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大一统”理论解说
1
作者 李治亭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7,共11页
“大一统”作为政治思想理念,构成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维护国家统一、中华民族内向凝聚的一条生命线。文章对“大一统”的内涵、“大一统”理念的重要性、清代如何实践“大一统”及取得哪些进展进行了阐释。认为准确解释“大一... “大一统”作为政治思想理念,构成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维护国家统一、中华民族内向凝聚的一条生命线。文章对“大一统”的内涵、“大一统”理念的重要性、清代如何实践“大一统”及取得哪些进展进行了阐释。认为准确解释“大一统”是打开中国历史之门的一把钥匙,不识“大一统”,难识清史真貌,给不出科学的评价。清代创建新“大一统”理论并全面推行,付诸治国实践,取得一系列的历史性突破,凝结成巩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及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大一统” 华夷之辨 天下一家 中华民族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远夷”到“中华民族”共识的演变——《旅行杂志》中的云南边疆民族认知变迁
2
作者 苍铭 牛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4,共10页
在以《旅行杂志》涉滇内容为切入点的探讨中,可以看到从“远夷”到“中华民族”共识的演变及内地对云南边疆民族认知变迁。近代中国,“华夷”观与“中华民族”说并存。民国以后,尤其抗战后“中华民族”说渐被认同,但“华夷”观仍有影响... 在以《旅行杂志》涉滇内容为切入点的探讨中,可以看到从“远夷”到“中华民族”共识的演变及内地对云南边疆民族认知变迁。近代中国,“华夷”观与“中华民族”说并存。民国以后,尤其抗战后“中华民族”说渐被认同,但“华夷”观仍有影响。新中国建立后,“劳动者”“建设者”取代“华夷”,认同基准重构。《旅行杂志》不同时期对云南民族形象呈现不同,抗战前是“远夷”,抗战时是“典范”,建国后是“劳动者”“建设者”。形象差异源于接触程度和观念转变。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各民族共同开拓疆域、缔造国家、书写历史、创造文化、培育精神,《旅行杂志》从一个微观视角反映了其凝聚融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 五个共同 《旅行杂志》 “华夷”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地区回、汉族脊髓小脑共济失调家系SCA3/MJD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杨笑 范学文 +2 位作者 王进 孔繁元 罗曼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556-560,共5页
目的通过对宁夏地区临床诊断为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的3个家系(2个汉族家系、1个回族家系)进行SCA3/MJD基因检测,探讨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特点,以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3家系受试者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和系谱调查,部分行头部... 目的通过对宁夏地区临床诊断为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的3个家系(2个汉族家系、1个回族家系)进行SCA3/MJD基因检测,探讨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特点,以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3家系受试者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和系谱调查,部分行头部MRI和肌电图检查,以及SCA3/MJD基因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AG)重复数目检测。结果3家系中共计8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患者(汉族家系1中6例、汉族家系2中1例和回族家系中1例),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以共济失调与构音障碍为主要表现,其次为眼外肌麻痹、眼球震颤、慢眼动、锥体束征等。其中汉族家系1和回族家系明确诊断为SCA3/MJD家系,两家系中7例患者(汉族家系1中6例、回族家系中1例)及2例临床表型正常亲属(两家系中各1例)检测出SCA3/MJD异常等位基因,其CAG重复数目为66~81次。汉族家系2中1例患者及汉族家系1中4例临床表型正常亲属SCA3/MJD基因CAG重复数目为20~33次。正常等位基因与异常等位基因CAG重复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9,P=0.000)。结论宁夏地区回、汉族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患者中存在SCA3/MJD基因型,基因检测分析有利于明确诊断脊髓小脑共济失调且能够检出症状前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 少数民族 宁夏(回族自治区) 基因型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三核苷酸 重复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族际通婚的历史轨迹 被引量:9
4
作者 鲁刚 张禹青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22,共8页
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联姻,是民族研究领域内尚待深入展开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对先秦以来我国包括汉族与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相互之间族际通婚的发展轨迹及其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勾勒和梳理,并就其历史作用和社会功... 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联姻,是民族研究领域内尚待深入展开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对先秦以来我国包括汉族与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相互之间族际通婚的发展轨迹及其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勾勒和梳理,并就其历史作用和社会功能特别是从中折射出来的我国各兄弟民族自古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肉联系,加以简要概括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婚联姻 汉族 少数民族 民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大一统”思想与东北边疆地区行政管理体制创制 被引量:3
5
作者 孟繁勇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19,共10页
清朝统治者突破了以往历代王朝"华夷之辨"的思想局限,倡导并积极实践"大一统"思想。这一思想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即清入关前皇太极提出"满蒙汉一体"的新的民族观,是其开端;顺康时期基本形成,圣祖废长城... 清朝统治者突破了以往历代王朝"华夷之辨"的思想局限,倡导并积极实践"大一统"思想。这一思想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即清入关前皇太极提出"满蒙汉一体"的新的民族观,是其开端;顺康时期基本形成,圣祖废长城而不用;雍乾时期趋于成熟与完善,世宗提出"中外一家"理念,高宗最终实现国家"大一统";晚清时期又有新发展,筹划在边疆地区"设行省、改郡县",实现边疆与内地管理体制的一体化,以抵御列强侵略。随着"大一统"思想的不断发展,清廷对东北边疆地区的行政管理体制也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在清入关前至清初实行八旗制,清代前中期实行以八旗驻防制为主体、多种体制并存的管理体制,晚清时期则普遍设立州县,最终建立行省体制。东北地区行政管理体制的变迁是清朝践行不断发展的"大一统"思想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 华夷之辨 东北边疆 管理体制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和汉族儿童健康相关行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孙钰 曹乾 +1 位作者 章蓉 陈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和汉族儿童健康相关行为,为提升儿童健康以及开展儿童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整合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2009年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汉族儿童(762人)和少数民族儿童(105人)的健康相关行为(社会家庭变量、饮食生活习惯)...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和汉族儿童健康相关行为,为提升儿童健康以及开展儿童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整合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2009年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汉族儿童(762人)和少数民族儿童(105人)的健康相关行为(社会家庭变量、饮食生活习惯)报告率以及少数民族儿童和汉族儿童健康指标评分,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少数民族和汉族儿童在社会家庭变量方面(父亲在家、父亲受教育程度、母亲在家、母亲受教育程度、医疗保险)、饮食生活习惯方面(吸烟、饮酒、喜欢软饮料、喜欢蔬菜、喜欢水果、喜欢看电视、喜欢玩游戏、喜欢上网、喜欢运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民族和汉族儿童体质量别年龄Z评分(WAZ)、身高别体质量Z评分(WHZ)、年龄别体质指数Z评分(BA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险健康相关行为影响了少数民族儿童的健康,应重点加强少数民族儿童健康意识教育,通过社会和家庭共同促进和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汉族 儿童 健康相关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地区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非M3型)临床特征及民族差异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毛晓燕 周燕 +6 位作者 刘莉 尹润秀 杨春会 崔婷婷 方春连 蒋鸿超 田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79-983,共5页
背景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但关于AML患儿民族差异与临床关系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分析云南地区AML(非M3型)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并探究其民族差异。方法收集2015-01-01至2020-03-01昆明市儿童医院收治的初诊... 背景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但关于AML患儿民族差异与临床关系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分析云南地区AML(非M3型)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并探究其民族差异。方法收集2015-01-01至2020-03-01昆明市儿童医院收治的初诊AML(非M3型)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AML患儿的基线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民族、性别、年龄)、一般资料(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乳酸脱氢酶、骨髓原始细胞数、FAB分型)、染色体核型结果、基因检测结果。从所有患儿入组后开始随访,截至2020-05-31。记录患儿的治疗方案、危险度及预后情况。结果最终纳入AML(非M3型)患儿72例,随访时间为2~60个月;汉族51例,少数民族21例(彝族5例、回族4例、哈尼族3例、白族2例、苗族2例、壮族1例、佤族1例、布依族1例、蒙古族1例、傣族1例)。少数民族患儿白细胞计数高于汉族(P<0.05)。随访截至2020-05-31,汉族和少数民族患儿诱导治疗第一疗程后完全缓解率、复发率、骨髓移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民族患儿危险度、死亡率高于汉族(P<0.05)。随访截至2020-05-31,绘制汉族和少数民族AML患儿的生存曲线进行比较,汉族AML患儿无事件生存率、总生存率高于少数民族(χ^(2)值分别为8.098、12.547,P值分别为0.004、<0.001)。结论云南地区汉族AML患儿危险度分层、预后优于少数民族,但具体原因尚未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白血病 儿童 人种群 汉族 少数民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代边疆研究的三把钥匙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治亭 邓树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4,共14页
中国边疆史研究,是清史的一个重大学术命题,既是历史问题,也是现实问题。边疆无疑是中国疆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边疆之得失,实关一代王朝之兴衰,关系当代中国领土与主权的完整。边疆不断统一的过程,实际就是中国疆域形成的过程。清以... 中国边疆史研究,是清史的一个重大学术命题,既是历史问题,也是现实问题。边疆无疑是中国疆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边疆之得失,实关一代王朝之兴衰,关系当代中国领土与主权的完整。边疆不断统一的过程,实际就是中国疆域形成的过程。清以前,历代以长城为限,实行华夷分治,始终没有完成对边疆的真正统一。至清,破除千百年来“华夷之辨”的民族观,提出华夷一体、“中外”一家的新“大一统”理论,废长城,合内地与边疆为一国即中国,在边疆设治,与内地一体化,统归中央集权管理体制,实现对边疆的完全统一,中国及其疆域告成。行“大一统”,破“华夷之辨”,废长城,是解读清代边疆史的3把钥匙,为构建中国边疆学提供新的理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边疆 大一统 华夷之辨 长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