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间前动脉背侧穿支的显微解剖
1
作者 董丽琨 王春霖 +2 位作者 赵如元 郭朝帅 王增涛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骨间前动脉背侧穿支的数量、起始处管径、供养范围及其与骨间后动脉分支的吻合情况。方法新鲜成人前臂标本13侧,红色乳胶灌注动脉并凝固后,解冻标本进行解剖。取10侧前臂标本,去除前臂皮肤、前臂屈肌后,显露骨间前动脉及其背侧... 目的观察骨间前动脉背侧穿支的数量、起始处管径、供养范围及其与骨间后动脉分支的吻合情况。方法新鲜成人前臂标本13侧,红色乳胶灌注动脉并凝固后,解冻标本进行解剖。取10侧前臂标本,去除前臂皮肤、前臂屈肌后,显露骨间前动脉及其背侧穿支,测量并记录骨间前动脉背侧穿支的数量、起始处管径。沿桡侧腕屈肌和指伸肌的间隙向深层解剖,观测骨间前动脉背侧穿支的数量及其对前臂背侧伸肌的供养范围。取13侧前臂标本,解剖后在前臂背侧浅层伸肌的肌间隙、深层伸肌的肌间隙以及深浅两层伸肌之间的肌间隙中,观察骨间前动脉背侧穿支与骨间后动脉的分支吻合情况。结果10侧标本合计有骨间前动脉背侧穿支94支,每侧标本骨间前动脉背侧穿支数量7~12(9.4±1.5)支,起始处管径0.21~1.56(0.70±0.34)mm。骨间前动脉背侧穿支穿过骨间膜后主要供养前臂背侧深层伸肌,在前臂远端三分之一还发出肌支供养指伸肌、小指伸肌。13侧标本中,骨间前动脉背侧穿支与骨间后动脉分支之间单支吻合7侧、双支吻合5侧、无吻合1侧。结论骨间前动脉背侧穿支数量较多且起始处管径较粗大,主要供养前臂背侧深层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骨间前动脉背侧穿支与骨间后动脉分支之间有单支吻合、双支吻合以及无吻合3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前动脉 骨间前动脉背侧穿支 骨间后动脉 穿支血管 骨间膜 显微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动脉五大分支的高频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
2
作者 施晓琳 胡秀青 鄂占森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本研究利用高频超声明晰了尺动脉五大分支的检查方法及各分支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男15,女15)志愿者进行骨间返动脉扫查,并测量其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阻力,利用SPSS统计学软件计算出三组参数的95%置信... 目的本研究利用高频超声明晰了尺动脉五大分支的检查方法及各分支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男15,女15)志愿者进行骨间返动脉扫查,并测量其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阻力,利用SPSS统计学软件计算出三组参数的95%置信区间。按左、右侧分组,对比两组骨间返动脉的内径、峰值流速及血流阻力参数。结果明晰了尺动脉五大分支走行全过程的声像图特点及周围结构毗邻关系,骨间返动脉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阻力分别为(1.60±0.22)mm、(20.8±7.3)cm/s、(0.82±0.06);左、右侧三项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于尺动脉分支的影像学研究资料较少,高频超声不仅可以观察尺动脉五大分支的走行变化,还可以作为重要的解剖学标志,辨识周围肌群及神经结构,为临床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骨间前动脉 骨间后动脉 尺侧返动脉前支 尺侧返动脉后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浩 王杰 +1 位作者 杨开波 范亚生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3期26-29,共4页
目的研究游离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手部皮肤缺损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游离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进行移植修复,对照组采用骨间背动脉... 目的研究游离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手部皮肤缺损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游离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进行移植修复,对照组采用骨间背动脉带蒂皮瓣进行移植修复,观察比较两种皮瓣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再次手术整形率。结果 40例皮瓣均存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2例(10%),对照组8例(40%);术后3~6个月手术整形率,观察组无,对照组7例(3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间背动脉游离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对显微外科技术要求高,具有术后并发症少,供区损伤小无主干血管损伤,修复效果满意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背动脉 穿支皮瓣 手损伤 移植 显微外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