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活动理论视角下英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发展中的矛盾与行动——以中国文化课程建设为例 |
薛丽娜
王永亮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研究型大学的形象建构:汉英高校官网语篇对比研究 |
杨延宁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3
|
对汉语两类非核心论元的APPL结构分析--兼论英汉APPL结构之差异 |
程杰
温宾利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0
|
|
4
|
再论汉语的中间结构 |
纪小凌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1
|
|
5
|
二十年来的国内公示语英译研究综述 |
李增垠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47
|
|
6
|
谷子突变体信息平台的构建 |
杨慧卿
王军
杜晓芬
王智兰
袁峰
张林义
彭书忠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2017 |
1
|
|
7
|
内向型汉英学习词典的设计特征与体系构建 |
张俊
胡文飞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8
|
英汉对比研究的翻译学视角 |
李东辉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6 |
19
|
|
9
|
新“被XX”结构生成的心智研究及汉英翻译探索 |
邱晋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7 |
6
|
|
10
|
英汉同语的结构差异与理解途径 |
孙兴文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2 |
2
|
|
11
|
20世纪50年代外文出版社英译中国文学作品的发行与接受——以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为例 |
倪秀华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21 |
2
|
|
12
|
汉语双及物构式的内部承继问题研究 |
顾鸣镝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3
|
英源汉语网络词语的意义建构阐释 |
杨雨晴
白解红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4
|
法律文本中表条件“的”字结构的英译——基于《民法通则》汉英平行文本的考察 |
冯文贺
郭海芳
杨华
|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5
|
|
15
|
《外交官夫人回忆录》中凯瑟琳·马嘎特尼的自我形象建构 |
张慧
王玮
|
《塔里木大学学报》
|
2019 |
0 |
|
16
|
汉、英双及物构式形义演变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
申小阳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