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焦平面偏振超分辨成像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特邀)
1
作者 张俊超 伍彩云 +3 位作者 罗毅东 李成功 姜南 宋颖超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5-208,共14页
分焦平面偏振成像作为新一代偏振探测手段,通过将偏振片阵列与焦平面探测器集成,实现了紧凑型快照式偏振成像,在生物医学检测、环境监测及军事侦察等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然而,分焦平面探测器结构引起图像空间分辨率降低,及相邻像元间... 分焦平面偏振成像作为新一代偏振探测手段,通过将偏振片阵列与焦平面探测器集成,实现了紧凑型快照式偏振成像,在生物医学检测、环境监测及军事侦察等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然而,分焦平面探测器结构引起图像空间分辨率降低,及相邻像元间具有不同偏振方向的光强响应,导致瞬时视场误差严重影响偏振信息的重构精度。为实现高分辨率成像、降低瞬时视场误差,分焦平面偏振超分辨成像技术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文中从偏振成像的基本理论入手,介绍典型的偏振成像系统:分时型、分振幅型、分孔径型、分焦平面型和超构表面型。然后对分焦平面偏振成像分辨率增强的三大方法理论体系进行详细介绍和对比分析,包括基于插值策略的传统算法、基于数学建模的优化方法、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处理技术。最后对分焦平面偏振成像分辨率增强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作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成像 分焦平面 超分辨成像 超构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焦平面偏振相机的像素间串扰研究进展
2
作者 金伟其 薛家安 +2 位作者 裘溯 罗琳 刘奇伟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5-737,共13页
分焦平面偏振相机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集成化偏振成像系统,微偏振片阵列的像素间串扰是此类偏振成像系统特有的干扰因素,且串扰光强随入射光偏振特性的变化而改变,在目标偏振信息测量时会引入误差。本文回顾了偏振串扰模型的发展历程,将相... 分焦平面偏振相机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集成化偏振成像系统,微偏振片阵列的像素间串扰是此类偏振成像系统特有的干扰因素,且串扰光强随入射光偏振特性的变化而改变,在目标偏振信息测量时会引入误差。本文回顾了偏振串扰模型的发展历程,将相关研究中涉及到的影响串扰的全部因素进行了归纳。以感光芯片参数和光学系统参数为系统关键因素,讨论了相机应用过程中的串扰原因-结果模型以及与时间噪声的关系,分析了串扰导致的各像素检偏参数的变化结果,重点总结了串扰的因素相关性、实验可重复性、误差随机性和参数可标定性,并对串扰模型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成像 分焦平面相机 像素串扰 检偏参数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焦平面式偏振相机偏振误差分析及偏振定标
3
作者 汪伟 张海裕 +3 位作者 柯链宝 康晴 李健军 毕海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39,共12页
分析了相机结构和测量原理,建立了相机响应模型,理论推导了相对透过率和偏振方位角对偏振测量的影响。采用积分球光源测量了相对透过率,采用旋转线偏振片法和马吕斯定律测量了偏振方位角,最后进行了偏振测量精度验证。测试结果表明,经... 分析了相机结构和测量原理,建立了相机响应模型,理论推导了相对透过率和偏振方位角对偏振测量的影响。采用积分球光源测量了相对透过率,采用旋转线偏振片法和马吕斯定律测量了偏振方位角,最后进行了偏振测量精度验证。测试结果表明,经过偏振定标后,偏振度测量误差约为0.44%。该检测方案可以定标分焦平面式偏振相机性能,定标精度高,能够为分焦平面式偏振相机高精度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分焦平面偏振相机 测量 相对透过率 偏振方位角 偏振定标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