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HSVM模型在宝库河流域的径流模拟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郝振纯 梁之豪 +2 位作者 梁丽乔 郭晓玉 鞠琴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12,94,共5页
以宝库河流域为例,探讨了DHSVM模型在高寒区无冰川流域的适用性。介绍了DHSVM模型的概况、物理过程及数字化资料的收集与处理,并以实测径流对模型进行校正,其中Nash-Sutcliffe模型效率系数与实测径流的相关系数较高,模拟的相对误差较低... 以宝库河流域为例,探讨了DHSVM模型在高寒区无冰川流域的适用性。介绍了DHSVM模型的概况、物理过程及数字化资料的收集与处理,并以实测径流对模型进行校正,其中Nash-Sutcliffe模型效率系数与实测径流的相关系数较高,模拟的相对误差较低。对比分析模拟径流与实测径流的变化过程发现,DHSVM模型能较好地反映该流域的日、月径流水文过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dhsvm模型 径流模拟 适用性 宝库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DHSVM的平通河流域水文模拟 被引量:3
2
作者 石超 龚霞 +1 位作者 张行南 夏达忠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19-23,共5页
中小河流域水文预报时,由于流域水文资料缺乏,洪水发生时间短,传统的水文模型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基于平通河流域研究了分布式水文模型DHSVM的建立过程、建模方式以及模型的结构和参数,探讨了分布式水文土壤植被模型在平通河流域的适用... 中小河流域水文预报时,由于流域水文资料缺乏,洪水发生时间短,传统的水文模型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基于平通河流域研究了分布式水文模型DHSVM的建立过程、建模方式以及模型的结构和参数,探讨了分布式水文土壤植被模型在平通河流域的适用性.并结合平通河水文资料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DHSVM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流域日径流水文过程,模拟的相对误差均在10%以下,模型在平通河流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从模型的结构角度对结果产生的误差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通河流域 水文模拟 dhsvm 分布式水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水文模型DHSVM对兰江流域径流变化的模拟试验 被引量:18
3
作者 康丽莉 王守荣 顾骏强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6-182,共7页
介绍如何建立分布式水文模型DHSVM(The Distributed Hydrology Soil Vegetation Model)。首先对模型输入和模型参数进行了详细描述,并给出了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等模型参数的取值范围。再将水文模型DHSVM应用到浙江省的兰江流域,通过与... 介绍如何建立分布式水文模型DHSVM(The Distributed Hydrology Soil Vegetation Model)。首先对模型输入和模型参数进行了详细描述,并给出了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等模型参数的取值范围。再将水文模型DHSVM应用到浙江省的兰江流域,通过与实测的年、月径流量过程的对比分析发现,模型模拟的年、月径流量均与实测比较吻合,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可用于中小流域径流变化的模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dhsvm 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土地利用变化和降雨类型影响下洪水特征响应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梁霄 许继良 +2 位作者 许月萍 周焕 刘甜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为降低洪涝灾害影响、提高对洪水灾害的防御能力,评估极端土地利用变化和降雨类型对洪水特征的影响至关重要。基于分布式水文-土壤-植被模型DHSVM对浙江省汤浦水库上游流域20场洪水进行入库洪水建模,并采用模糊决策树法将洪水划分为快... 为降低洪涝灾害影响、提高对洪水灾害的防御能力,评估极端土地利用变化和降雨类型对洪水特征的影响至关重要。基于分布式水文-土壤-植被模型DHSVM对浙江省汤浦水库上游流域20场洪水进行入库洪水建模,并采用模糊决策树法将洪水划分为快速洪水、短历时降雨洪水和长历时降雨洪水3种类型,研究极端土地利用和降雨类型对各类型洪水的特征指标影响。结果表明:DHSVM模型模拟效果较好,率定期和验证期各场次洪水纳什效率系数均值大于0.7。受区域内耕地面积影响,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对洪峰和洪量的消减作用皆小于2%。快速洪水的洪峰对下垫面变化最敏感,在退林还耕和城市扩张的极端土地利用变化下其洪峰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2.87%和60.88%。下垫面变化对长历时降雨洪水的洪量影响最大,在退林还耕和城市扩张情境下其洪量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0.48%和20.70%。城市扩张情景使得峰现时间平均提前2.10 h,降雨类型改变使得快速-短历时洪水开始时间平均延迟3.63 h,洪峰减小34.73%;短历时-快速洪水开始时间平均提前7.11 h,洪峰增大22.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土地利用变化 雨型 dhsvm模型 洪水分类 洪水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及植被生态水文效应 被引量:21
5
作者 张志才 陈喜 +1 位作者 石朋 魏玲娜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06-811,共6页
根据喀斯特流域多孔介质与裂隙水流特征,建立了达西流、裂隙渗流与槽蓄汇流演算相结合的混合汇流演算模式,实现了对分布式水文-植被-土壤模型(DHSVM)的改进。利用贵州普定喀斯特生态水文试验站陈旗小流域观测资料,对模型计算的流量过程... 根据喀斯特流域多孔介质与裂隙水流特征,建立了达西流、裂隙渗流与槽蓄汇流演算相结合的混合汇流演算模式,实现了对分布式水文-植被-土壤模型(DHSVM)的改进。利用贵州普定喀斯特生态水文试验站陈旗小流域观测资料,对模型计算的流量过程及植被截流、蒸散发及土壤含水率时空分布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喀斯特流域陡涨、陡落的流量过程。同时,模型能模拟出土壤含水率、实际蒸散发与降雨、下垫面岩溶裂隙、植被覆盖的响应关系,对分析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下垫面变化条件下的生态水文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分布式水文-植被-土壤模型 岩溶裂隙水 生态水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49
6
作者 熊立华 郭生练 田向荣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7-520,共4页
提出了一个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主要用来模拟湿润地区的蓄满产流机制。通过建立土壤蓄水能力和地貌指数的关系来描述蓄水能力的空间分布。坡面流流向采用多向流法来决定。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模拟流量过程的精... 提出了一个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主要用来模拟湿润地区的蓄满产流机制。通过建立土壤蓄水能力和地貌指数的关系来描述蓄水能力的空间分布。坡面流流向采用多向流法来决定。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模拟流量过程的精度较高,与三水源新安江模型、TOPMODEL基本相当;而且模拟的土壤蓄水量的空间分布也基本符合水文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数字高程模型 土壤蓄水量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土地利用/覆盖与植被变化的水文响应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赖格英 刘志勇 刘胤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14,共5页
以鄱阳湖的主要水源区梅江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分布式机理性环境水文模型SWAT,探讨人类活动背景下植被变化对流域水文特征的影响。以遥感获取的叶面积指数(LAI)表征流域的植被状态数据,并通过控制性模拟来研究流域土地利用/覆盖、植被... 以鄱阳湖的主要水源区梅江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分布式机理性环境水文模型SWAT,探讨人类活动背景下植被变化对流域水文特征的影响。以遥感获取的叶面积指数(LAI)表征流域的植被状态数据,并通过控制性模拟来研究流域土地利用/覆盖、植被状态的改变导致的流域水文特征响应。模拟结果表明:在1987-2001年的15 a中,虽然流域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很小,但由于植被叶面积指数的变化,导致了流域年径流总量5.4%的增加,其中枯水期的增量为10.2%,丰水期则为2.6%;土地利用/覆盖和植被变化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暴雨强度相同的情况下,植被变化对流域流量的影响呈非线性变化趋势,其中对中等程度的暴雨影响最大;植被增加具有明显的使暴雨洪峰出现时间滞后的效应,同时也使洪水之后的"退水"过程变得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植被变化 水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数据对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模拟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润奎 朱阿兴 +2 位作者 秦承志 陈腊娇 刘军志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8-174,共7页
基于空间半分布式的SWAT模型和全分布式的WetSpa Extension模型,分析了高分辨率的SoLIM数字土壤数据和美国SSURGO传统土壤数据对流域径流空间分布式模拟和总量模拟的影响。结果显示:利用不同土壤数据得到的产水模拟结果在空间上差别明显... 基于空间半分布式的SWAT模型和全分布式的WetSpa Extension模型,分析了高分辨率的SoLIM数字土壤数据和美国SSURGO传统土壤数据对流域径流空间分布式模拟和总量模拟的影响。结果显示:利用不同土壤数据得到的产水模拟结果在空间上差别明显,但模拟径流总量的差别随着模拟面积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根据实验结果,对于注重空间分布的模拟目的,需要较详细输入数据的支持;对于总量模拟,则可随模拟面积的增大而适当放宽对输入数据分辨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数据 分布式水文模型 径流模拟 综合作用 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壤植被不同参数化方法的流域蒸散发模拟 被引量:7
9
作者 邵薇薇 徐翔宇 杨大文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4,共9页
植被和土壤是水循环中的重要载体,模拟流域水循环时植被和土壤的参数化也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比流域蒸散发模拟中分布式模型和集总式概念模型的土壤植被参数化方法,计算了潘家口水库流域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流域蒸散发,分析了不同时间尺... 植被和土壤是水循环中的重要载体,模拟流域水循环时植被和土壤的参数化也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比流域蒸散发模拟中分布式模型和集总式概念模型的土壤植被参数化方法,计算了潘家口水库流域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流域蒸散发,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流域蒸散发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得出:(1)分布式水文模型中的植被参数化方法包括对植被时空分布与变化的描述,以及与之相关的土壤-植被-大气中水分和能量的传输过程的描述。(2)从GBHM模型与流域水热耦合平衡模型的对比分析可知,在流域尺度上,年实际蒸散发与潜在蒸散发之间呈互补的高度非线性关系;但在山坡和小时时间尺度上,实际蒸散发与潜在蒸散发之间呈正比关系,并可近似为线性正比关系。(3)基于流域水热耦合平衡模型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参数化分析可知,考虑植被土壤水分和植被覆盖度能改善对流域蒸散发的年际和季节变化的模拟精度;土壤水分和植被的影响随着时间尺度变小表现得越来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植被参数化 分布式模型 集总式模型 流域蒸散发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展CUPID模型模拟土壤组分温度分布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华国 辛晓洲 +3 位作者 柳钦火 刘强 陈良富 李小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9-145,共7页
为模拟详细的温度分布信息,进一步理解地表能量平衡过程,提高植被冠层温度反演精度,根据土壤阴影表面和光照表面的热源和蒸发速率的差异,扩展了CU P ID模型,实现了光照和阴影土壤组分温度分布模拟。采用实测数据分别对冬小麦和夏玉米冠... 为模拟详细的温度分布信息,进一步理解地表能量平衡过程,提高植被冠层温度反演精度,根据土壤阴影表面和光照表面的热源和蒸发速率的差异,扩展了CU P ID模型,实现了光照和阴影土壤组分温度分布模拟。采用实测数据分别对冬小麦和夏玉米冠层下的土壤组分温度进行了模拟和验证。在冬小麦地,模拟光照和阴影土壤温度绝对差值为2.8 K和2.4K,平均差值为-1.5 K和-0.7 K;在夏玉米地,模拟与实测温度绝对偏差为3.8 K左右,平均偏差为-0.5 K。总体来说,模拟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说明扩展模型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土壤组分温度分布及其变化。扩展模型可在组分温度反演和农业旱情监测等领域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CUPID模型 土壤组分温度分布 SVAT模型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水土保持水文水资源效应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浩 杨爱民 +1 位作者 周祖昊 严登华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5年第4期6-10,共5页
以往水土保持水文水资源效应研究所采取的方法均为水文法和水保法。由于这2种方法都不能系统地揭示水土保持对水循环影响的物理机制,并且采用的水资源评价口径只是单一的狭义水资源,使得研究成果不能真实反映水土保持的水文水资源效应... 以往水土保持水文水资源效应研究所采取的方法均为水文法和水保法。由于这2种方法都不能系统地揭示水土保持对水循环影响的物理机制,并且采用的水资源评价口径只是单一的狭义水资源,使得研究成果不能真实反映水土保持的水文水资源效应。以狭义水资源和广义水资源为评价口径的基于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则能克服水文法和水保法的严重弊端。评述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研究进展;应用基于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型 (WEP-L模型),以黄河流域的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区——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为例,对水土保持的水文水资源效应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水土保持使广义水资源量增加72.6亿m3,增幅27.1%;使狭义水资源量减少9.0亿m3,减幅14.4%;使狭义水资源的构成发生了变化,即地表水资源量减小、不重复量和地下水资源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水土保持 水文水资源效应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遥感数据与水文过程模型的土壤水分同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余凡 李海涛 +4 位作者 张承明 文雄飞 顾海燕 韩颜顺 鲁学军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02-607,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集合卡尔曼滤波的一维数据同化系统,对不同深度土壤层的水分含量进行同化,该系统的模型算子为分布式水文模型,观测算子是积分方程模型和条件温度指数模型.于2008年6月1日至7月2日在黑河流域进行了同化实验,结果表明,集合卡... 提出一种基于集合卡尔曼滤波的一维数据同化系统,对不同深度土壤层的水分含量进行同化,该系统的模型算子为分布式水文模型,观测算子是积分方程模型和条件温度指数模型.于2008年6月1日至7月2日在黑河流域进行了同化实验,结果表明,集合卡尔曼滤波能较好地处理强非线性问题,与单独DHSVM模型模拟土壤水分含量相比,同化的表层和根层土壤水分含量精度有明显提高,其中盈科站表层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误差分别减小了0.021 7和0.032 9,根层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误差分别减小了0.019 3和0.025;临泽站的精度也有明显提高,表明多源遥感数据的同化在地表土壤水分含量的估计中具有较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化 集合卡尔曼滤波 分布式水文模型 土壤水分含量 多源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响应研究——以贵州后寨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9
13
作者 蒙海花 王腊春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27-234,共8页
以贵州普定后寨地下河流域为研究区,在分析流域生态环境特征以及岩溶水形成机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资料收集并结合现代空间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研制开发了适合我国后寨河流域的基于落水洞的岩溶半分布式水文模型,分析了... 以贵州普定后寨地下河流域为研究区,在分析流域生态环境特征以及岩溶水形成机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资料收集并结合现代空间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研制开发了适合我国后寨河流域的基于落水洞的岩溶半分布式水文模型,分析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流域径流的影响以及流域产汇流参数对比关系。结果表明:生态建设后除最大土壤蓄水量增大外,其它产流参数变化不大;汇流参数基本小于生态建设前,但相差不大;在降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态建设后的产流量小于生态建设前的产流量,生态建设前土地覆被下的流量在低水位时比生态建设后的流量稍高,而在高水位时生态建设前流量比生态建设后的流量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岩溶 水文响应 半分布式水文模型 落水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哈河流域地表植被覆盖对干旱的响应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晓帆 任立良 +1 位作者 徐静 袁飞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4-140,共7页
在原有的帕尔默旱度模式中嵌套双源蒸散发能力计算模型和混合产流模型,采用老哈河流域内及周边的15个气象站资料修正模型参数,构建可用于变化环境下植被-干旱响应关系分析并适用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机理性旱度模式,计算研究区域各栅格逐月... 在原有的帕尔默旱度模式中嵌套双源蒸散发能力计算模型和混合产流模型,采用老哈河流域内及周边的15个气象站资料修正模型参数,构建可用于变化环境下植被-干旱响应关系分析并适用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机理性旱度模式,计算研究区域各栅格逐月的帕尔默干旱指标,通过分析和建立归一化植被指数与帕尔默干旱指标的关系来定量评价老哈河流域不同植被类型归一化植被指数对气象干旱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a)在植被生长期的开始和结束阶段,干旱对植被的影响较小;在植被生长期的中间月份,干旱对植被影响较大,其中6月份是研究流域植被的水分敏感期.(b)不同的植被类型受干旱影响的程度不同,干旱对灌丛和草地的影响大于对林地的影响.(c)带虚拟变量的回归模型能够合理地描述季节性的影响,模型的模拟精度较高,因此在考虑季节影响的情况下归一化植被指数可以用于干旱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旱度模式 归一化植被指数 蒸散发 地表植被 老哈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上游环境要素场对降雨汇流过程的响应 被引量:6
15
作者 高艳红 吕世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4-191,共8页
运用包含土壤、植被陆面过程OSULSM的中尺度大气模式MM5,将分布式水文模式DHSVM中汇流参数化方案与其耦合,成功地模拟了2002年7月黑河流域上游的洪水事件,在大气模式中实现了地表水的再分布。综合考虑了陆地水文状况与气候之间的相互影... 运用包含土壤、植被陆面过程OSULSM的中尺度大气模式MM5,将分布式水文模式DHSVM中汇流参数化方案与其耦合,成功地模拟了2002年7月黑河流域上游的洪水事件,在大气模式中实现了地表水的再分布。综合考虑了陆地水文状况与气候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了地表特征场以及大气要素场随汇流过程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式 中尺度大气模式 汇流过程 黑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正克里金插值法在大尺度农田土壤墒情插值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婧雅 高学睿 +2 位作者 陆垂裕 缴锡云 秦大庸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6-119,共4页
土壤墒情空间分布场的模拟和监测对科学指导农业灌溉具有重要意义。将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模拟数据作为样本观测点上的土壤墒情值,运用改进的克里金插值法对大尺度农田土壤墒情分布进行了插值,分析了区域大尺度土壤墒情的分布规律,并以邯... 土壤墒情空间分布场的模拟和监测对科学指导农业灌溉具有重要意义。将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模拟数据作为样本观测点上的土壤墒情值,运用改进的克里金插值法对大尺度农田土壤墒情分布进行了插值,分析了区域大尺度土壤墒情的分布规律,并以邯郸市为例,将模拟值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具有较好的吻合度,两者的相对误差和相关系数均接近最优值,验证了修正克里金插值法具有可行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墒情 修正克里金插值法 分布式水文模型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对水资源量与水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杨爱民 王浩 孟莉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1期72-76,92,共6页
界定了水土保持的水资源与水环境效应的概念;采用基于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型(WEP-L模型),以黄河流域的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区———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为例,对水土保持的水资源量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水土保持使广义水资源量增加72.6亿... 界定了水土保持的水资源与水环境效应的概念;采用基于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型(WEP-L模型),以黄河流域的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区———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为例,对水土保持的水资源量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水土保持使广义水资源量增加72.6亿m3,增幅27.1%,使狭义水资源量减少9.0亿m3,减幅14.4%,使狭义水资源的构成发生了变化,即地表水资源量减小、不重复量和地下水资源量增加。以北京市为例定量分析了水土流失区域综合治理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说明,水土保持措施是防治非点源污染,保护水源水质,保障饮水安全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水土保持 水资源效应 水环境效应 非点源污染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国内外流域水土资源模拟模型研究评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寒冰 曾志远 胡月明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7-42,共6页
流域模拟正在发展为水、沙和溶质运动的多相流动过程的研究,考虑了诸如养分、农药等输移过程,并按能量、质量的传输过程来测定和分析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遥感与GIS技术的兴起为流域模拟提供了更为强大的表达工具,充分利用了GIS的空间... 流域模拟正在发展为水、沙和溶质运动的多相流动过程的研究,考虑了诸如养分、农药等输移过程,并按能量、质量的传输过程来测定和分析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遥感与GIS技术的兴起为流域模拟提供了更为强大的表达工具,充分利用了GIS的空间与属性数据库管理功能及强大的分析与可视化功能,将是今后流域水土资源模拟模型发展的方向。为此,着重从基于GIS流域模拟模型发展情况、GIS与流域模型集成方式及空间离散方法的发展等几方面,对国内外近期流域模拟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评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学 流域模拟模型 评析 GIS 遥感技术 水土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植被与土壤导水系数对青弋江流域水文影响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6
19
作者 邓慧平 刘惠民 肖燕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年第3期4-9,共6页
为了揭示植被覆盖以及土壤导水系数变化对流域水文的影响,用陆面模式SSiB4与动态植被模型TRIFFID和流域地形指数水文模型TOPMODEL的耦合模型(SSiBT/TRIFFID)进行流域植被覆盖与土壤导水系数变化对流域水文影响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①... 为了揭示植被覆盖以及土壤导水系数变化对流域水文的影响,用陆面模式SSiB4与动态植被模型TRIFFID和流域地形指数水文模型TOPMODEL的耦合模型(SSiBT/TRIFFID)进行流域植被覆盖与土壤导水系数变化对流域水文影响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①植被类型明显影响流域地表能量平衡和水量平衡;②流域森林植被能明显减小一般洪峰流量,但对大的洪峰流量没有减弱作用;③减小土壤导水系数将明显增加地表径流和减小基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模型(ssib4t/triffid) 水文模拟 植被 土壤导水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水容量曲线设定分布式霍顿模型土壤含水量初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加虎 刘蓓蓓 +1 位作者 李丽 陈明霞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40-44,共5页
分布式水文模型对土壤含水量的空间描述能力对土壤墒情模拟、分布式输出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计算,需耗费大量的计算资源。为了提高分布式模型的计算效率,从定性的理论分析和定量的数据比对2个方面,... 分布式水文模型对土壤含水量的空间描述能力对土壤墒情模拟、分布式输出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计算,需耗费大量的计算资源。为了提高分布式模型的计算效率,从定性的理论分析和定量的数据比对2个方面,证明蓄水容量曲线和分布式模型中逐单元土壤含水量序列的相关关系,并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转换公式,据此可以将面平均的土壤含水量转换为空间分布的土壤含水量。用离散蓄水容量曲线法设置分布式模型的土壤含水量初值,并与传统模型预热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总体趋势完全一致,次洪模拟效果相同,并且节省了大量的计算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分布式模型的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蓄水容量曲线 分布式水文模型 霍顿模型 栾川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