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周孔”而“孔孟”:儒家话语体系建构中的“圣人之道”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燕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56,168,共5页
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孔孟"取"周孔"而代之,"周孔之道"演化为"孔孟之道",是儒家基于特定历史语境建构话语体系的产物。随着周、孔形象渐趋圣化,汉唐时人多以周、孔并举,包含政治教化与人伦道... 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孔孟"取"周孔"而代之,"周孔之道"演化为"孔孟之道",是儒家基于特定历史语境建构话语体系的产物。随着周、孔形象渐趋圣化,汉唐时人多以周、孔并举,包含政治教化与人伦道德两方面内涵的"周孔之道"得以生成。继韩愈"道统论"之后,宋儒建构"性与天道"理论和道统谱系,"孔孟之道"逐渐成为儒学的代名词。统治者藉由教育、祭祀等参与此过程,也彰显出道统与治统的复杂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孔之道 孔孟之道 圣人 道统 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道统与制礼法:汉代孔子见老子图的图像逻辑及其传播 被引量:6
2
作者 范桢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0,共10页
孔子见老子图是汉代墓葬艺术中的常见题材。结合与之相对应出现的周公辅成王图,通过图像和相关文献分析,笔者认为,孔子见老子图是用孔子见老子故事来表现孔子,而老子、项橐以及孔子弟子,都是孔子继承上天道统过程中的辅助角色。另外,孔... 孔子见老子图是汉代墓葬艺术中的常见题材。结合与之相对应出现的周公辅成王图,通过图像和相关文献分析,笔者认为,孔子见老子图是用孔子见老子故事来表现孔子,而老子、项橐以及孔子弟子,都是孔子继承上天道统过程中的辅助角色。另外,孔子对于汉室的现实意义是,他还是制作礼法的素王。孔子和周公一道,成为统治者利用的资源,被国家祭祀,也被视觉化。孔子见老子图从庙堂到墓葬的传播,也反映了汉代经义和谶纬思想传播的过程,由上而下、逐渐混杂、逐渐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见老子 周公辅成王 谶纬 汉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能以误读纠正“百年误读”——与《“克己复礼”的百年误读与思想真谛》的作者商榷 被引量:4
3
作者 萧作永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1期97-101,共5页
孔子的“克己复礼”,是一个明显具有政治内涵的命题;孔子对周礼有突破,但也有保留。《“克己复礼”的百年误读与思想真谛》一文,将“克己复礼”归为纯粹的修身之学,且只讲孔子对周礼的颠覆,而不提孔子对周礼的保留态度,这就有可能导致... 孔子的“克己复礼”,是一个明显具有政治内涵的命题;孔子对周礼有突破,但也有保留。《“克己复礼”的百年误读与思想真谛》一文,将“克己复礼”归为纯粹的修身之学,且只讲孔子对周礼的颠覆,而不提孔子对周礼的保留态度,这就有可能导致对孔子思想的新的误读,不利于批判地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克己复礼” 政治内涵 周礼 思想联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子“仁政”:上古三代国家治理思想的集大成 被引量:5
4
作者 魏衍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2-192,208,共12页
“仁政”是孟子描绘天下国家治理思想的一幅宏伟蓝图,是《孟子》一书的思想内核和精神命脉。孟子“仁政”是对上古三代时期国家治理思想的集大成,其中“尧舜之道”是“根”,“三代之治”是“脉”,“周孔之教”是“魂”,并决定它成为深... “仁政”是孟子描绘天下国家治理思想的一幅宏伟蓝图,是《孟子》一书的思想内核和精神命脉。孟子“仁政”是对上古三代时期国家治理思想的集大成,其中“尧舜之道”是“根”,“三代之治”是“脉”,“周孔之教”是“魂”,并决定它成为深植于中华文化沃土的圣贤集体的智慧结晶。孟子“仁政”并非“载之空言”的简单说教,而是以“施仁政于民”为中心,以“省刑罚”“薄赋税”“深耕易耨”以及“暇日修其孝悌忠信”为基本点,共同构成了一套相对完备的思想学说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仁政 尧舜之道 三代之治 周孔之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吾从周”文化意蕴再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自慧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9-36,59,共9页
《论语·八佾》中的"吾从周"一语标志着孔子的精神方向。孔子"从周"究竟"从"了什么,这不仅关乎儒家思想的渊源,而且关涉中国文化的进路。对"从周"含义的理解不能仅局限于文本角度的章句考... 《论语·八佾》中的"吾从周"一语标志着孔子的精神方向。孔子"从周"究竟"从"了什么,这不仅关乎儒家思想的渊源,而且关涉中国文化的进路。对"从周"含义的理解不能仅局限于文本角度的章句考训,还应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来进行探赜。从章句考训看,孔子"从周"之义不是遵从广义的周代礼乐制度,而是遵从"周之文章",即周礼中维护社会秩序的等级制度;从《论语》所映现的孔子思想体系看,作为与时偕行的"圣之时者",孔子追从的不是崩溃中的奴隶制度,而是周礼之礼乐精神和周公的"德治""德教"思想。孔子在周礼和周公思想的基础上,构建了儒家的伦理思想体系,奠定了中国文化"大传统"的坚实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周公 周礼 吾从周 礼乐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今向孔子借鉴什么?——兼探孔子思想与《周易》的关系
6
作者 朱安群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71-77,共7页
处在钱潮滚滚,充满焦躁危疑忧惧情绪,人与自然、人与人疏离感日益加剧的今天,人们开私塾,拜孔子,背儒经,无疑是希望收到调整心态、从容对待潮流挑战的效果。孔子的价值观中有哪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达成这个目的?现认为,要认识孔子其人其... 处在钱潮滚滚,充满焦躁危疑忧惧情绪,人与自然、人与人疏离感日益加剧的今天,人们开私塾,拜孔子,背儒经,无疑是希望收到调整心态、从容对待潮流挑战的效果。孔子的价值观中有哪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达成这个目的?现认为,要认识孔子其人其学,必须抓住"道",而孔子之道又导源于《周易》。探源讨流,说明孔子思想中最值得当今汲取或借鉴的东西是:一、周易和孔子之道的理想境界———中和之道;二、周易的忧患意识和孔子的担当精神;三、周易的"彰往察来"和孔子的"过则勿惮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周易 中和 忧患意识 过而能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