外周血中的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并比较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K19阳性肿瘤细胞即为CTCs。45例胃癌患者中27例为CTCs阳性,CTCs阳性与淋巴结转移(P=0.007)、远处转移(P=0.035)和复发密切相关(P=0.03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CTCs与胃癌的不良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循环肿瘤细胞 CKL9 复发 密度梯度离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单层和双层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效果对比 被引量:12
7
作者 梁嘉颖 郑毅春 +2 位作者 张杰 黄志承 张曦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3182-3187,共6页
目的评价单层和双层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并行宫腔内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with husband′s sperm,AIH IUI)的应用效果。方法连续收集在本中心施行IUI手术的男方精液标本500份,随机采用70%单层法(正常精子4... 目的评价单层和双层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并行宫腔内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with husband′s sperm,AIH IUI)的应用效果。方法连续收集在本中心施行IUI手术的男方精液标本500份,随机采用70%单层法(正常精子45份、轻度少精子症90份、轻度弱精子症90份)或90%+45%双层法(正常精子55份、轻度少精子症110份、轻度弱精子症110份)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优选前后均进行精子质量和功能检测,并随访妊娠结局。结果经单层法优选后,正常精子组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PR)和PR精子回收率低于双层法,轻度少精子症组精子总活力[PR+非前向运动镜子百分率(NP)]和PR+NP精子回收率高于双层法(均P<0.05);轻度弱精子症组经两种方法优选后,PR和PR+NP精子回收率高于正常精子组和轻度少精子症组(P<0.05);3组精液经两种方法优选后,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诱发顶体反应(AR)率、DNA碎片化指数(DFI)、精子成熟度和精液白细胞浓度与处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时间段内采用来曲唑(LE)促排方案的334个周期临床妊娠率,单层法68周期,正常精子15.38%,轻度少精子症14.81%,轻度弱精子症17.86%;双层法266周期,正常精子13.21%,轻度少精子症14.15%,轻度弱精子症15.89%(均P>0.05)。结论单层和双层密度梯度离心法均能筛选较高质量的精子,应根据不同病因患者的精液情况选用合适的优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症 密度梯度离心法 宫腔内人工授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柿属植物叶绿体DNA提取方法优化 被引量:11
8
作者 傅建敏 梁玉琴 +2 位作者 孙鹏 姬燕晓 谭晓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5-28,33,共5页
利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对4种柿属植物君迁子D.lotus L.、油柿D.oleifera Cheng、浙江柿D.glaucifolia Metc.、金枣柿D.kaki spp.进行叶绿体DNA(cp DNA)提取方法的优化,结果显示优化后的柿属植物cp DNA提取方法具有高效、简便、重... 利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对4种柿属植物君迁子D.lotus L.、油柿D.oleifera Cheng、浙江柿D.glaucifolia Metc.、金枣柿D.kaki spp.进行叶绿体DNA(cp DNA)提取方法的优化,结果显示优化后的柿属植物cp DNA提取方法具有高效、简便、重复性好、稳定性高的特点;经检验,利用此方法提取的cp DNA质量好,浓度与纯度均较高,能够满足后续叶绿体PCR扩增、基因组测序等分子生物学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属植物 叶绿体 DNA提取 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聚糖与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制备膜微囊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8
9
作者 於丙军 龚红梅 +1 位作者 李名旺 刘友良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4-18,共5页
分别以不连续蔗糖[220/360/450(g/L)]和葡聚糖(dextranT70)[60/120(g/L)]两种介质密度梯度,制备并比较了大麦幼根细胞质膜和液泡膜微囊。结果表明,两种介质梯度制备的质膜微囊纯度较高,... 分别以不连续蔗糖[220/360/450(g/L)]和葡聚糖(dextranT70)[60/120(g/L)]两种介质密度梯度,制备并比较了大麦幼根细胞质膜和液泡膜微囊。结果表明,两种介质梯度制备的质膜微囊纯度较高,无线粒体膜和液泡膜污染;液泡膜微囊虽基本上去除了线粒体膜,但均混有少量质膜碎片。用蔗糖梯度制备的质膜微囊较葡聚糖梯度制备的质膜微囊有较高的翻转比率;对液泡膜微囊,前者的原位比例也较后者略高。另外,液泡膜H+-PPase活性测定反应体系中应加入钼酸钠抑制剂,反应终止液和显色液可与H+-AT-Pase相同。因此,在制备质膜和液泡膜进行H+-ATPase或H+-PPase生化特性的研究时,可用蔗糖代替葡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聚糖 蔗糖 密度梯度离心 膜微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蔬菜叶绿体DNA的提取和纯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卢太白 曾玲 +1 位作者 李坤 战海栗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6-188,共3页
对蔬菜绿叶通过组织匀浆,差速离心分离,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提取叶绿体。显微镜下观察所得叶绿体纯度、形态及结构,看到椭圆、球形叶绿体,并用数码照相机拍照。样品用SDS、蛋白酶K、核酸酶处理后,用酚、苯酚/氯仿及氯仿/异戎醇抽... 对蔬菜绿叶通过组织匀浆,差速离心分离,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提取叶绿体。显微镜下观察所得叶绿体纯度、形态及结构,看到椭圆、球形叶绿体,并用数码照相机拍照。样品用SDS、蛋白酶K、核酸酶处理后,用酚、苯酚/氯仿及氯仿/异戎醇抽提、处理纯化。取得的叶绿体DNA(ctDNA)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浓度与纯度,1%琼脂糖电泳得到清晰、整齐的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 差速离心 密度梯度离心 CTDNA 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coll和Percoll法分离结直肠癌相关巨噬细胞的比较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芳 伍菲凡 +2 位作者 王晓燕 胡志燕 李祖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94-1398,共5页
目的:比较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Ficoll-Hypaque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结直肠癌中的巨噬细胞的效果,并进一步探讨贴壁分离巨噬细胞的最适宜贴壁时间。方法:取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制成单个细胞的悬液,分别使用100% Ficol... 目的:比较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Ficoll-Hypaque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结直肠癌中的巨噬细胞的效果,并进一步探讨贴壁分离巨噬细胞的最适宜贴壁时间。方法:取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制成单个细胞的悬液,分别使用100% Ficoll、35% Percoll 以及25%与65%双梯度 Percoll 进行巨噬细胞分离,37℃培养2 h后,去除未贴壁的细胞,使用免疫荧光实验来检测巨噬细胞的纯度。之后,将Ficoll分离得到的单个核细胞,分别培养1、2、4和9 h后比较巨噬细胞的纯度。结果:Ficoll-Hypaque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的巨噬细胞的纯度为60.18%,Percoll 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的巨噬细胞的纯度分别为54.33%和10.93%,均低于Ficoll法分离所得到的巨噬细胞的纯度(P <0.05)。 Ficoll分离后贴壁1、2、4 h 分离得到的巨噬细胞纯度均达到60%以上,高于贴壁培养9 h得到的巨噬细胞的纯度(34.67%)。结论: 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巨噬细胞,纯化程度好,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巨噬细胞分离方法,适于临床和科研中广泛应用。贴壁培养2~4h是贴壁分离巨噬细胞最适宜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 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 贴壁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儿胸腺细胞表型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白 马树俊 +3 位作者 宗淑贞 裴军 陶家平 龙振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41-147,共7页
利用流式细胞计分析了人中期妊娠引产胎儿胸腺细胞的某些表面分子的表达,结果表明从胎儿发育的第17周直到儿童期,胸腺细胞 CD1、CD2、CD3、CD4、CD8、CD38、TCR 以及 HLA 抗原的表达无明显变化.在这一发育阶段,胸腺细胞表型呈现以下特征... 利用流式细胞计分析了人中期妊娠引产胎儿胸腺细胞的某些表面分子的表达,结果表明从胎儿发育的第17周直到儿童期,胸腺细胞 CD1、CD2、CD3、CD4、CD8、CD38、TCR 以及 HLA 抗原的表达无明显变化.在这一发育阶段,胸腺细胞表型呈现以下特征:1.CD3/TCRαβ分子的表达呈现从弱到强的连续性分布,可以分为三个亚群,从弱到强依次称为 L-CD3/TCRαβ、M-CD3/TCRαβ和 H-CD3/TCRαβ.个体之间三个亚群含量差异很大.2.大部分单阳性成熟型胸腺细胞也表达 CD1抗原.3.HLA Ⅰ类抗原在胸腺细胞上表达呈现密度不等的变化.大部分胸腺细胞为弱阳性,少部分为强阳性.HLA Ⅰ类抗原表达量和胸腺细胞成熟度相关.4.根据胸腺细胞比重将胸腺细胞分为 Thy-L 和 Thy-H2个亚群.Thy-L 亚群中成熟型和早期胸腺细胞含量较多,而 Thy-H 主要由中间发育阶段的胸腺细胞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胸腺细胞表型 胸腺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血中性粒细胞分离方法对fMLP诱导极性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罗琼 蔡春青 +4 位作者 谢翠华 楚心唯 武清宜 孟晓静 邹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14-1517,共4页
目的比较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和Dextran沉降法两种常用的中性粒细胞分离方法 ,为中性粒细胞极性化研究提供有效手段。方法取健康成年人外周血,采用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和Dextran沉降法分离中性粒细胞,分别检测分离后的... 目的比较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和Dextran沉降法两种常用的中性粒细胞分离方法 ,为中性粒细胞极性化研究提供有效手段。方法取健康成年人外周血,采用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和Dextran沉降法分离中性粒细胞,分别检测分离后的中性粒细胞的极性、纯度、存活率,比较二者对极性信号分子F-actin的聚合和胞内Ca2+的影响。结果二者在极性率、纯度、存活率方面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Dextran沉降法在fMLP诱导细胞极性3min内对F-actin的聚合产生抑制作用,同时可使胞内Ca2+升高的Ca2+峰降低约25%。结论对PMNs极性功能研究时,两种分离方法都可以选择。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更有优势,但在需要纯化大量PMNs时,Dextran沉降法也是一种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极性 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 Dextran沉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体内寄生的病毒的分离纯化及其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登峰 孙敬锋 吴信忠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45-148,共4页
关键词 分离 形态学 栉孔扇贝 病毒粒子 泛影葡胺密度梯度离心 类立克次体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下腺导管细胞体外分离纯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绍辉 谭学新 +2 位作者 周青 邓春富 王玉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5-336,共2页
目的 :体外分离纯化颌下腺 (SMG)导管细胞。方法 :选用 8d龄SD大鼠 15只 ,无菌条件下取出颌下腺 ,胰蛋白酶消化 ,等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导管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细胞鉴定 ,分光光度计检测所获得的各层细胞带上清液中淀粉酶的活... 目的 :体外分离纯化颌下腺 (SMG)导管细胞。方法 :选用 8d龄SD大鼠 15只 ,无菌条件下取出颌下腺 ,胰蛋白酶消化 ,等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导管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细胞鉴定 ,分光光度计检测所获得的各层细胞带上清液中淀粉酶的活性。结果 :所获得的上层区带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nti Pancytokeratin、Anti EMA呈阳性表达。同时淀粉酶活性检测上、下层区带分别为 6 %和 72 %。结论 :应用等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可获得纯化程度较高的SMG导管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下腺导管细胞 等密度梯度离心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原代肝细胞、星状细胞、枯否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的同步分离与培养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洋 蔡双明 +1 位作者 张莉莉 李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2-537,共6页
目的探索和建立同步分离大鼠原代肝细胞、星状细胞、枯否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并进一步鉴定和培养的方法。方法联合应用原位灌注、离体灌注、梯度密度离心和差速贴壁等分离方法,获取4种大鼠肝内原代细胞,采用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染色和... 目的探索和建立同步分离大鼠原代肝细胞、星状细胞、枯否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并进一步鉴定和培养的方法。方法联合应用原位灌注、离体灌注、梯度密度离心和差速贴壁等分离方法,获取4种大鼠肝内原代细胞,采用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染色和墨汁吞噬实验等方法对所分离的各种原代细胞进行纯度鉴定。结果通过原位灌注结合离体灌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差速贴壁等分离手段,成功实现了大鼠原代肝细胞、星状细胞、枯否细胞以及肝窦内皮细胞的同步分离,且所得原代细胞得率、活力及纯度等指标均符合后续细胞实验要求。结论通过简易方法同步分离大鼠原代肝细胞、星状细胞、枯否细胞以及肝窦内皮细胞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培养 肝细胞 星状细胞 枯否细胞 肝窦内皮细胞 原位灌注 密度梯度离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纤维化肝贮脂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被引量:6
17
作者 胡美玉 刘维田 +1 位作者 王吉耀 朱无难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5期375-377,390,共4页
改良一种分离肝贮脂细胞(Ito)的方法。结扎犬胆总管,制备肝纤维化模型;用 60 g/ L聚蔗糖校正比重为1.077的淋巴细胞分离液,使其比重为1.053,采用单层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犬纤维化肝贮脂细胞。结果:所获得的该... 改良一种分离肝贮脂细胞(Ito)的方法。结扎犬胆总管,制备肝纤维化模型;用 60 g/ L聚蔗糖校正比重为1.077的淋巴细胞分离液,使其比重为1.053,采用单层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犬纤维化肝贮脂细胞。结果:所获得的该种细胞在328 nm紫外光激发下出现自发荧光,呈desmin免疫组化阳性染色,电镜观察显示其胞质中有较多脂滴,细胞核形状极不规则。结论:分离所得的细胞为贮脂细胞;本工作简化了贮脂细胞的分离方法,使其既方便又经济实用,分离效率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脂细胞 分离 培养 鉴定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治彦 梁培育 +1 位作者 欧善际 李浩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540-544,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良好的SD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传代及鉴定方法。方法:选用4周龄SD幼鼠的肾皮质进行细胞培养,采用机械研磨、胰酶消化、过滤,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肾小管后,选择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进行原代... 目的:建立一种良好的SD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传代及鉴定方法。方法:选用4周龄SD幼鼠的肾皮质进行细胞培养,采用机械研磨、胰酶消化、过滤,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肾小管后,选择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进行原代培养及传代。制作细胞爬片,用免疫细胞化学(Cytokeratin 18表达阳性)进行鉴定。结果:肾小管上皮细胞围绕肾小管节段呈岛屿状向四周生长,4-5 d后基本达到融合,细胞呈多边鹅卵石样,透明度及折光性强。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原代培养及传代的细胞98%以上为肾小管上皮细胞。结论:采用此方法分离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数量多,均一性生长佳,可重复性操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上皮细胞 原代培养 PERCOLL 密度梯度离心法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髓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形态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希哲 杨连甲 +1 位作者 张庆诗 付崇建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 :分离培养大鼠骨髓内皮细胞并进行生物学鉴定。方法 :应用Percoll细胞分离介质 (密度1.0 4~ 1.0 6g/ml) ,将SD大鼠长骨骨髓经非连续梯度离心后收集位于中层的细胞进行培养 ,观察细胞生长状况 ,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以透射电镜及Ⅷ... 目的 :分离培养大鼠骨髓内皮细胞并进行生物学鉴定。方法 :应用Percoll细胞分离介质 (密度1.0 4~ 1.0 6g/ml) ,将SD大鼠长骨骨髓经非连续梯度离心后收集位于中层的细胞进行培养 ,观察细胞生长状况 ,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以透射电镜及Ⅷ因子免疫组化方法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细胞圆型单层融合贴壁生长 ,平均直径 15 μm ,单个核并位于中央 ,群体倍增时间约为 3 7h ;Ⅷ因子免疫组化染色阳性 ;透射电镜显示细胞内具有特征性的W -P小体。结论 :采用非连续梯度离心沉降法可获得高纯度的骨髓内皮细胞 ,该细胞具有与血管内皮细胞共同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梯密度离心法 细胞培养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胸水肿瘤细胞的分离、纯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吉勇 庞玉瑛 +1 位作者 王明丽 朱钟鸣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 探讨恶性胸水肿瘤细胞的分离、纯化方法学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在 2 0份胸水标本中 ,同一份标本分别按离心沉渣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和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 3种方法分为 3组检测 :细胞病理学 (Ⅰ组 )、单个核细胞 (Ⅱ组 )、肿瘤细... 目的 探讨恶性胸水肿瘤细胞的分离、纯化方法学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在 2 0份胸水标本中 ,同一份标本分别按离心沉渣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和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 3种方法分为 3组检测 :细胞病理学 (Ⅰ组 )、单个核细胞 (Ⅱ组 )、肿瘤细胞 (Ⅲ组 )。分别计算各组阳性率 ,各组间率的比较行配对资料 χ2 检验。结果 Ⅰ组 :肿瘤细胞阳性率为45 %(9/ 2 0 ) ;Ⅱ组 :肿瘤细胞阳性率为 6 5 %(13/ 2 0 ) ;Ⅲ组 :肿瘤细胞阳性率为 2 0 %(4 / 2 0 )。Ⅰ组与Ⅱ组、Ⅰ组与Ⅲ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可以从恶性胸水中分离出肿瘤细胞 ,并有助于鉴别恶性胸水中肿瘤细胞的细胞分化和细胞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水 肿瘤细胞 分离 纯化 临床意义 梯密度离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