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建设对洪水要素过程影响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刚 严登华 +2 位作者 任明磊 张诚 翁白莎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共13页
生态建设活动通过调控下垫面条件改变截留、入渗、地表糙度等水文参数,显著影响区域生态水文过程。揭示生态水文过程对洪涝灾害的调控机制是坡面-河道系统协同治理中实现流域洪水风险管控的关键。笔者从生态水文作用机制角度剖析生态建... 生态建设活动通过调控下垫面条件改变截留、入渗、地表糙度等水文参数,显著影响区域生态水文过程。揭示生态水文过程对洪涝灾害的调控机制是坡面-河道系统协同治理中实现流域洪水风险管控的关键。笔者从生态水文作用机制角度剖析生态建设对洪水要素的影响过程,从水文统计、室内外试验、模型模拟分析等方面综合分析归纳土地利用/地表覆被变化的水文响应研究方法,最后总结讨论当前对植被调洪减灾作用的基本认识。结果表明:生态建设可以加速改变影响水文过程的植被状况、土壤条件和地形条件,强化对洪水要素过程的影响,但是植被削峰滞洪效果受植被-土壤系统内在生境条件和区域气候条件及流域本底状况等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同时,各类传统研究方法各有优劣,应结合研究目标和适用场景进行选取。此外,传统研究多关注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对洪水的影响,而从植被-土壤系统结构、功能的角度研究坡面生态系统韧性提升对洪水要素过程影响较少;缺少生态建设对洪水的调节能力评价和对洪涝灾害风险影响的定量评估方法。对此领域的未来研究建议为:深化植被-土壤生态系统对洪水的影响机理研究;建立坡面单元韧性评价体系,量化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协调作用对洪水的调节阈值;发展生态调节能力.与灾害风险的多尺度定量评估方法,为流域生态防洪系统构建提供理论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文过程 土地利用变化 水文响应 植被恢复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山区地表空间异质性的产流计算研究
2
作者 胡彩虹 许营营 +3 位作者 郑钊 刘成帅 余其鹰 李文忠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5-112,共8页
山区流域地表空间较大的差异性是影响产流计算准确性的重要制约因素。基于山区流域地表空间异质性及其垂向传导性,提出了考虑“土壤质地-土壤容重-地形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垂向空间四级叠加的主导产流机制辨析框架,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 山区流域地表空间较大的差异性是影响产流计算准确性的重要制约因素。基于山区流域地表空间异质性及其垂向传导性,提出了考虑“土壤质地-土壤容重-地形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垂向空间四级叠加的主导产流机制辨析框架,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划分单一径流成分主导的水文响应单元,并构建分布式产流计算模型;选择淮河下孤山水文站控制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80~2021年20场洪水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流域易发生饱和地面径流、超渗地面径流、壤中径流和地下径流的空间占比分别为33.00%,0.80%,34.27%,31.93%;产流计算模型的平均径流深相对误差绝对值为11.12%,确定系数为0.98,计算结果相对可靠。这一研究验证了所提出的产流辨析方法、水文响应单元划分及产流计算模型构建的合理性,可为山区暴雨洪水产流计算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洪水预报 产流计算 地表空间异质性 水文响应单元 分布式水文模型 下孤山水文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河典型流域气候变化和植被恢复对水文的影响——以张家口清水河流域为例
3
作者 崔妞妞 庞建壮 +3 位作者 张祎帆 许行 张勤 张志强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49,共12页
【目的】量化气候变化及大规模植被恢复对流域水文的影响,以期实现考虑流域水资源和生态效益权衡的林草优化配置。【方法】以海河流域的植被恢复典型子流域清水河为对象,基于半分布式水文模型(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SWAT)和... 【目的】量化气候变化及大规模植被恢复对流域水文的影响,以期实现考虑流域水资源和生态效益权衡的林草优化配置。【方法】以海河流域的植被恢复典型子流域清水河为对象,基于半分布式水文模型(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SWAT)和情景模拟,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和植被恢复对水文的影响。【结果】1)1969—2015年,清水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呈不显著减少趋势(P>0.05),每10年减少1.70 mm;年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P<0.01),每10年增加0.30℃;年潜在蒸散呈不显著增加趋势(P>0.05),每10年增加7.30 mm;年径流深呈显著下降趋势(P<0.01),每10年减少5.80 mm。2)1985年与2015年两期土地利用相比发现,草地恢复为林地和耕地恢复为草地是主要植被恢复形式。3)率定后的SWAT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清水河流域的水文变化,率定期和验证期的纳什效率系数NSE分别为0.69和0.77,决定系数R^(2)分别为0.69和0.77,百分比偏差PBIAS分别为-0.40%和-6.00%,均方根差与标准差的比值RSR分别为0.56和0.48。4)与基准期(1984—1993年)相比,植被恢复期(2006—2015年)的流域地表径流和壤中流因气候变化分别增加0.31和0.08 mm,因植被恢复分别减少1.43和0.46 mm,气候变化和植被恢复使流域土壤含水量减少且贡献分别为42.72%和57.28%,使流域实际蒸散增加且贡献分别为87.47%和12.53%。5)草地造林后实际年蒸散增加12.62 mm,年地表径流、壤中流和土壤含水量分别减少6.47、3.38和10.06 mm;退耕还草后年地表径流减少8.11 mm,实际年蒸散量、壤中流和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7.27、1.21和4.37 mm。【结论】清水河流域不同水文指标对气候变化和植被恢复的响应不同,植被恢复是地表径流、壤中流、土壤含水量减少的主要驱动因素,实际蒸散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气候变化;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水文的影响有显著差异,草地恢复为林地后耗水增加,退耕还草后可以保留更多降水。在水资源紧缺地区开展植被恢复,需要充分权衡不同植被类型的水文调节功能,从而制定可持续的适应性流域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植被恢复 SWAT模型 水文指标 定量归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候变化情景的深圳市水资源组成时空分布趋势研究
4
作者 谢浩 程天舜 +2 位作者 唐仲华 成建梅 梁腾飞 《水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108,共8页
基于深圳市流域数据构建SWAT模型,探究分析了2009—2022年间深圳市地表水资源变化趋势,并以CMIP6中气候情景为依据,构建气候变化情景数据,驱动模型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水资源量分布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模型适用性评价良好,区内年均地... 基于深圳市流域数据构建SWAT模型,探究分析了2009—2022年间深圳市地表水资源变化趋势,并以CMIP6中气候情景为依据,构建气候变化情景数据,驱动模型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水资源量分布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模型适用性评价良好,区内年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1.92×10^(8)m^(3),土壤水补给量受降雨影响较大,土壤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对地下水均衡影响显著,深层含水层渗漏量占比增长明显,基流量占比降低,地下水储量变化量由负增长到平衡。②土壤水储存量受中高辐射情景影响显著,地表径流量和河道径流量在高辐射强迫情景下增速变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分布式水文模型 水资源量 气候变化 CMIP6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流域水循环变化时空特征分析方法
5
作者 杨舒毓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86-201,共16页
流域水安全问题关系着粮食安全、人民健康以及社会稳定,为探究全球变暖和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流域水循环的历史演变规律,建立一套基于数值模拟的流域水循环变化时空特征分析方法,对制定相关政策来适应和缓解未来可能出现的水灾害具有重... 流域水安全问题关系着粮食安全、人民健康以及社会稳定,为探究全球变暖和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流域水循环的历史演变规律,建立一套基于数值模拟的流域水循环变化时空特征分析方法,对制定相关政策来适应和缓解未来可能出现的水灾害具有重要意义。以泰国昭披耶河流域为例,综合应用实测气象、水文及下垫面数据,构建了高分辨率的分布式水文模型GBHM,对1985—2014年昭披耶河流域水文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水循环要素和植被的时空演变规律,并基于EOF方法阐明了降雨年内分布的“双峰”特征。结果显示:昭披耶河流域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多集中在东北和东南地区;过去30年,全流域及上游滨河、汪河、永河和难河四个子流域面平均年降雨量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上升速率分别为1.25 mm/a、1.06 mm/a、1.50 mm/a、2.61 mm/a和0.65 mm/a;流域年内降水分布呈现双峰形态,其中3—5月出现的第一个峰主要受南亚季风影响,7—9月出现的第二个峰主要受西北太平洋季风和热带气旋的影响;过去30年,昭披耶河流域以及上游四个子流域年径流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上升速率分别为2.84亿m^(3)/a、0.62亿m^(3)/a、0.29亿m^(3)/a、0.78亿m^(3)/a和1.04亿m^(3)/a。结果表明,南亚季风主导了该流域前期降雨峰值、西北太平洋季风及热带气旋主导了后期降雨峰值;雨季南亚季风和热带气旋显著增强引起暴雨增加,进而导致洪水加剧。通过对流域水循环过程各类要素时空特征变化分析,充分展示了基于数值模拟的流域水循环变化时空特征分析方法在流域水循环要素分析中的独特作用,可为流域水安全政策制定提供分析工具和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典型热带流域 水循环变化 分布式水文模型 EOF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土地利用变化和降雨类型影响下洪水特征响应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梁霄 许继良 +2 位作者 许月萍 周焕 刘甜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为降低洪涝灾害影响、提高对洪水灾害的防御能力,评估极端土地利用变化和降雨类型对洪水特征的影响至关重要。基于分布式水文-土壤-植被模型DHSVM对浙江省汤浦水库上游流域20场洪水进行入库洪水建模,并采用模糊决策树法将洪水划分为快... 为降低洪涝灾害影响、提高对洪水灾害的防御能力,评估极端土地利用变化和降雨类型对洪水特征的影响至关重要。基于分布式水文-土壤-植被模型DHSVM对浙江省汤浦水库上游流域20场洪水进行入库洪水建模,并采用模糊决策树法将洪水划分为快速洪水、短历时降雨洪水和长历时降雨洪水3种类型,研究极端土地利用和降雨类型对各类型洪水的特征指标影响。结果表明:DHSVM模型模拟效果较好,率定期和验证期各场次洪水纳什效率系数均值大于0.7。受区域内耕地面积影响,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对洪峰和洪量的消减作用皆小于2%。快速洪水的洪峰对下垫面变化最敏感,在退林还耕和城市扩张的极端土地利用变化下其洪峰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2.87%和60.88%。下垫面变化对长历时降雨洪水的洪量影响最大,在退林还耕和城市扩张情境下其洪量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0.48%和20.70%。城市扩张情景使得峰现时间平均提前2.10 h,降雨类型改变使得快速-短历时洪水开始时间平均延迟3.63 h,洪峰减小34.73%;短历时-快速洪水开始时间平均提前7.11 h,洪峰增大22.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土地利用变化 雨型 DHSVM模型 洪水分类 洪水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内陆河流域水文循环要素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银龙 高瑞忠 +2 位作者 房丽晶 张旭 李宝群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9-287,共9页
[目的]开展内蒙古草原内陆河流域水文循环要素对植被动态和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对于内蒙古草原内陆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及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方法]以内蒙古草原内陆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多源遥感、气候气象、水文等数... [目的]开展内蒙古草原内陆河流域水文循环要素对植被动态和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对于内蒙古草原内陆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及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方法]以内蒙古草原内陆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多源遥感、气候气象、水文等数据,采用趋势检验、显著性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流域水文循环要素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流域蒸散发呈显著上升趋势(0.994 mm/a),降水量呈显著下降趋势(2.69 mm/a),土壤水分呈增加趋势,其中子流域锡林河径流呈下降趋势,巴拉格尔河径流呈上升趋势;(2)生长季植被总体呈增加趋势,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总初级生产力(GPP)和叶面积指数(LAI)整体呈东高西低的阶梯状空间分布格局,气温整体呈现上升趋势;(3)植被变化与蒸散发(ET)、土壤水分(SSM)呈正相关,气温和蒸散发整体上呈现显著正相关(R=0.699,p=0.01),空间相关性由西向东递增;气温和径流呈负相关,和土壤水分在流域东、西部呈显著负相关性。[结论]流域水文循环变量(降水、蒸散发、土壤水分、径流量)随着植被增加而增加;降水、土壤水分和径流量随气温上升而减少,蒸散发随气温上升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内陆河流域 气候变化 植被动态 水文响应 趋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滦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响应 被引量:62
8
作者 史晓亮 杨志勇 +2 位作者 严登华 李颖 袁喆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27,共7页
以滦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1985和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结合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定量评价了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并分析了流域地表径流变化与主要景观类型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可以... 以滦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1985和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结合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定量评价了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并分析了流域地表径流变化与主要景观类型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滦河流域的月流量过程,在研究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1985—2000年流域林地向草地和耕地的转变导致流域年均地表径流和总径流量分别增加了12.6%和5.1%;并使得流域年均地表径流变化空间差异显著,整体呈增加趋势,且主要受到林地变化的影响,而在三道河子以上集水区地表径流的变化则主要受到耕地景观的影响。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格局,对于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 分布式水文模型 径流 滦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及植被生态水文效应 被引量:21
9
作者 张志才 陈喜 +1 位作者 石朋 魏玲娜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06-811,共6页
根据喀斯特流域多孔介质与裂隙水流特征,建立了达西流、裂隙渗流与槽蓄汇流演算相结合的混合汇流演算模式,实现了对分布式水文-植被-土壤模型(DHSVM)的改进。利用贵州普定喀斯特生态水文试验站陈旗小流域观测资料,对模型计算的流量过程... 根据喀斯特流域多孔介质与裂隙水流特征,建立了达西流、裂隙渗流与槽蓄汇流演算相结合的混合汇流演算模式,实现了对分布式水文-植被-土壤模型(DHSVM)的改进。利用贵州普定喀斯特生态水文试验站陈旗小流域观测资料,对模型计算的流量过程及植被截流、蒸散发及土壤含水率时空分布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喀斯特流域陡涨、陡落的流量过程。同时,模型能模拟出土壤含水率、实际蒸散发与降雨、下垫面岩溶裂隙、植被覆盖的响应关系,对分析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下垫面变化条件下的生态水文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分布式水文-植被-土壤模型 岩溶裂隙水 生态水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祁连山区最佳水源涵养植被模式研究——以石羊河上游杂木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29
10
作者 王军德 李元红 +4 位作者 李赞堂 高菁 金彦兆 胡想全 黄津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5875-5885,共11页
以西北干旱区祁连山系杂木河流域为研究区,应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对该流域的径流进行模拟研究,探讨了流域尺度和微地形尺度7种不同植被组合模式下水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尺度上,单一植被模式在水分收支各分支中能够明显加大流... 以西北干旱区祁连山系杂木河流域为研究区,应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对该流域的径流进行模拟研究,探讨了流域尺度和微地形尺度7种不同植被组合模式下水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尺度上,单一植被模式在水分收支各分支中能够明显加大流域总蒸散发量,减少流域出山径流量,增加流域的水分蓄变量,为水资源的可持续供给带来时间变异;组合模式明显改善流域水分收支比例,适度减弱流域蒸散发量,增加流域出山径流,为水资源可持续供给提供恒量保证,减弱局地的水资源时间变异程度;微地形尺度上,各种景观类型的水文效应随着海拔高度变化基本一致,径流深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蒸散发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高度分级中,植被组合模式的不同导致在不同坡度条件下水文效应差异显著,40°坡度是水文效应变化规律发生变化的一个拐点。基于上述分析,提出祁连山区最佳水源涵养效应的生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区 最佳水源涵养 植被模式 SWA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GIS辅助下流域空间离散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硕 孙波 +1 位作者 曾志远 赵其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3-189,T001,共8页
以江西兴国潋水河流域为研究区 ,设计了流域—子流域—水文响应单元的空间离散方案和实现步骤。在遥感、GIS技术支持下 ,应用了基于栅格的数字高程模型 (DEM)的流域水文建模方法 ,进行了流域河网的自动生成 ,子流域的自动划分以及流域... 以江西兴国潋水河流域为研究区 ,设计了流域—子流域—水文响应单元的空间离散方案和实现步骤。在遥感、GIS技术支持下 ,应用了基于栅格的数字高程模型 (DEM)的流域水文建模方法 ,进行了流域河网的自动生成 ,子流域的自动划分以及流域边界生成研究 ,根据流域地形特征将整个流域分割成多个子流域。在分割出的每个子流域内部 ,通过数字土壤图和土地利用图的叠加统计分析生成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组合的水文响应单元 ,将研究区离散成为 6 2个子流域 ,399个水文响应单元 ,实现了分布式流域建模的空间离散化 ,在这个过程中 ,研究解决了平坦区河网精确生成和流域边界的误差改正等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空间离散化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水文响应单元 分布式流域建模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北江流域径流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黄锋华 黄本胜 +2 位作者 邱静 赵吉国 刘达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28,共6页
通过构建北江流域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以北江流域13个雨量站10年逐月降水量及北江流域干流石角水文站同步逐月流量数据为输入条件进行水文模型参数率定,应用气候情景设置方法研究了北江流域在降水和气温等不同气候变化条件下径流量的变... 通过构建北江流域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以北江流域13个雨量站10年逐月降水量及北江流域干流石角水文站同步逐月流量数据为输入条件进行水文模型参数率定,应用气候情景设置方法研究了北江流域在降水和气温等不同气候变化条件下径流量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气温变化1℃对年径流量及其年内分配的影响变化均在1%以内。降水量变化对年径流量影响十分显著,降水量变化10%对年径流量的影响变化可达到15%,而对径流年内分配的影响变化在1%以内,影响较小。随着气温下降和降水量的增加,枯季径流量占年内分配比例均有所上升,枯水期来水量提高,有利于流域城乡供水安全和生态用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江流域 气候变化 水文响应 SWAT模型 径流量变化 水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化环境下东江流域水文干旱特征及缺水响应 被引量:28
13
作者 涂新军 陈晓宏 +3 位作者 赵勇 杜奕良 马明卫 黎坤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0-821,共12页
在干旱事件不确定性和枯期径流变异性的双重影响下,水文干旱特征时序非一致性问题为其联合分布模拟带来困难。基于东江干流测站日径流过程数据,采用游程理论提取水文干旱事件,并结合干旱特征均值变化、时序一致性分析及边缘分布模拟,以... 在干旱事件不确定性和枯期径流变异性的双重影响下,水文干旱特征时序非一致性问题为其联合分布模拟带来困难。基于东江干流测站日径流过程数据,采用游程理论提取水文干旱事件,并结合干旱特征均值变化、时序一致性分析及边缘分布模拟,以确定干旱事件融合及剔除评判标准的合理取值。基于Rosenblatt变换Cramer-von Mises检验统计量拟合方法,构建水文干旱特征两变量联合分布Copula模型,并根据同频法设计两变量组合值。通过对比枯期径流变点分隔子序列干旱特征,分析变化环境下东江流域水文干旱特征及缺水响应。结果表明:水文干旱事件融合和剔除的评判标准值分别取0.1和0.3比较合理。干旱特征两变量之间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但不同时间系列不同变量之间的联合分布及边缘分布最优模型并不一致。流域水库尤其是新丰江水库的径流调节作用,对于缓解东江中下游水文干旱效果明显,超阈联合重现期为2年的设计干旱持续时间、总缺水量和最大日缺水量分别减少了63%~71%、71%~84%和30%~47%,但如果要满足东江河道内最小管理流量目标,其依然分别达到了12~18 d、6 114万~9 030万m^3和715.0万~929.0万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干旱 干旱事件融合 干旱事件剔除 联合分布模型 变化环境 东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流域水循环: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5
14
作者 徐宗学 刘晓婉 刘浏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2-730,I0011,共10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加剧,气候变化对流域水循环影响的研究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数理统计和水文模拟两大手段的运用贯穿于过去30余年的研究当中,本文就其中所涉及的水文气象要素趋势分析、大气环流模式(GCMs)评估、降尺度技术及...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加剧,气候变化对流域水循环影响的研究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数理统计和水文模拟两大手段的运用贯穿于过去30余年的研究当中,本文就其中所涉及的水文气象要素趋势分析、大气环流模式(GCMs)评估、降尺度技术及其选择、水文模型及其选择、不确定性分析5大内容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展望,以拉萨河流域为例综合运用前述技术分析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流域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与气候变化情景下,流域径流时空分布不均匀性更加显著,具体表现为集中性增强,这给区域防洪抗旱与水资源配置等都带来了巨大挑战.通过系统阐述如何开展气候变化对流域水循环的影响研究及所包含的关键问题,可为后续相关研究和区域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循环 分布式水文模型 不确定性 雅鲁藏布江 大气环流模式(GCMs) 统计降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及洪水响应 被引量:41
15
作者 万荣荣 杨桂山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58-264,共7页
干旱与洪涝灾害已成为全球关心的重大问题.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影响雨水的截留、下渗、蒸发等水文要素及其产汇流过程,并进而影响流域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加大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深入研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洪涝灾害的影响,... 干旱与洪涝灾害已成为全球关心的重大问题.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影响雨水的截留、下渗、蒸发等水文要素及其产汇流过程,并进而影响流域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加大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深入研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洪涝灾害的影响,对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和总结已进行的有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及洪水响应研究工作进展,讨论了其研究内容、方法及现有工作的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 水文效应 洪水响应 干旱 洪涝灾害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土地利用/覆盖与植被变化的水文响应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赖格英 刘志勇 刘胤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14,共5页
以鄱阳湖的主要水源区梅江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分布式机理性环境水文模型SWAT,探讨人类活动背景下植被变化对流域水文特征的影响。以遥感获取的叶面积指数(LAI)表征流域的植被状态数据,并通过控制性模拟来研究流域土地利用/覆盖、植被... 以鄱阳湖的主要水源区梅江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分布式机理性环境水文模型SWAT,探讨人类活动背景下植被变化对流域水文特征的影响。以遥感获取的叶面积指数(LAI)表征流域的植被状态数据,并通过控制性模拟来研究流域土地利用/覆盖、植被状态的改变导致的流域水文特征响应。模拟结果表明:在1987-2001年的15 a中,虽然流域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很小,但由于植被叶面积指数的变化,导致了流域年径流总量5.4%的增加,其中枯水期的增量为10.2%,丰水期则为2.6%;土地利用/覆盖和植被变化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暴雨强度相同的情况下,植被变化对流域流量的影响呈非线性变化趋势,其中对中等程度的暴雨影响最大;植被增加具有明显的使暴雨洪峰出现时间滞后的效应,同时也使洪水之后的"退水"过程变得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植被变化 水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情景下黑河流域极端水文事件的响应 被引量:20
17
作者 吴志勇 郭红丽 +1 位作者 金君良 闫桂霞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9,46,共4页
基于气候变化情景数据和VIC模型,选取黑河流域重要控制断面莺落峡为例,利用频率分析法研究了气候变化情景下黑河流域极端水文事件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SRES A2和SRES B2情景下,黑河莺落峡以上流域未来降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蒸... 基于气候变化情景数据和VIC模型,选取黑河流域重要控制断面莺落峡为例,利用频率分析法研究了气候变化情景下黑河流域极端水文事件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SRES A2和SRES B2情景下,黑河莺落峡以上流域未来降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蒸发均可能较基准年有所增加,但多年平均径流量却呈减少趋势;气候变化将导致水文循环和水资源分配的时程不均性加剧,莺落峡断面洪水事件和枯水事件的发生将更加剧烈;灌溉用水不足的风险将可能进一步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极端水文事件 黑河 VIC模型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水量过程模拟——以黄河河源区为例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李道峰 吴悦颖 刘昌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9-304,共6页
文章分析了分布式水文模型、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流域径流模拟过程中的结合点,采用数字网格技术,以流域水量变化对地表土地覆被和气候变化响应过程为目的,讨论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下垫面和气候变化下流域水量响应过程的一般方法... 文章分析了分布式水文模型、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流域径流模拟过程中的结合点,采用数字网格技术,以流域水量变化对地表土地覆被和气候变化响应过程为目的,讨论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下垫面和气候变化下流域水量响应过程的一般方法,并以黄河河源区为实例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分布式水文模型 水量过程 黄河河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垫面变化对流域产汇流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9
作者 董国强 杨志勇 于赢东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1-117,126,共8页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流域的下垫面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改变了流域入渗、蒸散发、径流等水文过程的特征,对流域的水资源、洪旱都造成了显著影响。为科学合理地开发流域水资源,下垫面变化对流域产汇流影响成为水文科学研究的热...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流域的下垫面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改变了流域入渗、蒸散发、径流等水文过程的特征,对流域的水资源、洪旱都造成了显著影响。为科学合理地开发流域水资源,下垫面变化对流域产汇流影响成为水文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下垫面变化对水循环影响方面的相关研究历程可以划分为萌芽阶段、起步阶段和发展阶段,现有研究认为,森林砍伐与草地开垦、农业开发与城镇化建设活动可以增加径流量,而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少径流量,流域下垫面通过各种景观变化的耦合作用影响河川径流。下垫面变化的水文效应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流域对比试验法、特征变量时间序列法、水文模型法等,其中,流域生态水文模型是生态水文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此外,多种综合方法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下垫面变化影响水文效应的研究中,而"原型观测+数值模型"的研究方法可能会成为一个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垫面 产汇流 植被变化 城市化 水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无定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3
20
作者 莫兴国 林忠辉 刘苏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4999-5007,共9页
建立分布式生态水文过程模式,模拟分析了黄土高原无定河流域近40a来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水循环和植被生产力的演变特征。结果显示,无定河流域近40a来温度上升,而降水量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但年际波动幅度变小。与之相应,地表蒸散量也... 建立分布式生态水文过程模式,模拟分析了黄土高原无定河流域近40a来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水循环和植被生产力的演变特征。结果显示,无定河流域近40a来温度上升,而降水量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但年际波动幅度变小。与之相应,地表蒸散量也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然而,因大气CO2浓度的上升,植被净生产力明显增加,速率约为0.6gCm-2a-1,水分利用效率随之提高。该流域生态系统对HadCM3气候变化情景的响应显著,蒸散、地表径流和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均增加,植被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文模式 气候变化响应 水循环 植被生产力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