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肥与石灰配施对华南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 被引量:15
1
作者 黄建凤 吴腾飞 +7 位作者 叶芳 张木 逄玉万 吴昭云 肖勇 吴永沛 付弘婷 李苹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613,共8页
为明确有机肥与石灰对华南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肥、石灰分别单施与配施对双季稻区酸性土壤的酸化性质、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包括5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控释肥(CF)、控释肥+石灰(LM)、控释肥+有机... 为明确有机肥与石灰对华南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肥、石灰分别单施与配施对双季稻区酸性土壤的酸化性质、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包括5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控释肥(CF)、控释肥+石灰(LM)、控释肥+有机肥(OF)、控释肥+石灰与有机肥配施(CLO),除CK外,各处理养分保持一致,物料均在水稻移栽前一次性施入土壤。结果表明,CLO处理对土壤pH的改良效果最优,其pH提高了0.42个单位,而OF和LM处理的pH分别提升0.27、0.37个单位;OF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达44.46 g·kg^(-1),其次为CLO处理,达37.76 g·kg^(-1);LM、OF及CLO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土壤交换性酸含量,降幅最高的处理为CLO,达71.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交换性氢和交换性铝与pH的回归方程斜率绝对值分别为1.3568和0.1560,均呈显著负相关;LM处理的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达7.52 cmol·kg^(-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次为CLO处理,达6.92 cmol·kg^(-1)。配施处理能增加灌浆期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CK,增产效果最优。研究表明,有机肥与石灰配施较单独施用对华南酸化土壤的改良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酸性土壤 有机肥 石灰 双季稻 酸化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双季超级籼稻动态株型育种理论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陈友订 刘传光 +5 位作者 周新桥 陈达刚 郭洁 陈平丽 万邦惠 张旭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9期8-17,共10页
通过株型育种实现株型改良、塑造“水稻理想株型”是提高水稻产量水平的强力技术保证。水稻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具有明显阶段性和连续性,每一阶段都应具有最佳的群体形态结构与相应的生理机能,这种随着生育期的变化而改变的株型结构配置... 通过株型育种实现株型改良、塑造“水稻理想株型”是提高水稻产量水平的强力技术保证。水稻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具有明显阶段性和连续性,每一阶段都应具有最佳的群体形态结构与相应的生理机能,这种随着生育期的变化而改变的株型结构配置,称之为“动态株型结构”。根据华南稻区实际情况,比较在早、晚季不同生态环境下华南双季超级籼稻不同品种(组合)“动态株型结构”的特点,首先构建了华南双季超级籼稻动态株型育种理论体系并应用于华南双季超级籼稻育种实践,使以往定性模糊的“株型结构”概念上升为动态的、科学的量化指标,从而能更明确地、更综合地、更系统地反映本稻区双季超级籼稻品种(组合)的重要形态生理特点,进一步揭示高产形成规律,从而促使超级籼稻株型育种概念日臻完善。应用该理论指导华南双季稻超高产育种实践,可以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年限,且已有一批超级籼稻和优质超高产水稻新品种(组合)育成并应用推广,显示其对华南超级籼稻及优质超高产育种的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双季超级籼稻 动态株型育种 生长发育时期 形态性状 生理性状 量化指标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双季超级稻产量构成模式探讨 被引量:25
3
作者 陈友订 万邦惠 张旭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3-329,共7页
20 0 1年晚季和2 0 0 2年早季在广州对6个超级稻品种进行比较试验,2 0 0 1- 2 0 0 3年对5个超级稻品种在广东省东、中、西部不同生态区早季或晚季进行生产试验;通过分析考察其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提出华南双季超级稻“优质大穗”和“优... 20 0 1年晚季和2 0 0 2年早季在广州对6个超级稻品种进行比较试验,2 0 0 1- 2 0 0 3年对5个超级稻品种在广东省东、中、西部不同生态区早季或晚季进行生产试验;通过分析考察其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提出华南双季超级稻“优质大穗”和“优质穗粒兼顾”两种产量构成模式共4种类型。(1)早季基本型———有效穗2 70 . 0万穗·hm-2 ,每穗实粒170 .0~180 .0粒,千粒重2 4 .0~2 5 .0g ,单穗重4 . 0~4 .5g ,产量潜力12 . 0t·hm-2 ;(2 )晚季基本型———有效穗30 0 . 0万穗·hm-2 ,每穗实粒16 0 0粒,千粒重2 5 . 0g ,单穗重4 . 0g ,产量潜力12 .0t·hm-2 ;(3)早季中熟型———有效穗330 . 0万穗·hm-2 ,每穗实粒14 0 . 0~15 0 . 0粒,千粒重2 4. 0g ,单穗重3 5g,产量潜力11 .9t·hm-2 ;(4)晚季早熟型———有效穗370 . 0万穗·hm-2 ,每穗实粒12 5. 0粒,千粒重2 4 . 0g ,单穗重3 .0g ,产量潜力11. 1t·hm-2 。并根据不同类型品种的特点分别提出了育种上的主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产量构成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双季超级稻始穗期低温胁迫及耐冷性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周新桥 陈达刚 +2 位作者 李丽君 陈友订 张旭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8-392,共5页
2007年晚季以玉香油占、天优122、天优10号、五丰优128、特优138等5个最新育成的华南双季超级稻品种(组合)为供试材料,在广州进行了始穗期低温胁迫试验.结果表明:1)始穗期16℃低温处理5 d,各供试材料的主茎单穗产量均有较大幅度的降低,... 2007年晚季以玉香油占、天优122、天优10号、五丰优128、特优138等5个最新育成的华南双季超级稻品种(组合)为供试材料,在广州进行了始穗期低温胁迫试验.结果表明:1)始穗期16℃低温处理5 d,各供试材料的主茎单穗产量均有较大幅度的降低,降幅因品种(组合)不同而异,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杂交稻主茎单穗产量的降幅明显增大;2)22,18℃低温下不论是处理5 d还是7 d,对特优138的主茎单穗产量均没有消极影响,但导致了玉香油占、天优122、天优10号和五丰优128不同程度减产;3)始穗期低温主要通过影响主茎结实率降低主茎产量,对主茎穗长、每穗总粒数和单粒粒重无明显影响;4)特优138耐低温胁迫能力最强,玉香油占次之,天优10号、天优122、五丰优128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双季超级稻 始穗期 低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秧苗期低温胁迫对华南主推双季水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周新桥 陈达刚 +3 位作者 李丽君 刘传光 张旭 陈友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36-941,共6页
以华南主推双季水稻五优308、合美占、天优390、粤晶丝苗2号和粤奇丝苗为供试材料,2011年采用人工气候箱(PGV-36)人工低温胁迫,对水稻苗期低温胁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秧苗期日均8.5℃的人工低温胁迫会导致水稻秧苗生长发育明显停滞... 以华南主推双季水稻五优308、合美占、天优390、粤晶丝苗2号和粤奇丝苗为供试材料,2011年采用人工气候箱(PGV-36)人工低温胁迫,对水稻苗期低温胁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秧苗期日均8.5℃的人工低温胁迫会导致水稻秧苗生长发育明显停滞,供试材料植株高度、主茎叶片数和叶片长度处理前后无显著差异。②日均温8.5℃低温胁迫对水稻秧苗鲜重和干重的影响趋势相同,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低温胁迫下的各供试品种(组合)不但没有干物质积累,其鲜重和干重反而下降。③各供试品种3叶期的耐低温胁迫能力强于5叶期,各供试品种(组合)耐低温胁迫能力强弱次序为:五优308>天优390>粤晶丝苗2号>粤奇丝苗>合美占,且3叶期和5叶期的趋势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双季水稻 苗期 耐低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稻区不同施肥模式下土壤CH_4和N_2O排放特征 被引量:6
6
作者 易琼 唐拴虎 +5 位作者 逄玉万 黄旭 黄巧义 李苹 付弘婷 杨少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478-2484,共7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华南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生育期内,CH4排放呈单峰曲线,不同水稻季CH4排放峰出现的时间和峰值不同,晚稻CH4排放峰出现的时间早于早稻,且峰值明显高于早稻。由三季水稻观测数据可...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华南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生育期内,CH4排放呈单峰曲线,不同水稻季CH4排放峰出现的时间和峰值不同,晚稻CH4排放峰出现的时间早于早稻,且峰值明显高于早稻。由三季水稻观测数据可知:稻田CH4排放通量范围分别为-0.29~14.83、-6.09~31.54、-0.11~22.87 mg·m-2·h-1,而不同生长季N2O排放数据表明稻田N2O排放通量非常小且N2O排放规律不明显;稳定性氮肥结合甲烷抑制剂(SN)处理CH4季节排放总量最低,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FP)相比,SN处理均能明显降低CH4季节排放量,降幅分别达34.1%、28.4%和7.7%。分析单位产量CH4和N2O增温潜势可知,两季水稻SN处理较FP处理全球增温潜势分别降低了31.0%和17.8%。综上认为,华南稻-稻连作种植体系下,CH4气体是稻田全球增温潜势增加的主要温室气体,SN施肥模式可作为该区域稻田温室气体减排的一项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模式 华南 双季稻 甲烷 氧化亚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型杂交稻恢复系动态株型与光能利用率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王丰 廖亦龙 +8 位作者 柳武革 刘迪林 曾学勤 傅友强 朱满山 李金华 付崇允 马晓智 霍兴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1-154,共14页
【目的】理想株型是水稻高产稳产的前提。本研究拟对不同年代育成的籼型三系杂交稻恢复系动态株型与光能利用效率进行综合评价,探讨恢复系光能高效利用的理想动态株型特征,为提高光能高效利用的高产稳产杂交稻育种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理想株型是水稻高产稳产的前提。本研究拟对不同年代育成的籼型三系杂交稻恢复系动态株型与光能利用效率进行综合评价,探讨恢复系光能高效利用的理想动态株型特征,为提高光能高效利用的高产稳产杂交稻育种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明恢63、明恢82、蜀恢527、广恢998、广恢122、广恢128、广恢308和桂99等8个大面积应用的籼型杂交稻恢复系为供试材料,在华南生态条件下考查了其分蘖、叶面积指数(LAI)、透光率、叶片大小与开张角、叶色(SPAD值)等性状的动态变化,以及抽穗期光合速率、生育期、产量相关性状和光能利用率(RUE)等指标。【结果】各恢复系之间在株型动态变化、产量和光能利用率(RUE)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良好的动态株型与光能利用率密切相关,最为接近华南生态条件下理想动态株型的广恢998和广恢308,光能利用率最高。根据聚类分析,广恢998、广恢308和明恢82属于光能高效利用的类群Ⅰ。其他恢复系归为类群Ⅱ。最后,根据华南的光温生态特点,提出了水稻光能高效利用的理想动态株型模式及育种选择关键指标:1)移栽后分蘖和叶面积发展快,LAI达到1.0的时间≤27 d;茎蘖数达到峰值所需时间≤38 d,分蘖力中等,最高茎蘖数≤600苗/m^(2);2)前期窄叶长披,移栽后15 d顶部3片完全叶平均长度为37 cm,平均宽度≤0.9 cm,开张角度≥80°;后期叶片窄直,抽穗后20 d顶部倒3叶平均开张角≤65°,平均长度为43 cm,平均宽度≤1.3 cm,属于中叶型,有利于后期群体通风透光;3)后期叶片转色好,不早衰,SPAD值维持在35~40,抽穗前20 d至抽穗后20 d之间的叶片SPAD值降幅≤13%;普通栽培条件下平均每穗总粒数180粒左右,有效穗数300穗/m^(2)以上,结实率≥85%。【结论】广恢998和广恢308具有较为理想的动态株型和较高RUE,利用其配制的杂交稻天优998、博优998和五优308等连续多年成为我国华南稻区主导品种和国家与省级区试对照品种。说明通过选育光能高效利用的理想动态株型恢复系,是组配选育高产稳产杂交稻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杂交水稻 恢复系 动态株型 光能高效利用 双季稻区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双季稻低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钟旭华 梁开明 +9 位作者 潘俊峰 傅友强 胡香玉 黄农荣 刘彦卓 胡锐 李妹娟 王昕钰 叶群欢 尹媛红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67-874,共8页
分析了华南双季稻田CH4和N2O排放量,从低碳品种筛选、节水减排灌溉、化肥减量增效等方面介绍了华南双季稻低碳高产关键技术及其集成应用情况。综述了华南双季稻低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的主要进展、存在问题和今后工作重点。华南双季稻低... 分析了华南双季稻田CH4和N2O排放量,从低碳品种筛选、节水减排灌溉、化肥减量增效等方面介绍了华南双季稻低碳高产关键技术及其集成应用情况。综述了华南双季稻低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的主要进展、存在问题和今后工作重点。华南双季稻低碳高产栽培技术节水节肥、减排控污、增产增收,实现了低碳与高产的协调,应用前景好。目前,该技术主要存在可用品种少、种植模式单一、推广难度大等问题;今后,在加大政策支持的同时,亟需加强品种筛选、模式集成、基础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双季稻 低碳高产栽培 温室气体减排 氮高效 节水灌溉 CH4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南部一年两熟区不同搭配作物光合性能比较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邵云 李晓波 +4 位作者 崔景明 李春喜 马守臣 李静雅 马冠群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4-91,F0002,共9页
为了探寻华北平原南部一年两熟制中较适宜的搭配模式,研究了该区域广泛应用的: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小麦-花生、小麦-甘薯4种搭配模式,分析了不同模式光合性能的变化规律,计算了其光资源利用效率及产量与产值.结果表明:小麦-甘薯模式... 为了探寻华北平原南部一年两熟制中较适宜的搭配模式,研究了该区域广泛应用的: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小麦-花生、小麦-甘薯4种搭配模式,分析了不同模式光合性能的变化规律,计算了其光资源利用效率及产量与产值.结果表明:小麦-甘薯模式在两季的总光资源积累量中表现出最高;但由于小麦-甘薯模式价格最低,所以其两季的总产值最低.另一方面,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小麦-花生3种搭配模式由于生育期基本一致使得其光能积累几乎相等;而小麦-甘薯模式在除小麦-玉米模式的其他3种模式中光合作用强度较高,光能利用效率仅次于小麦-玉米模式,加之产品价格较高,故两季的总产值最高;此外,小麦-花生模式在光资源利用效率以及总产值方面也具有相对的优势.因此选择小麦-玉米模式作为华北平原南部两熟区最适宜的搭配模式,而小麦-花生模式可作为该地区的替代搭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南部 一年两熟区 不同搭配作物 光合性能 产量与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双季稻区秸秆集捆机设计与试验
10
作者 王康军 谢晟 +3 位作者 薛忠 潘松 杨伟光 周明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6-151,共6页
针对南方双季稻区田块小、土壤湿软、秸秆含水率高导致秸秆收集困难问题,设计一种南方双季稻区秸秆集捆机,与半喂入式稻麦收割机配合使用,可一次性完成水稻收获与秸秆集捆。该机设计一种曲柄摇杆机构模仿手动耙草原理进行进料和压缩,正... 针对南方双季稻区田块小、土壤湿软、秸秆含水率高导致秸秆收集困难问题,设计一种南方双季稻区秸秆集捆机,与半喂入式稻麦收割机配合使用,可一次性完成水稻收获与秸秆集捆。该机设计一种曲柄摇杆机构模仿手动耙草原理进行进料和压缩,正时机构调节周期准确进行水稻秸秆扎捆,偏心轮排料机构顺利将秸秆排出;作业采用扎垛式,有利于水稻秸秆通风干燥,便于长期储存。试验结果表明:该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作业半径小,工作性能稳定,机具作业速度越快,草捆规范度程度越差;采用中速档作业,其生产率为0.21 hm 2/h,成捆率达到9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双季稻区 秸秆 集捆机 扎垛 正时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分析的华南双季稻种植模式可持续性评价 被引量:5
11
作者 冯海怡 陈晓炜 +1 位作者 谭康铭 王小龙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6期9-14,共6页
【目的】华南双季稻区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主产区之一,从生态经济角度判断华南地区当前双季稻种植模式的可持续性,对于我国农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广东省典型双季稻种植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能值分析方法对其可持续发展... 【目的】华南双季稻区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主产区之一,从生态经济角度判断华南地区当前双季稻种植模式的可持续性,对于我国农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广东省典型双季稻种植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能值分析方法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定量化评价。【结果】华南双季稻区农业系统中环境资源的投入占总能值投入44.16%,其中不可辅助能占总能值的52.40%,净能值产出率(EYR)为1.78,环境负荷率(ELR)为1.06,可持续发展指标(ESI)为4.07。【结论】能值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表明,当前华南双季种植模式环境压力较小,可持续性发展潜力较大,但其净能值产出率较低,原因在于过分依赖自然环境资源和人力劳动资源。若能对华南双季稻系统进行标准化管理,适当增加农用机械的投入,并投入有机肥的使用,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该地区水稻种植模式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双季稻 可持续性评价 能值分析 环境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双季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
12
作者 叶美苑 陈志芳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1期20-20,25,共2页
本文总结了华南双季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合理安排生产季节、播种育秧、整地移栽、肥水运筹、病虫害防控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华南地区粮食的安全生产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
关键词 双季超级稻 高产 栽培技术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