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山区地表空间异质性的产流计算研究
1
作者 胡彩虹 许营营 +3 位作者 郑钊 刘成帅 余其鹰 李文忠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5-112,共8页
山区流域地表空间较大的差异性是影响产流计算准确性的重要制约因素。基于山区流域地表空间异质性及其垂向传导性,提出了考虑“土壤质地-土壤容重-地形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垂向空间四级叠加的主导产流机制辨析框架,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 山区流域地表空间较大的差异性是影响产流计算准确性的重要制约因素。基于山区流域地表空间异质性及其垂向传导性,提出了考虑“土壤质地-土壤容重-地形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垂向空间四级叠加的主导产流机制辨析框架,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划分单一径流成分主导的水文响应单元,并构建分布式产流计算模型;选择淮河下孤山水文站控制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80~2021年20场洪水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流域易发生饱和地面径流、超渗地面径流、壤中径流和地下径流的空间占比分别为33.00%,0.80%,34.27%,31.93%;产流计算模型的平均径流深相对误差绝对值为11.12%,确定系数为0.98,计算结果相对可靠。这一研究验证了所提出的产流辨析方法、水文响应单元划分及产流计算模型构建的合理性,可为山区暴雨洪水产流计算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洪水预报 产流计算 地表空间异质性 水文响应单元 分布式水文模型 下孤山水文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山丘区中小河流洪水预报误差校正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白云鹏 郑爱民 +3 位作者 王文川 赵延伟 徐冬梅 杜昀宸 《水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4,共8页
中小河流产汇流情况复杂,洪水预报难度很大。为了提高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的精度,以河北省邢台市坡底流域为研究对象,分别基于蓄满产流和混合产流模式构建分布式模型进行降雨径流模拟。分别采用LSTM、Transformer、Transformer+LSTM叠加模... 中小河流产汇流情况复杂,洪水预报难度很大。为了提高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的精度,以河北省邢台市坡底流域为研究对象,分别基于蓄满产流和混合产流模式构建分布式模型进行降雨径流模拟。分别采用LSTM、Transformer、Transformer+LSTM叠加模型(TFLS)构建校正模型,采用差分进化算法对超参数进行优化。以实测降雨和分布式模型模拟结果为输入,对各时段的残差进行拟合,进而对径流模拟结果进行校正。研究结果表明,在17场洪水模拟结果中,混合产流模型表现优于蓄满产流。与混合产流模型相比,经TFLS校正后的模型洪峰误差不超过20%的场次从9场增加至12场,占全部场次的70.6%,确定性系数不低于0.8的场次从5场增加到9场,占比为52.9%。TFLS模型在流量不超过500 m^(3)/s时的校正效果优于LSTM和Transformer模型,LSTM模型对流量在500 m^(3)/s及以上的校正效果略优于其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模型 洪水预报 误差校正 LSTM TRANSFORM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PMODEL模型在岩溶地区的改进与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索立涛 万军伟 卢学伟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7-70,共4页
为合理评价岩溶地区水资源,在充分考虑岩溶地区水文要素的空间异质性及各水文单元之间的相互联系的基础上,作者结合TOPM ODEL模型的结构特点,对模型进行了改进。该改进模型在子流域中采用TOPM ODEL模型作产流计算,根据河道的不同属性推... 为合理评价岩溶地区水资源,在充分考虑岩溶地区水文要素的空间异质性及各水文单元之间的相互联系的基础上,作者结合TOPM ODEL模型的结构特点,对模型进行了改进。该改进模型在子流域中采用TOPM ODEL模型作产流计算,根据河道的不同属性推求汇流时间,建立汇流模型,增强了模型的分布性,解决了由于岩溶地区地下河的存在无法使用TOPM ODEL模型的问题。将此改进模型应用于鄂西蛤蟆颈水库控制流域进行模拟研究,得到了较为满意的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model 分布式水文模型 岩溶 汇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TOPMODEL模型与TOPMODEL模型比较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珂 李致家 包红军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9-512,共4页
构造了名为GTOPMODEL用于洪水模拟基于栅格的分布式水文模型.通过假设土壤饱和水力传导率随着深度的增加呈指数递减和地下水面平行于地表面,推导出了基本方程;介绍了植物及根系截留、蒸散发、地下水补给、基流以及汇流的计算方法,并与TO... 构造了名为GTOPMODEL用于洪水模拟基于栅格的分布式水文模型.通过假设土壤饱和水力传导率随着深度的增加呈指数递减和地下水面平行于地表面,推导出了基本方程;介绍了植物及根系截留、蒸散发、地下水补给、基流以及汇流的计算方法,并与TOPMODEL进行了比较.采用因特网提供的数字高程模型、土壤组成和土地覆盖等资料,选用流域面积4 716 km2的黄河支流洛河卢氏以上流域,应用两个模型进行了洪水模拟比较.结果表明,在该流域GTOPMODEL比TOPMODEL模拟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TOPmodel模型 数字高程模型 黄河流域 TOPmodel模型 分布式水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河流域防洪排涝一体化模型
5
作者 曾贤敏 范辉 +5 位作者 张非凡 陈钢 王船海 赵鹏轩 杨富宝 胡庆芳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37,88,共11页
基于分布式架构水循环模型,将流域划分为山丘区坡面、平原区坡面、山丘区河道、平原区河道、圩区、闸坝工程等水文特征单元,在山丘区构建新安江水文模型,平原区构建平原区水文模型、一维水动力学模型,圩区和闸坝工程分别构建圩区排涝模... 基于分布式架构水循环模型,将流域划分为山丘区坡面、平原区坡面、山丘区河道、平原区河道、圩区、闸坝工程等水文特征单元,在山丘区构建新安江水文模型,平原区构建平原区水文模型、一维水动力学模型,圩区和闸坝工程分别构建圩区排涝模型和工程调度模型,将所有模型耦合为能完整概化滁河流域各自然实体要素的防洪排涝一体化模型,并通过洪水年(2016年、2020年)山丘区与平原区典型站点洪水过程对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再现2016年、2020年流域洪水过程,率定与验证结果均达到甲级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河流域 分布式架构模型 防洪排涝 精细化模拟 水文水动力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候变化情景的深圳市水资源组成时空分布趋势研究
6
作者 谢浩 程天舜 +2 位作者 唐仲华 成建梅 梁腾飞 《水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108,共8页
基于深圳市流域数据构建SWAT模型,探究分析了2009—2022年间深圳市地表水资源变化趋势,并以CMIP6中气候情景为依据,构建气候变化情景数据,驱动模型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水资源量分布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模型适用性评价良好,区内年均地... 基于深圳市流域数据构建SWAT模型,探究分析了2009—2022年间深圳市地表水资源变化趋势,并以CMIP6中气候情景为依据,构建气候变化情景数据,驱动模型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水资源量分布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模型适用性评价良好,区内年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1.92×10^(8)m^(3),土壤水补给量受降雨影响较大,土壤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对地下水均衡影响显著,深层含水层渗漏量占比增长明显,基流量占比降低,地下水储量变化量由负增长到平衡。②土壤水储存量受中高辐射情景影响显著,地表径流量和河道径流量在高辐射强迫情景下增速变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分布式水文模型 水资源量 气候变化 CMIP6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测雨雷达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小流域汛期短期洪水预报
7
作者 李占华 程元庚 +1 位作者 赵红兵 张庆竹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23,52,共6页
小流域汛期详细降雨数据及历史洪水数据缺乏,导致短期洪水预报精度受限。因此,提出基于测雨雷达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小流域汛期短期洪水预报方法。该方法利用测雨雷达监测降雨数据,作为模型输入,该模型能够模拟降雨在小流域内的山坡产流... 小流域汛期详细降雨数据及历史洪水数据缺乏,导致短期洪水预报精度受限。因此,提出基于测雨雷达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小流域汛期短期洪水预报方法。该方法利用测雨雷达监测降雨数据,作为模型输入,该模型能够模拟降雨在小流域内的山坡产流单元、坡面汇流及河道汇流过程中的产流和汇流情况,进而算出小流域汛期短期洪水流量的洪峰及峰现时间,从而完成小流域汛期短期洪水预报。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方法得到的小流域汛期短期洪水预报结果中,洪峰流量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0.6%、7.8%,峰现时差依次为-2.8、-2h,确定性系数分别为0.91、0.94。这些指标均处于理想的预报效果范围内,表现出较高的预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雨雷达 分布式水文模型 小流域 汛期短期 洪水预报 GBH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流域水循环变化时空特征分析方法
8
作者 杨舒毓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86-201,共16页
流域水安全问题关系着粮食安全、人民健康以及社会稳定,为探究全球变暖和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流域水循环的历史演变规律,建立一套基于数值模拟的流域水循环变化时空特征分析方法,对制定相关政策来适应和缓解未来可能出现的水灾害具有重... 流域水安全问题关系着粮食安全、人民健康以及社会稳定,为探究全球变暖和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流域水循环的历史演变规律,建立一套基于数值模拟的流域水循环变化时空特征分析方法,对制定相关政策来适应和缓解未来可能出现的水灾害具有重要意义。以泰国昭披耶河流域为例,综合应用实测气象、水文及下垫面数据,构建了高分辨率的分布式水文模型GBHM,对1985—2014年昭披耶河流域水文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水循环要素和植被的时空演变规律,并基于EOF方法阐明了降雨年内分布的“双峰”特征。结果显示:昭披耶河流域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多集中在东北和东南地区;过去30年,全流域及上游滨河、汪河、永河和难河四个子流域面平均年降雨量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上升速率分别为1.25 mm/a、1.06 mm/a、1.50 mm/a、2.61 mm/a和0.65 mm/a;流域年内降水分布呈现双峰形态,其中3—5月出现的第一个峰主要受南亚季风影响,7—9月出现的第二个峰主要受西北太平洋季风和热带气旋的影响;过去30年,昭披耶河流域以及上游四个子流域年径流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上升速率分别为2.84亿m^(3)/a、0.62亿m^(3)/a、0.29亿m^(3)/a、0.78亿m^(3)/a和1.04亿m^(3)/a。结果表明,南亚季风主导了该流域前期降雨峰值、西北太平洋季风及热带气旋主导了后期降雨峰值;雨季南亚季风和热带气旋显著增强引起暴雨增加,进而导致洪水加剧。通过对流域水循环过程各类要素时空特征变化分析,充分展示了基于数值模拟的流域水循环变化时空特征分析方法在流域水循环要素分析中的独特作用,可为流域水安全政策制定提供分析工具和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典型热带流域 水循环变化 分布式水文模型 EOF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pmodel模型在柬埔寨典型区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戴明龙 周建中 +1 位作者 刘冬英 秦智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69-73,共5页
以柬埔寨境内3S河流域(3个子流域分区)和湄公河流域上段为研究区域,探讨了Topmodel在缺资料、少资料地区的应用。采用水文学方法、天气发生器以及再分析数据获取研究区域1980~2015年的气象水文长系列资料,将其作为Topmodel模型的输入,... 以柬埔寨境内3S河流域(3个子流域分区)和湄公河流域上段为研究区域,探讨了Topmodel在缺资料、少资料地区的应用。采用水文学方法、天气发生器以及再分析数据获取研究区域1980~2015年的气象水文长系列资料,将其作为Topmodel模型的输入,对径流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表明月序列确定系数高于日序列确定性系数,且都达到乙级标准。再利用该模型对研究区域的9个子流域的水资源量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Topmodel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良好的模拟效果,模拟结果能够反映流域水资源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模拟 TOPmodel模型 半分布式水文模型 PSO算法 3S河流域 湄公河流域上段 柬埔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热平衡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阚光远 李纪人 +3 位作者 喻海军 丁留谦 何晓燕 梁珂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7,共13页
分布式水文模型在水利部“四预”建设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无径流资料区(简称无资料区)分布式水文模拟技术仍需进一步完善。从水热循环产汇流理论、模型构建与求解、模型参数率定三个方面入手,改进传统分布式水文模型。提出了耦合... 分布式水文模型在水利部“四预”建设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无径流资料区(简称无资料区)分布式水文模拟技术仍需进一步完善。从水热循环产汇流理论、模型构建与求解、模型参数率定三个方面入手,改进传统分布式水文模型。提出了耦合热量平衡的流域产汇流理论,揭示了水量热量动力学过程耦合机理和水热循环通量量化关系。构建了系统完整的物理机制水热平衡分布式水文模型及其数值求解方法,实现了流域地表温度和水位的分布式数值模拟。明确了模型结构和参数的物理意义,降低了需要率定的参数个数。将参数率定目标由径流量转换为地表温度和水位,综合利用遥感反演和台站观测资料率定模型参数。将研发的模型在江西赣江流域进行应用,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具有较强的物理机制,数值求解方法精度高、稳定性好,实现了无资料区参数率定和水文模拟,为无资料区分布式水文模型研发与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模拟 分布式水文模型 水热平衡 数值方法 定量遥感 无资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U加速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并行计算性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庞超 周祖昊 +4 位作者 刘佳嘉 石天宇 杜崇 王坤 于新哲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38,共6页
针对具有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对大流域、长序列模拟计算时间长、模拟速度慢的问题,引入基于GPU的并行计算技术,实现分布式水文模型WEP-L(water and energy transfer processes in large river basins)产流过程的并行化。选择鄱阳... 针对具有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对大流域、长序列模拟计算时间长、模拟速度慢的问题,引入基于GPU的并行计算技术,实现分布式水文模型WEP-L(water and energy transfer processes in large river basins)产流过程的并行化。选择鄱阳湖流域为实验区,采用计算能力为8.6的NVIDIA RTX A4000对算法性能进行测试。研究表明:提出的基于GPU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并行算法具有良好的加速效果,当线程总数越接近划分的子流域个数(计算任务量)时,并行性能越好,在实验流域WEP-L模型子流域单元为8712个时,加速比最大达到2.5左右;随着计算任务量的增加,加速比逐渐增大,当实验流域WEP-L模型子流域单元增加到24897个时,加速比能达到3.5,表明GPU并行算法在大尺度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计算中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GPU的并行算法 物理机制 分布式水文模型 wep-l模型 计算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马关流域洪水模拟及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卢雪琦 张焜 +4 位作者 胡晓静 陈腊娇 胡宏昌 董贵明 李秉南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3,共5页
为提高山区洪水的模拟精度,以北京市密云区白马关流域为例,采用分布式水文水动力模型(HH模型)模拟2017~2022年降雨—径流过程,选取6场典型场次洪水,利用ε-NSGAⅡ多目标优化算法对HH模型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率定场次洪水的纳... 为提高山区洪水的模拟精度,以北京市密云区白马关流域为例,采用分布式水文水动力模型(HH模型)模拟2017~2022年降雨—径流过程,选取6场典型场次洪水,利用ε-NSGAⅡ多目标优化算法对HH模型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率定场次洪水的纳什系数介于0.89~0.96之间,洪峰流量误差达20%以内,洪量误差达15%以内,峰现时差在1 h以内;验证场次洪水的纳什系数介于0.81~0.92之间,洪峰流量误差达20%以内,洪量误差达10%以内,峰现时差在1 h以内,HH模型参数优化后对白马关流域场次洪水的模拟效果较好。最后提出了适用于白马关流域洪水模拟的关键参数阈值范围,为当地山区水文模拟参数优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水动力模型 洪水模拟 参数优化 白马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变源分布式模型的流域洪水复盘分析方法——以海河流域北三河系“23·7”较大洪水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强 史朝旭 +3 位作者 赵悦 杨邦 张晓祥 刘昌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共9页
海河流域北三河系覆盖北京、天津、河北三省(直辖市),其防洪安全事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影响下极端暴雨频发所带来的洪水防御新挑战,提出了一种时空双维度流域性洪水复盘新思路,以“23·7”北三河系较大洪水为例... 海河流域北三河系覆盖北京、天津、河北三省(直辖市),其防洪安全事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影响下极端暴雨频发所带来的洪水防御新挑战,提出了一种时空双维度流域性洪水复盘新思路,以“23·7”北三河系较大洪水为例,通过构建时空变源分布式水文模型结合暴雨时空统计分析对全河系洪水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的确定性系数均大于0.7,洪峰相对误差均小于5%,所建模型可以较好地表征此次洪水的产流机制变化。分析发现,此次洪水过程中北运河流域产流以蓄满产流机制为主,潮白河流域产流则蓄满及混合产流两种机制均有体现,特别是靠近降雨集中区的山区平原过渡地带表现出明显的混合产流机制。建议在未来进一步完善流域防洪体系,重点提升该区域的水雨情监测能力。所提出的时空双维度下的流域性洪水复盘分析方法可为今后其他流域级洪水模拟复盘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复盘 分布式水文模型 暴雨时空统计分析 “23·7”特大洪水 北三河流域 海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土地利用变化和降雨类型影响下洪水特征响应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霄 许继良 +2 位作者 许月萍 周焕 刘甜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为降低洪涝灾害影响、提高对洪水灾害的防御能力,评估极端土地利用变化和降雨类型对洪水特征的影响至关重要。基于分布式水文-土壤-植被模型DHSVM对浙江省汤浦水库上游流域20场洪水进行入库洪水建模,并采用模糊决策树法将洪水划分为快... 为降低洪涝灾害影响、提高对洪水灾害的防御能力,评估极端土地利用变化和降雨类型对洪水特征的影响至关重要。基于分布式水文-土壤-植被模型DHSVM对浙江省汤浦水库上游流域20场洪水进行入库洪水建模,并采用模糊决策树法将洪水划分为快速洪水、短历时降雨洪水和长历时降雨洪水3种类型,研究极端土地利用和降雨类型对各类型洪水的特征指标影响。结果表明:DHSVM模型模拟效果较好,率定期和验证期各场次洪水纳什效率系数均值大于0.7。受区域内耕地面积影响,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对洪峰和洪量的消减作用皆小于2%。快速洪水的洪峰对下垫面变化最敏感,在退林还耕和城市扩张的极端土地利用变化下其洪峰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2.87%和60.88%。下垫面变化对长历时降雨洪水的洪量影响最大,在退林还耕和城市扩张情境下其洪量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0.48%和20.70%。城市扩张情景使得峰现时间平均提前2.10 h,降雨类型改变使得快速-短历时洪水开始时间平均延迟3.63 h,洪峰减小34.73%;短历时-快速洪水开始时间平均提前7.11 h,洪峰增大22.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土地利用变化 雨型 DHSVM模型 洪水分类 洪水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地形特征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鹏 邱平 +5 位作者 何展昌 禹聪 赛志高 刘大鹏 王开正 唐鸿磊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632-641,共10页
降雨型浅层滑坡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坡度往往作为最重要的山坡地形特征被用于大量的滑坡易发性风险评估工作中。然而,坡顶至坡脚之间的复杂地形变化对降雨过程中的山坡水文响应过程有重要影响,但在以往的降雨型浅层滑坡... 降雨型浅层滑坡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坡度往往作为最重要的山坡地形特征被用于大量的滑坡易发性风险评估工作中。然而,坡顶至坡脚之间的复杂地形变化对降雨过程中的山坡水文响应过程有重要影响,但在以往的降雨型浅层滑坡研究中往往被忽视。运用一种耦合坡体稳定性模型和分布式山坡水文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地形特征对降雨型浅层滑坡的影响,模拟102组不同坡度、坡型和曲率组合的山坡在降雨条件下的坡体稳定性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平均坡度增大总体上会增大坡体失稳的风险,在降雨过程中影响坡体安全系数骤降的时刻和位置;在降雨结束,孔隙水压力消散的过程中影响坡体安全系数回升的时刻和位置。(2)坡型控制着坡体失稳的位置分布,凹坡和凸坡的失稳往往分别发生在坡顶和坡脚;上凹下凸型(S1)山坡的失稳往往同时最先发生在坡顶和坡脚,并逐步向中部曼延;上凸下凹型(S2)山坡的失稳往往最先发生在坡中,并逐步向两侧蔓延;平坡往往容易在滑动面发生整体滑坡。(3)山坡曲率的大小一定程度上影响失稳区域、欠稳定区域、基本稳定区域和稳定区域在不同深度下的面积比例。(4)坡型和曲率主要通过控制山坡各点局部坡度的大小和变化规律来影响降雨型浅层滑坡的失稳位置、深度与时刻。通过数值模型试验阐明了在相同平均坡度的条件下坡型和曲率的差异也会导致边坡失稳状态的变化。因此在未来的降雨型浅层滑坡风险易发性评估和滑坡监测、预警及防治工作中需进一步考虑坡型、曲率等地形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型浅层滑坡 地形特征 坡型 山坡曲率 分布式水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水文模型亚流域合理划分水平刍议 被引量:55
16
作者 郝芳华 张雪松 +2 位作者 程红光 赵卫民 刘虹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5-78,共4页
不同的亚流域划分对流域径流和泥沙负荷模拟的影响源于地形、土壤、土地利用以及气候特征输入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假设当亚流域划分充分考虑流域输入数据空间分布不均匀性时,流域模拟的输出结果趋于稳定,并应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 不同的亚流域划分对流域径流和泥沙负荷模拟的影响源于地形、土壤、土地利用以及气候特征输入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假设当亚流域划分充分考虑流域输入数据空间分布不均匀性时,流域模拟的输出结果趋于稳定,并应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作为研究工具,在GIS技术支持下,选择两个面积不同的流域采用不同的亚流域划分数量进行流域径流和泥沙负荷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当亚流域划分数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增加亚流域划分对模型输出结果的影响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上述假设。在此基础上,以简化模型输入数据和输出结果分析处理工作且保证模拟精度为原则,对分布式水文模型亚流域划分的合理划分水平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亚流域划分 SWAT 流域径流 泥沙负荷 模拟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安江模型理论研究的进展与探讨 被引量:56
17
作者 刘金涛 宋慧卿 +1 位作者 张行南 陈喜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共6页
回顾了新安江模型发展的历程,指出在具有物理基础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发展遭遇理论瓶颈的背景下,可重新审视新安江等概念性模型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文章介绍了近年来新安江模型在结构、理论方法及应用等方面取得的进展,认为新安江模型是一... 回顾了新安江模型发展的历程,指出在具有物理基础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发展遭遇理论瓶颈的背景下,可重新审视新安江等概念性模型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文章介绍了近年来新安江模型在结构、理论方法及应用等方面取得的进展,认为新安江模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模型理论体系。新安江模型理论的创新首先需秉承其理论的特色,即蓄满产流及以统计曲线形式表达的部分产流的概念,可用山坡水文的理论和发现指导模型创新,并采取野外实验、理论分析与计算机建模三者并重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模型 分布式水文模型 蓄满产流 山坡水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水文模型的发展 被引量:64
18
作者 芮孝芳 蒋成煜 张金存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26,共5页
本文列出了当今世界上比较流行的15个流域水文模型。对现行概念性集总式流域水文模型的结构和参数的特点进行了评论,指出了这类流域水文模型存在的主要缺陷。对新一代流域水文模型, 即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尤其是其中具有物理基础的分布... 本文列出了当今世界上比较流行的15个流域水文模型。对现行概念性集总式流域水文模型的结构和参数的特点进行了评论,指出了这类流域水文模型存在的主要缺陷。对新一代流域水文模型, 即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尤其是其中具有物理基础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指出其之所以优于集总式流域水文模型的主要原因。最后对流域水文模型进一步发展所必须具备的理论和技术条件做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学 集总式流域水文模型 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初步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70
19
作者 刘昌明 夏军 +4 位作者 郭生练 郑红星 王中根 吴险峰 郝芳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5-500,共6页
结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化规律与可再生性维持机理"的研究,综述了黄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的主要进展,包括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特点和基本结构、分布式水文模型中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水文学基础、... 结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化规律与可再生性维持机理"的研究,综述了黄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的主要进展,包括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特点和基本结构、分布式水文模型中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水文学基础、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在分布式水文模拟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对未来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研究提出几点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黄河流域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滦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响应 被引量:62
20
作者 史晓亮 杨志勇 +2 位作者 严登华 李颖 袁喆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27,共7页
以滦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1985和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结合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定量评价了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并分析了流域地表径流变化与主要景观类型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可以... 以滦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1985和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结合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定量评价了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并分析了流域地表径流变化与主要景观类型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滦河流域的月流量过程,在研究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1985—2000年流域林地向草地和耕地的转变导致流域年均地表径流和总径流量分别增加了12.6%和5.1%;并使得流域年均地表径流变化空间差异显著,整体呈增加趋势,且主要受到林地变化的影响,而在三道河子以上集水区地表径流的变化则主要受到耕地景观的影响。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格局,对于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 分布式水文模型 径流 滦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