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1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ive distribut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architecture for remote sensing images target classification with a pre-training approach 被引量:3
1
作者 LI Binquan HU Xiaohu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9年第2期238-244,共7页
How to recognize targets with similar appearances from remote sensing images(RSIs) effectively and efficiently has become a big challenge. Recently,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 is preferred in the target classif... How to recognize targets with similar appearances from remote sensing images(RSIs) effectively and efficiently has become a big challenge. Recently,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 is preferred in the target classification due to the powerful feature representation ability and better performance. However,the training and testing of CNN mainly rely on single machine.Single machine has its natural limitation and bottleneck in processing RSIs due to limited hardware resources and huge time consuming. Besides, overfitting is a challenge for the CNN model due to the unbalance between RSIs data and the model structure.When a model is complex or the training data is relatively small,overfitting occurs and leads to a poor predictive performance. To address these problems, a distributed CNN architecture for RSIs target classification is proposed, which dramatically increases the training speed of CNN and system scalability. It improves the storage ability and processing efficiency of RSIs. Furthermore,Bayesian regularization approach is utilized in order to initialize the weights of the CNN extractor, which increases the robustness and flexibility of the CNN model. It helps prevent the overfitting and avoid the local optima caused by limited RSI training images or the inappropriate CNN structure. In addition, consider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Na¨?ve Bayes classifier, a distributed Na¨?ve Bayes classifier is designed to reduce the training cost. Compared with other algorithms, the proposed system and method perform the best and increase the recognition accurac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tributed system framework and the proposed algorithms are suitable for RSIs target classification tas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 distributed architecture REMOTE sensing images (RSIs) TARGET classification pre-trai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idual Distributed Compressive Video Sensing Based on Double Side Information 被引量:2
2
作者 CHEN Jian SU Kai-Xiong WANG Wei-Xing LAN Cheng-Dong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316-2323,共8页
关键词 压缩视频 附加信息 分布式 感知 双面 残留 奈奎斯特速率 补偿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ew backtracking-based sparsity adaptive algorithm for distributed compressed sensing
3
作者 徐勇 张玉洁 +1 位作者 邢婧 李宏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3946-3956,共11页
A new iterative greedy algorithm based on the backtracking technique was proposed for distributed compressed sensing(DCS) problem. The algorithm applies two mechanisms for precise recovery soft thresholding and cuttin... A new iterative greedy algorithm based on the backtracking technique was proposed for distributed compressed sensing(DCS) problem. The algorithm applies two mechanisms for precise recovery soft thresholding and cutting. It can reconstruct several compressed signals simultaneously even without any prior information of the sparsity, which makes it a potential candidate for many practical applications, but the numbers of non-zero(significant) coefficients of signals are not available. Numerical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to demonstrate the validity and high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as compared to other existing strong DCS algorith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ributed compressed sensing sparsiy BACKTRACKING soft threshold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grating Remote Sensing and Geostatistics to Model Woody Density Distribution in a Tropical Savanna
4
作者 Clement Adjorlolo Onisimo Mutang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80-280,共1页
remote sensing of woody vegetation in savannas has been inhibited by its complex stand structure and abundant vegetation species.An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spatial variation in savanna vegetation is crit... remote sensing of woody vegetation in savannas has been inhibited by its complex stand structure and abundant vegetation species.An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spatial variation in savanna vegetation is critical for making timely assessments of the ecosystem conditions.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possibility of improving the prediction of woody vegetation in tropical savannas using an approach that integrates spatial statistics and remote sens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ODY COVER density spatial distribution SAVANNA RANGELANDS REMOTE sensing GEOSTATIS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ase type delay distribution with PU return and sensing error in CR networks
5
作者 Mohammad Reza Amini Hemati Farzad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2314-2321,共8页
Many studies have been done in cognitive radios to maximize the network efficiency. There is always a trade-off between sensing and transmission time which has been addressed fully in the literature. There is also som... Many studies have been done in cognitive radios to maximize the network efficiency. There is always a trade-off between sensing and transmission time which has been addressed fully in the literature. There is also some missed idle times during the waiting phase when secondary user finds the channel busy. Therefore, the longer the transmission time is, the higher the successfully delivered bits would be and the higher the missed idle times in the waiting stage would be expected. In this work, we formulate these missed idle times to addressed this trade-off. Furthermore, interference due to PU re-occupancy is modelled in successful transmitted time and in collision probability. Moreover, we derive secondary user's packet delay distribution using phase type model at which retransmission due to collision results from both sensing error and PU re-occupancy is considered. Thanks to derived delay distribution, any statistical moments of delay could be found as a closed form mathematical expression. These moments can be used as constraints for applications with delay sensitive packets. Numerical results are given to clarify the network metrics. Finally, the optimized values for sensing and transmission time are computed using genetic algorithm in order to maximize access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se type distribution spectrum sensing cognitive radio access efficien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tributed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maging of ship target with complex motion 被引量:3
6
作者 ZHANG Junqiu WANG Yong LU Xiaofe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1年第6期1325-1337,共13页
For ship targets with complex motion,it is difficult for the traditional monostatic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imaging to improve the cross-range resolution by increasing of accumulation time.In this paper,... For ship targets with complex motion,it is difficult for the traditional monostatic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imaging to improve the cross-range resolution by increasing of accumulation time.In this paper,a distributed ISAR imaging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cross-range resolution for the ship target.Multiple stations are used to observe the target in a short time,thereby the effect of incoherence caused by the complex motion of the ship can be reduced.The signal model of ship target with three-dimensional(3-D)rotation is constructed firstly.Then detailed analysis about the improvement of crossrange resolution is presented.Afterward,we propose the methods of parameters estima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overlap or gap,which will cause a loss of resolution and is necessary for subsequent processing.Besides,the compressed sensing(CS)method is applied to reconstruct the echoes with gaps.Finally,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presented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and the robustness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x motion distributed inverse syntheic aperture radar(ISAR) parameters estimation compressed sensing(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αS分布噪声下基于特征值调和平均的稳健频谱感知算法
7
作者 杨喜 周睿勇 +4 位作者 雷可君 张耿 张银行 曹秀英 王仁玮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2-182,共11页
针对SαS分布噪声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数低阶预处理与特征值调和平均检测相结合的频谱感知算法,该算法以分数低阶预处理接收信号样本协方差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与特征值调和平均之差与最小特征值之比(DMHMM)作为感知判决量.该算法在预处理阶... 针对SαS分布噪声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数低阶预处理与特征值调和平均检测相结合的频谱感知算法,该算法以分数低阶预处理接收信号样本协方差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与特征值调和平均之差与最小特征值之比(DMHMM)作为感知判决量.该算法在预处理阶段通过分数低阶操作降低SαS分布噪声非高斯特性的影响,在检测阶段利用极值特征值与特征值调和平均设计检测判决量,检测过程避免了对噪声参数的依赖,适应范围广.在此基础上,基于Wishart矩阵特征值几何平均的矩理论,以及高维随机矩阵中最大和最小特征值渐近分布理论,针对DMHMM频谱感知算法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理论判决门限计算方法,在降低理论门限计算复杂度的同时,提高了非渐近条件下SαS分布噪声中主用户信号检测结果的可靠性.Monte-Carlo仿真结果表明,所提DMHMM频谱感知算法可以获得比半盲DMGM算法更为可靠的检测判决结果,且在检测阶段无需SαS分布噪声的相关参数;由于综合利用了分数低阶预处理后取样协方差矩阵的极值特征值以及特征值调和平均信息,能够更好地反映主用户信号的变化,使得新算法具有比MME和CHME算法更优的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谱感知 SαS分布噪声 分数低阶矩 特征值分布 调和平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峰度值估计的无线信号频谱感知方法
8
作者 王洋 冯永新 +1 位作者 钱博 宋碧雪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5-316,共12页
在现代无线通信环境下,由于噪声环境复杂多变,且信号在不同感知周期内的占空比变化较大,导致信号频谱感知能力的下降,甚至造成非授权用户对授权用户的干扰。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峰度值估计的智能无线信号频谱感知方法。以典型的非... 在现代无线通信环境下,由于噪声环境复杂多变,且信号在不同感知周期内的占空比变化较大,导致信号频谱感知能力的下降,甚至造成非授权用户对授权用户的干扰。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峰度值估计的智能无线信号频谱感知方法。以典型的非高斯噪声分布(McLeish分布)作为通用背景噪声,依据多尺寸跳跃连接的思想构建深度神经网络框架,结合注意力机制捕获目标信号的多尺寸特征,在感知周期内占空比不确定的条件下,完成对目标信号峰度值的估计,通过对估计值的判决,实现在不同噪声模型下对无线信号的感知。仿真结果表明:在信噪比SNR≥-10 dB条件下,当虚警概率P_(f)=0.02,感知占空比0.5≤η<1时,其平均检测概率达到了84.3%以上;当噪声功率估计误差ε≤2、P_(f)=0.01时,其平均检测概率达到96.1%以上。证明所提方法具有较强的抗占空比和噪声功率不确定性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谱感知 卷积神经网络 信号检测 McLeish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里渊相移-增益比分布式光纤传感研究进展(特邀)
9
作者 李宗雷 何海军 +3 位作者 周银 邹喜华 潘炜 闫连山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63,共15页
布里渊光纤传感器利用布里渊频移与光纤的温度及应变之间的线性关系实现分布式温度及应变传感。布里渊相移-增益比技术通过布里渊频移与布里渊相移-增益比之间的线性关系直接映射布里渊频移,相比于常规的扫频拟合方法可大幅度降低扫频... 布里渊光纤传感器利用布里渊频移与光纤的温度及应变之间的线性关系实现分布式温度及应变传感。布里渊相移-增益比技术通过布里渊频移与布里渊相移-增益比之间的线性关系直接映射布里渊频移,相比于常规的扫频拟合方法可大幅度降低扫频次数和原始数据量,进而提升传感器实时性。布里渊相移-增益比技术的实施需要借助相干探测技术同时获得布里渊增益和相移,更高的增益及相移测量精度可以获得更高的传感精度。首先,回顾了过去十余年相干探测技术在实现高精度布里渊增益及相移测量方面的进展,包括光纤群速度色散抑制、光纤群时延波动消除、以及信号源幅度和相位噪声消除等。进一步,阐述了布里渊相移-增益比技术的主要优势,这些技术优势不仅提升了布里渊光纤传感的精度及可靠性,还大幅提升了测量速度。基于这些进展,布里渊相移-增益比技术为大型基础设施温度、应力应变的高精度实时监测提供了新途径,有望推动布里渊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各领域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里渊分布式光纤传感 布里渊相移-增益比 边沿辅助技术 相干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绕组首饼温度及温度梯度的变压器热点模型
10
作者 范晓舟 刘云鹏 +3 位作者 律方成 李欢 徐永超 闫泽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1-369,I0030,共10页
变压器热点温度是衡量变压器负载潜力及运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是变压器状态监测以及预测的重点。绕组底部首饼直接与散热片回流的冷油接触,周围油温与冷油近似相等,可以较为准确地分析其散热。该文从变压器传热原理出发,提出一种新的热... 变压器热点温度是衡量变压器负载潜力及运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是变压器状态监测以及预测的重点。绕组底部首饼直接与散热片回流的冷油接触,周围油温与冷油近似相等,可以较为准确地分析其散热。该文从变压器传热原理出发,提出一种新的热点温度计算模型。首先,基于理论推导建立绕组首饼温度的控制方程,并使用热电类比方法建立可用于实际运行的绕组首饼局部热路模型。通过对一台内置传感光纤的110 kV油浸式变压器进行11级不同负载共21 h温升试验,获得不同负载率下绕组温度变化情况,并提出基于绕组首饼温度及绕组温度梯度的热点温度模型。基于局部热路模型,使用负载率及散热片进出口油温作为输入变量,成功预测绕组首饼温度。随后,建立绕组整体温度梯度的指数、差分方程模型,并基于提出的热点计算模型对连续变负载试验的结果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均方根误差为4.02 K,相较传统模型,最大误差降低21%,验证所提计算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热点温度 温度梯度 温升试验 分布式光纤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FBG传感测量的旋翼动载荷工程建模与试飞验证
11
作者 张宏林 程卫真 夏品奇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2-551,共10页
为了应用分布式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传感网络飞行实测直升机旋翼动载荷,综合分析旋翼桨叶的载荷与应变,以及FBG传感器的使用要求,设计了桨叶表面的FBG传感网络布设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FBG应变测量的工程建模... 为了应用分布式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传感网络飞行实测直升机旋翼动载荷,综合分析旋翼桨叶的载荷与应变,以及FBG传感器的使用要求,设计了桨叶表面的FBG传感网络布设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FBG应变测量的工程建模方法和校准试验方法。以单项加载试验建立模型,复合加载试验验证模型,验证分析给出最大的载荷相对误差为3.83%,优于5%的飞行实测工程要求。使用FBG传感器和应变计等2种不同传感器,完成直升机旋翼动载荷对比试飞,测量结果在时域和频域都可以相互验证。试飞结果表明:FBG传感网络测量结果正确有效,基于分布式FBG传感测量的旋翼动载荷工程建模方法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FBG传感测量 桨叶 动载荷 工程建模 飞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乙丙橡胶基底分布式光纤布里渊散射漏油传感器的研究
12
作者 尉婷 吴冰冰 +2 位作者 刘颖刚 罗俊 罗小东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8-372,共5页
研制了一种基于BOTDA技术的三元乙丙橡胶基底的分布式光纤布里渊散射油敏传感器,可在分钟量级精准检测并定位小规模漏油事件,灵敏度高,可重复使用。将三元乙丙橡胶(EPDM)基底的油敏传感器沿模拟输油管线下方油槽内铺设,用布里渊光时域... 研制了一种基于BOTDA技术的三元乙丙橡胶基底的分布式光纤布里渊散射油敏传感器,可在分钟量级精准检测并定位小规模漏油事件,灵敏度高,可重复使用。将三元乙丙橡胶(EPDM)基底的油敏传感器沿模拟输油管线下方油槽内铺设,用布里渊光时域分析仪(BOTDA)实时监测浸油后传感光纤中布里渊散射频移,测试数据表明布里渊散射频率随时间响应灵敏度为2.5 MHz/min,可在2 min内发现并定位漏油事件,空间分辨率为1 m,漏油传感器可重复使用。实验证明该油敏传感器在长距离输油管线、油库等需长期分布式实时漏油监测的应用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布里渊散射 分布式光纤油敏传感器 漏油传感 三元乙丙橡胶 BOT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BFS误差估算方案及影响因素研究
13
作者 赵丽娟 陈永辉 +1 位作者 徐志钮 张旭哲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53-861,共9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成熟,人工神经网络(ANN)被大量用于从布里渊谱提取布里渊频移(BFS)。对比激活函数为线性函数的ANN(ANN-P)、激活函数为非线性函数的ANN及经典谱拟合方法,发现ANN-P准确性与非线性ANN接近,但训练耗时少;其准确性与经典...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成熟,人工神经网络(ANN)被大量用于从布里渊谱提取布里渊频移(BFS)。对比激活函数为线性函数的ANN(ANN-P)、激活函数为非线性函数的ANN及经典谱拟合方法,发现ANN-P准确性与非线性ANN接近,但训练耗时少;其准确性与经典谱拟合算法相当,计算时间仅为洛伦兹谱拟合算法的0.70%、伪Voigt谱拟合算法的0.43%。通过理论推导得出基于ANN-P的BFS误差估算方案,依据该方案、布里渊增益误差、权重矩阵和扫频范围可快速估算BFS误差;还推导了线宽、信噪比和扫频点数对BFS误差的影响规律。经数值产生和实测不同线宽、信噪比、扫频点数的大量布里渊数据计算,验证了方案和规律的正确性。对于实测谱,所提BFS误差估算方案平均绝对误差为7.99×10^(-2)MHz,平均相对误差为15.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计量 分布式光纤传感 人工神经网络 布里渊频移 误差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极值特征值差与特征值几何平均的多主用户频谱感知算法
14
作者 杨喜 王思宇 +4 位作者 雷可君 张耿 张银行 谭哲雯 王仁纬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67-2776,共10页
单主用户信号的出现主要引起多天线接收信号取样协方差矩阵中极值特征值的变化,而多主用户信号的出现则会同时扰动取样协方差矩阵极值特征值和其他特征值,此时,经典的极值特征值检测算法则会表现出次佳的检测性能。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 单主用户信号的出现主要引起多天线接收信号取样协方差矩阵中极值特征值的变化,而多主用户信号的出现则会同时扰动取样协方差矩阵极值特征值和其他特征值,此时,经典的极值特征值检测算法则会表现出次佳的检测性能。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极值特征值差与特征值几何平均(difference of extreme eigenvalues and geometric average of eigenvalues,DEEGAE)的多主用户信号检测判决规则;提出了一种基于Wishart矩阵特征值统计分布理论的感知判决门限的闭式求解方法。该算法在频谱感知过程中直接利用认知用户的多天线接收数据构造判决规则并实施感知判决,具有全盲检测的优点;通过融合2种极限特征值门限分析结果,提高了非渐近感知条件下感知结果的准确性。Monte-Carlo仿真试验表明,新算法具有比经典的最大最小特征值之比算法和协方差绝对值检测算法更优的多主用户信号检测性能,同时能获得比传统基于最大最小特征值之差及其改进算法更为可靠的检测结果;与此同时,新算法的检测性能随着样本数目以及天线数目的增大而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无线电 多主用户信号 盲频谱感知算法 中心Wishart随机矩阵 特征值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sNet-UNet模型的DAS矸石浆体充填堵管监测技术
15
作者 柴敬 王梓名 +7 位作者 马晨阳 张丁丁 李至 周森 秋丰岐 吴玉意 冀汶莉 赵鹏翔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0-662,共13页
煤矸石浆体输送管道在输送过程中易产生堵塞、腐蚀等多种问题。目前针对浆体管道输送中存在的堵塞问题,精准定位仍面临着巨大挑战。基于此,提出了一种以分布式声波传感技术(DAS)为监测手段,结合图像降噪与ResNet-UNet复合网络对堵塞点... 煤矸石浆体输送管道在输送过程中易产生堵塞、腐蚀等多种问题。目前针对浆体管道输送中存在的堵塞问题,精准定位仍面临着巨大挑战。基于此,提出了一种以分布式声波传感技术(DAS)为监测手段,结合图像降噪与ResNet-UNet复合网络对堵塞点位进行监测和识别的方法;为评估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建立了15.14 m的环管模型,并进行注浆堵塞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UNet及ResNet网络,ResNet-UNet网络模型可在有效避免梯度爆炸问题的基础上,较为精准地对堵塞点位图像进行识别,堵塞点定位的准确率为97.83%,精确率为97.76%,召回率为94.80%,F1分数为0.958 9。该研究在全覆盖式监测矸石输送管道的基础上,有效解决了DAS传感监测时,由于其高灵敏度所带来的噪声处理难题,较为精确地实现了堵塞点的定位效果,研究为矸石浆体输送管道监测及堵塞点的定位问题提供了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声波传感技术 矸石浆体管道输送 降噪算法 ResNet-UNet模型 图像识别 堵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在大体积混凝土筏板基础中的耦合性能研究
16
作者 侯公羽 张世欧 +3 位作者 崔迪 陈宏波 毕立原 尚宇豪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10-1322,共13页
大量的岩土工程例如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需要分布式的裂缝监测,光纤监测技术可以实现分布式监测。为了探究分布式光纤与大体积混凝土的耦合性能,开展了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室内试验研究,并在大体积混凝土筏板基础中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 大量的岩土工程例如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需要分布式的裂缝监测,光纤监测技术可以实现分布式监测。为了探究分布式光纤与大体积混凝土的耦合性能,开展了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室内试验研究,并在大体积混凝土筏板基础中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基于剪切滑移理论建立的光纤在受压状态下的应变传递模型能够实现对光纤应变传递效率的精确量化,并采用数值模拟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梁采用不同的光纤布置方法,并进行三分点分级加载试验,研究了不同布置方式下光纤与混凝土的耦合性能,结果显示沿箍筋垂直方向布设光纤与混凝土具有更好的耦合效果。大体积混凝土筏板基础的现场光纤监测应用研究表明,光纤传感器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耦合性能,准确监测到了筏板基础浇筑后各关键区域的应变演化过程与规律。研究成果为分布式光纤技术监测岩土工程结构的变形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耦合性能 应变传递机制 大体积混凝土筏板基础应变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的输电线路覆冰预警研究
17
作者 王帅 徐钦云 林胜海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1-487,共7页
为实现输电线路覆冰状态的定量监测,采用理论建模和模拟实验的方法,基于布里渊散射原理和悬垂线缆的力学分析,推导布里渊频移和覆冰厚度的关系,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该关系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覆冰厚度和布里渊频移呈单调递增关系,在... 为实现输电线路覆冰状态的定量监测,采用理论建模和模拟实验的方法,基于布里渊散射原理和悬垂线缆的力学分析,推导布里渊频移和覆冰厚度的关系,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该关系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覆冰厚度和布里渊频移呈单调递增关系,在实验条件下,覆冰厚度测量误差为12.48%,覆冰预警的应变阈值区间为1.5×10^(-3)ε~2.0×10^(-3)ε,直接观测输电线路的应变值可简化覆冰预警流程。研究结论可为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输电线路覆冰监测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分布式光纤传感 布里渊光时域反射仪 光纤应变 覆冰预警 布里渊频移 定量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卫星资料的湖南林火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碧 闫如柳 +4 位作者 陈磊士 罗伯良 隋兵 高霞霞 杜东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3-720,共8页
为深入研究林火时空分布规律,减少森林火灾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不利影响,利用中外8颗气象卫星资料,基于经典的上下文方法,建立了多源卫星火点判识关键参数和动态阈值。采用卫星监测缓冲区半径核查法,对多源卫星反演的林地热点进行真... 为深入研究林火时空分布规律,减少森林火灾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不利影响,利用中外8颗气象卫星资料,基于经典的上下文方法,建立了多源卫星火点判识关键参数和动态阈值。采用卫星监测缓冲区半径核查法,对多源卫星反演的林地热点进行真实性检验,并利用2021—2022年防火期真实林地热点数据进行林火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卫星火点监测准确率为84.42%,火点分类准确性为89.90%,建立的反演方法合理可靠。湖南林火空间分布“西南多,东北少”,高发区主要分布于湘南,次高发区为湘西区域;秋防期林火风险远大于春防期。2022年极端高温干旱过程,林火主要分布在湘南地区、衡邵盆地;从过程分布看,林火分布可分为4个阶段,前3个阶段林火数量呈显著增加趋势,第3阶段森林火险风险最严重。第4阶段受降水和全省禁火令的双重影响,林地热点数目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卫星遥感 真实性检验 火点判识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电缆状态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9
作者 马国明 秦炜淇 +3 位作者 王思涵 胡靖 阎洁 王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0-387,I0031,共19页
随着海上风电的快速发展,海底电缆得到广泛应用,但其维修难度大、周期长、单次故障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因此,海底电缆状态的准确监测与预警十分重要。该文首先对比海底电缆与陆地电缆在长度、结构、绝缘可靠性、运行环境等方面的区别,... 随着海上风电的快速发展,海底电缆得到广泛应用,但其维修难度大、周期长、单次故障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因此,海底电缆状态的准确监测与预警十分重要。该文首先对比海底电缆与陆地电缆在长度、结构、绝缘可靠性、运行环境等方面的区别,分析表明,海底电缆本体事故较多,故障发生位置随机性较高,需要进行分布式的状态监测。其次,梳理拓扑改进、脉冲编码、降噪算法、分布式放大等提升分布式光纤传感距离与精度的方法,总结分布式光纤传感在海底电缆状态监测方面的主要进展。然后,分析不同分布式光纤传感方法在海底电缆工程综合监测系统中的发展应用情况。最后,论述海底电缆状态分布式光纤监测研究的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海底电缆 状态监测 分布式光纤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带状光纤分布式传感的变压器绕组轴向与辐向形变区分及程度检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东阳 刘云鹏 +3 位作者 范晓舟 李欢 黎晏霖 刘海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3-812,I0034,共11页
为对变压器绕组形变状态有更清晰的感知,需要对绕组轴向及辐向形变进行同时检测。该文首先分析绕组弯曲时的应变分布规律,并提出应变向量的概念及绕组轴向与辐向应变解耦方法。随后,在35 kV连续式绕组模型上布置带状光纤并搭建试验平台... 为对变压器绕组形变状态有更清晰的感知,需要对绕组轴向及辐向形变进行同时检测。该文首先分析绕组弯曲时的应变分布规律,并提出应变向量的概念及绕组轴向与辐向应变解耦方法。随后,在35 kV连续式绕组模型上布置带状光纤并搭建试验平台,借助布里渊光时域分析技术以进行应变分布式传感,完成对绕组形变的轴向、辐向区分测量,应变向量相对误差在7.5%以内。最后,得出绕组轴向、辐向挠度都与带状光纤平均应变满足二次函数关系,拟合系数R^(2)>0.99,并利用该关系预测绕组的变形程度,误差小于5%。该文方法不仅能单独检测轴向或辐向形变,也能在同时发生两种形变时分别得出轴向和辐向形变;可以解决绕组轴向形变无法有效传感及变形程度难以定量判断的难题,为变压器绕组形变的检测提供新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绕组形变 轴向与辐向应变解耦 分布式光纤传感 布里渊光时域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