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0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YOLOv7的MODF端口状态检测算法
1
作者 胡朝举 郭凤仪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5,共8页
人工巡检的管理方式导致光纤总配线架(MODF)端口状态的信息准确率较低,无法区分占用端口与虚占端口。针对MODF资源管理中的端口状态识别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YOLOv7目标检测模型。鉴于数据集采集困难且类别不均衡,采用多种数据增强方法... 人工巡检的管理方式导致光纤总配线架(MODF)端口状态的信息准确率较低,无法区分占用端口与虚占端口。针对MODF资源管理中的端口状态识别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YOLOv7目标检测模型。鉴于数据集采集困难且类别不均衡,采用多种数据增强方法来扩充数据集;在骨干网络中使用共享权重的感受野扩大模块(RFEM),扩大端口目标的感受野,减少训练过程中的过拟合风险;提出F-EMA注意力模块,以提高对空间上下文信息的利用率,减少因端口接近或被遮挡而导致的漏检、误检等情况;使用NWD损失函数替代交并比(IoU)度量,减轻对小目标位置偏差的敏感性,提升密集小物体检测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改进模型的mAP@0.5值达到98.8%,相比原Yolov7模型提升了2百分点,mAP@0.5∶0.95值达到63.8%,提升了9.5百分点,提高了MODF端口资源利用率,满足智能巡检系统对于端口占用状态识别准确率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YoLov7算法 光纤总配线架 损失函数 感受野扩大模块 注意力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BO-DAOD的未知雷达调制方式识别算法
2
作者 张本辉 刘松涛 晁玉龙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33-1842,共10页
随着各种新型雷达的出现或战时预留模式的采用,真实的战场电磁环境将越加复杂,大概率会出现种类未知且参数突变的雷达调制信号,对现有的调制方式识别算法带来严峻挑战。对此,分析雷达调制方式“未知”对识别结果的影响机理,将开集差分... 随着各种新型雷达的出现或战时预留模式的采用,真实的战场电磁环境将越加复杂,大概率会出现种类未知且参数突变的雷达调制信号,对现有的调制方式识别算法带来严峻挑战。对此,分析雷达调制方式“未知”对识别结果的影响机理,将开集差分分布对齐(distribution alignment with open set difference,DAOD)算法引入雷达调制方式识别领域,设计具体应用的技术方案,并针对DAOD算法所需参数依靠先验知识或者试探选取问题,利用蜣螂优化(dung beetle optimizer,DBO)算法进行参数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在单个雷达调制方式未知情形下,精确度Accuracy和F-measure分值的平均值分别可达91.34%和95.11%;在多个雷达调制方式未知情形下,Accuracy和F-measure的平均值分别可达91.37%、93.69%;与DAOD算法相比,上述结果分别提升了3.77%、1.83%、21.17%和12.06%。因此,DBO-DAOD算法可有效提升未知雷达调制方式的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集差分分布对齐 蜣螂优化算法 未知调制方式识别 影响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tributed High Efficiency Renewable Power Systems With Modules in Series Connection
3
作者 WU Hongfei SUN Kai XING Yan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3期I0001-I0022,共22页
Renewable power modules such as the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and the PV panel are featured by low output voltage and low power.Aiming at maximum output power,a high energy efficiency module integrated converter(MIC),a... Renewable power modules such as the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and the PV panel are featured by low output voltage and low power.Aiming at maximum output power,a high energy efficiency module integrated converter(MIC),as shown in Fig.1,and its control strategy for series connected distributed(SCD)renewable power systems,as shown in Fig.2,are proposed.The topology of the MIC is an improved one of the conventional H-bridge Buck-Boost conver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ributed power system module integrated converter renewable power system Buck-Boost converter high energy efficien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rmo-hydraulic analysis for sub-module of Chinese HCSB TBM design 被引量:1
4
作者 ZHAO Zhou FENG Kai-ming WANG Xiao-yu YUAN Tao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6-189,共4页
Thermo-hydraulic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for sub-module of Chinese HCSB TBM were carried out using FE code ANSY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materials used in sub-module is reasonable and accep... Thermo-hydraulic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for sub-module of Chinese HCSB TBM were carried out using FE code ANSY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materials used in sub-module is reasonable and accept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模块 热水压分析 温度分布 再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时平衡原理的Pt-I^(-)-H_(2)O系热力学分析
5
作者 尚琛瑜 李绍英 +5 位作者 赵留成 秦建秋 张雅宁 刘宏宇 杨玉钱 白丽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30-1038,共9页
碘化法是一种对环境友好、浸出速率快的贵金属浸出技术。针对铂的碘化浸出,采用基于同时平衡原理的方法绘制了298K时I_(2)-I^(-)-H_(2)O体系和Pt-I^(-)-H_(2)O体系的热力学平衡图,阐明碘化浸铂的热力学规律。结果表明:在c_(T)(I)为10 mo... 碘化法是一种对环境友好、浸出速率快的贵金属浸出技术。针对铂的碘化浸出,采用基于同时平衡原理的方法绘制了298K时I_(2)-I^(-)-H_(2)O体系和Pt-I^(-)-H_(2)O体系的热力学平衡图,阐明碘化浸铂的热力学规律。结果表明:在c_(T)(I)为10 mol/L的条件下,当溶液pH值低于9.4时,碘主要以I^(-)和I_(3)^(-)形式存在;当溶液pH值继续增大,碘的存在形式逐渐转化为IO_(3)^(-);增大Pt-I^(-)-H_(2)O体系中含碘组分的总浓度c_(T)(I^(-)),还原电位φ_(sol/Pt)降低,PtI_(2)沉淀逐渐溶解,Pt^(4+)/PtO_(2)的平衡pH值增大,对铂的浸出十分有利。在铂的总浓度c_(T)(Pt)为0.0001 mol/L的条件下,当c_(T)(I^(-))大于0.145 mol/L时,PtI_(2)沉淀彻底溶解,铂主要以PtI_(4)^(2-)络合离子形式存在。Pt-I^(-)-H_(2)O体系的热力学分析为高效碘化浸铂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I^(-)-H_(2)o体系 I_(2)-I^(-)-H_(2)o体系 同时平衡原理 热力学 φ-pH图 组分分布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regular and regular LDPC codes with high spectrum efficiency modulation in image transmission over fading channel 被引量:1
6
作者 MaPiming YuanDongfe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5年第1期26-30,共5页
If the degree distribution is chosen carefully, the irregular low-density parity-check (LDPC) codes can outperform the regular ones. An image transmission system is proposed by combining regular and irregular LDPC cod... If the degree distribution is chosen carefully, the irregular low-density parity-check (LDPC) codes can outperform the regular ones. An image transmission system is proposed by combining regular and irregular LDPC codes with 16QAM/64QAM modulation to improve both efficiency and reliability. Simulaton results show that LDPC codes are good coding schemes over fading channel in image communication with lower system complexity. More over, irregular codes can obtain a code gain of about 0.7 dB compared with regular ones when BER is 10 -4. So the irregular LDPC codes are more suitable for image transmission than the regular co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regular low-density parity-check (LDPC) codes degree distribution image transmission high spectrum efficiency mod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gital modulation classification using multi-layer perceptron and time-frequency features
7
作者 Yuan Ye Mei Wenbo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7年第2期249-254,共6页
Considering that real communication signals corrupted by noise are generally nonstationary, and timefrequency distributions are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the analysis of nonstationary signals, time-frequency distributio... Considering that real communication signals corrupted by noise are generally nonstationary, and timefrequency distributions are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the analysis of nonstationary signals, time-frequency distributions are introduced for the modulation classification of communication signals: The extracted time-frequency features have good classification information, and they are insensitive to signal to noise ratio (SNR) variation. According to good classification by the correct rate of a neural network classifier, a multilayer perceptron (MLP) classifier with better generalization, as well as, addition of time-frequency features set for classifying six different modulation types has been proposed. Computer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MLP classifier outperforms the decision-theoretic classifier at low SNRs, and the classification experiments for real MPSK signals verify engineering significance of the MLP classifi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ital modulation classification Time-frequency feature Time-frequency distribution Multi-layer perceptr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边缘计算的TCA1C DDoS检测模型 被引量:2
8
作者 申秀雨 姬伟峰 +1 位作者 李映岐 吴玄 《计算机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8-205,共8页
边缘计算弥补了传统云计算数据传输开销大的不足,但边缘网络中存储和计算资源受限的特殊性限制了其部署复杂安全算法的能力,更易受到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针对目前边缘网络中DDoS攻击检测方法性能不高、未对卸载任务分类处理、对... 边缘计算弥补了传统云计算数据传输开销大的不足,但边缘网络中存储和计算资源受限的特殊性限制了其部署复杂安全算法的能力,更易受到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针对目前边缘网络中DDoS攻击检测方法性能不高、未对卸载任务分类处理、对多属性的流量处理能力弱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任务分类的Attention-1D-CNN DDoS检测模型TCA1C,对通信链路中的流量按不同的卸载任务进行分类,使单个任务受到攻击时不会影响整个链路中计算任务卸载的安全性,再对同一任务下的流量提取属性值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处理后的数据输入到Attention-1D-CNN,通道Attention和空间Attention学习数据特征对DDoS检测的贡献度,利用筛选函数剔除低于特征阈值的冗余信息,降低模型学习过程的复杂度,使模型快速收敛。仿真结果表明:TCA1C模型在缩短DDoS检测所用时间的情况下,检测准确率高达99.73%,检测性能优于DT、ELM、LSTM和CNN;当多个卸载任务在面临特定攻击概率时,卸载任务分类能有效降低不同任务的相互影响,使终端设备的计算任务在卸载过程中保持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计算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检测 任务分类 注意力机制 1D-CNN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lse modulated microwave and infrared thermography for superficial hyperthermia
9
作者 马国军 江国泰 陈志宏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7期1927-1931,共5页
A 3D temperature field distribution of biological tissue for superficial hyperthermia using a pulse modulated microwave (PMMW) was presented. A 3D sliced homogeneous phantom was radiated by the PMMW and an infrared ... A 3D temperature field distribution of biological tissue for superficial hyperthermia using a pulse modulated microwave (PMMW) was presented. A 3D sliced homogeneous phantom was radiated by the PMMW and an infrared thermal imager was applied to imag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throughout the phantom. The period of the PMMW is 3 s and the output power is 35 W. The temperature rises by at least 3 ℃ in the phantom when the duty cycle varies from 1/3, 1/2, 2/3 to 1 (denoted by scenarios 1-4). Both the accumulative temperature-volume histogram and the relative depth-area ratio histogram show that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rise (MTR) is 6.6 and 8 ℃ in scenarios 2 and 3, and they are superior to scenarios 1 and 4. Furthermore, the PMMW can control temperature field distribution of biological tissue. It provides both preliminary basis for thermal volume control and new technology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and monitor in superficial hypertherm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temperature field distribution pulse modulated microwave (PMMW) infrared thermography superficialhypertherm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rn-Jordan分布的LFM-BPSK信号的参数估计
10
作者 张宏业 舒汀 何劲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28,共7页
对线性调频-二进制相位编码(LFM-BPSK)复合调制信号的参数估计,现有方法在低信噪比(SNR)环境下估计精度较低。针对该问题,文中推导出了LFM-BPSK信号的Born-Jordan(BJD)时频分布,分析了LFM-BPSK信号的时频特性,并提出了基于BJD时频分布... 对线性调频-二进制相位编码(LFM-BPSK)复合调制信号的参数估计,现有方法在低信噪比(SNR)环境下估计精度较低。针对该问题,文中推导出了LFM-BPSK信号的Born-Jordan(BJD)时频分布,分析了LFM-BPSK信号的时频特性,并提出了基于BJD时频分布的参数估计算法。首先,该算法在BJD时频变换的基础上使用霍夫变换对LFM-BPSK信号初始频率和调频斜率进行估计,并将二维的BJD时频变换转化为一维时域信号,通过降维后的时域信号求解码元宽度;然后,为了探寻参数估计的理论下界,文中还推导了LFM-BPSK信号参数估计的修正克拉美罗下界(MCRLB);最后,利用蒙特卡洛实验对三个参数进行了测试。仿真实验表明,文中算法在低SNR下的参数估计精度明显优于现有的算法,其性能接近MCRL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调频-二进制相位编码复合调制信号 参数估计 修正克拉美罗下界 Born-Jordan时频分布 蒙特卡洛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_(2)核壳球上氧掺杂的动力学调制及其电化学分解水效应
11
作者 巩飞龙 刘静轩 +2 位作者 刘梦梦 许三魁 李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6-262,共7页
在氩气气氛中900℃煅烧前驱物MoS_(2)核壳超级球得到MoS_(2)核壳球。在升温速率为20、10、5、2℃·min^(-1)时,MoS_(2)核壳球上氧掺杂量分别从前驱物的23.1%降低到17.6%、10.8%、5.5%、6.2%。结果表明较低的升温速率可以导致更低的... 在氩气气氛中900℃煅烧前驱物MoS_(2)核壳超级球得到MoS_(2)核壳球。在升温速率为20、10、5、2℃·min^(-1)时,MoS_(2)核壳球上氧掺杂量分别从前驱物的23.1%降低到17.6%、10.8%、5.5%、6.2%。结果表明较低的升温速率可以导致更低的氧掺杂量。基于前驱物特殊的准分子超晶格结构,提出了原位阴离子交换反应机理,以深入理解MoS_(2)核壳球上氧掺杂的动力学调制机理。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通过调制氧掺杂量可以有效改善MoS_(2)核壳球电化学分解水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_(2) 核壳球 氧掺杂 动力学调制 电化学性能 分解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节点协同一致性算法的源-荷调度策略
12
作者 李青 李红 +1 位作者 董海鹰 王浩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7-113,共7页
针对多分布式电源优化调度中存在的计算量与通信量大、难以实现整体完全分布式调控等问题,结合调频控制对一致性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基于超节点协同一致性算法的源-荷协同调度方法。首先,基于单跳采样法对原分布式电源网络结构进行拓... 针对多分布式电源优化调度中存在的计算量与通信量大、难以实现整体完全分布式调控等问题,结合调频控制对一致性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基于超节点协同一致性算法的源-荷协同调度方法。首先,基于单跳采样法对原分布式电源网络结构进行拓扑重构,选取超节点并对决策变量进行求解,划分的局部集内的普通节点只与超节点进行通信;其次,对离散型一致性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自适应全局修正系数的调频控制方法,通过采集系统频率偏差大小决策全局修正系数参与功率调节,来更好地适应主动配电网实时调度和完全分布式控制,并用所提控制方法求解系统运行成本最小调度模型;最后,通过MATLAB仿真验证所提调度方法在应对拓扑切换和源-荷突变场景下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在系统发生突变时,所提调度算法能够实现一致性增量成本的快速收敛,并有效控制各分布式电源的增量成本在8.95元以下;在系统无突变情况下,算法仅需197次迭代便可实现调度分配,可主动为调度部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 一致性算法 调频控制 超节点 优化调度 修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星座模板匹配的MQAM调制盲识别方法
13
作者 韩勋 郑佳 +2 位作者 冯鑫 匡银 文伟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23-130,共8页
针对现有聚类识别算法对先验参数敏感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板匹配的MQAM调制盲识别方法。首先对载频、带宽及码速率进行估计,根据估计结果完成下变频、抽取等预处理;然后定义星座分布熵特征描述星座图分布的收敛度,并通过最优化... 针对现有聚类识别算法对先验参数敏感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板匹配的MQAM调制盲识别方法。首先对载频、带宽及码速率进行估计,根据估计结果完成下变频、抽取等预处理;然后定义星座分布熵特征描述星座图分布的收敛度,并通过最优化星座分布熵的方式实现最佳判决时刻序列获取及剩余载波补偿,进而恢复出最优星座图分布;最后计算最优星座图分布与不同调制类型预设模板之间的匹配度,完成调制样式的识别,可识别样式包括16QAM、32QAM、64QAM、128QAM及256QAM。该方法对初始参数选择不敏感,且利用了星座图整体分布这一本质差异进行识别,稳定性高,适用于工程实现。仿真结果表明,当信噪比15 dB时各信号识别率高于93%,同时抗噪声能力较现有算法亦有明显提升,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AM信号 调制样式识别 星座分布熵 模板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充放电转换状态与功率约束的储能电站调频功率优化方法
14
作者 孙利强 党少佳 +2 位作者 刘岗 王深友 胡鹏飞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86-1298,共13页
针对储能电站单元群频繁转换充放电状态会降低电池寿命以及储能单元连接PCS(功率变换系统)传输功率偏小会违背国家能源管理并网标准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充放电转换状态与功率约束的储能电站调频功率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单元群划分为... 针对储能电站单元群频繁转换充放电状态会降低电池寿命以及储能单元连接PCS(功率变换系统)传输功率偏小会违背国家能源管理并网标准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充放电转换状态与功率约束的储能电站调频功率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单元群划分为充、放电组分别承担充、放电需求,并在确保储能单元出力时对应PCS交流侧功率参考值不能低于设定下限值的原则基础上,根据AGC(自动发电控制)指令动态更新充放电组各单元,以此减少储能充放电状态转换次数。仿真算例表明,本文策略相比传统的分配策略,既能够减少调频成本,降低储能单元充放电转换次数,也能够计及国家并网标准,满足储能单元动作时,对应PCS交流侧功率不越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单元 AGC 调频成本 充放电转换 功率约束 分配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场参与电网一次调频的功率分配策略
15
作者 张小莲 孙啊传 +2 位作者 陈冲 郝思鹏 许乐妍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9-316,共8页
针对不同风况下运行的风电场调频能力差异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多风电场参与电网一次调频的调频功率协同分配策略,并对风电场的调频能力评估方法进行了改进。该策略提出风电场调频功率协同控制方法,该方法建立在风电场各台机组的一次调频... 针对不同风况下运行的风电场调频能力差异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多风电场参与电网一次调频的调频功率协同分配策略,并对风电场的调频能力评估方法进行了改进。该策略提出风电场调频功率协同控制方法,该方法建立在风电场各台机组的一次调频控制策略采用惯量控制和下垂控制的基础上,旨在根据风电场转子动能实现按能力分配调频功率,从而有效改善风电场在频率支撑过程中的调频功率响应特性。通过仿真分析,改进后的风电场调频能力评估方法能够针对不同风况下运行的风电场,有效评估其调频能力大小;采用改进后风电场协同控制策略,风电场之间的调频功率能够实现按能力分配,调频功率得到充分利用,相较于传统协同控制,系统频率响应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动能 风电场一次调频 协同控制 功率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化学习-模型预测控制(RL-MPC)的分布式储能协同一次调频控制方法
16
作者 马骞 肖亮 +4 位作者 程冰 高琴 刘春晓 朱益华 李成翔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38-3148,共11页
为改善配电网频率特性,充分发挥分布式储能系统的快速响应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模型预测控制(reinforcement learning-model predictive control,RL-MPC)的分布式储能协同一次调频控制方法。首先根据分布式储能的频率响应特性... 为改善配电网频率特性,充分发挥分布式储能系统的快速响应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模型预测控制(reinforcement learning-model predictive control,RL-MPC)的分布式储能协同一次调频控制方法。首先根据分布式储能的频率响应特性、荷电状态(SOC)、功率控制策略,建立了含分布式储能并网的一次调频控制模型;然后通过构建分层混合控制架构,上层采用深度强化学习(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DRL)动态优化MPC权重矩阵,实时感知频率偏差、变化率及储能荷电状态分布熵值,下层采用分布式MPC滚动求解多节点储能出力序列,并引入图注意力网络(graph attention network,GAT)实现通信拓扑自适应优化,降低分布式储能协同控制的计算复杂度,提升策略泛化能力;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分布式储能的一次调频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增强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储能 调频 模型预测控制 强化学习 图注意力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多重不确定性的小型园区多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
17
作者 李鹏 窦真兰 +3 位作者 吴和先 张春雁 贾沄 佟泽莐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4-224,共11页
为解决多能源舱集成的多能源系统中能源转换设备效率、源侧及荷侧存在不确定性的问题,提出一种计及多重不确定性的小型园区多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分析多能源系统中存在的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能源转换设备效率不确... 为解决多能源舱集成的多能源系统中能源转换设备效率、源侧及荷侧存在不确定性的问题,提出一种计及多重不确定性的小型园区多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分析多能源系统中存在的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能源转换设备效率不确定性采用设备变工况特性模型进行表征,针对源荷不确定性采用离散化场景进行表征;然后,基于范数模糊集构建两阶段分布鲁棒优化模型,并采用列与约束生成算法进行求解;最后,对上海某智慧园区进行算例分析以验证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分析 优化 模糊集 多能源系统 分布鲁棒 能源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分布式电驱底盘与角模块的并联变结构悬架设计
18
作者 高镇海 张汉英 韩宗志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04-1414,共11页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可控自由度高、底盘结构紧凑,是实现先进底盘线控技术的最佳平台。针对分布式电驱底盘扩展运动功能和模块化设计等需求,提出了一种并联变结构悬架设计方法。通过底盘运动功能分析,将悬架系统设计问题转化为2R1T并联...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可控自由度高、底盘结构紧凑,是实现先进底盘线控技术的最佳平台。针对分布式电驱底盘扩展运动功能和模块化设计等需求,提出了一种并联变结构悬架设计方法。通过底盘运动功能分析,将悬架系统设计问题转化为2R1T并联机构型综合问题;采用子群与子流形概念建立了悬架系统各维度支链运动功能与拓扑结构之间的映射关系;统筹考虑机构的约束特性、位姿能力、机构的模块化与可重构性,以及输入输出运动解耦完成了悬架的拓扑结构优选。最后,从机构运动学和车辆动力学两方面开展了性能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并联机构的悬架系统在位姿空间内运动平滑无突变,不存在奇异位形,具有良好的传递效能和灵巧度;悬架运动学性能和平顺性相比基于传统悬架的角模块构型获得了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电驱底盘 角模块 变结构悬架 并联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doop平台的性能优化研究 被引量:51
19
作者 栾亚建 黄翀民 +1 位作者 龚高晟 赵铁柱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262-263,266,共3页
随着基于MapReduce模型的应用程序越来越多,Hadoop性能取决于应用程序。针对上述特性,从应用着手剖析Hadoop存在的局限和不足,提出解决方案,利用作业和任务的多重并发平衡磁盘和网络带宽,减小瓶颈出现的可能性,提高系统性能。
关键词 分布式计算 存储 并发i/o 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段A/O工艺流量及体积分配方法与优化控制策略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伟 王淑莹 +1 位作者 孙亚男 郭瑾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0-245,共6页
分段进水A/O生物脱氮工艺中,为充分利用污水中的碳源及系统各段的硝化容量。且有效地应对进水扰动,需进行合理的进水流量分配和缺氧/好氧体积分配。针对分段进水A/O工艺的结构和运行特点,对分段进水工艺系统的流量分配方法和体积分配方... 分段进水A/O生物脱氮工艺中,为充分利用污水中的碳源及系统各段的硝化容量。且有效地应对进水扰动,需进行合理的进水流量分配和缺氧/好氧体积分配。针对分段进水A/O工艺的结构和运行特点,对分段进水工艺系统的流量分配方法和体积分配方法进行理论分析,并对实际运行优化方法进行讨论.对于系统的流量分配,提出以进水ρ(C)/ρ(N)作为控制参数,并分别对碳源充足、碳源恰好合适和碳源不足3种情况进行讨论,同时给出每种情况下的运行优化方法;对于体积分配,分析缺氧/好氧体积比对系统硝化容量及其对进水中COD利用程度的影响,并对不同负荷下缺氧/好氧体积优化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 脱氮 优化 分段进水 A/o 流量分配 缺氧/好氧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