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中型灌区渠道衬砌节水能力评估方法研究
1
作者 沈莹莹 顾涛 +1 位作者 陈梦婷 李靖威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3-178,187,共7页
为满足水资源紧缺地区开展水权分配和交易等工作需求,研究提出大中型灌区渠道衬砌节水能力评估方法。以我国西北某灌区为例,采用理论计算、现场量测两种方法分别评估工程理论节水量和工程实际节水量,对2018-2020年灌区实施节水改造工程... 为满足水资源紧缺地区开展水权分配和交易等工作需求,研究提出大中型灌区渠道衬砌节水能力评估方法。以我国西北某灌区为例,采用理论计算、现场量测两种方法分别评估工程理论节水量和工程实际节水量,对2018-2020年灌区实施节水改造工程的节水能力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表明:衬砌渠段工程理论节水量和工程实际节水量分别为4287.76万m^(3)和4507.98万m^(3),折算至渠首工程理论节水量和实际节水量分别为4718.12万m^(3)和4861.02万m^(3),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较为接近。研究过程及结果可为开展灌区节水能力评估提供技术依据,为推动灌区实施节水压采和水权转让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型灌区 渠道衬砌 工程节水能力 动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渠联合运用条件下长藤结瓜灌溉系统水资源优化调配模型开发
2
作者 陈荣豪 董增川 +4 位作者 崔璨 韩亚雷 王佳晟 张天衍 黄跃群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4-100,共7页
“长藤结瓜”灌溉系统广泛分布于南方丘陵地区,是渠系、山塘及水库组成的复杂水利工程体系。现行调配方案多将水资源库群调控和渠系输配水作为独立问题分析,缺少对多层次库渠联合运用的研究,难以在实际操作中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因此... “长藤结瓜”灌溉系统广泛分布于南方丘陵地区,是渠系、山塘及水库组成的复杂水利工程体系。现行调配方案多将水资源库群调控和渠系输配水作为独立问题分析,缺少对多层次库渠联合运用的研究,难以在实际操作中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因此,研究如何在库渠联合运用条件下构建一套水资源优化调配机制具有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研究基于“总调-分调-自调”的多级递阶控制结构,将水库群调度与跨流域渠系输配水的协同调度有机结合,构建了一套兼顾灌区多层次结构和库渠联合运用的水资源优化调控模型,采用NSGA-Ⅱ多目标智能优化算法求解并基于投影寻踪法优选出最佳调配方案。以犬木塘水库灌区工程为应用实例,结果表明:①通过库渠联合调配,三种最佳调配方案均使城乡和灌片用水户的缺水率显著降低,除邵东市、九公桥支渠片、黄家坝三合片、三都保田片外,城乡、灌片用水户均分别保持在7%和5%以下。②3种方案的经济成本相较于传统调度方法分别减少126.13、877.65、537.11万元,平均减少经济成本513.63万元。③水库调蓄能力提升,枯水期渠系充水量占水库全年下泄流量的50%左右,提升了水库在枯水期的可调蓄容量,保障了供水稳定性。总体而言,研究成果可丰富库渠联合运用条件下系统水资源调配的理论体系,为“长藤结瓜”灌区水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渠耦合 水资源调配 跨流域工程 多级渠道 长藤结瓜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汾河灌区玉米膜下滴灌水氮互作对土壤水氮分布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3
作者 尹航 王丹 +4 位作者 申丽霞 肖娟 樊雅琼 任宇泽 耿国强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87,95,共8页
汾河灌区玉米种植普遍采用传统地面灌溉施肥方式,膜下滴灌技术在大田玉米种植中的应用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为探究膜下滴灌对该地区土壤水氮分布和玉米水氮利用的影响,在山西省文水县开展了春玉米膜下滴灌水氮耦合试验,以期提出可保证玉... 汾河灌区玉米种植普遍采用传统地面灌溉施肥方式,膜下滴灌技术在大田玉米种植中的应用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为探究膜下滴灌对该地区土壤水氮分布和玉米水氮利用的影响,在山西省文水县开展了春玉米膜下滴灌水氮耦合试验,以期提出可保证玉米较高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适宜的膜下滴灌灌溉施肥制度。试验设置3个灌水量:从灌水下限(苗期70%及其余生育期75%田间持水率)灌到100%田间持水量所需的灌水量(W100)、W100灌水量的60%(W60)、不灌水(W0);3个施氮量:300 kg/hm^(2)(N300当地常规施氮量)、200 kg/hm^(2)(N200)、0 kg/hm^(2)(N0)。结果表明:W100下的土壤含水率及减氮33.3%的施氮量更适合当地玉米生长,在玉米抽穗期后,相比于N0W100和N300W100,N200W100处理下叶面积指数上升了6.4%~25.9%,土壤含水率下降了1.3%~18.3%。在春玉米收获后,相比于播种前,N200下0~6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而N300分别比播种前高24.7%~35.9%和17.2%~78.9%,加剧玉米根系层土壤氮素积累。与当地常规施氮量相比,N200W100处理在氮肥节约33.3%的前提下获得最高春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分别达到14459 kg/hm^(2)和36.9%,且其水分利用效率达到38.9 kg/(hm^(2)·mm)。综上,汾河灌区膜下滴灌春玉米推荐采用N200W100的水氮管理方案,既可以减少氮肥投入,又可以获得较高的水氮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灌区 膜下滴灌 水氮分布及迁移 玉米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灌区多级树状灌溉渠系的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研究
4
作者 朱哲立 吴永妍 +1 位作者 王磊 管光华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15,共8页
当前明渠自动化控制研究多以单渠池或串联多渠池为研究对象,而忽视了灌溉渠系中多级渠道间的水力耦合影响,难以保证灌溉输水效率及公平性。作者曾为小规模分岔灌溉渠系提出了一种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的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即ADMM-DMP... 当前明渠自动化控制研究多以单渠池或串联多渠池为研究对象,而忽视了灌溉渠系中多级渠道间的水力耦合影响,难以保证灌溉输水效率及公平性。作者曾为小规模分岔灌溉渠系提出了一种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的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即ADMM-DMPC算法。为检验该算法的可扩展性和控制效果,以湖北省漳河灌区的大规模三级树状灌溉渠系为测试算例,并与工程实践中常用的经典PI复合控制及传统人工控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当控制对象的规模和复杂性大幅度扩展时,ADMM-DMPC算法仍能保证各级渠道各渠池各控制点水位均在安全范围内小偏差波动,且水位降速满足安全限制,控制性能远胜于经典PI复合控制和传统人工控制。充分证明了ADMM-DMPC算法在大型灌区多级树状灌溉渠系水力调控上的可行性和优势,在精准灌溉和灌区现代化方面有较强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渠道 渠系自动化 交替方向乘子法 分布式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大型灌区 精准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套灌区典型区域地下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分布特征
5
作者 吴冕 刘琳 +8 位作者 闫亮 廖思远 邓梓懿 罗永丽 赵高峰 孙喜梦 蒲玥 辛言君 周成智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11,共7页
河套灌区长期大规模使用农膜导致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PAEs)等农膜增塑剂在灌区残留,由此引起的污染问题应受到关注。为探究河套灌区PAEs在地下水中的分布特征,选取五原县为研究区域。分别采集春灌前、春灌后、秋浇前和... 河套灌区长期大规模使用农膜导致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PAEs)等农膜增塑剂在灌区残留,由此引起的污染问题应受到关注。为探究河套灌区PAEs在地下水中的分布特征,选取五原县为研究区域。分别采集春灌前、春灌后、秋浇前和秋浇后灌区的地下水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样品中6种PAE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灌溉期内地下水中PAEs的浓度为0.14~9.80μg·L^(-1)。春灌期间地下水中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和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为主要组分。秋浇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成为地下水中主要的PAEs组分。春灌后PAEs浓度升高了20.3%,秋浇后PAEs浓度升高了115.5%。灌溉水下渗携带PAEs进入地下水环境是灌溉后地下水PAEs浓度升高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河套灌区地下水PAEs的污染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地下水 分布特征 河套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神经网络的灌区地下水位预测研究
6
作者 徐祥森 郑方元 +1 位作者 查元源 王钥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7-156,共10页
准确的地下水位预测对于灌区地下水资源管理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由于灌区非结构化的井位数据难以处理,传统的深度学习方法未考虑灌区各监测井的空间位置关系和各井的自身属性,导致深度学习模型严重缺少物理可解释性。充分考虑各监测井... 准确的地下水位预测对于灌区地下水资源管理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由于灌区非结构化的井位数据难以处理,传统的深度学习方法未考虑灌区各监测井的空间位置关系和各井的自身属性,导致深度学习模型严重缺少物理可解释性。充分考虑各监测井空间位置关系和井点静态属性以构建有充分物理含义的图结构,提出基于图神经网络的GWN模型,以河套灌区义长灌域为例,结合EEMD算法对地下水位数据进行预处理,模型地下水位预测结果与两个基线模型LSTM和GRU进行对比以验证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添加EEMD算法的GWN模型相较于基线模型结果更优,MAE、RMSE、NSE等统计指标均优于基线模型;同时相较于基线模型的单井预测,GWN模型可同时预测所有监测井的水位,预测效率明显提高;此外包含物理意义的图结构经自适应迭代更新后再现了具有物理背景的灌域地下水网络,各井间的相互关系及原因可结合静态属性分布图从邻接矩阵中直观解读。总之,该模型有着良好的地下水位预测效果和可解释性,可为内蒙古河套灌区义长灌域地下水位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神经网络 地下水位预测 时空分布 深度学习 河套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五家渠灌区渠系优化配水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旭 乔长录 +2 位作者 刘延雪 胡永旭 邵珠林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9-174,共6页
通过建立多目标渠系优化配水模型,优化渠系配水过程,为新疆农业节水灌溉提供科学依据。以新疆五家渠灌区新东干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以配水渠道的渗漏损失量最小,水流稳定为优化目标,建立多目标渠系优化配水模型,并... 通过建立多目标渠系优化配水模型,优化渠系配水过程,为新疆农业节水灌溉提供科学依据。以新疆五家渠灌区新东干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以配水渠道的渗漏损失量最小,水流稳定为优化目标,建立多目标渠系优化配水模型,并与回溯搜索算法就配水时间和渗漏损失量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多目标渠系优化配水模型能将配水时间从15 d缩短至约11 d,渠系配水量为71.58万m^(3),与回溯搜索算法相比,配水时间从14 d缩短至11 d,渗漏量减少了8.39万m^(3)。采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新疆五家渠灌区新东干渠进行配水过程优化,不但满足了优化目标,减少了渠系渗漏,缩短了配水时间,且比回溯算法更具有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家渠灌区 多目标粒子群算法 优化配水 渠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疆典型灌区春播前表层土壤含水率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一凡 吕廷波 +4 位作者 宋仁友 张晓宇 陈伏龙 付鑫法 李港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4-271,292,共9页
采用7种插值方法(反距离权重法、径向基函数法、全局多项式法、局部多项式法、普通克里金法、泛克里金法、经验贝叶斯克里金法)对小海子灌区(南疆典型灌区)土壤含水率进行空间分布特征评估。结果表明:(1)研究区表层土壤含水率介于4.99%~... 采用7种插值方法(反距离权重法、径向基函数法、全局多项式法、局部多项式法、普通克里金法、泛克里金法、经验贝叶斯克里金法)对小海子灌区(南疆典型灌区)土壤含水率进行空间分布特征评估。结果表明:(1)研究区表层土壤含水率介于4.99%~24.99%,变异系数为27.6%,属于中等变异,且具有中等的空间自相关性,指数模型拟合变异函数的效果较好。(2)对于同时受结构性因素与随机性因素影响的小海子灌区,将确定性插值径向基函数法应用于土壤含水率插值的精度较高。(3)通过对灌区表层土壤含水率空间分布图的分析,发现小海子灌区春播前土壤含水率在空间上呈现出西南高、东北低的规律,且受地下水位及灌溉措施影响较大;表层土壤含水率大于15%的面积占总面积的64.9%,从整体上看,灌区西南部与中部的土壤含水率已达到播种要求,东北部地区达到“干播湿出”的播种要求,灌区可安排相应的春播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空间分布 空间插值法 精度评价 南疆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算法的灌区渠系多目标优化配水模型研究及其系统开发 被引量:3
9
作者 卢潇悦 何英 景少波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9-54,59,共7页
优化灌区渠系输配水技术是推动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举措。针对新疆部分灌区渠系管理上沿用人工传递信息方法来决策配水方案,难以达到优化调配。以轮灌分组和配水流量为决策变量,建立了以渠道输水损失最小、轮灌组内配水时间差最小... 优化灌区渠系输配水技术是推动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举措。针对新疆部分灌区渠系管理上沿用人工传递信息方法来决策配水方案,难以达到优化调配。以轮灌分组和配水流量为决策变量,建立了以渠道输水损失最小、轮灌组内配水时间差最小为目标的灌区支、斗渠优化配水模型,采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在深入研究渠系优化配水模型及其算法求解的基础上,采用Visual Studio Code、Matlab开发工具,开发灌区渠系水优化配置系统,并通过实例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配水方案较该时段实际灌溉方案,渗漏损失总量由48.49万m^(3)减少至23.78万m^(3),配水时间由30 d缩短为14.6 d。所建立的渠系优化配水模型贴近渠系实际运行情况,可以实现集中高效配水;开发的渠系水优化配置系统界面友好、参数简洁,能方便快速地为灌区的配水优化编组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区渠系 多目标优化配水 配水模型 轮灌分组 多目标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M38-MK2大地电导率仪的宁夏青铜峡灌区剖面土壤盐分分布反演研究
10
作者 宋阿维 刘雨星 +5 位作者 高乾程 常凯 王相平 谢文萍 俞烜 姚荣江 《农业科学研究》 2024年第4期30-39,共10页
宁夏青铜峡灌区普遍存在的原生和次生盐渍化现象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定量分析青铜峡灌区土壤盐分空间分布格局,提出利用EM38-MK2数据预测剖面土层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的最优模型。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方法... 宁夏青铜峡灌区普遍存在的原生和次生盐渍化现象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定量分析青铜峡灌区土壤盐分空间分布格局,提出利用EM38-MK2数据预测剖面土层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的最优模型。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方法,研究青铜峡灌区EM38-MK2测量数据与剖面土层土壤盐分之间的解译模型。基于该模型,采用回归-克里金插值法探讨灌区剖面土层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EM38-MK2大地电导率仪对浅层土壤电导率的响应表现出最佳性能,ECh_(0.75)测定模式展现了良好的稳定性;(2)结合EM38-MK2与SR模型能够有效解析剖面土壤盐分分布;(3)青铜峡灌区土壤盐分显示出西北和东北区域较高而西部区域较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整体处于中度盐渍化水平,特别是在21~40 cm土层中盐分质量比最高,部分区域已达重度盐渍化,水盐迁移及淋洗沉积作用进一步使得该土层盐分显著积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峡灌区 土壤 盐分 EM38-MK2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域水资源调配对土壤盐分和地下水水化学性质的影响
11
作者 卢凤民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4-61,共8页
灌区对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且灌区水资源配置对区域生态环境调控作用意义重大,特别是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突出,因此,以华北典型井渠结合灌域土壤盐分和地下水水质变化为研究重点,以期揭示水资源... 灌区对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且灌区水资源配置对区域生态环境调控作用意义重大,特别是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突出,因此,以华北典型井渠结合灌域土壤盐分和地下水水质变化为研究重点,以期揭示水资源调配对灌区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人民胜利渠灌区3 a的田间定位实验,研究了典型区域不同地下水和地表水用水比下根层土壤盐分和地下水水化学性质的动态变化特征。随着地下水地表水用水比的增加,0~20 cm表层土壤年际盐分淋洗率呈降低趋势,而20~100 cm土层土壤盐分年际盐分淋洗率呈增加的趋势,维持0~100 cm土层土壤盐分平衡的地下水地表水用水比值接近于0.379 4;土壤盐分动态变化直接影响地下水水化学性质,土壤中的盐分离子淋溶增加了地下水中总溶解性固体含量,同时降低了地下水中钠吸附比;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地表水用水比与地下水水化学性质变化密切相关,即使地下水埋深超过8 m,灌溉和降水等也会在短时间内驱动地下水化学性质的变化。华北典型井渠结合灌区适宜的地下水地表水用水比值是调节根层土壤盐分重分布和地下水碱化趋势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胜利渠灌区 地下水地表水用水比 盐分淋洗率 地下水化学性质 钠吸附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遥感与面向对象法的田间渠系分布信息提取 被引量:43
12
作者 韩文霆 张立元 +3 位作者 张海鑫 师志强 苑梦婵 王紫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5-214,共10页
针对目前农田灌排系统识别研究中遥感影像分辨率不足,难以提取田间毛渠且对无水或少水灌排沟渠识别不足等问题,以内蒙古河套灌区磴口县坝塄村为研究区域,利用固定翼无人机搭载520~920 nm多光谱相机进行航拍试验,采用基于面向对象法的特... 针对目前农田灌排系统识别研究中遥感影像分辨率不足,难以提取田间毛渠且对无水或少水灌排沟渠识别不足等问题,以内蒙古河套灌区磴口县坝塄村为研究区域,利用固定翼无人机搭载520~920 nm多光谱相机进行航拍试验,采用基于面向对象法的特征组合分层分类的提取方法对获取的高分辨率单幅多光谱影像数据进行解译,采用分割阈值为65、合并阈值为90的遥感影像最佳分割参数。利用含水田间毛渠和无水、少水田间毛渠在光谱、几何、空间关系等特征参量中表现出的与其它地物的特异性,建立不同分类层次的规则提取田间毛渠分布信息。提取结果表明,由于水体对近红外波段光谱的强烈吸收,含水毛渠提取效果很好,精度达到97.8%;无水、少水田间毛渠提取精度为75.7%。无人机遥感技术和面向对象法的特征组合分层分类方法为灌区田间渠系识别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区渠系分布 信息提取 无人机遥感 多光谱遥感图像 田间毛渠 面向对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地下水模型模拟分析灌区适宜井渠灌水比例 被引量:22
13
作者 代锋刚 蔡焕杰 +2 位作者 刘晓明 刘璇 梁宏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45-51,F0002,共8页
为了获取泾惠渠灌区适宜井渠灌水比例,科学合理地确定农业节水方案,该文综合应用ArcGIS和PMWIN地下水模拟软件建立了灌区的地下水分布模拟模型,根据灌区历年农业用水实际情况设定了10种灌溉情景模拟灌区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通过地下水... 为了获取泾惠渠灌区适宜井渠灌水比例,科学合理地确定农业节水方案,该文综合应用ArcGIS和PMWIN地下水模拟软件建立了灌区的地下水分布模拟模型,根据灌区历年农业用水实际情况设定了10种灌溉情景模拟灌区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通过地下水模型分析研究了灌区井渠灌水比例。利用VB程序语言改写EVT蒸发蒸腾子程序包,使其能模拟非线性蒸发,潜水蒸发量计算精度得到较大改进。研究表明:1)渠首有效灌溉引水量在3.7~4.1亿m3,井渠灌水比例控制在0.35~0.55,基本可以保持灌区地下水采补平衡;2)渠首有效灌溉引水量在1.5~2.0亿m3,井渠灌水比例控制在0.5~0.7,也能实现灌区地下水采补平衡;3)目前井渠灌水比例在0.9~1.2,已引起灌区地下水超采。建议井渠灌水比例控制在0.5~0.7,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增加水价财政补贴、进行地下水人工调蓄,实现灌区水资源高效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灌溉 地下水 泾惠渠灌区 PMWin ARCGIS 井渠灌水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地下水模拟的渠井灌区水资源时空优化配置 被引量:19
14
作者 粟晓玲 宋悦 +2 位作者 刘俊民 党永仁 田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43-51,共9页
为控制渠井灌区地下水位,合理确定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配方案,构建水资源时空优化与地下水数值模拟耦合的模型体系。以灌区缺水量最小、时段缺水率均衡和渠系单元缺水均衡为原则建立灌区地表水地下水联合利用的时间和空间优化模型,分别... 为控制渠井灌区地下水位,合理确定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配方案,构建水资源时空优化与地下水数值模拟耦合的模型体系。以灌区缺水量最小、时段缺水率均衡和渠系单元缺水均衡为原则建立灌区地表水地下水联合利用的时间和空间优化模型,分别采用人工鱼群算法和粒子群算法求解,以优化的地表水供水量和地下水开采量为耦合变量,作为地下水模拟模型的输入,以丰、平、枯水年地下水位变幅之和最小为模拟目标,获得不同水文年地表水地下水的时空优化配置方案。泾惠渠灌区优化结果表明,丰水年和平水年不缺水,枯水年在2020年和2030年灌溉缺水分别为4 489万m3和3 941万m3,主要分布在12月、3月、6月、7月、8月。2020年丰、平、枯水年灌区平均地下水位变幅分别为0.49、0.06、-0.42 m,2030年丰、平、枯水年灌区平均地下水位变幅分别为0.21、-0.08、-0.26 m,基本上实现多年采补平衡。耦合地下水模拟的水资源时空优化配置方法,是渠井灌区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健康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水资源 模型 渠井灌区 优化 地下水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套灌区井渠结合膜下滴灌土壤盐分演化规律 被引量:22
15
作者 毛威 杨金忠 +1 位作者 朱焱 伍靖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3-101,共9页
针对内蒙古河套灌区井渠结合的问题,基于SaltMod模型建立井灌区和渠灌区水盐均衡模型,并引入含水层侧向交换量对模型进行改进,利用隆胜井渠结合试验区15 a水盐观测资料对改进的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采用验证后的模型分析了隆胜井渠结合... 针对内蒙古河套灌区井渠结合的问题,基于SaltMod模型建立井灌区和渠灌区水盐均衡模型,并引入含水层侧向交换量对模型进行改进,利用隆胜井渠结合试验区15 a水盐观测资料对改进的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采用验证后的模型分析了隆胜井渠结合区在现状条件下以及在井渠结合膜下滴灌推广实施后区域的土壤盐分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现状条件下隆胜井渠结合区土壤盐分基本稳定,尤其是渠灌区根系层盐分基本稳定,保持在较低水平,可以在长时期内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当推广井渠结合膜下滴灌后,井灌区的生育期灌溉定额和地下水埋深对其灌溉用地根系层土壤盐分积累的影响较小,而地下水矿化度与秋浇频率的影响较大。对于井灌区,建议采用黄河水2年1次进行秋浇压盐,可以长期将土壤全盐维持在3 g/kg以下,以满足作物生长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盐分 地下水 河套灌区 井渠结合 膜下滴灌 SaltM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中型灌区干渠输配水渗漏损失经验公式探讨 被引量:23
16
作者 谢崇宝 J M Lance +3 位作者 崔远来 白美健 黄斌 蔡林根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22,共3页
中国广泛使用考斯加可夫经验公式来估算渠道输水渗漏损失 ,在渠道实际运行中 ,存在一些缺陷。为此 ,根据Davis -Wilson公式 ,并考虑使用的习惯性和方便性 ,建立了渠段输配水损失与渠道断面尺寸、水力条件、土壤类型、地下水埋深等因素... 中国广泛使用考斯加可夫经验公式来估算渠道输水渗漏损失 ,在渠道实际运行中 ,存在一些缺陷。为此 ,根据Davis -Wilson公式 ,并考虑使用的习惯性和方便性 ,建立了渠段输配水损失与渠道断面尺寸、水力条件、土壤类型、地下水埋深等因素相关的经验公式 ,同时将渠道衬砌等其他所有因素一并考虑在渗漏折减系数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型灌区 干渠 输配水 渗漏 衬砌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orton分形的河套灌区渠系水利用效率分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屈忠义 杨晓 +2 位作者 黄永江 杜斌 杨俊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20-127,共8页
大型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评价指标。该文采用分维定律对内蒙古河套灌区输配水渠系布置结构与渠系水分利用效率进行评价。根据河套灌区现状的渠系资料,应用Horton定律计算出河套灌区及灌域的分... 大型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评价指标。该文采用分维定律对内蒙古河套灌区输配水渠系布置结构与渠系水分利用效率进行评价。根据河套灌区现状的渠系资料,应用Horton定律计算出河套灌区及灌域的分形维数(乌兰布和1.14,解放闸1.86,永济2.21,义长1.8,乌拉特1.99,河套灌区1.88)。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灌域的渠系水利用效率与分维值进行了分析,拟合了灌溉引水量、灌溉面积与分维值多元曲线,得出了渠系结构优化下的不同灌域的渠系水利用效率提高潜力(乌兰布和19.01%,解放闸28.8%,永济32.7%,义长27.07%,乌拉特30.7%)与灌区平均效率提高潜力(27.19%)。由此提出不同灌域渠系改造方案,对于灌区的科学管理与节水工程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同时对相似灌区的规划和节水改造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维数 渠系 结构优化 河套灌区 Horton定律 节水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平原渠井双灌区地下水循环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萍 魏晓妹 +1 位作者 降亚楠 冯东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23-131,共9页
为促进陕西关中平原渠井双灌区地下水良性循环,保障灌区水资源高效安全利用,以泾惠渠灌区为例,分析了灌区多年来地下水系统外部环境因素及地下水循环要素的变化特征,基于多变量时间序列CAR(controlled auto-regressive)模型建立了地下... 为促进陕西关中平原渠井双灌区地下水良性循环,保障灌区水资源高效安全利用,以泾惠渠灌区为例,分析了灌区多年来地下水系统外部环境因素及地下水循环要素的变化特征,基于多变量时间序列CAR(controlled auto-regressive)模型建立了地下水位动态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模型,利用验证后的模型对灌区不同环境变化情景下的地下水位埋深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降水、蒸发、渠首引水、渠井用水比例是影响灌区地下水循环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加,地下水各项补给量减少、排泄量增加,使得地下水位逐年下降,近34 a累计下降11.8 m;在多年平均降水量情景Ⅰ下(近56 a均值:513 mm),维持灌区地下水良性循环的适宜渠井用水比例为1.53,在多年平均降水量减少5%,即降水情景Ⅱ下(487 mm),适宜渠井用水比例为1.61。环境变化下不同渠井用水方案的研究,有利于灌区地下水的良性循环,可为灌区制定高效安全用水对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模型 水分管理 地下水循环 泾惠渠灌区 多变量分析 CAR(Controlled Auto-regressiv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津灌区冬小麦水分生产率的尺度效应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皓锐 伍靖伟 +2 位作者 黄介生 杨金忠 王少丽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9-55,共7页
以河北省石津灌区为研究对象,以2007—2009年两季冬小麦生育期为研究时段,基于Hydrus-1D和Modflow模型模拟分析了井渠结合灌溉模式下冬小麦的净入流量水分生产率和净灌溉水分生产率的尺度效应(作物、田间、分干、干渠和灌区尺度)。结果... 以河北省石津灌区为研究对象,以2007—2009年两季冬小麦生育期为研究时段,基于Hydrus-1D和Modflow模型模拟分析了井渠结合灌溉模式下冬小麦的净入流量水分生产率和净灌溉水分生产率的尺度效应(作物、田间、分干、干渠和灌区尺度)。结果表明:①从作物尺度到灌区尺度,损失水量越来越多,使得净入流量水分生产率和净灌溉水分生产率分别减少了9.49%和16.59%;②由于研究区地下水埋深较大,冬小麦生育期内渗漏补给地下水库的重复利用水量很小,而净灌溉水分生产率因为考虑了这一小部分重复利用水量,比传统的灌溉水分生产率有了小幅提升;③在多年时间尺度上,由于渗漏水量能够全部进入地下水库被重复利用,净入流量水分生产率随尺度增大而增大,而不同空间尺度的净灌溉水分生产率也比冬小麦生育期时间尺度上提高37%~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生产率 尺度效应 井渠结合 冬小麦 石津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渠道生态护坡建设效果的监测与评价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志 陈菁 +4 位作者 陈丹 毕利东 王刚 李雪纯 朱营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17,24,共6页
生态渠道是节水生态型灌区建设的主要内容,而生态护坡是生态渠道的关键构成,对其建设效果开展现场监测和定量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功能性、安全性、生物性和景观性4个方面提出了灌溉渠道生态护坡建设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江苏省周... 生态渠道是节水生态型灌区建设的主要内容,而生态护坡是生态渠道的关键构成,对其建设效果开展现场监测和定量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功能性、安全性、生物性和景观性4个方面提出了灌溉渠道生态护坡建设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江苏省周桥灌区空心砖护坡建设模式为例,开展了两次现场监测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周桥灌区渠道生态护坡建设满足灌溉输水能力与稳定性要求,渠道生物多样性较好,景观观赏性较高,具有应用推广价值,但其在景观时序性以及物种搭配等方面仍存在可改善的空间,由此提出了包括边坡植物搭配方式等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灌区 灌溉渠道 生态护坡 监测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