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国内地及邻区8.0级左右地震周期划分、主体活动区迁移与地球自转加减速的关系 |
朱红彬
李红
胡乐银
陈宇轩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南北地震带房屋建筑抗震能力分区特征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
孙柏涛
陈洪富
闫培雷
张桂欣
钟应子
|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24
|
|
|
3
|
“长江深断裂带”的构造性质:深地震反射证据 |
吕庆田
刘振东
董树文
严加永
张永谦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37
|
|
|
4
|
地震带划分方案对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影响 |
雷建成
高孟潭
吕红山
亢川川
陈鲲
|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4
|
|
|
5
|
玉溪—临沧剖面宽角地震探测——红河断裂带及滇南地壳结构研究 |
王夫运
潘素珍
刘兰
刘宝峰
张建狮
邓晓果
马策军
张彩军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49
|
|
|
6
|
地震带与地震统计区关系探究 |
潘华
金严
胡聿贤
|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13
|
|
|
7
|
南海北部陆缘地震带的活动性与发震机制 |
孙金龙
徐辉龙
詹文欢
曹敬贺
|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5
|
|
|
8
|
新生地震破裂带的识别类型划分及其地震地质意义 |
向宏发
张晚霞
虢顺民
徐锡伟
|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12
|
|
|
9
|
天山与阴山─燕山造山带的深部结构和地震 |
马宗晋
赵俊猛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
1999 |
27
|
|
|
10
|
桐柏—大别造山带内与脆性-韧性剪切带共生的假玄武玻璃的发现及意义 |
林爱明
孙知明
杨振宇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9
|
|
|
11
|
帕米尔—西昆仑北麓新生代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剖面分析 |
伍秀芳
刘胜
汪新
杨树锋
顾雪梅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61
|
|
|
12
|
中国的板块构造区划 |
刘训
游国庆
|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64
|
|
|
13
|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中段三维变换构造特征 |
边海光
李本亮
靳久强
田继强
陈竹新
管树巍
|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
14
|
深部隐伏构造特征地震解释及对煤矿安全的影响 |
杜文凤
彭苏萍
师素珍
|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7
|
|
|
15
|
川滇地区地震活动统计单元的新划分 |
闻学泽
易桂喜
|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21
|
|
|
16
|
滇南及临近地区基底结构——镇康—泸西深地震测深剖面结果 |
潘素珍
王夫运
段永红
邓晓果
宋向辉
段玉玲
孙一男
张彩军
杨宇东
臧怡然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2
|
|
|
17
|
地震统计区划分不确定性对场点地震危险性计算的影响 |
潘华
黄玮琼
|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7
|
|
|
18
|
地震分频技术在扇三角洲前缘砂体预测中的应用--以海拉尔盆地乌尔逊断陷铜钵庙断裂带南屯组为例 |
王江
陈沫
王杰
刘霜
周豪
|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8
|
|
|
19
|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哈萨克斯坦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的战略思路与重点 |
方创琳
何伦志
王岩
|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9
|
|
|
20
|
随县—马鞍山地带地壳与上地幔结构及郯庐构造带南段的某些特征 |
郑晔
滕吉文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89 |
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