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钢2号高炉低成本下提产降耗措施 被引量:2
1
作者 卢瑜 杜屏 +3 位作者 张明星 赵华涛 李盼 常李 《炼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27,共6页
为应对沙钢2号高炉国内澳洲煤资源短缺和非主流矿比例提升,提出了“强化高炉骨架、稳定高炉渣系、优化高炉气流”的整体思路。强化高炉骨架主要是基于实验室40kg小焦炉试验结果,使用国产一类优质焦煤替代澳煤进行优化配煤结构,确保焦炭... 为应对沙钢2号高炉国内澳洲煤资源短缺和非主流矿比例提升,提出了“强化高炉骨架、稳定高炉渣系、优化高炉气流”的整体思路。强化高炉骨架主要是基于实验室40kg小焦炉试验结果,使用国产一类优质焦煤替代澳煤进行优化配煤结构,确保焦炭M4o及CSR达标率的稳定;稳定高炉渣系主要是开发烧结配料精度系统,稳定烧结矿碱度,摸索出适合2号高炉生产实际的镁铝比四段式控制标准,优化炉渣黏度;优化高炉气流主要是针对下部送风制度提高风量和缩小风口面积后,上部调整及时布料矩阵,确保煤气流分布合理。沙钢2号高炉生产实践表明,上述整体思路可行,在低成本情况下实现了提产降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焦炭 镁铝比 送风制度 煤气流分布 燃料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料钟高炉布料模型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吴敏 许永华 曹卫华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5051-5054,5097,共5页
高炉布料是高炉炼铁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针对某450m3无料钟高炉难直接监测炉料分布的情况,分析了影响炉料分布的基本因素,借助运动学分析、统计规律、专家经验建立布料数学模型,阐述了模型的四个组成部分,即Q/r料流模型、料流轨迹模... 高炉布料是高炉炼铁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针对某450m3无料钟高炉难直接监测炉料分布的情况,分析了影响炉料分布的基本因素,借助运动学分析、统计规律、专家经验建立布料数学模型,阐述了模型的四个组成部分,即Q/r料流模型、料流轨迹模型、炉料分布模型、矿焦比计算模型的设计以及其组织结构关系,提出了量化煤气流分布趋势的矿焦比指数,利用生产数据间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系统运行情况表明,模型可以有效地指导炉料合理分布,降低高炉焦比,改善冶炼状况,保证高炉稳顺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布料模型 矿焦比指数 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T技术在高炉物料分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高彦丽 章勇高 邵富群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2,共4页
介绍了用于实现高炉块状区物料分布可视化监测的ECT系统,包括系统的硬件检测电路构成、传感器设计及软件设计。在此系统的基础上做了矿石、焦碳热态下介电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它们在高温下介电性能仍有差异并给出了高炉物料高温下的... 介绍了用于实现高炉块状区物料分布可视化监测的ECT系统,包括系统的硬件检测电路构成、传感器设计及软件设计。在此系统的基础上做了矿石、焦碳热态下介电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它们在高温下介电性能仍有差异并给出了高炉物料高温下的成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T 物料分布 高炉 可视化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钢4号高炉装料制度的调整及优化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杰 陈军 +2 位作者 李小静 王志堂 李帮平 《炼铁》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23,共5页
对马钢4号高炉开炉以来装料制度的调整及优化过程进行了总结。与中心加焦相比较,调整后的平台+漏斗装料制度使燃料比降低6 kg/t、焦比降低8 kg/t、煤气利用率提高0.48%,但对原燃料的质量及稳定性要求较高,炉况易波动。经过优化,4号高炉... 对马钢4号高炉开炉以来装料制度的调整及优化过程进行了总结。与中心加焦相比较,调整后的平台+漏斗装料制度使燃料比降低6 kg/t、焦比降低8 kg/t、煤气利用率提高0.48%,但对原燃料的质量及稳定性要求较高,炉况易波动。经过优化,4号高炉最终建立了适应当前原燃料条件下的大矿批、高焦丁比的中心加焦装料制度,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高炉 装料制度 中心加焦 平台+漏斗 煤气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烧煤气协同分级配风对锅炉热量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梁占伟 陈鸿伟 +1 位作者 赵争辉 张梅有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2-187,210,共7页
以煤粉掺烧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的锅炉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高炉煤气与焦炉煤气热量掺烧比协同分级配风对锅炉主蒸汽、再热蒸汽吸热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仅掺烧高炉煤气或焦炉煤气对辐射换热量和对流换热量的分配作用相反;同时掺烧高炉煤气... 以煤粉掺烧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的锅炉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高炉煤气与焦炉煤气热量掺烧比协同分级配风对锅炉主蒸汽、再热蒸汽吸热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仅掺烧高炉煤气或焦炉煤气对辐射换热量和对流换热量的分配作用相反;同时掺烧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时,主蒸汽、再热蒸汽吸热量均以对流换热为主,总吸热量均增加;高炉煤气二次风门开度增大会使再热蒸汽吸热量增加,而对于主蒸汽,对流换热量的增加未能抵消辐射换热量的减少;主蒸汽和再热蒸汽的对流换热量均随着煤粉二次风门开度的增大而减少,且随着分离燃尽风(SOFA)风门开度的增大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燃锅炉 高炉煤气 焦炉煤气 热量掺烧比 分级配风 热量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布料过程中焦炭坍塌现象的模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熊玮 毕学工 周勇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42-345,共4页
为了精确预测高炉炉料分布,开发了高炉布料数学模型。运用土力学边坡稳定理论,定量表示了焦炭向高炉中心的坍塌量。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符合,证明此模型是适用的。结果表明,由于坍塌焦炭的积累,阻碍了矿石滚向高炉中心,明显改变了高... 为了精确预测高炉炉料分布,开发了高炉布料数学模型。运用土力学边坡稳定理论,定量表示了焦炭向高炉中心的坍塌量。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符合,证明此模型是适用的。结果表明,由于坍塌焦炭的积累,阻碍了矿石滚向高炉中心,明显改变了高炉边缘到中心的矿焦比。焦炭层的坍塌程度受布料模式、焦炭层的料面形状、矿石种类及配比、矿石批重和煤气流速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随着炉况的变化,焦炭层的坍塌状况也随之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布料 焦炭坍塌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ECT传感器获取高炉块状区物料分布信息 被引量:1
7
作者 邵富群 高彦丽 +1 位作者 章勇高 邓丽琴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044-1047,共4页
针对基于传感器二维灵敏场分布的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在很多应用场合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容传感器灵敏场三维分布特性的成像方法,并对该方法应用于高炉块状区物料分布的可视化监测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成像方法不... 针对基于传感器二维灵敏场分布的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在很多应用场合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容传感器灵敏场三维分布特性的成像方法,并对该方法应用于高炉块状区物料分布的可视化监测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成像方法不仅可以反映物料在管道截面上的分布,还可以由二维图像的灰度值反映出物料轴向相对厚度信息,该信息可为制定相应的布料制度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层析成像 三维灵敏场分布 高炉物料分布 仿真 可视化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钢6号高炉布料实践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怀远 裴汉钢 +1 位作者 周国钱 杨佳龙 《炼铁》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13,共4页
通过布料方程计算及开炉顶检修方孔观察,调整炉喉截面积矿焦比的分布,形成合理的料面形状。6号高炉通过对炉顶布料的探索,形成了适合武钢原燃料条件的布料模式,保持炉况长期稳定顺行,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关键词 高炉 布料 料面 矿焦比 软熔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开炉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云彩 《炼铁》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共3页
对开炉操作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含铁炉料起始应放在炉身下部,可确保铁水温度充足,渣铁流动性好;大型高炉点火风量比应在0.6以上;合理布料应从开炉填料时开始;大型高炉应提倡全焦开炉。
关键词 高炉开炉 风量比 合理布料 全焦开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钢京唐1号高炉装料制度的演变与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正新 张贺顺 +1 位作者 李宏伟 腾召杰 《炼铁》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9,共5页
对首钢京唐1号高炉开炉之后的装料制度调整及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1号高炉投产以后,通过长时间的摸索,最终建立了适合自身特点的大矿批中心加焦的装料制度,确定了"稳定边沿、打开中心,稳定中心、照顾边沿"的十六字操作方... 对首钢京唐1号高炉开炉之后的装料制度调整及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1号高炉投产以后,通过长时间的摸索,最终建立了适合自身特点的大矿批中心加焦的装料制度,确定了"稳定边沿、打开中心,稳定中心、照顾边沿"的十六字操作方针,实现了中心开放、边沿稳定的煤气流分布。2015年10月—2016年4月,高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平均利用利用系数2.37,日产量13035t/d,焦比275.6kg/t,煤比191.5kg/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型高炉 装料制度 中心加焦 煤气流分布 焦炭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钢1800m^3高炉布料方式的特点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玉猛 张宏星 +2 位作者 安秀伟 王东 卞小松 《炼铁》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共4页
阐述了青钢1 800m^3高炉布料方式的特点。为解决原燃料质量一般条件下炉况长期稳定顺行的问题,青钢1 800m^3高炉采用了中心加焦结合大角度、大角差布料方式,其核心要点是,适当压制边沿气流,确保中心气流。青钢高炉生产实践表明,采用中... 阐述了青钢1 800m^3高炉布料方式的特点。为解决原燃料质量一般条件下炉况长期稳定顺行的问题,青钢1 800m^3高炉采用了中心加焦结合大角度、大角差布料方式,其核心要点是,适当压制边沿气流,确保中心气流。青钢高炉生产实践表明,采用中心加焦结合大角度、大角差布料方式,边沿相对较重,边沿煤气温度在80℃以下,但是由于中心加焦的作用,中心煤气流较旺盛,高炉顺行状态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装料制度 大角度 中心加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i式炉顶装置的设计与研究
12
作者 祁正坤 《炼铁》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2-35,61,共4页
“Qi”式炉顶集中心加焦、矿焦混装和矿焦层装三项装料技术于一体,用其装料,可实现高炉料柱中的焦炭是“塔松”状充填结构分布,形成高大的倒V型软熔带,确保足够、稳定的中心煤气流和较为理想的煤气分布,以达到强化冶炼、改善各项技术经... “Qi”式炉顶集中心加焦、矿焦混装和矿焦层装三项装料技术于一体,用其装料,可实现高炉料柱中的焦炭是“塔松”状充填结构分布,形成高大的倒V型软熔带,确保足够、稳定的中心煤气流和较为理想的煤气分布,以达到强化冶炼、改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延长高炉一代寿命等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炉顶装料设备 布料控制 中心加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