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压缩感知的STAR-RIS辅助毫米波系统信道估计
1
作者 姚高繁 何雪云 宋荣方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0-517,共8页
一种可同时透射和反射的可重构智能表面(simultaneously transmitting and reflecting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TAR-RIS)可以同时辅助位于其两侧用户的无线通信。针对STAR-RIS辅助下的双用户毫米波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信道... 一种可同时透射和反射的可重构智能表面(simultaneously transmitting and reflecting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TAR-RIS)可以同时辅助位于其两侧用户的无线通信。针对STAR-RIS辅助下的双用户毫米波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信道估计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两用户在角度域的联合稀疏特性进行了探究。基于级联信道的联合稀疏特性和压缩感知理论,将级联信道估计问题转化为稀疏信号恢复问题,并提出了一种位置判决正交匹配追踪(position-judgment 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PJ-OMP)算法以减少导频开销。仿真结果显示,与传统的正交匹配追踪(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OMP)算法相比,所提出的算法能够减少信道估计的导频开销,即使在某一侧用户所分配的能量较少时也能够准确地估计信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同时透射和反射的可重构智能表面(STAR-RIS) 信道估计 压缩感知 正交匹配追踪(OMP) 毫米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路径支撑集回溯贪婪重构算法
2
作者 田文飚 芮国胜 +2 位作者 张嵩 张海波 王林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279-3284,共6页
针对现有压缩感知贪婪算法容易陷于局部最优、过拟合等问题,提出一种稀疏恢复算法,称为多路径支撑集回溯贪婪重构(multipath backtracking greedy pursuit,MBGP)算法。该算法以最小残差为重构目标,对候选原子展开多条路径同时搜索,且每... 针对现有压缩感知贪婪算法容易陷于局部最优、过拟合等问题,提出一种稀疏恢复算法,称为多路径支撑集回溯贪婪重构(multipath backtracking greedy pursuit,MBGP)算法。该算法以最小残差为重构目标,对候选原子展开多条路径同时搜索,且每次筛选多个原子,通过回溯过程剔除误选的原子。基于有限等距性质给出MBGP算法重构信号的充分条件,以确保其从测量值精确恢复任何K-稀疏信号,并通过信号重构能力来评估MBGP算法的性能。数值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相同信号条件下,能够在采样数更少、稀疏度更大的场合下精确重构信号,且性能更逼近理想Oracle-最小二乘估计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信号恢复 匹配追踪 子空间追踪 剪枝 回溯 贪婪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贪婪回溯子空间追踪算法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丁函 王毅 +1 位作者 袁磊 吴钊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013-3016,共4页
针对目前的贪婪类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重构遮挡和虚假等问题,在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贪婪回溯子空间追踪(greedy backtracking subspace pursuit,GBSP)算法。该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在每次的迭代过程中,采用回溯反... 针对目前的贪婪类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重构遮挡和虚假等问题,在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贪婪回溯子空间追踪(greedy backtracking subspace pursuit,GBSP)算法。该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在每次的迭代过程中,采用回溯反馈和贪婪精选的思路进行支撑集选择。具体而言,在原子识别阶段,从残差投影中挑选出绝对值最大的K(K是信号稀疏度)个投影值位置,添加到候选支撑集中,为降低在此步骤中产生的错误概率,每次只将候选支撑集中的前s(s<K)个最大值对应的位置添加到真实支撑集中进行更新;此后再进行投影计算和残差更新,直到完成支撑集的选择。新算法结合了正交匹配追踪算法和子空间追踪算法两者的优势,所以可较好地解决重构遮挡与虚假问题,使得压缩感知重构算法更具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贪婪算法 重构 回溯 子空间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时延扩展水声信道的联合稀疏恢复估计 被引量:9
4
作者 周跃海 曹秀岭 +1 位作者 陈东升 童峰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5-172,共8页
对具有长时延扩展的水声信道,传统的信道估计算法如最小二乘法将在大量零值抽头产生严重的估计噪声,导致估计性能下降,同时信道估计时所需的较高估计器阶数大大提高了运算复杂度。压缩感知信道估计方法可有效利用多径稀疏特性改善性能,... 对具有长时延扩展的水声信道,传统的信道估计算法如最小二乘法将在大量零值抽头产生严重的估计噪声,导致估计性能下降,同时信道估计时所需的较高估计器阶数大大提高了运算复杂度。压缩感知信道估计方法可有效利用多径稀疏特性改善性能,但需采用较大的训练序列长度以保证稀疏恢复精度,由此导致额外的系统开销。利用水声信道多径稀疏结构在数据块间存在的相关性,建立基于分布式压缩感知的长时延水声信道联合稀疏模型,从而可利用同步正交匹配追踪算法进行联合重构,以进一步减小系统的训练序列开销,提高估计性能。最后通过仿真和海上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时延水声信道 分布式压缩感知 同步正交匹配追踪 水声信道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次投影子空间追踪的压缩感知信号重构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小青 李有明 +3 位作者 李程程 季彪 陈斌 邹婷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514-2517,共4页
为了降低信号重构算法的复杂度,实现对稀疏度未知信号的重构,提出了一种基于一次投影子空间追踪(OPSP)的信号重构方法。首先根据约束等距性质确定信号稀疏度的上下界,并将最接近上下界中值的整数作为稀疏度的估计值;然后在子空间追踪(SP... 为了降低信号重构算法的复杂度,实现对稀疏度未知信号的重构,提出了一种基于一次投影子空间追踪(OPSP)的信号重构方法。首先根据约束等距性质确定信号稀疏度的上下界,并将最接近上下界中值的整数作为稀疏度的估计值;然后在子空间追踪(SP)算法的框架下,去掉了迭代中观测向量在支撑集上的投影过程,降低了算法的复杂度。为了更准确地衡量算法的重构性能,提出用完整信号的重构概率作为衡量算法重构性能的指标。与传统的SP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可以重构稀疏度未知的信号,且重构时间短,重构概率高。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信号重构 子空间追踪 投影 重构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压缩感知实现联合信道估计的方法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韦刚 杨震 胡海峰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78-784,共7页
针对无线通信中多个信道之间存在相关性的现象,本文研究了基于压缩感知的联合信道估计。通过选取多个节点与簇头之间的信道为研究背景,本文建立了多信道下的联合信道估计模型,推导了判决门限与信噪比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门限自适应-... 针对无线通信中多个信道之间存在相关性的现象,本文研究了基于压缩感知的联合信道估计。通过选取多个节点与簇头之间的信道为研究背景,本文建立了多信道下的联合信道估计模型,推导了判决门限与信噪比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门限自适应-正交匹配追踪联合重构技术(TA-SOMP)的信道估计算法,并进行了相应的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与经典的正交匹配追踪(OMP)算法相比,本文算法所重构的信道与原始信道之间的均方误差(MSE)更小,传输信号误比特率(BER)更低;在相同信噪比环境下,TA-SOMP算法所需导频数量更少,频带利用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道估计 压缩感知 分布式压缩感知 正交匹配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变步长稀疏度自适应子空间追踪算法 被引量:9
7
作者 田金鹏 刘小娟 郑国莘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12-1519,共8页
针对压缩感知(Compressive sensing,CS)中未知稀疏度信号的重建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变步长稀疏度自适应子空间追踪算法.首先,采用一种匹配测试的方法确定固定步长,然后以该固定步长与变步长方式相结合,通过不同支撑集原子个数下的重建残... 针对压缩感知(Compressive sensing,CS)中未知稀疏度信号的重建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变步长稀疏度自适应子空间追踪算法.首先,采用一种匹配测试的方法确定固定步长,然后以该固定步长与变步长方式相结合,通过不同支撑集原子个数下的重建残差变化确定信号稀疏度,算法采用子空间追踪方法确定相应支撑集原子,并完成原始信号准确重建.实验结果表明,与同类算法相比,该算法可以更准确重建原始信号,且信号稀疏度值较高时,运算量低于同类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信号重建 子空间追踪 自适应算法 稀疏表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的分布式语音压缩与重构 被引量:29
8
作者 孙林慧 杨震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24-829,共6页
本文首先阐述了压缩感知(CS)的理论框架,然后分析了语音信号的特点——短时平稳性、离散余弦(DCT)基下的稀疏性,最后提出了基于CS理论的分布式语音压缩重构的框架。基于此框架采用基追踪(BP)和正交匹配追踪(OMP)算法对已压缩的语音信号... 本文首先阐述了压缩感知(CS)的理论框架,然后分析了语音信号的特点——短时平稳性、离散余弦(DCT)基下的稀疏性,最后提出了基于CS理论的分布式语音压缩重构的框架。基于此框架采用基追踪(BP)和正交匹配追踪(OMP)算法对已压缩的语音信号进行重构,得出结论:每帧语音信号选取的帧长的大小,基于CS理论压缩得到的观测数的多少,都对重构性能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分布式语音压缩与重构 短时平稳性 稀疏性 基追踪 正交匹配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S-MUSIC算法的DOA估计 被引量:16
9
作者 吴小川 邓维波 杨强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821-1824,共4页
多重信号分类(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MUSIC)方法在少快拍数或者存在相干信源的情况下不能准确估计信号的波达方向,而压缩感知(compressive sensing,CS)方法在多快拍数或低信噪比情况下分辨性能不稳定,估计准确率受限。提出了... 多重信号分类(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MUSIC)方法在少快拍数或者存在相干信源的情况下不能准确估计信号的波达方向,而压缩感知(compressive sensing,CS)方法在多快拍数或低信噪比情况下分辨性能不稳定,估计准确率受限。提出了一种基于CS的MUSIC方法,简称CS-MUSIC,该方法针对不同的快拍数,建立二者之间的联系,构造出新的正交空间,获得尖锐的谱峰。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不同快拍数条件下,具有较高的估计精度,克服了传统方法存在的缺陷,并且对噪声具有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波达方向估计 基于压缩感知的多重信号分类 同时正交匹配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的图像自适应子空间追踪算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吕伟杰 陈霞 刘红珍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0-223,共4页
针对稀疏自适应匹配追踪(SAMP)算法中存在的运行速度慢、重建效果欠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的子空间追踪算法(MASP)。采用SAMP算法中分段的思想,先对半减小预估稀疏度,再逐一增加,得到真实稀疏度后,再利用子空间追踪算法对原始... 针对稀疏自适应匹配追踪(SAMP)算法中存在的运行速度慢、重建效果欠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的子空间追踪算法(MASP)。采用SAMP算法中分段的思想,先对半减小预估稀疏度,再逐一增加,得到真实稀疏度后,再利用子空间追踪算法对原始信号进行重构。实验表明,相比于SAMP算法,该算法在相同观测数量的情况下,具有较快的运行时间和较好的重建效果,其中,在重构信噪比方面平均提高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信号重构 自适应 子空间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P算法的压缩感知图像重构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延海 闫迪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00-203,216,共5页
针对压缩感知子空间追踪SP(subspace pursuit)算法必须以信号稀疏度为先验知识,而现实中图像稀疏度未知这一问题,提出改进SP算法MSP(modified subspace pursuit)。首先对信号的稀疏度进行自适应估计,其次在迭代过程中,通过给定的步长因... 针对压缩感知子空间追踪SP(subspace pursuit)算法必须以信号稀疏度为先验知识,而现实中图像稀疏度未知这一问题,提出改进SP算法MSP(modified subspace pursuit)。首先对信号的稀疏度进行自适应估计,其次在迭代过程中,通过给定的步长因子对稀疏度进行更新,使之逐渐逼近正确子空间,当重构误差小于阈值时,停止迭代,实现稀疏信号的重构。重构图像表明:MSP算法在运算时间和重构精度上均优于其他同类算法,实现了图像的快速精确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子空间追踪 重构 图像处理 采样 稀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子空间追踪算法的稀疏信道估计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莹 邱天爽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07-909,995,共4页
由于许多通信系统的信道具有稀疏多径的特性,因此可以将信道估计问题归结为稀疏信号的恢复问题,继而应用压缩感知理论(CS)的算法求解。针对CS中现存的信号重构方法——子空间追踪法(SP)需要对稀疏度有先验知识的缺点,提出一种改进的子... 由于许多通信系统的信道具有稀疏多径的特性,因此可以将信道估计问题归结为稀疏信号的恢复问题,继而应用压缩感知理论(CS)的算法求解。针对CS中现存的信号重构方法——子空间追踪法(SP)需要对稀疏度有先验知识的缺点,提出一种改进的子空间追踪法(MSP)。该方法的反馈和精选过程与SP算法一致,不同之处是MSP算法每次迭代时向备选组合中反馈添加的向量个数是随着迭代次数而逐一增加的,而SP算法中备选组合被添加的向量个数与稀疏度相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MSP方法所得到的稀疏多径信道估计结果优于基于传统SP的方法,且无需已知信道的多径个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信道 压缩感知 子空间追踪 信道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块A~*正交匹配追踪的多传感器数据联合重构算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练秋生 刘芳 陈书贞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21-727,共7页
针对A*正交匹配追踪(A*OMP)算法计算复杂高,且不能利用信号的结构稀疏性这一缺陷,该文提出了块A*OMP算法并将其用于解决分布式压缩感知中的信号联合重构问题。该算法用原子块取代单个原子作为搜索树中的节点,在计算路径代价时用搜索树... 针对A*正交匹配追踪(A*OMP)算法计算复杂高,且不能利用信号的结构稀疏性这一缺陷,该文提出了块A*OMP算法并将其用于解决分布式压缩感知中的信号联合重构问题。该算法用原子块取代单个原子作为搜索树中的节点,在计算路径代价时用搜索树中所有路径的最大长度取代信号的稀疏度。然后在块A*OMP算法的基础上,选择与残差矩阵投影误差最小的原子块作为新的节点,得到了一种用于解决MMV(Multiple Measurement Vector,MMV)问题的块A*OMP算法,并利用该算法对相邻区域内的多个传感器所测的温度信号进行了联合重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重构性能优于MMV正交匹配追踪(OMPMMV)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压缩感知 联合重构 A*正交匹配追踪算法 块稀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步长子空间追踪的DCT域非均匀采样图像重构 被引量:3
14
作者 司菁菁 乔新凤 程银波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6-372,共7页
压缩感知是一种充分利用信号稀疏性的全新的信号采样理论。如何从采样得到的低维数据中高效地恢复出原始的高维数据是压缩感知理论的一个关键研究问题。本文基于图像二维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系数的分布特性,研... 压缩感知是一种充分利用信号稀疏性的全新的信号采样理论。如何从采样得到的低维数据中高效地恢复出原始的高维数据是压缩感知理论的一个关键研究问题。本文基于图像二维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系数的分布特性,研究图像DCT域非均匀压缩采样,并在子空间追踪(Subspace Pursuit,SP)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变步长SP算法,用以实现压缩感知图像的快速重构。该算法自适应地设置图像DCT系数矩阵中不同列向量的采样率,将有限的采样值尽可能地分配给高幅值系数较集中的列向量。在重建DCT系数列向量时,动态调整不同子空间内的原子搜索步长,在高幅值系数集中区域对应的原子子集中进行小步长密集搜索,而在其它原子子集中进行大步长快速搜索。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SP算法的DCT域均匀采样图像重构算法相比,本文提出的基于变步长SP算法的DCT域非均匀采样图像重构算法在图像重构精度与重构算法运行时间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图像重构 子空间追踪 非均匀采样 变步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疏补分析子空间追踪算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宗念 林盛鑫 +1 位作者 毛焕章 黄仁泰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71-1473,1478,共4页
针对压缩感知理论的稀疏分析模型下的子空间追踪算法信号重构概率不高、重构性能不佳的缺点,研究了此模型下的稀疏补子空间追踪信号重构算法;通过选用随机紧支框架作为分析字典,设计了目标优化函数,改进优化了稀疏补取值方法,改进了算... 针对压缩感知理论的稀疏分析模型下的子空间追踪算法信号重构概率不高、重构性能不佳的缺点,研究了此模型下的稀疏补子空间追踪信号重构算法;通过选用随机紧支框架作为分析字典,设计了目标优化函数,改进优化了稀疏补取值方法,改进了算法迭代过程,实现了改进的稀疏补分析子空间追踪新算法(IASP)。实验结果证明,所提算法的信号完全重构概率明显高于分析子空间跟踪(ASP)等5种算法的信号完全重构概率;对于含高斯噪声的信号,所提算法重构信号的整体平均峰值信噪比明显超过ASP等3种算法整体平均峰值信噪比(PSNR),但略低于贪婪分析追踪(GAP)等2种算法的整体平均峰值信噪比。所提算法可用于语音和图像信号处理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稀疏补分析模型 子空间分析 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块剪枝多路径匹配追踪的多信号联合重构 被引量:3
16
作者 司菁菁 候肖兰 程银波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93-1999,共7页
针对多路径匹配追踪(multipath matching pursuit,MMP)无法利用稀疏信号的结构信息、迭代层数较高时计算复杂度较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重构块稀疏信号的块剪枝多路径匹配追踪算法。该算法以原子块作为路径扩张的节点,在一定迭代层... 针对多路径匹配追踪(multipath matching pursuit,MMP)无法利用稀疏信号的结构信息、迭代层数较高时计算复杂度较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重构块稀疏信号的块剪枝多路径匹配追踪算法。该算法以原子块作为路径扩张的节点,在一定迭代层数后引入剪枝操作,极大地降低了数据运算量。进而,针对多观测向量(multiple measurement vector,MMV)问题,提出了MMV块剪枝MMP算法,用以实现无线传感网小范围内多传感器信号的联合重构。实验表明,块剪枝MMP的重构性能优于MMP,MMV块剪枝MMP的联合重构性能优于MMV块A*正交匹配追踪、MMV子空间匹配追踪和MMV正交匹配追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压缩感知 多观测向量 块稀疏 多路径匹配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和红外玫瑰线扫描的红外图像重构(英文) 被引量:1
17
作者 蒋伊琳 佟岐 +2 位作者 郜丽鹏 王海艳 汲清波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3-288,共6页
红外亚成像制导技术是由点源探测技术到成像制导技术的一种过渡,由单元探测器和光机扫描装置组成.红外玫瑰线扫描亚成像系统是亚成像制导中的一种,红外玫瑰线扫描亚成像系统按照特定的图案采集视场中的部分数据并得到一幅含有目标位置... 红外亚成像制导技术是由点源探测技术到成像制导技术的一种过渡,由单元探测器和光机扫描装置组成.红外玫瑰线扫描亚成像系统是亚成像制导中的一种,红外玫瑰线扫描亚成像系统按照特定的图案采集视场中的部分数据并得到一幅含有目标位置信息的亚图像.受单像素相机的启发,主要研究红外玫瑰线扫描亚成像系统中的压缩成像.压缩感知可以在更少的采样数据条件下重构红外图像,其应用到红外亚成像制导系统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观测矩阵的构造.关于随机观测矩阵的研究已经比较广泛,但随机矩阵很难实现.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单的适用于红外玫瑰线扫描亚成像系统的确定性观测矩阵.此外还提出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恢复算法,称为优化子空间追踪算法.仿真结果显示构造的观测矩阵能够压缩和重构红外图像,且重构效果优于随机高斯观测矩阵和随机伯努利观测矩阵,提出的恢复算法也具有较好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CS) 红外玫瑰线扫描亚成像系统(IRSSIS) 确定性观测矩阵 优化子空间追踪算法(O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分布式压缩感知的矿井目标指纹数据库建立方法 被引量:7
18
作者 田子建 贺方圆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50-2456,共7页
针对目前国内矿井目标定位精度低和定位实时性差的现况,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压缩感知原理构造指纹数据库的方法,该方法在离线阶段只需采集少量巷道中的指纹信息(参考节点ID信息、基于电磁波到达时间(TOA)的距离测量值和实际距离值),... 针对目前国内矿井目标定位精度低和定位实时性差的现况,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压缩感知原理构造指纹数据库的方法,该方法在离线阶段只需采集少量巷道中的指纹信息(参考节点ID信息、基于电磁波到达时间(TOA)的距离测量值和实际距离值),便可高概率重构矿井目标指纹数据库指纹信息,从而达到减少数据采集工作量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后续在线阶段,只需获得某时刻参考节点ID信息和目标节点被参考节点测得的实时TOA距离测量值,根据模式匹配方法可获得该时刻目标节点距离参考节点的待估距离值,保证了定位精度和定位实时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压缩采样修正匹配追踪算法(CoSaMMP)进行指纹信息重构,该算法利用折半法增大裁剪力度从而有效缩短重构数据时间。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压缩感知 指纹数据库 压缩采样修正匹配追踪 TOA测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和模糊理论的鲁棒数字水印算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晓玲 马旭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672-2677,共6页
很多基于变换域的数字水印算法在完整性和鲁棒性方面表现较差,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压缩感知和模糊理论的水印算法。利用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NSCT)将载体图像稀疏分解,得到低频系数矩阵;运用模糊理论获得观测值,这些观测值可用... 很多基于变换域的数字水印算法在完整性和鲁棒性方面表现较差,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压缩感知和模糊理论的水印算法。利用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NSCT)将载体图像稀疏分解,得到低频系数矩阵;运用模糊理论获得观测值,这些观测值可用于水印的嵌入;稀疏信号可通过子空间追踪(SP)算法恢复,重构图像通过NSCT逆变换完成。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满足了水印的隐蔽性,表现出对常见的攻击的强鲁棒性,信息安全得到了明显提升,与其它同类算法相比,大多数情况下,其具有更高的峰值信噪比(PSNR),结构相似性度量(SSIM)和归一化互相关(NCC)函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水印 压缩传感 模糊理论 子空间追踪算法 CONTOURLET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混合支撑集模型的分布式压缩感知重构算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司菁菁 候肖兰 程银波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17-1024,共8页
针对混合支撑集模型,研究了分布式压缩感知(DCS)的信号联合重构,提出了一种联合向前变步长正交匹配追踪(joint LAVSOMP)算法,该算法在信号重构过程中根据相邻次迭代重建信号的能量差,自适应地对向前参数进行动态调整,在信号重建精度与... 针对混合支撑集模型,研究了分布式压缩感知(DCS)的信号联合重构,提出了一种联合向前变步长正交匹配追踪(joint LAVSOMP)算法,该算法在信号重构过程中根据相邻次迭代重建信号的能量差,自适应地对向前参数进行动态调整,在信号重建精度与算法运行时间上取得平衡。进而,在该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联合向前向后的变步长正交匹配追踪(joint FBVSOMP)算法,该算法有效降低了原子误选的几率,提高了信号重建的精度。试验结果表明,joint LAVSOMP算法的重构性能优于向前参数固定的联合向前正交匹配追踪joint LAOMP算法,而joint FBVSOMP算法具有更高的信号联合重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压缩感知(DCS) 混合支撑集模型 联合重构 向前正交匹配追踪 (LAOMP) 向前向后正交匹配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