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ed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verage design and field trial over higher frequency band 被引量:4
1
作者 Xu Zhan Liu Jienan +2 位作者 Zhou Shidong Chen Xiang Wang Wenqi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31-138,共8页
This paper aims to examine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of a distributed antenna based Gbp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the high frequency band.In order to analyz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higher frequency band appli... This paper aims to examine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of a distributed antenna based Gbp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the high frequency band.In order to analyz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higher frequency band applications,the cumulative distribution of simulated user throughput in a cellular is investigated firstly.It shows that capacity improvement can be obtained using higher operating frequency band,especially in hotspot scenarios.Secondly,the architecture of the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DAS) is introduced to overcome the disadvantages of weak coverage and rank deficient for the traditional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 systems using higher frequency bands in line-of-sight(LOS)environments.In addition,a software-defined-radio(SDR) based Gbps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scalable hardware architecture i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Finally,a demo of outdoor DAS coverage for high data throughput application is given.Field trials show that 1 Gbps data rate and a large coverage in outdoor environments can be achieved over 6.05 GHz.It is proved that the Gbps DAS system at a higher frequency band can be a successful model for future wireless broadband coverage in hotspot scenari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er frequency band capacity TESTBED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d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al antenna placement i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2
作者 Zhongzhao Zhang Zhun Ye Weilin Ji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2年第4期467-472,共6页
To minimize the outage probability of the cell (OPC) in downlink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with selection transmission, a complex-encoding genetic algorithm (GA) is proposed to find the optimal locations of the ... To minimize the outage probability of the cell (OPC) in downlink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with selection transmission, a complex-encoding genetic algorithm (GA) is proposed to find the optimal locations of the antenna elements (AEs). First, the outage probability at a fixed location in the cell is investigated. Next, an analytical expression of the OPC is derived, which is a function of the AE locations. Then the OPC is used as the objective function of the antenna placement optimization problem, and the complex- encoding GA is used to find the optimal AE locations in the cell.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al AE locations are symmetric about the cell center, and the outage probability contours are also given with the optimal antenna placement. The algorithm has a good convergence and can also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number of AEs which should be installed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certain OPC value. Lastly, verification of the OPC's analytical expression is carried out by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The OPC with optimal AE locations is about 10% lower than the values with completely random located A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das outage probability genetic algorithm (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Distribution of Antenna System 被引量:1
3
作者 B. F Wang S. Z. adns & Y. L. Yao(Dept. of Elect. E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tutics, Beijing 100083)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1995年第1期65-72,共8页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aircraft antenna system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solutions of the antenna gain and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margin in the regions ...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aircraft antenna system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solutions of the antenna gain and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margin in the regions of low frequency, resonance and high frequency were discussed. By using the basic analytical method of the EMI margin the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can be determined. The main program flow chart of distributed antenna design were given, and illustrated with examples of the microstrip antenn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Distribution of antennas Aircraft antennas Microstrip antenn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向天线的多信道分布式STDMA时隙调度方法
4
作者 刘海涛 郑晨 曾茂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8-386,共9页
针对跨洋航空自组网(Aeronautical ad⁃hoc network,AANET)单信道空间/时分多址(Space⁃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TDMA)协议传输速率低、传输时延大、难以保证多业务服务质量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定向天线的多信道分布式STDMA时隙调... 针对跨洋航空自组网(Aeronautical ad⁃hoc network,AANET)单信道空间/时分多址(Space⁃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TDMA)协议传输速率低、传输时延大、难以保证多业务服务质量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定向天线的多信道分布式STDMA时隙调度方法。首先,建立了跨洋AANET系统模型,并根据定向天线建立了链路模型。其次,给出了系统传输方案,该方案采用分布式预约STDMA,并引入滑动加权平均统计数据帧到达速率,根据数据帧到达速率和数据帧传输速率进行动态的时隙分配和移除,同时通过周期性广播时隙调度表实现网络内时隙分配信息的同步。最后,基于OMNeT++构建跨洋AANET仿真系统,采用有组织航迹系统(Organized track system,OTS)生成实际跨洋场景下的节点分布模型,并对所提方法的性能进行仿真研究。研究表明:在高密度和高负载的情况下,所提出的方法能够保证多业务服务质量,空中交通服务(Air traffic services,ATS)和航务管理通信(Aeronautical operations control,AOC)业务的端到端时延能够保持收敛,投递率维持在95%以上,航空行政通信(Aeronautical administrative communication,AAC)和航空旅客通信(Airline passenger communication,APC)业务能够持续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天线 多信道 分布式 空间/时分多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F-DAS架构下具有差错重传的预约式WLAN MAC协议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官铮 熊磊 +2 位作者 贾徭 何敏 杨志军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2-111,共10页
为减少控制帧消耗,降低系统接入时延,提出了预约式门限服务轮询接入(SGPA)策略,将站点接入时刻缓存区中的排队数据整合为数据集,对数据集进行统一发送和确认。针对RoF-DAS架构下WLAN差错重传机制与网络接入性能的定量关系进行分析,建立... 为减少控制帧消耗,降低系统接入时延,提出了预约式门限服务轮询接入(SGPA)策略,将站点接入时刻缓存区中的排队数据整合为数据集,对数据集进行统一发送和确认。针对RoF-DAS架构下WLAN差错重传机制与网络接入性能的定量关系进行分析,建立了具有内部数据的门限服务轮询(IAGP)排队模型,利用轮询系统中内部数据的到达和服务过程描述数据差错重传机制,然后基于马尔可夫链和概率母函数方法推导出站点数据时延性能与重传次数、重传概率等参数的定量关系表达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SGPA与典型IEEE 802.11 PCF相比有效降低了接入时延;采用IAGP模型对系统时延性能分析的理论计算值与仿真结果一致。该分析模型为非理想信道环境和差错重传机制下的RoF-DAS WLAN网络接入性能分析提供了一种快速评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播分布式天线系统 媒体接入控制 差错重传 性能评估 数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集群双向DAS能效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何春龙 周月华 +1 位作者 钱恭斌 丁雪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67-575,共9页
双向分布式天线系统(bidirectional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BDAS)是构建未来绿色通信的重要技术之一,但其在提高能效和降低能耗的同时,也给小区中的远程接入单元(remote access unit,RAU)与用户带来严重干扰.本研究提出在BDAS中构... 双向分布式天线系统(bidirectional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BDAS)是构建未来绿色通信的重要技术之一,但其在提高能效和降低能耗的同时,也给小区中的远程接入单元(remote access unit,RAU)与用户带来严重干扰.本研究提出在BDAS中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的集群通信模式.首先,通过对BDAS中的用户进行聚类分析,将每个用户都归属一个集群;然后,根据集群中心与每个RAU的距离为集群中的用户选择通信所需的唯一服务基站;最后,在加入机器学习的集群BDAS中,对以最大化系统能量效率(energy efficiency,EE)和频谱效率(spectral efficiency,SE)为优化目标的功率分配方案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相比单一的BDAS,基于机器学习的集群双向分布式天线系统(BDAS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generated clusters,BDAS-MLGC)能更有效地提高系统的SE和E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技术 机器学习 频谱效率 能量效率 K均值 高斯混合模型 分布式天线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共形阵列天线的和、差波束综合方法研究
7
作者 李发政 孙兆阳 +3 位作者 纪永刚 周航 李凉海 王筝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15,共5页
分布式共形阵列天线可充分利用载体外形有效孔径面积,依托其实现和、差波束,在无人机载雷达导航、目标跟踪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首先,将利用电磁全波分析得到的局部坐标系下的单元方向图旋转变换到全局坐标系下,基于该单元方向图... 分布式共形阵列天线可充分利用载体外形有效孔径面积,依托其实现和、差波束,在无人机载雷达导航、目标跟踪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首先,将利用电磁全波分析得到的局部坐标系下的单元方向图旋转变换到全局坐标系下,基于该单元方向图进行矢量叠加得到阵列的远区总场。进一步地,以每个阵元的激励信号权重作为优化变量,利用遗传算法对幅值加权优化实现和、差波束低副瓣综合。通过构建4×4×4的多平面组合分布式共形阵列天线进行实验仿真验证,遗传算法对提高该类阵列天线的和、差波束低副瓣性能是有效的;同时,利用电磁全波分析证明天线单元方向图进行阵列总场叠加是可行的,使天线单元的选型更加多样化,可以更好地满足无人机载雷达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共形阵列天线 遗传算法 和、差波束 电磁全波分析 方向图计算 矢量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天牛须遗传杂交算法的张拉整体结构吸能优化研究
8
作者 冯晓东 沈军 +2 位作者 郑亦汶 赵文雁 刘贺平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79-1387,共9页
为探究影响多自应力模态张拉整体结构吸能性能的因素,制定此类结构合理的吸能优化策略,本文采用天牛须遗传杂交算法分阶段对其开展优化研究。第1阶段中根据张拉整体结构的找形分析理论并匹配构件的单边属性,找寻可使结构成形的初始自应... 为探究影响多自应力模态张拉整体结构吸能性能的因素,制定此类结构合理的吸能优化策略,本文采用天牛须遗传杂交算法分阶段对其开展优化研究。第1阶段中根据张拉整体结构的找形分析理论并匹配构件的单边属性,找寻可使结构成形的初始自应力。第2阶段中以竖向荷载下结构可吸收的最大能量为目标函数,结合拉索松弛及塑性破坏、压杆屈曲和构件碰撞等约束条件,建立约束优化模型。结果表明:对于独立的空间18杆36索张拉整体结构与拼接的复杂张拉整体结构,当联合优化体系的预应力水平和分布时,吸能效果可分别提升约156.88%和50.75%,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拉整体结构 找形分析 预应力分布 预应力优化 天牛须搜索算法 共旋坐标法 应变能 吸能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紧凑型低副瓣微带单脉冲天线阵设计
9
作者 贾洪帅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1,共7页
文中在Ku波段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微带单脉冲天线,具有副瓣低、结构紧凑等优点。设计了一种串馈和并馈混合的带状线功率分配网络,在满足各天线单元激励同相不等幅的基础上,采用多层微带板工艺,通过口径耦合为天线单元馈电。该馈电方式既拓... 文中在Ku波段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微带单脉冲天线,具有副瓣低、结构紧凑等优点。设计了一种串馈和并馈混合的带状线功率分配网络,在满足各天线单元激励同相不等幅的基础上,采用多层微带板工艺,通过口径耦合为天线单元馈电。该馈电方式既拓展了天线的工作带宽,又能有效抑制功率分配网络的寄生辐射,达到低副瓣的目的,并结合提出的新型带状线-波导-微带线过渡结构,实现了天线的小型化及低剖面。该微带单脉冲天线阵元数量为52个,直径为90 mm,总厚度为12 mm,工作带宽14.8 GHz~15.2 GHz。测试结果表明:天线阵的S 11<-10 dB,E面和H面的副瓣均优于-20 dB,差波束零深优于-22 dB,满足设计预期,在某些对单脉冲天线的低副瓣、低剖面、轻量化有要求的特殊平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带单脉冲天线 低副瓣 紧凑型 带状线功率分配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与冷却融合设计的阵面热控制
10
作者 吕士斌 顾林卫 李龙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43-148,共6页
针对舰载/车载阵面内部模块高度集成化、冷却与结构深度耦合的发展趋势,阐述了一种基于结构与冷却融合设计的阵面热控制方案。通过将流体分配器与阵面骨架融合为一体,实现冷却与结构深度耦合;采用阵面骨架分水静压腔设计和额定流量下流... 针对舰载/车载阵面内部模块高度集成化、冷却与结构深度耦合的发展趋势,阐述了一种基于结构与冷却融合设计的阵面热控制方案。通过将流体分配器与阵面骨架融合为一体,实现冷却与结构深度耦合;采用阵面骨架分水静压腔设计和额定流量下流阻匹配技术,实现阵面内各液冷模块流量的精确分配;采用微小流道叠加局部截断的强化传热技术,实现了子阵模块内热流密度为105 W/cm^(2)功率器件的有效散热和同类型主要发热器件的安装表面温度差值不得大于5℃的均温性热控制要求。通过在实装子阵模块嵌装温度传感器,监测冷板表面温度,验证了热控制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面热控制 流阻匹配 流量分配 微小流道 均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put Admittance and Current Distribution of Infinitely Long Circular Cylindrical Antenna Driven at Center
11
作者 Jinxion Chen & Guotai YinBeijing Institute of Radio Measurement, P.O.Box 3923, Beijing 100854, China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1991年第2期73-81,共9页
In this paper, by change of integration path in complex spectrum domain and by defining input admittance as the ratio of complex radiated power to amplitude of square of voltage across the gap, new expressions of admi... In this paper, by change of integration path in complex spectrum domain and by defining input admittance as the ratio of complex radiated power to amplitude of square of voltage across the gap, new expressions of admittance (valid for all frequencies ) of infinitely long cylindrical antenna with and without conducting ground are obtained. Meanwhile corresponding formulas of current distribution are derived in detail. Some numerical computations are also gi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put admittance Current distribution Long cylindrical anten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nkelbach-Quadratic算法的高速铁路通信能效优化功率分配研究
12
作者 高云波 李翠然 +1 位作者 王国荣 李茂青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9-75,共7页
为了提高高速铁路通信能量效率,提出一种基于Dinkelbach-Quadratic变换的迭代算法来解决高速铁路通信下行链路的功率分配问题。通过在小区内部署远程天线单元构建高速铁路通信分布式天线系统模型,基于完美信道状态信息(CSI)和列车内接... 为了提高高速铁路通信能量效率,提出一种基于Dinkelbach-Quadratic变换的迭代算法来解决高速铁路通信下行链路的功率分配问题。通过在小区内部署远程天线单元构建高速铁路通信分布式天线系统模型,基于完美信道状态信息(CSI)和列车内接入点反馈的最小速率要求建立能效优化模型;基于所建立的非凸优化模型,采用Dinkelbach变换将分数形式的非线性规划问题转换为求差形式;利用Quadratic变换特性对目标函数进一步展开;采用交替迭代的方法完成能效最优的功率分配。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满足最小传输速率和最大发射功率的同时,可以兼顾系统能量效率和频谱效率;随着发射天线数量和接收中继数量的增加,系统性能也有明显提升,相比传统算法系统的能效和频谱效率至少提升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分布式天线系统 功率分配 能量效率 分式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6G通信感知一体化的固定与可移动天线技术 被引量:8
13
作者 曾勇 董珍君 +6 位作者 王蕙质 朱立鹏 洪子尧 姜庆基 王东明 金石 张瑞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77-1407,共31页
多天线技术通过在收发端部署天线阵列,从而提供额外的空间自由度(degrees of freedom,DoFs),大幅提升了无线通信的可靠性与有效性。与此同时,多天线技术应用于雷达感知领域,实现了空间角度分辨能力并提升了感知自由度,大幅增强了无线感... 多天线技术通过在收发端部署天线阵列,从而提供额外的空间自由度(degrees of freedom,DoFs),大幅提升了无线通信的可靠性与有效性。与此同时,多天线技术应用于雷达感知领域,实现了空间角度分辨能力并提升了感知自由度,大幅增强了无线感知性能。然而,无线通信与雷达感知领域在过去数十年里独立发展。因此,尽管多天线技术在这两个领域分别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并没有通过发挥它们的协同作用来实现深度融合。随着感知与通信的融合被确定为第六代(the sixth-generation,6G)移动通信网络的典型应用场景之一,多天线技术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以填补上述空白。为此,本文围绕未来天线阵列规模持续扩张、阵列架构更加多样、阵列形态更为灵活等发展趋势,对面向6G通信感知一体化的多天线技术进行综述。首先介绍未来多天线的不同架构类型,包括以传统紧凑式阵列和新兴稀疏阵列为代表的集中式阵列架构、以无蜂窝大规模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为代表的分布式天线架构,以及三维连续空间阵元位置与朝向灵活可调的可移动天线/流体天线。然后,本文将介绍基于上述天线架构的远场/近场信道建模,并进行通信与感知性能分析。最后总结不同天线架构的特点,并展望解决因天线阵列规模的持续扩展及阵列形态的灵活多变引起的信道状态信息获取困难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代移动通信 多天线技术 通信感知一体化 信道建模 集中式阵列 分布式阵列 可移动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载荷下星载天线逆有限元变形重构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顾叶青 操卫忠 +4 位作者 袁慎芳 孙为民 黄欣婷 黄天翔 冯健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7-1004,共8页
为实现星载天线结构在服役过程中的实时变形监测,针对真实分布式热载荷下的星载天线板结构,研究了基于应变监测的逆有限元变形重构方法.首先,针对星载天线板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四节点四边形逆向壳单元的变形监测方法,通过建立基于位移... 为实现星载天线结构在服役过程中的实时变形监测,针对真实分布式热载荷下的星载天线板结构,研究了基于应变监测的逆有限元变形重构方法.首先,针对星载天线板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四节点四边形逆向壳单元的变形监测方法,通过建立基于位移梯度的单元划分方法,对逆有限元单元划分进行优化,采用最小二乘误差函数构造结构应变与位移的矩阵关系.其次,建立天线板热试验系统,获取典型热载荷下的结构温度分布.然后,建立典型实验温差状态下的复合材料星载天线板结构有限元模型,获取结构表面应变和位移.最后,在典型热载荷下,验证所提变形重构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变形重构的位移误差不超过0.5 mm,说明逆有限元法能够在典型热载荷下准确重构天线板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天线 分布式热载荷 逆有限元法 变形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片集成波导的Ka波段毫米波缝隙天线设计 被引量:4
15
作者 崔露露 李静 +2 位作者 伍悍东 白彦平 郑祥功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6,共5页
本文总结了由基片集成波导(SIW)设计缝隙天线的一般方法,并设计了一款8×8 SIW缝隙天线阵列。该天线主要由SIW馈电网络、缝隙阵列和微带线至SIW转换器三部分构成。利用泰勒分布函数控制阵列的馈电幅度以及缝隙的偏置距离,从而有效... 本文总结了由基片集成波导(SIW)设计缝隙天线的一般方法,并设计了一款8×8 SIW缝隙天线阵列。该天线主要由SIW馈电网络、缝隙阵列和微带线至SIW转换器三部分构成。利用泰勒分布函数控制阵列的馈电幅度以及缝隙的偏置距离,从而有效地控制了阵列在方位面和俯仰面的旁瓣电平。实验结果表明,该天线在33.30 GHz~36.54 GHz的频带范围内S 11幅值小于-10 dB,相对带宽为9.3%。天线最大增益为18.56 dB,H面副瓣电平小于-20 dB,E面副瓣电平小于-18 dB。该天线剖面低,易于共形,在机载、弹载等场景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片集成波导 泰勒分布 缝隙阵列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室内分布系统规划建模及优化算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曾少达 刘海林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9-672,共14页
由于5G移动通信技术中的多数新业务包括时代智慧家庭、智能工厂、虚拟现实等等都发生在室内场景,因此如何快速规划建设成本低且功率损耗少的5G网络室内分布系统,对电信运营商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了更贴近实际场景下的5G室内分布系... 由于5G移动通信技术中的多数新业务包括时代智慧家庭、智能工厂、虚拟现实等等都发生在室内场景,因此如何快速规划建设成本低且功率损耗少的5G网络室内分布系统,对电信运营商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了更贴近实际场景下的5G室内分布系统规划数学模型,该模型以最小化部署成本和天线间最大输出信号功率偏差为目标,以满足每个天线的期望输出信号功率为约束,是一个带约束的混合变量多目标优化问题。基于哈夫曼编码思想,提出了适合室分系统结构的编码策略,利用该编码策略在MOEA/D-CM2M算法框架下设计出求解该模型的有效算法,并且能够通过一次运行提供多个规划方案。计算机仿真表明建立的模型与提出的算法十分有效,比两个真实案例的原设计分别节省了8.90%和20.09%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室内分布系统 多目标优化 天线功率 部署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天线集成避雷针系统的雷电间接效应分析
17
作者 宋青青 许树军 周浩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0-136,共7页
有源雷达天线集成避雷针系统的雷击瞬态电磁场分布和雷电感应耦合特性是其进行雷击防护的基础。建立集成系统的三维电磁仿真模型,计算分析系统的雷击瞬态电磁场分布特性,发现天线内部雷击瞬态电磁场在靠近内表面部分相对较大,之后向中... 有源雷达天线集成避雷针系统的雷击瞬态电磁场分布和雷电感应耦合特性是其进行雷击防护的基础。建立集成系统的三维电磁仿真模型,计算分析系统的雷击瞬态电磁场分布特性,发现天线内部雷击瞬态电磁场在靠近内表面部分相对较大,之后向中心部分快速衰减,天线阵面采用网状结构比采用栅格结构的电磁场屏蔽效果约强2个数量级。进一步通过开展实型天线集成避雷针系统模拟雷击试验,获取了天线系统内部不同端口的感应电压,结果显示,在天线上电状态下内部线缆的感应电压较不上电状态时高,当线缆紧贴天线舱内壁时,其感应电压较悬空布线时的感应电压分别降低了48.1%、68.9%和90.7%。本文取得的相关结果可为有源雷达天线集成避雷针系统的雷电电磁防护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天线 电磁场分布 线缆感应 雷电电磁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多天线系统的信道容量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艺 赵明 +1 位作者 周世东 姚彦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87-790,共4页
分布式天线、智能天线和扇区天线是三种能大大提高无线通信系统容量的技术 ,本文比较了这三种多天线系统的信道 (Shannon)容量 .假设每个用户在所有接收天线上的总功率相等 ,分析表明分布式天线和扇区天线的信道容量远大于智能天线的信... 分布式天线、智能天线和扇区天线是三种能大大提高无线通信系统容量的技术 ,本文比较了这三种多天线系统的信道 (Shannon)容量 .假设每个用户在所有接收天线上的总功率相等 ,分析表明分布式天线和扇区天线的信道容量远大于智能天线的信道容量 ,而传统的观点认为智能天线在抑制干扰时要比扇区天线的性能更好 ,从而获得更大的系统容量 .另外我们分析了分布式天线在渐近条件下的信道容量 ,即用户数K和载波数M都趋近无穷大 ,而保证α =K/M一定 .分析表明在α较大时 ,分布式天线与比扇区天线的信道容量差趋近常数 0 4 4比特 /秒 /维 ,但是如果考虑分布式天线的分集增益 ,那么分布式天线的信道容量要远大于扇区天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天线 智能天线 扇区天线 信道容量 无线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形等离子体天线辐射特性的矩量法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梁志伟 赵国伟 +2 位作者 徐杰 王之江 徐跃民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49-753,764,共6页
基于矩量法计算了当等离子体天线工作频率远小于等离子体频率时,密度均匀分布的柱形等离子体天线表面电流分布、辐射方向图、输入阻抗及天线效率等天线参数。计算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天线具有与金属铜天线类似的辐射特性,并且随等离子体... 基于矩量法计算了当等离子体天线工作频率远小于等离子体频率时,密度均匀分布的柱形等离子体天线表面电流分布、辐射方向图、输入阻抗及天线效率等天线参数。计算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天线具有与金属铜天线类似的辐射特性,并且随等离子体参数变化而改变。此外既可以通过等离子体天线的动态重构,也可以在损失部分效率的前提下选取固定的等离子体参数,获得天线的宽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形等离子体天线 矩量法 电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舱环境路径损耗和功率覆盖特征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肖亮 庞文镇 +2 位作者 康姗 肖立民 张焱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29,共6页
针对典型机舱内无线信道的实际测量数据,分析了中心频率3.52GHz的无线信号在机舱环境下的路径损耗特征,统计了机舱中不同位置的路径损耗因子、截距和最小均方误差,为建立机舱内无线信道模型提供了参考。比较了分布式系统和集中式系统在... 针对典型机舱内无线信道的实际测量数据,分析了中心频率3.52GHz的无线信号在机舱环境下的路径损耗特征,统计了机舱中不同位置的路径损耗因子、截距和最小均方误差,为建立机舱内无线信道模型提供了参考。比较了分布式系统和集中式系统在机舱内的功率覆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在机舱环境中,当发射功率相同时,分布式系统比集中式系统有着更均匀的功率覆盖效果,且能够更充分地利用发射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损耗 分布式系统 集中式系统 功率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