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动理论视角下英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发展中的矛盾与行动——以中国文化课程建设为例
1
作者 薛丽娜 王永亮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8-144,共17页
外语教育界已经对课程建设开展了广泛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但鲜有研究从专业学习共同体的角度对其进行探讨。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方法,从活动理论视角出发,选取由普通英语教师构成的专业学习共同体,探究其在中国文化英语课程建设中面临的主要... 外语教育界已经对课程建设开展了广泛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但鲜有研究从专业学习共同体的角度对其进行探讨。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方法,从活动理论视角出发,选取由普通英语教师构成的专业学习共同体,探究其在中国文化英语课程建设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并介绍其为化解矛盾所采取的行动。研究发现,专业学习共同体在课程建设中主要面临四重矛盾:团队成员对于课程建设的目标意见不同的矛盾、团队成员文化知识储备不足与课程内容博大精深之间的矛盾、先进的教学模式与落后的教学方法之间的矛盾以及共同体与邻近活动系统之间的矛盾。为了应对矛盾,专业学习共同体采用的主要行动包括求助专家、创新性的文献共读会、同伴情感和认知支持等中介工具。有效的课程建设活动不仅提升了共同体教师的文化知识素养和教学能力,也反哺赋能了他们的生活,使其成长为文化知识的实践者和传播者。希望本文能够为中国文化英语课程建设及一线英语教师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习共同体 活动理论 课程建设 英语教师 中国文化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型大学的形象建构:汉英高校官网语篇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延宁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80,F0003,共11页
形象话语研究面对两个基本问题。首先是如何建立综合性的分析框架,充分呈现语篇在形象建构中的多种表现。其次是如何从表意需求和语境限制的角度解读语篇的复杂表现。本研究尝试回答这两个问题,建立可操作的多要素框架,明确形象话语研... 形象话语研究面对两个基本问题。首先是如何建立综合性的分析框架,充分呈现语篇在形象建构中的多种表现。其次是如何从表意需求和语境限制的角度解读语篇的复杂表现。本研究尝试回答这两个问题,建立可操作的多要素框架,明确形象话语研究在语篇层面的分析路径,进而对语篇表现进行解读。为使研究更聚焦,本文以研究型大学官网为研究对象,对比汉英语篇面对相同预设形象时的不同表现,探索语篇层面的种种表现如何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建构 研究型大学 汉英语篇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汉语两类非核心论元的APPL结构分析--兼论英汉APPL结构之差异 被引量:30
3
作者 程杰 温宾利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2-87,共6页
汉语句法中有两类非核心论元可进入APPL结构,一是单及物动词后增加的非核心论元,一是不及物动词后增加的非核心论元。这两类非核心论元都通过轻动词APPLINVOLVE与VP原本表达的事件发生关系,构成H-APPL结构。英语句法中只有单及物动词后... 汉语句法中有两类非核心论元可进入APPL结构,一是单及物动词后增加的非核心论元,一是不及物动词后增加的非核心论元。这两类非核心论元都通过轻动词APPLINVOLVE与VP原本表达的事件发生关系,构成H-APPL结构。英语句法中只有单及物动词后增加的非核心论元可能进入APPL结构,这类非核心论元通过轻动词APPLTRANSFER与动词原有的THEME论元发生关系,构成L-APPL结构。所谓的双宾结构就是一个单及物动词投射的VP和一个APPL成分投射的APPLP的结合;所谓的双及物动词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单及物动词进入句法时与APPL成分所允准的非核心论元发生关系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核心论元 APPL结构 汉语 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汉语的中间结构 被引量:11
4
作者 纪小凌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3-130,共8页
国际上对中间结构的研究有较长的历史。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受到乔姆斯基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理论的影响,中国学者开始探讨汉语的中间结构。一些研究认为汉语中间结构的表现形式是“NP+V-起来+AP”,而且对这一结构提出了一定... 国际上对中间结构的研究有较长的历史。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受到乔姆斯基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理论的影响,中国学者开始探讨汉语的中间结构。一些研究认为汉语中间结构的表现形式是“NP+V-起来+AP”,而且对这一结构提出了一定的限制条件。近两年国内出现了对此研究的不同结论。文章对现有的文献,特别是最近的两个重要研究,作了回顾和讨论。作者认为汉语中间结构的界定应该严格参考英语中间结构的定义。但另一方面,关于汉语中间结构包含三个句型(“NP+V-起来+AP”、“NP+V-上去+ AP”和“NP+V-着+AP”)的结论有其合理性,但有必要对这三种结构作进一步的细分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中间结构 英语中间结构 句法特征 语义特征 难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年来的国内公示语英译研究综述 被引量:47
5
作者 李增垠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237-242,共6页
基于二十余年来国内对公示语英译研究整体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从公示语名称的规约化、语言特点、功能分类、错误归类以及翻译原则和方法五个方面来总结公示语翻译的研究成果;从研究层次及视角、研究规模、研究视域和社会关注度四个方面来... 基于二十余年来国内对公示语英译研究整体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从公示语名称的规约化、语言特点、功能分类、错误归类以及翻译原则和方法五个方面来总结公示语翻译的研究成果;从研究层次及视角、研究规模、研究视域和社会关注度四个方面来分析公示语研究的特点;从重复劳动、译与不译、语料库建设及成果应用四个方面来探讨公示语研究存在的问题;今后的研究发展趋向应更具宽泛性、实证性及交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示语 英译 翻译方法 翻译原则 语料库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突变体信息平台的构建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慧卿 王军 +4 位作者 杜晓芬 王智兰 袁峰 张林义 彭书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7期223-226,共4页
为了实现基于网络的谷子突变体库的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利用ASP技术,结合Access数据库服务,构建谷子突变体信息数据共享中英文服务平台。通过该信息平台,可以为谷子遗传育种提供丰富的中间材料,为谷子新种质创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谷子 突变体 信息平台 中英文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向型汉英学习词典的设计特征与体系构建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俊 胡文飞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100,共10页
学习性是学习词典的根本属性,也是其区别于其他类型词典的个性与特色功能以及推动学习词典不断创新发展的内驱力。基于学习词典的学习性内涵,本文尝试构建内向型汉英学习词典的设计特征体系。在该体系中,用户特征是最为根本的特征,也是... 学习性是学习词典的根本属性,也是其区别于其他类型词典的个性与特色功能以及推动学习词典不断创新发展的内驱力。基于学习词典的学习性内涵,本文尝试构建内向型汉英学习词典的设计特征体系。在该体系中,用户特征是最为根本的特征,也是整个设计特征体系的基础,其下辖的语言水平、认知特点和查阅需求决定了不同“阶”的词典的内容特征,如收词量、释义组构成分的数量以及释义内容的详略度,二者还同时为呈现模式,如义项、对应词和例证的编排,提供理据和内容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英学习词典 学习性 设计特征 体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汉对比研究的翻译学视角 被引量:19
8
作者 李东辉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4-119,共6页
以具体语篇中被动式的双语转换为例,结合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理念和韩礼德的语域理论操作框架,对源/译语在语篇、体裁、语域变体、言语施行的语用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从翻译的角度讨论了英汉句法对比与双语转换中等效原则之... 以具体语篇中被动式的双语转换为例,结合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理念和韩礼德的语域理论操作框架,对源/译语在语篇、体裁、语域变体、言语施行的语用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从翻译的角度讨论了英汉句法对比与双语转换中等效原则之间的互动关系。由于翻译是跨文化的人类交往行为,而人的交往资质不仅包括主体的言说构句能力,也包括主体如何言说以达到以言行事的能力,因此,英汉双语对比研究应从文本内的句子层面扩展到文本外各种构成言说者主体交往资质基础的社会文化层面。通过讨论,希望为英汉对比研究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使双语对比研究更加深入、更加切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对比研究 翻译研究 话语分析 普遍语用学理论 被动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被XX”结构生成的心智研究及汉英翻译探索 被引量:6
9
作者 邱晋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0-96,共7页
本文首先从心智哲学视角出发,在建构新"被XX"结构心智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探讨新"被XX"结构表达式生成的意识涌现过程。研究表明:新"被XX"结构的生成是以受事者"遭受"的意向性为发端,将其对"... 本文首先从心智哲学视角出发,在建构新"被XX"结构心智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探讨新"被XX"结构表达式生成的意识涌现过程。研究表明:新"被XX"结构的生成是以受事者"遭受"的意向性为发端,将其对"事件"的物理属性的感知(原初意识)涌现为对"用例事件"的心理感受(反思意识),并最终映射为显现在大脑里的意象——"受事者在XX事件中遭受不公对待"的过程,这样的意象外化为语码最终固化为"被+事件中心词"这一新"被XX"结构语言表达式。新"被XX"结构呈现较强意识涌现态势,这是因为其省略了施事和谓语动词,疏离"如实"地指称了所要表征的有关事件的缘故。本文还基于新"被XX"结构与英语被动句的差异,结合其生成的意象和涌现属性,试探性地提出了新"被XX"结构汉英翻译的两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被XX”结构 心智计算模型 意象 涌现 汉英翻译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汉同语的结构差异与理解途径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兴文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125-127,共3页
英汉同语尽管具有相似的结构公式 ,但其实际结构差异不容忽视。理解英汉同语的具体途径有六条 ,其中认知与文化两条最为有效。
关键词 英汉同语 结构差异 理解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外文出版社英译中国文学作品的发行与接受——以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倪秀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67-78,共12页
目前,数量有限的相关研究一致认为,20世纪50年代由政府机构主动发起组织的英译中国文学作品在英语世界(主要是英美等西方国家)被视为"宣传"作品而遇冷。这一解读可能有陷入以偏概全的"先验论"的危险,忽视了这一时... 目前,数量有限的相关研究一致认为,20世纪50年代由政府机构主动发起组织的英译中国文学作品在英语世界(主要是英美等西方国家)被视为"宣传"作品而遇冷。这一解读可能有陷入以偏概全的"先验论"的危险,忽视了这一时期国家翻译实践作为新中国国家形象建构或国家叙事与国家战略行为的本质,也忽视了译本接受情况的多样性。借助于数量有限的一手史料和相关研究,本文首先集中考察了英译中国文学作品主体发行机构国际书店的发行机制,继而追踪50年代英译中国文学作品在发行量较大的、以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为代表的南亚、东南亚英语流行国家的发行、传播和接受情况。研究表明,在20世纪50年代国际书店发行的英译中国文学作品广泛流传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在这两国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忽略的媒介作用。本研究有助于我们重估、反思新中国早期国家翻译实践的政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翻译实践 英译中国文学 国际书店 发行 接受 印度 印度尼西亚 国家形象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双及物构式的内部承继问题研究
12
作者 顾鸣镝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5-51,共7页
本文基于构式语法理论重新审视现代汉语双及物构式的形式与功能,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构式原型和子类承继的梳理,就构式语义偏移现象进行解析。构式语法理论注重对构式义的提炼,目的在于准确把握"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整合效应,... 本文基于构式语法理论重新审视现代汉语双及物构式的形式与功能,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构式原型和子类承继的梳理,就构式语义偏移现象进行解析。构式语法理论注重对构式义的提炼,目的在于准确把握"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整合效应,这不仅是语义层面的归纳,更是语用层面的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语法 双及物构式 理据 承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源汉语网络词语的意义建构阐释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雨晴 白解红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0-74,共5页
英语是目前世界语言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加速了英语的传播,并且对汉语网络词语也具有较大影响。探讨来源于英语的汉语网络词语,按其译入汉语的方式进行分类,分析其主要来源及构成特征,并运用概念整合... 英语是目前世界语言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加速了英语的传播,并且对汉语网络词语也具有较大影响。探讨来源于英语的汉语网络词语,按其译入汉语的方式进行分类,分析其主要来源及构成特征,并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其意义建构及背后的认知机制进行阐释,结果发现,英源汉语网络词语的意义认知机制主要是类推、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源汉语网络词语 概念整合 意义建构 认知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文本中表条件“的”字结构的英译——基于《民法通则》汉英平行文本的考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冯文贺 郭海芳 杨华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33,共8页
法律文本中有一种表条件"的"字结构,该文对其英译进行语法标注与统计分析。考察《民法通则》的汉英平行文本,确定"的"字结构的英语对应单位。统计"的"字结构的英语对应单位,发现:1.状语远多于定语(85.40%... 法律文本中有一种表条件"的"字结构,该文对其英译进行语法标注与统计分析。考察《民法通则》的汉英平行文本,确定"的"字结构的英语对应单位。统计"的"字结构的英语对应单位,发现:1.状语远多于定语(85.40%>14.60%);2.限定式远多于非限定式(87.59%>12.41%),限定式中一般现在时占绝对多数(99.17%),非限定式以介词短语为多(64.71%);3.状语引导词以if为多(86.32%),定语引导词以who为多(60.00%)。研究认为,法律文本中此类"的"字结构是句而非短语,而其中的"的"是表条件的篇章连接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文本 “的”字结构 条件关系 汉英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交官夫人回忆录》中凯瑟琳·马嘎特尼的自我形象建构
15
作者 张慧 王玮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119-124,共6页
收录在“西域考察探险大系”中的《外交官夫人回忆录》,乃不同时期两位英国外交官夫人对喀什噶尔的回忆。其中一部为凯瑟琳•马嘎特尼于1931年所著《一个外交官夫人对喀什噶尔的回忆》,此游记以作者踏上旅途为始,回到英国作结。凯瑟琳•... 收录在“西域考察探险大系”中的《外交官夫人回忆录》,乃不同时期两位英国外交官夫人对喀什噶尔的回忆。其中一部为凯瑟琳•马嘎特尼于1931年所著《一个外交官夫人对喀什噶尔的回忆》,此游记以作者踏上旅途为始,回到英国作结。凯瑟琳•马嘎特尼在此游记中分别为自己建构了故土中小家碧玉式的淑女、旅途中不断自我突破的探险者和异域中优越的外交官夫人三重形象。由此可见作者面对英国的受众进行异域书写时,在其女性形象与大英帝国子民之间的徘徊和调适。此研究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游记背后的文化倾向以及作品中的新疆乃至中国形象呈现的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官夫人回忆录》 凯瑟琳•马嘎特尼 形象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英双及物构式形义演变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16
作者 申小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3-179,共7页
文章基于大规模真实语料,从语序、入句动词以及子构式的能产性和图式性入手,细致考察了汉英双及物构式的历时演变特点,得出如下结论:从古至今,二者的优势语序皆为SVO_(i)O_(d),但是,汉语是“少对多”兴替式的语序选择,而英语是构式成分... 文章基于大规模真实语料,从语序、入句动词以及子构式的能产性和图式性入手,细致考察了汉英双及物构式的历时演变特点,得出如下结论:从古至今,二者的优势语序皆为SVO_(i)O_(d),但是,汉语是“少对多”兴替式的语序选择,而英语是构式成分重新排列组合的语序创新。入句二者的动词均经历了数量递增、语义类型扩展、语义内涵愈加抽象的演变,但比较来看,汉语入句动词的语义类型多于英语。汉英双及物构式都发生了构式化,但是,前者的主要演变机制是类推而后者是概念隐喻;诱发二者发生构式化的主要动因也存在差异:汉语是“双音化”而英语是“屈折标记的消亡”和“基本语序由SOV到SVO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英双及物构式 形义演变 一致性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