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线性自抗扰的风电机组MPPT与扭振协同控制
1
作者 王浩东 田德 +3 位作者 李新凯 劳文欣 苏怡 王永 《太阳能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0-257,共8页
针对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与扭振控制回路之间的耦合及运行过程扰动抑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线性自抗扰的风电机组MPPT与扭振协同控制方法。设计未知输入观测器并结合牛顿-拉夫逊算法为叶尖速比法MPPT估计有效风速,设计卡尔曼滤波器为扭... 针对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与扭振控制回路之间的耦合及运行过程扰动抑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线性自抗扰的风电机组MPPT与扭振协同控制方法。设计未知输入观测器并结合牛顿-拉夫逊算法为叶尖速比法MPPT估计有效风速,设计卡尔曼滤波器为扭振控制回路估计传动链扭转速度。在FAST中开展仿真研究。仿真案例表明:相较于传统方法,所提出方法发电量提升1.58%,引入扭振控制器后,扭转速度和扭角的标准差分别降低31.06%和0.50%,提高MPPT性能的同时抑制传动链扭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最大功率跟踪 转矩控制 扭振控制 有效风速估计 线性自抗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反馈的光伏模拟器控制策略 被引量:6
2
作者 张继元 宁佳 +2 位作者 舒杰 王浩 丁建宁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920-1927,共8页
针对光伏输出Ⅰ-Ⅴ曲线非线性特征,对系统的动态调节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基于非线性反馈的PWM整流型光伏模拟器非线性控制策略。该方法采用输入/输出线性化的控制方法设计电流内环,以消除整流器输入有功、无功电流耦合对系统的影响... 针对光伏输出Ⅰ-Ⅴ曲线非线性特征,对系统的动态调节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基于非线性反馈的PWM整流型光伏模拟器非线性控制策略。该方法采用输入/输出线性化的控制方法设计电流内环,以消除整流器输入有功、无功电流耦合对系统的影响,实现精确解耦控制;直流电压外环采用基于误差反馈的自抗扰控制器,能在提升系统响应速度和抗干扰能力同时,保证较宽电压范围内稳定运行。通过搭建30 kW光伏模拟器样机进行验证,仿真对比和实验结果表明所述策略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效应 PWM整流器 非线性控制系统 线性化 干扰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捷联寻的导引头寄生回路稳定性分析与制导精度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宋建梅 蔡高华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4-563,共10页
对半捷联寻的导引头的寄生回路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半捷联寻的制导系统主要参数变化与各误差源对制导精度的影响。首先进行了半捷联寻的导引头跟踪控制系统设计,建立了半捷联寻的导引头隔离度数学模型及由隔离度函数引起的寄生回路... 对半捷联寻的导引头的寄生回路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半捷联寻的制导系统主要参数变化与各误差源对制导精度的影响。首先进行了半捷联寻的导引头跟踪控制系统设计,建立了半捷联寻的导引头隔离度数学模型及由隔离度函数引起的寄生回路数学模型,推导了隔离度函数最大幅值与导引头系统参数之间的解析表达式,给出了寄生回路稳定判据,建立了寄生回路稳定域与导引头控制器参数之间的约束关系。基于伴随技术推导了目标机动及测量元件噪声所引起的脱靶量与弹体过载的显式解析表达式。最后针对实际的半捷联寻的制导系统进行了精度分析,给出了制导系统主要参数变化对制导精度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各种误差源信号对制导精度的影响程度,为半捷联寻的制导系统总体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捷联寻的导引头 隔离度 寄生回路 稳定域 制导精度分析 伴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相控阵导引头寄生回路和制导性能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白瑞 夏群利 杜肖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765-2771,共7页
结合雷达相控阵波束控制原理和平台导引头稳定跟踪技术,完成了基于平台角速度前馈解耦的平台相控阵导引头(phased array seeker with platform,PASP)控制系统建模。根据前馈信号提取点的不同,完成了相应的隔离度传函与寄生回路稳定性研... 结合雷达相控阵波束控制原理和平台导引头稳定跟踪技术,完成了基于平台角速度前馈解耦的平台相控阵导引头(phased array seeker with platform,PASP)控制系统建模。根据前馈信号提取点的不同,完成了相应的隔离度传函与寄生回路稳定性研究。研究表明,与捷联结构相比,采用平台稳定结构能大大提高相控阵导引头的隔离度水平;采用稳定平台角速率陀螺输出作为相控阵前馈信息能够保证隔离度寄生回路具有较大的稳定域。考虑典型随机干扰,利用伴随法,完成了隔离度寄生回路对制导系统的影响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平台相控阵结构,利用角速率陀螺前馈的导引头方案能够有效抑制隔离度寄生回路对末制导系统的影响,获得较好的制导精度,与寄生回路稳定性分析的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相控阵导引头 隔离度 寄生回路 制导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空导弹平台相控阵导引头隔离度特性 被引量:2
5
作者 杜肖 鲁天宇 夏群利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46-853,共8页
为了满足空空导弹在跟踪高速大机动目标时对导引隔离度特性提出的严苛的要求,采取平台式相控阵导引头结构。提出的平台式相控阵导引头采用外框拉杆驱动、内框电机驱动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平台相控阵导引头的跟踪模型、隔离度传递... 为了满足空空导弹在跟踪高速大机动目标时对导引隔离度特性提出的严苛的要求,采取平台式相控阵导引头结构。提出的平台式相控阵导引头采用外框拉杆驱动、内框电机驱动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平台相控阵导引头的跟踪模型、隔离度传递函数模型,通过平台角速度前馈实现角速度解耦。研究了采用不同的前馈角速度提取点时对隔离度特性的不同影响。基于不同的隔离度模型研究了隔离度寄生回路稳定域分析和隔离度度寄生回路对制导系统的影响研究。通过上述研究,获得了平台相控阵导引头结构的数学模型,为后续工作奠定理论基础,验证了平台相控阵导引头结构方案具有与相控阵导引头相同的快速性,并且其隔离度水平为相控阵隔离度与平台隔离度的乘积,能够有效提高空空导弹制导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稳定相控阵导引头 隔离度 寄生回路 制导信号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纵向直接力控制的飞翼布局无人机紊流减缓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波 祝小平 +1 位作者 周洲 徐明兴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75-681,共7页
飞翼布局无人机在大气紊流中飞行会受到较大的紊流载荷,而受限于自身构型和舵面配置,无法采用传统控制方案进行紊流载荷减缓。分析了飞翼布局无人机的舵面气动特性,提出一种多组舵面配合产生纵向直接控制力的垂直紊流减缓方案,并采用自... 飞翼布局无人机在大气紊流中飞行会受到较大的紊流载荷,而受限于自身构型和舵面配置,无法采用传统控制方案进行紊流载荷减缓。分析了飞翼布局无人机的舵面气动特性,提出一种多组舵面配合产生纵向直接控制力的垂直紊流减缓方案,并采用自抗扰控制技术设计了非线性控制器,在线估计系统误差和紊流扰动,并进行补偿控制。仿真结果表明:飞翼布局无人机采用直接力控制方案,并加入该非线性控制器后,能显著减缓在大气紊流中飞行中的法向过载,同时保证姿态和航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飞翼布局 直接力控制 紊流减缓 自抗扰控制 非线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电网下三相并网变流系统全线性自抗扰控制及其小干扰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聂飞 徐海亮 +2 位作者 刘壮壮 刘娜 王艳松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9-209,共11页
弱电网下,并网变流器与电网阻抗之间的交互作用,极易诱发系统失稳振荡,进而威胁系统运行安全。线性自抗扰控制拥有优良的频率响应特性,具备改善并网变流器系统阻尼的潜在优势。对此,提出了一种全线性自抗扰控制的并网变流器控制策略,实... 弱电网下,并网变流器与电网阻抗之间的交互作用,极易诱发系统失稳振荡,进而威胁系统运行安全。线性自抗扰控制拥有优良的频率响应特性,具备改善并网变流器系统阻尼的潜在优势。对此,提出了一种全线性自抗扰控制的并网变流器控制策略,实现了对传统矢量控制中锁相环、电压环、电流环等环节的自抗扰控制替代。进一步,推导获得了计及频率耦合效应的系统阻抗模型,深入分析了全线性自抗扰控制系统在弱电网下的稳定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比例积分控制器,全线性自抗扰控制能够有效抑制并网系统中出现的频率耦合现象,提高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同时,采用单参数的全线性自抗扰控制,能够实现快速无超调响应,进而改善系统的暂态特性。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电网 并网变流器 频率耦合效应 线性自抗扰控制 阻抗建模 小干扰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控制的磁悬浮CMG动框架效应抑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舒 郑世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339-2347,共9页
针对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MSCMG)动框架效应导致转子悬浮精度和稳定性降低的问题,提出一种角加速率自适应前馈控制与自抗扰控制(ADRC)相结合的复合控制方法。建立了MSCMG转子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框架转动情况下的磁轴承扰动力矩,设计了角... 针对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MSCMG)动框架效应导致转子悬浮精度和稳定性降低的问题,提出一种角加速率自适应前馈控制与自抗扰控制(ADRC)相结合的复合控制方法。建立了MSCMG转子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框架转动情况下的磁轴承扰动力矩,设计了角加速率自适应算法和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并结合状态反馈控制设计了复合控制器,同时对磁轴承控制系统进行了稳定性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复合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利用研制的样机搭建实验平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与传统PID控制方法相比,磁悬浮转子收敛后的位移峰峰值降低了39.6%,提高了磁悬浮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MSCMG) 自适应前馈 自抗扰(ADRC) 磁轴承 动框架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RC的四臂桥驱动伺服系统死区效应补偿
9
作者 刘超辉 张倩 +3 位作者 王群京 符梦虎 杨衡 陈帝江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4-118,共5页
为了降低死区效应对伺服电机驱动系统的影响,对驱动电路进行设计、分析的基础上,引入自抗扰控制并串联内模状态观测器加以优化,对产生的死区进行补偿。首先,提出了一种四臂桥变换器驱动电路拓扑结构,分析了臂桥产生的死区电压规律。提... 为了降低死区效应对伺服电机驱动系统的影响,对驱动电路进行设计、分析的基础上,引入自抗扰控制并串联内模状态观测器加以优化,对产生的死区进行补偿。首先,提出了一种四臂桥变换器驱动电路拓扑结构,分析了臂桥产生的死区电压规律。提出齿隙死区模型,分析齿隙死区对系统的影响;其次,将扩张状态观测器与内含内模原理的观测器串联,设计出可降阶的新型死区补偿控制器;最后,将改进的自抗扰控制策略应用于四臂桥驱动伺服电机齿隙死区模型,改善系统性能。结果表明,引入改进自抗扰控制器后,死区效应对伺服系统的影响降低了约40%,系统抗干扰能力增强,补偿效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臂桥变换器 自抗扰控制 驱动电路 死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