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matrix with the speed feature based on double inspiriting control lines 被引量:1
1
作者 Weiwei Liu Chunsheng Shi Jing L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3年第6期962-970,共9页
Methods of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have been studied for many years. However, the change speed of evaluated objects was rarely considered by the existing evaluation methods. An evaluation matrix is proposed to re... Methods of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have been studied for many years. However, the change speed of evaluated objects was rarely considered by the existing evaluation methods. An evaluation matrix is proposed to remedy this deficiency. Firstly, the change speed state (CSS) of the evaluated objects is analyzed based on double inspiriting control lines (DICLs), and a matrix of the CSS is constructed. Then, 72 elements in the matrix are analyzed, and formulas describing each CSS are given.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oposed evaluation matrix is proved when the CSS merges with the change speed trend (CST) in the dynamic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inally, a computing example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evaluation matrix is feasible in the dynamic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with the speed fe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 inspiriting control lines (DICLs) change speed state (CSS) change speed trend (CST) evaluation matri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rtual Speed Sensorless Desired Control Strategy of Maglev Single-sided Linear Induction Motors 被引量:3
2
作者 DENG Jiangming CHEN Tefang TANG Jianxiang ZHANG Guixin YU Mingyang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7期I0006-I0006,182,共1页
单边短初级长次级直线感应电机己普遍应用于低速磁悬浮的驱动系统。由于在动态纵向边端效应影响下等效电路不对称,单边直线感应电机(single-sided linear inductionmotor,SLIM)的一些参数非线性变化。传统的应用于旋转电机的无速度... 单边短初级长次级直线感应电机己普遍应用于低速磁悬浮的驱动系统。由于在动态纵向边端效应影响下等效电路不对称,单边直线感应电机(single-sided linear inductionmotor,SLIM)的一些参数非线性变化。传统的应用于旋转电机的无速度传感器方法不再适用。首先分析了SLIM的M/T轴等效电路,选择次级磁链作为速度观测器状态变量。根据李雅普诺夫系统稳定性判据,推导出适用于SLIM的无速度传感器辨识;然后,采用反馈广义积分观测器控制稳态辨识速度的双幅脉振幅值;引入虚拟期望变量(virtualdesiredvariable,VDV)法,利用估算速度参与SLIM的恒滑差频率矢量控制。仿真与实验对所提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进行了验证,所得结论可为磁悬浮的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速度传感器控制 直线感应电机 磁悬浮 控制策略 直线感应电动机 单面 虚拟 SL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联液压元件新型应用与性能分析
3
作者 陈帆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5年第1期147-151,共5页
针对现有传统液压回路在多种不同压力、不同流量工况中需要借助繁多功能控制阀来调节的功能缺陷,以及能耗大、效率低等问题,将双联液压元件应用于几种典型回路中,并对由双联液压元件组成的新型液压系统的节能特性、输出特性进行了研究... 针对现有传统液压回路在多种不同压力、不同流量工况中需要借助繁多功能控制阀来调节的功能缺陷,以及能耗大、效率低等问题,将双联液压元件应用于几种典型回路中,并对由双联液压元件组成的新型液压系统的节能特性、输出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双联液压元件的应用能够节省成本、简化系统、消除压力互相干扰、减少功率损失,实现了功率的匹配,达到了节能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传动 双联液压元件 节能方法 调压回路 调速回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风力发电机转速安全约束的DFIG一次调频模型预测控制策略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涛 张锋杨 +2 位作者 徐妍 王亚伦 纪子洋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64,共10页
针对传统方法控制双馈感应发电机(DFIG)的调频效果过于依赖参数整定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计及转速安全约束的风力发电机参与一次调频控制策略。该方法结合风力发电机动力学模型与频率响应模型建立预测模型,通过... 针对传统方法控制双馈感应发电机(DFIG)的调频效果过于依赖参数整定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计及转速安全约束的风力发电机参与一次调频控制策略。该方法结合风力发电机动力学模型与频率响应模型建立预测模型,通过线性回归方法变参考值将风力发电机转速的稳定性纳入考虑。相较于虚拟惯性控制等方法将系统频率偏差与转子动能直接关联,该文方法通过建立全新的预测模型,实时统筹考虑整个系统的状态信息,无需反复调整参数,在考虑转速安全性的同时兼顾全局性能。最后,通过实际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文调频策略的有效性以及相对现有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感应发电机 一次调频 频率响应模型 模型预测控制 转子动能控制 虚拟惯性控制 转速安全 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椭偏仪双补偿器任意比例旋转控制系统 被引量:1
5
作者 谢大洋 刘政杰 +1 位作者 薛鹏 张瑞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30,共6页
针对目前广义椭偏仪双旋转补偿器控制旋转比例单一的问题,提出一套基于STM32单片机与步进电机的广义椭偏仪双补偿器任意比例旋转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STM32F1单片机进行编程控制两个步进电机旋转的基础速度、速度比、旋转光学周期数,并... 针对目前广义椭偏仪双旋转补偿器控制旋转比例单一的问题,提出一套基于STM32单片机与步进电机的广义椭偏仪双补偿器任意比例旋转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STM32F1单片机进行编程控制两个步进电机旋转的基础速度、速度比、旋转光学周期数,并通过LabVIEW软件进行编程,获得与之配套的上位机控制系统,完成双补偿器的任意比例旋转控制。通过搭建的广义椭偏实验系统采集双补偿器不同转速比下对空气样本测量的图像,并将其中转速比为5∶3的数据采集结果与理论空气样本波形进行归一化处理。结果显示,实际空气穆勒矩阵与理论穆勒矩阵元素的最大误差为0.014,平均误差为0.004 3,验证了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椭偏仪 双旋转补偿器 速度调控 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SM的误差修正双幂次趋近率滑模控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黎心慰 马家庆 +3 位作者 何志琴 吴钦木 陈昌盛 覃涛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5-111,共7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调速系统应用传统滑模控制的过程中存在的超调量高、转矩以及电流脉动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误差修正双幂次趋近率(error-corrected double power reaching law,EDPRL)的...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调速系统应用传统滑模控制的过程中存在的超调量高、转矩以及电流脉动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误差修正双幂次趋近率(error-corrected double power reaching law,EDPRL)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首先,在双幂次趋近率的基础上引入系统转速的误差的幂函数,通过Lyapunov函数验证其稳定性;其次,对所提出的EDPRL收敛性进行分析,并基于这一新的控制算法设计永磁同步电机滑模速度控制器(sliding mode speed controller,SMSC)。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滑模速度控制器相比,采用EDPRL方法的永磁同步电机电流谐波幅值占基频比降低了3.18%,启动过程中的超调量减少了10.8%,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和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抖振 滑模控制器 双幂次趋近率 转速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BMSSA的PP算法分布式自动驾驶轨迹跟踪控制策略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正阳 潘树国 +2 位作者 蔚保国 高旺 陈宗良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57,共8页
针对在轨迹跟踪控制中横向纯追踪控制算法前视距离的选取受车辆速度影响较大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改进樽海鞘优化算法对纯追踪控制中的前视距离进行实时调整优化。首先在纯追踪控制模型的基础之上,采用横向误差作为主要决策参数,设计... 针对在轨迹跟踪控制中横向纯追踪控制算法前视距离的选取受车辆速度影响较大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改进樽海鞘优化算法对纯追踪控制中的前视距离进行实时调整优化。首先在纯追踪控制模型的基础之上,采用横向误差作为主要决策参数,设计了改进樽海鞘优化算法的目标函数,同时还在算法中引入布朗运动和自适应权重以防止陷入局部最优解和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其次本文还设计了纵向双环PID控制算法用于实现智能体车辆对于参考速度的跟踪。最后在智能体车辆实际平台上对所提出的基于分布式纵向双环PID控制算法、横向前视距离优化的纯追踪控制算法进行实验验证,并且设置多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基于前视距离优化的纯追踪轨迹跟踪控制控制算法具有最优控制性能,其中最大横向误差为0.068 m,平均横向误差为0.014 m,相较于模糊优化其控制精度提升了24.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迹跟踪 纯追踪控制 双环PID速度控制 改进樽海鞘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自抗扰防卡压力流量回转系统研究
8
作者 唐光伟 闫政 +2 位作者 高有山 孟宏君 王猛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25-130,共6页
针对煤巷锚杆支护时岩石强度复杂多变而出现的卡钻现象,提出一种线性自抗扰控制(LADRC)算法,通过控制比例先导压力阀和变转速伺服电动机,合理匹配钻进时的压力和流量。为验证上述方法的合理性,设定负载端为突变和渐变两种围岩硬度变化工... 针对煤巷锚杆支护时岩石强度复杂多变而出现的卡钻现象,提出一种线性自抗扰控制(LADRC)算法,通过控制比例先导压力阀和变转速伺服电动机,合理匹配钻进时的压力和流量。为验证上述方法的合理性,设定负载端为突变和渐变两种围岩硬度变化工况,在AMESim与Matlab/Simulink中进行模型搭建和联合仿真实验,并与滑模控制(SMC)和PID控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根据负载变化,采用比例先导压力阀实现回转马达变扭矩输出,可以解决钻进过程卡钻问题;采用转速环和电流环双闭环控制的伺服电动机,可以根据负载变化调节系统流量。提出的LADRC控制电动机和压力阀相较于滑模控制和PID控制,超调量更小,具有更好的响应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巷锚杆支护 线性自抗扰控制 压力流量匹配 比例压力控制 变速电动机 双闭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式高速无人直升机飞行力学建模及操纵策略研究
9
作者 杨洋 黄维宁 +2 位作者 杨永文 徐亮 李华松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81-2489,共9页
双螺旋桨复合式高速无人直升机同时具备了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的优势,是目前高速飞行器的研究热门之一。针对双螺旋桨复合式高速无人直升机进行了飞行力学相关分析和操纵策略研究。首先,以干扰因子的方式构建旋翼对机翼的气动干扰模型,... 双螺旋桨复合式高速无人直升机同时具备了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的优势,是目前高速飞行器的研究热门之一。针对双螺旋桨复合式高速无人直升机进行了飞行力学相关分析和操纵策略研究。首先,以干扰因子的方式构建旋翼对机翼的气动干扰模型,机身模型采用风洞实验数据,然后,建立该直升机的非线性飞行动力学模型。针对操纵冗余问题,提出一种操纵策略,以权重系数来分配操纵通道,通过添加平均螺距杆纵向通道,由螺旋桨平均螺距控制前飞速度。在此基础上进行配平,实现了各个杆操纵量在3个模式间的光滑过渡,从而验证了操纵策略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螺旋桨复合式高速无人直升机 操纵冗余 飞行动力学模型 操纵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摆起重机的过阻尼自耦PD消摆控制方法
10
作者 唐钰淇 曾喆昭 张昌琪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2-308,共7页
针对欠驱动双摆起重机系统的负载摆角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有效测量和消摆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无需负载摆角反馈的过阻尼自耦PD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坐标变换来解决控制输出的耦合,然后引入虚拟控制量将双摆起重机系统分解为外环位移控... 针对欠驱动双摆起重机系统的负载摆角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有效测量和消摆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无需负载摆角反馈的过阻尼自耦PD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坐标变换来解决控制输出的耦合,然后引入虚拟控制量将双摆起重机系统分解为外环位移控制与内环吊钩摆角控制,同时将负载摆动的影响以及外部扰动定义为总扰动,进而将其等价映射为一个线性扰动系统。为了进一步提高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在自耦PID控制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自耦PD临界阻尼控制系统的思想,据此分别设计了外环与内环的过阻尼自耦PD控制器。且理论上分析了控制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和抗扰动鲁棒性。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本文控制方法可以实现双摆起重机的消摆控制。过阻尼自耦PD方法不仅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而且不依赖模型参数以及对外部扰动具有良好的鲁棒性,能有效的解决双摆起重机系统的现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摆起重机 欠驱动系统 消摆 过阻尼自耦PD控制 自适应速度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馈感应式风电场电网友好型功率控制系统技术改造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荣鹏 王阳 +3 位作者 王超 张静 杨文中 胡海燕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52,共10页
当前我国电网新能源装机渗透率高,迫切需要光伏电站、风电场深度参与电网调峰、调压,为此分析目前双馈感应式风电场功率控制系统结构复杂、功能重叠、信息传递环节多、故障率高、控制策略落后的现状,论证双馈感应式风电场进行电网友好... 当前我国电网新能源装机渗透率高,迫切需要光伏电站、风电场深度参与电网调峰、调压,为此分析目前双馈感应式风电场功率控制系统结构复杂、功能重叠、信息传递环节多、故障率高、控制策略落后的现状,论证双馈感应式风电场进行电网友好型功率控制系统技术改造的必要性、可能性,提出包括优化系统结构、改进控制策略、简化通信网络、充分发挥双馈风电机组优良的有功/无功控制能力等各项改进措施,并以双馈感应式风电场功率控制系统技术改造实例加以说明,同时对新能源电站是否必须加装无功补偿装置进行讨论。性能验收试验表明,改造后的风电场功率控制系统无需配置无功补偿装置,其各项技术指标优于国家技术标准。该项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在新建风电场推广可降低造价昂贵的一次性投资,减少运行损耗,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感应式风电场 快速频率响应 电网友好型功率控制系统 可调速解耦发电系统 电压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双泵控混合分布式挖掘机液压系统性能分析
12
作者 张树忠 刘意 +1 位作者 郑祥盘 张雪峰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123,共7页
针对泵控非对称缸中存在流量不平衡问题和挖掘机(动臂、斗杆及铲斗)各液压缸的多象限工况,提出一种单双泵控混合分布式挖掘机液压系统。基于挖掘作业时工作装置的各液压缸速度-负载特性,为二象限工况的动臂设计单泵控液压单元,四象限工... 针对泵控非对称缸中存在流量不平衡问题和挖掘机(动臂、斗杆及铲斗)各液压缸的多象限工况,提出一种单双泵控混合分布式挖掘机液压系统。基于挖掘作业时工作装置的各液压缸速度-负载特性,为二象限工况的动臂设计单泵控液压单元,四象限工况的斗杆及铲斗设计双泵并联式泵控液压单元。以微型挖掘机为对象,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多体动力学模型和液压系统模型,设计PID位置控制器,在典型挖掘工况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单泵式的效率与双泵并联式的基本相当,但后者在负载力突变时,几乎不产生速度波动;在典型挖掘工况下,所提出的单双泵控混合分布式挖掘机液压系统的总效率为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泵并联 分布式泵控液压系统 速度-负载特性 液压挖掘机 四象限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馈电机的交/直/交控制 被引量:30
13
作者 吴胜 周理兵 +1 位作者 黄声华 李朗如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46-151,共6页
采用交/直/交(AC/DC/AC),变换器对绕线型感应电机电动状态下的双馈控制进行研究。直流储能环节使AC/DC 和DC/AC模块可分别独立控制。AC/DC采用三相PWM高频整流矢量控制,实现高功率因数下转差能量双向流动,效率高、减少对电网污染。DC/A... 采用交/直/交(AC/DC/AC),变换器对绕线型感应电机电动状态下的双馈控制进行研究。直流储能环节使AC/DC 和DC/AC模块可分别独立控制。AC/DC采用三相PWM高频整流矢量控制,实现高功率因数下转差能量双向流动,效率高、减少对电网污染。DC/AC采用定了磁链定向矢量控制, 定了有功和无功分量实现解耦;双闭环控制以转速和定了无功控制为外环,以转了电流滞环跟踪控制为内环。实验证明: 电机在次同步至超同步速的较大范围内平滑调速,定子侧功率因数可调,可为1甚至向电网发出无功。整体结构简单, 硬件结构不变而只改变软件即可改变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电机 交/直/交变换器 矢量控制 速度调节 无功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测速模式的玉米追肥机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1
14
作者 赵学观 金鑫 +3 位作者 邹伟 翟长远 张春凤 王秀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45-153,共9页
针对玉米追肥机北斗单点测速方式存在延时,造成测速准确性低的问题,提出了北斗单点测速与地轮测速相结合的双测速模式。搭建了玉米追肥机控制系统并开发配套控制界面,完成了双测速模式规则建立及控制器程序设计。重点对加减速过程判定... 针对玉米追肥机北斗单点测速方式存在延时,造成测速准确性低的问题,提出了北斗单点测速与地轮测速相结合的双测速模式。搭建了玉米追肥机控制系统并开发配套控制界面,完成了双测速模式规则建立及控制器程序设计。重点对加减速过程判定与地轮稳定测速的速度范围进行了研究,试验确定了双测速模式切换条件,并验证了双测速模式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地轮稳定测速的最大速度为6.0 km/h,地轮测速队列长度N的最佳值为5,模式切换速度变异系数临界值为4.2%;3.5、5.5、6.0、8.0 km/h 4种不同目标速度测速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双测速模式与北斗单点测速在加速阶段相对响应时间均值为1.6 s,减速阶段均值为1.8 s,实际施肥延时距离平均减小0.55 m。田间施肥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双测速模式加速阶段速度切换造成的排肥转速差均值为1.5 r/min,减速阶段排肥转速差在8.0 km/h速度条件下最大,均值为7.1 r/min。减速阶段控制结果表明,系统平均响应时间为1.3 s,平均稳态误差均值为0.8 r/min,系统平均超调量为8.7%。双测速模式切换准确率为100%,满足精准施肥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追肥机 双测速模式 北斗测速 排肥控制 光谱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动车组再生制动控制系统的研究与仿真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利军 李伟东 +1 位作者 张峻领 赵恒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8-82,117,共6页
研究目的:制动控制是高速动车组安全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动车组的制动系统采用再生制动和电气指令式空气制动相结合的方式。在所有制动方式中,再生制动是唯一一种向电网回馈能量的方式,日益... 研究目的:制动控制是高速动车组安全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动车组的制动系统采用再生制动和电气指令式空气制动相结合的方式。在所有制动方式中,再生制动是唯一一种向电网回馈能量的方式,日益成为交流传动动车组的首选制动方式。如何实现牵引、制动、恒速、惰行等不同控制方式之间的平滑切换、回馈电网的单位功率因数控制是再生制动控制系统的核心技术。本文以CRH2型动车组为研究对象,对动车组再生制动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对高速动车组牵引变流关键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研究结论:(1)设计出一种基于双滞环调节的恒速控制器,实现动车组在0~250 km/h范围内任意速度下稳定运行。(2)仿真系统在动车组制动时能够实现能量的回馈和电网的单位功率因数控制,且可以按照特性曲线发出再生制动力指令,满足动车组运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动车组 再生制动 恒速控制器 双滞环调节器 能量回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位置传感器直流无刷电动机自整定模糊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姚绪梁 佟为明 +1 位作者 尹国慧 王廷奇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7-192,共6页
本文在分析尢位置传感器直流无刷电动机的反电动势换相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利用反电动势换相的数学模型。针对反电动势换相起动困难的问题,采用"三段式"起动技术,即转子预定位、外同步加速和外同步到自同步的切换,达到与有位... 本文在分析尢位置传感器直流无刷电动机的反电动势换相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利用反电动势换相的数学模型。针对反电动势换相起动困难的问题,采用"三段式"起动技术,即转子预定位、外同步加速和外同步到自同步的切换,达到与有位置传感器相同的起动效果;控制方法采用自整定模糊-PID控制。系统采用双闭环调速,其中电流环采用滞环控制,转速环采用自整定模糊-PID控制器。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自整定模糊-PID控制器的无位置传感器直流尢刷电动机控制系统具有同有位置传感器直流无刷电动机控制系统同样好的控制效果,且超调小,较传统PID控制具有更好的静、动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无刷电动机 自整定模糊控制 PID控制器 双闭环调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合成电流控制的无刷直流电机转矩脉动抑制系统 被引量:22
17
作者 李珍国 王江浩 +1 位作者 高雪飞 方一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5592-5599,共8页
具有非换相相电流反馈的无刷直流电机的传统双闭环调速系统,因非理想梯形波反电势和非理想方波相电流存在较大转矩脉动,该文引入正比于瞬时转矩的合成电流变量,并推导出每个扇区下的合成电流与非换相相电流之间的关系式,通过控制所需合... 具有非换相相电流反馈的无刷直流电机的传统双闭环调速系统,因非理想梯形波反电势和非理想方波相电流存在较大转矩脉动,该文引入正比于瞬时转矩的合成电流变量,并推导出每个扇区下的合成电流与非换相相电流之间的关系式,通过控制所需合成电流的对应非换相相电流,达到抑制转矩脉动的目的。此外,为了减小换相转矩脉动,采用一种基于PWM-on的新型调制方式。该调制方式在换相期间,三相将进行配合调制,通过计算给每一相分配不同的调制占空比,使开通相和关断相的电流变化率相等。所提转矩脉动抑制方法通过相应的Matlab仿真和数字信号处理驱动实验,验证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刷直流电机 合成电流控制 双闭环调速系统 转矩脉动抑制 配合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馈式风电场改进的恒电压控制策略 被引量:15
18
作者 栗然 唐凡 +1 位作者 刘英培 柯拥勤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9-85,共7页
双馈式风电场采用恒电压控制能够为电网提供电压支持,但风速的随机波动使输电线路潮流频繁变化,给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带来了挑战,因此本文对恒电压控制进行改进:通过引入等值风速作为前馈控制,对风速扰动进行补偿,抑制电压波动。为减小双... 双馈式风电场采用恒电压控制能够为电网提供电压支持,但风速的随机波动使输电线路潮流频繁变化,给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带来了挑战,因此本文对恒电压控制进行改进:通过引入等值风速作为前馈控制,对风速扰动进行补偿,抑制电压波动。为减小双馈风电机组内部有功损耗,提出双层无功分配策略:第一层根据各机组无功极限的大小进行分配,第二层以最大限度的减小机组内部有功损耗为目标,在双馈机定子侧和网侧变流器(GSC)之间进行优化分配。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能有效抑制由于风速变化导致的电压波动,并且大大减小双馈风电机组内部功率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式风电场 恒电压控制 前馈控制 双层无功分配 功率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端供电模式下高速磁浮列车牵引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金鑫 葛琼璇 +1 位作者 王晓新 崔冬冬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21,44,共7页
双端供电模式是磁浮列车高速稳定运行的一种重要工作模式,本文建立了该模式下磁浮列车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牵引控制策略。在Simulink中搭建了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对比了不同控制条件下磁浮列车的运行情况,仿真结果证明了控制策略的... 双端供电模式是磁浮列车高速稳定运行的一种重要工作模式,本文建立了该模式下磁浮列车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牵引控制策略。在Simulink中搭建了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对比了不同控制条件下磁浮列车的运行情况,仿真结果证明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最后将提出的控制策略在硬件在环的高速磁浮交通实时仿真平台进行了验证,半实物仿真结果表明在所提的控制策略下高速磁浮列车可以可靠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磁悬浮列车 双端供电 前馈控制 解耦控制 硬件在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动态补偿控制器的在线优化设计 被引量:9
20
作者 杨旭 姜银光 +2 位作者 彭开香 高晶晶 童朝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409-2417,共9页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广泛应用于带钢热连轧等复杂工业过程,该文针对轧机传动系统由于咬钢过程导致的调速系统动态性能下降问题,建立主传动系统机电耦合模型,并利用基于残差生成器的容错控制框架,进行主传动系统的动态补偿控制器设计。选...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广泛应用于带钢热连轧等复杂工业过程,该文针对轧机传动系统由于咬钢过程导致的调速系统动态性能下降问题,建立主传动系统机电耦合模型,并利用基于残差生成器的容错控制框架,进行主传动系统的动态补偿控制器设计。选取控制器输出和调速系统输出作为目标控制函数的性能指标约束,采用基于梯度下降的数据驱动方法,实现动态补偿控制器参数矩阵的在线迭代优化,提高电机调速系统在负载扰动影响下的鲁棒性能和抗干扰性能。仿真与实验结果均表明:该算法能够减少电机转速下降幅度,改善传动系统调速性能,提高闭环控制系统稳定性,并能有效缩短带钢头部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动态速降 数据迭代 控制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